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何其芳《预言》赏析3
静美之汹涌——浅析何其芳《预言》
静美之汹涌——浅析何其芳《预言》汉语言文学1301班张潇文“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这是《诗经·国风·周南》里一位樵夫因心爱之人“求而不得”而作的恋歌——《汉广》。
时隔千年,北大学子何其芳的《预言》,也唱出了“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怅惘无奈。
《预言》作于1931年秋天,是何其芳的成名作。
诗中的主人公“我”痴恋“年轻的神”,但这份单恋却无果而终。
依个人愚见,这首诗最动人之处,就是它深厚到汹涌却静美到默然的风格,无论是语言还是情感。
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何其芳的诗歌语言同时受到晚唐五代“精致冶艳”的诗风和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因此,他的诗不可避免地充满婉约古典的静美柔情,又有许多直接而热烈的西方意象。
诗的第二小节描写春风吹开百花,燕子痴恋绿杨,这分明是江南春天和煦温郁的模样。
恰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并没有多么细致地描绘意象,读来却齿颊留香,仿佛唐宋年代的芬芳春意就傍在身旁。
而麋鹿的蹄声、神银铃般的歌、拾来的落叶,又都带着希腊神话般的圣洁庄严与法国梧桐林荫道的萧瑟烂漫,融汇出一种带有崇敬意味的热情。
西方的象征主义,在这首诗中表现地并不“酣畅淋漓”。
但一些象征手法的运用,又让全诗有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趣。
在何其芳的诗中,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是和而不同的。
晚唐诗风与象征派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着相通的一点:他们都精于语言的修饰。
这在《预言》中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因为这首是本身是极具音乐美感的。
排列整齐的诗行、大致押韵的诗句、初具雏形的格律,都让人感觉到何其芳对语言的雕琢。
这种在整齐的句式中讴歌般地抒发情绪的语言,让我不得不联想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下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恰如交响乐与民歌的融合,《预言》是温柔与热烈的最美好的纠缠。
与其语言一样,《预言》中表达的情感也是复杂的。
这种复杂并不沉重难懂,只是透明轻灵地令人嗟叹。
因为它讲述的是爱情千百年来不曾褪色的话题——“求之不得”,讲述的是一个人在追求与退却之间的挣扎。
何其芳的诗歌赏析
何其芳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现当代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以其婉丽中见清幽、沉郁中显高昂的独特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
何其芳的诗歌《预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31年秋,当时诗人年仅19岁。
这首诗以一个年轻的神的形象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时光的感慨。
诗中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味深长,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在《秋天》这首诗中,何其芳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描绘了秋天乡野里忙碌的景象。
他没有使用象征手法或者深奥的哲理,而是以朴素的语言,直接描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氛围和神韵。
何其芳的诗歌不仅有着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而且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生活的感悟,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诗歌不仅有着艺术的美感,也有着思想的深度。
