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案(二)三人成虎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人成虎教案
三人成虎(教案)庞恭①与太子质于邯郸②,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③有虎,王信之④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⑤信之。
”庞恭曰:“夫⑥市之无虎也明⑦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⑧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韩非子内储说上》注释:①魏国大臣②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③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④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⑤.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⑥.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⑦. 明:明摆的,明明白白的。
⑧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葱自称。
一.教学目标用猜读法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进而理解文言文大意正确认识猜读对学习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精神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猜读法理解文章重点词语。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引领学生认识猜读要结合所学知识、经验。
四、教学方法:激励法。
竞争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
(三人成虎,猜的玄机)量小非君子,----------------------------------------。
量小非君子,-----------------------------------------。
(二)导读。
结合朗读提示和注解,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提示:1.请关注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质于邯郸han dan 地名,夫市之无虎明矣fu 发语词2.请关注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三)导学通过猜读的方法,尝试让学生以男女竞猜的方式,快速说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质于邯郸联系现代汉语来猜邯郸去大梁联系上下文来猜愿王察之矣联系生活经验来猜庞恭从邯郸反联系已掌握的知识来猜竟不得见。
三人成虎_刘向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三人成虎_刘向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三人成虎_刘向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人成虎_刘向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三人成虎两汉刘向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一作:庞恭) 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注释庞恭:魏国大臣。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作人质。
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市:集市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信:相信。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明:明白,清楚。
然:可是。
去:距离。
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葱(恭)自称。
者:……的人。
愿:希望。
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三人成虎寓言阅读教学设计
故事情节分析
故事背景:描述战国时期的社 会环境
故事情节:讲述三人成虎的整 个过程
故事转折:分析为何民众相信 谎言的原因
故事结局:揭示寓言的深层含 义
寓言寓意解读
介绍寓言故事《三人成虎》的内容和情节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探讨寓言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和启示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现实意义
04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的定义: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导入法的实施步骤: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情境;其次,运用 语言、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营造情境氛围;最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情境导入法的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课程,特别是语言类、文学类、历史类等需要激发学生情感 和想象力的课程。
课堂纪律: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情况,确保课堂秩序良好。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学生是否按时 提交作业
作业的正确率 与质量
作业的创意性 和独特性
作业的规范性 和整洁度
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参与度:评 价学生在课堂上 的参与程度和互 动情况
寓言理解:评价 学生对寓言故事 的理解和领悟程 度
阅读能力:评价 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阅读技巧的提 升情况
情境导入法的注意事项: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要自 然、生动、有趣,不能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
讲解与讨论结合
讲解:教师对 寓言的背景、 寓意进行深入 讲解,帮助学 生理解故事内
涵。
讨论:组织学 生进行小组讨 论,探讨寓言 故事对现实生 活的启示,培 养学生的思考 能力和语言表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篇一: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8.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
(2分)夫市之无虎明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谓魏王曰②愿王察之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④而谗言先至10.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所欲有甚于生者d.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11. 翻译划线的句子。
(4分)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2.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2分)【篇二: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三人成虎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人成虎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三人成虎文言文
三人成虎文言文摘要:一、三人成虎的成语来源二、成语的含义及用法三、成语背后的寓意及启示四、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三人成虎的智慧正文:【三人成虎的成语来源】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有一个人,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
