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讲义(普通心理学-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表象与想象)

心理健康学科专业教师招聘讲义(普通心理学-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表象与想象)

第七节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定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分类1.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2.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以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表象具有可操作性,是通过旋转实验证明的。

在库泊等人的研究中,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旋转角度不同的字母R,呈现的字母有时是正写的,有时是反写的。

结果表明,当呈现字母垂直时,反应时最短;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反应时也增加;当字母旋转180度时,反应时最长。

这说明,被试在完成任务时,对表象进行了操作,即他们倾向于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的位置,然后再作出判断。

二、想象概述(一)想象概念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想象的分类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

2.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根据想象的内容和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其创造性的水平较低。

它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同时离不开词语的组织作用。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招教考试详细知识点-心理学表象——第四章

招教考试详细知识点-心理学表象——第四章

第四节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单选、多选】★★(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例如,在儿童中可发生一种“遗觉象”现象。

向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画片,几十秒钟后把画片移开,使其目光投向一灰色屏幕上,他就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画。

这些儿童根据当时产生的映像可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同时他们也清楚地觉得画片并不在眼前。

2.概括性。

一般来说,表象是多次知觉概括的结果,它有感知的原型,却不限于某个原型。

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是对某一类对象的表面感性形象的概括性反映,这种概括常常表征为对象的轮廓而不是细节。

3.可操作性。

表象在头脑中不是凝固不动的,是可以被智力操作的。

表象在头脑中可以被分析、综合,可以放大、缩小,可以移植,也可以翻转。

正因为表象具有可操作性,形象思维、创造思维、想象才成为可能。

二、想像概述【单选、多选】★★★(一)想像的含义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二)想像的分类按照想像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2.有意想像有意想像又称随意想像,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例如,科学家提出的各种想像模型。

在有意想像中,根据想像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和幻想。

(1)再造想像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建筑工人根据建筑蓝图想像出建筑物的形象。

它的意义:使人能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空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使我们更好理解抽象的知识,使之变得具体、生动、易于掌握。

