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运动负荷测定表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密度一、综合密度综合密度是指一堂课内各项活动合理地运用时间同课的总时间的比例。
一堂课有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指导(讲解示范、个别指导);组织措施(整队、调动队形,交换练习区);学生做练习;练习后的必要休息;相互间观察与帮助等五个方面。
综合密度的测定步骤与方法:1、准备工作:研究教案,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测定者明确分工,选择好测试对象(中等水平的学生)2、测定方法与记录方法: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以秒为单位,把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
测定方法:上课开始时先按动一只总表,计算上课的总时间。
另一只表记录课中实际活动时间,报时后及时回表记录方法:记录者及时填写课上进行的教学活动内容,测定者报时后即刻记录,把每次活动的实际时间,合理、不合理使用时间,准确地记录下来。
3、统计:如学生练习时间是864秒,总上课时间是45*60=2700秒练习密度=(练习时间)/课的总时间*100/100二、练习密度: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练习密度的测定方法与综合密度的测定方法相同。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1、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概念是指在一堂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量。
在一次体育课中构成生理负荷的因素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方面。
(1)负荷量:是指在一次课中完成有效练习的总时间、总次数、总重量、总距离。
如:50米全程跑3次;立定跳远5次。
(2)负荷强度:是指练习时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
如:同一学生用9秒跑完50米与用11秒跑完50米,显然用9秒跑完50米的强度大。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来说成反比的关系。
2、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观察法:一是观察学生做练习的表现,如: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体的能力及做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生理负荷是否合适。
二是观察学生生理反应,如:面色、呼吸速度等来分析学生生理负荷的大小。
初中体育课运动负荷判断方法及有效控制
14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预判
初中学生(12~16岁)的身心特征 骨骼快速生长,有机物含量高,弹性大,硬度小,易形变, 过大负荷可影响骨骺正常生长。
关节面软骨厚,关节囊和韧带薄且松弛,灵活性好,牢固 性差。
肌肉快速增长,特别是躯干肌、屈肌、大块肌肉领先发育。 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落后于骨骼,力量和耐力较差。
例如:当学生承受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 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 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 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 等。
2020/12/7
20
(三)通过测试学生的机能指标进行判断
1.心率检测 测定: 运动后即刻,测10秒×6。将一节课中测定得到的
心率相加,除以测定次数,得平均心率。
2020/12/7
26
生理负担量指数评价表
生理负担量指数 2.0-1.8 1.8-1.6 1.6-1.4 1.4.1.2 1.2-1.0
2020/12/7
运动负荷等级 最大 大 中等 小 最小
27
评定:
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应随着课的进行呈 上升趋势,到基本部分(中期或偏后)达 到最高峰;
生理负担量指数应适中;
17
初中学段身心特点、教学要求及负荷量
学龄阶段 初中阶段
身体
青春发育 期,适合 发展速度, 有氧耐力 和灵敏性
心理
教学要求
兴趣开始分化,
情绪稳定性差、 意志薄弱、自 我意识初步形
成
培养速
度、有 氧耐力 和灵敏 性,意 志力
课的负荷
强度和密度要适宜, 负荷稍有提高,从 而磨练学生意志, 即:课的平均心率 中等,负荷中等
评定方法
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当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时,机体的 血压、血液成份、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故这种程度的负荷健身价值不大,当心率达到130次/分时, 每搏输出量接近和达到正常人的最佳状态,故这种程度的 负荷健身效果明显。当心率达到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 开始缓慢下降;当心率增至160~170次/分之间时,虽无 不良的异常反应,但也未出现具有更好健身效果的迹象。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评与调控
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评与调控
运动负荷是指运动中人体从应力、强度、时间以及其他因素获得的负荷程度。
运动负荷是一个主要影响神经机能遗传性和素质性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评估运动负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运动负荷测评是指通过测量学生体能素质的等级、计算运动负荷量、评定能力变化,从而确定调节运动负荷的相关措施的方法。
为了更好的测评学生的运动负荷,需要合理的测量手段,并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运动负荷程度。
对于儿童学生,可以采用分类法或任务法来测量其运动负荷程度。
其中,分类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基础体能水平,将学生分为差、中、好,尽量保证强度较高的学生和强度较低的学生组分比例相当。
任务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基础体能水平,给学生分配具体的运动任务,依照不同任务而调整强度;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来采用各种技术和表现手段。
除了运动负荷评估之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定制出特定的训练计划,以实现更协调、更有条理的训练。
