第15课(选修0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5课沙之书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5课沙之书含答案

每个人都有一本既占据有限空间,又能够无限繁衍,像恒河中的细沙一般无法计数的魔书,它就是“沙之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们自己,记载着各自的精彩,各自的无奈,各自的困惑。

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间来到这世上,就像“沙之书”,有封面有首页,却不知道从哪一页开始,序是我们的父母写上去的;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离开,就像“沙之书”,知道会有封面会有底页,却不知道从哪一页结束,跋是别人写上去的。

我们会经常翻看这部书,总想弄清楚人生的奥秘,想知道我们的前生是什么,想知道我们的后世是什么,想知道我们到底为什么活着,想知道这到底是怎样一个世界……一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到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煤桶飞着去的。

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小说对一件悲惨的冻馁事件做了冷峻的幽默处理。

这篇小说不指向“阶级斗争”这样的奋发有为的主题,而是暗含了一种内向的自省:交流的不成功是否有可能是因为交流的方式有问题?而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难道不正是交流者自身的性格弱点导致的吗?或许,我们也可以把“借煤”看做是发生在作者想象里的一件事,这件事强调的不是煤店老板(娘)的狠心,而是借煤者对世界的畏惧。

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小说的多义性作出尽可能合情合理的猜想或阐释。

理解“虚构”之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了解虚构与想象、事实与真实等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中的联想、想象乃至虚构的能力。

第15课沙之书对应学生用书P73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粗糙.(c āo ) 2.铁锚.(m áo ) 3.笨拙.(zhu ō) 4.惶.惑(hu án ɡ) 5.荒诞.(d àn ) 6.孤僻.(p ì) 7.装帧.(zh ēn ) 8.诋.毁(d ǐ) (二)多音字1.蒙⎩⎨⎧ 蒙.骗(m ēn ɡ)蒙.蔽(m én ɡ)蒙.古(m ěn ɡ) 2.济⎩⎨⎧无济.于事(j ì)济.济一堂(j ǐ) 二、写准字形 1.⎩⎨⎧ zhu ō(拙)劣相形见ch ù(绌)du ō du ō(咄 咄)逼人2.⎩⎨⎧hu ì(晦)气教hu ì(诲)后hu ǐ(悔) 3.⎩⎨⎧ 推xi āo (销)xi āo (消)失讥qi ào (诮) 4.⎩⎨⎧ 荒d àn (诞)垂xi án (涎)三尺t ǐn ɡ(挺)拔 5.⎩⎨⎧ 孤p ì(僻)洁p ǐ(癖) 6.⎩⎨⎧临m ó(摹)揣m ó(摩) 三、用准词语1.荒诞 荒谬23.1.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

第15课老 房 子对应学生用书P59一、字音辨读1.尘嚣.(xi āo) 2.窗棂.(l ín ɡ) 3.歙.县(sh è) 4.棹楔.(xi ē) 5.鸱.吻(ch ī) 6.白垩.(è) 7.唱棹转毂.(ɡǔ) 8.僭.越(ji àn) 9.囊橐.(tu ó) 10.糜.财(m í) 11.铎.(du ó) 12.兵燹.(xi ǎn) 13.闳.大(h ón ɡ) 14.休憩.(q ì) 15.缙绅..(j ìn sh ēn) 16.杂俎.(z ǔ) 17.胼.手胝.足(pi án)(zh ī) 18.坍圮.(p ǐ) 二、字形辨识1.⎩⎪⎨⎪⎧ 获益甚hu ǒ夥y ī黟县足ɡòu 够2.⎩⎪⎨⎪⎧ 坍p ǐ圮q ǐ杞人忧天贵f ēi 妃 3.⎩⎪⎨⎪⎧ m í糜财披m ǐ靡m ó摩登4.⎩⎪⎨⎪⎧ hu ái 槐树气p ò魄惭ku ì愧 5.⎩⎪⎨⎪⎧ q ǐ绮丽y ǐ倚门j ī畸形6.⎩⎪⎨⎪⎧ 唱zh ào 棹丢di ào 掉d ào 悼念 三、词语辨析1.平心而论·平心静气辨析⎩⎪⎨⎪⎧ 平心而论:平心静气地评论。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例句⎩⎪⎨⎪⎧ ①平心而论,真正应当选十大恶心食品的是美国人发明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高热高油高脂,是各国肥胖症患者的最爱,俗称垃圾食品。