形成正确再造想象的基本条件:一是能正确理解词与符号、图样标志的意义。

再造想象是依赖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进行的。

教育学和心理学(教综总结归纳)教师招聘-教师资格

教育学和心理学(教综总结归纳)教师招聘-教师资格

教育学1.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3)教育与文化(4)教育与人口3.教育与个体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3)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的因素4.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及其作用(2)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3)素质教育观5.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6.课程(1)课程及影响课程的因素(2)课程设计(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7.教师与学生(1)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劳动特点(2)教师的专业素养(3)学生及其特点(4)师生关系8.教学(1)教学的意义与任务(2)教学过程(3)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5)教学组织形式(6)教学评价9.思想品德教育(1)思想品德教育及其意义(2)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4)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5)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10.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1)班级与班级管理(2)班主任及班主任工作的意义(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1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概述(2)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四)心理学1.心理与心理学(1)心理学概述(2)科学心理学的发展(3)脑的结构与功能2.感觉与知觉(1)感觉及感觉规律(2)知觉及知觉规律(3)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记忆(1)记忆概述(2)记忆品质(3)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4.表象与想象(1)表象及其特点(2)想象概述(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5.思维(1)思维与思维过程(2)思维的品质与培养6.注意(1)注意概述(2)注意的品质(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7.情绪与情感(1)情绪、情感概述(2)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8.意志(1)意志与意志行动(2)意志行动过程(3)学生意志的发展与教育9.个性倾向性(1)需要及其理论(2)动机(3)兴趣10.个性心理特征(1)能力概述(2)能力测验(3)能力的形成与发展(4)气质概述(5)性格概述(6)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7)气质、性格与教育11.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概述(2)自我意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2.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3.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学生的认知发展(2)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3)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4.教师心理(1)教师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2)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3)教师成长与发展15.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概述(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认知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6.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概述(2)学习动机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7.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2)知识的获得(3)知识的保持18.技能的学习(1)技能概述(2)操作技能的形成(3)心智技能的形成1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问题与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4)创造性及其培养20.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概述(2)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3)迁移与教学21.学习策略(1)典型的学习策略(2)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22.品德的形成(1)品德的实质(2)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3)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4)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23.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概述(2)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24.课堂管理(1)课堂管理概述(2)课堂管理过程(3)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古代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⑴奴隶社会的教育特征①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独立③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⑵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口诀:古阶道专刻象)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3、近代教育的特点(口诀:公立世义,公立十一)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不得干预学校教育)④重视教育的立法,以法治教4、近现代化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呈现哪些特征(口诀:多生普科,多生扑克)①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②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③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5、20世纪世界教育特征(口诀:全民多献忠,全信科;全民科多全信终)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球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科学化(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析:(民主化: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自由化,如教育自主权扩大;师生关系民主化)(多元化:个性教育)(信息化:核心是教学信息化)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口诀:内目领育,独体改;内幕领域独体改)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审批、拨款)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体制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⑦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口诀:人+舆论+民主)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③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作用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⑴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⑵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主要表现:①文化观念制约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②文化观念影响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⑶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4、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口诀:选批传融创)①选择功能(改造文化功能,即批判功能)②传承功能③融合功能④创新功能5、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口诀:规格专结手相)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④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⑤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专业的规格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口诀:劳动力,科学知识,发展科学)⑴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具体表现在:①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②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③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④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⑵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7、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口诀:流结数质,刘姐素质)①人口的数量和增长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②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③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的发展④人口的流动对教育的影响8、教育对人口的再生产的作用(口诀:流结数质,刘姐素质)①控制人口的数量和增长(反比;抚养费用高;改变生育观和家庭观;育龄妇女就业)②提高人口质量(青年一代的培养;成年一代的培养)③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④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变无序流动为有序流动)第三单元教育与个体的发展1、影响个体身心的因素及其作用⑴遗传的作用(口诀:前提+个别差异+成熟机制)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⑵环境的作用(口诀:可能变现实,动力,能动)①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②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③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④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⑶教育(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口诀:有目的专门协调)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相对而言效果更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的特殊功能)(口诀:加时开会)①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②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③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④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⑷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决定作用)(决定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2、理论:内铄论(孟子,弗本,威基,格成,霍一两复演说)(内有四尔,董孟弗:高尔顿(鼻祖),霍尔,格塞尔,威尔逊,董仲舒,孟子,弗洛伊德)外铄论(荀子,洛白,华行为一打),多因素交互作用论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不平衡性1)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地前进;2)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发展特征,有区别、有重点地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
创造想象是一种比再造想象更复杂的智力活动,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首先,它们 都以感知为基础,都是在原有表象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的新形象;其次, 依据描述进行再造想象时,对想象者来说或多或少都含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想象成分, 而创造想象中也有再造想象的因素。
心理学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表象形式往往是综合起作用的,如钢琴演奏既需要听觉表 象,又需要动觉表象;完成体操动作既需要动觉表象,又需要听觉表象。
1.1 表象
3.根据对象的范围和概括程度分类 根据对象的范围和概括程度分类,可以把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个别表象是指对某一具体事物(如六和塔)的表象;一般表象是指对某一类事
想象是一种意象性的反映,它在某种程度上超 脱现实,因此,可有意地或在意间发生。
1.2 想象
(一)无意想象
1

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巴甫洛夫认为,人在睡眠时,整个大脑皮层处于一种弥散性的抑制状态,但仍有少
部分神经细胞兴奋活跃,由于意识控制力减弱,这些记载着往日经验的细胞便随意 地、不规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离奇古怪、荒诞绝伦的梦境。
心理学
1.1 表象
(一)表象的特征
1 形象性 • 表象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首先是感知留下的形象,因此具有直观形象性。 但是,表象的形象性与相关事物形象有差别,不如感知形象那样鲜明、直观、 完整和稳定。例如,游览长城时,感知长城的形象和在头脑中留下的长城表象 是有差别的。 • 客观事物是有形的,记忆表象便成了记忆内容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利用记忆 表象进行想象形成的表象,本身就是一种新形象,当然也具有形象性。
1.1 表象
2 概括性 • 表象的概括性是指表象反映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和重要特征。表象 与感知的事物形象是有差别的。 • 想象表象是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更是对事物的形象属性和特征有所 取舍。 • 表象的形象性和概括性是密切联系的。从表象的形象性来看,它是概括了的形 象;从表象的概括性来看,它是形象方面的概括。但是,表象既不是知觉,也 不是思维,而是介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人们有了表象而进行想象和 思维,才能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四节-思维与想象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第四节-思维与想象

