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生物学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生物实验教学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从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人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生物实验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在实验中,老师不应该将所有的问题都事先告诉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
在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细胞之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构?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提倡实践探究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实践探究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并且培养出主动探究的能力。
在做植物生长实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光照条件等进行实验,从中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践探究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创造新的知识。
三、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培养出对生物现象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从而发展出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动植物分类实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样本,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并且通过分类系统进行分类,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来源。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好奇心时,他们会不断地去探索、探求,从中产生更多的创新想法。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有趣的生物实验事例,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强烈 的好奇心 , 并产生思考 , 能够 强有利 吸引学生 注
意力 , 而激活学生 的创造性思维。 从 2 利用科学史素材 。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
在 生 物 科 学 史 中 , 仅 记 录 了生 物 科 学 知 识 的 形 不
5 1 进行 想象训 练, . 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能力 想 象是人脑在原 有形 象 的基 础上 加工 改造 , 形成 新形 象 的思维过 程。例 如把 D A 的结 构 比作 “ N 螺旋 状 的楼
而 创 造 性 思 维 是 创 造 能 力 的核 心 , 于 人 的 一 生 成 对
转变观念 , 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 。例如 学习 “ 的性状 人
就的大小至关重要 , 因此培 养学生 的创 造性 思维 是培 养其创造能力的中心环节 。 创造性思维是指 以新颖 、 创 的方式 解决 问题 的 独
产 生 强 烈 的好 奇心 , 而 形 成 创 造性 思 维 习惯 。 进
活动赋予解决任务 的性 质 , 那么学 生 的智 慧 力量 就越 积极地投入这种活 动…。 那么 ,在生物 教学 中怎样培 ”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呢 ?笔 者从 以 下 几 方 面 进 行 了 实
践。
4 设疑问难 , 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 中对 问题 的讲解 不应 该总 是给予 思维 结果 , 而应经常有意识 地创设 有 一定模糊 度 的问题 , 给学 生 以利用原有 知识对 当前 问题进 行分 析 的机会 , 让学 生 去发现探索 。例如讲完 “ 顶端优势 ” , 后 向学生提 出“ 果
梯 ” 把生物膜 上 的载体 比作 “ 船 ” , 渡 等。再 如将 D A N 的结构模型拆 卸成零 件 , 再让 学生 动手组 装成 结构模 型, 发学生也重新来一次创造 。 启
浅谈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 、 鼓 励 质疑 ,培 养 学 生 的 创造 思 维 意 识
古人 云 : “ 学起于思 ,思起于 疑。 ”在科学 发现的 历史 上 ,可 以 说 ,任 何 科 学 发现 无 不都 是从 提 出 问题 开 始 的 ,学生 通 过 教 师讲 授 ,能 独立 思 考 ,将新 知 识 与 旧知 识
以调 动学生思维 为中心 ,开启 学生学 习的内在动 力 ,让 学生带着浓厚 的兴趣积极 参与思维 活动 ,以实现 发展学
生 创 造 思 维 为 目的 。 那 么 ,在 生 物 教 学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创造 性 思 维 能 力 呢 ? 创设 情 境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激 发 学 生 学 习生 物 的 兴 趣 和 求 知 欲 ,行 之 有 效 的 方
裂的模型 ,使学生有一 个初步 的了解 ,再用 多媒体 演示 细胞分裂 的过程 ,使学 生进入情境 之中 ,唤起 学生探求 的 欲 望 。再 如 ,在 讲 “ 自然 选 择 ” 时 ,我 介 绍 了 达 尔 文
考 察 过 的克 格 伦 岛 ,使 学 生 沉 浸 在 昆 虫 与 风 暴 搏 斗 的 情 境之 中,从 而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使其积极开 展思维 活 动 。 再 如 ,讲 到 花 的 结 构 时 ,展 示 一 些 学 生 认 识 的 花 , 由学 生 说 出 各 自 的 名 称 和 另 举 自 己熟 悉 的 花 。 通 过
本 质 产 生 强烈 的好 奇 心 ,学 习兴趣 浓 ,为 上好 本 节 课打 下 了 良好 的 基础 。 这样 也有 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质 疑意 识 ,激 发 学生 的创 新 精 神 。 三 、探 究 实 验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作 为 以 实验 为 基 础 的 生 物 学 科 ,在 教 学 中 应 把 课 本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创造性思维训练是进行创造教育的中心环节,应该利用现有课堂,在教学中把扎扎实实完成教学任务与开发智力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启迪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把常规训练与创造性智能训练结合起来。
围绕教学内容的巩固、扩展、激发创造思维,开拓创造视野,开展创造性教育。
本文介绍了实施创造教育的意义,探讨了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育意义;方法【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1297(2012)10-0187-01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强过程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探究生物学的各种活动过程中加强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解生物学的研究过程,初步掌握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及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