②设计是一项工作,但不应该是一个太功利性的工作,需要的是平心静气和审慎的态度,以及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工作方式。

2.本意·本义辨析⎩⎪⎨⎪⎧ 本意:指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本义:指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

例句⎩⎪⎨⎪⎧ ①他表示,采访记者的断章取义歪曲了他的本意,他并没有说谁不好。

②这种用行政摊派手段索取爱心的行为已经背离了慈善的本义。

高中语文二轮配套课件(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

高中语文二轮配套课件(粤教版选修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第15课 李清照词二首

画 讳
闲xiá 暇 xiá 瑕 蒹jiā 葭

栏 目 链 接
忌 dù 妒 保hù 护
3.解释词义
画栏开处冠 中秋:________ 位居第一 .
转眼 次第 岂无风雨:________ ..
栏 目 链 接
谢 他酒朋诗侣:________ 谢绝 .
漂亮 簇带争济楚 : ________ ..
栏 目 链 接
(1)《鹧鸪天· 桂花》词中的桂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 “暗淡”“轻黄”二词, “暗”“淡”“轻”三 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 花的花身和性质, 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 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自有情怀 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
栏 目 链 接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诗词文都
写得很好,可惜诗文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她的作品留 存至今较多的是词。她的词作,从数量看,较之其他名 家也不算多,但几乎每篇都是精品佳作,是公认的宋词 一大家。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内容只限于闺情相思
栏 目 链 接
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南渡之后,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
栏 目 链 接
(3)《永遇乐》开篇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 句描写的是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阳无限 好”的图景,而全词表现的却是李清照在国破家亡 夫死之后的无限伤感,开篇这两句是否与全词的意 境不一致,为什么?
栏 目 链 接
明确:这是一种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面对元宵佳节无限美好的情 景,本应纵情欢乐,情理之中的事情却与下面写谢绝那些驾着香车宝 马来相召的酒朋诗侣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更好的表现了词人内心的 伤感。接下来的一声“人在何处”蕴含了多少欲说还休的悲愤和哀痛 啊,身边至亲至爱的人,风云般聚散,自己身在异乡,孤苦无依,眼 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存在的意识也在丧失,此身何处?如果是在太平 盛世的当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样,诗人很自然地转到当年汴京 欢度节日的回忆上来。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5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课件2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15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课件2

了老太爷在疾驰的车中对都市的真实感受——胆战心 惊。吓得他只好“闭了眼睛”,但全身依然抖动不已。 “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这 生动地描绘了头晕的情景;“他眼前是红的,黄的, 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 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形象地展现了他 面对都市而感到眼花缭乱的景状;“他耳朵里灌满了 轰,轰,轰!轧,轧,轧!啵,啵,啵!”这表明了 都市喧嚣刺激得他耳朵轰鸣;“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 人心跳出腔子似的”,这逼真刻画了他狂乱地心跳的 样子。
他的事业在一波三折中较顺利地发展着。现在,除了 他的丝织企业,他又低价收购八个小型工厂,经营生活日 用品。然而由于新收购的厂房是落膘的马,首先需要资金 去扩大规模,给工人开出工资,之后才能有望发展。所以, 筹资就是吴荪甫的当务之急。困难不仅于此。由于战事频 繁,生产的产品一时没有销路,这就像是谁的大手卡住了 企业发展的脖颈。吴荪甫和孙吉人等决心咬紧牙关,赴此 劫难。吴荪甫对此态度坚定地说:“不!我还是要干下去 的!中国民族工业就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项了!丝织业关 系中国民族的前途!只要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 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的!”
茅 盾
1.识记重点词语的音、形、义;了解文 章写作背景及作者常识;理解文章的深 刻内涵。 2.分析小说三要素,学习在特定环境下, 在具体的故事情成就;感受吴老太爷 形象;理解吴老太爷的象征意义。
排山倒海: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梦魇:睡眠中做一种感到压抑而呼吸困难的梦, 多由疲劳过度、消化不良或大脑皮层过度紧张引 起。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嘈杂:(声音)杂乱;喧闹。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目眩:眼花。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关于戊戌变法的专题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案例分析:挑选典型事件和人物,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思考。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戊戌变法意义、影响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3.作业设计:
-布置课后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第15课戊戌变法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2.认识到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戊戌变法,提高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发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戊戌变法吗?它发生在哪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接着,我会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危机、国内外形势等,为学生学习新课内容做好铺垫。
-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典型事件和人物,探讨其成败得失。

