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课件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三课时 风俗的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三课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三课时)

我家住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我们这里过“藏历新 年”,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赛马与表演活动。
我家住在关丽的内蒙古自治区 的锡林郭勒大平原上,这里有历 史悠久、规模庞大的传统节日。 牧民们就会身着节日盛装,有众 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比赛项目 ,比如赛马、摔跤和射箭等。除 此之外,还有棋艺和歌舞活动以 及物资交流等。
“十二生肖”的起源
• 星宿说—古代将周天等分十二分,用十二支表示 ,而十二支配属生肖,生肖与二十八星宿存在对 应关系。
• 岁星说—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能模仿当年生长旺 盛的动物,从而形成生肖动物,十二生肖和十二 辰相统一。
• 图腾说—十二生肖来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成令人信服的学说。
• 外来说—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生肖源于 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 造十二生肖。古希腊、古埃及、巴比伦等古国也 有类似的十二生肖。
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小孩 子满月时都要剃胎发,所以,我 满月的那天,爷爷和奶奶亲自动 手给我剃了胎发。
听爷爷奶奶说,我们这里生日的 时候都要吃长寿面,所以我生日的 时候,奶奶一大早就给我煮了一碗 长寿面。
这些伴着我们成长的风俗,寄托了长辈们哪 些美好的祝愿?
“十二生肖”是 我们熟悉的风俗之 一,让我们一起深 入了解一下吧。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 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但是,相同 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 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说一 说
端午节是我国一个重要节日,你知道这个 节日的由来吗?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你们那儿是怎样庆祝这个节日的?
我家在山东省长岛县,在端午节 当天的日出之前,人们要用手掠取 草木上的露水洗脸、洗眼,俗称“拉 露水”。

我们当地的风俗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PPT课件

我们当地的风俗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PPT课件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1.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重点 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 难点 体会民风民俗对我们的影响。
一、风俗就在我身边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 密切相关。
二、奇妙的节日风俗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等。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 有差异的节日风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每逢此节,民间有戴香包、 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香包表示某某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 是防止鱼吃某某,后成为节日食品。
观点二 放鞭炮是中国人庆祝节日和 喜事时的重要习俗。 过年时,放 鞭炮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 比如期盼新的一年能平安。
清明节
清明节在每年4月5日前后,古时也叫三月节,至今已有两 千多年的历史。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苏,人们常常结 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也被称作“踏 青节”。
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这里过“藏历 新年”,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赛马 与表演活动。
在福建省的福州市有“孝顺节”,在节 日期间,人们要煮“拗九粥”送亲朋好 友,已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孝敬父母。
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 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
每年除夕,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用红 纸剪成蝙蝠、麋鹿、白鹤和喜鹊,寓意 “福”“禄”“寿”“喜”。
风俗的名称 调查的途径 风俗的主要活动 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 可能的替代性活动
小调查
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有些风俗是否保留, 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三课时风俗的演变》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三课时风俗的演变》课件
“天价彩礼”要不得。从小处说,影响农村贫困家庭的孩 子成家立业,增加家庭负担。从大处说,影响人际关系、乡 村和谐。要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新事新办的新风尚。
思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怎样对待社会 上的一些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第三课时 风俗的演变
第四单元 第10课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孝道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前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所大力倡导的,然而在农村一些人看来,相比 于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的安葬须格外重视,纸人、纸马、 纸彩电、纸家具都已过时,祭祀时烧“豪宅”“豪车”,甚 至纸做的手机、平板电脑都屡见不鲜,有些人还专门请戏班 子唱戏、乐队演奏或剧团演出。
板书设计