总的来说,何其芳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的喜爱。
何其芳作品《预言》赏析
何其芳作品《预言》赏析飘逝于爱情预言的歌——何其芳作品《预言》赏析如梦如烟,宁静柔婉,何其芳在回忆与梦幻中寻求美,表达美,抒下这首《预言》。
全诗富有音乐性,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奏又大体相等,读来平和愉快,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
一支充满柔情的夜曲,引领我们步入何其芳的涓涓心灵细语中。
耳边飘过那个神秘的足音,如夜的叹息,悠长而安静。
细细等待,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蹄声细碎,那是她的足音,正渐行渐近。
诗人的情绪不禁砰然跳动,渴望而欣喜,“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期待着这位年青的神的停留,而他,也开始了这段可遇而不可求爱情预言。
这个“预言”,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那喀琉斯与回声女神厄科的故事,厄科痴恋美少年,唱着歌儿盼着他的驻留,而那喀琉斯却终究离开了她。
厄科只能化成幻影,在众女神报复的诅咒下,美少年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爱而不得,叹息而死,化为水仙,终日顾影自怜。
神话中,年青的神是个美少年,而诗人笔下的却是个美丽的女子。
来自温郁的南方,温柔可人,带着那身诗情画意的气质,这个形象是诗人是无数少年,心中那个完美理想的化身,是他们心灵深处最初最单纯的爱情憧憬。
诗人期待听到如梦般的她唱的歌,合眼沉醉,感受那灵魂深处似曾相识的温暖。
这份期待下,诗人温柔地邀请,“请停下你疲劳的奔波进来,这里有虎皮的褥你坐!”,敞开自己的心扉,诗人愿为这次注定的邂逅付出自己所有的温柔。
烧起每个秋天拾来的落叶,烧起积累已久的等待与期盼,幻化为无限的温暖,留着年青的神,细细倾听诗人自己的歌。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那是少年对爱情的期盼,沉郁又高扬,心中有着这样一首歌,唱给梦中人,唱给这年青的神,或许只是,“原来你在这里”的一声叹息。
歌声怎能将他的一生诉尽,只是十九岁的心如此骄傲,十九岁的激情如此高昂!写下此诗的何其芳刚刚失去一段恋爱,昙花一现的爱情是一个注定的预言,当诗人感受到这个年青的神出现时,当他怀着火光般的激情欲与之诉自己的一生时,歌中是否也不知觉地有着这段宿命的愁肠?尽管诗人如此勇敢地表白胸臆,如此殷勤地呼喊挽留,可年青的神却并不因此而驻足听他歌唱。
静美之汹涌——浅析何其芳预言
静美之汹涌——浅析何其芳《预言》汉语言文学1301班张潇文“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这是《诗经·国风·周南》里一位樵夫因心爱之人“求而不得”而作的恋歌——《汉广》。
时隔千年,北大学子何其芳的《预言》,也唱出了“美人如花隔云端”的怅惘无奈。
《预言》作于1931年秋天,是何其芳的成名作。
诗中的主人公“我”痴恋“年轻的神”,但这份单恋却无果而终。
依个人愚见,这首诗最动人之处,就是它深厚到汹涌却静美到默然的风格,无论是语言还是情感。
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何其芳的诗歌语言同时受到晚唐五代“精致冶艳”的诗风和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因此,他的诗不可避免地充满婉约古典的静美柔情,又有许多直接而热烈的西方意象。
诗的第二小节描写春风吹开百花,燕子痴恋绿杨,这分明是江南春天和煦温郁的模样。
恰如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并没有多么细致地描绘意象,读来却齿颊留香,仿佛唐宋年代的芬芳春意就傍在身旁。
而麋鹿的蹄声、神银铃般的歌、拾来的落叶,又都带着希腊神话般的圣洁庄严与法国梧桐林荫道的萧瑟烂漫,融汇出一种带有崇敬意味的热情。
西方的象征主义,在这首诗中表现地并不“酣畅淋漓”。
但一些象征手法的运用,又让全诗有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趣。
在何其芳的诗中,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是和而不同的。
晚唐诗风与象征派虽然各有特色,但也有着相通的一点:他们都精于语言的修饰。
这在《预言》中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因为这首是本身是极具音乐美感的。
排列整齐的诗行、大致押韵的诗句、初具雏形的格律,都让人感觉到何其芳对语言的雕琢。
这种在整齐的句式中讴歌般地抒发情绪的语言,让我不得不联想到维也纳金色大厅下宋祖英演唱的《茉莉花》。
