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校本课程课件:以案说法讲解
思想品德课说课讲座 ppt课件
1、机动灵活 2、短时高效 3、运用广泛 4、理论性强
思想品德课说课讲座
7
(二)说课的功能
1、检查功能 2、评价功能 3、培训功能 4、研究功能
思想品德课说课讲座
8
(三)说课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
师的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营造
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你该怎么办?引入下一个教
学环节。
(4) 投影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谈怎样维护自
己的合法权益。
(5) 总结全课:播放歌曲《雾里看花》让学生
结合歌曲复习本课内思想容品德课。说课讲座
27
依据:
首先,遵循教育原则,必须了解教育对象。根据初 三学生的认知能力、身心特点,我运用不同的教学原则 和教学方法。
表述一个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
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课程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和专家
表述一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
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思想品德课说课讲座
13
按“说课”时间、内容的实施时间划 分 课前说课 课后说课
课前说课:是指说课者依照一定的教育教学
理论、理念,结合较为具体的教学环境,对某 一教学内容进行理论上的陈述或教学过程的设 想。(规划、设想——主观提升)
要求:全面、具体、恰当。 全面:三维目标相对齐全 具体:说明在什么活动过程能获得什 么,在一课时或一章节的教学过程 中能具体实现的; 恰当:即指要求的程度要符合教学大纲 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
思想品德课说课讲座
20
例:课题:《维护消费者权益》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解读PPT课件
青春的证明
在集体 中成长
走进 法治天地
“我”和“我们”
法律 在我们身边
共奏 和谐乐章
法律 伴我们成长
美好 集体有我在
走进 公共生活
八年级上册
遵守 公共规则
维护 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利益
践行 公共精神
维护 宪法权威
八年级下册
理解 权利义务
人民 当家作主
崇尚 法治精神
九年级上册
改革与创 新
民主与法 治
文明与发 展
和谐与梦 想
• 每一课内容的展开都包含着一条引领生活 经验的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 希望将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作为学习起点; 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 “阅读感悟”等活动设计,在不同层面促 使学生个体生活经验得以表达、分享、交 流,进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 过师生经验、生生经验的冲突、碰撞、共 认等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调整、扩展;最 后均以“拓展空间”结束,希望使教学能 够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为什么”——原因、意义、危害、重要性 等概念
“怎么做”——分别思考自己思想上应该有 什么看法,行动上要有什么表现等。
生命好像一场旅行 。进入中学阶段,展现 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怎样 的风景?
在这里,我们会遇 到哪些老师和同窗,会 有哪些奇妙的经历?
每天的学习、生活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些变化将在我们 的成长中留下何种印记 ?
总述:
•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体现 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
• 同时,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 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 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情感态度价值 观、能力和知识目标。
思想品德课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高空抛物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5月,某市发生了一起高空抛物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该案中,一名女子从楼上将一盆花盆抛下,导致一名正在行走的女子头部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刑事责任、侵权责任等。
二、案例分析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的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女子从高空抛掷花盆,导致他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2. 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在本案中,女子高空抛物导致他人死亡,侵犯了受害者的生命权,应承担侵权责任。
3. 物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权人、使用人、管理人,应当对其安全负责。
在本案中,女子所在的小区物业管理方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高空抛物事件的发生,存在失职行为,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4. 伦理道德责任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高空抛物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公民有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共安全的义务。
本案中的女子没有履行这一义务,应承担伦理道德责任。
三、启示与建议1. 加强法治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人们认识到高空抛物行为的危害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 完善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方应加强小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高空抛物行为进行严查严管,确保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强化法律责任。
加大对高空抛物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侵权行为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案例教学法4页word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
它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一、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步骤1、精选案例。
案例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收集到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案例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不但不必可少,而且还决定着实施效果的好坏。
因此,选用的案例必须典型、精致、简练、具体、真实、富有时代感和幽默感,每个案例都要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2、呈现案例。
这既可在讲授知识之前,也可放到讲授知识之后。
既可以在讲授某一块知识时呈现,也可以在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呈现。
常用的呈现方式有:(1)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分文字案例;(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黑板上;(3)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中的内容;(4)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5)利用即时的刺激或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学生自己表演案例。