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5课苏幕遮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字,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汴梁时所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思乡之作。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借由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3.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宿雨芙蓉浦1.婉约派美成清真居士富艳精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片玉集3.潮湿的暑气;快天亮之时;昨夜下的雨;有荷花的水边。

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

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

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溽暑拖沓袒护B.请贴厮杀宿舍燎原C.曲解欠收诬告忤逆D.销脏元霄臆造圆润3.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二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教案

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一、教学理念:在本课设计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通过学习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形成过程,对历史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精神。

课前有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社区医疗卫生体系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本设计引用大量史料,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史料中得出结论,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增强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在本节课的探究中,有关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提出史学观点并论证观点的能力。

在本设计中贯穿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课题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本课与上节课《古代疫病与医学成就》形成统一体系。

教材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内容,一是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二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内容较为条理清晰。

整节课内容以中国医疗体系的发展为主,穿插西方医疗事业。

我认为本课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建国以来医疗体系的建立发展过程,缺乏历史的连续性,所以在具体设计时我重点补充了该部分内容。

三、学情分析:本课为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的内容,经过一年多高中历史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解读历史史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但是就本课而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高中学生对医疗卫生体系并不了解,只能自身或周边的生活中接触零星知识,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引用较多的史料,给学生一定的认识,方便本节课的学习。

四、教学目标:通过回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历程,构建历史时空体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不同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学习,体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史料阅读与探究,体验分析史料,得出史论的过程,提高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能力通过体会国家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现代医疗体系建立的过程。

现代医疗体系建立的过程关系到整节课的连续性,也关系到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把握,只有明白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过程才能真正把握医疗体系的内容,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高二 选修一教案 第15课 戊戌变法讲述

高二  选修一教案  第15课   戊戌变法讲述

第15课戊戌变法枣庄八中北校王永平(364918101,lliuxingyu69@163.com)【课标解读】课标阐述: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课标领会: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等方面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了解戊戌政变,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康、梁等维新志士们力图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操。

【本课分析】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戊戌变法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掌握维新思想的发展情况;理解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了解“公车上书”、强学会成立等事件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通过对戊戌变法的科学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各种课外补充材料,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通过分析19世纪末中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认识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与本课知识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介绍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不同评价,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课堂讨论。

学生应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形成对戊戌变法的整体认识,得出正确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戊戌变法背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期中国所面临的严重的民族危机,增强历史责任感与爱国主义精神。

高中语文选修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5课《神女峰》课件4(18张)

高中语文选修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5课《神女峰》课件4(18张)

-4-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1 .注字音
加点字 麋 鹿 . 煽 动 . 溜 尽 溜 冰 . 檐溜 . 无尽 . 尽 管 . 读音 mí shān liū liù jì n jǐn 将 加点字 痴 恋 . 杳 鹤 . 苔 舌苔 . 苔 藓 . 将 近 . 将 进酒 . 读音 chī yǎo tāi tái jiānɡ qiānɡ
-6-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读写拓展
UXIE TUOZHAN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3 .解词义 (1)幽咽:①形容微弱而断续的抽泣声。②泛指微弱的声音。 (2)杳鹤:无影无声的仙鹤。 (3)煽动:鼓动(别人去做坏事)。 (4)缤纷:繁多而凌乱。 (5)静穆:安静庄严。 (6)温郁:温暖。
-2-
纪弦 (1913—2013),原名路逾 ,笔名路易士 ,生于河北清苑,原籍陕西周至。 新知导学 重难探究 读写拓展 X INZHI DAOXUE Z HONGNAN TANJIU D UXIE TUOZHAN 首 页 中国台湾现代派诗人,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另两位为覃子豪与钟鼎 文 ),他主张写“主知”的诗,强调“横的移植”。诗风明快,善嘲讽,乐戏谑。他的 背景助读 相关链接 知识梳理 ,在台湾诗坛享有极高的声誉,被称为台湾现代派诗 诗极有韵味 ,且注重创新 人的“旗手”。代表作有诗集《晚景》《不朽的肖像》《无人岛》《爱云的 奇人》《摘星的少年》《槟榔树》等。 舒婷 ,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原名龚佩瑜、龚婷 婷 ,1952 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 屿。 1969 年下乡插队,1972 年返城当工人,1979 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 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的 诗》 ,散文集《心烟》《柏林》《露珠里的“诗想”》等。舒婷崛起于 20 世 纪 70 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 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作品《致橡树》是朦胧诗 潮的代表作之一。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第八单元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茅盾的名言名句。