恰如交响乐与民歌的融合,《预言》是温柔与热烈的最美好的纠缠。
与其语言一样,《预言》中表达的情感也是复杂的。
这种复杂并不沉重难懂,只是透明轻灵地令人嗟叹。
因为它讲述的是爱情千百年来不曾褪色的话题——“求之不得”,讲述的是一个人在追求与退却之间的挣扎。
《预言》何其芳
《预言》何其芳《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1936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此诗是一首爱情诗,诗人将传统的爱情题材赋予了现代的表现。
全诗共分七节,从第一节开始,诗人就交代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我”,一个是“你”。
“我”是爱的倾诉者,“你”是爱的接受者。
然后诗人用美丽的意象来描绘了“我”对“你”的深情倾慕和大胆的爱情表白。
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宣誓愿为爱情而献身。
第一节诗人写“预言”。
“何等秋天的清晨,夜雨渐少后的第一回晨风”,给人以清新、舒适的感觉。
“切莫告诉我你在黄昏等我”,明明白白地要求对方保守秘密。
这样轻淡的诗句,给人一种充满诗意和朦胧之美的氛围,使恋爱故事的开端具有一种神秘色彩。
第二节诗人用“美丽的云朵”和“金黄的落叶”来比喻“你”的可爱之处,“美丽的云朵”给人以美妙、高洁之感,“金黄的落叶”则具有一种成熟的美。
诗人用这两个比喻来描绘“你”,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节诗人用“预言”来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预感。
他感到自己将会得到幸福,因为他爱的是一位纯洁、高尚的人。
这个“预言”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坚定信念。
第四节诗人进一步描绘自己的爱情心理。
他用“一个小小的心愿”、“一个淡淡的相思”等词语来形容自己对“你”的深情倾慕,同时用“醒着的梦”、“夜里的泪痕”等词语来表达他对爱情的忧虑和相思之苦。
这些词语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对爱情的复杂情感。
第五节诗人继续向对方倾诉自己的情感。
“我将像春天般爱你”,用春天的生机和温暖来形容自己对“你”的爱情,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
“在你窗前栽一棵小白杨”,暗示着诗人为对方做着平凡而真挚的努力,让人感到他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
第六节诗人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决心。
“让预言脱口而出”,意味着诗人决定毫不犹豫地表达自己的爱情,“我将预感你的来临”,也表明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这些词语的使用,使诗人对爱情的表述更加坚定、有力。
最后一节诗人宣誓愿为爱情而献身。
何其芳《预言》赏析
何其芳《预言》赏析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著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倦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著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与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转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呵,你终於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赏析:在静夜里伴着寻梦的心怀细细品嚼着这首《预言》诗,心潮随着诗人的情意起伏波动。
读完全诗会让你进入一种湿润的惊喜却又陷入浓浓悲愁的情境。
下面且随诗人的情感流向从头欣赏。
开篇一句“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立即让你憬悟起来,它道出了诗人常日里守望的孤独,憧憬的寂寥。
