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叶》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3《观察叶》(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3《观察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50355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e.png)
标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这是谁的叶》教案引言:叶子是植物生长的重要部分,也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观察和研究叶子,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本次课程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不同植物的叶子,帮助他们了解叶子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并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有限,因此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示范。
此外,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叶子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能区分不同植物的叶子;掌握观察叶子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多样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叶子的生长过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观察叶子的基本方法;了解叶子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植物的叶子样本;准备放大镜、镊子等观察工具;制作PPT课件;设计观察记录表。
2. 学生准备:自带记录本和笔等观察工具;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
3. 教学环境:校园内的植物区或附近的公园。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叶子图片,激发学生们对叶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们思考叶子的特点和作用,如“你们看到过这些叶子吗?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吗?”通过导入新课让学生们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叶》(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7e58f1e009581b6bd9eb50.png)
观察叶教学设计课题观察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认识叶子的特点,学会分辨叶子种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真实的叶子和图片来认识叶子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植物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以及亲近自然的情感。
重点通过对各种植物的叶子进行观察,认识叶子的特点。
难点通过观察学会区分叶子的种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一棵植物,仔细观察并指出它的结构。
学生并指出它的根、茎、叶通过观察植物复习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其中的一部分,共同走进《观察叶》。
你见过哪些叶子呢?它们有什么特点?一、叶子的特点1.出示栎树叶、杨树叶、柳树叶和芭蕉叶的图片,观察一下这些树叶长什么样子?栎树叶杨树叶柳树叶栎树叶:叶子数量比较密,叶片是嫩绿色的,细长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通过观察叶子的样子,感受在观察叶子时的角度的……杨树叶:墨绿色,像桃形而且周围有锯齿,上面有一根粗粗的叶脉,旁边有很多细小的叶脉,叶柄比较长……柳树叶:嫩绿色,又细又长,中间的叶脉颜色比较深……芭蕉叶:叶面鲜绿色,有光泽,长圆形,比较厚,叶柄粗壮而且很长……2.这几种叶子一样吗?有什么区别?总结一下,我们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区别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3.再分别从颜色、形状、大小这三个方面分别描述一下下面这些叶子雪松叶槭树叶雪松叶:像细细的针一样尖尖的,长得很密集……槭树叶:红红的,像五角星一样……4.对比欣赏枫树叶和槭树叶,杨树叶和桑树叶有什么不同?(1)原来枫叶是槭树叶的一种(2)桑树叶表面毛茸茸的,而且是嫩绿色的……5.出示枫叶和银杏叶的图片,观察它是哪种叶子?它的形状像什么?枫叶像手掌银杏叶像扇子对比发现区别并回答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总结观察的方法对比图片,找出异同点思考叶子形状与生活中哪种物品相似并交流通过再次对比叶子的特点总结观察不同叶子的不同特点的方法通过总结观察叶子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叶子的特点所在在对比中抓住相似叶子的特点,便于学生辨认叶子种类通过将叶子形状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起来,可以增加学生观察叶子的兴趣。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观察叶教科版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观察叶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609f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f.png)
小学科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观察叶教科版观察叶的特征与功能引言:科学是一门注重观察现象和推理的学科,通过观察可以从细微之处发现规律和原理。
在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3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功能,以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观察叶子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分享叶子的重要特征和功能。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植物世界的神奇之处吧!一、观察叶子的步骤和方法观察叶子是一项简单却又有趣的活动。
下面将介绍观察叶子的步骤和方法:1. 准备叶子样本:可以在校园或家庭周围收集一些不同种类的叶子作为样本。
确保叶子没有受损或污秽,最好是新鲜的叶子。
2. 观察叶子的整体形状:首先,仔细观察叶子的整体形状。
有的叶子呈椭圆形,有的呈心形,还有的可能呈长条状。
记录下每种叶子的形状特征。
3. 观察叶子的边缘:接下来,观察叶子的边缘。
有的叶子边缘光滑,有的叶子边缘有锯齿状的边缘,还有的叶子则具有波浪状的边缘。
记录下每种叶子的边缘特征。
4. 观察叶子的颜色:注意观察叶子的颜色,有的叶子呈绿色,有的叶子可能是红色、黄色、橙色等。
记录下每种叶子的颜色特征。
5. 观察叶子的质感和表面特征:轻轻触摸叶子的表面,感受一下叶子的质感。
同时,注意观察叶子表面是否光滑、粗糙、有毛发、或有透明的斑点等。
记录下每种叶子的质感和表面特征。
6. 观察叶子的叶柄和叶脉:仔细观察叶子的叶柄和叶脉。
有的叶子具有长长的叶柄,有的叶子则没有叶柄。
同时,观察叶子上的叶脉是否清晰可见,或形成网状等。
记录下每种叶子的叶柄和叶脉特征。
7. 进行分类和比较:最后,根据观察到的叶子特征进行分类和比较。
可以将叶子按形状、边缘、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二、叶子的重要特征叶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1. 光合作用:叶子通过含有叶绿素的叶绿体,利用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为氧气和葡萄糖。
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
教科版科学一上1.3《观察叶》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一上1.3《观察叶》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b1dcba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3c.png)
教科版科学一上1.3《观察叶》教案1一. 教材分析《观察叶》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子,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叶子的主要特征,以及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科学课之前,可能对叶子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结构、特征的了解有限。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在观察、操作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叶子的主要特征,知道不同种类的叶子在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叶子的基本结构,叶子的主要特征,不同种类的叶子在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的差异。
