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学案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35 精准翻译语句(2)—扣准语境,落实“分点”
学案35精准翻译语句(二)——扣准语境,落实“分点”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揣摩句子大意,能够找出句中关键词,找出得分点。
2.能够在翻译中精准落实得分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第13题翻译)(10分)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 0 2 1全国甲(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多义实词:纵古今异义词:徜徉虚词:每、小、辄①两个句子,全为叙述性语句。
②主要采分点:重点实词——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重点虚词——以、乃、之、其等;重点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③总有个别陌生实词,需要临场推断。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古今异义词:故事多义词:许全国乙(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多义实词:忿、信句式:判断句、状语后置句(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多义实词:覆视、当、矜、闻2 0 2 0全国Ⅰ(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多义实词:粜、坊、活(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多义实词:浑涵、雄视、鲜全国Ⅱ(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疑难实词:僭、蠹、悚(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多义实词:跋扈、专行、曲虚词:第全国Ⅲ(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多义实词:时疾、染易、身(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多义实词:疾笃、问、营知识图要活动一准确判断得分点一个句子,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
为此,翻译时应首先根据这句话的分值圈出你认为是得分点的词,力图首先把这些词翻译准确。
也就是说,命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
因此,翻译的第一步就是阅读揣摩,圈出重点词语,然后字字落实,自然会增加翻译的准确率。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32屈原列传苏武传
学案32《屈原列传》《苏武传》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离骚”者,犹离.忧也②人穷则反.本③靡不毕见./信义安所见.乎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⑤屈平既绌.⑥齐与楚从.亲⑦乃令张仪详.去秦⑧厚币委质.事楚⑨亡走赵,赵不内.⑩被.发行吟泽畔⑪蹈.其背以出血⑫畔.主背亲⑬与旃.毛并咽之⑭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⑮空自苦亡.人之地⑯因泣下沾衿.⑰与武决.去⑱前以.降及物故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明年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②颜色颜色..憔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色彩③形容形容..枯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④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⑤相当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动词,(数量、价值、条件、情形等)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形容词,适宜,合适;副词,表示程度高⑥货物以货物..与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供出售的物品⑦虚心虚心..欲相待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⑧成就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⑨亲近兄弟亲近..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双方)亲密,关系密切;(一方对另一方)亲密地接近⑩丈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岳父⑪实在武等实在..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3.多义实词词语例句意义(1)穷①人穷.则反本②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③而心目耳力俱穷.(《促织》)(2)间①谗人间.之②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④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⑤道芷阳间.行(《鸿门宴》)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⑦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⑧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3)阴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②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登泰山记》)③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④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岳阳楼记》)(4)相①数通使相.窥观②虚心欲相.待③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④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⑤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⑥伯乐学相.马,所见无非马者(《吕氏春秋》)⑦相.夫子(《季氏将伐颛臾》)(5)素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②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③送夕阳,迎素.月(《黄冈竹楼记》)皎洁的④昭节俭,示大素.(《班固传》)朴素⑤尸位素.餐白白地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明.道德之广崇③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④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⑥蝉.蜕于浊秽..⑦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⑧天雨.雪/羝乳.乃得归/杖.汉节牧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孺卿从祠.河东后土/舆归营/空以身膏.草野⑨得夜.见汉使/剑.斩虞常已⑩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宜皆降之/反欲斗.两主⑪单于壮.其节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为天下笑③方正之不容也④不凝滞于物⑤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⑥被发行吟泽畔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⑧见犯乃死,重负国⑨皆为陛下所成就⑩何以复加/何以汝为见⑪子卿尚复谁为乎⑫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6.文化常识(1)左徒:战国时__________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教案名称:六年级语文教案——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基本语法结构;2. 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文言文中的词句;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以《孟子·离娄下》为例,教学文言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学习文言文的意义;2. 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5分钟)1. 基本概念讲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相比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差异;2. 特点解读:主要包括词汇、句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3. 语法结构讲解:重点解读文言文中的常见短语、句式结构等。