3、分析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景,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积极思考;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一些见解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便于学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闪现思维的灵活性,在互相启迪中,达到对问题的深入领会和把握,以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总结评述。
在讨论中学生提出的想法有的客观正确,有的幼稚偏激。
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加以引导、点拨,做认真细致的总结。
教师要及时总结讨论中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重难点,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时还需要对案例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
当然这既不是标准答案,也不是大家发言的简单罗列,而是使教师自己的分析在合乎逻辑的情况下,能有所创新,让学生对案例问题的认识能进一步扩展、升华。
初中校本课程《以案说法》下
• 主体方面,依据《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 “已满十四周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案被告人均已满十四岁不满,达到抢劫罪的刑 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且实施抢劫次 数多,情节恶劣,完全符合抢劫罪的主体特征。 • 《刑法》263条规定,犯抢劫罪的处3年以上10年 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 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1、入户抢劫;2在 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3、抢劫银行;4多次抢劫 或抢劫数额巨大;5、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6、 冒充军警抢劫;7、持抢抢劫;8、抢劫军用物资、 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 在主观方面,抢劫罪具有明显的主观故意, 即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本案犯罪分子 离开学校后,家庭管教不力,以至在外租房 群居,生活无靠,便打起了抢钱的主意。尽 管各犯罪分子万般抵赖,狡辩是借、要,但 谎言不戳自穿,世界上没有向连名字都不知 道,人也不认识的人借上钱的道理。揭开伪 装,暴露出的就是肆意非法抢劫读书学生的 零用钱,来满足这些不法之徒的吃喝玩乐。
•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犯虐待罪的,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引起被 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 刑。"《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还规定,"犯第一款 罪的,告诉(提起诉讼)才处理。"如果被害人 因受强制、威吓无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和 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提起诉讼。本案即属于这 种情况。 如果虐待行为已符合第二款规定,引 起被害人重伤或死亡的,就不再是自诉案件的范 围,应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主动追究。
《以案说法》下
未成年人“吸烟”问题
• 初中学生王某经常找低年级学生刘某要钱 买烟抽,有一天双方发生口角,厮打在一 起,王某气不过,操起棍棒将刘某一顿暴 打,造成刘某身体多处重伤,后王某被处 以有期徒刑6个月。 • 1987年5月,因吸烟引起的大兴安岭森林火 灾,5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数亿元人 民币。
校本课程以案说法
校本课程以案说法一、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呢,就是学校自己搞出来的课程啦。
它跟那些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不太一样哦。
校本课程就像是学校给自己的学生特制的一道菜,根据学校自己的特色、学生的需求还有当地的一些资源来弄的。
比如说,有的学校在山区,周围都是山山水水的,那校本课程就可能有关于山区植物观察之类的。
这课程啊,就是为了让咱学生能学到一些课本之外,又特别有趣、有用的东西。
二、以案说法的意义。
以案说法在校本课程里可是超有意义的呢。
想象一下,光给咱们讲那些干巴巴的法律条文,得多无聊啊。
但是呢,要是用实际的案例来讲,那就完全不一样啦。
就像讲故事一样,我们一听就来劲了。
比如说,有个案例是关于一个小朋友在网上乱发别人照片,结果被人家告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就能很清楚地知道,原来在网上也不能随便侵犯别人的隐私啊。
这样我们学法律就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的能理解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法律规定了。
三、具体案例分析。
1. 校园欺凌案例。
有这么一个事儿,在一个学校里,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老是欺负一个低年级的同学。
他们抢他的东西,还给他起难听的外号。
这个低年级的同学呢,特别害怕,都不敢上学了。
这就是典型的校园欺凌啊。
从法律的角度看呢,这几个高年级的学生的行为是侵犯了别人的人身权利的。
虽然他们可能觉得就是好玩,但是这是不对的。
学校后来介入了,对这几个学生进行了教育,还请了警察叔叔来给全校的同学讲校园欺凌的危害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就知道在校园里,大家都要互相尊重,不能欺负别人,不然是要承担法律后果的。
2. 知识产权案例。
再说说知识产权的事儿。
有个同学啊,特别喜欢画画。
他画了一幅特别棒的画,然后另一个同学看到了,就偷偷地把这幅画拿去参加比赛了,还得了奖。
这可把画画的同学气坏了。
这个案例就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啦。
画画的同学对他自己画的画是有版权的,别人不能随便拿去用。
这个事情让我们明白,自己的创意和作品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不能去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思政课法律案例课件(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思政课法律案例课件旨在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
本课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例,结合思政教育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课件内容第一部分:案例概述1. 案例名称:《小明的“英雄”行为》2. 案情简介: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他立刻上前扶起老人,但老人却误以为小明是肇事者,指责小明并将其打伤。
小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将老人告上法庭。
3. 法律问题:小明的行为是否构成见义勇为?老人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第二部分:法律分析1. 见义勇为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见义勇为条例》,见义勇为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采取勇敢行动的行为。
2. 小明的行为分析:小明在看到老人摔倒后,立刻上前扶起,这是出于善良的本能和对他人的关爱,符合见义勇为的定义。
3. 老人的行为分析:老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将小明误认为是肇事者,并将其打伤,这是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部分:案例启示1.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意识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2. 见义勇为的鼓励:社会应当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对见义勇为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和保护,让更多的人敢于伸出援手。
3. 法治精神的弘扬:此案例反映了法治精神的缺失,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法治素养。
第四部分:案例讨论1. 如果小明当时没有上前扶起老人,会发生什么?2. 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3. 社会应当如何对待见义勇为的行为?第五部分:总结1. 案例总结:《小明的“英雄”行为》案例反映了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强调了见义勇为的鼓励和法治精神的弘扬。
2. 思政教育启示: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法治思维。
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共48页PPT
谢谢!