他害怕得要命,拔腿就跑。
跑到一半,他发现路边有个农夫。
于是他告诉农夫,前面有老虎。
农夫不相信,说:“老虎?不可能!我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老虎。
”那个人坚持说:“真的,我没骗你,我刚才亲眼看到了老虎。
”就在这时,又来了一个人,他也说:“我刚才也看到了老虎,它就在前面。
”农夫这时开始有些紧张了,第三个人也说看到了老虎,他便相信了。
其实,前面并没有老虎,只是三个人都这样说,农夫就信以为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把谣言当成事实。
【成语的含义及用法】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会使人把谣言当成事实。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上的流言蜚语,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
在实际运用中,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加分辨地传播谣言、以讹传讹的人。
【成语背后的寓意及启示】三人成虎这个成语背后的寓意是提醒我们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信未经证实的消息。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各种谣言和虚假信息层出不穷。
我们要学会分辨真假,避免被误导。
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随意传播不实信息,以免误导他人。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三人成虎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三人成虎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遇到一些传闻或者消息时,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轻信别人的话。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随意传播不实信息,以免误导他人。
三人成虎文言文加翻译
昔者,齐有谄臣,名唤田成子。
此子巧舌如簧,善于迎合上意,遂得宠信于国君。
一日,田成子闻邻国有人言:“市有虎。
”田成子不信,以为市中岂有虎乎?然此言传播甚广,众人皆信之。
田成子心知此言必有所因,遂私访市中,果见一虎,斑斓斑斓,威风凛凛。
田成子大惊,遂返国,向国君汇报。
国君不信,曰:“市中安有虎?岂非尔等妄言?”田成子曰:“臣闻‘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非虚言也。
愿陛下亲往观之。
”国君犹豫未决,然众臣皆劝曰:“田成子所言,必非虚言。
陛下若不信,何不亲往一观?”国君无奈,只得前往市中。
果见虎蹲于市,咆哮之声,震耳欲聋。
国君惊惧,命人驱虎,然虎已逸去。
自此,国君始信市有虎之事。
田成子因言有虎而得宠,遂权重一时。
然市中并无虎,乃田成子诳言也。
众人因信虎之言论,纷纷效仿,一时间,市中谣言四起,真假难辨。
有智者见此情形,乃作《三人成虎论》以警世人:夫言者,人心之苗也。
一人言之,众人信之;二人言之,众人疑之;三人言之,众人信之。
是以,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言之者未必真,听之者未必信。
智者当辨真伪,勿使谣言惑众。
译文:从前,齐国有位谄媚的臣子,名叫田成子。
此人能言善辩,善于迎合君主的喜好,因此得到了君主的宠爱。
有一天,田成子听到有人说:“市场上有一只老虎。
”田成子不相信,心想市场上怎么会有老虎呢?然而这句话传播得很广,大家都很相信。
田成子知道这话必有原因,于是私下走访市场,果真看到一只斑斓斑斓的老虎,威风凛凛。
田成子大惊,于是返回国都,向君主汇报。
君主不相信,说:“市场上怎么会有老虎?难道你们都是胡说?”田成子说:“臣听说‘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不是虚言。
愿陛下亲自去查看。
”君主犹豫不决,然而众臣都劝说道:“田成子的话,必定不是虚假的。
陛下如果不信,为什么不亲自去看看?”君主无奈,只得前往市场。
果然看到老虎蹲在市场上,咆哮的声音,震耳欲聋。
君主惊恐,下令驱赶老虎,然而老虎已经逃走。
从此,君主开始相信市场上确实有老虎这件事。
三人成虎寓言阅读教学设计
三人成虎寓言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寓言故事《三人成虎》,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寓言的含义,并对寓言中的道理进行反思和思考。
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或者打印好的寓言故事《三人成虎》。
2. 黑板或者白板。
3. 各种习题材料,如选择题、填空题、思考题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先以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三人成虎”这个成语,让学生尝试猜测其意思。
然后教师对其含义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人们相信虚构的事物。
步骤二:阅读寓言故事(10分钟)教师将寓言故事《三人成虎》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默读。
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设备或者阅读教材。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词汇和短语的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步骤三: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讨论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含义。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引导问题,如:“为什么大部分人都相信虎的存在?”,“作者想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传达什么道理?”等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记录他们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分享讨论(10分钟)选择几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小组的观点,并进一步挖掘故事中的寓意。
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五:思考和反思(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个别思考并写下自己的回答。
例如:“你认为故事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虎的存在?”,“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等等。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课堂讨论。
步骤六:拓展阅读(10分钟)教师可以在此环节提供一些与寓言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其他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背景等。
学生可以自主阅读,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步骤七:评价与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并提出一些评价和建议。
学生可以就自己对寓言的理解、思考能力以及讨论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也可以就学生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文言文《三人成虎》原文译文及典故(8篇)
文言文《三人成虎》原文译文及典故(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言文《三人成虎》原文译文及典故(8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人成虎文言文
