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使用日期编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 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
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1、表现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图 1.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图 2. 银行前挤兑的人群图 3. 股市中破产者100 美元出售汽车图 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图 5.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 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原因探究二:“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勺人拥有。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危机时期的社会现象;(2)运用比较法,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面对危机时的脆弱性,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2)罗斯福新政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会陷入经济大危机?(2)展示大危机时期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大危机的关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危机时期的背景、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2)引导学生关注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及其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
4. 知识拓展:(1)介绍罗斯福新政在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启示;(2)探讨我国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选取一个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大冷清与罗斯福新政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经过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等历史知识的认识、剖析,来培育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经过采纳由现实到历史,再由历史到现实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做到学致使用、以史为鉴。
2)、在教课过程中为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各样历史资源,小组议论,合作研究,做到论从史出、史论联合。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大危机剖析,使学生充足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缺点和腐败性。
2)经过剖析罗斯福的优异质量,使学生遇到伟人的熏陶。
教课重、难点:要点:经济危机的原由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色、意义。
难点:经济危机的原由,罗斯福新政的本质。
教课过程:活动1播放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人民生活困苦的一系列图片。
【设计企图】经过图片的导入,再现经济危机迸发情形,既有益于学生理解本课的时代背景又培育了学生的兴趣。
一、第一篇章感觉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开始的标记及影响活动2(观看视频)观看视频资料《1929经济危机》思虑问题:经济危机迸发的标记(学生依据视频及教材第一目回答下列问题)教师: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大跌,银行破产,公司破产。
美国人对这天影响深刻,称之为黑色礼拜四。
那么此次危机造成什么影响呢,正如视频说的此次经济危机给美国的经济,社会,政治带来深刻影响。
我们阅读以下资料联合教材69页,剖析经济危机影响及特色。
教师:课件展现对于经济危机影响的三则资料——史料实证(学生自主思虑,自由讲话)教师: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堕入了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危机,那么是什么原由,造成这样严重的危机呢,我们看第二篇章探源经济危机。
【设计企图】经过观看视频,以生动的形象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危机,联合文字资料让学生得出经济危机的表现、影响、特色。
既有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培育了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二、第二篇章探源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原由——史料实证活动3教师:课件展现对于经济危机原由的两则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议论,展现答案)教师:老师增补解说原由:直接原由股票下跌;主要原由供需矛盾;根来源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课题: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黑色星期四”1.背景:2.原因:①根本原因:②具体原因:③直接原因:3.爆发: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1.危机的特点:2.各国解决危机的措施:3.危机的影响:三、应对危机——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历史背景:2.新政的主要内容:①金融方面:②工业方面:③农业方面:④社会救济方面:3.特点:4.新政的影响:①直接影响:②深远影响:5.新政的局限性(实质):四.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理论)1.自由放任经济理论:①地位:②观点:2.凯恩斯主义出现的背景:3.内容:①主张:②对付危机的方法:4.评价:1.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背景中的“生产过剩”?2.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不能缓解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导致了什么后果?3.在罗斯福新政中,你能看见那只“看得见的手”吗?它在哪里?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重难点解析】1.关于经济危机①经济危机是指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
也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
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
②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危机过程实际上是对该国货币价值重新寻求和确认的过程。
③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
危机的产生完全在管理当局的预料之中,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2.关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①罗斯福上台后实施新政,采取各种措施以尽快复兴美国经济为首要目标,它虽然没有完全消除经济危机,也没有能够实现经济的完全复兴和公众的充分就业,但却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最终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昔阳中学石金霞《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策略】: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有效参与。
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生成感悟。
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重要知识尽量使学生在老师有效策略激发下自主探究得出,培养其构建知识主动性和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情境设置,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民谣“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请问这首民谣反映了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券交易市场突然出现了疯狂的股票抛售风,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美国。
这场经济危机影响到了每一个美国人,使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
阿尔就是当时一个普通的美国人,请同学们听录音,看看他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现案例录音,同时课件展示经济危机影响的图片。
)(案例)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公民阿尔的不幸遭遇1932年的一天凌晨四点,阿尔就出门找工作了。
前几天他在报纸上看见一个职业介绍所要招聘300人,因此他想早点去碰碰运气。
当他来职业介绍所时,惊呆了,队伍已经排的很长了,粗粗估计有三四千人,后面还有人在往这里赶。
他的心情糟透了,失业一年多,日常的生活都很难维持。
想起这三年生活发生的巨变,阿尔一直都无法理解。
阿尔是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在一家小有名气的汽车厂当技术员,待遇不错,手头有10万美元的股票,银行里还有5万美元的存款。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教学设计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历史组王守华课程标准:1、应该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包括四节必讲课程,分成苏联的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与调整两条线。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内容是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和针对此次危机进行改革的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应该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把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运用具体史实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教学案一体化,夯实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2、材料分析、过程讲述、图片直观、视频播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危机中的美国需要改革。
钦佩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世界文明之间相互借鉴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本课难点:罗斯福新政的重大影响。
学情分析:初中已经简单的学习过1929—1933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深入探讨大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使用史料分析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整合能力。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案一体化与史料分析启发式结合。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大危机影响。
