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法的历史
第十章 票据法

4.
5. 6.
流通作用。指票据的转让无需通知其债务人,只要票据要式具备就可交付 或背书转让票据权利。
融资作用。票据的融资作用是指票据筹集资金的作用。票据的融资作用主 要是通过票据贴现来实现的。 信用作用。指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
1.
2. 3.
票据原因关系。或称票据原因,是指当事人之间授受票据的原因。
票据资金关系。或称票据资金,是指存在于汇票(或支票)的出票人 与付款人之间的基础关系。 票据预约。是指当事人之间以授受票据为标的的约定。
第三节 票据行为
一、票据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二、票据行为的种类
三、票据行为的要件
四、票据行为的代理
第一节 票据法概述
一、票据的概念和种类
(二)票据的种类
关于票据的种类,各国的法律规定差异较大。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 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将现行流通的票据分为汇票、本票 和支票三种: 汇票。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 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分为银行汇票 和商业汇票两种。
1.
2.
本票。本票是出票人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 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我国《票据法》上所称的本票是指银 行本票。
支票。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 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3.
第一节 票据法概述
二、票据的作用
1. 2. 3.
第一节 票据法概述
三、票据法概述
(二)票据法的国际统一
美国宪法历程1~10章

第十章从受害者到胜利者:华人官司对美国法律的贡献——益和诉霍普金斯案(1886)1861—1865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奴隶制问题,美国北方的自由州和南方的蓄奴州打了一场南北战争。
战后,美国通过了3项宪法修正案来保证战争的胜利成果:1865年生效的第13项修正案废除了奴隶制;1868年生效的第14项修正案保证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受各州的干预;1870年的第15项修正案则给予美国黑人以选举权。
其中第14项修正案在美国历史上激起了无数的法律诉讼,它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各州“在其管辖范围内,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法律的平等保护”。
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平等保护条款”(EqualProtectionClause)。
虽然它的初衷是保护自由了的黑人免于各州的歧视,但这一普遍的规定也使其他族裔集团能够利用宪法来保护自己。
不过,在这一修正案通过后的很多年里,最高法院非常狭隘地解释这一“平等保护条款”,结果,各州和其他地方政府在其管辖范围内仍拥有相当的权力来侵害人民的自由和权利。
但在1886年益和诉霍普金斯一案中,最高法院的裁决却是一个重要的例外,它认定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两项市政条例违反了平等保护条款。
这一判决改变了法院对该条款的传统解释,成为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先例而被后来的法官一再引用。
提出和打赢这一案件的主人公不是美国公民,而是一位被美国一些白人打压和欺压的华人洗衣店老板益和。
这一案件成为美国法学院教学的经典案例,他的名字为所有学习和研究美国宪法的学者和学生所熟知。
一、加利福尼亚的排华潮中国人开始向加利福尼亚移民不久,加州就出台了一些不利于华人移居加州的措施。
1852年,也就是第一批华人来到加州的第三年,加州议会便通过了一项歧视性的税法,主要目标是针对华人淘金矿工。
很明显,这一法律是出于对华人的偏见,有关立法报告把那时的华人描绘为“怪异的和下等的种族”,“无信义可言”。
一些白人矿工也开始攻击华人,一些华工被杀,他们的营地被焚烧。
第十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