善于把正确的思考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实施创造教育的意义1.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需要。
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转变,需要培养大量的能将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这种创造型人才的造就必须依靠创造教育。
2.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
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项伟大的创造工程,它要求从体制到观念,全方位、多层次地除旧布新,兴利除弊,需要一大批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创造型人才。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创造教育是启发、诱导、激励人们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个性和能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4.推动教育改革,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如何培养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层面上,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这就需要在上课的过程当中要诱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分析综合,归纳提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思维动机;创造力;创设情境;逻辑关系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层面上,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点做法。
一、诱发动机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
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
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如在讲“水分代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言:“把一块萝卜放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增加;而放在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重量会减小,这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个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接着通过讲授、讨论,使学生理解了“有丝分裂”和“水分代谢”的有关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
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其认识的冲突,活跃思维,诱发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减数分裂的模型,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用多媒体演示减数分裂的过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以下浅谈几点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创设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情境。
例如,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节时,设计一个小实验:一个小烧杯装有热水,另一个小烧杯装有自来水;然后分别向两个小烧杯加人一朵新鲜的大红花;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热水使细胞破裂,从而使里面的物质流出来;有的同学认为:细胞被热水烫死了,里面的物质就流出来了,而自来水中的花的细胞还是活的,物质就不能流出来。
讨论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思维活动,并不完全体现在导人新课和课堂小节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
尽管有些问题学生不能完全解答,但思考的过程能够激起他们认识的冲突,起到活跃思维、诱发兴趣的目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二、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
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
例如。
在讲完“顶端优势”后,我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顶能提高产量呢?”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
接着我乘势追问:“所有的植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吗?梧桐树长到一定的高度不打顶,会更好地遮荫吗?松树、杉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会获得高大的木材吗?”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创造性思维能力在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培 养思 维 能力 总是 从 问题 产 生开 始 的 。 根据 这 一特 点 . 生 在 物学 教学 中 , 师要 根 据 学生 已有 的认 知结 构 和 思 维层 次 . 意 教 有 识 地 制造 矛盾 , 疑 问难 , 化 学生 的 思维 , 设 强 以有 利 于解 决 问题 。 要 制 造 矛 盾 , 必 须 设 计 好 问题 。 首 先 , 注 意 设 计 的 问 就 要 题 必 须 合 乎 学 生 的实 际 , 由浅 人 深 , 序 渐 进 。 则 , 但 解 决 循 否 不 不 了矛 盾 , 而会 使 学 生 的 积 极 性 受 到挫 伤 。 其 次 , 善 于诱 反 要 导 学 生 质 疑 , 其 是 启 发 他 们 从 无 疑 中生 疑 . 展 求 异 思 维 。 尤 发 例 如 , 讲 “ 态 系 统 ” 成 分 时 。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 塘 生 态 在 生 的 可 池 系统 图” 向学 生 提 问 :生 态 系统 中 , , “ 如果 缺 少 分 解 者 , 会 出 将 现 什 么 后 果 ? ” 等 , 些 问题 看 来 很 小 , 能 小 中见 大 . 学 等 这 却 使
贡 献 一 份 力 量 。” 想 而 知 , 得 了很 好 效 果 。这 样 . 可 取 在化 学 实 验 教 学 中 , 仅 教 会 了 学 生 相 关 操 作 技 能 , 且 让 学 生 明 白 了 不 而 环 境 污 染 产 生 的 诸 多 原 因 , 求 环 境 保 护 从 “ ” 起 , 身边 力 我 做 从 点 滴小 事 做起 。 3 在 课 外 活 动 中 培 养 学 生 的 环 保 意 识 .
