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故宫博物馆》教案含反思
第十二课《故宫博物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理解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描述故宫博物馆空间布局和建筑物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其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故宫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物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2. 难点:能够准确描述故宫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馆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讲解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介绍其空间布局和建筑物的基本知识。
3. 课堂互动:让学生参与互动,亲身体验故宫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互相学习和交流。
5. 知识点回顾: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故宫博物馆的认知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和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
2. 互动教学法: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故宫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和建筑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教师进行实时指导。
2. 作业:回家后继续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故宫博物馆信息,并写一篇小论文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3. 评价方式: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故宫博物馆的认识和理解。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课件:展示故宫博物馆的图片和视频,提高教学效率。
2. 实物展示:展示故宫博物馆的文物和展品,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其历史文化价值。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⑴•〃莺啼"是表示听到了黄莺在啼叫。
那声音听起来如何?(清脆,婉转,悦耳,美妙……)果然是银铃声声啊,真就应了那句话:舂色千重寻 莺叫,鸟声一路管弦同。这叫声鸣唱的是什么?是--舂天,是--美好怎不叫人喜爰,谁来读读?
⑵你还看到了什么?
(绿树红花)在哪里?哪里告诉你的?(绿映红)哦~ (出示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形容?(春意 盎然,春光明媚,舂暖花开......)是啊,这绿树掩映着的岂止是红花啊,那简直就是--(美丽的江南、美丽的舂天……)
9 .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10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舂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 是对江南舂景浓浓的爰和淡淡的愁。古诗学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缠绵悱恻的情感了 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舂天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二)讲读《浪淘沙》
诗人描写黄河之景,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1)黄河的特点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词语推断出这个特点?
“九曲”“万里沙”“淘”“簸”“天涯”,这儿个间运用了夸张手法,凸显了黄河曲折
挺,气势磅,浩瀚绵长的特点,体现其雄浑壮阔的气势
(2)“同到牵牛织女家”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牵牛织女家”为古诗中的用典。可以结合《博物志》《荆楚岁时记》记载的相关文字,讲述张骞偶遇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上一句“银河”,分析用典的作用。诗人用张骞偶遇牛郎织女的典故,以此引发联想,创造了充满浪漫色彩的意境。
(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S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 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 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 担。它不仅占用了大是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是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 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
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谈歌,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文原文、教学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PPT,呈现课文题目“桥”,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讲授(30分钟)1.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分段解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让学生写出生字并造句。
4.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三、感悟(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找出令人感动的地方。
2.让学生思考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以及课文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3.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巩固(1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2.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桥和相关情境。
五、作业(5分钟)1.背诵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
2.写出本课所学生字的笔画和读音,造句。
1.教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2.学生要注意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3.学生可以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感情。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出示课题“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1.学生自学课文,轻声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圈画出生字,正确识记字形。
3.学生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讨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12*用心灵去倾听一、教材阅读1.课文简说。
本文来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我国《参考消息》翻译并刊登了本文。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
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
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
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
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
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
“我”深切地怀念她。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
如,第十四自然段“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与第七自然段“‘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照应;第十五自然段“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与第五自然段“我对小精灵说:‘我一个人在家,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了……’”照应;最后一段“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与第十自然段“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照应。
这样写,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二是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
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的孤独无助。
新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二课 小通讯员
第十二课小通讯员(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课文一词语,初步理解词语大意,并能用简单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根据学生以往的经验,识记本课的词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识记本课词语教学难点:理解词语大意,并能用简单词语造句教具:课件挂图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法教学方式:实验课()演示课()多媒体课()教学过程设计: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辨字组词旱(干旱)阁(阁下)哭(哭泣)早(早晨)搁(搁在)器(机器)板书课题:第十二课小通讯员词语学习一看拼音,学习词语。
1 解放释义: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特指推翻反动统治。
2 屯释义:a 聚集,储存(屯积屯集屯粮)b 村庄(大屯(北京)小屯(河南))3 连释义:a 接续,结合(连接连续关联)b 连续不断的(连任连载)c包括在内(连同连根拔起)d 军队的编制单位,有若干排组成4 侦查释义:公安机关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进行调查。
(派人侦查侦察任务)5 柴火释义:能燃烧以提供热量的树枝、秸秆、杂草等。
辨:火柴二从汉字的意义与组合方式学习词语1 骑兵释义:骑马打仗的军人或军队。
一(名)骑兵一(支)骑兵一(队)骑兵2 田埂释义:田间的埂,用来分界和蓄水。
例:两块地之间有一条田埂。
3 占据释义: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占据地盘占据山头)例:军队门占据了这块地盘。
4 奉命释义:接受命令,遵守命令例:我们奉命守在这里。
三通过词语解释或学过的词语学习新词语1 化装释义:a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 b改变装束、容貌,假扮例:舞会上,他化装成了服务员。
2 狡猾释义: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3 枪毙释义:a 用枪打死人b比喻某项事物被废弃不用例:他辛苦写的材料被上级枪毙了。
4 包围释义:a 四面围住例:亭子被茂密的树林包围了。
b 正面进攻的同时,向敌人的翼侧和后方进攻。
例:敌人被八路军包围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预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预习教案一、谈话揭题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
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
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三、研读感悟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齐读)(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
)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方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方案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心情就像这窗外的阳光一样明媚。
打开电脑,我开始构思这个教学方案,眼前浮现出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用心灵去倾听》的主题思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倾听、观察、表达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主题,提高倾听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课文中所学的倾听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会以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故事中听到的信息,从而引发学生对倾听的兴趣。
2.课文阅读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课文解析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我会进行解析,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主题。
例如,课文中的“用心灵去倾听”,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用心灵去倾听?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听?4.小组讨论(1)课文中的小明是如何用心灵去倾听的?(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如何处理的?(3)如何才能做到用心灵去倾听?5.案例分享我会分享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心灵去倾听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倾听的力量。
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6.实践演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倾听的场景,如家长与孩子沟通、老师与学生交流等。