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三)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四)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例: • 什么是道德? • 红砖有哪些用途?(5分钟) • 某农场发生了一场火灾,原因? • 幼儿说:“我还没有午睡,所以还不是下午。”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动作思维
河内塔hanoitower你能多少步完成思考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1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2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3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求知欲4依赖于人的知识与经验的丰富程度1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2依赖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四验证假设问题解决策略规则算法algorithms指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步骤按步就班
(一)分析与综合
• 分析 • 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各个特征的心智操作过程 • 综合 • 头脑中把事物整体的为各个部分、各个 特征、各种属性联系起来,了解他们之 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 •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相联的同一思 维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二)比较与分类
• 发散思维
• 是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 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三)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 常规思维
• 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按习惯的 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 创造思维
•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新的方 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 式。
(四)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河内塔(Hanoi tower)
• 请大家动手去尝试 • 你能多少步完成
思考 啊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 (一)发现问题

师出教师学院-2015安徽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思维表象、想象》

师出教师学院-2015安徽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思维表象、想象》

1.B 2.A 3.C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 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 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 高级心理活动,是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一项创造性思维成 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之 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 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 想、直觉等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的特征: ①思维的求实性;②思维的批判性;③思维的连贯性;④思维的灵活 性;⑤思维的跨越性;⑥思维的综合性。
师出教育—最值得信赖的教师培训品牌!
--2--
师出教育—最值得信赖的教师培训品牌!
--3--
师出教育—最值得信赖的教师培训品牌!
--4--
选择题 1.(2012·合肥)“一题多解”“给故事加个不同的结尾 ”,训练学生的(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自我评价 D.自我控制 2.(2012·合肥)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 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 )作用。 A.原型启发 B.迁移 C.科学幻想 D.再造幻想 3. (2014·安徽教师统考)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 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朝霞不出门,晚霞 行千里”的结论。这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
师出教师学院· 2015安徽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培训课程
《教育综合知识》—心理学
授课老师:李老师
( 思维表象、想象)


︵ 主 办 ︶
︵ 承 办 咨询电话: 400-600-2690 企业QQ:︶ 400-600-2690 公众微信:shichuedu

湖北农村教师招聘心理学指导:表象与想象

湖北农村教师招聘心理学指导:表象与想象

湖北农村教师招聘心理学指导:表象与想象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考点:第二章第四节表象与想象考察点主要包括表象及想象的概述、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以及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四大点。

一、表象概述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

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和想象表象。

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

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

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二、想象概述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

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

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

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

心理学表象和想象

心理学表象和想象

表象和想象一、名词解释1、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幻想:幻想是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二、填空1、想象的基本材料是已有表象2、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可分为有意表象和无意表象。

根据创造性程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可分为理想和空想两种。

3、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是再造想象,作者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活动是创造想象。

4、科学发明,技术创造,文艺创作等都是通过创造想象实现的。

三选择题1、下面有关想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C )A、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B、根据想象的创造性程度,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C、想象的内容不可以超前于现实D、想象的内容可以解释超前于现实2、( B )是完全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可能的想象。

A、幻想B、空想C、理想D、再造想象3、根据言语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人脑海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C )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E幻想4、独立地在脑中形成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D )A、想象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E、幻想5、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下,按照客观发展规律发展,并且可能实现的幻想叫( C )A、创造想象B、幻想C、理想D、空想6、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是( B )A幻想B、梦C、表象D空想四、辨别现实正误1、幻想是对未来的设想,往往使人想入非非,因此应避免学生产生任何幻想。