2.教学难点:叶子的结构名称及其功能。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子,发现叶子的特征。
2.比较法:让学生比较不同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找出差异。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心得,加深对叶子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各类叶子标本、显微镜、放大镜、叶子的结构图、笔记本等。
2.学具:每组一份叶子标本、显微镜、放大镜、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叶子,引导学生关注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叶子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叶子标本,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仔细观察叶子的细节,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比较不同叶子的特征,加深对叶子结构的理解。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叶》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叶》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f4a603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f.png)
小学科学教案《观察叶》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叶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通过观察不同的叶片,孩子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教案《观察叶》展开讨论,介绍教案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教案名称:观察叶教材版本:科学一年级上册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特别是叶片的形态;- 掌握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 教学准备:- 准备足够的植物叶片样本,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份;- 准备放大镜或显微镜,方便学生观察细节;- 准备记录和描述叶片的工具,如笔、纸等;- 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表格,帮助学生整理观察结果。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植物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和叶片。
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对叶片形态的好奇心。
步骤二:展示与讨论向学生展示不同植物的叶片样本,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提醒学生观察叶片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帮助他们回答一些问题,如:这些叶片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特征与它们生长的环境有什么关系?步骤三: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选择一个叶片样本进行观察。
每个小组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来更仔细地观察叶片的细节。
鼓励学生进行记录和描述,帮助他们养成科学的观察和思考习惯。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将自己观察的叶片样本和观察结果分享给全班。
鼓励学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描述叶片的特征,可以使用图表或报告表格来展示观察结果。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叶片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和纹路等,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特征与植物的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激发他们对植物的进一步观察和思考。
4. 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在观察和描述叶片特征时的表现,包括是否注重细节和描述准确性;- 观察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和分享的积极程度,包括是否与组员合作、分享观察结果的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对他人观点的理解。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439f7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1.png)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
科学学科一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观察叶
教学目标:
1.理解植物的叶具有多种形态特征。
2.观察、比较各种叶,认识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3.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4.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
1.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
2.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
3.学生活动手册。
4.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聚焦
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三、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如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四、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让学生观察同一棵植物的不同叶,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片叶,标注出叶片、叶柄、叶脉等部分。
六、拓展
教师可板书植物的叶的形态特征,让学生自主研究。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各种叶,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多种形态特征,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同时,通过观察同一棵植物的不同叶,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3《观察叶》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3《观察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8987ad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0.png)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2017)3《观察叶》教学设计(一)年级:一年级上册学科:小学科学版本:教科版(2017)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观察了一棵植物之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叶的共同特征和特点对植物叶的特征进行更加具体的观察。
本课重点观察的是叶的外部特征。
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叶,建立起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着形状、大小、颜色等差异的认识。
同时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体会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
目的是让学生从对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叶的比较中,发现叶具有生长变化的生命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叶也是有生命的。