一、本章知识点
(一)清代立法概况
1.立法思想: “参汉酌金”与“详译明律,参以国制”。这一思想的内涵,在于首先要全面理解、吸收以明律为代表的汉族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然后再根据满族自身的特点及清代社会的现实,制定出一套既能体现儒家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又适合清代政治统治的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
(二)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
1.严刑峻法维护高压统治。(1)对“十恶”重罪特别是侵犯皇权的犯罪加重处罚;(2)扩大了谋反、大逆罪的范围;(3)对危害治安及财产的犯罪也加重处刑;(4)严惩思想异端,大兴文字狱震慑知识分子。
2.旗人特权的法律化:(1)确保满族贵族在政权中的优越地位。(2)赋予旗人以法律尤其是司法上的特权。(3)保护旗地旗产,禁止“旗民交产”。(4)旗人触犯法律特殊的审判机构。
4.参考结论
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产物,自汉以后,统治阶级以儒家学说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儒家把宗法伦理道德看得最高,而宗法伦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孝”的观念。留养承祀即是“孝”的观念在法律上的体现。清代秋审对存留养亲制度进一步发展,确立了对死刑犯的留养承祀制度。清代法律中规定的承祀制度,更多地考虑到了家族血脉的延续,而不是为了赡养无人照顾的老人,体现了存留养亲制度在清朝的拓展。
唐律有“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家无期亲成丁者,上请”的规定,《宋刑统》沿用了这一规定。明清律都设有犯罪存留养亲专条,并规定了留养的具体条件以及不予留养的情形,直到清末改革刑法,才将此条删去。
(2)存留养亲制度的原因探讨
犯罪存留养亲的制度能够存在如此之久,原因是它能够适应封建王朝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瞿同祖在评价存留养亲时认为,存留养亲是“为养亲老而非为姑息犯人。”中国古代,自汉武帝后历代皆以儒家学说为治国指导思想。孝为儒家思想核心内容之一,孝即要求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留养制度即是孝影响到法律制度的一个体现。统治者宣扬“孝”道,其目的是为了让万民“尽忠”。所谓“其为民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这些都说明了统治者宣扬孝,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
《法的历史发展 》课件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原始社会的法律形式:习惯法、宗教法、道德法等 原始社会的法律内容:狩猎、采集、婚姻、家庭、财产等方面的规定 原始社会的法律执行:由部落首领、长老、巫师等执行 原始社会的法律特点:简单、直接、实用,注重道德和宗教约束
法律具有强制 性,而原始社 会习惯则没有
19世纪末,德国进行法律改革,建 立现代刑法典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9世纪中叶,法国进行法律改革, 建立现代民法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世纪初,美国进行法律改革,建 立现代宪法和法律体系
法律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全 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 球化等
法律全球化:法律规则、法 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全球性 传播和融合
公民权利
律师制度:律 师在诉讼中代 表当事人,维 护其合法权益
司法审查制度: 法院对行政机 关的行为进行 审查,确保行
政行为合法
19世纪初,国际法逐渐形成 1873年,国际法协会成立,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国际联盟成立,国际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1945年,联合国成立,国际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Part Six
国际法逐渐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法在解决国际争端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法在环境保护、人权保护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国际法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世纪初,英国开始进行法律改革, 废除封建法律,建立现代法律体系
科技进步:法律需要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如数据保护、人工智能等 社会变革:法律需要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如环境保护、人权保障等 国际合作:法律需要适应国际合作的需要,如国际贸易、国际法等 道德观念:法律需要适应道德观念的变化,如家庭观念、性别平等等
第十章 清朝法律制度

1.清朝编撰会典开始于下列( )皇帝在位期间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2 .下列会典的编撰遵循“以典为纲、以则例为目” 的原则的有( ) A.《康熙会典》 B.《雍正会典》 C.《乾隆会典》 D.《嘉庆会典》 3.下列法典中是七篇体例的有( ) A.《宋刑统》 B.洪武六年《大明律》 C.洪武二十二年《大明律》 D.《大清律例》
(二)维护旗人特权和满族统治
1、保障满族贵族政治地位
满汉复职,但实权操于满官之手; 特设“官缺”制度 ;
2、保护旗地旗产 3、维护满人司法特权
•刑法方面,满人犯罪享有“减等”、“换刑”特权; 在缉捕传讯及刑罚执行方面,宗室、觉罗和旗人也享 有各种优待; • 司法方面, 旗人诉讼自成系统 。
专门审理满人的司法机关
4. 乾隆年间,四川重庆府某甲“因戏而误杀旁 人”,被判处绞监候。依据清代的会审制度,对 某甲戏杀案的处理,适用的程序是( ) A.上报中央列入朝审复核定案
B.上报中央列入秋审复核定案
C.移送京师列入热审复核定案
D.上报中央列入三司会审复核定案
5. 以下对于会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九卿会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 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 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 B. 清代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 审体制 C. 清代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 D. 在清朝,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复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 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第三节
清代的司法诉讼制度
一、清代的司法机关 (一)中央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但刑部职权更重于明代。 (二)京师及地方:
京师为五城察院、步军统领衙门;地方基本承袭明代的 行省体制。各省督抚、州县长官都负有司法上的权责。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2.经济刺激措施 2.经济刺激措施
概念: 概念:经济刺激措施是指政府利用经济手 段来引导或抑制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市场行 以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为,以期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内容: 内容: 保险 弹性许可证和联合履约 标志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3.综合污染防治措施 3.综合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第四节 国际环境责任和争端的解决
一、国际环境损害与国际责任 二、国际环境损害的赔偿 三、国际环境环境争端的解决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一、国际环境损害与国际责任
国际环境损害:是指在国际环境领域, 国际环境损害:是指在国际环境领域,由于人为的 原因造成的有形的跨界损害,包括对别国领土或管 原因造成的有形的跨界损害, 对人、 环境的危害 辖或控制地区明显的对人 财产或环境的危害, 辖或控制地区明显的对人、财产或环境的危害,包 括为遏制或减少此类活动的损害性影响而采取的防 范措施的费用 费用。 范措施的费用。 国际责任: 国际责任:指国家应对其违背其国际义务的行为承 担国际责任。 担国际责任。 国际责任的形式:终止不法行为、赔偿、恢复原状、 国际责任的形式:终止不法行为、赔偿、恢复原状、 补偿、道歉、保证不再重犯和国际求偿。 补偿、道歉、保证不再重犯和国际求偿。
(1)环境要素
•国家管辖内的环境与资源 国家管辖内的环境与资源 •国家管辖外的环境与资源 国家管辖外的环境与资源
(2)行为
第十章 国际环境法概述
四、国际环境法的历史发展
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 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萌芽时期 1. 19世纪中叶到1945年联合国的建立 萌芽时期 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2. 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 发展时期 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 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发 3. 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里约会议 发 展活跃时期, 展活跃时期,框架基本形成 1992年里约会议及其发展 年里约会议及其发展——继续发展时期 4. 1992年里约会议及其发展 继续发展时期
海洋经济学第十章 海洋法规与政策讲解

