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忆读书》(第1课时)导学案 语文版.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

忆读书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2学情分析《忆读书》是六年级第一学期的一篇课文。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

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

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

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初预第一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

2、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4.1.2学时重点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

4.1.3学时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第一模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

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

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二、走近作者:1、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小说家、散文家。

成就:小说——开创“问题小说” 之风代表作《两个病人》诗歌——“繁星格”、“春水体” 代表作《繁星》、《春水》散文——“冰心体” 代表作《寄小读者》2、“冰心”笔名的由来:出自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忆读书》阅读理解练习 语文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忆读书》阅读理解练习 语文版

第一单元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忆读书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忆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读写“书目”“折扣”等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读过哪些书?分享一下你们的读书感悟。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教师提问: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哪些对读书的看法?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忆读书》的第一部分,了解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二、三部分,进一步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作者的读书经历。

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对读书如此热爱?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第二部分写了作者成年后读书的经历,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概括其要点。

3.教师提问:课文第三部分写了作者对读书的感悟,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享作文,教师点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

第1课《忆读书》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

2.感受作者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诗选自冰心诗集《繁星春水》,通过比喻告诉我们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

冰心在文坛上的成功地位正是跟她一直以来勤奋的读书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来看看她是怎么读书的。

(出示课题《忆读书》)二、讲授(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写了什么)1. 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以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迅速切入文本),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

(散读)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正音:悬念笸箩气愤填胸烦琐堆砌不能自已天罡地煞释义:津津有味一知半解酷爱3.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明确:本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二)交流活动1. 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哪些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3. 围绕中心,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明确:(2-5)回忆自己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能读懂越来越爱看《三国演义》这件事,将《三国演义》与国文教科书在引人入胜方面做了比较(6)回忆幼时读文言文《聊斋志异》及对自己作文有帮助的事(7)回忆幼时读《水浒传》的过程,将《水浒传》和《荡寇志》做了比较(8)回忆少时能背《满江红》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提及《精忠说岳》没能给我留下太深印象(9)回忆自己11岁时接触到的《茶花女遗事》,对外国文学产生兴趣的事(10)回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受欣喜回忆晚年不能“行万里路”仍能“读万卷书”的情况,并分别从古典文学、现代文艺作品两方面给读者传授挑选、比较书籍的经验过渡:这些读书经历给了冰心怎样的影响呢?4. 请同学划出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忆读书》精品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忆读书》精品教案语文版

《忆读书》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目标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不同的书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2、名言:(1)、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

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

2、题目中“忆”的内容是“读书”,从题目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著名作家冰心的读书经历以及一些启迪人的经验之谈。

3、作者:冰心(1900 ——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忆读书教案语文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忆读书教案语文版解析

1.忆读书冰心教学目标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法。

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③锻炼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这篇文章我是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交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旨在引导青少年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教学难点:《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学方法,手段:采用座谈的形式较好,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

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诵读活动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正音释义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四)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忆读书》教学案 语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忆读书》教学案 语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1《忆读书》教学案语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谜语导入新课: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谜底: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二、走进作者:冰心(1900~xx),享年99岁,原籍福建。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

被称为“世纪老人”。

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其作品有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清丽”、“典雅”、凝练流畅的特点,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

背景链接提示——留意篇末所署的时日1989年9月8日清晨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告诉人们识字读书有诸多好处;提醒人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笸箩pǒ不能读成puǒ天罡gāng 地煞 shà怒发冲冠guān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津津有味2、解释词语:⑴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人情世故:⑵看了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

索然无味:⑶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

风花雪月: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最新推荐】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忆读书》课文详解-实用word文档 (11页)

【最新推荐】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忆读书》课文详解-实用word文档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忆读书》课文详解内容预览:1.忆读书这是一篇书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学习这篇课文,要学会联系自己平时读书的实际,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

我们还应--1.在不断的诵读中,整体感知课文。

2.文中涉及名著较多,可排出时间表,有计划地进行阅读。

3.同学之间可于课下互相交流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点滴体会。

走近作者一、作者简介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五四运动时,在革命浪潮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姊》是她最早的小说。

1921年,冰心接连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并参加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观点。

后赴美留学,专攻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学院任教。

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南归》、《往事》、《去国》,散文集《同情》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

1931年发表短篇小说《分》,呈现出新的思想面貌,对超阶级的“爱”是一个不自觉的否定,显示冰心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

抗战爆发后,辗转到昆明、重庆,以“男士”为笔名,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都收录在《关于女人》的集子里。

抗战胜利后去日本,与郭沫若等人出版了小说集《可纪念的朋友们》。

1949年在东京大学任教。

1951年秋回国。

新中国的阳光照亮了她的心,使她文思如泉涌,写出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小橘灯》等作品。

1958年又写《再寄小读者》。

这些新篇章,保留了过去清新明媚、玲珑剔透的艺术风格。

作品中虽然蕴含着缕缕温柔情思,却跳动着乐观主义的音调;赞美的也不再是超阶级的“母爱”,而是祖国的建设和各国人民的战斗情谊了。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第一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3)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合作学习,讨论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作者对读书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读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冰心及《忆读书》的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读书的经历,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节奏和情感。

(2)教师辅导,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4.分析课文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5.感悟作者情感(1)学生分享自己读书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读书的感悟,深入理解课文。

6.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深入理解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感悟的短文。

