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动起来和停下来》
二年级上册科学课件-《9.动起来与停下来》苏教版 (共17张PPT)
思考:是什么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 态?
v
v
力让乒乓球动起来、停下来,运动速度变快、变慢、转弯等
zú qiú bǐ sài
足球比赛
足球运动员用脚、头等身体部位对足球施力,改变 了足球的运动状态:停下来、动起来、改变方向等。
谢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
dòng qǐ lái yŭ tíng xià lái
9.动起来与 停 下来
XX完小 XXX
wán huá bǎn chē
玩滑 板 车
思考:他是怎样 让滑板车动起来 的?又是怎样让 滑板车停下来的?
想让滑板车动起来、停下来,都要对 它施加一个力。
xiǎo chē zǒng dòng yuán
结果: 启动重的车用力大;启动轻的 车用力小。
思考:让轻重不同的小车停下来用力一样吗? 结果:让重车停下来用力大,让轻的车停下来用力小。
重型卡车自身较重, 行驶速度越快,玖越 难让它停下来。因此, 重型卡车司机更需要 控制行车速度,防止 紧急情况下刹不住车 造成交通事故。
小游戏
chuῑ qiú dà zhàn
小车总 动员
玩小车
玩小车
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感受用力的不同
思考:启动快和启动慢用力 一样吗? 结果: 启动快用力大;启动慢用力小。
思考:让快慢不同的小车停下来时用力一样吗?
结果:让快的车停下来用力大,让慢的车停下来用力小。
玩小车
玩小车
要让它们一样快 慢哦!
思考: 启动轻重不一样的小 车用力一样吗?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设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探究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科学的道理。
2.探究教学法:设计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4.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动画情境,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1: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探究活动2: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引导他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他们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
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pptx
问:可不可用吸管拨动,可不可用手拿?
3、分组竞赛。
讨论:是什么让乒乓球改变了运动的状态? 小结:用吸管对着吹球也是对乒乓球用力,会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过渡:玩过了我们的国球一一乒乓球,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精彩的足球比赛视频。 (四)、视频欣赏,分析踢球时足球的运动变化 1、学生欣赏视频,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动作,以及球的变化。 2、交流:运动员是如何对足球用力的?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 运动发生了哪些改变? 3、指名说:球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方向有没有发生改变?可以让足球动起来,也可以让足球停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视频欣赏,我们发现踢足球时,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板书:改变形 状改变运动状态)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生活中,我们哪里也运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点来做事情的?七、板书设计 《动起来与停下来》板书
3、出示重型卡车,这样的重型卡车,如果速度很快,想停下来需要很大的力,就很难,那你有没有话要提醒重 型卡车的司机?过渡: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放松一下,想不想玩?
(三)、设计游戏,体会力可以改变运动状态
1、出示实验材料,介绍材料:乒乓球、吸管、球台,球台上分两方,让我们来一场比赛吧!
2、师生合作,尝试设计游戏规则
(5)过渡:如果是徐老师和你一起玩滑板车,你觉得启动时哪个需要更大的力呢?谁说说看?为什么?我重还 是你重?滑板车载着比较重的我和滑板车载着比较轻的你,启动时,你认为用的力会如何呢?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即运动和静止;2. 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3. 学习简单的物理知识,如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运动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知道物体可以运动和静止。
但是他们对于运动状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还不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力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学会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运动的两种状态,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可以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以及一些可以施加力的工具,如推杆、拉绳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或球,以及一些可以施加力的工具。
3.教学场地:准备一个宽敞的教室或实验室,以便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如汽车的启动、停止等,引出本课的主题——物体的运动状态。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动起来和停下来》
1.谈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这一点来做事情?
2.PPT展示例子,汽车、自行车、飞机。
3.师生总结:所有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都有力的参与。
六、板书设计:
9.动起来和停下来
启动小车启动力越大,跑的越快,停止力越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小车2辆、钩码1盒、乒乓球1个、吸管1人1根、小球桌1个。
教学过程
个 性 化 备 课
一、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1.(出示滑板车)谈话:这是滑板车,你们玩过吗?谁上台来玩玩看。
生上台滑行,师:滑板车会自己动起来吗?。
生:不会,得踩在上面往后踏才会前进。
停止力 小车越重,启动力越大,停止力越大
转弯所有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都有力的参与
七、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9.动起来和停下来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使物体启动和停止。
3.通过体验活动,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相应的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
难点:感受力的大小与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生:用力蹬地,蹬得越快越用力,滑板车就会跑的越快。
3.越用力越快,你们都同意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4.出示玩具小车、钩码,谈话:老师这里有玩具小车和钩码,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你们的观点证明给老师看吗?