4 30 ) 5 4 0
地 说 , 维动 机 可 分 为 内 因 和 外 因 , 何 借 助 外 因促 使 内 因 起 思 如 作 用 ,提 高 思 维 兴 趣 和 动 机 ,这 正 是 教 师 发 挥 主导 作 用 的 地 方 。 如 , 导 人 新 课 时 , 师 设 计 的导 言能 否 产 生 悬 念 。 例 在 教 激起 学生的求知欲望 , 开思维 , 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打 是 在课 堂 小结 时 , 师 可采 用 悬念 式 结尾 , 教 给学 生 留下 值 得 回 味 的 问题 , 让学 生 带 着疑 问结束 新 课 , 以引起 他 们不 断探 索 新 知 识 的兴 趣 。当然 , 动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发思 维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最常用的途径,新课程高中生物有许多创造性思维的题材,如何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对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要素加于理解,并明确这六要素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
只有系统的认识创造性思维结构,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具有诸多优势。
在高中生物教学,要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一要依赖动手实践,在探究与实验中培养了创新能力;二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常用的途径。
创造性思维结构的六要素: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可以从以上六要素来展开。
下面着重从这六要素来谈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 发散性思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扩散思维,就是在思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跟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设想或解决方法。
发散思维是开放性思维,从已知领域中探索未知领域,从而达到创造创新的目的。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
这种思维形式能克服常规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
通过发散性思维,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一般而言,发散性思维的水平高,创造性思维的水平也高。
因而,发散性思维是树立创新意识的基础。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以建构主义为取向的教学应注意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布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习者在认知上的冲突,以引起学习者的反省及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不能照本宣科。
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应用生物学原理时,为学生创设多层次、多方向的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浅谈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新世纪需要今日教育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1.发展观察力,强化好奇心观察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
常言说,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
如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生物学家达尔文等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实验及多媒体等手段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让学生由看“热闹”的心态上升到要解决“为什么”,让他们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观察活动,寻找现象的原因。
这样观察中细致性、持久性就得以加强,从而提高观察力,强化好奇心。
案例一:减数分裂过程的分析减数分裂过程是特殊的有丝分裂,该过程比较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动态演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解决这个较难的知识点。
为了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几次,细胞连续分裂几次?(2)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有哪些变化?(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怎样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引导式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观察,让最初的好奇心转化成探究的欲望,通过发展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想象、推理和判断,获得新的独特认识的过程。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如何结合生物学科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下面谈一下笔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是人类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或现象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
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提供一定的情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意识是由对生命科学的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所引发的。
因此教师备课、上课时要尽可能挖掘生物学科的创造性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其学习的欲望、激情。
