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脾虚证讲义36页PPT
脾胃病辩证论治ppt课件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本虚标实
其人平素脾胃本虚,如常 有脘腹胀痛,饮食减少,或大便时溏,肢体倦怠 等症,近又伤于饮食,或感受寒邪而引发。
14
辨气血
1、脾胃气虚 2、脾胃气滞 3、心脾血虚 4、血瘀脘痛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15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脾胃病辩证论治的一些体会,主要从脏腑,阴阳、寒热、 虚实、气血五个方面分别予以讨论。在实际临证时,这五个方面是 密切联系的,不能把它机械地分开,应是整体地联系起来进行辩证。
16
谢谢大家
17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辨寒热
对脾胃病之寒热,大致有脾胃虚寒、脾胃湿热、寒热错杂三种证候。
1、脾胃虚寒 2、脾胃湿热 3、寒热错杂
12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辨虚实
由于脾胃病之病因不同,或病之新久差异,故而有虚实不同。
1、证实 2、若暑湿内侵者,可与藿香正气散加黄莲、黄芩以清湿热。 3、若因感觉寒邪,可引起脘 腹作痛,或呕吐清液,或腹胀泄 泻。 4、饮食内伤 4-1、脾胃虚寒而伤食者,治以辛温导宿食之剂,如保和丸,加 白术、枳壳、干姜等。 4-2、伤食而有热者,治以辛凉消导宿食之剂,如《丹溪心法》 之大安丸,再加黄连、黄芩。 4-3、若以痰湿内聚脾胃,胸脘满闷,恶心泛呕痰,甚或疼痛, 治法以化痰和胃,如二陈汤、外台茯芩饮,或小半夏加茯芩汤、 和胃二陈煎等。
9
勤求古训 博采众长 临床实践 整理提高
脾胃与肾阴
脾胃病有阴阳寒热之别。若脾胃阴虚,则当 整理提高
辨阴阳
中医阴阳学说从脏腑讲,腑为阳,脏为阴;从脾胃讲,脾为阴,胃为阳。 所以又称脾为阴土,胃为阳土。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 明 教授
-
1
第一章 总 论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 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为 张仲景所著,至今近二千年。它较为系统地 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 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
2
一、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与华佗齐名, 因医学成就巨大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但 史书中张仲景无传,其名字最早见于晋代王 叔和的《脉经•序》:
《襄阳府志》:“张机,少时与同郡何顒客游
洛阳,顒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
14
5、终成名医
《甲乙经序》、《太平御览》卷722“方术部”、 卷739“疾病部”记载:仲景为王粲(字仲宣) 诊病案。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 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 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 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 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 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 日而死,终如其言。”
-
15
5、终成名医
❖ 刘渡舟老师诊治肺结核病人的故事
❖ 北京石桥胡同有一童性病人,男,48岁,患肺结核。 皮肉林立,咳嗽多痰,诊为“阴痨”。《医宗金鉴》 云:“阴痨细数形尽死”。刘老为患者配制琼玉膏, 并服百合固金汤等,病稍见起色,其友曹氏欣然来 告。但刘老却对朋友说:“药力不可持也,方今隆 冬,少阴得气之时,天水相连,肺金未至于绝。来 年入夏,火气用事,灼肺流金,端午节前恐难免 也。”后童性病人果死于五月初四日。曹氏对刘老 说:“中医其神乎!能决死生于百日之外,非设身 亲见则吾不信也。”
据说何顒看人很准,料事如神。
《太平御览·何顒别传》评价何顒为:“先识独 觉,言无虚发。”
伤寒论脾虚证讲义——【医学精品资源】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如此水寒之证,阳气已虚,若再误用发汗之法治疗,必 致阳虚更甚,经脉失却温养,更加水气浸渍,必伤动经 脉之气,而出现身体振颤动摇不能自持之症,是由脾虚 而致肾阳不足,水气泛溢,则非苓桂术甘汤所能治也。 提示本证的治疗当禁用汗法。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组成。 方中茯苓养心益脾,能补能渗,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 气,平冲降,与茯苓相配,通阳化气,渗利水湿,使饮 邪下排,以折上逆之势;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补脾益气, 助苓桂治在中焦;促脾运转,培土制水。桂枝甘草相配, 辛甘化阳,以退阴翳,全方正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 和之”之旨。
脾虚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 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 【原文】 • 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66) •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 厚樸半斤 生薑四兩(去皮) 半夏半升(洗) 甘草二兩(炙)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现代研究】 • 根据本方温阳健脾,利水降冲之功,现代常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
精神分裂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心源性 喘息、神经性心悸、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属脾虚水停者。 • 本方有较好的镇静、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及正性肌力作 用等。