通过实践演练,让学生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程结束时,我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倾听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倾听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用心灵去倾听》的读后感。
2.观察身边的亲人、朋友,记录一次用心灵去倾听的案例,并分析其效果。
五、教学反思岁月如歌,时光荏苒。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
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
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谈歌,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教案+说课稿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小说是虚构的”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XXX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
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在柏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
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研究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2.单元重点:(1)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研究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
研究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XXX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学生已基本上把握了找词找句,圈圈点点划划,读读体会的感悟方法。
但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工具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
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把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工夫。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13课教案
第12课《把耳朵叫醒》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和课文内容理解词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的创作过程,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创业故事。
学生:搜集米老鼠的各种动画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展示课题1.出示迪斯尼公司创作的“米老鼠”动画图片,谈话引入。
这是谁?是哪部动画片中的?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诞生的吗?2.答案全都藏在《把耳朵叫醒》里。
请读课题。
3.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勾画出你觉得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同桌相互说说,相互交流补充。
(1)说说课文大意。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三、检查自读情况,集体汇报交流1.全班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沃尔特·迪斯尼创作“米老鼠”的艰难过程的词语。
(学生默读、勾画、同桌交流)3.集体讨论,汇报自己找到的词语。
(1)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并引导学生集体讨论,互相补充,从学生的发言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及时给予肯定。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贫困潦倒——相依为命——举步维艰——灵光乍现——蜚声世界。
(3)读一读这些词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会,并留下学习的足迹(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一写体会)。
4.读读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交流体会。
(1)“虽然报酬很低,但他仍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全力以赴,不敢懈怠。
”面对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全力以赴,可见他工作非常努力,但是仅有努力就能成功吗?(2)“他熄了灯,陷入空虚与无望的黑暗中,周围静得可怕,又似乎吵闹不休。
”“静得可怕”与“吵闹不休”看似矛盾,实际正是作者狂躁与绝望情绪的生动写照。
(3)“他拉开灯赶走那只讨厌的家伙,但疲倦的身心让他干什么都没劲,只好听之任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教案(供参考)
课题:《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2*用心灵去倾听设计者:普兰店市实验小学王君一、教材分析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二、学情分析《用心灵去倾听》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课前借助预习提纲,迁移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课堂上引领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能力目标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情感态度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难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六、教学策略教师:引导法、点拨法。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感情朗读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明确目标。
(3分钟)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自学自悟,交流反馈。
(10分钟)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进行再学习,思考:(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 桥》 教案
12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1.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初读了解课文内容1.描述导入,感受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jiū)“瞪”(dèng)。
3.检查学生掌握情况(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精品】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桥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作者在本文中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写出了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了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
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他像一座山。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故宫博物院》教案
第一单元第十二课 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古人勤劳智慧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准备PPT 等相关课件导入(图片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如果你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
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你到故宫博物院去看看。
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预习与交流1、知识链接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历时14年竣工,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2、积累字词(1)注音额枋(fānɡ) 击磬(qìnɡ) 鳌(áo)头迥(jiǒng)然不同湛(zhàn)蓝蟠(pán)龙镏(liú)金金銮(luán)殿(2)解释词语①宏大:巨大;宏伟。
②矫健:强壮有力;英勇威武。
③玲珑奇巧:形容小而奇巧,精致奇特。
④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⑤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课文可分为几部分?试着概括段意。
【交流点拨】第一段(1—2):总述故宫概况。
(位置、历史、规模、总特征)第二段(3—15):分述故宫宫殿建筑。
第三段(16):纵览故宫,照应前文。
(二)深层探究1.找出文中的一些方位词,思考文章采用了什么顺序?【交流点拨】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2*用心灵去倾听
设计者:普兰店市实验小学王君
一、教材分析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
课文采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事物,选取一些平凡的琐事来表现人物品质,语言朴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读来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课文多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使得全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二、学情分析
《用心灵去倾听》是本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学生对于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课前借助预习提纲,迁移运用学法,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课堂上引领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提高独立阅读能力,从而达到自能读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能力目标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情感态度
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难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六、教学策略教师:引导法、点拨法。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感情朗读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明确目标。
(3分钟)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二)自学自悟,交流反馈。
(10分钟)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进行再学习,思考: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2、反馈交流:
(1)课文的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
)
(2)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请教手砸伤了怎么办?怎么计算一个长方形物体的面积?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请求告诉金丝雀为什么死去?)
仅仅是这些帮助吗?
【设计意图】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学法指导,自主探索。
(8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并体会。
(2)朗读感动自己的语句。
(3)自学后小组交流。
2、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提示指导学法,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四)全班交流,顺学而导(12分钟)
1、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
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
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一次次心与心
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
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
苏珊善良、乐观。
)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
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苏珊又是怎么知道的?(苏珊是用心从“我”的话语中知道的。
)
“我”相信苏珊说的话吗?听了这句话,“我”会想些什么?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
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设计意图】“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五)练学跟进,拓展应用(5分钟)
1、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六)当堂检测,总结评价。
(2分钟)
(1)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2)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
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
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
(3)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点拨。
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砸上手,向苏珊求助
小时候……
12、用心灵去倾听金丝雀死了,找苏珊安慰
长大后约定见面苏珊病逝
八、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