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背后心理学
迷信心理的分析与解读
迷信心理的分析与解读一、引言- 迷信心理在人类的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尽管现代社会已经普及了科学思维,但迷信仍然存在。
- 分析迷信心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迷信的原因,指导人们正确对待迷信。
二、迷信心理的定义和特点- 迷信心理是一种相信与科学无关的超自然力量、巧合和符号等的心理状态。
- 迷信心理的特点包括片面性、主观性、情绪化等。
三、迷信心理的原因分析1. 对未知的恐惧- 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常常充满了恐惧和好奇心,无法解释的现象容易导致迷信的出现。
- 解决方法:提倡科学教育,加强对未知事物的科普宣传,帮助人们理性认知真相。
2. 不确定性的需求- 迷信常常与人们的不确定性需求有关,人们希望通过迷信来获取安慰和信心。
- 解决方法:加强自信心的培养,提倡正面思维,拥抱变化和不确定性。
3. 社会文化因素- 迷信心理在社会文化中常常受到传统观念、宗教信仰、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和传承。
- 解决方法:加强科学普及教育,扩大知识面,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四、迷信心理的影响和后果1. 损害身心健康- 迷信的坚持和信仰可能导致心理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 解决方法:正确引导民众,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帮助。
2. 偏离正常价值观- 迷信的盲目追求会导致人们在追求功利心、忽视道德伦理等方面失去正确判断和价值导向。
- 解决方法: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3. 浪费财力和时间- 迷信行为可能导致财务和时间的浪费,带来不良经济影响。
- 解决方法:科学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理性思维和财务管理能力。
五、正确对待迷信心理的方法和建议1. 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正确对待迷信心理的关键,人们需要以科学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世界。
- 解决方法:加强科学教育,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2. 推广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 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有助于人们摆脱迷信的困扰,正确对待未知和巧合。
- 解决方法:科学宣传、科普教育等方法,帮助人们全面了解科学的意义和作用。
论大学生迷信心理成因分析
论大学生迷信心理成因分析[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迷信心理现状原因自我调适[论文摘要]当今大学生迷信心理以及迷信行为已经在大学校园里泛滥成灾,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精神生活、性格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着严重的危害。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现状、危害、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对迷信心理的自我调试的方法。
由此期望能够为大学生迷信心理现象的减少提供一点帮助。
一、迷信的定义(一)迷信的定义在《辞海》中将迷信解释为:“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和崇拜,如迷信书本迷信鬼神。
”从心理学上讲,它是指人们内心中认为对生命个体(或生命群体)有支配力量的神灵的畏惧和遵循状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遇到不可认知之物而无所适从,或遇到难以克服的挫折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鬼神天命等的认同,祈求以改善自己命运的一种信仰和行为。
例如有人遇到困难时,常去求神问卦、算命、抽签、测字、相面、降仙以求解脱。
在我国低层次的迷信观念也有多种形式,可以分为四个系统:第一,鬼神系统,即天神、地狱人鬼;第二,人身迷信系统,其中有生辰的命运,通过生辰八字算命,通过面相、手相、测字预测一生或流年的宿命和运气;第三,环境的迷信系统,主要是阳宅、阴宅的风水;第四,信号迷信系统,主要有鸟语、声响、谐音语等意味的吉凶信号。
二、大学生迷信心理产生的原因大学生迷信心理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两个方面:(一)社会原因1.病态文化是当代迷信兴起的根源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形成发展的迷信思想渗透到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积淀甚厚,不易一时清除。
虽然从五四运动开始,我们就把德先生、赛先生从西方请来改造国民的思想,当作富强的希望,竭力宣传它们的伟大神奇,但到今天为止,仍有许多人其实并末真止弄懂科学的内涵,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手段科学精神,人们还所知甚少。
多数人所相信的科学,其实是科学的功利和实用部分,是科学的外在形式。
从心理学角度看生活中的迷信
《从心理学角度看生活中的迷信现象》学生姓名:雷昊班级:车辆工程一班学号:110102115关键词:心理学;迷信;心理暗示在选修“生活中的心理学”这门课之前,心理学对我来说多多少少有着一些神秘晦涩的色彩,然而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也逐渐了解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它与我以往所学习过的任何一门学科一样,能帮助我在今后解决众多的困惑和问题,而在课上,老师曾提及的心理学与风水迷信之间的关系,让我引起了极大的兴趣,趁这次论文报告的机会,我查阅了各方的资料,尝试着亲自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生活中一些迷信现象。
无神论专家牙含章认为迷信可以分为三类宗教迷信封建迷信和既不属于宗教迷信也不属于封建迷信的一般迷信。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最常接触到的,可能还是最后一种的一般迷信。
比如我自己就曾听到一些诸如过新手的好运,噩运成三,不能站在梯子的阴影下之类的小迷信。
而且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在日常的实践和经验中,这种迷信也屡屡应验。
难道真的存在如此玄奥神奇的东西么?或许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从中找到科学的解释。
比如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印象,新手在从事一项事物时,往往会有比较好的运气,这种运气有时甚至会让他们的表现看起来超过了久经沙场的老手。
在一些赌博和竞技体育方面,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然而新手真的比一般人拥有更好的运气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或许是因为人们对新手的预期普遍较低,包括新手自己也是如此认为,因此在在进行从事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像老手一样存在心理负担,发挥会更为稳定出色。
而实际上,或许新手在实际从事某项事物或运动时,还是会发挥的比老手糟糕,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会自动选择忽略,而那些新手发挥出优异水平的场次,人们却会在事后记忆犹新,从而形成一种新手常常会伴有好运的错觉。