( × )2、梦是在睡眠时产生的,不是一种心理现象。

( × )五、简答题1、创造想象产生和发展依赖哪些条件?2、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⑴丰富表象和提高言语水平⑵掌握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⑶对想象力进行训练⑷正确引导和控制幻想。

教综:表象与想象

教综:表象与想象

·2·3 表象与想象表象及其特征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心理学家库帕、谢帕德通过“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的可操作性)。

表象的分类1.根据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不同,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视觉表象:~想起妈妈的笑脸。

听觉表象:~想起歌曲的旋律。

运动表象:~想起舞蹈动作。

2.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记忆表象: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朋友的音容笑貌。

想象表象:在头脑中对记忆的形象进行加工后形成的新形象。

3.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不同,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

个别表象:对某一特定对象多次感知后产生的表象,反映了个别事物的特征。

~对某一件物品感知后的具体形象。

一般表象:对某一类事物多次感知之后产生的表象,集中了一类事物的共有特征。

想象及其加工方式人脑对于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黏合: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孙悟空、美人鱼、飞马夸张: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夸大和强调。

~千手观音、九头鸟、小人国拟人化:把人类的特征、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

~雷公、电母、米老鼠典型化: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模特儿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

补充功能: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

替代功能:需求不能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

~儿童想当飞行员,就在游戏中手拿飞机舞动。

调节功能: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想象的分类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学生常常出现白日梦现象。

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阅读文章,看图纸时头脑中出现的事物形象。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科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一、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

二、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于相应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

三、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

四、科学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一、认知过程。

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二、情绪情感过程。

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三、意志过程。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

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倾向性是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心理学的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现场)实验法。

二、测验法。

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方法。

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三、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以收集初试的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分为书面调查(问卷法)和口头调查(访谈法)四、临床法。

临床法是通过谈话,观察个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系统地、综合性地描述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学 表象和想象

心理学 表象和想象
第一个阶段,感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是对音响或 书面信息的感知过程
第二个阶段,分析阶 段。是把信息转换 成词的组合意义的 阶段。 第三个阶段,使用 阶段。是听者对语 义的实际应用过程
言语理解的三个阶 段是按时间顺序发 生的,但也可以有 部分重合
第三节 言语的发展
一、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阶段
儿童言语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 四个阶段
•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 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 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 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 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有 赖于两个条件:
• 一是正确理解语词描述 和图形或符号标志的事 物的意义
• 二是丰富的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指根 据一定的目的和 任务,不依据现 成的描述,在人 脑中独立创造事 物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 创造想象具有独立性、 首创性、新颖性的特点, 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不可 或缺的心理成份
• 创造想象是一种比再造 想象更复杂的智力活动, 它的产生依赖于社会实 践的需要、个体强烈的 创造欲望、丰富的表象 储备、高水平的表象改 造能力以及思维的积极 性等主、客观条件
3.幻想
• 幻想是指与个 人的生活愿望 相结合并指向
• 大约到五岁时,儿童 开始使用具有成人语 句特点的句子:“修 饰句”和“反义疑问 句”
二、言语发展理论
(一)言语发展经验说
1.条件反射说
• 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为 基础来解释儿童言语的形成 过程
2.学习强化说
• 斯金纳(B.F.skinner)根 据行为主义的理论把言语看 成是一种个体行为
3.言语的模仿说
第三,简略性
第四,反应性
2. 书面言语
(二)内部言语
书 面 言 语 具 有 以 • 内部言语是指一种由个体

1分钟了解表象、想象与幻象的关系

1分钟了解表象、想象与幻象的关系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依德,特别强调潜意识在人的行为中的重要影响作用。

什么是潜意识?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未被察觉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看完定义之后,是不是更加迷惑?其实,简单来说,潜意识和意识一样,都是存在于人内心的一幅画面、一个声音、一种味道或者一种触觉。

意识与无意识都在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区别在于有的能被人意识到,而有的却没有被发现。