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中吴老太爷这一人物形象。

3.练:学习作品独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4.写:写一个片段,发表你对“模仿”的看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茅盾名言名句1.书本上的知识而外,尚须从生活的人生中获得知识。

2.只有竹子那样的虚心,牛皮筋那样的坚韧,烈火那样的热情,才能产生出真正不朽的艺术。

3.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4.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

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茅盾是作者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

1928年以后,茅盾才把创作作为自己最主要的工作。

三四十年代是茅盾文学创作的高峰。

代表作有《子夜》《春蚕》《林家铺子》《腐蚀》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界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

2.相关链接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通过吴荪甫与买办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这条主线,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下,国民党军阀间的大规模内战中,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情景;通过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自保,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讴歌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精神;通过吴荪甫与双桥镇农民的冲突,揭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农民的罪行,表现了农民运动的波澜壮阔,从而展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从城市到农村的广阔社会面貌。

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说明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府统治下,资本主义道路是走不通的,形象地驳斥了中国托洛茨基派的“谬论”。

课文节选自《子夜》第一章。

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 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严复以创办报刊,翻译西
书的方式,宣扬维新思想。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天演论》。
《天演论》所宣传的 “ 物竞天
择,适者
生存 ” 的
社会进化
严复
论观点,几乎影响了19世纪
末 20 世纪初的一代知识分
随着变法的深
入,新旧势力冲突日
益尖
锐。
维新
派想
争取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
列强
的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
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
袁世凯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1、危机四伏的改革 2、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重新 “ 训政 ”, 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
③他们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君主,变法缺乏 群众基础。
一、甲午的震撼
二、维新思潮的兴起
三、百日新政 四、强学会与《时务报》
五、百日新政 六、无力回天 七、维新时期的遗产
维新时期的遗产
奏 定大学 堂章程
(1903)
京师大学堂牌匾
京师大学堂旧址
维新时期的遗产
北 京 大 学
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
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
在上海创刊的 变法,成为宣
《时务报》
扬维新思想的
重要阵地,受到全国范围内很多
知识分子的欢迎。 梁启超发表的
《变法通议》。
创办报刊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开始 积极在北京、上海等地创办报 刊、组织学会。除北京办的《中 外纪闻》外,还有上海的《时务 报》,天津的《国闻报》等。许

2018年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2018年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 二、相关情节 • 课文节选自小说的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镇, 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 ,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 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 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 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 • • •
• • • •
四、词语积累 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1.迷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魇: 睡梦中,因受惊吓而喊叫,或觉得有东西压在身上,不能动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3.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4.斑斑驳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5.排山倒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 6.防不胜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次来上海,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势 。儿子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爷 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 位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与七少爷。 • 然而,在坐汽车回家的路上,大上海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景 象就给吴老太爷极大的刺激。他的心脏狂跳,耳鸣目眩,结 果导致脑充血,一命呜呼。此后吴府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人 们纷纷前往吊唁。小说中的各色人等得以集中露面,这为下 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选修第15课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案选修第15课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

