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经济增长)【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圣才出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圣才出

MR
=
P 1 −
1 ed

当 ed 1 时,有 MR 0 。此时,TR 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厂商总收益TR 随销售量 Q 的增 加而增加。
当 ed 1 时,有 MR 0 。此时,TR 曲线斜率为负,表示厂商总收益TR 随销售量 Q 的增 加而减少。
当 ed = 1 时,有 MR = 0 。此时, TR 曲线斜率为零,表示厂商的总收益 TR 达到极大值。 以上三种情况在图 7-1 中都得到了体现。
4 / 5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利用既定的生产规模获得了利润,在长期中,它通过对生产规模的 调整,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
(2)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 = LMC = SMC 。 6.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的含义 由于在垄断市场上,一个卖者面对的是无数个买者,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垄断厂商以 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称为价格歧视。由于垄断厂商具有垄断势力,它有能力以不同 的价格销售同种产品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 (2)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 ①市场的消费者偏好不同,且这些不同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 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 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3)价格歧视的种类 ①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个消费者每买进一单位的产品愿意并能够支付的 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来逐个确定每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从而榨取全部消费者剩余。 ②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或消费量来确定不同价格的方法,这样可以 榨取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较多地出现在社会公用事业中,其产品必须是易于度量和记录并成批出售。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研)答: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理论、开放经济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国内生产总值(东北大学2003研;中国政法大学2003研;江西财经大学2004研;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6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研;厦门大学2008、2014研;北京大学2011研)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武汉大学2001研;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答: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 c 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对均衡产出这一概念可以用图13-1来表示。

图13-1均衡产出的决定在图13-1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收入,从原点出发的45°线上的各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

当总收入大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会削减生产。

反之,当总收入小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业会扩大生产。

图13-1中,B点对应的产出水平即为均衡产出。

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时经济社会达到均衡。

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图13-1可以看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是一种产量调节机制,不是价格调节机制。

2.边际消费倾向(山东大学2001研;辽宁大学2002研;武汉大学2002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1、2010研;中南大学2004研;北京化工大学2006研;东北财经大学2006、2011研;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研)答: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为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CMPC Y∆=∆式中,C ∆表示增加的消费,Y ∆表示增加的收入。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因此,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

当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时,MPC β=。

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1MPC 0<<,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 解答:(1)将需求函数Q d=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 =-10+5P得P e=6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得Q e=50-5×6=20或者,将均衡价格P e=6代入供给函数Q s=-10+5P,得Q 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6,Q e=20。

如图2—1所示.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60-5P=-10+5P得P e=7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d=60-5P,得Q e=60-5×7=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7代入Q s=-10+5P,得Q 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7,Q e=25。

如图2-2所示.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50-5P=-5+5P得P e=5.5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d=50-5P,得Q e=50-5×5.5=22.5或者,将均衡价格P e=5.5代入Q s=-5+5P,得Q e=-5+5×5.5=22。

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5。

5,Q e=22.5。

如图2—3所示.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给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以(1)为例,在图2—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

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达到的一个均衡点。

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Q s=-10+5P和需求函数Q d=50-5P表示,均衡点E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 e=6,且当P e=6时,有Q d=Q s=Q e=20;同时,均衡数量Q e=20,且当Q e =20时,有P d=P s=P e=6。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高鸿业第六版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宏观部分)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

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 ,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

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附带答案详解(完整版)引言《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是高鸿业教授编写的一本经济学教材,该教材旨在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微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本文档为该教材的课后习题的答案详解,共计1200字。

第一章供需和市场机制1.1 供给和需求1.1.1 习题1.解答: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供给表示所有卖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表示在一定价格下,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关系紧密,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备注:在这道习题中,要求解答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简单明了地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含义,以及它们在市场价格形成中的作用。

2.解答: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增加,一部分买方愿意放弃购买;价格下降时,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成本减少,买方的购买欲望增加。

备注:这道习题要求解答需求曲线的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在解答中,可以提到需求曲线的负斜率,以及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

3.解答:供给曲线表示在一定价格下,市场上所有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即价格上升时,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出售商品或劳务的利润增加,卖方愿意增加供给;价格下降时,利润减少,卖方愿意减少供给。