三、示范(20分钟)1. 教师先读一段文言文,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2. 解读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法;3. 教师再带领学生一起阅读,鼓励他们参与翻译和解读。
四、练习(25分钟)1.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文言文段落进行阅读,借助词典和课本等参考资料解读其中生僻字、短语;2.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翻译。
五、反思(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回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解决方法;2.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在文言文学习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生僻字和句式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教师下一步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识读水平。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词句和句子结构,增强了对文言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希望学生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文言文教案四篇
文言文教案四篇文言文教案篇1鸿门宴一、引导关于史记,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史记》作品内容、特点、价值的掌握,鸿门宴教案鸿门宴(原创教案八)。
《史记》记叙历史的.起止年代: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历史。
《史记》的体例及构成:纪传体通史,以历史人物为纲记载历史。
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合计130篇。
关于《史记》的价值,鲁迅"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评价,道出《史记》的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
二、关于背景简述楚汉核相争的历史过程。
要点:盟军分兵两路,相约攻秦,项羽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刘邦得以先入咸阳,且有欲王关中的打算,项羽进入函谷关,接到曹无伤告密,加上范增进言,定计除刘,才有鸿门宴。
可以说,鸿门宴,是刘邦和项羽两个阵营的一次精彩政治较量,在军事上占有绝对实力的项羽阵营,却在政治上输得精光,这也暗示了刘项二人政治上的必然结局。
三、整体把握提问:__的精彩之处,在什么地方?生动鲜明人物形象,波澜起伏的情节变化。
结合研计与练习一,试着为每一段拟一个小标题。
并观察矛盾的起伏,事态的缓急与情节的变化。
通过这个折线图可以看出,全文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就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得以体现。
__体现了两个阵营的较量,塑造了两组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列出来,试看其中的微妙关系。
(引导思考)项羽阵营:项羽范增项庄项伯刘邦阵营: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对应关系:主帅智囊武将叛徒这两组人物构成了两个团队,无疑作者既展现了个人的性格与能力,也展现了整个团队的合作精神。
这无疑贯穿了一种对比关系。
四、讲解课文在讲解课文中,以故事的情节变化(除刘与保刘的矛盾矛盾转化)为线索,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挖掘人物形象的内涵。
定计(矛盾陡起)问:由于曹无伤的告密,得知刘邦欲王关中,项羽与范增的意见是一致的,即定下除刘之计,但是二人对刘邦的认识完全一致吗?引导总结:项羽听到曹无伤的报告,立刻"大怒",并没有深思熟虑,是一时意气用事,觉得刘邦"可气"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七年级语文教案:古文阅读教案二
【七年级语文教案】古文阅读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文观止》中《韩婴》一文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手法。
2.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思想,初步认识代文学发展的变化。
3.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中的人情复杂和文学特点。
4.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文中的道理和写作手法。
2.认识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认识古代文学的发展变化。
3.学会鉴赏古代文学。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问答形式,与学生们一起回顾一下在上一堂课学习到的内容,帮助他们温故知新。
其中提到的问题可以涵盖以下内容:1.韩愈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2.《韩婴》这个篇目说了哪些内容?它反映在古代文学中的哪些特征?3.古代文学有哪些发展变化?发展变化、社会背景之间有什么关联?4.在课堂上学习古文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5.讲授和分析(4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韩愈的生平及其思想,并向学生详细展示《韩婴》一文中的各种文学特点和写作手法。
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通俗化,在阐述重点概念和难点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2.突出表现文学特点和写作手法的案例,通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探讨,让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认识文学的表现手法。
3.让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表述自己的想法,每个学生都能扩展自己的思路。
具体可按以下步骤开展:1.课本阅读:学生跟读课文,全面了解文本情境,查找学生不认识的词语。
在课前或课后布置阅读并提前把背景知识传达给学生。
2.课堂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课本和老师的讲解,学习古代文学和《韩婴》的历史背景,考察古代文学所表达的社会背景和人的思想及情感。
并分析《韩婴》一文的情节和写作手法,识别文学特点和标志性的意涵。
3.师生对话(20分钟):通过师生合作讨论,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对比古代文学和现代人性观的异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写、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岳阳楼记》(节选)、《醉翁亭记》(节选)、《出师表》(节选)等。