要理解表象、想象和幻象之前,首先要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心象”。

心象即人通过外部感知觉获取的事物刺激形象,在内心呈现的一种心理图像或是心里景象。

包括视象、听象、嗅象、味象和触象。

心象不是外部世界的客观反映,而是记忆和思维对外部原材料加工之后,形成的虚拟存在。

心象就像是一个大的类型,它包含了表象、想象和幻象。

什么是表象?表象是指在人脑中保存的,接近于事物原型的某个形象、某个声音、某种味道或是某种触觉。

表象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表象尊重事物原型,是人脑中最接近原始材料的心象。

但也经过了记忆和思维的加工,只能说是接近而已。

第二,表象因为受到过记忆和思维的处理,所以具有间接性和模糊性。

这种间接性和模糊性导致的表象的不稳定性,对人类的另外两种心象,即“想象”和“幻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人脑以表象为基础,进行分解、组合、夸张之后形成新的心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进行发明创造、艺术创作的心理基础,人人都有想象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想象虽然对表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但仍旧是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

这与人类的另一种心象,“幻象”完全不同。

什么是幻象?幻象是人所渴望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或发生,进而出现在人的幻想、幻觉和梦境中的一种心象。

当一个人长时间、过分的进行这种主观的心理活动,就会阻碍其对外界的注意和真实感知,并将大量虚幻的信息进行组合,形成更为虚假的心象。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例如一些邪教案,一开始犯罪人只是出于某种功利性的目的,对外谎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神仙转世,一些愚昧的人被犯罪人蛊惑成为门徒之后,就逐渐相信自己面前的真的是真龙天子,是神仙转世,逐渐的还会将自己想象成为皇帝身边的嫔妃、文武大臣,神仙的护法天尊。

教师招聘考试之心理学考点――表象的概述

教师招聘考试之心理学考点――表象的概述

教师招聘考试之心理学考点――表象的概述一、表象的概念在心理学研究中,表象又称心象,是指在形象记忆在头脑中的储存和重现。

通俗一点说,就是当对象不在面前时,人们的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称为表象。

表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就是指在形象记忆在头脑中的储存和重现。

包括听觉表象、视觉表象、运动表象……,可以说人类有多种感觉就有多少种表象,表象是多种多样。

而狭义的表现特指记忆表象。

如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枫桥夜泊》:日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在读这首诗的时候,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但在脑海里往往会唤起由视觉表现、听觉表象和气候表现所组成的一幅“枫桥夜泊”图。

表象是人脑活动的结果。

表象的产生是大脑皮质和皮质下部位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也与脑的深层结构有关(下丘脑—边缘系统)。

下丘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共同参与表象的形成。

20世纪初期、中期,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只需研究外显行为,反对研究人的意识及内部心理活动过程。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们把个体行为归结为个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反应系统,即所谓“刺激——反应系统”(S——R)。

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表象作为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一中现象,被排除在心理学研究之外。

20世纪中期以为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表象在心理学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

二、表象的分类表现多种多样,可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若按表象信息的感觉道到来源,也就是表象信息通过何种感官渠道获取的。

可把表象主要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视觉表象是指在头脑中出现具有视觉特征的形象,如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信息。

例如当提到“苹果”这个概念时,人脑中会浮现出“红色的、圆圆的、拳头大小”的一种水果形象,这就是视觉表象。

听觉表象是指头脑中浮现具有听觉特征的形象,如音高、音色、旋律、音响等。

例如提到“噪音”,人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嘈杂、吵闹、毫无旋律”的一种声音形象,这就是听觉表现。