一、教学目标1.了解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的求法;2.会进行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二、基础知识回顾与梳理1、点的极坐标为)43,2(π-,则其直角坐标为 . 点M 的直角坐标为)3,1(-,则点P 的一个极坐标为__________.【教学建议】本题是帮助学生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要注意直角坐标转化成极坐标时极角的确定.2、极坐标方程θρcos =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_____________.【教学建议】本题在转化时首先要在方程两端同时乘以ρ,严格的讲最后要检验,即强调曲线方程在转化时的等价性.3、在极坐标系中,点()1,0到直线()cos sin 2ρθθ+=的距离为 .【教学建议】本题是强化学生的化归意识:在极坐标系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考虑转化到直角坐标系下处理.三、诊断练习1、教学处理: 由学生自主完成5小题,教者可在课前抽查批阅部分学生的解答,了解学生的思路及主要错误,再进行点评.2、诊断练习点评题1:点M 的直角坐标为)1,3(—,在πθρ20,0≤≤≥的要求下,它的极坐标为 .【分析与点评】本题是帮助学生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要注意直角坐标转化成极坐标时极角的确定范围.题2.极坐标方程0cos 2=ρθρ—转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分析与点评】在极坐标系下分析:原方程等价于:0=ρ或1cos =θρ,结果是一点和一直线; 题3.在极坐标系中,定点A (1,2π),点B 在直线0sin cos =+θρθρ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极坐标是 ____________;【分析与点评】先将所给方程和点化成直角坐标方程,在直角坐标系下解决这个问题,再转化成极坐标; 题4.在极坐标系中,设O 为基点,点P 为直线cos 1ρθ=与圆2sin ρθ=的切点,则OP 长为 ;【分析与点评】本题是帮助学生熟悉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解题。

3、要点归纳对于极坐标系下的问题,如果直接处理比较方便就直接处理;如果有困难或比较麻烦,就将问题转化到直角坐标系下处理,但要注意转化的等价性.四、范例导析例1、(1)化直角坐标方程 0822=-+y y x 为极坐标方程.(2)化极坐标方程)3(cos 6πθρ-=为直角坐标方程.【教学处理】本题要强调两种形式方程互化的前提条件:以直角坐标系中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在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

人教语文选修课件(中国小说欣赏):第8单元 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人教语文选修课件(中国小说欣赏):第8单元 第15课《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背景回放 1930年秋,作者常到卢表叔公馆去,跟一些同乡故旧晤谈。 他们是卢公馆的常客,他们中有开工厂的,有银行家,有公务 员,有商人,也有正在交易所中投机的。从他们那里作者听到 了很多,对于当时的社会现象也看得更清楚了。那时,正是蒋 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津浦线上大战,而世界经济危机又波 及上海。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外资的压迫和农村动乱、经济破产 的影响下,正面临绝境。为了转嫁本身的危机,资本家加紧了 对工人的剥削。而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正方兴未艾。作者又时常 从朋友那里得知南方各省的苏维埃红色政权正蓬勃发展,红军 粉碎了蒋介石多次的军事围剿,声威日增。尤其彭德怀部红军 的攻占长沙,极大地振奋了人心。这些消息虽只片段,但使作 者很受鼓舞。当时就积累这些材料,加以消化,准备写一部白 色的都市和赤色的农村的交响曲的小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情节链接 课文节选自《子夜》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家乡双桥 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腿, 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也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除了 《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 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发生了! 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此次来上海,他是迫不得已。土匪嚣张,红军也有燎原之 势,吴荪甫觉得让吴老太爷卧病家中,实在不妥当。而吴老太 爷半步也不能动,只能听任别人的摆布。与他同行的,还有两 位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和七少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辨用法 (1)时尚 时髦 ①追求穿着,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________。 ②小宁学习不好,倒是挺会赶________。时尚
时髦
提示:两个词语都有符合时代最新要求的一面。但区别 比较明显。“时尚”指当时的风尚;“时髦”形容人的装饰 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语文选修第15课《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语文选修第15课《上枢密韩太尉书》课件