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特点,以及古文阅读的方法。
3. 教学难点:古文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和句式,如何正确理解古文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讲解: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古文词汇、语法、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互相学习。
5. 朗读:让学生朗读所学古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6. 默写:要求学生默写所学古文,巩固记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古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古文阅读的学习氛围。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4. 激励性评价: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反思,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初中生语文古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古文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36 精准分析概括文意—读细比“狠”,走好“3步”
学案36精准分析概括文意——读细比“狠”,走好“三步”课堂学案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整理归纳选项设误的常见类型,运用好比对法。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文体题干(第12题)设题角度命题特点表述选项2021全国甲《契丹盟好》/纪事本末体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曲解人物行为①四个选项基本按照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
按照行文顺序设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
②每个选项常先用一个或两个四字短语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举事例印证分析。
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全错,而是某一点错,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
2020全国Ⅲ《王彪之传》/人物传记(2017—2020年高考卷均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C项: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
永曲解人物行为④选项常见的设误手段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有误、弄选人物传记)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
混关系等。
⑤最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全国卷从题干到选项的变化,尤其是选项不再分为概括与分析两部分,而是采用直接概述的方式。
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答题步骤及其要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
嘉靖十四年进士。
除芜湖知县。
献皇后梓宫南祔,所过繁费不赀。
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财用大省。
寻擢南京刑科给事中。
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
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瓒黩货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蕃贪污状。
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增余盐羡银,阻坏边计。
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二)(无答案)—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艺卓中学艺术班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学案(二)班级:姓名:一、目标及其解析(一)学习目标定位1.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
2.能准确翻译句子中的实词、虚词。
(二)教学目标解析1、能够明确文言文翻译题的考点及应对方法。
2、提高学生文言文功底,以及学习古文的基本素养。
二、教学过程(一)自学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句: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
不“达”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学习问题一:文言文翻译有关键是什么?小问题1、如何准确判定翻译得分点?练习: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
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
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其欲助之亲故。
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先生请其就座而畅饮。
醲饷既良,先生告其故。
(群丐)谓先生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
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
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先生亦平淡视之。
(2014年重庆卷《记丐侠》改编)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1)判断句中得分点①关键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关键虚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特殊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29《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29《齐桓晋文之事》复习任务 1.梳理积累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多义实词“闻”“舍”“辟”“制”。
2.翻译重点句子。
活动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请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①王说,曰:……“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长者折枝“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刑于寡妻“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盖亦反其本矣a.“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说悦高兴②枝肢肢体③刑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④a.盖盍何不b.反返回到⑤涂途道路⑥罔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⑦颁斑斑白、花白2.古今异义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②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③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④a.否,吾何快于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吾惛,不能进于是..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