3.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对读书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详细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让学生能够把握课文的情感节奏,理解冰心奶奶对读书的深情描绘。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忆读书》教案 语文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忆读书》教案语文版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2、引导学生能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3、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重点难点1、品味本文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通过与冰心老人的“对话”,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一、导入。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谜底:书)二、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不能自已yǐ 天罡gāng 栩栩如生xǔ 地煞shà消遣qiǎn 烦琐suǒ 笸箩pǒluo 堆砌qì消遣自作多情津津有味若有所失人情世故索然无味风花雪月朦朦胧胧无病而呻不能自已(集体订正)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忆读书冰心语文版七年级上

忆读书冰心语文版七年级上
文学地位
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 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 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03 《忆读书》的解读
《忆读书》的内容概述
《忆读书》是冰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讲述了她从小到大的读书经历和感受。
文章从回忆童年读《三国演义》开始,讲述了各种类型的书籍带给她的快乐和教益。
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
文化内涵深厚
冰心的《忆读书》不仅是对读书的回忆,更是对中华文化 的传承和弘扬。她在文中提到的经典名著,反映了中华文 化的博大精深。
人文精神鲜明
冰心的《忆读书》强调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 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使人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 升华。
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冰心在《忆读书》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 发展。
生的思考和反思。
对读者的启示与思考
珍惜阅读时光
通过冰心的描述,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从 而更加珍惜自己的阅读时光,充分挖掘书籍中的智慧和价值。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冰心在文章中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读者可以从中学习如 何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追求精神成长
冰心的《忆读书》传达了一种追求精神成长的理念,引导读者关注内 心世界,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品质。
冰心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强调了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读书好 ,多读书,读好书”的建议。
《忆读书》的主题思想
《忆读书》的主题思想是强调读 书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提
倡多读书、读好书。
冰心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 了对于读书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并呼吁广大青少年多读书、读好 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心灵。

七年级语文忆读书

七年级语文忆读书
近年来寒池山上大规模发展蔬菜,成片原生湖北海棠群落被采伐,大面积湿地一夜之间在隆隆的挖掘机声中被翻耕成土地,种上了萝卜。2015年,州政协委员上山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后,提出了 《关于加强对利川市寒池高山沼泽湿地保护》的提案,呼吁加强寒池山湿地保护,严厉制止在寒池山上毁林开垦。提案还通过寒池山毁林开荒,破坏湿地的行为,警示人们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 为代价,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ag用的扑克牌是真牌吗 wwபைடு நூலகம்
这个提案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依法打击了寒池山毁坏湿地的违法行为,抓捕了两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林业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全面修复寒池山湿地生态环境,力争用五年时间全 面恢复寒池山湿地生态环境,还寒池山一个健康的“地球之肾”,守住寒池山这块高山湿地生态公园的金字招牌。
如今,寒池山上的大面积湿地已经全部退耕还林,深蓝色的天空下,新栽植的几千亩海棠白花绽放,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颜色,一阵山风吹过,好似白云在山谷里飘荡;漫山遍野的云杉和银杏树叶 一片嫩绿,各种景色争奇斗艳,装扮着利川屋脊风光。
走进办公室,看见同事正在摆弄桌上的一个紫色花瓶,说是要给刚刚买的那束花安个家,修剪一下枝丫,让它们显得更有姿色。一瓶黄悠悠的花花在屋里,确实给办公室增添了几分春色,十分惹人 怜爱,让人倍觉神清气爽,瞬间真想出去走走,好好的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别提有多美好了。

第一课《忆读书》 (语文版七年级上)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忆读书》 (语文版七年级上)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忆读书》 (语文版七年级上)_七年级语文教案教材分析:这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

初一上学期就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

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分析:学生刚上初中,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学科,对于初中的学习生活可能还不大能够适应,引导他们如何学习那是很重要的。

但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学习和阅读的经验,可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和阅读。

此文较简单,适合学生自己阅读。

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后面推荐的名著,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还可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有关“读书”和有关“书”的格言。

设计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提到: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在阶段目标中又提出了“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

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

(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准备: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

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

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忆读书》课件1语文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忆读书》课件1语文版

原名(
)谢,婉有莹诗集《
》和繁星
《 春水 》,散文集《 寄小读者》。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拓展:
查一查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指哪三 个人?
2、“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的英雄 是谁?
第二十四页,共29页。
课后作业:
1.积累(jīlěi)几则读书 格言
2.完成课后思考题三
第二十五页,共29页。
课外链接
精 彩 的情节
读好书 栩栩如生(的xǔ人物形象
质xǔ朴r(úzhsìphǔē)n的浅g)语显言 真 实 的感情
会挑选、会比较
(比)
第十八页,共29页。
文章(wénzhāng)结构
第一部分:(1)总说。突出作者对读书感 受、体会的强烈。
第二(dìèr)部分:(2—11)先分后总。以自 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 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从读书中能得 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千层宝典一翻开, 黑白纵横一排排, 历代往事它记载 (jìzǎi),知识没 它传不开。
书籍(shū(j打í)一事物(shìwù
第一页,共29页。
书是生活的大学; 书是知识(zhī shi)的宝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第二页,共29页。
第三页,共29页。
作者(zuòzhě)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县
作者喜欢读《三国演义(sān ɡuó yǎn yì)》、 《聊斋志异》 《茶花女遗事》、 《红楼梦》
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
作者(zuòzhě)不喜读《精忠说岳》 、《荡寇志》 、 《封神榜》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烦琐。
第十七页,共29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忆读书》(第1
课时)导学案语文版
、通
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
难点:通过与冰心老人的“对话”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
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
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
篇小说《两

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
起发表散文
《笑》和《往事》
把你认为值得重视的生字词搜集起来,并分别注
(二)、学生活动与要求
考)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或她对我们、冰心奶
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归纳讲解(
请你讲解一个你所熟悉的四大名著中的某一六、小结归纳(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