实际上,迷信是一种态度。
所谓“心诚则灵”,迷信认识也叫迷信观念是指迷信者对涉及自身利害的客观事物错误的或虚幻的认识。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迷信?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迷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不断深入,似乎迷信的现象应该越来越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处处都有迷信现象的出现,从求职面试中的“面相大师”到生活中的各种祭祀仪式,人们越来越不靠科学而是倾向于迷信的方式与世界沟通交流。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迷信?这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人在认知和解释世界的过程中存在心理需求1. 安全感需要:人类普遍存在尝试控制周围环境的心理,而在环境面临不确定性和无法预测性时,人们往往更强烈地渴求一种“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安全感。
比如通过信仰某个神明、抱佛脚来期望得到保佑和安全的保障。
2. 探求宇宙奥秘的欲求:人类对于未知和无法解释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神秘的仪式、异域文化、非常规领域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也促使许多人去探寻、去了解这些不为主流所接受的事物。
二、生活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1. 教育的缺失:有的人之所以会迷信,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思辨能力。
从小缺乏科学知识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的人,容易被虚假信息、伪科学和非理性的思维所驱使。
2. 社会压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祭祀、拜神祭祀、驱邪等一系列的传统礼仪依然深植人们的内心。
同时,社会竞争变激烈,很多人感觉压力很大,通过迷信来寻找心灵上的安慰和抚慰,也是人们的一种应对方式。
三、人的认知局限性和偏见1. 信仰的偏见:信仰能够激励人们为所信仰的信条奋斗一生,同时,也会导致人们误解不同的信仰群体,产生敌意和不和谐因素。
有些人因为固执的信仰某种理念或偏见,因此选择相信迷信的思维方式。
2. 落后地区的文化偏见:由于地理位置、发展水平、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某些贫困地区人们仍然持有原始、迷信的思维方式,固步自封,认为传统的信仰与仪式等是人们几千年文明积淀的产物,反对对此的改变。
总体而言,人们迷信的原因较为复杂。
从环境、文化背景、个人信仰、心理需求等因素都对迷信现象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
大学生迷信心理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当今社会,迷信现象以各种形式存在,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因此更容易受到迷信的影响。
然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后果,以期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大学生迷信心理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研究现状,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最终,本研究将揭示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后果,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抵御迷信的能力。
本研究也希望能够为其他领域的迷信现象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巨大进步,迷信现象在大学校园中的存在和影响力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发展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
因此,对大学生迷信心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大学生迷信心理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其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影响等方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迷信心理的产生往往与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需求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许多学者指出,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时,可能会因为缺乏科学的认知方法和应对机制,而转向迷信寻求心理安慰。
在表现形式上,大学生的迷信心理通常表现为对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对神秘现象的痴迷以及对传统习俗的过度遵从等。
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迷信?
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迷信?迷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些人很容易相信一些疑似神秘或超自然的事件或物品,而有些人则对此持怀疑态度。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迷信呢?下面我们可以就这个话题展开探讨。
一、生理因素1.1 皮肤温度变化研究表明,容易迷信的人往往有更多的生理反应。
例如,皮肤温度的变化是一种生理指标,能够反映出人的情感变化。
研究发现,相信附近有灵异事件的人,他们的皮肤温度较低,而不相信的人则相对相对较高。
1.2 大脑结构差异另外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大脑结构的差异。
有人认为,容易迷信的人大脑的杏仁核(能够负责人类的恐惧、情感和行为反应等)比不易迷信的人更活跃,这便容易导致他们对神秘事件更敏感。
二、心理因素2.1 缺乏控制感另外,研究发现,缺乏控制感与迷信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
当人们遭遇强烈的挫败和无助感时,容易选择相信一些超自然事件和神秘物品,从而寻求一定的心理安慰。
2.2 需求感人们对于神秘和超自然事件的追求有时与他们的需求感有关。
例如,一些人可能产生特殊的需求感,更在意自己的命运和幸福感。
这些人可能会更容易相信自己的运势和神秘预言等。
三、社会因素3.1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可以对个体迷信倾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
孩子在成长中受到的家庭教育、地域文化与历史传统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对超自然现象或物品的接纳程度和认知水平。
例如,家长的信仰和行为习惯会对孩子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这也是技巧,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有理性的思考与判断力。
3.2 媒体影响媒体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一些民间传说、恐怖故事和灵异事件被大力渲染,容易在受众中形成热门话题。
虽然这种宣传往往是一种娱乐性质、轻描淡写的陈述方式,但其中所包含的一些信息往往有误导性质,容易使大众产生一定迷信倾向。