如:讲“减数分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人的体细胞有46 条染色体,卵细胞和精子中是否也含有46条染色体?(2)如果卵细胞和精子中分别含有46条染色体,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否和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在讲“渗透作用”时我又设计了更有趣的问题:取两根同样的黄瓜,一根放在清水中,一根放在盐水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根黄瓜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因此产生思考,接着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了“减数分裂”和“渗透作用”的实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连环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知知识,探索未知问题。
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
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联想条件,使他们的思维层层深入。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有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两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可以通过教师设置的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既明确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打 顶 是 为 了 打 破 顶 端 优 势 , 侧 枝 生 长 良好 。” 使 我追 问 :所有 “ 的 植 物 都 要 打 破 顶 端 优 势 吗 ?梧 桐 树 长 到 一 定 的 高 度 不 打 顶 , 更 好 地 遮 荫 吗 ? 松 树 、 树 长 到一 定 高 度 打 顶 , 获 得 会 杉 会 高 大 的 木 材 吗 ? ” 样 有 意 制 造 冲 突 , 起 学 生 注 意 , 极 思 这 引 积 考答案 , 比教 师 直 接 闸 明打 破 顶 端 优 势 和 利 用 顶 端 优 势 的效 果好得多。 教 师首 先 要 注 意 设 计 的 问 题 必 须 合 乎 学 生 的 实 际 .由浅
细 胞 失水 过 多 , 细胞 死 亡 ? 师 生分 析 讨 论 , 出似 没 : 1 发 生 质 壁 分 离 时 间 过 长 导 提 () 致 细胞 失 水 过 多 , 胞 死 亡 。 细
人深 , 序渐进。 则 , 循 否 不但 问题 解 决 不 了 , 且 会 使学 生 的积 而 极 性 受 到 挫 伤 。其 次 , 善 于 诱 导 学 生 质 疑 , 其 是 启 发 他 们 要 尤 从 无 疑 中 生 疑 . 展求 异 思 维 。 如 , 发 例 在讲 “ 腾 作 用 ” , 提 蒸 时 我 问 :俗 话 说 ‘ 往 低 处 流 ’为 什 么 高大 树 木 体 内 的水 能 从 根 “ 水 , 部 流 到树 冠 ?” 讲 “ 白质 代 谢 ” , 提 问 : 组 成 蛋 白质 的 在 蛋 时 我 “ 2 种 氨 基 酸 在 人 体 细 胞 内都 能 合 成 吗 ? ” 如 . 0 又 在讲 “ 态 系 生 统” 的成 分 时 , 引 导学 生 观 察 “ 塘 生 态 系 统 图 ” 提 问 : 生 我 池 , “ 态 系统 中 。 果缺 少分 解 者 , 会 出 现 什 么 后 果 ? ” 等 , 些 如 将 等 这 问 题看 来 很 小 . 能小 中见 大 . 学 生 从 无 疑 中生 疑 、 疑 . 却 使 知 达 到 小 疑 有 小 进 。 疑 有 大 进 , 而 久之 , 进 了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大 久 促 的 发展 。 3 善 用 正确 的思 维 方 法 . 思 维 过 程 少 不 了分 析 综 合 。没 有 分 析 , 识 不 能 深 入 : 认 没 有综 合 , 认识 不能 提 高 。它 们 之 间 的关 系是 相 互 依 存 、 密 联 紧 系 的 。 此 . 师 应 严格 遵 循 “ 析一 综 合 一 再 分 析一 再综 合 ” 为 教 分 的 规律 . 培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教 师通 过对 各 种 生 理 现 象 的分 层 剖 析 ,将 各 个 系 统 的 特 征 辨 析 清 楚 ,再 加 以 综 合 概 括 . 能 使学 生 加 深 理 解 各 系统 的结 构 特 点 和 生 理 功 能 . 得 既 获 正确 完 整 的 知 识 , 又能 激 发 和活 跃 学 生 的思 维 活 动 。例 如 , 讲 授 “ 内 细胞 的物 质 交 换 ” , 引导 学 生 观 察 “ 内 细 胞 与 外 体 时 我 体 界环 境 进 行 物 质 交 换 的 过 程 图 ” 分 析 : 1 细 胞 与 内 环 境之 间 , () 进 行 物 质 交 换 的 情 况 :2 内环 境 通 过 消 化 系 统 吸 收 营 养 物 质 () 的 情 况 : 3 内 环 境 通 过 呼 吸 系 统 与 外 界 进 行 气 体 交 换 的情 () 况 ; 4 内 环 境 通 过 泌 尿 系统 和 皮 肤 排 出代 谢 终 产 物 的情 况 。 () 然 后 归 纳 总 结 出 :高 等 动 物 的 体 内 细 胞 通 过 内 环 境 才 能 与外 界 环 境 进 行 物 质 交换 。 这样 一部 分 一 部 分 地 进 行分 析 , 让学 生 把 握 知 识 的 脉 络 和 思 路 . 后 进 行 总 结 , 而 使学 生 明确 各 部 最 从 分 知 识 之 间 的 逻 辑 关 系 ,不 仅 有 助 于 学 生 获 得 全 面 的整 体 知 识, 而且 激 发 了学 生 思 维 的 主 动性 。 4组 织 角 色 转 换 . 教 师 通 过组 织 角 色转 换 , 以调 换 学 生 的 思 维 角 度 . 效 可 有 提 高 学 生 的 创造 性 思 维 能 力 ; 时 适 度 地 让 学 生 转 换 角 色 , 适 可 以使 学 生 以 新 的 心态 和要 求 观 察 、 析 问 题 , 分 有助 于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 严 密 性 和批 判 性 。 如组 织 学 生批 阅某 些 作 业 、 卷 , 试 相 ( ) 验 结 果 。 漏 斗 内 的液 面 先 下 降 , 上 升 后 稳 定 。 2实 再 ( ) 果 分 析 。 分 子 渗 透 作用 的实 质 是 水 分 子从 单 位 体 3结 水 积 溶 液 中含 水分 子 多 的溶 液 向 含水 分子 少 的溶 液 的扩 散 。单 位 体 积 质 量 浓 度 为01/l a 1 液 含 水 分 子 少 ,单 位 体 积 质 .g N C溶 m 量 浓 度 为 01 / l .g 蔗糖 溶 液 含 水 分 子 多 .所 以开 始 时 漏 斗 液 面 m 下降。 在 水 分 子 进 行 渗 透 作 用 的 同 时 , a 1 液 中 的钠 离 子 和 NC溶 氯 离 子 也透 过鱼 鳔 进 入 蔗 糖 溶 液 中 , 一 时 刻 , 分 子 进 出漏 某 水 斗 的 速 率相 等 . 到 渗透 平 衡 。 达 但钠 离 子 和 氯 离 子 继续 进 入 蔗 糖 溶 液 中 .使 漏 斗 内 的溶 液 单 位 体 积 中 的水 分 子 有 少 于 烧 杯 中 的溶 液 , 入 漏 斗 中 的水 分 子 有 增 多 , 漏 斗 液 面 上 升 , 进 是 直 到 液 柱 产 生 的压 力使 进 出漏 斗 的水 分 子 速 率 相 等 ,达 到 渗 透 平衡。 ( 实 验 结 论 。 同 浓 度 的不 同溶 液 位 于 半 透膜 两 侧 时 会 4) 相 发 生渗 透 作 用 。 每个 小 组 如 实 记录 实 验 结 果 , 析 实验 现 象 出现 的原 因 , 分 得 出实 验 结 论 。教 师 对 学 生 汇 报 情 况 , 出适 当 的评 价 , 励 作 鼓 同 学们 依 照 实 验 原 则 , 极 思 维 , 胆 实 验 , 于 创 新 。 积 大 善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 内容。