二、学情分析《观察叶》这节课是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单元《植物》的第三课,前面先了解了我们周围的植物以及如何观察一棵植物。
在交流和试教中发现学生对于叶是非常熟悉的,对叶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也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叶的很多特点,但都是比较零散的,描述词语也并非科学词汇。
同时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到三个星期,很多科学素养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例如:认真倾听别人回答问题,认真听老师指令,小组配合等。
所以我通过小组评分的方式,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形成小组荣誉感。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五、教学过程聚焦叶子有什么特点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一棵植物,了解到植物的特点是有根茎叶。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ece3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4.png)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叶子,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叶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和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叶子的种类:常绿叶、落叶、针叶等。
2. 叶子的结构:叶柄、叶片、叶脉等。
3. 叶子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叶子及叶子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叶子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叶子的功能及作用。
2.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种类的叶子标本或图片。
2. 学生准备观察用的放大镜。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叶子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叶子的外观特征。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叶子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3. 观察叶子: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叶子的细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叶子的叶柄、叶片、叶脉等结构。
4. 描述叶子: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所观察到的叶子特征,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比较叶子:学生将不同种类的叶子进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叶子的特征和功能。
七、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叶子的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叶子。
2. 小组展示:每组选出一张叶子图片,介绍该叶子的特征和分类。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强调观察和描述的重要性。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收集不同种类的叶子,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家长签字确认,教师进行检查。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十、评价与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叶子观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叶子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1.3《观察叶》(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1.3《观察叶》(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a069e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2.png)
1.3《观察叶》(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目标:1. 理解植物的组成结构,学会观察植物的不同部位。
2. 了解叶的结构与功能,学会使用叶子的外形、颜色等特征来鉴别不同植物。
3. 注重观察、比较、总结,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谈论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植物由什么部分构成,什么是根、茎、叶?2. 观察植物,了解叶的结构: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去校园内的草地或者是树林中,观察周围的植物,询问学生这些植物中有哪些部分是叶?叶的形态、颜色等有哪些不同?二、学习1. 观看教学PPT,学习叶的结构、功能及形态特征。
2. 解释叶的定义,使用图片等辅助工具,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叶是植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活动1. 班内小组比赛:教师将一些叶子放在黑板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比赛在短时间内能够鉴别出其中的全部叶子。
评选出鉴别正确且用时最短的小组为获胜组。
2. 自选叶子鉴别:将几种常见植物的叶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之对应的植物。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总结1. 总结:通过以上活动,引导学生对叶子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比较、总结,从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 出示小练习:为了检验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小练习,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让学生自行完成,并核对答案。
四、作业1. 观察并记录身边的植物,找出并标注它们的叶子。
2. 绘制一张“我最喜欢的植物叶子”的画。
教学要点:1. 了解植物基本的组成结构。
2. 学习叶的结构与功能,使用叶子的外形、颜色等特征来鉴别不同植物。
3. 注重观察、比较、总结,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评估方法:1. 课堂活动表现评估:评估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的能力。
2. 书面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
资源准备:1. 教学PPT。
2. 放大的植物叶子样本。
3. 画笔和画纸。
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1-3《观察叶》教案
![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1-3《观察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044db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7.png)
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1-3《观察叶》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叶》是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了解叶子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观察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
此外,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内部结构认识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知道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
2.难点: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
2.触摸法:让学生触摸叶子,感受叶子的质感。