一些风俗不符 合时代需要
淘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变革




被人们遗忘 的优良风俗
继承和创新
谢谢!
结合教材第80页“辩一辩”的内容,谈谈你对 这一问题的看法。
(2)对清明节风俗的思考。
①阅读教材第80页“阅读角”的内容,了解清明 节的来历。
3.留住优良风俗。 资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结合教材第81页的内容,思考:
这种安葬老人的方式是否需要改变呢?
二、主题探究活动——风俗的演变 1.需要淘汰的风俗。 (1)课堂交流。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到的情况,说说哪些风俗需 要淘汰。
受访人
需要淘汰或变革的风俗
(2)漫说“天价彩礼”。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课件
清明的时间在4月5日前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 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 而如今除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开展祭 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 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 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作“踏青节”。
2.说一说。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激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新课探究
(一)小调查 1.课前小调查:请你通过翻阅图书、上
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 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的风俗。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
需要,不再( 适应社会 )的发展,这就需要( 淘汰 )或 者加以( 变革 )。
2.清明节三时也叫( 三月节 ),至今也有两千多年 的历史。
3.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 们所遗忘,令人( 痛心 )。
4. 2006年5月20日,( 重阳节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活动园 从古至今,有很多以“重阳”为主题的
诗词歌赋。大家分头收集,开个重阳诗会 吧!
1.布置任务。 2.安排学生分头收集。 3.下节课开重阳诗会。
总结:中华传统风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 千年的历史,是中华人民几千年来的文化 结晶。但由于很多原因造成了许多传统风 俗渐渐被遗忘,国家在努力地保护这些传 统风俗,我们也要极力传承这些风俗,保 护好我们优良的文化遗产。
2020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我们当地的风俗》课件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Fra bibliotek法治》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2020年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优质教学课件

拉萨市“藏历新年”
福州市“孝顺节”
02 独特风俗,理解差异
那 达 慕 大 会
03 自主探究,挖掘价值
• 传统节日话家常
03 自主探究,挖掘价值
• 制作窗花
03 自主探究,挖掘价值
• 完成探究表 除了春节之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说
元宵节、中秋节等。你们平时是怎么过这些节日的呢? 这些节日
我们要保持自身和环境的整洁,但是遇到 必须做的事情时,我们也要不怕脏、不怕 累,要把事情做好!
感谢观看
风俗又寄托了家乡人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呢?
03 自主探究,挖掘价值
节日的风俗
寄托的祝愿和情感
03 自主探究,挖掘价值
风俗的名称
小调查
调查的途径
风俗的主要活动
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
可能的替代性活动
课后思考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最大收获是什么?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识重点。
第四单元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2课时
01 视频呈现,引发思考
请你回忆一下,你的 家乡过端午节的方式与视 频中的一样吗?如果不一 样的话,说一说哪些地方 不一样。
02 独特风俗,理解差异
独特的节日风俗
五大连池市“饮水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歌节
02 独特风俗,理解差异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 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
“老鼠嫁女”、“老鼠娶亲”的年画和剪纸在我国民 间视为“吉祥物”,过年过节时贴在墙上和窗户上。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家庭作业: 1.收集你想了解的生肖资 料,向同学们介绍。 2.回到家中做一件尊老爱 幼的事情。
说它多,它真多,全国每人有一个。 说它少,它真少,全国只有十二个。
了解十二生肖
了解十二生肖
请仔细阅读73页阅读角
小结: 十二生肖是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现代,更 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 化活动的象征。国外,世界多国在春节期间 发行生肖邮票,以此来表达对来自国新年的祝 福。老鼠嫁女
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 这些风俗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交流: 伴随你成长的风俗
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寄 托了长辈们哪些美好的 祝愿?
这些与我们成长有关的风俗 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
尊老敬老风俗介绍会
我的家乡人们这样给老 人祝寿……
说一说你家里或身 边尊老的风俗。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很多风俗体现了 爱幼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 俗体现了尊老的美德。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风俗就在我身边
有些地方风俗认为红色是传统喜庆色, 蛋,谐音“诞”。在我国许多地区,婴儿 出生以后,父母报喜时必须要带上红鸡蛋。 一来红色可以增加喜庆气氛,二来人们认 为红色可以辟去灾祸,保佑孩子安然无恙。
--风俗就在我身边
民间有传言称,满月后 给宝宝剃胎毛,日后宝宝的 头发会长得既黑密又漂亮。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三课时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10课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三课时课件

风俗的名称 调查的途径 风俗的主要活动 淘汰或变革的理由 可能的替代性活动
小调查
风俗的名称 调查的途径 风俗的主要活动
淘汰或变革的理由 可能的替代性活动
小调查
嫁娶礼仪 历史资料、询问家里的长辈 旧时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控制,礼 节繁缛 时代进步,思想发展 自由恋爱、自由结婚、仪式简单
辩一 辩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 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清明时节凭吊革命先烈,也已经成 为小学生的常规活动,说一说你们 开展过哪些文明祭扫的活动。
很早之前,我家不再放鞭炮、点 蜡烛祭祖了,改用鲜花祭祖。既保 护了环境,也表达了我们的思念。
我家是在网上祭拜奶奶的,虽然 形式改变了,但依旧不会改变我们 对奶奶的爱。
在农村,旧时这一天,一些 村民要为同庄结婚而未生育的 夫妇“送灯”。大家派人从子 女多的人家偷来一只钵子,连 同彩灯一起,敲锣打鼓地送到 望子人家,祝他们早早生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 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 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 者加以变革。
请你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 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 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
重阳节的日期是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古 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1989年, 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因为九九重阳与“久久”谐音 , 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 、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这些活动综合 而成为“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茱萸节”。为 了保护和延续这个风俗,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批准列人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3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3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0 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的第三课时。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教学,可以激发他们对自己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地区的风俗习惯资料,用于教学呈现。