关键词 : 创造性思维 ; 生物教学 ; 培养
中图分类号 : 3 .1 G63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 9 2 (0 20 — 0 2 0 1 7— 34 2 1 )8 0 8 — 2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 所特有 的有别于他 人的重
要特征 , 是社会 乃至个 人都不可或缺 的要素 , 也是推进 素质教育发展 的需要 。 创新人才必须具 备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 思维 ,指的就是人们能够从不 同的角度和层次 去解决问题 的思考方式 。这种思维是 一种不拘束 于任
n eigP o rs, 0 6, ( : 5 7 e r r ges 2 0 8 1)2 -2 . n
任何发 明创造与人们 的想 象力都是分不开 的 。根 据对鸟和蜻蜓 的观察研究 人类发明 了飞机 ;潜艇 的发
- — —
+ 一一— 一--+ + - 一一— 一— +一 +一一 一-—卜 —+ -
三、 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想象 。 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 中经常引 导学生 发现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 可 以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 , 培养学生敢 于探 索 的精神的积极性 , 实 现素质教育 的要求 。
应该 马上对该 生给予鼓励 ,并告诉 同学们 阑尾在人类 的消化 系统 中没有 作用 ,有同学可能会说 :没作用不 “
就是废 物吗?”教 师可以这样 回答 :也 不能完全这样 “ 说 ,人类 的阑尾到 目前为止是还没有 发现它 的具体作 用 ,只知道 有人得过 阑尾炎 ,它究竟 有什么样 l 挣怍用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 物 教 学 中 如 何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能 力
张 福 翠
( 苏 省 江都 职 教 集 团 , 苏 江 都 江 江
摘 要 : 造 性 思 维 能 力是 各 种 能 力 的 基 础 和 核 心 。在 创 生 物教 学 中 . 师 必须 注 重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性 思 维 。 文作 者 教 本
、
( )细 胞数 量 增 加 过 程 中 ,如 何 保 持 子 细 胞 和 母 细 胞 的 一致 2 呢?又如. 讲“ 分代谢 ” , ” 在 水 时 我设 计 了 这 样 的 引 言 :把 一 块 “ 萝 卜 在 清 水 中一 段 时 间后 , 量 会 增 3 ; 放 在 盐 水 中一 段 放 重 1而 时 间后 . 量 会 减 小 , 是 为 什 么 ? 这样 一 个一 个 的悬 念 引起 重 这 ” 了 学 生强 烈 的好 奇 心 , 由此 产 生 了思 考 , 下 子 将 注 意 力 集 并 一 中起 来 。 接着 通 过 讲 授 、 论 , 生 理 解 了“ 丝 分 裂 ” “ 分 讨 学 有 和 水 代谢” 的有 关 知识 , 而且 提 高 了学 习 兴趣 。 在课 堂 小 结 时 . 师 采 用 悬 念 式 结 尾 , 教 给学 生 留下 值 得 回
一
当 然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发 思 维 动 机 . 不 完 全 体 诱 并 现 在 导 入 新 课 和课 堂 小 节 上 , 而 是 要 贯 穿 于 教 学 的 全 过 程 中. 即在 每个 教 学 环 节 , 师 都 要 拨 动 学 生 的 心 弦 . 对 学 生 教 针 实 际 和 教学 内 容 , 出 思 考 性 问 题 , 提 以激 发 学 生 思 考 。这 些 思 考 性 问题 。 管 学 生 一 时 还 不 能 全 部 解 答 . 能 激 起 其 认 识 尽 但 的冲突 , 活跃 思 维 , 发 兴 趣 , 对 培 养 学 生 的创 造 力 是 有 积 诱 这 极 作用 的 。 创 设 情 境 也 是激 活学 生 思 维 的 好方 法 。 谓 创 设 情 境 , 所 就 是 教师 利 用 生 物 标本 、 型 、 物 、 像 等 一 切 条 件 , 利 用 日 模 实 录 或 常 生 活 和 生 产 实 践 中某 些 生物 学 现 象 , 为学 生 创 造 一 种 有 所 感 的境 界 。 如 在 讲 “ 数 分 裂 ” , 让 学 生 先 观察 减 数 分 裂 例 减 时 我 的模 型 。 学 生 有 一 个 初 步 的 了 解 , 用 多 媒 体 演 示 减 数 分 裂 使 再 的过 程 . 学 生 进 入 情境 之 中 , 使 唤起 学 生 探 求 的 欲望 。 又如 , 在 讲“ 自然 选 择 ” , 介 绍 了 达 尔 文 考 察 过 的 克格 伦 岛 , 学 生 时 我 使 沉 浸 在 昆 虫 与风 暴 搏 斗 的情 境 之 中 .从 而 激 发 了 学 生 的学 习 兴 趣 . 其 积 极 开 展 思维 活 动 。 使 二 、 造 矛 盾 , 疑 问 难 制 设 培 养思 维 能 力 总 是 从 问题 产 生 开 始 的 。 据 这 一 特点 , 根 在 生 物 学 教学 中 , 师 要 根 据 学 生 已 有 的认 知结 构 和思 维 层 次 , 教 有 意 识 地 制 造 矛 盾 , 疑 问难 , 化 学 生 的 思 维 , 设 强 以利 解 决 问 题 。 如 , 讲 完 “ 端 优 势 ” , 向学 生 提 问 :果树 修 剪 、 例 在 顶 后 我 “ 棉 花 适 时 打 顶 为 什 么 能 提 高 产 量 ? 学 生 议 论 后 得 出: 树修 剪 、 ” 果 棉 花 打顶 是 为 了 打 破 顶端 优 势 , 侧 枝 生 长 良好 。 着 我乘 势 使 接 追 问:所 有 的 植 物都 要 打 破 顶 端 优 势 吗? 桐 树 长 到一 定 的高 “ 梧 度不打顶, 更好地遮荫吗? 树 、 树长到一定高度打顶 , 会 松 杉 会 获 得 高 大 的 木材 吗? 这 样 有 意 制 造 冲 突 。 起 学 生 注 意 , 极 ” 引 积 思 考答 案 . 比教 师 直 接 阐 明 打 破 顶 端 优 势 和 利用 顶 端 优 势 的 效 果好 得 多 。 要 制 造 矛 盾 , 必 须 设 计 好 问题 。首 先 , 师要 注 意设 计 就 教 的 问题 必 须 合 乎 学 生 的实 际 , 由浅 人 深 , 序渐 进 。 则 , 盾 循 否 矛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下面就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
一、通过联想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
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
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
联想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
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地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