5.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使用PPT展示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运动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有直观的认识。
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运动状态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尝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交流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运动状态的方法。
4.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总结和拓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状态的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运动状态的方法的理解程度。
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
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9 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学科学——动起来与停下来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上册3.授课时间:2课时(90分钟)4.教学时数:2课时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运动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1)物体运动的规律。
(2)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难点:(1)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的现象。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1)讲解物体运动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通过实例,解释物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物体运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物体运动的规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5.巩固练习:(1)设计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点评并给予反馈。
6.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体运动的规律。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实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
2.课后练习答题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五、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2024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2.实验器材:滑轮、小车、绳子等。
3.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六、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确保实验器材齐全,提前给学生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确保学生安全进行实验。
3.课后跟进:及时批改课后练习,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动起来与停下来》优质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中的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此单元内容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在这个单元中,是学生认识“力”的启蒙单元, 学生认识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并且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课内容, 体验力作用于物体, 还可以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能够让物体启动、加速、减速或者停止。
为四年级《常见的力》《物体的运动》单元的学习做铺垫,且激发二年级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变化现象的兴趣, 意识到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本课继续围绕力的作用,以体验为核心,通过回忆自己是怎样玩滑板车的,初步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启动和停止;通过体验,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
同时,他们对于简单的事物有所掌握,对熟悉的知识有所感悟。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已有所了解, 为本课学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打下学习的基础。
在课堂上, 主要采用实验游戏的形式, 让学生在玩中体验,运用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保持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习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难点:通过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小车2辆、50g砝码2个、乒乓球1个、小球桌1个,吸管1人1根。
六、教学过程(一)借助生活经验,导入新课微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班级上了一节滑板车的户外课,老师记录了精彩的一瞬间,你们想不想看?(ppt出示视频)师:现在老师有一些问题想要问问大家,滑板车自己会动起来吗?生:不会师:你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生:一只脚……另一只脚……师:滑板车动起来时用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力)追问:你用什么办法让它停下来的?生汇报:可以踩后面的刹车。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运动的规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物体运动的定义;2. 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3. 停止运动的条件。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物体的运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探究。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浓厚,好奇心强,有利于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运动的定义,知道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掌握使物体停止运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运动的定义,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使物体停止运动的方法。
2.难点: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距离的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物体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物体运动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物体运动的概念。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探讨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物体停止运动。
5.知识拓展:介绍使物体停止运动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停止物体运动的方法。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体运动的规律。
7.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9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内容丰富,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还需要加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相对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利用生活实例、模型演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小车、木块、绳子等。
3.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现象,如汽车行驶、树叶飘落等。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运动和静止。
通过实例和模型演示,让学生感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一:用小车拉动木块,观察木块的运动和静止;实验二:用绳子拉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和静止。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动起来和停下来讲课课件
苏 教 版 小 学 科 学 二 年 级 上 册 第 三 单 元 《 动起来和停下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
小车
实验:让小车启动得慢一些和快一些
要求: 1、两个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启动小车,一个阻挡小车。 2、每个小组完成一张记录表。
小车状态
小车运动慢时 小车运动快时
吹球或弹球就是对球用力,想一想, 力使小球的运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力让小球动起来、停下来, 运动速度变快、变慢,转 弯等。
苏 教 版 小 学 科 学 二 年 级 上 册 第 三 单 元 《 动起来和停下来》
启动
停止 改变方向
苏 教 版 小 学 科 学 二 年 级 上 册 第 三 单 元 《 动起来和停下来》 1.踢足球时,运动员是如何对足球用力的?
游戏:小球进洞 “弹”或者“吹”
规则: 1、球台放在桌子中央不能移动。 2、每个小组分成甲队和乙队。 3、先由甲队小朋友轮流对小球用力,直到进洞,看用了几次 力才进洞。再由乙队进行。看谁进洞用力次数少,少的获胜。 4、每队有3次机会。
苏 教 版 小 学 科 学 二 年 级 上 册 第 三 单 元 《 动起来和停下来》
答:足球运动员用脚、头等身体部位对足球施力。 2.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运动发生了哪些改变?