2.学生准备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资料,用于课堂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家乡的风俗习惯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相关地区的风俗习惯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家乡风俗习惯资料,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家乡风俗习惯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如:风俗习惯知识问答、风俗习惯猜谜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对家乡风俗习惯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风俗习惯,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并在实践中体验和传承这些风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风俗习惯的来历和意义不够清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风俗习惯,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性。

2.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认同感。

3.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家乡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性。

2.难点:引导学生尊重和传承家乡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俗习惯。

2.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风俗习惯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风俗的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准备教学PPT,设计好教学环节和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家乡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对这些风俗有所了解。

教师可以逐个介绍,也可以让学生分组介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家乡的风俗习惯。

例如,可以让学生体验家乡的传统节日活动,如包粽子、做月饼等;或者让学生尝试家乡的特色手工艺,如剪纸、土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教材第80页“辩一辩”的内容,谈 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对清明节风俗的思考。
①阅读教材第80页“阅读角”的内容,了解 清明节的来历。
②央视新闻视频——《文明绿色祭扫 让清明 更清朗》。
③阅读领悟——文明过清明小评论。
一束鲜花、一盘水果,节约环保。既是对 先人的最好尊重和怀念,又是割除陋习的体现。 那些供扫墓时焚烧的纸扎迷信冥品看似“厚 重”,却散发着封建迷信色彩。不仅易引发山 火,破坏环境,而且助长奢华、攀比的不良习 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祭奠风俗也 在发生着新变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用文 明的方式寄托哀思,是对逝者真正意义上的纪 念和尊重,也是对社会文明新风的弘扬。如今, 一些地方还出现网络纪念、植树祭扫等广被人 接受的祭奠形式,不禁令人叫好。
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什么意义? 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保护
和延续优良的风俗。
三、课时活动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风俗需 要继承和创新,一些风俗需要淘汰 或变革。
板书设计

一些风俗不符 合时代需要
淘汰或变革




被人们遗忘 的优良风俗
继承和创新
2.需要变革的风俗。
(1)春节是否该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作为我国人民欢度春节 的习俗,历史悠久。这种活动,虽然可以 给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但放鞭炮释放的 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引起火灾。一些烈性爆竹每年都会造成一 些人员伤亡。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春节 放鞭炮这种风俗的弊端已引起各界的重视。 因此我国许多城市都制定了禁止放烟花爆 竹的规定。
“天价彩礼”要不得。从小处说,影响农 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成家立业,增加家庭负担。 从大处说,影响人际关系、乡村和谐。要大力 推进移风易俗,形成新事新办的新风尚。
思考: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怎样对 待社会上的一些风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 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 淘汰或者加以变革。
3.留住优良风俗。 资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结合教材第81页的内容,思考:
(1)重阳节有什么寓意? 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2)我国各地有哪些重阳节的风俗? 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插茱
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3)重阳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第10课
第三课时 风俗的演变
一、从生活情景走进课堂
孝道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大 力倡导的,然而在农村一些人看来,相 比于赡养老人,老人去世后的安葬须格 外重视,纸人、纸马、纸彩电、纸家具 都已过时,祭祀时烧“豪宅”“豪车”, 甚至纸做的手机、平板电脑都屡见不鲜, 有些人还专门请戏班子唱戏、乐队演奏 或剧团演出。
这种安葬老人的方式是否需要改变呢?
二、主题探究活动——风俗的演变 1.需要淘汰的风俗。 (1)课堂交流。
学生根据课前了解到的情况
需要淘汰或变革的风俗
(2)漫说“天价彩礼”。
眼下,结婚彩礼钱逐年上涨,成为困扰农 村贫困家庭的突出问题。有些家庭因拿不出高 额的彩礼钱,致使儿子迟迟结不了婚;有些家 庭为给儿子凑钱结婚,既借又贷,债台高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