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译文》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方山子传ppt课件.ppt
词,这样。 C“于”:介词,在。 介词,比 .D “其”代词,他的。副词,大
概,表推测。)
3、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4、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
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
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翻译下列句子 1.闾里之侠皆宗之 2.然终不遇 3,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4,何为而之此? 5,问余所以之此者 6,环堵萧然 7, 呼余宿其家, 8.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9.余既耸然异之 10.见方山子从两骑 11.鹊起于前 12,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13与公侯等 14.此岂无得而然哉? 15.使酒好剑 16岁得帛千匹 17独来穷山中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少 时 成 稍 长 壮 历 程晚 年
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纵马射鹊,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遁光、黄间,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人莫识也。 显闻富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精悍之 色,犹见于眉间。
-3-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D 读写拓展 U XIE TUO ZHAN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读音
闾.里 矍.然 慥. 铁椎.
lǘ jué zào chuí
加点字 读音
方山子传ppt实用课件13
地 方
、 徐
后 被
宁 四
同 ,
的 变
乌台诗案
苏轼的一生--
元祐元年(1086) 。旧 党执政 。苏轼被调回京都 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 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 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 祐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 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 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 州、扬州、定州 。
苏轼的一生--
绍圣元年(1094) 哲宗亲政 ,新党得势 , 贬斥元祐旧臣,苏轼被 一贬再贬,由英州(今 广东英德)、惠州,一 直远放到儋州(今属海 南)。直到元符三年 (1100)宋徽宗即位, 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 国元年(1101)七月卒
于常州 。
• 苏轼的思想--
消 义齐事然物题思北民有乎合把系
极 又生物坚外比想宋的儒都起儒的
苏东坡(1037-1101)
背景:湖北黄冈 苏轼纪念馆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谥号 文忠;北宋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
其文汪洋宏肆,明白晓畅; 其诗善用比喻夸张,多有 哲理;其词豪迈旷达,独 具风格。
诗词书画造诣均高
苏轼的一生--
苏轼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 的熏陶,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 千言”。嘉祐元年(1056) ,苏轼首 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 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祐六年应 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 翔府判官。后其父于汴京病故,他扶丧 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
方大他实的)达然了妙巧 面家是践特,”于然如的 取,有体殊已(口于系探苏 得在多现规经《与心风讨轼 了诗方了律触答手”捕,重 独、面他。及谢”,影他视 到词创的苏了民来进,用文 的、作文轼文师解一能“艺 成散才艺的艺 释步使求创
方山子传-课件[优质分析]
一展抱负 名作状 认识,来往
岐亭。 庵居 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
名作状:在茅屋
方形
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
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
突之起方山子。
遗留
于是
严选文书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 山冠之遗像乎? ”
方耸而高:形方而突起 遗像(古今异义) 古:遗留下的样式 今:死者的照片或画像
而岂山中之人哉!
岂:表反问,怎么
严选文书
第三段译文: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私下里回想起方山子年轻 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 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 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 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 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 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 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 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 会是一位蛰(zhé)居山中的人呢?
适:适逢,恰好
宾语前置,“为何” 矍然:惊讶的样子 所以:……的原因
环堵:四面墙壁。 自得之意:怡然自乐
严选文书
第二段译文: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
岐亭时,恰好碰见了他。我说:“啊哟,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 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 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 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 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严选文书
第四、五段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 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 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使:假使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 显闻:显达闻名 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 等:等同,相类似 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 岁:名作状,每年 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得:会心之处
方山子传PPT课件
自读课文,正音正字
闾(lǘ)里 陈慥(zào) 著(zhuó)帽 矍(jué)然 岐(qí)亭 勋阀(fá)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疏
折节:改变志向
通
文
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施展抱负
意
遇:遇合,得到重用。
2、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 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
方耸而高:形方而突起
遗像(古今异义) 古:遗留下的样式 今:死者的照片或画像
第二段
余谪居于黄,过岐 亭,适见焉,曰:“呜 适:适逢,恰好 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 也,何为而在此?”方 宾语前置,“为何” 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 矍然:惊讶的样子 此者。余告之故,俯而 所以:……的原因 不答,仰而笑,呼余宿 其家。环堵萧然,而妻 环堵:四面墙壁。 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自得之意:怡然自乐的样子
疑问三:此岂无得而然哉?
(1)方山子有心得吗?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家人尚且如此,方山子可想而知。通过家 人侧面烘托方山子的安贫乐道。
(2)俗话说:“有舍才有得”,方山子舍弃 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方山子放弃了显赫的家世、成名的机会, 壮丽的园宅,丰厚的财产,对荣华富贵弃如敝 屣;他摆脱了名利的诱惑,获得了心灵的无拘 无束、自在洒脱。
合作探究
1.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 余既耸然异之。
2.“异”就是讶异,感到惊奇,苏轼在文中提 出了许多的疑问,试着找出这些疑问。
何为而在此? 而岂山中之人哉? 此岂无得而然哉? 方山子傥见之欤?