心理学表象和想象

心理学表象和想象
2
• (四)外物表象和自我表象 • (二)个别表象与 • 外物表象是人头脑中关于外 一般表象 部事物或事件的形象。 • 根据表象的概括程度, • 自我表象是关于自己的身高、 可以将表象分为个别 容貌、姿势和行为的表象, 表象和一般表象。 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 • (三)遗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本章主要问题
1.表象的概念和种类 2.表象的特性和作用 3.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4.想象的综合过程 5.想象作用和种类
1
第一节 表象概述
• 一 什么是表象
• 表象(image),又称意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在 人们头脑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 二 表动作表象 • 1.视觉表象(visual images) • 视觉表象是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具有视觉特征(颜色、 形状、大小等)的形象。 • 2.听觉表象(auditory images) • 听觉表象是在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具有听觉特征(音调、 响度、音色和旋律等)的形象。 • 3.动作表象(motion images) • 动作表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与动作系统有关的形象。
• 根据表象的新颖性和创新性,可以将表象分为遗觉表象、记忆表 象和想象表象。
• 1.遗觉表象(eidetic image)
• 遗觉表象又叫遗觉像。它几乎同知觉一样鲜明、生动、富有细节, E. R. Iaensch)首先发现这种特殊的表象。
• 2.记忆表象(memory image) • 3.想象表象(imagination image)
10
第四节 想象的种类
• 一 无意想象
•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 二
有意想象
•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创造性的不同,可划分为再 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

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二)表象的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

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

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

(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

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

2.概括性。

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

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

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二、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

(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

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

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

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

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

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

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

2.补充功能。

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

3.替代功能。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

(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

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

2.夸张。

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

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

3.拟人化。

它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为拟人化。

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

4.典型化。

它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五)想象的品质1.想象的主动性。

想象的主动性是就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

它使人的想象有方向、有中心。

2.想象的丰富性。

想象的丰富性是就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

它一方面取决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多样性,已有表象越多样、越具体,想象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当前事物的理解程度。

3.想象的生动性。

想象的生动性是就想象表现得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

想象的生动性是以表象的生动性为转移的。

一般说来,表象越富有直观性,则由之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动性。

4.想象的现实性。

想象的现实性是就想象与现实相符合的程度而言。

任何想象总是超越现实,但又不能绝对摆脱现实。

想象的现实性使人的想象可望可及。

5.想象的新颖性。

想象的新颖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形象的新异程度而言。

想象的新颖性是通过表象的改造而实现的。

想象所构成的形象越是出乎意外,越是异乎寻常,则它越富于新颖性。

6.想象的深刻性。

想象的深刻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形象揭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程度而言。

想象的形象是否深刻,一方面取决于是否能从典型的高度出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深刻地改造;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有关的高水平的技能,如科研技术、写作技巧等。

(六)中小学生想象的发展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完成作业,必须开展有意识、有目的的想象活动。

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经历的增长,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2.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逐步积累,个体的想象从空想到理想,内容越来越趋于现实,且理想也越来越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

3.想象中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由于表象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有独创的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

三、再造想象★(一)再造想象的含义和产生条件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如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文字描述,想象出祥林嫂的形象。

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表象储备越多,再造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

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而且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材料越丰富,再造出来的想象内容就越正确。

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词语及实物标志便于人们理解并正确地再造想象;反之,人们就很难正确、逼真地进行想象。

例如,古代用“樱桃口”“杏核眼”“柳叶眉”等语言描述女人的美貌,显得十分形象、逼真,读者想象起来也比较容易。

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再造想象是依赖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进行的。

一个人读小说,如果读不懂文字,他头脑中就不可能有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出现。

可见,正确理解词语和实物标志的含义是形成再造想象的重要条件。

(二)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的重要意义1.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2.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3.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四、创造想象(一)创造想象的含义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例如,作家写小说、设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等,都是创造想象的表现。

它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要求,当这种要求被人接受时,就会在人脑中变成创造性活动的需要和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进行创造想象,首先要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储备丰富的表象材料。

因为,想象依赖于已有表象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想象,还必须对有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必要的知识。

每一个发明创造都是发明者对相应领域深入研究的结果。

例如,牛顿对物理学的研究,发现了三大定律。

4.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任何一个人对某一项目的发明创造或革新,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开始时总要受到某种类似的事物或模型的启发。

例如,鲁班从丝茅草割破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

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是因为事物本身的特点与所创造的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

5.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想象不是一般的想象,而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必须在思维的调节支配下进行。

6.灵感的作用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新形象的状态,称为灵感。

灵感是想象者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勤于积累经验的结果。

此外,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丰富的情绪生活、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也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五、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

表象贫乏,想象也会枯竭。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以立体几何为例,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空间图形的性质,了解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等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