3.讲解法:教师讲解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叶子、显微镜、彩色笔、白板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片叶子,彩色笔、笔记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形状、颜色、纹理的叶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叶子的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叶子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并引导学生用彩色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子,让学生触摸叶子,感受叶子的质感。
同时,教师讲解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心得,提问:“你们发现叶子的哪些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5.拓展(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叶子,让学生认识更多种类的叶子,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叶子会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纹理?”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以及结构和功能。
《观察叶》(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观察叶》(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ff8455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2.png)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观察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第3节《观察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叶子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了解叶子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观察实物叶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叶子是植物的一部分,具有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功能。
b. 了解叶子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c. 学会观察和描述叶子的特点。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功能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叶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观察能力较为有限。
需要通过直观的实物观察和简单的描述,帮助他们理解叶子的功能和作用。
同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需要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是关于植物的,你们喜欢看植物吗?你们知道植物是怎么呼吸的吗?2. 学生回答问题。
第二环节:导入新知1. 老师: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些不同形状、颜色、质地的叶子实物,你们仔细观察一下。
2. 老师展示不同的叶子实物,如长方形的绿叶、心形的红叶、圆形的黄叶等。
3. 老师:请大家描述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叶子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例子:学生A:我看到的叶子是绿色的,形状像长方形,质地比较光滑。
学生B:我看到的叶子是红色的,形状像心形,质地比较柔软。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1. 老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到的叶子的形态、颜色、质地都不一样,但它们都是植物的一部分,叫做叶子。
叶子除了有不同的形态、颜色、质地外,还有什么功能和作用呢?2. 学生回答问题。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3《观察叶》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3《观察叶》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e19c35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b.png)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1-3《观察叶》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叶》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的第三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叶子在其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详细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观察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
他们在家庭和学校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树叶,对树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树叶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知道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知道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叶子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引导观察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叶子的模型,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叶子标本、显微镜、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人一片叶子,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叶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吗?叶子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叶子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叶子的基本知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用彩色笔在叶子上标记出叶子的各个部分,并尝试说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和功能。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叶》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1bca4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7.png)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叶》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叶》是一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叶子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点,了解叶子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观察的目的性和方法性不强。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叶子,但对叶子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多,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生活经验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种类的叶子,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种类的叶子,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特点,发现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2.比较法: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叶子的特点,深入了解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3.实践活动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类型的叶子标本或图片,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2.学生准备观察叶子的工具,如放大镜、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叶子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叶子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叶子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点,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叶子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叶子标本或图片,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深入了解叶子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叶子特点和结构功能。