备注:这道习题要求解答供给曲线的含义以及变化规律。

在解答中,可以提到供给曲线的正斜率,以及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

1.1.2 答案1.答案: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供给表示所有卖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出售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表示在一定价格下,所有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关系紧密,是市场价格形成的基础。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3.1 复习笔记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的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均衡产出社会产出水平究竟由社会总需求还是由社会总供给能力决定,这实际上是从凯恩斯开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和新古典传统经济学的分水岭。

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编者注:建议读者结合大萧条的背景来理解凯恩斯学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在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生产和收入取决于总需求的理论。

1.短期分析假设前提(1)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的闲置包括两层含义:①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失业;②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即存在着开工率不足。

(2)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价格机制是一种僵化的、不易变动的机制,即存在价格刚性。

价格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①在劳动力市场,即使存在失业,工资也不会下降;②在产品市场,即使存在生产过剩,物价也不会下降。

(3)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

反映在图表上,体现为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

其经济含义为:由于存在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

(4)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总需求分析)在短期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这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产量由总需求决定,是就非充分就业状态而言的,而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

2.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在两部门经济中,即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暂时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在后面的章节会引入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

c、i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17.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约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其中,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都已经被充分利用的状态;狭义的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

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即在经济学分析中,“充分就业”是指狭义的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是指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一种状态。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以下三类:①摩擦失业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

②自愿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③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2)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百分数时间数列来表示不同时期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持续、稳定、长期的增长是经济社会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NEW)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

(NEW)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章节习题精编详解

目 录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证明题
六、计算题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六、论述题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二、判断题
三、单项选择题
四、简答题
五、计算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1.1复习笔记一、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1)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1d d b e P M f P r r w Y u P t ⎛⎫=⋅ ⎪⎝⎭,,,,,式中,M 为财富持有者手中保存的名义货币量;P 为一般价格水平;b r 为市场债券利息率;e r 为预期的股票收益率;1d d P P t⋅为预期的物质资产的收益率,即价格的预期变动率;w 为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之间的比例;Y 为名义收入;u 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轻微地波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说首先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次才是产出、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

因此,货币数量说所要研究的主要是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总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总财富可以用永久性收入y 来衡量。

②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分为非人力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这两种财富的形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人力财富转为非人力财富比较困难,因而,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大,或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越小,则对货币的需求也越大,反之亦然。

③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选择保存资产的形式除了各种有价证券外,还包括资本品、不动产、耐用消费品等有形资产。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圣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圣才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货币数量理论(东北财经大学2011研)答:(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 MV =)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 kY kPy ==),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

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b e p M f r r r w y u P =式中,M P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 (或者1k)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 ,而是决定V 值的函数,V 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

V 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2.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函数)(中国人民大学2005研)答: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函数)是由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首先提出的。

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考察微观经济中的基本单位——企业的行为引申出来的,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

卢卡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为:()ˆy y P P λ*=+-式中,参数>0γ,ˆP为公众对价格的预期。

它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卢卡斯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主要原因是其前提假设中的理性预期和自然率假说,当市场中的价格水平ˆP P=时,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水平;当现实价格水平超过预期的价格水平时(即ˆ>P P ),产出就会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圣才出品】

第18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答:(1)在经济理论中,均衡价格理论被用来作为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基础,这就是说,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所决定的,均衡汇率处于外汇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叉点上。

如果外汇的供给或需求发生变化,那么均衡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如图18-1所示。

图18-1 汇率的决定E 点即为由外汇供给曲线SF 与外汇需求曲线D F 所决定的均衡点,E R 即为均衡汇率。

如果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听任汇率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自发的决定,那么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

浮动汇率是通过外汇供给和需求的自发调节,最终实现均衡的。

但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外汇的供求状况使汇率保持在固定的数值上,即以维持固定汇率的办法来实现汇率的均衡。

当然,这种通过政府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而实现的均衡汇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2)从一般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和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

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

①资本流动会影响汇率。

当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如外国人购买本国债券)时,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币供给扩大,对本国货币需求会增加,从而汇率会朝着本国货币升值的方向变动。

