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案1新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一)》是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点。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图形操作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剪贴、折叠等活动。
但在理解和应用轴对称图形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特点。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教具,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准备一些剪刀、彩纸等手工材料。
3.准备一个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衣服上的花纹、房间的布置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轴对称图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同时,教师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手工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主题为“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图形”。
课程将围绕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征、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识别和创造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识别并命名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2. 识别和创造轴对称图形的能力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轴对称图形的模型、图片和实物。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模型和图片进行演示。
3.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一些轴对称图形,讨论它们的特征和对称轴的位置。
4. 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剪纸和折叠,自己制作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板书设计: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
2.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示例。
3. 轴对称图形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解释其对称轴的位置。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并能够识别和创造轴对称图形。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详细补充和说明: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4课时)3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观察、讨论法。
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研究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双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类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良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同去欣赏下吧。
(教师出示叶子、XXX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甚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换。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
)2、教学“对称”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1 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第28、第29页)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说出生活中各种轴对称图形,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难点:能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课件,长方形纸,剪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游乐场,看看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图)生1:游乐场的小朋友玩得真高兴啊!生2:游乐场有滑梯、旋转的小飞船、在轨道上跑的小火车、高空缆车和大风车等。
生3:还有蜻蜓和蝴蝶。
生4:还有一块卡通表呢。
……师:大家观察得真细心,发现真多!你们知道这幅画里面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场画面中引入新课,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认识轴对称现象。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最上面的图)生1:如果在树叶的正中间画一条线并对折,左右两边可以完全重合。
生2:如果在蝴蝶的正中间画一条线并对折,左右两边也可以完全重合。
生3:如果在天安门的正中间画一条线并对折,左右两边也可以完全重合。
师:说得非常棒!也就是说这些图形都可以沿着一条线对折,并且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我们就可以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可以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画好背心对折时的图形,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剪下来,展开……看,一件漂亮的小背心就做好了。
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边演示过程边讲解)师: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剪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吧!学生动手剪轴对称图形,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
2.教学“做一做”。
师: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做一做”)生:只有蜻蜓和汽车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1:如果我们沿蜻蜓身体的正中间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所以说蜻蜓是轴对称图形。
生2:我们可以把汽车的图片沿正中间对折,同样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所以说汽车的图片也是轴对称图形。
第三单元图形运动-轴对称(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图形运动-轴对称”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创造轴对称图形,并能够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轴对称图形的能力,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培养学生创造轴对称图形的能力,能够利用对称轴进行图形的折叠和剪纸。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寻找和描述。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轴对称图形的模型、图片、剪纸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讲解: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3. 示例:通过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对称轴。
4. 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轴对称图形,利用对称轴进行图形的折叠和剪纸。
5. 总结: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1. 第三单元图形运动-轴对称2. 内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点、对称轴的寻找和描述。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轴对称图形,并描述其特点。
2. 让学生利用对称轴进行图形的折叠和剪纸,创造出自己的轴对称图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轴对称图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章图形的运动(1)—对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章图形的运动(1)—对称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章图形的运动(1)—对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对称图形的概念,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其对称轴。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其对称轴。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剪刀、彩纸、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对称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美。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对称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引出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对称图形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对称图形的意义。
2. 讲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3.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提问:你们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对称吗?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1. 对称图形的概念2.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3. 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4.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图形的对称轴;2、经历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发展美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安全剪刀、卡纸、剪纸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曹老师的眼镜坏了,昨天我给他做了一幅,大家请帮我看看,曹老师会喜欢吗?看见这幅眼镜,学生们都笑得前仰后合了。