•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方 •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去皮)
白术 甘草(炙)各二兩 •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脾虚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 【原文析义】 • 本条论述脾虚水停的证治及治疗禁忌。文中“茯苓桂枝
白术甘草汤主之”应接在“脉沉紧”之后,为倒装文法。 • 邪在太阳,治当汗解,而反用吐下之法,显为误治。误
《伤寒论》解读解析PPT课件
太阳(亦称老阳) ▅▅▅▅ ▅▅▅▅
太阴(亦称老阴) ▅▅ ▅▅ ▅▅ ▅▅
少阳
▅▅▅▅ ▅▅ ▅▅
少阴
▅▅ ▅▅ ▅▅▅▅▅
13
三 六经辨证论治
其中太阳为阳中之阳,少阳为阴中之阳;太阴为阴 中之阴,少阴为阳中之阴。二阴二阳之四象代表四方, 四时、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内
经》在此基础上首创“三阴三阳”之论,《素问·六元 纪大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16
标 膀胱
心
属
手经
肾
足经
少阴
17
3
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西医现在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 菌株的变异,新病种的不断出现,如甲 流、顽固耐药菌株、非典。 非生物性致病因素比重增大,如冠心病、 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癌症、;
4
中医学的文化现象
世界之大难治性疾病:慢性病、老年病、 残疾(世卫组织) 中医药在这些方面正有优势和特色。 形神合一、心身合一、天人相应等。 辨证论治调动自身机体的积极性——扶 正祛邪。
14
三 六经辨证论治
三阴三阳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医理论体 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内 经》就有三阴三阳及其开、阖、枢理论, 三阴三阳标本中气理论及热病的三阴三 阳传变理论,尤其是三阴三阳与经络脏 腑相配,展示了一副错综复杂的人体形 质与机能统一的生动画卷。三阴三阳热 病传变之说亦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 经辩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15
一阴一阳为之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六经,既是一个生理框架,又是一个病理框架。 六经是说明经络循行部位 脏腑各自不同生理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六经辩证是以六经未重要的理论依据。
伤寒论》》ppt课件
• 阳明病涉及到手足阳明经府。那就是说手阳明大 肠,足阳明胃,还有大肠经,胃经。 • 由于足经循行长,影响范围广,被外来的风寒邪 气所伤后,它的症状明显、表现突出,所以从 《伤寒论》的症状来看,主要是足经的症状。 • 病性属于阳证,它的病势,属于阳证的极期。阳 明的阳气 虽然不是最盛的,但是邪入阳明就化热 了,所以阳邪就成了热邪,盛阳赶热邪,正邪斗 争激烈,所以表现了大热大实的证候,从病理的 角度来说,阳明病是阳证的极期阶段。
• 厥阴病,涉及肝和心包。 • 如果疾病是由少阴传来的,少阴心肾真阳虚衰,又导致了 厥阴相火,也就是肝和心包的相火衰竭,那就是阴证的末 期,最后阳亡而死,所以厥阴病就有死证。 • 但是如果这个病不是由心肾真阳衰微而传入厥阴的,而是 外来的阴寒邪气扼制了厥阴的相火,就会发生另一种变 化——当阴寒邪气特别盛,盛到极点,而相火被郁到极点 的时候,相火爆发,阳气来复,厥阴病就可以有阳气恢复 的机转,阳气恢复之后,阳复阴退,病就可以自愈;如果 阳气恢复太过,又可以转成阳证,所以厥阴病篇又存在着 阴尽阳生的这种变化。
•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 在《伤寒论》中,我们说阳明就是阳明病, 说太阳就是太阳病,这是个病理的概念。 • 涉及到病变部位,涉及到病变性质,也涉 及到病变发展的趋势。
• 从太阳病来说,它的病变的部位, 发生在足太阳 膀胱经,足太阳膀胱府,还发生在体表,是体表 的阳气被寒邪所伤。 • 张仲景认为体表的阳气根源于下焦膀胱、下焦肾, 把体表被风寒邪气所伤的这种证候归属于太阳病, 它的病性是阳证;病势是阳证的初起。 • 决定一个病证的阴阳属性,既考虑它正气的因素, 也要考虑到邪气的因素。正气是阳气,邪气是阴 寒邪气,从病证的角度来说,它是阳证的初起。
• 少阳和厥阴相表里,少阳之邪不解,可以 内传厥阴。 • 厥阴阳气恢复以后,邪气可以外出少阳。 • 太阴也可以外出阳明。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医学课件
38
另外,“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后世医家对《伤 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依据阴阳气量的多少,将阴阳各分为三
太阳 三阳
太阴 三阴
阳明 二阳
少阴 二阴
少阳 一阳
厥阴 一阴
在《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命名脏腑经络。
医学课件
39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病证的概念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脾胃虚弱诊断与治疗PPT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运动, 如散步、瑜伽等,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饮食调护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食物选择: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小米、山药、南瓜等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饮食温度:食物温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饮食禁忌:避免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脾胃虚弱与免疫 系统的关系研究
脾胃虚弱与肠道 微生物群的关系 研究
脾胃虚弱与心理 因素的关系研究