答: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停下来、动 起来、改变方向等。
苏 教 版 小 学 科 学 二 年 级 上 册 第 三 单 元 《 动起来和停下来》
课堂小结: 力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如让物体动起来、停下来、转个 弯、快一点、慢一点。
启动用力
大
小
√ √
阻挡用力
大
小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逐步深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学生能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合作学习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实验器材、记录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辆汽车在运动和静止时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汽车是运动还是静止。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呈现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探索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5)
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材分析】能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动起来与停下来》一课是苏教版科学2018年部审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
本单元是对“力”认识的启蒙单元,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观察,认识用力的两种主要方式以及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
本课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体验和观察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认真参与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得体验,进而获得经验层面的积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感受到力可以使物体启动和停止。
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体作用在物体上。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活动,小组实践探究,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相应的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在实验中能大胆猜测,科学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点】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力的大小与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准备】学具:教师材料:PPT、信息技术环境与资源:希沃交互一体机、交互式课件、问卷星课堂测试卷、希沃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移动终端设备(iPad)。
学生材料:玩具小汽车、钩码、模拟足球场地、乒乓球、吸管、滑板车、贴图。
【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把学生分为6个小组、选定组长为小组成员编号、把实验器材提前分好、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在课桌上标注起点和终点【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播放小猪佩奇上学的视频。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关注汽车的动与停,初步感受动与停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与本课知识的联系。
]二、联系实际初步体验1.教师出示滑板车,请同学体验。
最新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动起来与停下来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动起来与停下来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7.推和拉教案【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拉力器。
学生材料:每组小推车1个、超市购物图1张、金属钩码1盒。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初步认识推和拉1.出示一个重物,让学生思考,想将重物搬走,有什么好办法?生思考。
2.出示推车,你有什么办法移动推车?生回答并请生示范推的动作和拉的动作。
出示板书:推和拉。
3.引导学生确认知道推和拉的动作了吗?看图回答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并思考只有人会做推或拉的动作吗?(要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详细描述,比如:推土机在做什么动作?土堆被怎样了?如果没有推土机推的动作,土堆会变化吗?)(师出示动物、人、机器的推和拉动作)[设计意图:通过搬重物,让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导出本课推和拉,通过看图让生将学习到分析生活中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也引导学生得出不仅是人会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
]二、实验探究,体验推和拉1.(做开门或关门的动作)这是推,还是拉?(关门是推、开门是拉)2开(关)门时实验:学习推力和拉力师出示一个自制的抽屉,请生思考怎样将抽屉打开?师出示ppt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生实验并了解推力必须有三步:第一步:接触第二步:推的动作第三步:用力师生总结,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生实验探究感受推力和拉力的不同。
出示超市图、小推车、让生模拟购物,感受推和拉、推力和拉力。
实验中思考:哪些动作是推?哪些是拉?哪些动作必须是推?哪些动作必须是拉?师生实验并总结。
三、总结并了解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
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动与停的现象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观察和分析动与停的现象、动手实验、总结规律等环节。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究和发现。
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动与停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动与停的现象,通过实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与停的现象。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中动与停的实例图片和视频。
2.准备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绳子等。
3.准备实验记录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动与停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器材,介绍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动与停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情况。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发现动与停的规律。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学生根据已有的规律,尝试解释其他动与停的现象。
教师引导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动起来与停下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需要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身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达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发学生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运动和静止: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探究成果,分享彼此的发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9.动起来与停下来
dòng qǐ lái yŭ tíng xià lái
9.动起来与 停 下来
wán huá bǎn chē
玩滑 板 车
思考:他是怎 样让滑板车动 起来的?又是 怎样让滑板车 停下来的?
xiǎo ch小车
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感受用力的不同
思考:启动快和启动慢用力一样吗? 让快慢不同的小车停下来时用力一 样吗?
玩小车
玩小车
要让它们一样快 慢哦!
思考:启动轻重不一样的小车用力一样吗?让轻重 不同的小车停下来用力一样吗?