学生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b7dfd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a.png)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观察叶》教学设计学生活动21.观察各类叶的不同之处,并填写记录表。
观察对象观察方法记录表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鼻子闻…银杏叶枫树叶柳树叶桑树叶…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学生活动31.观察同一种植物的叶。
观察对象观察角度观察心得大小颜色学生活动41.画一片叶子。
教师活动21.教师拿出叶片,提问:老师带了一些叶子到课堂上,你们想观察它们吗?那怎么来观察呢?2.师总结方法:看来小朋友们都是观察小能手,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1)用眼看,看一看树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2)用手摸,摸一摸叶子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3)用鼻子闻,闻一闻叶子的气味。
老师给大家的叶都非常安全,但是如果去室外观察可不能随意去闻啊。
(边说边演示)3.教师观察前提示:小朋友观察时我们可以轮流观察,有了发现可以小声地说给小组同学听,但不能影响了别的小组,让我们做一个安静的观察小能手。
发现越多的小朋友越能干。
听到音乐马上坐端正,做好交流准备。
4.指导学生分组观察5.交流、汇报。
教师活动31.教师出示不同大小、颜色的绿萝叶照片,提问:老师这里还有几片叶子,你觉得它们来自同一株植物吗?说说判断的理由?2.教师拿出绿萝盆,总结:其实这些叶是老师从这盆绿萝上修剪下来的。
绿萝叶会从叶芽长成嫩叶,从嫩叶长成老叶,老叶最后还会枯萎死亡。
它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
3.教师提问:我们的绿萝叶有这样的生命过程,其他的叶也有这样的生命过程吗?4.教师出示其他几种叶的变化过程。
总结:是的,小朋友们平时也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在我们周围不易发现的细节。
5.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方法,观察到的特征,并填写记录表。
教师活动41.教师引导:小朋友,这么多漂亮的树叶,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一片叶子吗?2.教师拿出一片叶,把叶子贴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边观察边进行画。
讲画法:先画叶片、再画叶柄, 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
3.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叶子;3.请小朋友们选择一片叶子,拿出活动手册翻到第3页,先写上日期,然后边观察边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叶》教学设计教学方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叶》教学设计教学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effd5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b.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叶》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能通过眼看、手摸、画一画、借助放大镜等方法来观察叶;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找出叶的共同点——都具有叶片、叶脉和叶柄;3.通过比较,能发现叶片在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方面的不同;4.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同学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通过眼看、手摸、画一画、借助放大镜等方法来观察叶;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找出叶的共同点——都具有叶片和叶柄;3.通过比较,能发现叶片在大小、形状、颜色、边缘等方面的不同。
【教学难点】1.能通过眼看、手摸、画一画、借助放大镜等方法来观察叶;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找出叶的共同点——都具有叶片和叶柄。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准备常见的植物叶片。
学生:采集几种植物的叶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到处是绿色的世界,今天我把这一片绿色带到了课堂上(出示植物叶片)。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叶。
(建议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叶子.mp4。
)【学生】观看视频。
二、讲授新课(一)观察叶【教师】上课前同学们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了各种树叶,请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收集树叶的?【学生】回答:林子里捡到的;校园里摘的。
【教师】同学们评一评,哪一位同学的行为是对的?【学生】得出结论:采摘花草的行为是错误的。
【教师】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便采摘树上的树叶。
现在请同学们把捡到的树叶放在桌子上,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我们来比一比谁反应速度最快,小手最快,听好要求摆一摆。
出示问题:你们捡了几片落叶?数一数,摆一摆,汇报数量。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
学生活动:汇报结果。
(二)观察比较树叶【教师】刚报了有几种树叶,那么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为什么?请各小组同学交流讨论,然后指名汇报。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都认真地思考了,但是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分类的依据不同。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fdc0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6.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叶子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2. 了解叶子的基本结构,知道叶子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三、教学难点:1. 叶子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学准备:1. 实物叶子若干。
2. 放大镜、剪刀、尺子等观察工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的叶子,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叶子:教师组织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叶子,引导学生关注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3. 探讨叶子结构: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叶子特征,总结叶子的基本结构。
4. 认识叶子各部分:教师讲解叶子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如叶片、叶柄、托叶等。
5.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用剪刀剪下叶子,观察叶子各部分。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叶子各部分的特点。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叶子,记录下叶子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与家人分享。
