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学案
高考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6.古文化常识(教师版)
2021高考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5.理解掌握古文化常识(教师版)训练目标:一、理解掌握文言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二、通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阅读解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导入学习】最新《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要求考生掌握的古代文化常识涉及姓名称谓、官职沿革、教育科举、宗法礼俗、天文地理、历法乐律、文化典籍等。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高考古代文化常识考查重点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以及知识面的广阔度,为此,我们需要熟悉命题者在试题中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设误类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备考心中有数。
一、古文化常识题命题“8设误”1.扩大官职职权范围考查某一官职或部门的职责时,添加了不属于它的职责,扩大了职权范围。
如误把工部和户部职责混淆。
2.古今地名识别不清考查古代地理常识时,常常用今天的地理知识去阐释古代的地理知识,弄错古代地名的说法或范围。
如2018年全国卷Ⅱ,“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中的“‘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是错误的。
3.弄错官职任、免、辞考查官职知识时,往往会涉及任、免、辞官职的文言词。
命题人常常将表示任官与升迁的词混为一谈,或改变任、免、辞官职的说法进行设误。
如2016年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中的“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是错误的。
4.弄错宗法礼俗等级标准考查关于宗法、祭祀、礼仪知识时,将相似宗法、礼仪内容范围和等级,天子祭祀与诸侯祭祀的等级或牺牲标准混淆一起。
如2017年全国卷Ⅰ,“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中的“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是错误的。
5.混淆名字称谓常识将古人的字、号用法混淆,将帝王的年号、谥号、庙号的说法以及官职等方面的称谓张冠李戴。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32屈原列传苏武传
学案32《屈原列传》《苏武传》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人穷则反.本③靡不毕见./信义安所见.乎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⑤屈平既绌.⑥齐与楚从.亲⑦乃令张仪详.去秦⑧厚币委质.事楚⑨亡走赵,赵不内.⑩被.发行吟泽畔⑪蹈.其背以出血⑫畔.主背亲⑬与旃.毛并咽之⑭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⑮空自苦亡.人之地⑯因泣下沾衿.⑰与武决.去⑱前以.降及物故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明年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②颜色颜色..憔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色彩③形容形容..枯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④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⑤相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动词,(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形容词,适宜,合适;副词,表示程度高⑥货物以货物..与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供出售的物品⑦虚心虚心..欲相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⑧成就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⑨亲近兄弟亲近..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双方)亲密,关系密切;(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⑩丈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岳父⑪实在武等实在..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穷①人穷.则反本②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③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2)间①谗人间.之②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④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⑤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⑦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⑧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阴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②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登泰山记》)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4)相①数通使相.窥观②虚心欲相.待③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④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⑤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⑥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吕氏春秋》)⑦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5)素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②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③送夕阳,迎素.月(《黄冈竹楼记》)皎洁的④昭节俭,示大素.(《班固传》)朴素⑤尸位素.餐白白地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明.道德之广崇③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④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⑥蝉.蜕于浊秽..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⑧天雨.雪/羝乳.乃得归/杖.汉节牧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孺卿从祠.河东后土/舆归营/空以身膏.草野⑨得夜.见汉使/剑.斩虞常已⑩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宜皆降之/反欲斗.两主⑪单于壮.其节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为天下笑③方正之不容也④不凝滞于物⑤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⑥被发行吟泽畔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⑧见犯乃死,重负国⑨皆为陛下所成就⑩何以复加/何以汝为见⑪子卿尚复谁为乎⑫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6.文化常识(1)左徒:战国时__________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积累识记文言知识。
★▲2.熟练运用课内文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认真看书,抓好课本。
熟练掌握每一篇文言文的课文注解里的内容。
包括:文言实词(含通假字、一词多义)、常见文言虚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相关知识,并做好笔记。
2.熟练理解并全文背诵《木兰诗》和课外十首古诗词。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世隶.耕()见.往事耳()赏赐百千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固.众人()弛.担持刀()会.宾客大宴( ) 传一.乡秀才观之()问其故.()盖.以诱敌()顾.野有麦场()蒙辞.以军中多务()方.欲行()缀.行甚远()曳.屋许许声()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屠暴.起()但.当涉猎()意.暇甚()狼亦黠.矣()宾客意少.舒()策.勋十二卷()及鲁肃过.寻阳()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夸父与日逐走..()两狼之并.驱如故.()()两股.战战()愿为市.鞍马()二、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对镜贴.花黄贴.出门看火.伴火.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满坐.寂然坐.孰为汝多知.乎?知.止.有剩骨止.三、古今异义词双兔傍地走.古:今稍稍..宾客其父古:今:见往事..耳古:今虽.人有百手古:今: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今四、词类活用。
父异.焉()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不能名.其一处也()恐前后受其敌.()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五、一词多义。