平时总是在预言着那遥朦的“心跳的日子”到来时将是怎样的畅怀!就是在静谧的夜幕里踏着惴惴的足音终于来临,此时诗人显得有些激动且似乎更在怀疑——这“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该不会只是“林叶和夜风私语”的错觉吧?凝神定气之后,这足音像“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诗人这才确认是“听得清”——“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但他还有些犹豫,需要“银铃的歌声告诉”“是不是预言中年轻的神”?这节诗里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诗人渴盼爱情,而当爱情的脚步真的临近身旁时又有些不能自信而神慌的失态。
何其芳诗歌《预言》原文及赏析
何其芳诗歌《预言》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何其芳诗歌《预言》原文及赏析【导语】:《预言何其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何其芳《预言》赏析
何其芳《预言》赏析《预言》写于1931年到1937年的《预言》是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连绵心灵变奏乐章。
卷一多为梦幻式的爱情吟唱。
生活中诗人被他爱慕的少女抛弃过,爱慕他的少女又被他忽视了,这二者都属于海市鹰楼式的爱情,这种现实经历折射在诗中便使情思复杂起来,既在幸福中感受不幸,又在不幸中咀嚼幸福,有甜美的期盼,也有痛楚的相思,有温馨的怀想,也有清醒的失落,酸甜苦辣搅拌在一起难以名状。
《预言》一诗把爱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盼他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惋叹与无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
一般说来逝去的东西人们才愈觉其可贵,已成“珠泪玉烟”的爱情使诗人沉酒于记忆中,患了刻骨相思的“季候病”,一件《罗衫》惹起他对花一般时光的怀念,一阵《脚步》在他心头“踏起甜蜜的凄动”;他明知“对于梦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赠人》)可他又偏偏钟情地追求着,甚至甘心为之牺牲,“我合张开明眸/给你每日的第一次祝福”,(《祝福》)深沉地将爱埋在心底、为爱人真诚祝福。
他为自己的过失懊悔不已,也幻想旧梦复归“日夜等待着熟悉的梦覆我来睡”,(《慨叹》)可见痴情之深。
这就是何其芳式的爱情,不同于至上的爱情肉感的爱情,它深情缝绪,细腻缠绵,蕴涵着真挚纯洁、健康真诚,既有“只是近黄昏”的悲凄,也有“夕阳无限好”的妩媚,并且因其悲凉而愈显其美.毫不夸饰地说,在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是一种令人温馨的可贵情怀。
※ 读这首诗要抓住全诗构思与结构上的特点:前五节充满青春激情的对爱情的竭力渲染与铺写,与最后一节的突然翻跌,形成强烈对比:这不过是"无语而来,无语而去"的梦。
抓住这一"全局"之后,再去细读各节诗,就可以发现,最后的"突转",其实前面早有蛛丝马迹,形成一股青春激流底下的感伤的潜流,最后才喷发出来。
我读何其芳《预言》
我读何其芳《预言》最早读何其芳的《预言》是高一的时候,因为语文课本上有,朦朦胧胧的我听着老师的讲解,似懂非懂。
现在重读这首诗歌,似乎能体会出个什么意味来了。
《预言》写于1931年秋,当年的何其芳只19岁。
我以为,这是一首关于青春年少时候的朦胧爱情诗歌。
全诗洋溢着一种清新的感觉,描写了一种对爱情的企盼激动到失落无奈的情感。
诗歌的第一节中的“终于”二字,表明了诗人热烈期盼已久,并将爱神将要到来的欣喜激动的心情表露无遗,似乎有一种石头落地了的放心感。
你的“足音”像“夜的叹息”般,但我“听得清”,分辨得出来,它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也不是“细碎的蹄声”,写出了诗人对爱神的关注。
但是,诗人还是想要确认,他害怕不是,他害怕自己的千呼万唤地等待换来的却是一场空欢喜。
他在向爱神发问,同时也是向自己发问,到底是不是呢?让自己心安。
诗歌的第二节是诗人的猜测。
由第一节爱神来临时的足音、笑声等仪态和风姿来推想,这样的一位神“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在一般人看来,南方给人的感觉是阳光充足的,是温暖的,是春光烂漫的,是鲜花繁盛的,想必诗人也是这样的认为的吧。
迎来爱神,是那么不真切,似乎沉浸在不真实世界中,伴着爱神银铃般的歌声,仿佛在梦中,那环绕周身的温馨隐隐约约。
诗人用清丽色调的意象,描写了爱神居住地方的美丽、温暖。
在此,诗人将青春阶段那朦朦胧胧的爱细腻地付诸于笔尖。
诗歌的第三、四节是诗人对爱神的挽留。
第三节中,诗人想用“虎皮的褥”、“秋天拾来的落叶”、“我自己的歌”等“引诱”爱神停驻:停下来吧,“长途的奔波”是困顿的,这里有舒心的适合休息的场所,还有“我”的歌声陪伴;第四节中,诗人想用前途的险恶来吓住爱神,“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藤蟒蛇样交缠着”诗人企图为前途营造一种昏暗阴森的氛围,让她不敢前行。