三人成虎文言文摘要:1.成语来源及含义2.成语故事介绍3.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个成语5.总结正文:【提纲】一、成语来源及含义“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原文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成语的意思是指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如果三个人都在说同样的话,那么即使是不真实的事情也变得让人相信。
二、成语故事介绍春秋时期,魏国大夫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
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大王,如果我离开后,有人告诉您说我背叛了您,您会相信吗?”魏王回答:“我不相信。
”庞葱又问:“如果两人这样说,您会相信吗?”魏王犹豫了一下,说:“我会怀疑。
”庞葱接着问:“那么如果三人这样说,您会相信吗?”魏王回答:“那我就相信了。
”庞葱说:“大王,这就叫三人成虎。
我离开后,请大王务必警惕这种情况。
”魏王点头答应。
庞葱走后,果然有人向魏王诬陷他,魏王一开始不相信,但后来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这样说,便信以为真,最终将庞葱召回国内,囚禁了起来。
三、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来提醒人们,不要轻信谣言,避免因为道听途说而造成误解。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我们要对信息保持警惕,不要盲目跟风、传播谣言。
四、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个成语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用“三人成虎”这个成语来描述一种谣言的传播过程,或者强调人们对某件事情的误解。
例如:“在这个网络时代,谣言传播得异常迅速,三人成虎,使得真相被淹没在谣言的海洋中。
”五、总结“三人成虎”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谣言的威力不容小觑,我们要学会分辨真假,避免被谣言所蒙蔽。
三人成虎文言文及习题答案
三人成虎文言文及习题答案三人成虎文言文及习题答案在中国的古代寓言故事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叫做“三人成虎”。
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人在路上看到一只狐狸,他大声喊道:“看啊,有只狐狸!”另外两个人听到后也跟着喊:“看啊,有只狐狸!”于是,路上的行人纷纷跑过来看,结果却发现并没有狐狸,只是几个人的误会而已。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人们容易被谣言和虚假信息所蒙蔽,从而形成一种虚假的共识。
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因为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而容易相信谣言。
这也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要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和判断。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与这个故事相关的习题。
1.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三人成虎”的寓意是什么?答案:三人成虎的寓意是人们容易被谣言和虚假信息所蒙蔽,从而形成一种虚假的共识。
2. 你认为为什么人们容易相信谣言?答案:人们容易相信谣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盲目相信权威、追求刺激和八卦等。
3.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防止自己被谣言所蒙蔽?答案:为了防止自己被谣言所蒙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保持理性的思维,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多方面获取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学会判断真假信息的来源和可信度。
4. 请列举一些你所知道的谣言例子,并解释它们为什么容易被人们相信?答案:一些常见的谣言包括:食品添加剂会致癌、手机辐射会导致不孕不育、某种食物具有神奇疗效等。
这些谣言容易被人们相信,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涉及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往往通过一些权威人士或者看似科学的解释来宣传,让人们产生了误解。
通过这些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人成虎”这个故事的寓意,并且学会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护自己免受谣言的蒙蔽。
要保持理性的思维,多方面获取信息,提高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三人成虎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原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寡人信之矣。
”庞葱日:“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日:“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逸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翻译: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注释: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市:集市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信:相信。
夫: 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明:明白,清楚然: 可是。
去:距离议臣者: 议论我的人。
议: 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 庞葱(恭)自称。
者: ......的人。
愿: 希望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反:通“返”,返回。
得: 能够(得到)。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
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篇一: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8.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
(2 分)夫市之无虎明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 分)①谓魏王曰②愿王察之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④而谗言先至10 .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所欲有甚于生者 d.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11.翻译划线的句子。
( 4 分)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2 .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 2 分)【篇二:文言文三人成虎答案】三人成虎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三人成虎阅读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人成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三人成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策二》,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方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作品原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作品解释庞恭:魏国大臣。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作人质。