8. 板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叶子形状:__________ 颜色:__________ 纹理:__________叶子结构:叶片叶柄托叶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叶子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0. 课后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去公园、植物园等地方观察不同种类的叶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叶子形状、颜色、纹理的观察能力,评估学生对观察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3 观察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3 观察叶》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506d3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c.png)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3 观察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察叶》这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第三课。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哪些是植物并种植了自己的植物,还对植物进行了观察,知道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本节课要用科学方法研究各种各样的叶,描述叶的特点,用画图的形式记录叶。
聚焦板块:通过认识多种树叶激发学生观察叶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叶,了解叶的结构,发现叶的特点并用科学的词语描述叶的特点。
同时通过出示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黄叶的枝条,展示叶生长、发育、衰老的生命过程,指向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最后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描述和记录叶的结构。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叶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并了解到叶是在不断变化的,叶是有生命的。
拓展板块:通过欣赏叶画作品激发学生制作叶画的兴趣,了解叶画制作的方法,课后完成叶画作品。
【学情分析】学生非常熟悉“叶”,对叶结构、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也能描述出叶的很多特点,并且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但是都比较的零散。
同时,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到三个星期,很多科学素养和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例如: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实验开始、结束的时间把握,实验结束要马上整理好材料静等交流等,这些科学习惯都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慢慢渗透,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思维: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探究实践: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态度责任:1.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道叶子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感悟生命历程。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1.3《观察叶》教科版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1.3《观察叶》教科版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0657f74bcd126fff6050b45.png)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1.3《观察叶》教科版教案教学设计观察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页—10页。
【教学目标】1.了解叶具有自己的特征,它也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也会死亡。
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了解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纸、。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学生主持)。
【教学过程】一、智导—尝试了解播放关于“叶”的视频师:同学们,每一种植物都长着自己独特的叶,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不同种植物上的叶。
二、研学你见过哪些叶子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1.叶子的特点出示栎树叶、紫苏叶、杨树叶、柳树叶、芭蕉叶、雪松叶、枫树叶、银杏叶的图片课件,观察这些树叶长什么样子?栎树叶:多个叶片合成,嫩绿色,细长的;杨树叶:墨绿色,像心形而且周围有锯齿,叶柄较长叶脉比较显眼;柳树叶:嫩绿色,身子细又长是披针形;芭蕉叶:叶面鲜绿色、有关泽、长圆形,比较厚,叶柄粗壮而且很长;雪松叶:像细细的针一样,尖尖的,长得很密集是针形;紫苏叶:香香的,可以拿来吃;枫树叶:像手掌;银杏叶:像一把扇子。
2.了解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叶子都是由叶柄、叶片、叶脉组成,但颜色、大小、形状、味道、厚薄、软硬各不相同。
3.玩“猜叶子”游戏如:这个叶的形状是像细细的针一样,尖尖的,长得很密集,这是什么叶呢?(生:雪松叶)小段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它许多方面是不同的。
4.做课间操(一个学生主持领操)5.出示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课件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因为叶的颜色、大小不同)生:是两种不同植物的叶师:其实是同一棵植物的叶,是从同一棵树上摘下来的。
你们有发现什么问题吗?能不能告诉老师呢?生:有的叶子是黄色,小小的;有的是绿色,叶子比较;还有的叶子暗黄有洞洞,烂掉了····师:同学们都能很认真的观察,这节课都表现的棒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叶》教学设计
课题:3 观察叶-叶子先生-寻家之旅(第4周)
学时数:1学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
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
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
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了解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准备:
1.PPT(叶子先生、不同的叶)
2.实物:校园周边常见的叶(大小、形状、颜色)
教学过程:
1.导入(3min)
①昨天老师接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信来自一位叶子先生,接下来我们先一起认识一下叶子先生,好吗?(好)
②这就是我们的叶子先生了,小朋友们,你们说叶子先生长得漂亮吗?(漂亮)
③叶子先生:各位同学,你们好,听说你们特别有智慧,想请你们帮帮我,好吗?(好)
④叶子先生:我出远门很久,现在回来发现城市变化特别大,我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我一起找找家吗?(可以)
2.引导-观察叶的外形特征(12min)
①聪明的小朋友,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找呢?[2min]
②(引导:叶子先生的家是什么样子?叶子先生是由什么组成
的?)
③叶子先生:我是由很多不同的树叶组成的,我想我的家应该有很多大树,找到这些大树就找到我的家了。
④师:小朋友们?哪里有很多大树呀?(森林、公园、校园)大家真棒,那我们和叶子先生一起出发吧!
⑤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一片树林(银杏树),这里也有很多美丽的树叶,小朋友们,这里会是叶子先生的家吗?[3min]
⑥师:这里有一片叶子,大家仔细看看,和叶子先生身上的一样吗?
⑦师:哪里不一样?(长得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大小不同)
⑧师:这个叶子长得像什么呢?(扇子、半圆.....)