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调节训练强度,并且完善体育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运动素质和个人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恰当的运动负荷测评和调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从而培养出一支有可持续竞技能力的学生队伍。
在此,我们强烈建议学校和教师采用运动负荷评估及其相关调整措施,正确和有条理地对待学生运动负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体育课获得健康及前景。
运动负荷与密度
预期效果;运动负荷过大,超过学生生理负担能力,
会引起过度疲劳,有损身体健康,因此合理安排体 育课的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术
和技能、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
必须科学地安排和调节课的运动负荷。
2、能够促进学生各种能力产生定向变化
适宜的运动负荷应该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这 几个方面都产生定向变化。 (1)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不同阶段,运动负荷的安排 不同。 (2)运动负荷要符合发展各种不同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 (3) 运动的乐趣也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来诱发。
量正常,可以维持同样的运动强度;如果脉搏次数逐渐降低,说明仍然
具有一定的潜力,可以适当增加负荷量,但负替量的增加要循序渐 进。——摘自中国青年报2004年9月27日对毛振明教授“孩子该如何进 行体育锻炼”的专访。
(八)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测定与计算
心率测定法,是通过一次课中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了 解和掌握一次课心率变化情况,分析生理负荷安排是否合理。 其具体的测定步骤如下:
(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检查和评定
一堂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适,要通过实践来检验 和评定。通常采用观察法、自我感觉法、生理测定法检验。 ①观察法。教师在课中通过对学生外部表现进行观察,主要 从学生的脸色、呼吸、汗量以及完成动作的质量、控制身
体的能力、注意力、练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判断生理负荷的
大小。 ②自我感觉法。以学生自述主观感觉来判断生理负荷的大
小。如自我感觉对练习的兴趣、课后饮食、睡眠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③生理测定法。包括测定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 吸氧量、尿蛋白等生理生化指标。最常用的是心率测定法。
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方法
(1)量和强度是构成生理负荷的两大因素.负荷量是指有效练习总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或者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者做练习时机体的紧张程度.在一般情况下,强度对机体的刺激敏感性更强些,在安排与调节负荷时,既应注意负荷量,更要注意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生理负荷的总体,就一般来说应成反比关系,即负荷量很大时,负荷强度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较大时,负荷量应减小,其中时间长短是一个重要因素.
(2)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生理负荷的两个层面.学生做完身体练习之后,心率、血压等都会发生变化,测得这些变化的数据,称为负荷的内部数据,而学生做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等,则称为负荷的外帮数据.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负荷的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是相对的.不同的条件,负荷外部数据相同,内部数据可能不同,反之也如此.在安排和分析负荷时,既要考虑外部数据,又要考虑负荷的内部数据
(3)休息的量和恢复的强度.①休息的量是指在负荷后机体体力恢复前休息时间的长短.例如,在体育课、上跑60米×3,跑完第一次休息2分钟,跑完第二次休息3分钟,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等.休息的量不同,对机体的影响明显不一样.恢复
的强度是指在休息间歇时间内,机体恢复过程的水平.例如上述实例中学生跑三次60米,跑完第一次后休息2分钟,心率从140次/分降到110次/分;跑完第二次后休息3分钟,心率从145次/分降到115次/分;跑完第三次休息4分钟,心率从150次/分降到100次/分,可看出机体恢复水平是不同的..。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佛山市第十三小学李英涛通过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量,可能了解运动量的大小,观察机体对体育课的反映和评定学生身体功能水平,为改进体育课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也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一、测量生理负荷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将被测者安静时、准备活动结束时、基本部分结束时、整理活动结束时和课后5min的脉率绘成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的变化,分析体育课的负荷量是否合理。
例如,某次体育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和脉率测定情况如下:安静时脉率(课前)为80次/min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占时9min,测得一次脉率100次/min ;基本部分占27min,共测6次脉率,分别为128、130、142、158、178、140 次/min ;结束部分占4min,测得的脉率为100次/min ;按照上述顺序绘出的脉率曲线图(图 1 )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图。
从图中难以分析该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因为既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00次/min,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不大;也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78次/min ;而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过大。