学案48精准概括文意——精准定位,分层提取复习任务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
2.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和题型要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比较事件不同①重点考查内容重在事件和人物行为原因、人物性格特点。
②涉及的区间文字很少,很集中。
③只要求简单理解概括文意,不要求深入分析。
④题型以分析原因为主。
⑤答案要求精练、全面。
新高考Ⅱ卷《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概括人物特点2021 新高考Ⅰ卷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理解作者观点新高考Ⅱ卷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事件原因2020 新高考Ⅰ卷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结果新高考Ⅱ卷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3分)概括人物行为原因知识图要活动一掌握文意简答题的审答规范1.(2021·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提示:唐太宗即位,与大臣议事:降宗室郡王爵位、减赋清廉止盗、张玄素谏任群臣,裴矩力谏。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道理: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含答案)专题八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咏雪》(全文略)。
【乙】谢奕作剡①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③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④欲放去邪?”遂遣去。
(有删改)【解释】①剡(shàn):地名,剡县。
②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
③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
④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3)太傅时年七八岁时:当时(4)阿奴欲放去邪去:离开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老翁可念,何可作此!译:(这个)老人家很可怜,(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3.你赞同甲、乙两文中成人对待儿童的态度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示例:赞同。
甲文“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安对儿童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乙文中谢奕听了弟弟的话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听从弟弟的意见,改变脸色放了老翁。
这两个人都尊重、爱护儿童,关心儿童的感受。
4.联系乙文内容,对谢奕这个人进行恰当的评价。
示例:谢奕用喝烈酒的方式来惩罚一个老人,并且在老人已经醉得很厉害的情况下还不肯罢手,可见他缺乏仁爱之心;但他最终听从了弟弟谢安的劝告,可见他能知错就改。
【参考译文·乙】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人家犯了法,谢奕拿含酒精度高的酒罚他喝,甚至到(老人家)醉得很厉害,却还不肯停止。
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身边坐着,劝告说:“哥哥,(这个)老人家很可怜,(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你想要放(他)离开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家)打发离开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全文略)。
初中古文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文的基本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式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基础知识:介绍古文的词汇、语法、句式等特点,使学生对古文有基本的了解。
2. 古文阅读技巧:教授学生古文阅读的方法,如注释、翻译、推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经典古文选读: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古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文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文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古文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式等,让学生对古文有全面的认识。
3. 示范:以一篇简短的古文为例,示范阅读方法,如注释、翻译、推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文阅读的乐趣。
4. 练习:布置一些古文阅读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阅读古文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文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性、专注度等。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练习成果,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心得体会: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了解学生对古文阅读的认识和感受。
五、教学资源1. 古文教材:选用适合初中生的古文教材,提供丰富的古文阅读材料。
2. 辅助工具:如词典、翻译软件等,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3. 教学多媒体:如PPT、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2. 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文言文阅读积累(一)学案
文言文阅读积累(一)顾荣贻炙顾荣居洛阳,尝应人请。
觉行炙①人有欲炙之色,因辍②己贻焉。
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顾荣异之,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炙,烤肉。
②辍,停下来。
这里有让出的意思。
重点实词摘要分析:居:1、停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2、居住、安居(自吾氏三世居是乡)3、处在某种地位或某个地方(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尝:曾经(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贻:赠给(尝贻余核舟一)坐:1、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脚跟上,叫做“坐”(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2、座位(满坐寂然,无敢哗者)3、因犯.....罪(王曰:“何坐?”对曰:“坐盗。
”)请:1、请求,请允许我做某事(请献百金)2、请求,请你做某事(请画地蛇,先成者饮酒)知:1、知道(不可知其源)2、了解、明白(不可谓知类)3、主持,管理(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4、通“智”,聪明、智慧(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异:1、不同的(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感到......惊奇、奇怪(父异焉,借近旁与之)左右:1、身边的人,待者2、操纵、支配而:并列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不久,一会儿;表因果和目的以:1、因为2、表目的,相当于“以便”3、用4、把、拿5、凭借、按照6、在.....的时候7、已经8、认为例三、张耳张耳、陈余,皆魏名士。