师:你们笑什么啊?帮我提提建议呗!(叫生举手说说,当有学生说出“不对称”时,教师引导)师:大家都说眼镜不对称,那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生:两边大小一样,就是对称了。
师:哦,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对称现象”的知识(板书:对称)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对称现象,大家请欣赏,对称带给我们的美感。
(播放幻灯片1)二、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师:欣赏了对称现象,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请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猜一猜。
(播放幻灯片2:无动画)生1、生2……(教师不作任何解释)2、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师:同学们既然有猜想,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来验证,大家可以拿出图片同桌互相合作,用折一折、摸一摸,看一看等方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后)师:哪个小组愿意带着图片来前面分享一下?(师说要求:边操作边说发现,用()的方法,发现()的两边是()的)生汇报,预设答案,生1:我们用折一折的方法,发现大树的两边是一样的;生2:我们用摸一摸的方法,发现蝴蝶的两边完全相同的;生3:我们用看一看的方法,发现衣服的两边是完全重合的。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可以说:大树的两边是对称的,蝴蝶的两边是对称的,衣服的两边也是对称的,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对称吗?生说后,师小结: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一、教学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29页情境图及做一做,主要教学内容是初步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即沿对称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为后续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二)核心能力轴对称图形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运动”部分的内容,借助生活中对称现象,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研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慢慢从具体到抽象,实现空间观念的培养。
(三)学习目标1.通过“比眼力”的游戏初步认识对称现象的特征,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观察和操作,会结合实例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通过个人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判断、连线等练习,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能说出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五)学习难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衣服图案、平行四边形卡纸、彩纸、剪刀等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用彩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作品(二)课堂设计1.导入:比眼力思考1:根据看到的部分,猜出这是什么。
活动1:学生根据出示的提示,猜出物体名称。
思考2:为什么大家在猜的时候,最多给出一半就都能猜对了呢?活动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理由,初步能说出两边一样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说一说,学生感受对称的特点——两边完全一样,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做好铺垫。
】思考3: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活动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举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引导学生说出哪边和哪边一样,尽量说完整。
活动4: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受生活中对称现象的普遍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对称的普遍性。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1教学目标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
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说一说你的方法。
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5、总结关键?: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2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靠近折痕的一侧),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二)、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能剪两个了手拉手的小人了,你还可以剪几个?剪四个行不行?讨论、探究: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一)》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中的一课时内容,主要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初步了解了图形的对称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他们能够识别和命名各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对于图形的对称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轴对称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刀、飞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探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讲解,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4.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的理解。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中的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能够识别并创造轴对称图形,以及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识别并创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观和对称美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对称轴的确定。
2. 学生在创造轴对称图形时的空间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物等,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展示对称轴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结与讨论:每组展示作品,讨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5. 游戏环节:设计轴对称图形的识别游戏,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轴对称图形2. 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3. 对称轴:进行对称的直线。
4. 实例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轴对称图形。
七、作业设计1. 画出两个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轴。
2. 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解释其对称性。
3. 探索轴对称图形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展示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但在对称轴的确定和图形的制作上存在一定难度。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示范课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认识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关于图形的运动方面的学习。
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平面图形,并且在折纸的体验中已经认识到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图形对折以后能够重合。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并掌握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对折后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想象和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特别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本质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轴对称图形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1 / 8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过程:1.呈现两张蝴蝶风筝设计图。
师:观察这两张风筝设计图,你有什么发现?师:两部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说明右边的图是对称的。
2.师:其实像右边这只蝴蝶一样的对称图形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师:这些都是对称的图形,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吗?2 / 81.找一找。
(1)师: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开展讨论统一想法。