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市:集市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信:信任。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谈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明:明白,清晰。
然:可是。
去:距离。
议臣者:谈论我的人。
议:谈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葱〔恭〕自称。
者:……的人。
愿:盼望。
察:观看,认真看,明察。
反:通“返”,返回。
得:能够〔得到〕。
见:拜见、谒见。
这里指召见。
竟:最终通假字原句:庞恭从邯郸反“反”通“返”意思为返回作品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如今,假如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信任吗”“魏王说:“不信任。
”庞葱说:“假如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怀疑了。
”庞葱又说:“假如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信任吗?”魏王说:“我信任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晰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盼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文言文阅读《三人成虎》并回答问题
文言文阅读《三人成虎》并回答问题一、文言文原文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二、回答课后习题1.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划两处。
(2分)夫市之无虎明矣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①谓魏王曰②愿王察之③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④而谗言先至3.下列句中的加点的“于”字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中“于”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所欲有甚于生者D.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4. 翻译划线的句子。
(4分)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②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5.成语“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请根据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2分)三、习题参考答案1. 夫/市之无虎/明矣2. ①对…… 说②明察③超过④到3. C4. ①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它吗?(“言”“市”“信”“乎”各0.5分)②后来太子结束了作人质,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罢”“质”“果”“见”各0.5分)5. 谣言被多人传播后,极有可能变成一种可怕的力量。
(意对即可)。
《三人成虎》文言文及注解
《三人成虎》文言文及注解《三人成虎》文言文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普遍,不加辨识,轻信谎言,就会让人犯错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人成虎》文言文及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三人成虎两汉:刘向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一作:庞恭) 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注释庞恭:魏国大臣。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作人质。
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市:集市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信:相信。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明:明白,清楚。
然:可是。
去:距离。
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葱(恭)自称。
者:……的人。
愿:希望。
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反:通“返”,返回。
得:能够(得到)。
见:拜见、谒见。
《三人成虎》原文及译文
《三人成虎》原文及译文
三人成虎作者:韩非原文: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译文:
庞恭(魏国臣子)陪同太子在邯郸(赵国国都)做*,他对魏王说:“现在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您相信吗?”(国王回答)说:“不信。
”“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您信吗?”回答说:“不信。
”“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您信吗?”国王说:“寡人相信。
”庞恭说:“实际上街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显的(事实),然而三个人说(有)就成了(有)虎,现在是邯郸离魏国比街市远,议论我的人超过三个人,希望国王您明察。
”
(后来)庞恭从邯郸返回,始终还是没见到国王。
[三人成虎的故事]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的故事]三人成虎第一篇三人成虎:文言文《三人成虎》原文及翻译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译文及注释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注释庞恭:魏国大臣。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作人质。
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市:集市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信:相信。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明:明白,清楚。
然:可是。
去:距离。
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葱(恭)自称。
者:。
的人。
愿:希望。
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反:通“返”,返回。
得:能够(得到)。
见:拜见、谒见。
这里指召见。
竟:最终第二篇三人成虎:三人成虎阅读答案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三人成虎》原文、译文及赏析
《三人成虎》原文、译文及赏析《三人成虎》启示我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三人成虎》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三人成虎两汉:刘向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庞葱一作:庞恭)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市集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两个人说实际上有虎,大王相信吗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相信。
”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
注释庞恭:魏国大臣。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指作人质。
谓将人作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市:集市之:代词,这里指“市有虎”这件事。
信:相信。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明:明白,清楚。
然:可是。
去:距离。
议臣者:议论我的人。
议:议论。