秦灭魏,悬金购两人。
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监门(2)以自食。
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
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
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1)陈:陈国。
(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
(3)笞:鞭打。
(4)蹑:踩。
(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重点实词摘要分析:皆:都俱:1、一起,在一起(蛟或浮或沉,行数十里,处与之俱)2、全、都(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之:1、代词2、助词3、到.....去,达到(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数:1、计算2、批评,数落见:1、看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拜见,谒见(曹刿请见)3、表示被动,相当于“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就:1、成就2、接近,靠近及:1、赶得上(偏不当道,皆不及往)2、趁着,等到.....时(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到、至(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4、如,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欲:将要例四、金壶丹书——《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纪①。
初中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案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综合实际活动教案之《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阅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
2.学生能够理解汉字的本义和义项,熟练使用汉字词语。
3.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理解并分析古代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4.学生能够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二、教学内容1.课文:《离骚》2.教学重点:词语理解和应用、句子成分分析、故事情节阅读。
3.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的讲解,系统地讲授词语理解和应用、句子成分分析和故事情节阅读。
在讲解中,老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思想。
(2)阅读法通过学生自行阅读,培养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分段阅读,逐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其他文言文文章,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写作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古代文言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2.例文欣赏选择《离骚》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基本句式。
教师对于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作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本义和义项,培养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3.学生自行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文章的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度。
4.课外阅读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其他文言文文章,并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写作和讨论。
在讨论中,鼓励学生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5.总结通过总结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对于古代思想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教案的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大方面: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评价。
1.教学效果评价根据学生的阅读讨论和写作,以及文言文阅读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
2.学生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学生评价表,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42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
微案1理解文言虚词——结合语境,虚“虚”实“实”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题干表述(翻译)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虚词:以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
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
③虚词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新高考Ⅱ卷禹曰:“吴汉可。
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虚词:数、鲜全国甲卷①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②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虚词:①其;②乃。
2021全国甲卷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虚词:每、小、辄2019全国Ⅰ卷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虚词:数、或、稍2018全国Ⅰ卷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虚词:①以、以为;②以、素知识图要活动一 梳理总结五类虚词(一)代词代词可分为三类:(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第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而、乃、若;第三人称代词,如之、其、厥、彼。
(2)指示代词。
近指的,如此、斯、之、是、兹。
远指的,如彼、夫、其。
虚指的,如某、或、莫。
(3)疑问代词。
如孰、何、奚、胡、恶、安、焉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杳不知其所之.也 B.⎩⎪⎨⎪⎧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 焉.用亡郑以陪邻犹且从师而问焉.D.⎩⎪⎨⎪⎧或.取诸怀抱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有的、有人”。
A 项它/到、去。
B 项它/那些。
C 项哪里、怎么/他、他们。
(二)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等的词。
1.副词的种类(1)表程度。
表示“稍微”的副词有:少、稍、略等。
语文高考复习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28 理解4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