巧妙自荐
第四段:再次表明心志,重申求见之意
心志: 生好为学,非求富贵之乐。 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愿望: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后世评价
意见只是欲求见太尉,以天下之大观,以激 发其志气 ,却以得见欧阳公,引起求见太尉;以历 见名山大川京华人 物,引起得见欧阳公;以作文养气,引起历见名山大川京华 人物。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绝妙奇文。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十一)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1039—1112),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四川 眉山人。有《栾城集》传世。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养气说发于孟子,昌黎、柳州论文亦以气为主,眉山 父子得力尤深,其文遂雄视百代。此书自道所见,固大而 非夸也。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九)
后世评价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在封建社会,文人上书社会名流 表达拜见这种愿望的书信体散文很多,但像苏辙《上枢密 韩太尉书》这样成为名篇佳作的却寥寥无几。
本文之所以能长久为人传诵,有两个独特之处: 一,作者不像一般拜见者那样在文章中一味的降心辱志,
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总结文言文知识
阅读提示:
苏辙的文气论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地位。虽然 “气”看似一种无影无形、玄妙非常的东西,但在中国古 代哲学和文学批评中,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所说 的“气”,大略是指人的胸襟气度、识见情·趣、学问阅 历等。作者认为“文”不过是“气”的一种表现形式,如 果刻意学习写作技法,决然写不出好文章来——为文之前 必先养气,然而“气可以养而致”,决不是与生俱来,一 成不变的。这些观点阐明了文章风格与人的气质修养之间 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实践的重要性,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 意义。

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5课《百年孤独节选》ppt课件2

北京版语文选修第15课《百年孤独节选》ppt课件2

• 补充教材未选的内容:接下来她抱定 主意用自己的身体医好儿子和另外两 个女儿。她让丈夫领了位邻村刚死的 屠夫把自己的身体分成三部份,脑子 给儿子,骨头分成两份给两个女 儿。 ——所以哭也是一种诀别的哭。
• 接着小说还极其冷静,详细地记录着 尤四婆临终前的动作,那些缓慢、简 洁、有条不紊的动作,呈现出雕塑一 般的凝重感。 • 至此,是否可以从尤四婆的哭联想到 作者写人死后有鬼魂,死人骸骨治疯 病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呢?!
•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强化了鬼神迷信, 增加了地狱,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 观念,关于鬼神的伦理色彩就浓厚了。
3、无“鬼”说 • 继孔子的对“鬼”持怀疑态度之后, 在《淮南子》、《说苑》等著作,和 王充、杨泉、范缜、王夫之、熊伯龙 等人著作、言论中都否定了鬼的存在。 如范缜的《神灭论》中说:“形 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岂容形亡 而神在?”
莎士比亚笔下的鬼魂
(《哈姆雷特》中的先王)
而到现代,“上帝死了”,西方 的存在主义哲学把死亡看成是人的内 在本质加以研究探索。 西方的这一发展线索,使其文学 作品对死亡及死后世界描写,经历了 从悲剧精神到把死与爱统一的观念: 只有在死亡的意识中,才能真正领悟 到爱的意义。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中如是说 作为长期受过殖民主义统治的土 地,是个不同种族混杂的人口构成,白人、 黑人、印第安人和混血人种杂居的现 状,形成了欧洲、印第安和非洲文化 相互渗透、彼此融合的特殊文化,古 老神话、民间传说、宗教习俗构成一 种带有神秘和奇异色彩的“拉美意 识”,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在那里都 是真实可信的。“鬼”也不例外。
——中国当代超现实探索文学如是说 • 既回答本组课文后思考题2 属于政府评奖的第三届老舍文学奖给 予阎连科的同为耙耧系列的长篇小说《受 活》以唯一的“长篇小说优秀奖” 时的评 语认为:《受活》是一部具备探索性试验 性的小说,“对特殊历史时期的整体把握, 既真实生动又出人意料”,作品对深度的 追求使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一部优秀作品。 组委会强调,在某种程度上,《受活》是 一部特殊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 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 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 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号;新三民主义赋予一 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 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后期
“中体西用” 张之洞《劝学篇》-《中国 惟一的希望》 -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 名教 -主张“务通”,倡导西学
进步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超出“器物”层面, 涉及“西政”
9
3、早期改良思想家的政治改良主张: ——“设议院”“君民共和”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课标要求