48
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和案 例分析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建议及案例分析PPT课件
研中做 做中思 思中变
谢谢
Thank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教育
结合融 入
专题 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Βιβλιοθήκη 直面问题 思想引导 实践能力
P91
“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 回答是什么?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 由。
内容特点分析
02
实
01
近
03
难
少年有梦 学习伴成长 和朋友在一起 走近老师 爱在家人间 ……
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师讲解均可
➢ 上了中学,你觉得长大没 有?
➢ 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 ?
P2-3
运用你的经验建议: 作为教学导入使用
探究与分享:通过活动,得出正文观点
P53
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当朋友背叛了自 己,或者做出了伤害友谊的举动,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 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困惑 问题
• 在形态上不以 对知识进行系 统理论阐释为 主
散
多
• 有6个板块,材 料案例多,又有 大量的问题和情 景
• 坚持依托知识,但 归宿是超越知识, 导向价值认同和行 为践履
难
教学、评价是否有一致性?
我们要到哪里 去?
我们怎样到那 里去?
我们是否到了 那里?
教材编写立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熟读教材
• 准确而熟练分析教学内容
a.认真研读、深挖教材
读透教 材
“读框目”的角度
理解教材的正文观点
“读单元”的角度
明确教材设计的思路
读通教 材
“读整本”的角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版《七年级下册单元实践活动以案说法话保护》PPT课件
家庭保护
20
知识链接
1.①家庭教育(家庭保护)失当; ②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③自己法治观念淡薄,辨别是非能力、自控能 力不足。
21
知识链接
2.可以找政府部门、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寻求帮助; 可以找法律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 律服务所)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中心); 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
看视频谈感悟
第一活动组提供
我思我悟
请结合视频中的具体情境,说说你的感悟?
4
追本溯源
身心发育 不成熟
辨别是非 能力弱
自我控制 能力不强
自身 原因
自我保护 能力弱
易受不 法侵害
易受不良 因素影响
社会 发展 原因
关乎人类 的未来
5
我思我辩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
未成年人受到 法律的特殊保护
“特殊” 恰恰彰显了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11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活动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懂得四个特殊保护,善于 自我保护,学会依法保护,使我们健康快 乐成长。
由全班投票选出“最棒的自己”
13
期待再次相约在下一节快乐的思品课!