愿.为市鞍马()昨夜见军帖.()出郭相扶将.()愿.驰千里足()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木兰当.户织()妇扶儿乳.()手有百指.()但当.涉猎()儿含乳.啼()不能指.其一端也()以为妙绝.()投以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蒙辞以军中多务()众响毕绝.()按要求填空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2.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那一句?,。
文言文岳阳楼记的复习学案
文言文岳阳楼记的复习学案(共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文言文岳阳楼记的复习学案文言文岳阳楼记的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注音:谪()樯()楫().皓()月霏霏()岸芷()汀()兰潜()形薄()暮冥冥()怒号()心旷神怡()2、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写到下面并解释:3、整理并掌握这些词语。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通政通人和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北通巫峡极南极潇湘去去国怀感极而悲者矣西蜀之去南海和至若春和景明空浊浪排空政通人和而或长烟一空或而或长烟一空一一碧万顷或异二者之为长烟一空4、解释下列词语。
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胜状..大观..之述备.矣横无际涯..朝晖.夕阴然则连月不开.多会.于此忧.谗畏.讥尝.求二者之为.微.斯人薄.暮冥冥以.记之不以.物喜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5、翻译句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满目萧然,感激而悲者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课文内容填空。
1、《岳阳楼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些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其中形容国泰民安的是:___________,形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的是:___________-形容景色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的是:___________形容水势浩大的是:____________.表示心胸开阔,精神愉快的是:___________2.时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间上写洞庭湖美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5、新市长上任才两年,全市就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蓬勃发展,真是,。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3)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3)【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思路。
2.积累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落实翻译(明确重点实词、特殊句式,做到信、达、雅)。
【高考体验】辽宁卷(2013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公讳尧臣,字伯庸。
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
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
”乃请以减死论。
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
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
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
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
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
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
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
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
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臵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
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
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
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
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
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
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有文集五十卷。
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
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2)
高三文言文复习学案——传记类(2)【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文本,梳理思路。
2.积累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3.落实翻译(明确重点实词、特殊句式,做到信、达、雅)。
【高考体验】全国大纲卷(2013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
本属京兆。
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
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滕遯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
除龙骧将军。
遯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
遯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
时遯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
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
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
慧度,瑗第五子也。
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
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
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
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
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
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
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
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
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
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
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
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
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
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慧度传》)【学习过程】1.整体把握,梳理思路:(传主在何时何地任何官职时做了何事有何意义,或体现了何种品质)2.重要实词虚词积累:①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②除.龙骧将军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
课本内文言文知识归纳(学案)
课本文言文复习学案必修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阿房宫赋》知识归纳一、熟语、成语钩心斗角:二、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和今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3)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6)直走咸阳()(7)几千万落()三、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一.鼓作气()(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④留取.丹心照汗青()⑤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④族.疱月更刀()⑤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⑥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5)使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④人皆得以隶使.之()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四、重点虚词(1)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②或师焉.,或不焉.()③且焉.置土石()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⑥犹且从师而问焉.()(2)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不敢言而.敢怒()③谁得而.族灭也()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3)夫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③予观夫.巴陵胜状()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五、词类活用1.、.辇.来于秦()2、朝歌夜弦.( ) 3.、.鼎.铛玉.石( ) 4金.块珠.砾(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覆道行空,不霁何虹.?()7、燕赵之收藏..()8、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报任安书》复习学案