若不能统一,新知探究中来判断。
(2)师:我们通过观察认为图形①③④⑥是对称的。
那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它们是对称的吗?3 / 84 / 85 / 8师:图2的平行四边形沿着这条线正好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师:对啊,只有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折一折,加深印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的轴对称概念。
2.能够通过折叠或观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
3.能够在平面上找到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1.图形的轴对称概念理解。
2.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
1.能够灵活运用轴对称概念判断图形的性质。
2.找到图形的轴对称中心。
教学准备:
1.黑板、彩色粉笔。
2.教材或课件上相关的图形资料。
3.学生课桌上每人准备一张正方形折纸。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入轴对称的概念,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轴对称的含义。
2.讲解(15分钟)
–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结合学生手中的折纸实际操作,讲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3.练习(20分钟)
–让学生通过折纸、观察等方式,找出给定图形的轴对称中心,并判断轴对称性。
4.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加强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掌握。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轴对称图形》练习册上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物折纸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轴对称中心的判断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扩展延伸:
学生可以尝试在课后寻找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1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双减双设计”精品教案

第步:激趣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28的主题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看到的现象。
师:春天是个适合出游的季节,我们起到游乐园里看看吧。
你喜欢哪项活动?它是怎么运动的呢?【学情预设】学生对主题图中的各项游戏很熟悉,会说出实例的名字并描述每个实例的运动方式。
例如:风筝,有风就可以飞到天上;风车,会不停地转动;观光电梯,能够上下运动;小火车,会往前开;小飞机,会转圈;滑滑梯,人会斜着滑下来等等。
2.学生借助肢体语言表演模仿实例的运动。
3•选择蜻蜓风筝,让学生再次认真观察,说一说它的特点。
【学情预设】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左右一样是为了保持平衡,才好飞上天。
4•仔细观察主题图,找同种类型的物体。
师:像这样左右一样的事物在图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学情预设】会有学生回答蝴蝶风筝、兔子时钟,也会有学生回答观光电梯等。
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两边的电梯不在同一层,左右就不一样了。
兔子时钟钟面上的指针如果动了的话,就不对称了,左右也不一样了。
用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图中展现了多种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风筝,引入本课教学内容。
1.揭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件)::::?:::.3JBh inii.ra-1壬第1孵邀鯉探1命M新!卧孵1MH减桌魅耐成站什紂它傭和斟【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大致可以感受到这些图案的共同特征。
低年级学生的表达不会很流畅,教师应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描述。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物体和图片的共同特征:对折后折痕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初步认识风筝、树叶、蝴蝶等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寻找具有对称特征的事物,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课件出示■=>1=>1师: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其他图案吗?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学生尝试剪各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教师第步巩固应用收集学生的作品,全班展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征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并绘制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并能够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2. 轴对称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模型、投影仪等。
2. 学具:纸张、剪刀、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通过举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教室内的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绘制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 活动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些轴对称的图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板书设计1. 轴对称图形2. 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 特征:对称轴两旁的部分完全相同。
4. 例子:等腰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绘制一些轴对称图形,并标出对称轴。
2.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其对称轴。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并能够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然后,通过讲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
接着,通过观察、绘制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运动(一)》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出示小精灵:大家好!我是晶晶,森林就是我的家,欢迎你们!课件出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对称的房子、蝴蝶、蜻蜓、树叶、花朵……一片迷人的景色。
师:仔细观察这些美丽的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房子、蝴蝶、蜻蜓……这些图案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了这些图案都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
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提出问题。
并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童话情境。
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蝴蝶、房子、蜻蜓等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课件演示)【板书:“对折”“完全重合”】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蜻蜓、蝴蝶、房子……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蜻蜓等图案,创设故事情境。
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建筑物、京剧脸谱、雪花、民间剪纸……
【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操作体验,认识对称。
1.教学例1。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师: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剪出其它图案吗?
(1)学生操作活动(2)集体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应该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所以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
2.认识对称轴。
师:你们知道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什么吗?(生说师板)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
(师板演画对称轴的方法)
(1)学生在自己刚才剪出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2)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
三、游戏巩固,运用新知。
师:小精灵晶晶要带大家去森林中的数学王国去玩,大家高兴吗?
闯关游戏一:猜猜看“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图案吗?”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闯关游戏二:火眼金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教师小结。
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
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经过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对称图形了,能感知对折的折痕,并且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已经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闯关游戏三:小魔法师“这些图形少了一块,你能找到吗?”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闯关游戏四:终极挑战──你能帮这些图形找到另一半吗?
小组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