研究成果与展望
研究发现:脾胃虚弱与多种疾病有 关,如消化不良、肥胖、糖尿病等
展望: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中西医 结合,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中药、针灸、饮食调理 等多种方法对脾胃虚弱有疗效
建议:加强脾胃虚弱的预防和保健, 提高生活质量
脾胃虚弱的预防与调护
第四章
预防措施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生活调护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 生冷食物,多吃易消化、营 养丰富的食物
治疗方案解析
治疗效果评估
症状改善:食欲 增加,消化不良 症状减轻
体质改善:面色 红润,精神饱满
睡眠改善:睡眠 质量提高,入睡 容易
免疫力增强:感 冒、发烧等疾病 减少
经验教训总结
脾胃虚弱的症状: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 诊断方法: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治疗方法:中药调理、饮食调理、运动调理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等
脾胃虚弱讲课PPT课件
针灸推拿
针灸治疗:通 过刺激穴位来 调和气血、平
衡阴阳
推拿按摩:舒 缓肌肉紧张, 促进气血流通
拔罐疗法:祛 除湿气,缓解
疼痛
艾灸治疗:温 通经络,散寒
止痛
饮食调理
多吃温性食物,如 姜、葱、蒜、山楂、 红枣等。
适量食用肉类,以 鸡肉、鱼肉、动物 肝脏等为主。
避免食用寒凉、辛 辣、油腻等刺激性 食物。
多喝水,保持充足 的水分摄入。
日常保健
饮食调理:多吃温热食物,少吃寒凉、刺激性食物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保暖措施: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 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PART FOUR
脾胃虚弱的预防 与调理
预防措施
案例三:患者王某,因情绪压力导致脾胃虚弱,通过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病情好转。 案例启示:脾胃虚弱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需综合调理。
经验总结与推广
患者情况:年 龄、性别、病 程等基本信息
症状表现:食 欲不振、腹胀、
腹泻等
诊断依据:舌 象、脉象、症
状等
治疗方案:中 药调理、饮食 调理、运动调
脾胃虚弱讲课 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02 脾胃虚弱的基本概念 03 脾胃虚弱的治疗方法 04 脾胃虚弱的预防与调理 05 脾胃虚弱案例分享与解析 06 脾胃虚弱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PART ONE
汇报人员:XX 医院-XX
PART TWO
症状与表现
脾胃虚弱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脾胃虚弱的人容易感到疲倦无力,精神状态差。 脾胃虚弱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身体消瘦。 脾胃虚弱可能伴随出现口淡无味、舌质淡、苔白腻等症状。
《伤寒论》讲解PPT课件
20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 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 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医学课件
21
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
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
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
由“单纯急下存阴”发展为“攻补兼 施”
医学课件
16
第五节 伤寒的涵义
广义:为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感受风寒之邪,感而即发的疾病。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
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伤寒论》涉及广义伤寒,重点是论述人体感受 风寒所致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注意:与西医之伤寒不同
阳明病-极期阶段,病位在里(胃肠),病机
是阳明化燥,胃肠实热。治以清、下。
少阳病-亚急性期,病位在半表半里(胆、三
焦),病机是胆气内郁,三焦失枢。治以和法。
医学课件
22
三阴病:以脏病为主,正衰邪盛
太阴病-为后期(正虚),病位在里(脾),
病机是脾阳不足,寒湿内阻。治以温中散寒, 健脾燥湿。
少阴病-为危重期(衰竭),病位在里(心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伤寒学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 干桥梁课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研究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 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最终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
医学课件
19
第七节 伤寒的辨证方法
六经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总领 十二经及所属脏腑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
郝万山讲《伤寒论》:脾虚证
郝万山讲《伤寒论》:脾虚证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主要讲到的是水气病,由于水气病,我们还有一个方证没有讲完,所以我们水气病的最后小结,我们等谈到肾阳虚,阳虚水泛证的真武汤证的时候,我们再给大家做归纳、作总结。
下面我们就谈一组脾虚的证侯。
先看第66 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这条讲的是什么证侯呢?讲的是脾虚气滞腹满证。
