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理念,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非生命物质的关系为探究领域,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本册教材的鲜明特点主要体现在:1、顺应儿童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熟悉的现象出发,以儿童喜欢的活动为线索展开学习,有利于保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2、突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非生命物质”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将科学与人文、技术与科学融为一体,有利于儿童科学素养的形成。
3、倡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注重科学概念和技术的实践应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点目标:初步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分类;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初步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及保护环境的意义。
2、能力习得目标: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提高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增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儿童关爱生命、关注环境的情感,树立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培养儿童学习科学家们的勤奋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本教材共设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每课建议授课时间为40分钟,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1、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资料搜集和分析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2、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包括实验、观察、制作等环节,同时根据需要,结合教材中的拓展资源,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物体研究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的基本特征。
2. 观察天气描述晴天、阴天、雨天等不同天气现象。
3. 熟悉我们的身体了解眼、耳、鼻、口等身体器官的功能。
4. 感知磁铁探索磁铁的特性,如吸引铁、两极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环保意识。
3. 使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磁铁的两极、天气现象的形成等概念。
重点: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物体的特征,认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探索磁铁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动物、石头等自然物体,磁铁,人体器官模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观察记录表,磁性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展示不同植物,讲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介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并记录下来。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界物体特征。
4. 知识巩固(1)进行磁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磁铁的特性。
(2)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身体各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布置拓展任务,如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其特征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内容:自然界物体:植物、动物、石头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身体器官:眼、耳、鼻、口磁铁特性:吸引铁、两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其特征,并画出来。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其原因。
(3)列举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玫瑰,红色,有刺,花瓣呈螺旋状排列。
(2)示例:周一晴天,周二阴天,周三雨天,原因:气温变化、湿度增加等。
(3)示例: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嘴巴吃东西。
2017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质
2017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优质教学计划:2017年一年级科学教育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研究以观察和描述为主,教学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
从一年级开始,需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六年的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2017年9月,国家恢复在1-2年级单独开设科学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
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
在“植物”单元中,包含以下内容: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课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在“比较与测量”单元下,包含以下内容: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袋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
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研究,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包括:1. 第一章《我们身边科学》: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2. 第二章《植物世界》:第二节《认识常见植物》;3. 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三节《认识常见动物》;4. 第四章《空气和水》:第四节《空气和水特点》;5. 第五章《我们身体》:第五节《认识我们身体》。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科学内涵,培养对科学兴趣;2. 使学生掌握基本植物和动物知识,认识常见植物和动物;3. 让学生解空气和水特点,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重要性;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理解,如植物六大器官、动物分类等;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课题名称;2. 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突出重点;3. 结构图:用图示表示植物、动物结构,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身边科学现象;(2)画一画你喜欢植物和动物;(3)实验报告:空气和水特点;(4)观察我们身体,完成观察记录表。
2. 答案:(2)根据观察,画出自己喜欢植物和动物;(3)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4)根据观察,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和过程;2.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整理新课标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完整教案(2017年课标版)全册精写
整理新课标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下册完整教案(2017年课标版)全册精写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上期)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一)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1. 生命世界:认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章节内容:第13章,动植物的认识、分类及生活习性。
2. 物质世界: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了解其性质和变化。
章节内容:第46章,物质的认识、性质及变化。
3. 地球与宇宙:初步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章节内容:第78章,地球的自转、公转,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探究、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画图工具、观察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身边的动植物,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答案:(1)动植物特点介绍示例:蝴蝶——翅膀有花纹,会飞;蚂蚁——有六条腿,善于搬运食物。
(2)物质性质与变化示例:水——无色无味,能结冰、沸腾;纸——白色,可燃。
(3)地球自转与公转描述示例: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产生四季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共13课时)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全册优秀教案(共13课时)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1课,也是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让学生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学习立足于学生对植物的原有认识,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四个:1.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3.讨论塑料花是不是植物;4.种一棵植物。
通过这四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
种植一棵植物既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中,又为后续的讨论积累实证。
聚焦板块: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开始走进植物世界,领略科学的魅力,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喜爱。
探索板块:先是通过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知识,借助“班级记录表”将他们对植物的初始想法记录下来,以便后期整理。
再是活动二“找一找、数一数图中的植物”,学生在辨认的过程中认识到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
辨识“蝴蝶是植物吗?”,学生再说判断理由,初步认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
研讨板块: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寻找证据,判断“塑料花是植物吗?”,意在引导学生使用证据,提升对植物的认识。
拓展板块:通过“种一棵植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进一步观察和感受生命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对植物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图书、家庭、幼儿园种植或对周围环境的下意识观察。