这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计算出本课次平均脉搏:128次/min来进行确定本课次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
但是,为了更科学地得到结论,下面让我们对测定的数据再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与分析。
表1 •某次体育课中脉率变化曲线图首先,将图中各点(即脉率数)与横座标之间作一垂线,这样就把这 次体育课分割为 8个小区,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各小区的生理负荷量:刀 X n =Nt+dt其中刀X n 表示各个小区的生理负荷总量,N 表示各个小区中的最低脉 率,t 表示各小区所占的时间(分),d 表示各小区中最高脉率与最低脉率 之差。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结果为:刀 X i =80 X 5+20/2 X 5=450刀X 2=100X 5+28/2 X 5=570刀X 3=128X 5+2/2 X 5=645依次分别计算为刀 X 4=680、刀X 5=750、刀X 6=840、刀X ?=795、 刀 X 8=600。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 101—1998】前言合理的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提高学习工作能力,增强体质的有力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
有研究表明,只有使体育锻炼的运动负荷达到极限的压力下,体力、心理和智力的自然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增强体能,延长创造性工作年限的目的。
但是,运动负荷过大,又容易引起疲劳和损伤。
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学生,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研究成为本标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虽有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但没有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负荷标准,说明本标准的研制很有必要。
本标准参考成年人体育锻炼运动负荷的要求,结合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期的年龄特点,体育课教学的需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通过中小学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调查和现场实验研究,制定了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负荷强度(靶心率)的卫生要求,对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作了明确的规定。
因此,本标准符合国情,与学校体育、卫生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没有矛盾,是学校体育卫生监督的依据。
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华西医科大学、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成都市教委、成都市卫生防疫站参加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魏嗣琼、李殿元、陈希宁、张建新、施兴国。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北京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校身体健康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负荷的适宜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身体健康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
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也应参照执行。
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靶心率target heart rate(THR)),通常达到最大功能的达到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称为最大心率(HRmax60%~70%时的心率称为靶心率。
[教育学]体育课密度与生理负荷的测定
第三节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与负荷一、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一)概念体育课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每次课中的教学活动有救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练习、观察与休息、学生互相帮助与保护等5项(表8—4)。
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称为专项密度,如教师指导的密度、课组织措施密度、学生练习密度等。
1.教师的指导:包括教师的讲解、示范、纠正错误、演示教具和个别指导等。
2.组织措施:包括整队、调动队形、搬运安装、分发和收回器材等。
3.学生练习:包括教师规定的练习和自我练习。
4.学生间相互帮助、观察、讨论、分析等。
5.休息:指学习后必要的休息和必要的等待时间。
对于体育课而言,上述五种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并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任务,各种活动分别占有不同的份量和比重。
一般是教师指导约占15-20%左右;学生练习约占30-50%左右;组织措施约占10-15%左右;学生的观察、帮助约占12-25%,但这只能作为参考,不可照搬。
应注意根据课的具体目标、教材性质、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
课的密度安排是否合理,即是否有效、合理地使用体育课的时间,直接影响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体育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下列要求:1.教师在课前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教学条件等情况,合理地确定和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和分量,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如新授课,教师指导的比重就相对大一些,而复习课则学生的练习时间相对多一些;再比如,强度小的教材(武术、技巧、长跑等),要比强度大的教材(短跑、投掷等),练习时间相对长一些等等。