14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两部专门”是
社会保护
司法保护
22
知识链接
5. ①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未成年人有了不良行为,若得不 到及时、有效矫治,很容易从不良行为发展到违法犯罪。
②未成年人要遵纪守法,增强责任意识; ③未成年人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④家长要对未成年人做好家庭保护。应当主动学习不断增强 监护未成年人具备的育人素质; ⑤社会与学校要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正确的道 德观;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课件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说课课件初中思想品德说课课件篇一一说教材1 本框地位和作用《身边的诱惑》是《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中第一框,本框的教学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一是七年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花季,生机勃勃,他们探索人生、幻想未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二是面临的主要社会生活,我们身处的社会有精彩、新奇,充满着无限的情趣,但生活中也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
因此,在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和同龄人的相互影响,当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时,往往不知所措,难于克服虚荣心,很容易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酿成终身遗憾。
本框分析了种种诱惑及其表现、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为下一框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身边的种种诱惑及诱惑的影响,掌握不良诱惑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应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
3 教学重点、难点1)突出重点:分析成功的诱惑和赌博的诱惑过程中的体验2)突破难点:游戏机的诱惑二说方法1 教法1)调查的方法:和学生一起明确在生活中常见的不良诱惑。
2)实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不良诱惑带来的危害,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3)讲故事的方法:补充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例,增强说服力。
4)角色扮演法:设计小品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受,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2 学法1)脉络学习法:指导学生学会把本框知识脉络化,懂得知识的前后联系。
2 )协作学习法:生生互动彼此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
3)综合应用学习法: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创新能力,然后找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课件公开课 (4)
本课小结
了解 罪与罚
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罚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主刑 附加刑
学习目标
知道青少年犯罪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 为违法犯罪,增强防范意识,远离违法犯罪, 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歌曲导入
预防犯罪--加强自我防范
5.有人说:陈某15岁因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 并处罚金1000元不合理,你们认为呢?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 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 事责任。
主讲 谢艳华
法治在线
15岁的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 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后因偷东西、打骂 同学受到学校处分。他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 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出来后仍不悔改,和另外两个“朋友”持刀抢劫,在短 短的几天中就作案3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5 年,并处罚金1000元。
案例二: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生无故殴打、辱 骂两名女学生。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伤,其中一名 被害人精神抑郁。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法院依法判决 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另外四名 女被告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
犯罪的基本特征
? 刑 法
刑罚
严重社会危害性 最本质特征
法律标志 刑事违法性
法治在线
15岁的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 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 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后因偷东西、打骂同学受到学校 处分。他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 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出来后仍不悔改,和另 外两个“朋友”持刀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3起,最 终因抢劫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1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刑事责任年龄: • 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 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 法律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十七条 •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 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 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 政府收容教养。
• 犯罪嫌疑人: • 是指因为涉嫌犯罪而被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 院决定立案侦查,尚未被提起公诉的人。 • 犯罪嫌疑人就是罪犯吗 ? • 法律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第五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 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 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 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 人的名誉。
• 治安处罚: • 是指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了扰 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并由公安机关对行为人给予的一定惩罚制裁。 • 法律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 • 第十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 (一)警告; • (二)罚款; • (三)行政拘留; •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 境或者驱逐出境。
• 人民法院(审判)
常见的法律名词
• 权利: • 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权益 和可以做出的行为,同时也表现为要求他 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 一、政治权利, 二、人身权利, • 三、受教育权利, 四、财产所有权,五、 继承权, 六、社会经济权, • 七、诉讼权利, 八、其他权利。
• 义务: • 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人必须履行的某种责 任。其明显特征是义务人应按权利人的要求做 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 • 法律链接 •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 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 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 (5)依法纳税的义务 • (6)受教育的义务。
•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在城市市区街 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娱乐、集会等活动, 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等,都是违法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将给予罚 款、拘留等治安处罚。 • 法律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 • 第十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 (一)警告; • (二)罚款; • (三)行政拘留; •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 者驱逐出境。
• 张某(16岁),经常殴打低年级的同学致轻 微伤,就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李某(12岁)初二学生,由于家庭困难,父 母让其辍学出外打工,违反了我国《义务教 育法》;有经济能力的成年子女拒绝抚养没 有生活能力的父母;违反了《婚姻法》等法 律。违法者根据其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 责任也有差异。如果行为人违法达到严重程 度,将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 刑事处罚: • 是指行为人违反刑法的规定,实施了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的行为,由人民法院对其定罪量刑并由监狱等机构执行 的一种制裁。 • 法律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三十二条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 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 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 犯罪: • 是专指违反我国刑法的规定,应追究其刑二,触犯《刑法》; • 第三,应受刑罚处罚, • 我国《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社 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标准。
• 小明(16)岁因涉嫌贩卖毒品罪被公安机关抓获。 小明在公安机关以及检察院侦查阶段都是犯罪嫌 疑人,如果检察机关把案件移送法院进行起诉的 话,小明在法院审判阶段就是被告人。 • 法律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第五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 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 知监护人到场。 •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 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
《以案说法》
请你说说 学习法律的作 用?
第一部分 法律常识篇
生活中的法
宪法 法 普通法律 (子法) (母法、根本大法)
民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刑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治安处罚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我国的执法机关
• 公安机关(维护治安) • 检察机关(自侦、批准逮
捕和法律监督 )
• 如王某(16岁)盗窃他人手机(2000元)构成 盗窃罪,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钱某(17岁)暴 力抢劫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罪,可能判处三年以 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犯罪分子 适用刑事处罚的前提是行为人构成犯罪,如不 构成犯罪,只是一般违法行为,则不能给予刑 事处罚。
•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 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 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 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 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 罪。
• 监护人: • 是指对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的人身、财 产和其它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 • 未成年人: • 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 • 少年: • 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按照实际上的规定,少年与未成年人是同 一个概念,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 违法: •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 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