二战后海洋法的突破性发展。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大陆架公 告》, 1958年通过《大陆架公约》,形成 大陆架制度; 1982年《海洋法公约》确立专属经济区和 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三次海洋法会议
国际海洋法、国家海洋法
a. 规定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 b. 调整海洋事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 c. 规定社会活动主体依法享有的海洋权利和承 担的海洋义务。
第十章 海洋法规与政策
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 二、中国海洋法规建设
三、国家海洋政策
一.国际海洋法律制度
1. 海洋法概述 2. 国际海洋法律制度
(1)海洋法的概念
(2)海洋法的历史
(3)海洋法的分类 (4)海洋法的内容 (5)海洋法的调整对象及特点 (6)现代海洋法的特点
海洋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 海洋事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的行 为规范的总称。
里,沿岸国可以在这两端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
该线内的水域为该国内水。该线也是该国的领
海基线。
B. 如果入口两端超过24海里,则该24海里直
线基线应该划在海湾内,以该长度的线所可能
划入的最大水域。基线内的水域是该国的内水。
示意图
内水 大于24海里
领海基线
沿岸国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海湾
《海洋法》未作规定,由各国协商解决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属于一国领海,但用于国际航行的航
行。全世界共有 30 多个。具有重大的
经济和战略意义。
过境通行制度transit passage
过境通行制度适用于“在公海或专属经济区一个部分与
公海或专属经济区另一个部分之间的海峡”,各国船舶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明朝法律制度(1)—立法

明大诰
先秦时代,已出现了以君主命令形式发布单行法。 诰,是对其他臣民所发,如《大诰》为周公东征平叛所发, 《酒诰》)是诰康叔诫谕禁酒, 《康诰》为分封康叔时的诰谕, 《洛诰》记洛邑建成后周公告诫成王。
明代,大诰和榜文是以皇帝命令形式发布特别法的主要形式。 大诰是明太祖从洪武十八年至二十年发布的特别文告的汇编,包 括案例、新的重刑法令和对吏民的训导。其中第二种性质的内容 具有普遍约束力,是典型的特别法。 明代大诰包括四编,即 《御制大诰》七十四条, 《御制大诰续编》八十七条, 《御制大诰三编》四十三条, 《大诰武臣》三十二条,共二百三十六条,
第十章 明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1368年——公元 公元1644年) 公元 年 公元 年
立法思想 明 朝 法 律 制 度 立 法 活动 刑事立法 民法、经济立法 行政法规 司法制度
重典治吏 立 法 思 想 重典治国 重典治民
明刑弼教
明初注重礼的重要性。朱元 璋以“明礼以导民,定律以 绳顽”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盐法
明王朝对食盐专卖管理甚严,洪武初年制定 《盐引条例》,其中规定犯私盐者绞,有军 器者斩。 《大明律》在《户律》中设有“盐法”专条, 处罚减轻。“凡犯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 若有军器者,加一等;” “凡买食私盐者,杖一百,因而货卖者,杖 一百,徒三年。 ”
货币法
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货币在社会经济领域占据 突出地位,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明朝货币有铜钱、纸钞 和银钱三种。 明初,用钞不用钱,禁用金银交易,后为钱钞并行,钞 主钱辅,后来随着纸钞的贬值,一切以银钱支付。 明政府力图通过立法对货币的统一管理,货币立法成为 明朝经济法制中富有时代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 在内容上,《大明律》与《唐律》相比,量刑 “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即“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 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 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重。” 一般而言,对于不直接成胁统治秩序的犯罪,处 刑较轻;而对于严重威胁专制统治和政权安定的行为, 如贼盗等恶性犯罪,《大明律》的处刑大都较重。在 《吏律》中,为防止臣下结党营私,还特设奸党等罪 名,以图整饬吏治。《明史·刑法志》则认为:“大抵 明律视唐简核,而宽厚不如宋”。简核指条文数量减 少,而宋代对士大夫的百般优礼,则是明律所不取的。
法理学教学大纲