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报任安书》复习学案1. 阅读材料1.1 《报任安书》《报任安书》为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封给当时官员的奏疏信件,内容丰富,用词优美,充满了对家国、人民的关注和祝福。
它以一种深情而高峰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百姓幸福的期望和祝福。
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必修五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
1.2 学习笔记在学习《报任安书》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王之涣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理解《报任安书》的背景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掌握《报任安书》的基本意思;•学会分析《报任安书》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
2. 学习重点2.1 王之涣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王之涣是唐代著名诗人,其生平不为人知。
他是当时宫廷的高级官员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以诗人的身份被后人称为“诗圣”。
王之涣的诗歌作品以豪迈、清新、高远的诗风为特色,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道德关怀。
他的《登鹳雀楼》、《凉州词》等诗篇都被誉为不朽之作。
2.2 《报任安书》的背景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报任安书》是唐朝晚期王之涣写给官员报任安石的一封信件。
当时的唐朝已经经历了长时间的仁宗朝,继位的明宗韩愈昏庸无道,政治腐败严重,经济发展滞缓。
此时,王之涣以其大公无私的形象,成为了唐朝社会中的一股明亮的力量,他的《报任安书》也因此成为了一道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
2.3 掌握《报任安书》的基本意思王之涣在《报任安书》中,以温和、恳切、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报任安石的问候和祝福,向他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心,并对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信件以“报任安石表章”为起点,陈述了作者对报任安石历任司谏员、抚顺刺史等职务的称赞和肯定。
接着,作者开始谈及时政、社会现状,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对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安康幸福表达了最大的期望和祝福。
2.4 学会分析《报任安书》的表达手法和语言特点《报任安书》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表现了王之涣文学风格的代表作品。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学案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学案一、默写《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五段。
二、文言实词归类(1)归纳课文中表示官职任命和变化的词语。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副有罪,当相坐..()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三、句子翻译(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6)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7)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8)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9)子卿尚复谁为乎。
(10)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1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13)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14)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15)遂与秦王会渑池。
(16)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7)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留在汉者(18)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9)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20)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2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4)左右欲刃相如(23)舍相如广成传舍(25)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26)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必修四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
必修四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教学园地11-06 1340必修四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等文言知识。
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季氏将伐颛臾【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特殊词义(1)何以伐为(2)是社稷之臣也(3)盖均无贫(4)则修文德以来之2.词类活用(1) 既来之,则安之 /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2)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二、文言虚词1.而(1)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2) 固而近于费/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在萧墙之内也2.之(1)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吾恐季孙之忧/而在萧墙之内也(2) 夫子欲之 / 既来之,则安之3.且(1) 且在邦域之中矣(2) 且尔言过矣4.为(1) 后世必为子孙忧(2) 何以伐为5.也(1) 是社稷之臣也(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3) 今由与求也6.以(1) 何以伐为(2) 则修文德以来之7.于(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 虎兕出于押(3) 龟玉毁于椟中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2.疑问句(1)求!无乃尔是过与(2)何以伐为(3)是谁之过与3.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 )为东蒙主(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3)( )既来之,则安之(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4.倒装句(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何以伐为(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课堂演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社稷之臣也这B.则修文德以来之整治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指孔子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主祭蒙山的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后世必为子孙忧何以伐为C.而在萧墙之内也是社稷之臣也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高中语文复习 板块五 学案37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⑥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古义:_向__前__奔__驰___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3.多义实词 请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思。 (1)遂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_于__是__,__就___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氓》):_成__功__,__顺__利__地__完__成__,__称__心__如__意__ ③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_成__,__养__好___ ④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_终__于__,__竟__然__