表格整理:通过表格整理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视频展示: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大危机的爆发,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视频《1929大崩盘》让学生体会大危机的到来,引出1929年大危机背后的原因。
【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把这课分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二部分。
高中历史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46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教案
学生有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基本熟悉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教师应根据重点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的考虑问题,以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改革,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现今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能力,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借鉴。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富有创新性的重大改革,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视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学习他不断进取和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图片、视频、文献、图表史料;
微课资料。
PPT展示
自主学习研讨探究
教师提供材料,明确任务要求,并巡回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中提取相关信息
PPT展示
巩固
教师指导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教师提供巩固本节课内容
PPT展示
评价
要求学生完成测评。
根据小组合作评价量规评价学生表现。
开头用名人名言,历史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通 过PPT图片和分析材料,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经济危机及其爆发的原因和特点;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总结出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其对促进社 会生产力恢复及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行程中的作用,从而能够运用唯物史观客观的、全面的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通过网络查找原始资料,并引导学生研读分 析,强化——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态度和方法。通过白板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影响的分析。通过网络、PPT、白 板等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全面的了解罗斯福新政,加深印象。,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docx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应该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把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应搞清经济危机、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关系。
考试大纲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知识梳理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和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③重要原因:股市投机过度。
2.表现:倒闭,破产,生产下降,剧增。
3.特点:①范围广:经济危机从波及到所有国家。
②时间长: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③破坏性强:后果空前严重,“大危机”、“大萧条”等成为这次经济危机在历史上的专用名称。
4.影响:①国内政治:引发政治危机。
人们开始对产生怀疑,开始泛滥,资产阶级制度摇摇欲坠。
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恶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办法,它们提高,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
加深了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社会动荡:经济大危机下,政府仍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下的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②罗斯福就任总统: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并提出新政。
2.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前后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1939年后,“新政”渐告结束。
具体措施有:①整顿:主要通过、和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②调整;通过《》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复兴工业。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第1篇: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是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
本单元主要有两条线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而本课正是后一条线索的至关重要的事件,因为本条线索的主要内容是: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述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进行的调整,以及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凸显了“现代化”的时代主题。
《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已有所简单了解。
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发展,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
但要从农业、工业、金融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全面了解新政内容,并能对新政作正确评价,这对高中生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影像资料入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教学过程有选择的展示给学生,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景,烘托教学主题,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形象,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特别是激发那些对历史学习“不敏感”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
(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与历史视频和图片,再现历史场景,师生共同探究历史问题;通过设问,由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规律的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大萧条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经济危机对国家、社会、人民的严重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了解罗斯福新政在解决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认识到政府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应承担的责任。
3.培养学生关爱民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使其具备为国家难点
1.教学重点:
-大萧条时期的经济问题及其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及政策应对的有效性分析。
-罗斯福新政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及其作用。
-从不同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6.观看相关纪录片或电影,如《罗斯福新政》、《大萧条》,从视觉角度了解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罗斯福传》或《大萧条时代的中国》,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4.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海报,要求包含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影响及评价,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政治影响”、“罗斯福新政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启示”等,进行深入探讨。下节课由各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第15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财政金融一片混乱,银行存款下降,货币供应量锐减,全国6000家银行倒闭,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1932年农业收入仅等于1929年的1/2,有近百万个小农场被迫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
生甲: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进口粮食价格高涨;国内——地震、雪灾、股票下跌、生活物品价格上涨。
师:非常好,请大家给这位同学鼓掌,很棒!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乙:国际——美元贬值,国内外都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
师:两位同学都很棒,他们的答案的结合就是我们所需的参考答案。当然了答案还是不确定的,若是有其他同学还有其他的也欢迎提出来。
生: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业萎缩、失业剧增、社会动荡,国家经济倒退。
和河南衡水中学的模式,并且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形成
制度在全校的推广取得较好的教学的成绩,比较适合我农村高中学校的实际,也引
起了我区其他高中学校的兴趣,到我校进行学习和调研。农村高中教学设施投入的
少,教学的硬件的缺乏,不可能在每个教室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这就更加强烈的要