法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法理学课程编码: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6学分①课程学时:总学时96学时,其中讲授92学时,讨论4学时②适用专业:统招全日制法学本科专业适用教材:《法理学》,主编张文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法理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本科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是法学的基础学科,相对于各部门法学、应用法学而言,法理学关注的是法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论。
《法理学》课程既是法学教育的起点,又是法科学生为养成法律人素质而须终生修习的一门知识。
《法理学》教案全面归纳、系统介绍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内容包括法学的研究对象和体系、法学的历史、法学研究的方法,以及法的一般理论知识、法的现象、法的历史(起源和发展)、法的运行、法的价值、法与社会和依法治国等;对贯串整个法学体系的法学基本范畴(如:法、权利、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价值)等作解析;对法的要素、法的部门、法的体系、法系等法学本体论知识作系统介绍;对法的本质、法的历史继承性、法的特征、法的历史类型和法律发展、法律现代化、法治等法理学传统理论和前沿问题作归纳。
(二)目的任务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是法学教育的起点,是法学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首。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学习,掌握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树立科学的法律观和民主的法制观,确立法律思维方法,培植法学理论素养,既要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①法理学(一)2学分,法理学(二)4学分②法理学(一)32学时,法理学(二)64学时方法观察并思考法律问题,特别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问题,又要通过专门训练养成法律人独特的理念、知识同、思维和经验。
在几千年前,人类先贤已给“法学”下了一个定义:“人和神的事务的概念,正义与非正义之学。
法理学第十章 法的监督

接上
2、议会法律监督的方式。 西方国家的议会监督主要有二种方式,
一是议会议员的监督。就是由议会议 员提出、通过、拖延或否决提案和修 改法律,口头或书面质询政府成员, 对政府的成员进行弹劾等。二是议会 监察专员的监督。就是由议会中专门 设立的监察员,对政府机关、司法机 关的活动进行监督。监察专员是受议 会委托行使监督权的代表。
的种类: 第一,按监督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 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包括 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的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组织、人 民团体和公民个人的监督。 第二,按监督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 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对立法机关的监
接上
督和对司法机关的监督。 第三,按监督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种方式,违宪审查和行政诉讼。司法 监督是保证司法机关准确适用法律, 维护司法公正,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 重要方式。 2、司法法律监督的方式。 第一、违宪审查。指由普通法院或者 宪法法院,通过对法律和政府行为进 行审查,并作出是否符合宪法的裁决 的一种监督制度。
接上
违宪审查又可以分为普通法院的违宪
接上
不包括非国家机关的社会组织、人民团
体和公民个人的行为。当然也有学者认 为,这些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也要纳入监 督的范围。 3、法律监督的内容。 内容,是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 公务行为合宪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包 括在实体及程序上对国家机关 制定规范 性法律文件活动的合法性、合宪性和合 理性,和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公务 活动的合法性、合宪性和合
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 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又如上 级下府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下级政 府进行工作检查。而专门监督,则是 指行政机关中的监察机构和审计机关 对政府各部门的监督。监督权主要表 现为调查权、检查权、建议权和处分 权等。
清朝的法律制度

四、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35
(一)清末立法的实质
清末立法具有封建性和买办性的特点,体现着深 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二)清末变法的主要内容
1、宣布“预备立宪” 2、《改革官制谕》和单行行政法规 3、《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 4、商律的修订 5、民律草案的修订 6、诉讼律的修订
36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4.清律例将死罪(指“真犯死罪”)按是否秋 后处决分为绞监候、斩监候、绞立决、斩立决 四种,分别在律文之后注明。
5.在附加刑方面,清朝律例大大扩大了刺宇 刑的适用范围,受刺宇的罪犯刑满释放后必须 充当“巡警之役”三年。
14
(二)犯罪与刑罚的主要特点 1.清律扩大了谋反大逆罪的范围及株连范 围。 2.以“文字狱”的形式惩罚异端思想,推 行文化专制政策.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7
1683年,清军进入台 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 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实现了统一。
8
一、《大清律例》 (二) 《大清律例》的结构及历史地位
1. 《大清律例》的结构 《大清律例》简称《大清律》,在结构形式上与 《大明律》相同,分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 兵律、刑律、工律七篇,因“以例附律”,故称律 例。
39
根据清朝的会审制度,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程 序之后,分四种情况予以处理:情实、缓决、 可矜、留养承嗣。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正确? A.情实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绞
监候或斩监候 B.缓决指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能确定者,
可继续调查,待危害性确定后进行判决 C.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免
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外国法制史各章习题