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
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会起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
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指由于外形或意义相似引起的联想。
比如,当看到油菜的花时,就会想到白菜的花和萝卜的花,这就是外形相似联想;当看到人身体上的血管时,就会想到植物的导管和筛管,这是意义相似联想。
.对比联想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
比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因果联想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
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
在科学研究中,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我国植保专家李连昌发明微粒塑料性诱芯就是典型一例。
当李连昌手捏着一只枣粘虫的雌蛾时,总有一群雄蛾追随,这使他联想到,一定是雌蛾体内释放了一种性信息素所致,由此他研制成功了枣粘虫性信息素,并制成微粒塑料性诱芯,杀虫效果甚佳,被国家认定为重大发明。
怎样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摘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而成为一种生存的技能。
而在传统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有创造性思维等弊端。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发散思维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赋予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诸多新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的共识,如: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应成为学生生物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教材更是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生物再发现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能力的过程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要贯彻这些新理念、新标准。
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生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一、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生物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生物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摘要:生物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学科,生物教学要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生物应试教育创造性思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我们的教育不应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向创造教育迈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新形势下对教育的要求。
生物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学科,生物教学要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向素质教育转轨,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本文根据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认识:1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学习兴趣开始的。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讲台上的言行举止到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从问题的提出到知识的解答乃至课后练习的布置、批阅等等,都将平等、民主、尊敬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使学生用充分自由、宽松、积极和安全的心态,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各条途径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领域中的重大发现、重大成就以及重要人物,如:青霉素的发现,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以及现代克隆技术等。
现在课外时间充足,我们还可以进行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动植物标本等。
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生物实验课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多重教学法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2.1 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流畅性和灵活性实验课中强化问题意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验证性实验也体现探究性。
如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疑惑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叶夹只遮盖叶片的一部分?为什么移到光下要几小时不是30分钟?酒精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隔水加热?为什么要加碘?然后由学生来解答。
新课标下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行 , 老师 的指 导下再进 行修 改 , 在 这样学 生进到实验
室后 , 就可以按照 自己的方案完成探究 了。 四、 改进学生 作业 的方式 , 养 学生 的创 造性 思维 培
能 力