2.改进和提高课的组织水平,严密教学组织,对场地器材设备摆放要便于教学,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中各项教学活动的队形变换和分组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措施和队伍调动。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巧。
[小学三年级]体育课运动负荷与密度测定与分析报告
教师常规
(1)课前要求
1.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安排好教学计划,写好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四个计划。
2.按课时计划布置好上课场地,准备好教具,搞好教学环境卫生。
3.做好自身的准备活动。
4.穿整洁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带好口哨,保持仪表端正,提前15分钟到达上课地点,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体育课运动负荷与密度测定与分析报告
一、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1 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练习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影响运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练习时的速度和负重量。如初中生100米快速跑,跑后即刻心率可达到180次/分以上,慢跑1分钟,心率一般在13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后者强度小。在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爬、投掷等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课堂要求
1.认真检查学生的出勤,着装情况,明确宣布本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要求,安排见习生,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2.通过教学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范和耐劳毅力的锻炼。
3.讲解语言清晰简洁,示范动作力求准确规范,老年女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做示范,合理组织课堂练习。
4.各种类型课都有适宜的运动量和密度,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利的安全防护措施。
2.有伤病或女生的例假等情况,课前须向任课老师请假后参加见习。
3.课前3分钟应按教师制定地点站好队,并保持安静准备上课。
(2)课堂要求
1.专心听课,认真思考,认真观察示范。
2.遵守纪律,注意安全,按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练习,不得自行变换联系内容,不开玩笑,练习中应有秩序,听从小组长指挥。
3.不随便移动器材的位置的高度,不得坐在器械上,注意保持场地。器材的卫生整洁。
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计算
体育课中运动负荷的计算作者:李健莹来源:《体育师友》2009年第03期计算课的运动负荷的方法很多,但最经常用的是通过课中脉搏数据的计算来评定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笔者据个人长期经验与实践总结,下面介绍三种脉搏数据的计算方法,以期与各位从事体育教学的同行共勉。
1 平均心率计算法计算课的平均心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面积计算法,另一种是点算法。
面积计算法比较准确,但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现重点介绍点算法。
点算法是要求各点数据的平均值。
将所测课中各次心率相加,除以测量次数,即得课的平均心率。
计算公式是:X= X1+X2+X3+¨+ Xn/n注:X、X2、X3代表课中各次心率数, n代表测量总数。
如根据脉搏测定曲线表中课中脉搏测定数据,用上述公式计算,是平均心率为:x=(90+96+114+126+114+131+120+138+126+144+132+144+126+156+168+162+156+144+132 +108+96)/21=130(次/分)2 运动负荷指数计算法运动负荷指数计算法是在计算出课的平均心率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计算公式如下:运动负荷指数=课中每分钟脉搏平均数/课前安静状态每分钟脉搏数例如:课中每分钟平均脉搏数为147次/分,课前相对安静状态时每分钟脉搏数为84次/分,则:运动负荷指数=147次/分÷84次/分=1.853 百分率计算百分率计算法是在测得课前相对安静脉搏数和计算出课的平均心率以后,计算出心率增加的幅度(即百分率)。
公式是:心率增加幅度=课的平均心率-课前相对安静心率/课前相对安静心率×100%例如:课中平均心率为147次/分,课前相对安静心率为84次/分,则:心率增加幅度=(147次/分-84次/分)÷84次/分×100%当然算无定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找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负荷计算方法,以便更好地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佛山市第十三小学李英涛通过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量,可能了解运动量的大小,观察机体对体育课的反映和评定学生身体功能水平,为改进体育课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也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一、测量生理负荷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将被测者安静时、准备活动结束时、基本部分结束时、整理活动结束时和课后5的脉率绘成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的变化,分析体育课的负荷量是否合理。
例如,某次体育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和脉率测定情况如下:安静时脉率(课前)为80次;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占时9,测得一次脉率100次;基本部分占27,共测6次脉率,分别为128、130、142、158、178、140次;结束部分占4,测得的脉率为100次;按照上述顺序绘出的脉率曲线图(图1)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图。