总的来说,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追求并没有错,但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神秘的现象和物品,也需要人们具有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因此我们可以学会科学的思维去看待超自然现象及其宣传。
迷信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迷信存在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刘连忠徐汉明武汉市精神病医院,武汉430022中图分类号R39511文献标识码A在人类历史发展漫长的过程中,迷信活动对个体、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曾经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迷信的观念及其活动仍然以较高的频度闪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我国解放后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禁止迷信活动。
但迷信活动从来就没有消失过,迷信观念更是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认知中。
深入研究迷信活动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迷信的表现形式、迷信的心理社会基础以及对迷信行为的干预方法。
1迷信的概念与起源[1]原始人群在和自然界的严峻斗争中,遇到许多不可理解的现象如雷电、风雨、做梦、疾病死亡等时,他们对这些自然现象既不能理解,又无法控制,因而产生了恐惧、疑惑的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周围存在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这些种力量主宰着人们的一切,只有用膜拜、祈祷或用巫术、符咒、舞蹈等仪式去影响他们,才能消灾降福,保证生产和生活的顺利进行。
这就产生了原始信仰。
主要有大自然信仰,如对天象、大地、山、石、水、火等的信仰;动植物信仰;图腾信仰,祖灵信仰等。
在后来的发展中,原始信仰主要有3种走向。
第一种是一部分原始信仰经过系统化、抽象化、理论化,逐渐形成原始宗教,最后形成现代宗教。
第二种是部分原始信仰通过民间流传,继续发展成为各种各样的现代迷信。
迷信与原始信仰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不宜把原始信仰都称为迷信,因为当时的社会不能,也不可能正确地认识自然现象。
在后来,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有了不断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正确认识自然,证明了原始信仰是没有事实基础的错误认知的情况下,仍继续坚持和发展关于自然现象的超自然信仰,这才可以说是迷信。
第三种是部分原始信仰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转化为社会心理现象,形成所谓的俗信或民间信仰。
迷信的概念
迷信的概念迷信是指人们对于一些超自然力量、神秘现象或特殊符号的虔诚信仰和过度敬畏。
这种信仰往往是建立在没有科学依据或合理解释的基础上,被称为“迷信”。
迷信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无论文化、宗教、历史背景如何,都会有人相信一些看似不合理或不能被证明的事物。
迷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形成社会意识的过程。
在古代人类无法解释自然现象时,往往会将其归因于神灵或鬼魂的行为。
人们通过某种仪式或信仰来祈求保护、获得好运或驱散邪灵。
这些信仰和仪式就是迷信的一种体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迷信源于人类对不确定性和恐惧的处理。
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人们常常会出于一种求稳定和保护的心理,选择相信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或行为。
这样的行为给人带来了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信心,因此迷信会在人们心中扎根。
对于个体而言,迷信可以提供一种自我鼓励和安慰感。
相信一些幸运符号或仪式能够带来好运或保护自己,可以增加个体的自信心,减少焦虑和恐惧感。
比如,一些运动员在比赛前会进行某种特殊的动作,以求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尽管这些行为在理性层面上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对于个体而言,却能提供一种心理上的支持。
迷信在社会层面上也起到一定的功能。
一些迷信的传统和仪式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具有社会团结和凝聚力的作用。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习俗和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都充满了迷信的元素,但它们同时也是人们传统的文化习俗,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然而,迷信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迷信会让人们对科学知识和理性思维产生怀疑和排斥。
在科学日新月异的时代,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核心。
如果人们过度相信迷信,就会忽视科学的证据和真理,进而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一些迷信还可能给人们带来经济上的负担。
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出售所谓的“神奇”物品或服务,从中牟取暴利。
比如,一些所谓的灵验护身符、好运水晶等,虽然在商家宣传中声称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但实际上并没有科学依据。
信鬼神的人心理学角度分析
信鬼神的人心理学角度分析就迷信存在的原因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人的非理性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从个体的角度讲,迷信者往往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不理解加上历代统治阶级的宣传而形成曲解;在情绪上,迷信者对迷信的现象十分崇敬、惧怕,并且形成一种敬畏的心境;在动机上,迷信者心存侥幸,富于脱离现实的幻想,企图得到神的帮助而轻而易举获得成功,地下六合彩在大陆的泛滥与人们的侥幸心理就不无关系。
现在求神拜佛的现象多起来了,许多地方还大兴庙宇。
在这些求神拜佛的人群中,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渴望得到某种东西而乞求神灵的保佑等,不论何种动机,都心存一线希望、抱着不求有福,但求无祸的侥幸心理;在意志品质上,迷信者相信“命运”的安排,生活无目的,做事盲目性很大。
总之,个体认知上的非理性和个性缺陷是其迷信的重要原因。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某些具有神秘色彩的禁忌或仪式,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这些东西有的已经成为人们世俗生活的内容,如相信某些数字、自然现象、日期会带来好运气,忌讳某些数字、现象并尽量避免;而有的甚至成为所谓文化的一部分,如祭祀活动,不仅在民间盛行,甚至政府也为了某些目的而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并大事宣扬,这些无疑会使民间的此类活动更加的公开化。