教师在给学生 布置作 业时 , 定要 精心 设计 , 量 一 尽 避免抄抄写写的作业 , 多留一 些能充分发挥学 生创 造 应 性思维 的作业 。如 , 在学 习减数分 裂和 受精作 用时 , 染 色体 的行为和数 目变化是这部 分的重点和难点 , 以绘 图 和实物模 拟制作 的方式构 建减数 分裂 过程染 色体变化 的物理模 型 , 突破重点 和难点 的有效方法 和途径 , 是 课 堂上学生完成“ 建立减数分裂 中染 色体 变化 的模型” , 后 就可 以设置 这样 的作业 : 2对 同源 染色体 为例 , 以 尝试 绘制精子形成过程 中染 色体行 为变化图 。通过画 图, 强 化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染 色体 规律变化 的理 解和印象 , 为学生进一 步获取 系统知 识确立 了前 提条件 。第二 次 就 可以给学生设 置这样 的作 业 : 画染 色体 和 D A数 目 N 规律性变化坐标 曲线 图 ( 建立数 学模 型 ) 。通过 这样 的 作业设 置 , 到对减数分 裂本质深 层次认识 的 目的, 达 同 时训练 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总之 , 造性 思 维训 练 是进 行创 新 教育 的 中心环 创 节, 教师在教学 中, 应充分发挥生物学科 特点 , 将传授知 识 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 将传授 知识与启迪创 造性思维 结 合起来 ; 常规训 练与创造性 智能训 练结合起来 , 把 围 绕教学 内容的巩固 、 扩展 , 开拓 学生的创造视 野 , 发学 激 生 的创 造性思 维 , 这是教 育改革 的需要 , 是现代人 才 也 培养 的需要 。
生物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生物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在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观察力观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或观察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生物标本或实验用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规律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观察任务,并要求学生详细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将得到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趣味性的实验、案例或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例如,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奇特的生物现象或者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复杂的生物问题,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寻找答案。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性思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项目研究,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安排学生观察和研究班级或校园中的生物生态系统,并要求他们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
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领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计实验、开展辩论等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关于基因编辑伦理问题的辩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观点。
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评价和反馈的角色至关重要。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者:蔡朝雍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论甚至有独到的见解的思维。
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材、不同于教师的解题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
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论甚至有独到的见解的思维。
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材、不同于教师的解题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
一、重视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重视思维过程是进行教学的关键,其教学方法就在于让学生显示其思维过程。
教师提问时,不是问这道题怎样做,而是问你是怎样想的。
问“怎样想”,人人都可以讲,而且讲出来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样的提问,所有的学生都会显示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讲解的思维过程加以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例如:我在讲“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时,让学生观看响尾蛇追寻老鼠的视频后,提出问题:响尾蛇是如何追寻被它咬伤后放走的老鼠的呢?有学生说可能是响尾蛇看见了老鼠逃跑的路线,有的说可能是响尾蛇嗅到了老鼠的气味,有的说可能是响尾蛇嗅到了注入老鼠体内的毒液的气味,还有的说响尾蛇可能是听到老鼠逃跑的路线等等。
这些就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视思维过程的成功之处,就是让所有学生搞清楚结果的来龙去脉。
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比如追问“这个问题你怎样想”、“你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思考步骤”等。
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因为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
教师还应注意学生智力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建立起来 , 使学生用充分 自由 、宽松 、积 极和安全的心态 ,发挥其创造性 思维。同时 通 过各种方式 、 各条途径 向学生介绍生物科 学领域中的重大发现 、 重大成就 以及重要人 物, 如: 青霉素 的发现 , 盂德尔 的遗传实验 , 袁 隆平 的杂交 水稻成 果 以及 现代 克隆技 术 等。现在 ,课外时间充足 , 我们还可 以进行 课外 活动小组 的活动, 制作叶脉书签 、 制作动 植 物标本等 。这样 ,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 热 情和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 的态度 ,勇