《外国法制史》各章习题导论1、试述东西方奴隶制法的异同。
2、试述东西方封建制法的异同。
3、试述西方两大法系的历史发展,比较两者的特点。
4、20世纪以后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律的发展概况。
5、在人类社会中,法律最早产生在古代东方的原因是什么第一章楔形文字法1、简述《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原因。
2、简述《汉穆拉比法典》的结构体系。
3、《汉穆拉比法典》有哪些特点。
4、《汉穆拉比法典》中保留了哪些原始社会的习惯5、《汉穆拉比法典》对自由民的等级是如何规定的6、《汉穆拉比法典》对继承是如何规定的7、《汉穆拉比法典》规定的诉讼制度的内容与特色。
8、简述《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9、《乌尔纳姆法典》的基本内容与其历史地位。
10、楔形文字法的特点有哪些第二章印度法1、古代印度法的概念//对古代印度法的概念有哪几种不同的理解2、古代印度法的主要渊源是什么3、古代印度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简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其在法律上的表现。
5、古代印度法的婚姻家庭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6、近、现代印度的法律改革与发展。
第三章古希腊法1、简述古希腊法的基本特征。
2、试评述梭伦立法。
3、试评述雅典的民主制(表现及评价)4、什么是贝壳放逐法、不法申诉制度5、伯里克利进行了哪些民主制改革6、简述雅典的诉讼制度。
7、简述雅典的债法。
8、古希腊法和古东方法有什么差异9、古希腊为什么没有产生发达的法学第四章罗马法1、罗马法的概念。
2、试评述《十二表法》。
3、什么是市民法、万民法、自然法、裁判官法、公法、私法。
4、《国法大全》的结构。
5、简述罗马私法的体系。
6、简评罗马法的人格权制度。
7、评述罗马的法定诉讼、程式诉讼、特别诉讼。
8、罗马法上的债发生的原因有哪些9、评述罗马法学家的活动与历史贡献。
10、罗马法的特点是什么11、简述罗马法的历史地位及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12、试述罗马法复兴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第五章日耳曼法1、谈谈你所知道的蛮族法典2、蛮族法典有哪些特点3、日耳曼法的特点是什么4、简评日耳曼法的历史地位5、日耳曼王国时期日耳曼法和罗马法并存的原因是什么6、简述日耳曼人的婚姻制度。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12章

第十章我国主要渔业法规我国渔业法规发展历史:一、古代的渔业限制二、民国时期的渔业法规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渔业法规的发展1、1949年至1966年逐步进行渔业立法时期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1957年4月水产部颁布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案)》;195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的补充规定》;1957年7月水产部颁发的《对渔轮入侵禁渔区的处理指示》;1962年4月水产部发出的《关于制止在浙江敲舟古作业的通知》;1962年7月国务院批转的水产部制定的《渤海区对虾资源繁殖保护试行办法》;1964年6月国务院批转的水产部制定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草案)》。
2、1967年至1978年渔业立法停顿时期3、1979年以来加强渔业法制时期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0月31日通过了修订后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979年2月,国务院颁布《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年国家水产总局颁布了《渔业许可证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渔政船管理暂行办法》;1982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84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主要内容《渔业法》共分六章五十条。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养殖业;第三章捕捞业;第四章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
一、《渔业法》的立法目的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特制定本法”;具体地说:1、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2、发展人工养殖;3、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4、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张文显《法理学》第5版重点笔记整理

张文显《法理学》第5版重点笔记整理张文显《法理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一编法理学导论第一章法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法理学的性质与对象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编法理学基本概念第四章法、法律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法律体系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法的要素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权利和义务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法律行为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法律关系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法律责任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编法的起源与发展第十二章法的历史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法律演进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全球化与世界法律发展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编法的运行第十五章法的制定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法的实施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法律程序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法律职业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法律方法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法的价值第二十章法的价值概述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一章法的基本价值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2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二章法与人权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2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编法治与法治中国第二十三章法治原理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2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四章法治与经济和科技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2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五章法治与社会发展25.1 复习笔记25.2 课后习题详解2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六章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26.1 复习笔记26.2 课后习题详解2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试看部分内容法理学导论第一章法学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法学的历史★★1.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见表1-1)表1-1 中国法学的历史发展2.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见表1-2)表1-2 西方法学的历史发展考点二:法学与相邻学科(见表1-3)★★表1-3 法学与相邻学科考点三:法学的研究方法(见表1-4)★★★表1-4 法学的研究方法。
法理学目录.

法律规则 法律原则 法律概念
•法的要素释 义 •法的要素的 不同理论 •当代中国三 要素说较为 合适
•法律规则 释义 •法律规则 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则 的分类
•法律原则释义 •法律原则与法 律规则的区别 •法律原则的分 类 •法律原则的功 能
•法律概念释 义 •法律概念的 分类 •法律概念的 功能
•法治国家的判准 •建设法治国家的 困境与挑战 •社会主义中国法 治国家建设的具 体目标
14
第十四章 >> 法的价值概述
本章知识体系
价值与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体系与冲突
•价值的内涵 •法的价值的内涵 •法治的外部环境 要件
•法的价值体系 •法的价值的冲突与 选择
15
第十五章 >> 自由与秩序
本章知识体系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法并不是调整社 会关系的唯一手 段 •法的作用范围不 是无限的 •法的适应性存在 一定的限度 •法的作用的发挥 依赖于一定的社 会条件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
•阶级统治作 用 •社会管理作 用 •正确认识法 的作用
3
第三章 >> 法的要素
本章知识体系
12
第十二章 >> 法的全球化
本章知识体系
法的全球化的定义 法的全球化对各 国法制的影响
•法的全球化的含 义 •法的全球化的动 力
•挑战与机遇 •难题与困境 •可能的因应机制
13
第十三章 >> 法治与法治国家
本章知识体系
法治”辩析 •法治与法制 •法治、人治与 专制 •古中国法家的 “法治”理论 简评 法治的构成要件 •法治的形式逻 辑要件 •法治的实体结 构要件 •法治的外部环 境要件 法治国家理论
第十章 现实疗法