可以说,社会环境对个体迷信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个体迷信的原因不尽于此,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促使个体迷信。
我们都知道牛顿在最后的十年间一直在试图论证上帝的存在,应该没有人认为牛顿是不理性的,也应该没有人怀疑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甚至可以说正是他对科学的执着才导致他要论证上帝的存在。
这就是说,迷信不仅有认知、个性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其他社会心理因素。
第一,个体潜意识的异化。
弗洛伊德通过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迷信事件及他本人经历的事实,认为与个体的心理活动无关的事情并不能泄露天机、预卜未来的真相;但个体心理活动无意表露,一定包含着隐瞒于其内的某些因素。
迷信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迷信行为的心理学分析蹇璐亦摘要: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迷信行为产生和保持的外部原因, 即偶然的相倚联系使个体相信某种行为会带来某种结果; 迷信行为形成以后受到间歇强化, 个体的单次行为虽然不定伴随有强化结果, 但却总有得到强化结果的可能, 使个体不愿放弃再次得到强化结果的努力。
迷信行为产生和保持的内部心理原因则可以用人类追求意义的本能和归因理论来解释。
关键词: 迷信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归因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把人们作出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行为称为迷信行为, 实质上, 也是荣辱观念在其核心的价值取向上的一个认识偏差行为。
最常见如过去巫师通过某种仪式或用一些复杂而莫名其妙的方法给病人治病, 有的情况下只是贻误病情, 有的时候却真有一定效果; 古代大旱时人们常去龙王庙求雨, 在现代人看来这毫无意义, 但求雨偶尔也会奏效, 古人也对求雨的作用深信不疑。
生活中普通人常表现出一些微小的迷信行为, 如有的赌徒在大赌前一定不会洗手, 认为洗手就把运气全洗掉了, 必然会输; 或者有的足球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射点球前可能有一番例行公式: 系系鞋带、亲吻足球、闭眼念念有词等。
实践表明, 人们不但易于形成一些或大或小的迷信行为, 而且一旦形成, 还不会轻易改变这种行为。
那么, 其中原因何在?1. 迷信行为产生和保持的外部原因1 .1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心理学中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 Skinner) 在《科学与人类行为》一书中对迷信的定义是:“只要呈现强化物, 就总会强化着什么, 因为它一定和某一行为相联系。
当反应和强化物之间只有偶然的一次联系, 由此而形成的行为就叫迷信行为。
”[ 1] 理解了这个概念, 就等于理解了斯金纳用行为主义的观点对迷信行为作出的解释, 这就有必要先了解他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将人类行为分为两类: 反应行为和操作行为。
反应行为是由某种特定刺激(S) 引发的行为(R) , 如看到美食会分泌唾液, 大多数人看到蛇会惊声尖叫, 这类似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斯金纳称之为反应性条件反射) 。
迷信的学习机制探析--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看迷信的形成
题上的知、情、行的有机统一体。
(三)迷信和态度的关系 通过对态度和迷信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其构 成成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迷信也是一种态
・86・
万方数据
第6卷第4期(2001)
一希高咔jF拒
VbL 6No.4(2001)
来的一种对涉及自身利害关系的客观事物的认识 和体验,是其在所谓的凶吉问题上的知、情、行 的有机统一体。因而它的形成过程也符合态度学 习的规律。 个体的迷信心理和行为产生于病态的迷信的 文化的熏陶和错误的归因。 首先,病态文化的熏陶使个体自觉不自觉地 接受已有的迷信观念和行为。这里既有从众行 为,也有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作为一种风俗、 习惯、传统,顺应迷信就是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 为方式的接受。这就是一种从众行为。从众是指 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向
・85・
万方数据
V01.6
No.4(2001)
雒焕国:迷信的学习机制探析
第6卷பைடு நூலகம்4期(2001)
行为习惯。迷信心理结构中的诸因素,既是迷信 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又有其自身豹独 立性和特定的涵义。迷信认识也叫迷信观念,是 指迷信者对涉及自身利害的客观事物错误的或虚 幻的认识。迷信观念加上巧合,就会进一步加强 迷信者的错误认识,从而更加深信不疑,形成迷 信信念。迷信情感指的是伴随着迷信观念和迷信 行为的情绪情感体验,具体表现为迷信者因担 心、缺乏某种事物或因担心某事会发生或不会发 生表现出焦虑不安、紧张与恐惧,特别表现为对 某种危险和一些不经常发生的事件的恐惧感,或 因某事发生或未发生而欣慰或后悔不己,此外就 是受挫感。迷信的形成和强化,都和这种情感体 验有很大关系。迷信动机是产生迷信行为的内在 力量,是迷信需要的具体表现。迷信产生的基本 条件就是对想要得到或想接受的东西可望而不可 及、无规则的出现,这时候迷信者需要做(或逃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迷信?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迷信?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迷信?人们相信迷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心理和社会因素。
以下是详细、准确、有条理和易于理解的回答:1. 心理因素:a. 需求满足:人们常常面临不确定性和无法解释的事件,迷信提供了一种对这些事件的解释和安慰。
相信迷信可以满足人们对掌握未知的渴望,并给予他们一种安全感。
b. 控制感:迷信可以给人们一种控制自身命运的错觉。
相信某种迷信行为或仪式可以带来好运或避免厄运,让人们感到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结果。
c. 认知偏差: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常常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例如选择性注意、确认偏差等。
这些偏差可能导致人们更容易接受符合他们现有信念或期望的迷信观念。
2. 社会因素:a. 文化传承:迷信观念在社会中被传承和弘扬,成为一种文化习俗。
人们从小就接触到迷信观念,并在家庭、学校和社交圈中不断受到迷信观念的影响。
b. 社会认同:人们常常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和获得认同感。
相信某种迷信观念可以使人们感到自己与群体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而获得社会认同。
c. 信息传播:现代社会中,迷信观念通过媒体和互联网广泛传播。
人们容易受到来自各种渠道的迷信信息的影响,从而形成或加强对迷信的信仰。
综上所述,人们相信迷信是由于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心理上,人们希望满足需求、获得控制感和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社会上,文化传承、社会认同和信息传播也促使人们接受迷信观念。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迷信,并提醒我们在面对迷信观念时保持理性思考。
人类的迷信的源头是什么?