疑问一:何为而在此?
1.方山子为何在此?他在此地过着怎样的生 活? 终不遇。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方山子传PPT
苏轼为何写这个奇异人? 问题探究2:
引导提示:苏轼是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 苏轼接触了这个故友之后会作何感想? “同是天涯沦落人”——具有相似的遭遇。一个 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 受重用的苏轼, 两人可谓惺惺相惜(即性格、志趣、
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由此看出本文的主旨——这篇人物传记以其奇特 的构思和奇妙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奇异之 人——方山子。通过表达方山子淡泊自守、安贫乐 道的高洁品德,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
问题探究三:
抓 细 节 ◆含 义: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既 , 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的世道的熟悉与 探 人 蔑视,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 物 极含蓄地表现了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
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所 以笑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 让作者自己感受远离政治的安宁。
D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折节:改变平素志向 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施展抱负 遇:遇合,得到君主的重用。
疑 难 点 拨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要 以此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施展抱负 来闻名当代,然而始终没有得到重用的 机会。
3.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今异义。古:遗留下的样式 今:死者照片或画 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三处贬谪之地及年龄: 黄州(湖北), 44岁 惠州(广州), 58岁 儋州(海南) , 61岁
苏轼之政绩
• 执事惠州,率众造桥;推广先进农事工具,建造水 磨;施医散药,救死扶伤。
• 到海南,给海南学子讲学,使得这块“蛮荒之地” 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不久,海南人读书 求学蔚然成风。海南岛至今还留有“东坡书院”。 • 他一生屡被谪迁,几乎每到一任,都勤政恤民,政 绩斐然,深受爱戴,有的老百姓家里挂着他画像, 饮食间祝颂,有的甚至建立生祠,念其功德。
方山子传(课件)
7.方山子的“隐”,是不是真正的消极遁世?
方山子的由侠到隐、由入世到出世,不可能 是思想感情上的彻底消解,作者已经从他的神 情上看到了这一点:“今几日耳,精悍之色, 犹见于眉间。”
文章最后的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 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
拓展探究
“由一个人引发的一篇文章”
探讨文章的主旨
1.赞赏陈慥淡泊自守的高洁品德。 2.藉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
(换言之:对老友的知音之情, 寄托自己身世之感。)
鉴赏艺术:
“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文最忌平淡,请问 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 塑造丰满形象的?
1、打破常规显个性:奇妙的构思
——探究:苏轼塑造人物形象的巧妙之处
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 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生平, 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 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 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 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 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 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三处贬谪之地及年龄: 黄州, 44岁 惠州, 58岁 儋州, 61岁
苏轼之政绩
• 执事惠州,率众造桥;推广先进农事工具,建造 水磨;施医散药,救死扶伤。
• 到海南,给海南学子讲学,使得这块“蛮荒之地” 开始“书声琅琅,弦声四起”,不久,海南人读 书求学蔚然成风。海南岛至今还留有“东坡书 院”。
• 他一生屡被谪迁,几乎每到一任,都勤政恤民, 政绩斐然,深受爱戴,有的老百姓家里挂着他画 像,饮食间祝颂,有的甚至建立生祠,念其功德。
方山子传译文课件
帮助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
通过翻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更 深入地理解原文。
辅助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于那些不熟悉文言文的读者,通过译文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原文的意思,从而 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学习翻译技巧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翻译技巧
译文可以作为学习翻译技巧的范本,帮助读者学习如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如何处理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难点等。
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和分析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和源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对了解文化差异的价值和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
译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促 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增强跨文化意识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文 化,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
时代:宋代 籍贯:河南舞阳
方山子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与苏轼等名士交往, 互相诗词唱和
喜好骑马、射箭、练 武,性格豪放不羁
受道家思想影响,生 活方式洒脱、超然物 外
方山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宋代文化史上有一定地位,被 誉为“方外之人”
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等名士的诗文中也多次提及 方山子,赞扬他的生活态度与精
06
方山子传译文的教学应用
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提升语言技能
通过学习方山子传译文,学生可以接触到地道的语言表达和用词 ,提高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
拓展词汇量
方山子传原文中包含丰富的词汇,通过学习和理解译文,学生可 以拓展词汇量,增强语言基础。
培养翻译技巧
学习方山子传译文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 高翻译能力。
通过翻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更 深入地理解原文。
辅助阅读能力的提高
对于那些不熟悉文言文的读者,通过译文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原文的意思,从而 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对学习翻译技巧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翻译技巧
译文可以作为学习翻译技巧的范本,帮助读者学习如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如何处理原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难点等。
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学习和分析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和源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对了解文化差异的价值和意义
促进文化交流
译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促 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增强跨文化意识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文 化,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
时代:宋代 籍贯:河南舞阳
方山子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与苏轼等名士交往, 互相诗词唱和
喜好骑马、射箭、练 武,性格豪放不羁
受道家思想影响,生 活方式洒脱、超然物 外
方山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在宋代文化史上有一定地位,被 誉为“方外之人”
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等名士的诗文中也多次提及 方山子,赞扬他的生活态度与精
06
方山子传译文的教学应用
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提升语言技能