(3)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_败__逃__的__军__队___ (4)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变__小__/_变__弱__ (5)使动用法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流血漂橹/吞二周而亡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序八州而 朝同列:使__…__…__争__斗__/_使__…__…__漂__浮__/使__…__…__灭__亡__/_使__…__…__退__却__/_使__…__…__朝__见__ ②以愚黔首/会盟而谋弱秦:_使__…__…__变__愚__蠢__/使__…__…__变__弱____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_使__…__…__兴__盛__/_使__…__…__灭__亡___
(4)将 ①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_率__领___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_将__要__ ③果品酒馔只顾将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_拿__,__持___ ④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_愿__,__请__ ⑤将信将疑:_且__,__又___
4.词类活用 掌握下列加颜色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意思。 (1)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_登__上__/_称__ _帝__称__王__/用__瓮__做__/_用__草__绳__系__ ②函梁君臣之首:_用__匣__子__装__ (2)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_像__席__子__一__样__/像__包__裹__一__样__/_像__口__袋__一__样__/_像_云__一__样__/_像__回__声__一__样__/_像__影__子__一__样__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四(文言文)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必修四文言文【学法引导】【基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 (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10、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11、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13、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
“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驩”通“欢”,欢聚)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
(倚仗,凭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⑤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初中课内古文复习教案
初中课内古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知识,提高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古文知识,能够分析和解读古文文本。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实词: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古文虚词: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
3. 古文句式: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句式,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4. 古文阅读: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古文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整理好复习资料,准备相关的古文文本。
2. 课堂讲解:(1)古文实词: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文实词,通过例句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实词的用法。
(2)古文虚词: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文虚词,通过例句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虚词的用法。
(3)古文句式: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文句式,通过例句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句式的结构。
(4)古文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古文文本,通过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文知识进行解答。
4. 课后巩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古文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对古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教师批改学生的练习题,了解学生对古文知识的运用情况。
3. 课后作业: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古文知识的巩固情况。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古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
3. 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4.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古文,多积累古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5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学案35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
3.基础双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 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 难识。庄子散道德,要亦归之自然。老子深远矣。
6.文化常识 家、国:诸侯的封地称之为“国”,卿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家”。
7.成语积累
成语
释义
① 跨者不行 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
② 自视不明
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
③ 自是不彰
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
④ 自伐无功
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
⑤ 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上画“√”。
√ √ √ 老子修 A 道 B 德 C 其学D 以自隐无名 E 为务 F 居周G 久之 H 见周
之衰
“道德”作“修”的宾语,故在C处断开; “其学”作“以……为务”的主语,句子意思完整,故在F处断开; “久之”修饰“居周”,故在H处断开。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译文:_因__此__,__有__道__的__圣__人__想___要__常__人__所__不__想__要__的__,__不__看__重__难__以__得__到___的__货__ 物__,___学__习__常__人__所__不__学__习__的__,__补__救__众__人__所__犯__的__过__错__。__(_得__分__点__:__“__是__以___”__, 因__此__;__第__一__个__“__欲__”__,__动__词__,__想__要___;__“__贵__”__,__作__动__词__,__看__重__;__“__复__”__,__ 弥__补__、__补__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1)彰 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_彰__显___ ②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清__楚___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_揭__示__,__显__示___ ④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淮南子》):表彰
高三一轮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赤壁赋》学生用
),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
)荆州,下.(
)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
)。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பைடு நூலகம்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2.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号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用时间