人类的迷信的源头是什么?迷信一词在汉语中源自“迷逡”,意为“离奇古怪、胡言乱语”。
迷信是一种未经科学证实的信念,是对现实的不理性解释和对未知领域的惧怕。
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迷信行为,例如:拜神求保佑、看风水讨吉利等。
那么,人类的迷信的源头是什么?1. 人类对不可控因素的恐惧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是微不足道的。
鲜有人能够掌控大自然的规律,因此,在人类历史早期,不少人往往会因为季节更替、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而颤抖不已。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就会开始将自然事件解释为超自然的理由,寻找类似神秘力量的解释,以此来让自己感到安心和安全。
2. 人类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人类天生好奇心重,在面对未知时总想揭开真相。
但是,在人类历史早期,科学技术还没有发达,很多事物和现象无法被科学解释。
于是,人们就会相信来自神灵或者超自然力量的解释,这种现象也就逐渐地演变成了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
3. 宗教信仰的传播宗教信仰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广泛的迷信形式,很多宗教信仰都是建立在神秘、超自然力量的基础上。
由于这些宗教信仰都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所以很多人被传教士洗脑,而不自知地陷入迷信陷阱。
4. 人类心理上的需要人类天生有一种心理上的需要,想要在生活中得到一些安慰和信仰。
当人类遇到困难、痛苦或不确定的事情时,迷信信仰可以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让人们感到自己并不孤单,有了神秘力量的保佑和帮助。
因此,人类就会不自觉地相信一些看似荒谬的迷信行为。
总结:人类的迷信来源于多种原因,主要包括对不可控因素的恐惧、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宗教信仰的传播和人类心理上的需要,这些原因造成了人类对迷信行为的普遍接受和信仰。
然而,科技日益发达,人们对于迷信的认知也逐渐地得到了一些改变。
我们应该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拒绝迷信和愚昧,追求更加健康、科学和合理的生活方式。
迷雾的背后——迷信行为产生中的心理学原理
迷雾的背后——迷信行为产生中的心理学原理引言:虽然说时代已经发展到了信息时代,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可以发现一些与信息时代不符合的现象,比如说迷信。
不要单纯的认为只有没有文化的文盲才会有迷信活动。
同样的,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怪力乱神的事。
这并不是单纯的愚昧,在这些事件的背后一样可以发现一些心理学的现象。
今天,我就试论一下在迷信产生中的心理学因素。
去庙里求神拜佛,几乎是最常见,也是最传统、最古老的迷信活动。
当然在这里还是要做一下区分的,宗教信仰与迷信并不一样。
宗教信仰与迷信虽然都出自于原始巫术,而且宗教活动中也或多或少有一些迷信或者说神秘色彩。
但是两者之间依然存在质的区别。
迷信如果通过求神拜佛来表现出来的话,那么它更多的体现的是人个体的欲望。
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行为。
集中表现于言语上就是诸如:“求……保佑……”之类。
当之一种趋利避害的愿望,或者说动机强烈到某一种程度的时候,他所表现出的行为就是一系列看似与宗教有关,但实则是迷信活动的行为,诸如对造像三跪九叩,做发事等等。
欲望人人有,甚至可以说人类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生物,但为什么会产生迷信活动,而不是一些别的什么行为?固然,缺少一些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原因之一,但今天我们所要强调的是最简单的迷信是如何产生的。
我认为它更符合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的“泛化”效应,与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可变时距强化”。
一、泛化在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泛化”是: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了这样的条件反应。
将它运用于人类活动中,简而言之,就是,人将不造成结果的行为与结果进行联结。
举一个例子。
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事件。
假设某学生小阿,马上就要考试了,但是由于某一些个人原因,没有去做很好的复习,可以说是要打没有准备之战。
在走投无路之下,小阿只能硬着头皮上。
当然此时他的内心里是慌张的,所以相应的作出了一些无意识的行为。
封建迷信的心理学透析与哲学思考
封建迷信的心理学透析与哲学思考答:封建迷信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其心理基础是一种特殊的'“与神的契约”。
恐惧是迷信赖以产生、存在和保持的原因,它是最常见的、最明显的依赖感和依赖意识的表现。
专门从事迷信活动的迷信职业者,利用巫术或装神弄鬼,以及心理暗示、感觉遮断等心理学技术,其目的和危害,无一不是患感人心、乱人思想、害人性命、谋人钱财,破坏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安宁。
因此,对封建迷信和各种神秘现象,完全有必要唤起现世人们的高度注意和警醒。
心理操控与迷信的联系
心理操控与迷信的联系迷信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涉及到人们对于超自然力量、神秘现象以及不可理解的事物的信仰和崇拜。
而心理操控则是指一种通过操纵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尽管迷信和心理操控在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没有太多的联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首先,迷信往往是由于心理操控所导致的。
心理操控者往往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通过恐惧、焦虑等情绪的操纵,使其相信某种迷信观念。
例如,在一些宗教组织中,信徒们往往被告知只有通过信仰特定的神灵或者遵循特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救赎或保佑。
这种心理操控使得信徒们对于迷信观念深信不疑,甚至产生了一种依赖和顺从的心理。
其次,迷信也可以被用作心理操控的工具。
心理操控者可以通过操纵人们的迷信观念,达到控制他们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例如,在一些邪教组织中,组织头目往往会宣称自己拥有超自然的能力,能够预测未来或者治愈疾病。