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 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 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3、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 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 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2
学技术
学政治
学思想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18
1.洋务派对待中西文化的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 “中西并用” C. “西体中用” D. “西学位体”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根本目的是 A、抵御外侮 B.镇压人民起义 C.巩固清朝封建统治 D.倡导西学 3.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主张:①“中体西用”②维护君主 专制和纲常名教 ③“务通”,倡导西学 ④君主立宪制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企图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济方式来挽救封建专制 统治”说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知识结构
近代中国 民主思想 发展历程 的萌生
萌生的条件
萌生的影响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4
思考:
1、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有哪些? 2、简述民主思想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
3、分别阐述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 山的主要思想主张及特点。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本课小结
萌生的条件:严峻现实、推动力量、学习方向、历史遗产、人
才培养
萌生:早期维新派(洋务运动后期) 萌生的表现:形成和发展:严、康、梁(19世纪90年
成熟:孙中山(20世纪初)
萌生的影响:两场政治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解放作用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相似: 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 在现实政治中都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 立宪)。 说明: 1、他们对国情的深刻了解。 2、对封建统治者还抱有幻想(妥协性、软弱 性)。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12
思考
儒家思想真的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不谋而合吗? 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文化来包装西学呢?说明 了什么?
5
一、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
政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 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 (严峻现实)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壮大。 (推动力量) 思想:西学的不断传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 主批判思想的深刻启迪;(学习方向、历史遗产 ) 教育: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 学的传播。 (人才培养)
10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阶段: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维新思想
严复(留学英国)
著作
《天演论》《原富》 《法意》 A、提出“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说. B、温和的现实政治主 张,主张教育“开启 民智”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 《新学伪经考 》
梁启超
《变法通议》《新民说》
A.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 主、 自由、平等精神
二、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西学东渐和民主思想的萌生
1、“师夷长技”主张的提出
“夷之长技” 战舰 火器 养兵练兵之法
2、“中体西用” 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
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早期
“采西学,制洋器” 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 为原本,辅以诸国富 强之术“



教学重点:
1.《定国是诏》和《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的主要内容。 2.康有为、梁启超的民 主思想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教学难点:
1.对百日维新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评价。 2.如何理解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是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和中国社会现实相 结合的一个产物。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3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政策。 24 )为您整理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相 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同 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点 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 不 同 点 :
B B
D
23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 民族主义 反对满洲贵族 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的统治。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国 民政府,国民 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 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 一切自由及权利。
D
B
A
D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20
9.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的根本区别( ) A、鼓励开矿设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10.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只说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 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11.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主张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2.“ 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 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这段 话出自 A.张之洞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17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抵抗派
魏源
张之洞
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
激进派
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1兴民权 2“新民” 3实行君 主立宪
孙中山
陈独秀
“师夷之 “中学为 “自由为 1托古改制 长技以 体,西学 体,民 2实行君主 主为用” 立宪 制夷” 为 用”(阐述
为……)
1三民主义, 民主与 实行民主共 科学 和制 2新三民主义 3五权分立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6
二、发展历程
西学东渐和民主思想的萌生:“ (一)第一阶段: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 “早期维新派民主思想”
(二)第二阶段: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维新思想1、严复 2、康有 为 3、梁启超
(三)第三阶段: 民主思想的成熟阶段: 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提出 与实践
A
C A
19
B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5.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6.下列对于“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严复对西方近代政治文化的精辟概括 B.与洋务派“中体西用”说没有本质区别 C.在当时远远超出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 D.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7.严复为传播西方近代理论知识而翻译的书籍是:①《天演论》 ②《原富》③《法意》④《劝学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关于严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张“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B.其思想突破“中体西用”说 C.西方富强的根源是崇尚自由 D.其主张比康有为激进
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影响
1、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严、康、梁)— —推动了维新变法的进行,启迪了人们 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2、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孙)——引导了 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16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25
C
C
D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 )为您整理
22
16.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五权分立学说 17.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五权分立学说 18.下列人物与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张之洞——“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B.严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梁启超——“三民主义” D.康有为——君主立宪制
B.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 三世说 C.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 主立宪。
A.兴民权是变法之根本, 是强国的保证 B.要建“新”中国必先 养“新民” 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但反对操之过急。 “新民”指有爱国思想、 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 立人格的新国民。 实现立宪必备两条件: 制定一部“宪法”和培 养有资格的国民 11
(三)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1866-1925)
(三)第三阶段:民主思想的成熟 阶段——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核心: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2、五权分立学说 五权: 、 、 、 、 。 既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优秀成分,又注意到 了其缺陷弊端,是结合本国国情的积极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