第十章现实疗法第一节现实疗法概述一、什么是现实疗法现实疗法是一种以自我发展为前提,以成功导向为原则,以面对现实为疗效指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是用来帮助来访者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在生活中作出的往往是新的和困难的选择的疗法。
它是建立在控制理论基础上,假设人们可以对他们的生活、行为、感受和思想负责。
在治疗目标上它强调控制自己生活选择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在方法上既要关注咨询关系,也要关注带来具体改变的方法,如询问、积极化、对质、矛盾等。
从基本倾向来看,现实疗法属于认知--行为的治疗,因而具有这一取向的若干特色。
它的理论明白易懂,符合常理;它依赖人的理智和逻辑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合理的途径求得问题的解决;它注意思维和行为,较少直接针对情感和情绪。
它强调现在和将来,而不纠缠于过去,重视"怎么办",而不是"为什么";它反对以医学的或"疾病"的模式来看待人的心理困难,而强调人的自主自立,自己对自己负责这些品质的作用;它也重视咨询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主张咨询者要"卷入"(involvement)关系,但它不像以人为中心疗法那样让咨询者采取一种被动、支持的姿态,而允许咨询者更积极主动,更多一些指导。
二、现实疗法的特征1、个人化。
现实疗法很重视建立具有治疗意义的咨询关系,要求咨询员真诚、投入地与咨客相处,并经常对咨客表现出体谅、温情与关心,与咨客分享个人体验。
同时,咨询员要让咨客知道,自己对人抱有积极的信念,相信对方有能力改变自己,能够有效地控制生活,得到快乐与满足。
2、就事论事,不重视感受。
现实疗法承认,思想、感情与行为三者有密切的关系,但人只能有限地控制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却可以较为容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所以,现实疗法认为。
在治疗过程中,应把焦点集中于咨客的行为,以便通过行为的改变,引导咨客产生愉快的、积极的情感。
3、否定精神疾病的概念。
伊斯兰法

第十章伊斯兰法第一节伊斯兰法的产生和演变一、伊斯兰法的概念伊斯兰法指伊斯兰教法,音泽“沙里阿”,原义是“通向水源之路”,被引申为“通往先知的大道”。
它是在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用于全体穆斯林的有关伊斯兰宗教、政治、社会和家庭个人生活准则的总称。
它是一种封建法律制度,又是伊斯兰教的宗教教规。
二、伊斯兰法的产生伊斯兰法是在7世纪初伊斯兰教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
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顺应了6世纪至7世纪阿拉伯要求实现民族统一的历史潮流。
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创立伊斯兰教,经过20年用武力和宗教建立了统一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
伊斯兰教不仅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还建立在行为的基础上,要求穆斯林遵守安拉通过使者规定的行为规则。
这样,穆罕默德宣扬的教义同时具有法律性质,伊斯兰法产生。
三、伊斯兰法的发展阶段1.形成时期(7世纪~8世纪中叶)随着阿拉伯国家的扩张,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伊斯兰法得以广泛传播,伊斯兰法的主要原则和基本制度已初步确定。
表现在:(1)伊斯兰法的根本渊源《古兰经》得到整理和汇编。
(2)“圣训”开始传述。
(3)哈里发政府的行政法令在教法外取得重要地位。
(4)建立了早斯司法制度。
2.全盛时期(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伊斯兰法和伊斯兰法学获得迅速发展。
(1)“圣训”地位愈加重要,圣训学家专门进行编汇和整理。
(2)形成以哈乃斐、马立克、沙斐仪,罕百里为代表的四大教法学派。
(3)“公议”、“类比”等教法学家创制法律的方法成为伊斯兰法的重要渊源。
(4)政府行政法令成为“沙里阿”的重要补充。
(5)司法机构不断完善。
3.盲从时期(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四大教法学派权威的确立,到10世纪中叶,逊尼派认为伊斯兰法已经达到完善的地步,不需要继续发展,于是宣布教法学家只限于阐述前人的主张,不得创新。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近代法律改革四、伊斯兰法系的形成在伊斯兰法的发展过程中,或借助于宗教的传播,或借助于武力的征服,在原阿拉伯帝国势力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都是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主要渊源发展起来的,具有共同特征和历史联系,这些法律制度一起被称为伊斯兰法系或阿拉伯法系,它至今仍然影响着许多穆斯林国家。
外国法制史(第三版)课件 第十章 伊斯兰法