他们通过这些迷信观念,吸引信徒们的注意力并建立起一种权威地位,从而实施心理操控。
此外,心理操控和迷信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心理操控者往往会利用人们对于迷信的信仰,进一步加强其对他们的控制。
例如,在一些邪教组织中,组织头目会利用信徒们对于神灵或者超自然力量的信仰,通过宣称自己是神的使者或者能够与神灵沟通,进一步加强对信徒们的心理操控。
而信徒们对于组织头目的崇拜和依赖,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于迷信观念的信仰。
迷信和心理操控之间的联系并不仅限于宗教领域,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表现。
例如,在一些商业广告中,广告商往往会利用人们的心理弱点,通过某种迷信观念来操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他们可能会宣称某种产品具有神奇的功效,或者通过一些虚假的数据来误导消费者。
这种心理操控通过操纵人们的迷信观念,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
总之,心理操控与迷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迷信往往是由于心理操控所导致的,同时也可以被用作心理操控的工具。
心理操控者往往利用人们对于迷信的信仰,进一步加强其对他们的控制。
灵异事件的心理学解读
灵异事件的心理学解读灵异事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话题,即使科学无法解释,但人们对于灵异事件的兴趣却从未减退。
在许多关于灵异事件的报道和故事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奇怪和不可思议的情况。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灵异事件进行解读,探讨人们对于灵异事件的感觉和体验背后的心理原因。
一、心理因素对灵异事件的感知和解读人类的感知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包括认知偏见、情感状态、文化背景等。
这些因素会让人们在遇到不寻常和奇怪的事件时,倾向于解读为灵异事件。
例如,当一个人陷入绝望和孤独的状态时,很容易对环境中的细微变化产生过度敏感的反应,进而将其解读为灵异现象。
二、幻觉和错觉造成的灵异体验幻觉是指人们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错觉现象。
在压力山大、疲劳或者精神紧张的情况下,人们容易出现幻觉,以致于产生诸如看到幽灵、听到奇怪声音等灵异事件。
而错觉则是指人们在感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判断,例如将路边的树木误认为人形等。
幻觉和错觉的产生使得人们对于灵异事件的感知和解读产生了偏差。
三、集体心理和群体效应集体心理和群体效应也是影响人们对灵异事件感知的重要因素。
许多灵异事件的目击者往往是在团体中发生的,这种情况下,人们会相互影响,导致集体幻觉的产生。
群体中的一个人声称看到了幽灵,其他人也会跟随其后声称看到类似的现象,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羊群效应”。
群体效应会强化每个人的感知和解读,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灵异经历。
四、记忆和创造性重建人类的记忆是主观的,并且容易受到个人的情绪和观念的影响。
在回忆灵异事件时,人们可能会在记忆中加入一些不存在的细节或者将事件进行创造性的重建。
这样的过程被称为记忆扭曲,它会让人们对于灵异事件的记忆和描述产生误导,并进一步加深了对灵异事件的解读和感知。
综上所述,灵异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心理体验和解读的结果。
认知偏见、幻觉、错觉、集体心理、记忆扭曲等因素都会对人们感知和解读灵异事件产生影响。
尽管科学无法完全解释这些事件,但通过心理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理解灵异事件背后的心理机制。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迷信?
为什么人们会相信迷信?
人们相信迷信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
首先,迷信往往源自人类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恐惧。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人们会寻求一种能够给予他们安全感和控制感的信念,迷信便成为了一种心理上的依赖。
其次,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也会影响人们对迷信的信仰。
在一些文化中,迷信被视为一种传统习俗或者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人们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很容易接受并且相信迷信。
此外,个人经历和心理需求也会影响人们对迷信的态度。
一些人在经历了一些巧合或者看到了一些看似无法解释的事件后,会产生对迷信的信仰,因为他们需要一种解释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最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教育水平的不足也是导致人们相信迷信的原因之一。
在没有足够科学知识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被迷信所吸引,因为他们无法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一些现象,迷信便成为了他们唯一的信仰。
总的来说,人们相信迷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心理需求、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和科学知识的缺乏等。
要改变人们对迷信
的信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科学教育、提高人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改变社会文化氛围等。
心理学角度分析迷信和灵异事件
心理学角度分析迷信和灵异事件1、迷信影响生活:①西方国家把13作为不幸数字,因而门牌号13的房子价格相对较低。
同样情形,中国门牌号4的房子价格也偏低;②每月4日因心脏病发作死亡的人数要比当月的其他任何一天高出7%,如果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慢性心脏病上,这个比例将会上升到13%;③6日周五相比,13日周五这一天因交通事故前来就诊的人数明显高出了许多;④很多酒店没有4、13等不吉利房间号;⑤火马年出生的孩子数量相对较少,同样其它不吉利属相(羊、鸡等)出生孩子的数量也相对较少;⑥很多病患会选择吉日出院,避开不吉利日子,该行为消费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迷信能够害死人:①每月4日因心脏病发作死亡的人数要比当月的其他任何一天高出7%,如果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慢性心脏病上,这个比例将会上升到13%。