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
臣:庞葱(恭)自称。
者:……的人。
愿:希望。
察:观察,仔细看,明察。
反:通“返”,返回。
得:能够(得到)。
见:拜见、谒见。
这里指召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二三人成虎·初阶·哲理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来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
”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
”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
”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遂不得见。
——西汉·刘向《新序·杂事第二》
文本浅注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庞恭,魏国大臣(《战国策·魏策二》也写作“庞葱”),与魏国大将庞涓同族;太子,指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即下文的魏王)的太子,不详为太子申(后在与齐的马陵之战中战死)或太子嗣(后为魏惠王继承者魏襄王);质,为人质;邯郸,赵国国都。
【今】如果。
【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遂不得见】此句于义不通,赵仲邑《新序详注》认为当写作“于是辞行,而馋口果至。
及庞恭自邯郸反,遂不得见”。
课后小练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字。
及.庞恭自邯郸反.: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1)断句
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
2)翻译。
3.用“/”给下面的文言片段断句,并翻译这段文字。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卷十五·察今》【参答见文档末尾】
作法简析
魏国之庞恭将偕太子前往赵国为人质,害怕离开之后国中有小人中伤自己,故在临行之际,以事为喻,欲使魏王终不相疑。
庞恭之设喻为问,魏王一曰“否”二曰“疑”三曰“信”,正庞恭之所料也;庞恭遂揭示所喻之旨,魏王曰“知”,亦庞恭之所料也;待庞恭归,事件之发展,亦庞恭之所料也。
末句“果”“遂”二字妙。
文史常识
【刘向】
字子政,西汉宗室,著名的学问家、文学家。
撰有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整理《战国策》,并撰有《新序》、《说苑》两部带有小说性质的历史故事类编,还撰有被认为是妇女史的《列女传》一部。
【《新序》】
西汉刘向所编撰的一部以政治讽谏为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后经过宋朝著名文学家曾巩的整理。
书共十卷,分“杂事”(五卷)“刺奢”(一卷)“节士”(一卷)“义勇”(一卷)“善谋”(两卷)五个部分。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春秋战国的“质子外交”】
见于史籍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质子外交”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
据《左传·隐公三年》所载,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事实上已经发生变化,当时在周朝廷执政的郑国国君郑庄公与周天子因权力争夺发生矛盾,为了表明“心迹”,周天子与郑国互派了人质,这就是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
自这之后,周王室和诸侯之间、各诸侯国相互之间达成暂时军事或政治同盟之后互派质子以增进信任的情况逐渐普遍。
我们较为熟悉的其他反映过这一现象的著名文章有“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等,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间做过质子的著名人物有晋怀公公子圉、燕国太子丹、秦昭襄王嬴稷(秦宣太后芈月与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之弟)、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子楚、楚怀王、楚考烈王熊完等。
需要说明的是,“质子外交”并非春秋战国时期所特有的外交现象,可以说,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质子外交”。
成语辨析·三人成虎
【基本意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成分意义】常用作独立的分句。
例:所谓三人成虎,如今那王将军失去了朝廷的信任,再也没有机会重回军队了。
【色彩意义】贬义。
【近义成语】A众口铄金: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B曾参杀人/曾母投杼: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
C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又错误地流传开去,结果越传越错。
本典诗例
“三人成虎”或写作“三人虎”“市中有虎”“市虎”等,常用以比喻谣言辗转相传易让人信以为真。
诗例1
思亲汝州作
宋·黄庭坚
岁晚寒侵游子衣,拘留幕府报官移。
五更归梦三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车上吐茵元不逐,市中有虎竟成疑。
秋毫得失关何事,总为平安书到迟。
本诗为诗人在河南汝州任职时所作,题目“思亲”二字为一篇之主。
首联上句“游子衣”用唐·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典,暗写岁晚思亲,扣住题目;下句言人在官署而写信回乡向母亲报平安,“报官移”即向母亲汇报官职变化之事,以具体代抽象。
颔联承上紧扣题目,上句借梦写思亲,下句直抒胸臆,以数字作对,为抒写游子思亲之情的名句。
颈联上句用《汉书·丙吉传》故事,言己虽有小过,但未必因此而被逐;下句即用“三人成虎”故事,则言害怕家乡的老母亲听到有关自己的不好的消息而担忧。
尾联承上,言宦海沉浮得失事小,让母亲担忧事大,所以总是害怕写给母亲的平安书不能尽快送到母亲手中,再扣题目。
诗例2
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
宋·陆游
挂冠神武莫踌躇,家具何妨载鹿车。
怨谤相乘真市虎,技能已尽似黔驴。
黄金散后犹耽酒,白发生来更爱书。
新岁定寻林下约,一觞一咏未成疏。
本诗为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陆游严州任上作。
首联上句用《南史·卷七十六下·陶弘景传》陶弘景“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事,下句用《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鲍宣妻传》“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事,言归隐之志。
颔联上句用“三人成虎”事,下句用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事,言自己屡被小人所馋,已经无力应付,承上讲欲归隐的原因。
颈联讲自己的生活追求,好酒爱书。
尾联以“新岁”扣题目“除夕”二字,讲自己来年归隐打算,“定”照应首联“莫踌躇”三字,“林下约”照应首联“挂冠”二字,下句“一
觞一咏”则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意,再言归隐以诗酒为乐之意。
参答:
1 等到;通“返”,从邯郸回国
2.1)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
2.2)街市上没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情。
但是连续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街市上就好像真有老虎了。
现在我与太子将要去邯郸,邯郸距离魏国比这里到街市要远得多,如果非议臣下的人超过三个,希望大王您明察。
3.1)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
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3.2)有个人经过江边时,看见另一个带着小孩的人正要把那个小孩丢江里,小孩哭得厉害。
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
”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孩子难道就会游泳吗?用这种观点对待其他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