细胞分裂后期 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 , 两个 姐妹染 色单 体也随着分开 , 纺锤丝不断地 收 缩变 短 ,牵 引着分 开的两个 染色体 移 向两 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 。当看到根的 结构 的挂 图时,可能会起到茎 的结构 ,甚 至 会想 到叶的结构 。这就是空 间接近联想 。 2 . 相似联想 相似联 想是 指由于外形或意义 相 似引起 的联想 。比如 ,当看到汕菜 的花时 , 就会想 到白菜 的花和萝 h 的花 , 这就是外形 相似联想 ;当看到人身体上 的血管时 , 就会 想 到植 物的导管 和筛 管 ,这 是意 义相似联 想。3 . 对比联想 对 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 全 对立 或存在某 种差异 而引起 的联想 。 比 如 ,当看到光合作用 的公式 ( 二氧化碳 + 水 一有机物 ( 储存能量 )+ 氧气 ) 时, 立 即会 想到 呼吸作用 的公式 ( 有机物 + 氧气一二氧 化碳 +水 +能量 ) 。 三 、进 行启 发式教 学。 通 过设 疑问难, 制造矛盾 , 培养创造性思 维 能力 培养思维 能力 总是从 问题产生 开始 的。根据这一特点, 在生物 学教 学巾, 教师要 根 据学生 已有的认知结构 和思维层 次。 有意 识地制造矛盾, 设疑 问难, 强化学生的思维, 以 利解决 问题 。例如, 在讲完 “ 顶 端优势”后, 笔者 向学生提 出:“ 果树修剪 、棉 花适时打 顶为 什么能提高产量 ? ”学生议 沦后 得出 : 果树 修剪 、棉 花打顶是 为了打破顶端 优势, 使侧枝 生长 良好。接着我乘势追 问 :“ 所有 的植 物都要打破顶端优势 吗? 梧 桐树 长到一 定的高度不打顶, 会更好地遮荫吗 ? 松树 、杉 树 长 到一 定 高度 打 顶 , 会 获得 高 大 的木 材 吗? ”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 起学生注意, 积极 思考答 案, 比教师 直接 阐明打 破顶端优 势和 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好得多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学生 的学习过程实 际 上就是思维过程,经教师的适 当引导 ,学 生能发现各知识点面问的联系 , 对基本理论 知识进行归纳综合 ,学会系统 思维 ,运用启 发式 教学还 可 以有 意地从 常规思 维 的反 方 向去思考问题 , 执果导因 , 找 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 ,学会逆 向思维 ;还可 以从不同角度 、 不同层次 、 不 同方面去分析问题 , 学会变通 思维、散发思维 、迁移思维和顿悟 思维等 。 按教材内容顺序 , 连贯地 向学生讲授知 识、 技能的 “ 填鸭式” 教学只会教学生去学, 不会教学生怎样去学 ,阻断了学生 的分析 、 综合、概括 、抽象等 t l , 理过程 ,妨碍了对学 习材料 的正确加工和转化 , 剥夺了学 生 自由 思维的空间。而教学过程 中始终都贯 穿着引
教育探索 2 0 1 4年 2月 ( 中)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刨造性思维
赵 津
( 河北省衡 水市枣强中学,河北 枣强 0 5 3 1 0 0 )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 忆、思考 、联 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 ,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理活动 ,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
开 拓 人 类认 识 新 领 域 、 开 创人 类认 识 新 成 果 的 思 维 活 动 。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生物教 学;创造性 思维
心理学认为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不仅 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 内在联 系,而且 能 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 价值 的前 所未有 的思维成果。随着素质教育 的进行 , 我们 的高 中教育不 应再停 留在传 统 的教学 模式 中,而应该 向创造教育迈进 ,培养学 生 创造意识 、创造性思维 ,挖掘学生 的创造潜 能 ,是新形势下对教育的要求。生 物是一 门 基础 的自然学科 、实验学科 , 生 物教学要摆 脱 “ 应试教 育”模式的束 缚 ,向素质教育转 轨 ,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下 面 就谈 谈在生 物教学 中培养 学生创 造性 思维 能力的一些途径 。
于探 索的精神 。
运用发现法和引导探索 , 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在生物教学中 , 运用发 现法有助于 培养学生 的逻辑推理能力、探索精神和科学 研究方法 。 美 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建议多给学 生提供材料 ,让他们像科学 家那样 去分 析 、 综 合发现 应得 的结论或 规律 ,成 为 “ 发 现 者” 。 在生物教学中 , 教 师要பைடு நூலகம் 当的运用 发 现法 。或在教学 中增加发现 因素 的比重 ,引 导学生 去探索未发现的 “ 新知 识” ,培养 他 们 的研究方法和创 造能力 。
一
、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 的思维发展是从学习兴趣开始的。 在教学过程 中的每一个环节 , 教师要给学生 营造一个 良 好 的学 习氛 围, 从讲 台上 的言行 举 止到课 堂中的德育渗透 , 从问题 的提 出到 知识 的解答乃 至课后 练 习的布置 、批 阅等 等, 都将平等 、民主、尊敬和信任 的师生关
二、通 过联 想训练 , 培 养创 造 性思维 能力。 联想 是 由所感知 或所想 的事 物 想起 相 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 联 想虽然并不 能直 接 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 的形象 , 但它却 为能够 产生 新形 象的想 象思维 活动提 供一 定 的基 础。通过 自由想象 可探索各种解决 问题 的方 案, 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 目 标 的途 径。 联想 的主要类型有接近联 想、 相似联想 、 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 . 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 是指 由于时 间或空 间上 的接近而 引起 的不 同事物 间的联想 。 例如提起有丝分裂 中期 的 细胞特 点 ( 纺锤体清晰可见 。 染色体 的着丝 点 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 ,就可 能联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