该现象可用查尔斯·巴斯克维尔效应解释;查尔斯·巴斯克维尔效应:人们会因为极端的心理压力突发心脏病死亡;②驾车人在不吉利的日子里变得特别紧张的缘故。
因此,更加容易发生交通事故;②很多火马年出生的女婴因迷信被父母遗弃或杀害;3、在男性的死亡记录中,只有5%与不吉利的日子相关,但在女性的死亡记录中这个比例攀升到了令人震惊的38%。
说明女性在迷信方面比男性更加坚信;4、迷信并不仅限于无关痛痒的敲击木头或交叉手指,而且还会影响房价、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堕胎率以及月度死亡统计数据,迷信甚至还会迫使医院浪费大笔的资金在完全没有必要的医疗护理上;5、研究表明:在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时期,人们会迫切地寻求一种确定感,这种需求会促使他们支持强大的领导体制,并相信各种号称可以确定他们命运的不理性因素,比如迷信和巫术;6、为了应付不确定性,很多人变得迷信了;7、调查显示:人们宁愿穿沾有狗粪但并未洗过的羊毛衫(这可的确会带来健康隐患),也不会接受冷血杀人魔曾经穿过但已经洗干净的羊毛衫;8、硬币在下落的时候会稍微偏向一开始出现的那一面;9、在极为庞杂的一大群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动和反应,事件的各种组合都有可能发生,许多小问题的出现看起来可能会既令人震惊又超乎寻常;10、很多巧合都可以用大数法则加以解释;11、幸运儿对生活充满积极性,更加愿意尝试,因此才会出现所谓的幸运儿与不幸儿;12、很多灵异事件都是次声波造成,这样的声波是听不到的,却拥有巨大的能量,所以完全可能产生诡异的效果;13、次声波会引起胸腔震动、影响呼吸,并让人产生作呕、头疼和咳嗽等现;14、特定频率的声波还可能引起眼球的震动,从而让视觉出现扭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迷信背后心理学我们为何会盲目相信一些谣言,为何会相信迷信?超自然体验背后本质是什么?这一现象引起心理学家们高度关注,他们想弄清楚,为何我们中的一些人会相信一些迷信或民间流传的说法。
他们的研究结果或许将揭示一些隐藏在此背后的价值。
研究宗教的心理学家长期以来都认为,人们相信超自然现象的本质是寻求某种自我保护,让自己不用去面对更加残酷的现实世界。
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生活中发生某些重大的变故——死亡,自然灾害,或是失业,此时你的大脑会不断希望寻求一个答案,想要在一片混乱中寻找其中的意义。
坚信自己是理性的人很容易,但应该时刻记得,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感到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丧失控制的时候都会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
就如丘吉尔,柯南·道尔以及图灵已经向我们所展示的,即便最敏锐的大脑,有时候也会沉迷于幻境。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5日消息,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报道,在已经21世纪的今天,为何仍然还有很多人会相信超自然现象?近期,一位名叫戴维·罗伯森(David Robson)的研究人员对此给出了一些答案,他发现我们或许有很好的理由保有某些迷信观念——甚至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好处。
真实世界中的幻觉在二战之后不久,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正在访问白宫,据说他在这里经历了一次超灵异的体验。
在抽完长长一支雪茄烟之后,他慢慢踱步回到一墙之隔的卧室。
据说在那里他看到了亚布拉罕·林肯的灵魂。
即便此时的丘吉尔几乎浑身赤裸,但他仍然保持了镇定,说道:“晚上好总统先生,你见我的时间似乎不太方便。
”林肯的灵魂脸上露出微笑,然后消失了。
这样的超自然体验还并不仅仅局限在丘吉尔一人的身上。
柯南·道尔据称曾经跟灵魂对话,而阿兰·图灵则相信读心术。
这三位伟人都以敏锐的思想著称于世,但这仍然不能阻止他们相信一些超自然的现象。
或许你便是他们中的一员。
根据一项最新调研,有高达3/4的美国人都或多或少的相信超自然现象,其中甚至有高达1/5的人声称自己见到过魂魄。
这一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高度关注,他们想弄清楚,为何我们中的一些人会相信一些迷信或民间流传的说法。
他们的研究结果或许将揭示一些隐藏在此背后的价值。
基于大脑活动的特点,有些超自然体验很容易解释。
有些人报告称他们看到物体自己发生移动,这可能与他们大脑右半部负责视觉处理的区域发生损伤有关,而与此同时,癫痫患者有时会感到附近有人在跟踪自己,常常是某种看不到面目的“影子人”的形式出现,他们就潜伏在周围的环境里。
另外还有灵魂出窍的感觉,现在这种现象已经被认定是一种神经系统导致的现象,某些视幻觉可能会扰乱健康的大脑功能,使患者看到一些不存在的幻象。
比如,一名年轻的意大利心理学家有一天清晨起来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的背后站着一个头发灰白的老人盯着自己。
他后来开展的实验证实,当你在半昏暗的环境下照镜子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这种现象,这可能是你的大脑正在努力分辨你脸部的轮廓,于是它开始自动尝试添加一些缺失的信息,即便这样做会让当事人看到不真实的面目,老巫婆或是虚幻的动物形象。
因此,任何因素:疲倦,药物,酒精或是光影因素,都会帮助构建这种虚幻的视觉,就像温斯顿·丘吉尔所经历的那样。
但如何解释柯南·道尔的情况呢,他似乎每天都能看到超自然的现象。
保护机制研究宗教的心理学家长期以来都认为,人们相信超自然现象的本质是寻求某种自我保护,让自己不用去面对更加残酷的现实世界。
这个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生活中发生某些重大的变故——死亡,自然灾害,或是失业,此时你的大脑会不断希望寻求一个答案,想要在一片混乱中寻找其中的意义。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詹妮弗·魏特森(Jennifer Whitson)表示:“这是一种极其令人不安的状态,当我们感到自己对生活失去控制,我们便会转而想象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更深刻的结构,即便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存在。
”詹妮弗的专业是研究大脑模式识别,判断以及决策机制。
即便是简单的要求一名感觉失去对自己生活控制的人去记住时间,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都会造成他们感受到虚幻的力量。
比如他们可能会开始在随机的股票市场中看到某种模式浮现,也有可能他们会开始将生活中两件不同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比如他们会相信祈祷好运会增加自己找工作面试成功的机会。