从图中难以分析该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因为既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00次,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不大;也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78次;而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过大。
这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计算出本课次平均脉搏:128次来进行确定本课次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
但是,为了更科学地得到结论,下面让我们对测定的数据再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与分析。
表1.某次体育课中脉率变化曲线图首先,将图中各点(即脉率数)与横座标之间作一垂线,这样就把这次体育课分割为8个小区,然后用下列公7090110130150170190051015202530354045式计算各小区的生理负荷量:∑其中∑表示各个小区的生理负荷总量,N 表示各个小区中的最低脉率,t 表示各小区所占的时间(分),d 表示各小区中最高脉率与最低脉率之差。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结果为:∑X 1=80×5+20/2×5=450∑X 2=100×5+28/2×5=570∑X 3=128×5+2/2×5=645依次分别计算为∑X 4=680、∑X 5=750、∑X 6=840、∑X 7=795、∑X 8=600。
最新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
试谈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与评定佛山市第十三小学 李英涛通过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测量,可能了解运动量的大小,观察机体对体育课的反映和评定学生身体功能水平,为改进体育课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也是评价一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一、测量生理负荷量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将被测者安静时、准备活动结束时、基本部分结束时、整理活动结束时和课后5min 的脉率绘成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的变化,分析体育课的负荷量是否合理。
例如,某次体育课中各部分的时间和脉率测定情况如下:安静时脉率(课前)为80次/min ;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占时9min ,测得一次脉率100次/min ;基本部分占27min ,共测6次脉率,分别为128、130、142、158、178、140次/min ;结束部分占4min ,测得的脉率为100次/min ;按照上述顺序绘出的脉率曲线图(图1)是一条不规则的曲线图。
从图中难以分析该次体育课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因为既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00次/min ,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不大;也不能以某一次脉率,如178次/min ;而断定本次课的生理负荷量过大。
这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通过计算出本课次平均脉搏:128次/min 来进行确定本课次的生理负荷量是否恰当。
但是,为了更科学地得到结论,下面让我们对测定的数据再做进一步的加工、整理与分析。
表1.某次体育课中脉率变化曲线图7090110130150170190051015202530354045首先,将图中各点(即脉率数)与横座标之间作一垂线,这样就把这次体育课分割为8个小区,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各小区的生理负荷量: ∑X n =Nt+dt其中∑X n 表示各个小区的生理负荷总量,N 表示各个小区中的最低脉率,t 表示各小区所占的时间(分),d 表示各小区中最高脉率与最低脉率之差。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结果为:∑X 1=80×5+20/2×5=450∑X 2=100×5+28/2×5=570∑X 3=128×5+2/2×5=645依次分别计算为∑X 4=680、∑X 5=750、∑X 6=840、∑X 7=795、 ∑X 8=600。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
体育课运动负荷分析教学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与对球得控制与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英勇、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得优良品质与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得集体主义精神。
场地器材篮球41只录音机1 台篮球场一个。
教学过程:开始部分(2 ')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
并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得教学内容与目标以及注意事项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准备部分(8 ')一、配乐游戏小渔网4'方法:游戏开始担任“小渔网”得同学在场内用手触及正在跑动得其她同学其她同学用各种躲闪、摆脱动作在场内积极跑动被触到者加入“小渔网”等“小渔网扩大到四人时从头组成二个“小渔网”进行活动。
以此类推逐渐组成许多“小渔网直到剩下最后一名时游戏结束。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 “鱼”要机智、灵敏、英勇。
“鱼网”要动脑筋、协力、果断、快速。
规则: 1“小渔网”不得松手触人。
2 在游戏过程中不得逃出界外被迫出界者作被触到论处。
二、熟悉球性(4 ')方法:球绕肘转、绕腰、膝转、“8字”绕环指尖拨球各种姿势得抛接球等。
组织:散点练习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解放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球尽量不要落地。
基本部分(30 ')一、运球(6 ' )A凹凸运球B、单手前后左右运球C、左右手交替运球D、体前变向运球E、胯下运球F、急停急起运球。
重点:运球得手型按拍球得部位、力量。
要求:原地与行进间交替进行。
护球尽量眼睛注意前方。
二、抢运球(5'方)法在整个篮球场上进行。
一半同学持球另一半同学无球。
游戏开始持球同学在场内运球在运球中要躲避无球同学得抢断无球同学则用合理得动作进行抢断球一旦抢到球后互换。
规则A、无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规动作抢球B、发生被迫运球出界或违例情况按被抢断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