⑨师:看来这里确实不是叶子先生的家,那我们继续往前走好吗?
⑩师:大家快看这片树林好漂亮呀!(槭树林)这里的树叶是什么颜色呢?(红色)大家真棒[3min]
11 师:这里会是叶子先生的家吗?我们找一片叶子来看看
12 叶子先生:这好像和我头上的叶子、手上的叶子长得差不多
13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发现吗?(形状不同,槭树叶更尖,叶片是分开的,像张开的手掌,叶子先生的头和手上的叶子像并拢的手掌)
14 看来,这里还不是叶子先生的家,我想我们还要再找找了,别灰心我们一定能找到。
15 叶子先生:谢谢大家和我一起,我们一起去植物园看看好吗?[4min]
16 师:同学们,这里有好多不同样子的大树呀!这是什么树,有同学知道吗?(松树)大家真棒,松树的树叶尖尖的,像什么呀?(针),对,所以我们又叫它松针。
[2min]
17 师:大家看,这棵树是桂花树,桂花在八九月开放,香气迷人。
咦?我怎么觉得桂花树的叶子和叶子先生的胳膊长得很像呢?
18 师:桂花树的叶子像什么呀?是什么颜色的呢?(像小船、像面包....绿色)[2min]
19 师:大家真棒,我们已经帮叶子先生找到了一种大树了
20 叶子先生:谢谢大家,我想其他大树应该也在附近。
3.观察同一种植物上的树叶-树叶的生长(7min)
①叶子先生:咦,这好像就是我头上的叶子,大家看。
②师:这个叶子像什么呀?看来,这应该就是组成叶子先生头和手的叶子了?可是大家发现这些叶子和叶子先生的有什么不同吗?(颜色、大小)
③师:奇怪,这两种叶子长得很像,可是颜色、大小却不一样,为什么呢?(不是同一种叶子、阳光不同.....)
④师:我们一起看看这棵大树吧!一棵树上为什么有不同颜色的叶子?(排出不是同一种叶子)
⑤师:大家仔细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引导,小叶子长在前面,大叶子在后面,有的叶子是黄色的/红色,落下来的叶子是黄色/红色的)
⑥小博士:其实叶子也和小朋友们一样,会长高、长大,秋天到了,叶子慢慢衰老颜色就发生了变化、当他们慢慢死去就离开了大树的怀抱,落到地上了。
⑦听了小博士的讲解,大家明白了吗?
⑧小博士:树叶落到地上,在泥土中慢慢变成营养,就可以让我们的大树长得更强壮。
⑨叶子先生:我想这里就是我的家了,只可惜,我的身体和腿变化了很多,不能找到大树了。
大家细致的观察最终帮我找到了家,谢谢大家的帮助。
我要留在这里,变成营养,报答给我叶子组成身体的大树。
小朋友们,再见啦!
4.参观植物园(3min)
①小博士:大家既然来到了植物园,我带大家参观一下吧!
②小博士:这是柳树
③师:大家看柳树的叶子像什么呀?(细细的长条)
④小博士:这是桑树
⑤师:桑树的叶子又像什么呢?(爱心、桃子),大家真棒,时间不多了,我们要回去了,让我们谢谢小博士,和小博士说再见啦!
5.画叶子(5min)
①师:今天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不仅帮叶子先生找到了家,还认识了那么多树叶。
现在老师把今天我们观察过的树叶找出来,大家能找找这些叶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引导:相同的组成:叶片、叶脉、叶柄)
②下面小博士送给大家的树叶(枫叶、桂花叶、柳叶)发给每个同学,同学们一起在科学笔记本上画一画你的叶子,我们比比谁画的最像。
6.小结(5min)
①老师看到大家画的都很棒,老师也忍不住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家一起看看,老师的叶子画的怎么样呀?(提醒学生注意画完整)
②大家今天做的真是棒极了,回去大家也可以试试,找一些落
叶,一起动手做一个叶子先生、或者做一些叶子的小动物好吗?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