在幼儿园里接触和认识植物的时候,也会接触到植物根、茎、叶这些词汇。
所以,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已经很丰富,只是比较粗浅和零碎,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学生不能够完成系统的科学观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在种植活动中可能需要教师更多关注;识字量不足,在记录时更适合用画图的形式;团队合作意识较弱,自我控制力不强,学习习惯、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有意注意保持时间不长,首次尝试长期科学观察,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需要教师的关注与重视。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健康的生活方式2. 美丽的自然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环境保护意识3.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物体的性质和分类常见物理现象的认知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物体和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认识物体的性质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讨论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实例为载体,讲解知识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美丽的自然、奇妙的物体与现象2. 内容:各章节知识点、关键词汇、思维导图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的身体:画出自己的身体,标注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美丽的自然:观察身边的动植物,画出自己喜欢的生物,并简要介绍。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收集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和描述。
2. 答案:我和我的身体: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美丽的自然:所画生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环境。
奇妙的物体与现象:物体分类和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拓宽知识面。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实践性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教科版(2017)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2017)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科学充满了兴趣。
但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还很有限,缺乏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经验。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教科版(2017)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植物”“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
“植物”单元引领学生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和共同特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比较与测量”单元引导学生学习比较和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目标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能说出一些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需求。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等,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
2. 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能在教师指导下,对植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能尝试用比较和测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科学态度目标对植物和科学探究表现出兴趣和好奇心。
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愿意倾听和分享他人的发现。
培养爱护植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懂得保护植物。
意识到工具在比较和测量中的作用,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植物的特征和生长变化。
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和测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五、教学措施1. 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丰富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植物单元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内容进行设计。
详细内容涵盖:1.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第一节《有趣的现象》,第二节《动手做一做》。
2.第二章《植物的世界》: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植物的生长》。
3.第三章《动物的世界》:第一节《认识动物》,第二节《动物的生活》。
4.第四章《我们生活的地球》:第一节《天空和大地》,第二节《水和空气》。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思考、创新等科学方法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2.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4.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体现教学过程。
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请你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它的生长情况,并画出它的形态。
(2)请你观察家中的动物,描述它的生活习性,并画出它的外形。
2.答案:(1)植物生长情况记录: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2)动物生活习性描述:观察动物的行为,用文字描述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进行科学小实验等,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4. 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安全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6. 课后反思的内容和拓展延伸的多样性。
一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优质教案全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第1章《我们的身体》: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了解其功能。
第2章《身边的物体》:学习物体的分类,探究物体属性。
第3章《植物的秘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常见的植物。
第4章《动物的世界》: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的能力,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3. 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常见的植物。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动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物体的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特点。
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物体的属性、植物的生长环境、动物的生存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模型、PPT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体验、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身体部位连线:让学生将身体部位与功能进行匹配。
物体分类游戏:让学生将物体按照属性进行分类。
植物观察记录: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做好记录。
动物习性探讨:让学生分析动物的特点,了解它们的生存方式。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罗列:将本章重点知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
2. 图文并茂:结合教材图片,展示实物、模型等,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自己的身体,标注出各个部位的功能。
收集身边的物体,按照属性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观察一种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画出其生长图。
了解一种动物,描述其生活习性,并画出其生活环境。
2. 答案:身体部位与功能匹配正确,图画清晰。
物体分类合理,理由充分。
植物生长过程记录详细,生长图画准确。
动物生活习性描述准确,生活环境图画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实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17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
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
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解读“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
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
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
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
让学生关注植物、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是这个单元的重要导向。
(2)“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
当科学家观察和实验时,他们离不开比较和测量。
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完整版
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节《走进科学》中,深入学习“认识自然”内容。
具体包括:植物特征、动物特征、自然界规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植物和动物基本特征;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问题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规律,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植物和动物基本特征,以及自然界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描述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植物、动物标本或图片);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校园里植物和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植物特征,如:绿色、生长、开花、结果;(2)讲解动物特征,如:会动、会叫、需要食物和水;(3)讲解自然界规律,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描述自己熟悉植物和动物特点,然后在全班分享。
4. 环保意识培养(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和动物,以及保护自然重要性。