美国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亚当·韦兹(Adam Waytz)表示,将事物拟人化也是我们在试图理解一些事件的时候常用的方法。
于是我们会想象一场风暴的背后隐藏着精灵,或者魔鬼让我们生病——而不是承认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去控制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当树枝拍打你的窗户,你可能会想这是否是鬼魂在向你传递某种信息。
韦兹表示:“是我们自己创造了鬼魂,因为我们拒绝相信宇宙是随机的。
”同样的,这种现象在我们感到无助,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时会更多的出现。
那么,考虑到所有这些大脑思维的特点,是否有些人天生更容易看到隐藏的模式或动机,这又是否可以解释为何这些人相比其他人更加容易迷信?这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塔帕尼·拉基(Tapani Riekki)教授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试图去解答的问题。
他说那些相信迷信的人都很欢迎他的研究工作,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其他人不能分享他们所相信的东西。
他说:“这些人表示他们无法理解为何其他人没有跟他们相同的感受,或者相信他们相信的东西。
”隐藏的脸拉基近期开展了一项研究,让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士(即:相信者)和不相信迷信的人士(即:怀疑者)观察一些简单图形构成的动画,并在此期间接受大脑扫描。
他发现那些信者更倾向于看到在运动事物背后的某种目的性——比如他们意识到这些形状之间似乎在进行某种“拔河”游戏,这在他们的大脑监测中同样有所体现——在他们大脑中负责理解他人动机以及构建理论的区域出现了更多的活动。
拉基教授同样也发现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更容易在普通的照片中看到隐藏的面部形象——这一结果得到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另一个研究小组的确认。
后者在研究工作中发现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更倾向于去想象他们在随机的光线环境下看到了一个正在行走的人的形象。
不止如此,拉基教授同时还发现,相比怀疑者,相信者们似乎在认知“抑制”方面表现的更弱。
这一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你摒除那些不需要的想法,因此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经遭遇到一些奇怪的巧合,或者在生活中看到一些模式浮现出来,但怀疑者能更好地将它们搁置一边。
拉基教授对此给出了一些案例,有一个人正好脑海里想到了他的母亲,而他母亲在两分钟后就打电话过来了。
于是他会想:“那些怀疑论者是不是会笑话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巧合?”还有另外一篇研究论文中报告称,那些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士同样更倾向于在做出某些决策时显得更有自信,即便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基于一些模糊不清的信息。
因此,一旦当他们坚信某一想法,你可能就很难改变他们的观点。
即便如此,大部分研究人员都同意人们不应该对那些持有迷信或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人士过于苛责。
毕竟,有研究显示,相信某些迷信可能会提升个人在某些技能方面的表现。
在一项实验中,参试者们带着他们最喜欢的幸运符时,他们的表现水平的确出现了提升,这可能是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提升了。
而在另外一项高尔夫球实验中,参试者们被告知,他们使用的是一颗“幸运球”,结果发现真的出现了成绩的提高。
即便一些最简单的,比如“祝你好运”,或“我会为你祈祷”这样简单的话语都的的确确的提升了参试者的运动水平以及解开字谜的成绩。
甚至即便你认为自己是坚定的怀疑论者,但你也不应低估心理暗示的影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拉法耶特学院的麦克·尼斯(Michael Nees)近期开展了一项实验,让他们聆听一段有关寻找鬼魂的行动录音。
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向他们告知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有关超自然现象研究的实验,这样的结果是他们报告听到不明声音的次数增加了——即便他们此前都是怀疑者。
似乎即便是对自己似乎听到什么奇异声响的最轻微怀疑都会让你的大脑陷入混乱。
与此同时,魏特森的研究显示当我们感到不安定时是多么容易让自己去幻想一些奇异的场景。
她的最新研究发现即便是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怀有正面情绪状态——即便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也非常容易倾向于去相信一些超自然现象或是阴谋论。
至于其中的原因,魏特森认为可能是因为希望本身也仍然代表着一种不确定性,它让你质疑自己的未来,这不同于生气或愤怒的情绪,后者反而会让你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而如果你告诉自己,你已经摆脱了那些对超自然现象或是鬼魂的想法,你实际上仍然可能怀有一些同样虚幻的想法。
这或许是关于政府的,完全道听途说的阴谋论,或仅仅根据只言片语便怀疑你的同事都在与你做对。
要说最新的案例,从西非出现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中我们便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各种民间说法开始流行开来,比如有人说喝盐水可以治愈埃博拉病,还有西方社会中流传的,认为埃博拉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开来,以及认为这种病毒是由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实验室制造出来的等等,不一而足。
魏特森表示:“坚信自己是理性的人很容易,但应该时刻记得,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感到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丧失控制的时候都会容易犯下这样的错误。
”她说:“我们都必须对自己抱有的一些观念进行仔细审视。
”就如丘吉尔,柯南·道尔以及图灵已经向我们所展示的,即便最敏锐的大脑,有时候也会沉迷于幻境。
(晨风)公众平台声明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
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