小游戏
chuῑ qiú dà zhàn
吹 球大战
吹球大战
限时5分钟
思考:是什么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状 态?
v
v
zú qiú bǐ sài
足球比赛
谢谢!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9 (3)
9.动起来与停下来【教材分析】《动起来与停下来》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用力以后》中的第三课。
在第一课中学生认识到推和拉屎常见的用力方式,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第二课和第三课时并列关系,分别体验受力已经物体形状、运动状态的改变。
通过滑板车,初步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
玩小车,体会用力的不同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引导学生从体验走向实验探究,从动手实验走向初步的归纳分析,逐步获得关于力的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力是不可见的,但可以通过用力以后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变化,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力。
在本课中,以体验为核心,感知和认识到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
为中年段《常见的力》、《物体的运动》单元的学习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变化现象的兴趣,意识到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目标】1.能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3.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重点】知道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教学难点】通过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小车2辆、石头1块。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为6个小组、选定组长为小组成员编号、把实验器材提前分好、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在课桌上标注起点和终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第一届车界论坛。
先让我们一起请出参与本次论坛的嘉宾。
你们猜猜看都有哪些车来参加了呢?(卡车、赛车、警车、救护车、滑板车••)我们的嘉宾都已经入座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揭晓本届论坛的主题——动起来与停下来。
2.师:第一位上台发言的嘉宾是车界的新星——滑板车。
想必你们对他应该都不陌生吧!他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来帮助他吗?他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动起来与停下来的呢?(板书课题)二、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1.师:怎么样才能使得滑板车动起来呢?谁愿意上来试试看呢?生上台滑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请学生上台谈谈进球心得。
4.师生总结:对乒乓球吹气也是对乒乓球用力,能改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
四、分析踢足球中力与运动状态的变化
1.播放视频:足球比赛
2.谁来说一说,在足球赛中,运动员们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3.师生小结:足球运动员用脚,头等身体部位对足球施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停下来、动起来、转变方向等。
停止力 小车越重,启动力越大,停止力越大
转弯所有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都有力的参与
七、教学反思:
8.引导学生小结:小车启动力越大,跑的越快,停止力越大。
9.谈话:老师前几天看到几个小朋友用滑板车在比赛,其中有一个小胖子可有力气了,可是最后他却输了,为什么啊?
生:虽然他有力气,但是他太重了,所以滑不动。
10.谈话:你们能证明你们的观点吗?
11.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使用PPT展示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
2.追问:那如果想让滑板车停下来,该怎么做呢?
生汇报:可以踩后面的刹车。
生补充:也可以等它慢下来以后下车把它停住。
3.滑板车可真“懒”,动和停都要我们用力。
二、活动:小车与力
1.谈话:老师经常在家附近经常看到小朋友在用滑板车进行比赛,看谁滑的快,你们有没有这样玩过?
生:玩过。
2.说说看你们玩的时候怎么让滑板车跑的更快一些。
1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13.实验结束,学生汇报。
14.引导学生小结:小车越重,启动时需要的力越大,停止时需要的力也越大。
15.PPT出示大卡车,谈话:重型卡车重量很大,启动和停止都很不容易,关于大卡车的安全行车,你们想对重型卡车司机说些什么?
三、活动:点球大赛
1.同学们,上了那么久的课,你们可能会有些累了,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出示乒乓球、吸管、小球桌,结合PPT介绍玩法并介绍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9.动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停下来
课时安排
1-1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使物体启动和停止。
3.通过体验活动,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相应的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联系。
难点:感受力的大小与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五、拓展:联系生活
1.谈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这一点来做事情?
2.PPT展示例子,汽车、自行车、飞机。
3.师生总结:所有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都有力的参与。
六、板书设计:
9.动起来和停下来
启动小车启动力越大,跑的越快,停止力越大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小车2辆、钩码1盒、乒乓球1个、吸管1人1根、小球桌1个。
教学过程
个 性 化 备 课
一、借助生活经验,建立起力与物体运动状态间的联系
1.(出示滑板车)谈话:这是滑板车,你们玩过吗?谁上台来玩玩看。
生上台滑行,师:滑板车会自己动起来吗?。
生:不会,得踩在上面往后踏才会前进。
生:用力蹬地,蹬得越快越用力,滑板车就会跑的越快。
3.越用力越快,你们都同意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4.出示玩具小车、钩码,谈话:老师这里有玩具小车和钩码,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你们的观点证明给老师看吗?
5.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使用PPT展示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
6.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实验结束,学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