4.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5.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
林清玄:生命的可爱在于不断地上升和下落
3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复习学案
《赤壁之战》复习学案【课题】《赤壁之战》【学案序号】4【课型】复习【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2.整理实词“卒”“治”“故”的一词多义,梳理总结虚词“以”的用法。
3.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自主学习一、参照课下注释,解释词语此帝王之资也二子不协与操有隙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如其克谐比至南郡今操芟夷大难况刘豫州王室之胄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将兵与备并力逆操初一交战上建旌旗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北军大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二、文言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进住鄂县之樊口() 2.将军禽操,宜在今日()3.五万兵难卒合()4.卿能办之者诚决()5.烟炎张天()6.雷鼓大震()(二)词类活用敬贤礼士备南走吴巨有旧敬贤礼士除残去秽轻锐继其后必蹶上将军从吏卒甚失孤望可烧而走也(三)整理本课古今异义词和特殊句式。
合作探究一、梳理并掌握以下实词1. 卒(1)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2)鲁肃闻刘表卒(3)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4)五万兵难卒合(5)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高考链接: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2010 山东卷﹚2. 治(1)同心一意,共治曹操(2)今治水军八十万众(3)故治国无法则乱(4)明于治乱,娴于词令(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7)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8)此为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仪哉?高考链接: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2010重庆卷)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2015江苏卷)3故:(1)名词①缘故,原因。
例句《曹刿论战》②旧交例句《鸿门宴》③事故,变故例句: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
《报刘一丈书》(2)形容词①旧有的,原来的例句②衰老例句(3)副词①故意,特意例句《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故去,从前例句《项脊轩志》③仍然,仍旧例句《赤壁之战》④本来例句此物故非西产。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40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盐
学案40《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选段》一、基础梳理1.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发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讲话②不知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知道③寄身寄身..于翰墨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容身④长歌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较长的歌2.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负①或负.戈外戍②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④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⑤使负.栋之柱(《阿房宫赋》)⑥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仗恃(2)或①或.骨横朔野②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③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④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通“惑”,迷惑(3)形①以为文者气之所形.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齐桓晋文之事》)③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④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岳阳楼记》)⑤视之,形.若土狗《促织》3.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入.则周公、召公②出.则方叔、召虎③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④闻一言以自壮.⑤不志.其大.⑥嘉会寄诗以亲.⑦根.情,苗.言,华.声,实义4.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而辙也未之见焉②听其议论之宏辨③观其容貌之秀伟④莫先乎情,莫始乎言⑤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⑥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5.文化常识(1)《上枢密..韩太尉书》枢密:枢密院是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唐代枢密使主要掌管__________,类似秦汉时的太尉,故称韩琦为太尉。
(2)太尉执事..执事:侍从(随侍君王左右,随从侍奉的人)。
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________对方,可译为“您”。
(3)《毛诗序》,是一篇____________专论文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2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
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虚词:以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
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
③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新高考Ⅱ卷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虚词:数、鲜全国甲卷①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虚词:①其;②乃。
2021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虚词:每、小、辄2019全国Ⅰ卷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2018全国Ⅰ卷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虚词:①以、以为;②以、素知识图要活动一 梳理总结五类虚词(一)代词代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如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的,如此、斯、之、是、兹。
远指的,如彼、夫、其。
虚指的,如某、或、莫。
(3)疑问代词。
如孰、何、奚、胡、恶、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B.⎩⎪⎨⎪⎧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犹且从师而问焉.D.⎩⎪⎨⎪⎧或.取诸怀抱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有的、有人”。
A 项它/到、去。
B 项它/那些。
C 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1.副词的种类(1)表程度。
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教案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文言文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和学习。
而在4、5年级的语文上册,文言文的内容就会更加深入和复杂,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更加用心和努力。
因此,在这里,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文言文复习教案,帮助学们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文言文的知识。
1.熟练掌握常用句式和词语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常常熟悉各种语句向外部的扩张。
特别是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学生需要逐步掌握和强化这些常用语言的记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阅读和写作中。
在教学对话中,请在研讨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阅读能力,提供适度的书籍和文献供学生参阅。
2.对历史文化、习俗等背景知识的了解文言文是一个在历史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中产生的语言。