学案28理解四类文言实词及其推义方法——勤于积累,善于推断知识清单(五)文言实词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如是说:古汉语的问题,应该说是词汇的问题,解决了词汇问题,古代汉语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一、四类文言实词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
这些词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必须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实词、活用实词和偏义复词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1.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可分为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类。
虽然学习中教材对这三类作了区分,但是对于考生来说没有必要去细分它,只要能够在语境中判断出来即可。
学习通假字,一方面要积累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另一方面要根据通假特点去推断语境中的通假字。
2.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既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
它是文言实词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1)古今词义演变类型演变类型示例词义扩大“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词义缩小“谷”,古义指庄稼、粮食,今义指小米或稻谷词义转移“脚”,古义指小腿,今义指脚词义弱化“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词义强化“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古义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词(2)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当两个单音节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同形时,多数情况下它与现代汉语不同,它是两个词,须拆开来讲,不要误认为它是一个现代汉语双音节词。
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词示例古义今义妻子妻子儿女(“妻”与“子”两词)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祖父祖辈父辈(“祖”与“父”两词)父亲的父亲亲信亲近信任(“亲”与“信”两词)亲近而信任的人(多含贬义)博学广泛地学习(“博”与“学”两词)学问广博精深3.多义实词多义实词,一直都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板块2 文言文阅读 学案23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23《廉颇蔺相如列传》活动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答案①通“否”,表疑问语气②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③通“按”,审察、察看④通“穆”⑤通“熟”,仔细2.古今异义词答案①指给……看②上前进献③扬言④遵守约定⑤第二年⑥到那里⑦近亲及姻亲亲戚(包含父母)⑧门客3.多义实词答案(1)①交换②与“难”相对,容易③替换,取代(2)①应当②占据,把守③必定,必然④担任⑤对着,向着(3)①告辞②古代的一种文体③推辞④讲究,计较(4)①召见,接见②看见③被④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⑤通“现”,出现(5)①和②等,等到③比得上④至,到⑤来得及⑥牵扯4.词类活用答案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杀/穿②名词作动词,献上/怀揣着/弹奏③名词作状语,在朝堂上/从小路④使动用法,使……完整/使……破碎/使……承担/使……回去⑤意动用法,以……为羞耻/以……为先;以……为后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逼迫5.特殊句式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为②被动句,标志词:于③被动句,标志词:见④被动句,标志词:见……于⑤宾语前置句,介词的宾语前置⑥定语后置句,标志词:者6.文化常识(1)御史:是对中国古代执掌________的官员的一种泛称。
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
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2)斧质:古代一种________刑具。
将人放在质(砧板)上,用斧砍断。
(3)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个__________的官员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4)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________。
(5)汤镬:古代的一种________,用滚水烹煮。
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答案 (1)监察 (2)腰斩 (3)迎宾赞礼 (4)虔诚 (5)酷刑 7.成语总结(1)________:形容物品价值特别高,极其珍贵。
(2)________: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送回赵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记类整体阅读:刘公平倭冢记童蒙吉人物:白川刘公事件:刘公任职淮扬,西场一战大捷;刘公运筹帷幄,布防井井有条,保国泰民安。
百姓在各地建祠堂纪念,对刘公评价极高。
人物特点:运筹帷幄;师行有纪律,不扰民;老成厚重、忠义精诚、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
自辽阳守将刘江败倭寇于樱桃园之后,不敢犯顺者几二百年矣。
嘉靖壬子,东南又受荼毒,而淮扬尤甚。
天子轸(zhěn伤痛)念畿辅重地。
特简白川刘公以浙江副使拜命兹地。
运筹布策,井井有条。
己未夏,倭连艘数千余入寇,破通州副总兵于水上,遂薄如皋,西窥淮扬,势如风火。
公誓诸将,奋不顾身,亲勒部阵,一战于丁堰,再战于东门,贼乘夜循海而趋庙湾,军门李公遂大破之。
此盖初至之贼云。
既而,江南逸贼秋初复犯通州。
公乃选轻车数百扼皋之岔河,以断贼西向。
而自以其兵同边将邱公待贼于西场。
少顷,贼果趋西场。
公命骑兵张两翼以冲其腋,而以大炮摧其中,俘斩者三百有奇。
贼遂奔入仲家园。
公进围,越三昼夜,缺其一面,贼终不敢遁,凡斩大酋长以下千五百二十七级,生虏十五人。
余党歼于刘庄,迄无噍类①。
海帮赖以安堵。
蒙吉以公务至西场,见路东有碣曰“刘公平倭冢”。
盖场之人仿古京观萃倭骨而封之,以识公功也。
蒙吉询诸父老,津津道公灭贼状。
夫西场之捷,其己未成功之尤者乎!盖胜之丁堰诸处者,至西场而后赫其威;歼于刘庄者,在西场已先褫其魂。
而西场之得名与樱桃园一辙矣,然樱桃园一捷,而倭奴不敢犯华者二百年,则斯捷也,又焉知不可保数百年无虞矣?公为人沉毅,而智虑绝人。
师行尤有纪律,不扰民间一草一木,而以休养抚循之意寓于师旅饥馑中。
故民之肖像以生祀公者,无问遐迩。
在扬州则祠,在泰州则祠,在如皋则祠,在宝应则祠,在海安则祠。
兹石之树,乌足以尽公哉!尝窃计之,公之老成厚重似赵充国,忠义精诚似郭汾阳,仁和谦谨、敬礼士夫下吏似曹彬,岂刘江可同日语哉!于戏②,自倭犯中国,未有能一大创者。
公以文墨儒绅,义激于衷,兴师挞伐,横厉岛夷,前后折馘约三千有奇。
铭纪旆常,有国史氏在,蒙吉何能与焉!公讳景韶,字子成,号白川,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
起家甲辰进士,今升浙江按察使,仍掌海道事。
斯为记。
[注]①噍(jiào)类:本指能吃东西的动物,此处特指活人。
②于戏:语气词,表感叹。
问题:文中说刘公平倭“运筹布策,井井有条”,请以西场大捷为例加以说明二、议论说理类整体阅读整体把握:中心观点:有度,即治理国家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论证过程:1.管理朝、选拔人才、奖赏惩恶等都需要“有度”。
2.没有“度”的后果。
3.有“度”的好处。
结论:法令严明,君主就能受到尊崇而不受侵犯有度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荆庄王①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
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