通过学习方山子传译文,学生可以接触到地道的语言表达和用词 ,提高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能力。
拓展词汇量
方山子传原文中包含丰富的词汇,通过学习和理解译文,学生可 以拓展词汇量,增强语言基础。
培养翻译技巧
学习方山子传译文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 高翻译能力。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闾里:lǘ 乡里
宗: 尊奉,推崇 遇:被赏识 屋:帽顶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 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 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 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朝廷赏识 重用。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 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礼冠制服,徒步来往于山里, 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又 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 留下来的样子吗?”于是就称他为“方山子”。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折节:改变平素志向
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施展抱负
遇:被赏识。
2、庵居蔬食
居住草庵,吃蔬菜。
3、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古今异义。古:遗留下的样式 今:死者照片或画 像
余谪居于黄,过岐 亭,适见焉,曰:“呜 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 也,何为而在此?”方 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 此者。余告之故,俯而 不答,仰而笑,呼余宿 其家。环堵萧然,而妻 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方山子传
北宋·苏轼
河东狮吼
龙丘居士亦可怜, 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
方山子档案
名:
陈慥
字:
季常
号:
方山子
住址: 光、黄间的岐亭
职业: 无业游民
经济状况: 富裕
家庭背景: 官二代、富二代
闾(lǘ)里
谪(zhé)居
陈慥(zào)
著(zhuó)帽
矍(jué)然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 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 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 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 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 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 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 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 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独念:私下里想 使:放纵 有:同“又” 因:趁机 精悍:精明强干
适:适逢,恰好 矍然:惊讶的样子 所以:……的原因 妻子:妻子和儿女 耸然:惊奇的样子
4、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环:四面; 堵:墙壁。萧然:形容室中空无所 有,极为贫困。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 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 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 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 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 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 妻子、儿女及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 子,我感到非常奇怪。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 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 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 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 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 岂无得而然哉?
世有勋阀: 世代有功勋 阀:功劳
使:假使 显闻:显赫闻名 等:等同,相类似 岂:难道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
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 阳:同“佯”,假装
6.河北有田。
河北:(古义) 黄河以北 (今屋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在马上
3.岁得帛千匹。 每年
4.闾里之侠皆宗之
以……为宗,尊奉,名词的意动用法
5.余既耸然异之
认为……惊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见方山子从两骑
使……跟从 ,带领 动词的使动用法
山子傥见之与?
傥:或许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 做,假如他能在官场任职,到现在已得高 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 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 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 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 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 是无缘无故能如此的吗?
奴婢(bì)
岐(qí)亭
精悍(hàn)
挟二矢( Xié shǐ)
勋(xūn)阀(fá) 庵 (ān)
傥见之与(yú)阳狂垢污 (gòu)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 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 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 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 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因谓之方山子。
2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遗像:(古义)遗留下来的样子。 (今义)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
3. 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 (古义) … …的原因 (今义)连词 表因果关系 因此
❖4.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妻子
5.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马上:(古义)在马上面 (今义)立刻
改变平素志向 被赏识 居住在草庵,食野菜
Jué,惊讶相看 恰好;焉:他
-----的原因 空空荡荡 通“又”
通“佯”,假装
通“倘”,或许;与通 “欤”
通假字
1.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通“现”,显现。
2.前十有九年
通“又”
3.往往阳狂垢污
通“佯”,假装。
古今异义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折节:(古义)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今义)改变自己的节操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 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 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重点字词、句式整理
重点字词
• 稍壮,折节读书 • 然终不遇 • 庵居蔬食 • 方山子亦矍然 • 适见焉 • 问余所以至其家 • 环堵萧然 • 前十有九年 • 往往阳狂垢污 • 方山子傥见之与
见:同“现” 岂:怎么
5、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逍遥游》“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方山子鞭马使马奋起独骑而出,一箭就射中了乌 鹊。
6、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色,神色 见,通“现”,显现
私下里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 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 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 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 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 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 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 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 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 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 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