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植物或动物,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特征:绿色、生长、开花、结果;2. 动物特征:会动、会叫、需要食物和水;3. 自然规律: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4. 环保意识:保护植物和动物,爱护自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植物或动物,并描述它特点。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动物是熊猫。
它有黑白相间毛皮,喜欢吃竹子,生活在我国四川、陕西等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观察、描述自然现象。
但在环保意识培养方面,部分学生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植物和动物,解它们生活习性,提高环保意识。
2017秋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
2017秋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棵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带7比较测量带和尺子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
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
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刚跨入小学研究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
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
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
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研究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
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着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
研究制造测量纸袋,研究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体式格局表达探究结果,举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局部。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身体解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身体2. 我和动物朋友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点学习与动物相处方法3. 我和植物邻居认识常见植物及其生长过程学会关爱植物,保护环境4. 我和天气解常见天气现象学习预防天气灾害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己身体结构,学会保护自己。
2. 使学生认识常见动植物,学会与它们和谐相处。
3. 让学生解天气现象,增强安全意识。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动植物特点及分类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2. 教学重点:学会保护自己身体培养关爱动植物观念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天气灾害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结构模型动植物标本或图片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2. 学具:绘画材料观察记录表安全教育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知识点。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实践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一年级《科学》上册精品教案2. 内容:按章节顺序,列出每个章节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身体:画出自己身体结构,并标注每个部位功能。
我和动物朋友:观察身边动物,描述它们特点,学会与它们相处。
我和植物邻居:记录植物生长过程,解它们生长需求。
我和天气:收集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2. 答案: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准确、简洁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教科版(2017)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科学概念目标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孩子们,你喜欢植物吗?你家里有植物吗?今天我们就走进植物王国去研究它们。
(学生需要倾听、表达。
)二、讲授新课(一)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1.看视频教师播放一段有关植物的视频,提问:图中哪些是植物?预设生:树、草、花等。
教师提问:说说你知道的植物。
你能描述它的样子吗?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汇报。
预设生1:陆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预设生2::长叶子的是植物;预设生3:开粉色、红色花的是植物;)预设追问:这棵植物会不会开花? 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生长在哪里?教师活动: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植物,让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预设生:叶子是绿色的,像芭蕉扇,生长在水里。
2.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教师出示书中第2页的图片。
教师提问:图上有多少种植物?请同学们找找大图中哪些是植物?预设生4:池塘边长在石头缝里的也是植物……教师引导: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点?预设生:都有叶子,都是绿的,会开花,会长大……教师板书并记录。
3.塑料花是植物吗教师提问:蝴蝶是植物吗?为什么?预设生:不是;植物不会动,蝴蝶会飞;蝴蝶是动物。
教师:塑料花是植物吗?预设生:不是,因为塑料花不是活的。
2017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7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科学XXX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新学校,需要探究分析学生知识技能、知识储备及结构、情感兴趣、心理状况等。
学生已经接受了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研究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同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敢于表达,相互质疑,共同进步的思想。
教材分析:今年一年级开设了科学课,教材较为简单,与学生实际生活关系密切,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课堂上以引导为主,通过一些小实验、小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会知识。
多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做实验时,要注意进行安全教育。
此外,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还配备了《科学学生活动手册》,通过画画、连线、贴画等活泼有趣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研究,学生可以了解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学生可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同时,学生可以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此外,学生可以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具体目标为:1.了解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感受和体验科学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了解在探究过程中,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第一、二章)生物的基本特征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2. 玩转科学(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简单的物理现象3. 我和我的身体(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物、物质性质等概念的理解;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要知识点,进行问题解答。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观察动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2)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物质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2. 知识框架:按照教材章节,列出主要知识点。
3. 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性质。
(3)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
2. 答案:(1)特点:如形状、颜色、习性等。
(2)物质性质:如固体、液体、气体;导电性、导热性等。
(3)保护身体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持卫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拓宽科学视野。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主要围绕“认识植物”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三章“植物世界”中第一节“植物特征”和第二节“植物分类”。
详细内容涉及植物六大器官、各种植物生长特点以及简单植物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六大器官及其功能,认识常见植物;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能力;3. 激发学生对植物兴趣和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六大器官、常见植物识别和分类。
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特点,进行准确植物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实物、图片、PPT、教学视频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校园里植物,带领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植物六大器官,让学生解各个器官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话描述植物六大器官。
4. 植物分类(15分钟)展示不同种类植物,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5. 小组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特点,进行简单植物分类。
六、板书设计1. 植物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 植物分类:根据器官、生长环境、用途等分类;3. 常见植物:举例介绍几种常见植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植物,记录其六大器官,并尝试进行分类。
2. 答案:根据观察到植物,完成观察记录表,进行正确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植物六大器官理解,以及对植物分类掌握;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校园里植物,解其生长环境和用途,提高学生对植物兴趣和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关键,我需要确保这个环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核心部分,我要确保讲解清晰,练习充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