求我们必须尽快的转变我们的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对学生
3.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形成的作用。
2.通过材料的分析加深对本课的认识,学会分析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大萧条和罗斯福的新政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 教案
教案经济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1.引言1.1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与影响1.1.11929年股市崩溃:描述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解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1.2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探讨经济大萧条如何迅速蔓延至全球,影响各国经济。
1.1.3社会与政治动荡:分析大萧条期间的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增加,以及政治上的不稳定。
1.1.4经济学理论的挑战:讨论传统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和应对大萧条时的局限性。
2.知识点讲解2.1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2.1.1金融改革:详细阐述罗斯福新政中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措施,如银行假日和金融监管。
2.1.2公共工程计划:介绍新政中的公共工程项目,如田纳西河谷管理局,分析其对就业和经济复苏的贡献。
2.1.3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解释罗斯福新政如何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来缓解贫困和失业问题。
2.1.4工业和农业的调整:探讨新政中为恢复工业和农业生产力所采取的措施,如国家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案。
3.教学内容3.1经济大萧条的历史分析3.1.1大萧条的起因:分析导致经济大萧条的各种因素,包括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农业危机和工业生产过剩。
3.1.2大萧条的影响:讨论大萧条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深远影响。
3.1.3各国应对策略比较:比较不同国家应对大萧条的策略,分析其效果和影响。
3.1.4大萧条的结束:探讨大萧条如何逐渐结束,以及哪些因素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3.2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3.2.1改变美国政府角色:分析罗斯福新政如何扩大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和责任,改变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2.2经济政策的转变:探讨新政如何引导美国经济政策从自由放任转向更积极的政府干预。
3.2.3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讨论罗斯福新政如何奠定了美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3.2.4新政的长远影响:评估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政治和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
3.3教学活动与评估3.3.1课堂讨论与小组活动:设计课堂讨论主题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深入探讨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高中历史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三维目标教材分析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并推动了凯恩斯主义的系统化和完整化,使之成为二战后长期左右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经济理论。
本课内容包括四目:第一目“黑色星期四”,主要讲述了经济危机的原因;第二目“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讲述了经济危机的特点、表现和影响;第三目“罗斯福新政”,讲述了为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对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自我调节;第四目“凯恩斯主义”,讲述了在经济学理论界,凯恩斯主义逐渐取代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学理论。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片、文字等材料,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成因,再来探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这样,学生就能从理论到实践进行认识,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难点经济危机的成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合适情境,采用问题教学法,环环相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回归历史,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自主学习与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层层设问,突出本课内容的线索性和重点、难点的突破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较好地控制课堂气氛。
3.问题研讨法:通过利用各种图片与数据,在教学中一步步研究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
板书设计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设计一:一、经济大危机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二、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2.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三、凯恩斯主义1.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思想2.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设计二:末路将至(问题)→柳暗花明(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理论依据教学设计导入设计设计一:出示“胡佛的诺言”及“黑色星期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
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1.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2.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3.股市中破产者100美元出售汽车
图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5.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 :“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材料三
当时很多人梦想通过股票买卖一夜暴富,于是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进了股市,使得股票价格暴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生产远远大于消费,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整合二: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供给、需求(或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可结合教材得出: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提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
(1)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3)社会动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危机。
(过渡)那么,该怎么办?怎么办?资本主义制度该何去何从?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评价)
简要介绍罗斯福的事迹(强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探究三:假如大家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你们将怎样对症下药?你们的新政“新”在何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
2、评价
观点碰撞:在罗斯福的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例如允许工人组织工会与资本家进行谈判、缩短工人劳动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工人工资等。
因此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的色彩。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
——罗斯福
设问:你是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的?
整合三:
评价:
(1)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影响
直接: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间接: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广大中下层民众获得一定的好处,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深远: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小结]由学生来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作业]学生课业第16课、预习第17课内容
九、板书设计
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表现
2、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特点
4、影响(经济、政治、对外关系)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主要内容
3、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4、评价: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直接、间接
深远影响
十、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本课教材内容较多,有四个子目,可分为三大部分:大萧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若面面俱到,一节课是讲不完的。
根据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省去了凯恩斯主义;考虑到教材对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有较全面的介绍,而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印象。
因此,教学过程中将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大萧条发生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