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需要逐步了解和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习俗、节令等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表达和隐含的文化意义。
在针对某些文言文进行研究时,请通过故事、绘本和相关的视频等方式展示背景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这些知识。
3.建立全面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建立起一个全面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充分掌握各个语法知识点和规则。
特别是那些比较常见的语法构造,例如主谓宾、主谓表等等,需要学生加以强化和记忆。
对于某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语法知识点,建议可以进行逐步拆解和分析,也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句来帮助学生理解。
4.条理清晰、逐句分析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句分析,追寻作者隐藏的语言信息。
学生可以从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等方面逐句分析,建立起文言文的条理清晰性。
同时,在分析过程中,要逐步了解语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在考试时,学生要将这种条理清晰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
5.动手实践、积累经验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多进行动手实践,积累实战经验。
例如,学生可以多读一些文言文篇目,进行阅读体验;或者可以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这种实战经验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技能和能力的提高,在施教中必不可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复习一、考点追踪(2011年中考文言文部分涉及到的试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B.肉食者鄙(卑鄙,品质低下),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陶渊明《桃花源记》)D.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阅读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贝U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咼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考点研究泰安市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考查的知识点涉及到文学常识、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写作手法的运用、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2011 年新增句子的停顿,且2011年中考试题大胆改革,文言文阅读也采取了选择题形式,让考生对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复习提示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归纳内容要点。
6、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做出自己的评判。
7、拓展迁移。
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课本梳理(以《陈涉世家》一课为例)1、文学常识的积累。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陈涉世家》一文的作者司马迁,东汉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B .《陈涉世家》一文选自《三国志》。
C.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地方,以陈胜、吴广为首的900人举行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D.《陈涉世家》一文是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的。
2、文言文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一般按意义来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
可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的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 ,“单位”和“单位”之间需要停顿。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A、按词语断句。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主谓之间断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发语词后停顿。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句首表连接的词后、介词前停顿。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发闾左/適戍渔阳B 、今/ 诚以吾众/ 诈自称/ 公子扶苏、项燕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 、当立者/ 乃/ 公子扶苏3、重点词词义的辨析与理解。
(包括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例: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6、句子翻译。
(力求字字落实,重点词翻译准确,补出省略部分。
)例: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 )A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译文:(那些)拥有土地的人笑着回答说: “你当雇工给人干活儿,怎么会富贵 呢? ”B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译文:(他们)就在一块丝绸上用朱砂写上 “陈胜王”的字样,并把它放置在别人 捕到的鱼的肚子当中。
C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译文:攻打陈县时,陈的郡守、县令都不在,只有守丞领兵跟义军在城门口交 战。
D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现在如果将我们这支队伍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部下) ,号召天下民 众起义,(那么)该会有很多响应的人。
7、对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手法、文章结构等的把握。
例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 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 度的。
B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 头地。
C 、 《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 能力。
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例 2: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 、公等.遇雨等.死,死国可乎 D 、以激怒其众属予作文以.记之4、通假字。
例: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将军身被坚执锐B 、为天下唱C 、固以怪之矣D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5、特殊句式。
(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例:下列四个选项中与“见渔人,乃大惊 ”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广故.数言欲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A 、 嗟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B 、 苟富贵,无相忘。
(《陈涉世家》)C 、 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A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有非凡的报复和远大的理想。
B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一句揭示大泽乡起义的直 接原因。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则交代了起义的根本原因。
C 、 陈胜为起义做了 藏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舆论准备。
D 、 “天下苦秦久矣 ”一句中 “苦”“久'二字,显示出当时社会矛盾重重。
8、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
《陈涉世家》中,表明陈胜远大志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勇于打破封建等级观念, 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四、复习提要1、博闻强记2、归纳小结3、理解把握4、有效审题五、学以致用一课为例,根据考点要求、 命题方向, 以小组为单位,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 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 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每组命题 4---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