第三节 伊斯兰法的基本内容
一、穆斯林义务 二、财产制度 三、债法 四、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 五、刑法 六、司法制度
一、穆斯林的基本义务
“五功”的概念 “五功”内容
二、财产制度
土地占有形式: 1、希扎士 2、伐果夫 3、希尔克 4、伊克特 5、瓦克夫
三、债法
因契约所生之债 因致人损害所生之债
四、婚姻、家庭和继承制度
结婚:一夫多妻,男尊女卑 离婚:丈夫单方面行为 妻子地位 继承:遗嘱继承、经定继承
五、刑法
经定刑的犯罪 酌定刑的犯罪 侵犯人身的强暴行为
六、司法制度
第四节 伊斯兰法的特点和历史 地位
特点:
1、与伊斯兰教有密切 联系
2、法学家贡献突出 3、深受外来法律影响 具有分散性和多样性
地位:
伊斯兰法系
伊斯兰国家政治生活 的基本准绳
伊斯兰教教义及其教规同时具有国家法律 的性质。
三、伊斯兰法的发展
1、形成时期(公元7世纪初~8世纪中叶) 2、全盛时期(公元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 3、盲从时期(9世纪中叶以后)
四、伊斯兰法系的形成
第二节 伊斯兰法的渊源
一、《古兰经》 二、“圣训” 三、教法学 四、其他渊源:哈里发的行政法令、各地习
第十章 伊斯兰法
第一节 伊斯兰法的产生和演变
一、伊斯兰法的概念 二、伊斯兰法的产生 三、伊斯兰法的发展 四、伊斯兰法系的形成
一、伊斯兰法的概念
伊斯兰法即伊斯兰教法,是适用于 全体穆斯林(即伊斯兰教徒)的“有 关伊斯兰宗教、政治、社会、家庭
和个人生活准则的总称”。
二、伊斯兰法的产生
伊斯兰法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阿拉 伯统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 的。
第十章炙法第六节油炙法