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
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
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
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
此亡之本也。
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
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
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
故臣②曰:亡国之廷无人焉。
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
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
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雠③法则可也。
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
厉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
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有删改)[注]①荆庄王: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
②臣:韩非自称。
③雠:用,运用。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度”意指治理国家要制定明确的法度,因为这是国家强大的根基。
B.开篇列举楚、齐、燕等国相继兴盛灭亡的史实,引出治国应当“有度”的话题。
C.如果统治者的奖惩标准不明确,就会造成官员热衷结党营私的风气。
D.要严格执行法律,对权贵与平民一视同仁,以严刑峻法保证社会秩序。
三、写景游记类整体阅读燕喜亭记韩愈整体把握:本文记述了韩愈给太原人王弘中所居住的景观地点命名为“燕喜亭”,连州百姓听说此事就结伴前来这里观赏的事。
作者认为上天创造佳境是为了送给那个应得到它的人,燕喜亭正好与王弘中的品德相配,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这处佳境,又凭借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景常、元慧游。
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①;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
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②”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
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
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繇郴踰岭,虫爱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今其意乃若不足。
《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
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③于天朝也不远矣。
遂刻石以记。
(取材于《韩昌黎文集校注》,有删改)[注]①燔椔翳:烧掉直立和倒伏的枯木。
②燕喜:同“宴喜”,宴饮喜悦。
《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③羽仪:《易·渐卦》中有语“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旧时因以“羽仪”比喻居高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燕喜亭所在地原来一直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直到后来为王弘中一行人所发现。
B.文中燕喜亭各景的命名,有些着眼于景观的外在,有些侧重于表明主人的德行。
C.王弘中已得到朝廷起用,不久将离开燕喜亭,作者期待他成为朝臣表率。
D.作品虽涉及山水风光,但是并不以描摹为重点,而是以其来映衬人物的品德。
考向1一词多义古代汉语的一词多义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正确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再根据具体语境加以推断。
例如“假”字: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纪》)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对于一词多义,下面几种方法会帮助我们更快掌握解答此类题目的技巧。
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题目中实词的含义。
例1:不以外夷见忽。
例如: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2)语言结构推断法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常采用互文的修辞方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
例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辨析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文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含义。
例如:①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4)语法分析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例如:辨析下列句子中“信”字的用法和意义。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③信义著于四海———④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5)语境分析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指的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有些句子中的实词含义我们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例如: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②(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6)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义复词,一种是偏义复词。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偏义复词是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例8: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例9: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其与本字的读音往往相同或相近,我们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大致推测它的本字,再用本字含义解释这个通假字。
走一遍,练一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何可胜道也哉②公子往数请之③约车骑百余乘④仁而下士⑤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⑦乃谢客就车⑧嬴欲就公子之名⑨金就砺则利⑩使归就戮于秦(11)操军不利,引次江北(12)秦爱纷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1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1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1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考向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指的是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但是意思不同的一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