②通货膨胀会影响汇率。

如果本国发生通货膨胀,外国对本国的出口会增加,减少从本国的进口,外汇市场上本币供给会增加,需求会减少,于是汇率会朝着本币贬值的方向调整。

③利率变化也影响汇率。

如果本国利率上升,外国资金就会流入本国,购买本国资产,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加,本币将会升值。

2.说明固定汇率制度的运行。

答: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在一定的幅度之内。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为本国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价格,并通过外汇市场的干预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

当国际收支盈余,本国货币有升值压力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币买进外币,维持外汇稳定;当国际收支赤字,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时,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买入本币,抛出外币,维持外汇稳定。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圣才出品】

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

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两者分别从个体和总体分析了经济的运行状况,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行为的分析自然也离不开对个体行为的分析。

例如,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是单个消费者选择的结果,而投资也同样来源于单个厂商的选择。

③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

因而,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一般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②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③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增长核算 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学者将导致经济增长的原因区分为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为了说明经济增长 的决定因素,学者提出了如下生产方程:
Yt f Kt , Rt , Nt , At , St
其中,Yt 为一个经济的总产出。Kt 、Rt 和 Nt 分别表示资本存量、自然资源和劳动投入, At 表示该经济应用知识的储量,变量 Bt 代表基本因素,或称其为“社会文化环境”或“社 会能力”,这是经济运行所不可缺失的。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 1.基本假定和思路 (1)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 (2)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3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4)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增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 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
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式又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
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
考 虑 技 术 进 步 的 情 况 下 , 产 出 Y 是 资 本 k 和 有 效 劳 动 AN 的 一 次 齐 次 函 数 , 即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 6 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 19 章 经济增长
19.1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
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gy
yt yt 1 yt 1
式中, gy 为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
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
低。
2.经济发展
1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对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来说,该模型稳态的条件是:
sf k n k
对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来说,该模型稳态的条件是:
sf k n a k 如图 19-1 所示,以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为例,当 k 为 k 时, sf k 曲线正 好与 n k 线相交,此时有 k 0 ,即这时的人均资本量将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所以,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 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因此,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 的综合性概念。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 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Y F AN, K 。令 yˆ Y / AN ,表示有效劳动平均的产量; Kˆ K AN ,表示有效劳动平均
的资本。生产函数可写成:
yˆ f kˆ
对公式 Kˆ K AN 两边取自然对数,然后对时间求导,整理可得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
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kˆ syˆ n g kˆ
总产量(GDP 总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 GDP)。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
来描述。
若用 Yt 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 Yt1 表示( t 1 )时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
率可表示为:
gy
yt yt 1 yt 1
式中, gy 为总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
若用 yt 表示 t 时期的人均产量, yt1 表示( t 1 )时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
2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产出增长=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资本增长的贡献+劳动增长的贡献
由方程 gY gA agX 1 a gN 可得: gA gY agX 1 a gN
因此,全要素生产率是作为一个余量计算出来的,即作为考虑了可以直接衡量的增长决 定因素后剩余的产出增长率,由于这个原因, g A 有时被称为索洛余量。
其中, a 为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假定是外生给定的。
4 / 38
圣才电子书

4.稳态及其条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在增长文献中,稳态是指包括资本存量和产出在内的有关内生变量将不会随时间的推移 而变化的一种状态。按照分析,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经济达到稳态的条件是 k 0 。
2.增长核算方程 假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
Y AK N1 借助于增长率的结论可得增长核算方程:
gY gA agX 1 a gN
式中, gY 总产出增长率; g A 技术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 gX 资本增长率; gN 劳动 增长率。
增长核算方程表明,产出增长率等于全要素生产率加上资本和劳动增长的贡献,即:
(5)社会储蓄函数为 S sY , s 为储蓄率。
2.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推导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k sf k n k 式中,k 为人均资本, s 为储蓄率, y 为人均产量( y f k ),n 为人口增长率, 为
资本的折旧率。从而
sf k 为社会的人均储蓄; n k 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
3.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归结为六个: (1)劳动; (2)资本存量的规模; (3)资源配置情况; (4)规模经济; (5)知识进展; (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其中,知识进展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相对)。这里知识进展含义广泛,包括 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关于结构和设备更为有效的设计, 还包括从国内外有关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从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 的知识。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