这个证侯,它本身最初的时候,是由于脾气脾阳不足,那当然它就运化失司,运化失司以后导致水湿内留,湿聚为痰,已经产生了有形的痰湿之邪,所以痰湿阻滞,气机不畅,这样就导致了腹满。
大家想一想这个腹满是属于虚证哪还是实证?有说虚证,哎!虚实夹杂!因为病本以虚,脾气虚、脾阳虚,可是当它运化失司,水湿内留,湿聚为痰以后,有形的痰湿之邪阻滞,导致了腹满,所以这种腹满是一个虚中夹实的证侯。
对于虚证的腹满,腹满这个证侯,从临床表现、临床特征上来看,虚证的是喜温喜按,得温得按则缓解,喜温喜按,时满时减,有时候胀,有时候不胀。
在什么时候可以缓解呢?得温得按后缓解,得温按后可以缓解。
如果一个肚子胀的病人,拿热水带捂一捂,很快缓解了,趴在床上肚子下垫一个枕头,压一压很快缓解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虚性的腹满。
在《伤寒论》中这种虚性的腹满,用什么方子来治疗哪?用理中汤一类的方子,温中补虚。
实证的腹满它是什么特点?是“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就是腹胀满24 小时持续存在,医生一定要问他,难道你24 小时就没有减轻的时候吗?他说即使偶尔有一点减轻,这种减轻也是微不足道的,那可能是我在看电视的时候,电视的故事情节太吸引人了,我暂时没有留意我的腹满,似乎有点减轻,但是这种减轻也是微不足道的,还有个特点就是按之痛,这就象《金贵要略》里所说的,“腹满按之痛为实,按之不痛为虚”,虚中夹实的腹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厚姜半甘参汤适应证的腹满,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一般是上午轻下午重。
上午轻下午重这符合什么呢?这符合时满时减的虚证的特征,它和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的实证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伤寒论》总论 ppt课件
《伤寒论》总论
四、《伤寒论》的辨证体系—六经辨证
1.六经的概念
①何谓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 ②六经的本义:阴阳本是古代哲学的一对 概念,阴阳定性、三阳三阴定量。 《内经》:“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 阳三阴” ③六经的来源:《内经》其用法主要有三
ppt课件 14
《伤寒论》总论
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无传。
现代所本者为后世医家记述:
ppt课件 5
《伤寒论》总论
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载张仲景为王 仲宣望色诊病的故事; 唐•甘伯宗《名医录》最早记载其籍贯、 姓名、师授、官职等。
云:“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 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 郡张伯祖。”
明•李濂撰写“张机补传” ; 清•陆九芝撰写“补后汉书张机传”; 现代黄竹斋撰写《医圣张仲景传》。
ppt课件 3
《伤寒论》总论
《伤寒论》的评价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 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 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全面,理论联系 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 外感病及杂病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ppt课件 4
《伤寒论》总论
一、《伤寒论》成书与沿革 1.《伤寒论》的作者:
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公元 150~219年),南阳郡涅阳人,后世 尊称为医圣。
ppt课件 11
《伤寒论》总论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学术渊源:《伤寒杂病论· 自序》 学术成就: A方法学:创立六经辨证体系,确立辨证论 治原则; B治法学:完善并且具体应用治疗八法; C方剂学:集汉以前方药之大成,方书之祖, 群方之冠; 此外:用药剂型多样,重视药后调护。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6
《伤寒论》总论
伤寒论脾虚证讲义36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伤寒论脾虚证讲义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脾辨证ppt课件
水湿不运――――水肿,肥胖 气虚―――舌淡苔白,脉缓弱
编辑版ppt
5
辨证要点:
纳呆、腹胀、便溏等 +
气虚证
编辑版ppt
6
二、脾虚气陷证
[概念] 指脾气虚弱,中气下陷,以脘腹重坠、
内脏下垂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 证候。又名脾[中]气下陷证。 [成因]
及治则。 4、如何鉴别脾阳虚证和寒湿困脾证?
编辑版ppt
23
面目皮肤发黄(阳黄)
湿热蕴于肌肤--湿疹 皮肤疮疡
痤疮 身痒等
湿热下注 气机不利――
泻泄 大便不爽 尿少而黄
湿热证――身热不扬,舌红胖大苔黄厚
腻,脉濡数
编辑版ppt
21
辨证要点:
脾胃功能失调+湿热证=湿热蕴脾证
编辑版ppt
22
思考题
1、脾气虚、脾不统血和中气下陷证有何 区别和联系?
2、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治则是什么? 3、试述湿热蕴脾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编辑版ppt
8
辨证要点:
脾气虚+内脏下垂等=脾虚气陷证
编辑版ppt
9
三、脾阳虚证
[概念]
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
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 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名脾虚寒 证。
[成因]
①脾气虚久 ②过食生冷
③寒凉药太过 ④肾阳不足
编辑版ppt
10
[临床表现及分析]
脾阳虚衰,运化失司――纳少腹胀,大便稀溏 阳虚寒生,寒凝气滞――脘腹隐痛,喜温喜按 水湿不运,泛溢肌肤――水肿 气化失司--尿少 胃阳不足,寒饮不化--口泛清水,呃逆呕吐 水湿下注――女子白带清稀量多 久泻 虚寒证――形寒肢冷,面色苍白或咣白舌淡胖 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