第六节油炙法一、定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称为油炙法。
药物油炙所用辅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习称动物油)两类。
常用的植物油主要是麻油(芝麻油),也有用菜油的。
最常用的动物油是羊脂油,酥油亦有应用。
二、目的1.增强疗效如淫羊藿。
2.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如豹骨、三七、蛤蚧。
三、油炙的操作方法1.油炒药物+羊脂油-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开晾凉。
2.油炸植物油加热至沸腾-倾入药物-文火炸至一定程度-沥去油,粉碎。
3.油脂涂酥烘烤动物骨类药物可锯成短节-放炉火上烤热-酥油涂布,加热烘烤-酥油渗入骨内,再涂再烤,反复操作-至骨质酥脆,晾凉,粉碎。
四、注意事项1.油炒应控制炒制温度,防止炒焦。
2.油炸药物温度不易过高,否则易将药物炸焦,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
3.油脂涂酥药物时,需反复操作直至酥脆为度。
淫羊藿【处方用名】淫羊藿、羊藿、仙灵脾、炙淫羊藿、炙羊藿。
单写付淫羊藿。
【来源】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巫山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干燥地上部分。
【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羊脂炙法;现版药典有淫羊藿。
炙淫羊藿。
【炮制方法】1.淫羊藿原药材-摘取叶片-喷淋清水,稍润-切丝-干燥。
2.炙淫羊藿羊脂油置锅内加热熔化-加入淫羊藿丝-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淫羊藿每100kg,用羊脂油(炼油)20kg。
【炮制作用】1.淫羊藿以祛风湿,坚筋骨力胜。
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痿软,慢性去气管炎,高血压。
如仙灵脾散、二仙汤。
2.羊脂油甘热,能温散寒邪,补肾助阳。
羊脂油炙淫羊藿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多用于阳萎,不孕。
如三肾丸。
【炮制研究】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生品淫羊藿无促进性机能作用,且部分指标还显示有抑制性机能作用。
而炮制品与空白组比较,则有明显的促性机能作用,其作用强度与肌注睾酮组无显著差异,且无注射睾酮后引起的睾丸重量下降的现象,并明显促进睾丸组织的增生与分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1、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生 产有了较大改善,人类学会了经营畜牧业、农业和手工 业,后来还出现了商业。生产工具有了较大改善,特别 是金属工具的出现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由此引起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 个体劳动代替了集体劳动,氏族内出现私有财产——个 体家庭私有制。 2、法的起源经历了从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发 展过程。 3、法的起源的过程受到宗教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深刻影响。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1、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他的社会现象一样,都有 一个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那么,法在什么时候 产生?法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各种不同的法学 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不同的回答。 2、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作为一种与阶级、国家密不 可分的社会现象,是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法并非自古就有的,它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 产物。法是阶级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随着阶级、 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的。
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法系、法典法系等):是指以 古罗马法为历史传统,以《法国民法典》和《德 国民法典》为代表而建立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 统称。欧陆国家、日本、中国等是。 英美法系(英国法系、普通法系等):是指以英国 中世纪至今的资本主义法律为传统而建立起来的 各国法律制度的统称。英、美及其殖民地国家是。
民主法治原则
资本主义的民主法治原则是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 制度作斗争的一种思想武器和政治主张,其核心 内容是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 把它法律化、制度化,从而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 的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这也是资本主义法区别 于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一个重要特征。 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法律至上 原则、分权制衡原则,确立议会制度、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等一系列法律原则和制度体现出来的。
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3.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特征 (1)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 国家意志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3) 权利确认与权利保障的统一。 (4) 强制实施与自觉遵守的统一。 (5) 一国与两制的统一。 (6) 国情与公理的统一。 另外,社会主义法还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科学性与公正性的统一。
(一)概述 1、概念:法的历史类型是指依据法所赖以存在的经济 基础和体现的国家意志的性质不同而对法律制度所作 的分类,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相联系的概念。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先后产生过奴隶制法、封建 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四个历史类型的法律 制度。 2、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运动 的必然结果。 (2)社会革命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条件。
(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1、奴隶制法的基本特征:1)公开保护奴隶制生 产关系。2)惩罚方式极其残酷,带有任意性。3) 公开确认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划分与不平等地位。 4)明显带有原始习惯的某些残余。 2、封建制法的共同特征: 1) 严格维护封建土地 所有制和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2) 确 立封建等级关系。 3) 维护专制王权。4)刑罚残 酷,野蛮擅断。
法的,法典第158条规定:“妇女要终 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 一而终的卓越规定。”第164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 遭诟辱,死后投生在才郎腹内,或对象皮病和肺痨所苦。”第 417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 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第81条规定:“坚 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12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 罗门的罪恶。”结合材料,判断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2009-1-8) A、《摩奴法典》的规定标明,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 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 B、《摩奴法典》规定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 C、《摩奴法典》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D、《摩奴法典》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 合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规定: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 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 夺。”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 治的重要主张 。经历了从近代资本主义的绝对所有权到 现代资本主义的相对所有权的转变。 这一原则带有神秘色彩,反映了资本主义初期对私人财 产权的重视程度。现在看来,私人财产已经不再是 “ 神 圣”不可侵犯的了,特殊情况下私人财产权要让位于公 共利益的需要。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规定:在法律面前,所 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 古代法律制度进入现代法律制度最主要的标志。 该原则的基本精神有:第一,所有自然人的法律 人格生而俱有,且一律平等。第二,所有公民都 具有平等的基本法律地位。第三,法律平等地对 待同样的行为,而不关注行为人的身份。
问题与思考
1.简述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2.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是什么?
一、法的起源
(三)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 1.产生方式不同; 2.体现本质不同; 3.适用范围不同; 4.调整内容不同; 5.实施方式不同; 6.历史使命不同。
二、 法的历史类型
(一)概述 (二)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制度 (三)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二、法的历史类型
第九章 法的历史
第一节 法的起源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一、法的起源
(一)原始社会及其行为规范 1、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没有法,这是由原始社会的经济基 础和社会组织形态所决定的。 2、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任何社会都有约束其社会成员的社会规范。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被称为原始习惯,是原始社会的人们 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世代相传、共同遵 守的各种行为规则的总和。 氏族习惯是一个混合体,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宗教 规范,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法的历史类型
(三)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2.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法系 法系的概念:也称法族,是指按照法的历史传 统和形式的不同, 对各国现存的和历史上的 法律制度所进行的一种分类,属于同一历 史传统和相同或近似形式的归为一个法系。 这是资产阶级法学家对各国法律制度划分 的一种方式。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
1)判例地位不同。大陆法― ―制定法(成文 法)为唯一渊源;英美法――除制定法外,还 有判例法。 2)制定法编纂观念不同。大陆法――制定法典; 英美法――不制定法典,以单行法和判例法为 主。 3)司法诉讼制度不同。大陆法系――纠问式, 合议制;英美法――对抗式,陪审制。 4) 法律分类和术语不同。大陆发系――公法和 私法; 英美法系――普通法和衡平法。 两大法系互有特色,20世纪以来,出现了 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潮流。
契约自由原则
它意味着资本主义法律承认一切人都有独立的法 律人格,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可以自由地处分 自己的利益和权利,建立或改变彼此间的权利、 义务关系。 契约自由是民事法律行为中意思自治的反映和表 现,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实际上也不是无 限度的自由,而是法律范围内的自由。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四、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1. 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 : (1) 孕育阶段。(2) 确立阶段。(3) 初期阶段。(4) 新时 期阶段。 2、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1) 它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意志 的体现。 (2) 它是在民主立法中形成并存在与各种法律渊源 之中的国家意志。 (3) 其根本使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最终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服务。 (4) 它是引导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顺 利发展的权威性行为准则。
3、中西封建制法的主要差别 1)中国—伦理性,西方—宗教性; 2)中国—封闭性,西方—开放性; 3)中国—君主至上为最高原则,西方—君主 在封建社会末期才处于最高地位; 4)中国—公法文化,西方—私法文化; 5)中国—司法行政合一,西方—专门的司法 机关。
二、法的历史类型
(三)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1.资本主义法的原则 (1)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 (2)契约自由原则。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