诗歌的第五节是诗人的妥协。
在“软硬”兼施的解数后,爱神依旧向前走去,没有停留片刻,诗人只好乞求与爱神同行。
预言鉴赏
《新诗鉴赏》课程考核正文:在鉴赏诗歌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预言》的写作背景。
《预言》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作者仅仅19岁,正处于花季,此时作者在河水干涸的北方,异常向往自己的故乡——南方。
作者深受法国的象征主义的影响,当他读了梁宗岱的《保罗·梵乐希平传》和瓦雷里的《水仙辞》,非常兴奋,所以本诗受了这两首诗的影响是必不可避免的。
创作此诗的心态用散文《迟暮的花来说》(何其芳)就是“我想像在一个没有人际荒山深林中有一所茅舍,住着一位因为干犯神的法律二贬谪的仙女,但她离开天国时,预言之神对她说若干年后一位年轻的神要从她的茅舍前的小径走过,假若她能用蛊惑的歌声留住他,那么她就可以得救……”[1]。
本诗写的就是这个过程。
在了解了创作背景后,下面进入诗歌赏析部分,《预言》全诗共六节,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全诗可分为:期待神的来临(第一节),神降临(第二节),请求神的停留(第三四五节),神走了作者的感叹(第六节)。
首先来看诗歌的第一节,在写神降临之前,作者一直在叙述神来的脚步声,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小心翼翼的感觉,“啊,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现了神来临时的脚步轻轻的神态。
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是一种常见的引入人物写法。
接下来看诗歌的第二节,神已经来了,作者被神吸引,“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这一句道出了作者异常怀念以前生活在南方的时光,“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这一句将这种感情表现的非常明显,要注意本节诗中的“温郁”一词,这个词色彩鲜明,给人以生命力,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下面看第三节,作者开始挽留神了,神长途跋涉,作者这里有虎皮的褥,诱惑神进来做一下,然后会给神唱歌,这样就达到目的了,但是结果并不是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与后面诗句“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中的“火光”对应。
在第四节中,作者依然是挽留,只是换了挽留的方式,开始用恐吓的方式。
爱情的宿命——何其芳作品《预言》评析
� � � � � � � � � � � � � � � � 作家杂志 20 0 9 . 3
爱情的宿命
� 何其芳作品 �� �预言� 评析
梁美英
摘要 何其芳的诗作 � 预言� 问世, 标志其诗歌创作进 入新的起点�本诗无论是 故事的取材, 抒情对象的选择, 还是表达的方 式和情感的传 达等, 各个方面都表达出象征主义和晚唐五代诗歌对诗人的影响� 关键词: 何其芳 瓦雷里 通感 色彩 中图分类号: I227 文献标识码: A 创作诗集 �预言� 时 (1931�1937 ) 的何其芳, "自以为是 波德莱尔散文 诗中 / 那个忧 郁地偏起颈 子 / 望着天空 的远 方人" , 此时 最为吸引他 的就是法国 的象征主义, 当他读 了 梁宗岱写的 �保罗 � 梵乐 希评传� 和瓦雷里 (旧译 梵乐希 ) 的 � 水 仙辞� , 激动得 就像发现了 新大陆, 瓦雷里提 倡 " 纯诗" , 主张真正意 义上的象征 诗歌是音乐性 , 暗 示性, 感受性, 神 秘性很强的诗, 同时这个时期何其芳又 "特别醉心的是一些 富于情调 的唐人的绝句 " "喜 欢那种锤炼 ,那种色彩 的配 , 合, 那种镜花水月" �晚唐诗歌文字的魔障与象征主义的神 秘, 使得当时的何其芳与同期的许多诗人相似, 在西方诗潮 与中国化之间, 努力寻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诗歌处女 作 �预言� 见证了他这种尝试与实践� �预言� 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那喀索斯与回声女 神厄科的故事 , 厄 科痴恋美少 年, 美 少年却无视厄 科, 厄科 只能化成幻影,在众女神报复的诅咒下美少年爱上自己水 中的倒影, 爱而不得, 叹息而死, 化身为水仙花, 终日顾影自 怜�所以西文中水仙与那喀索斯同名为 � 瓦雷里曾 以此为题材写 作了名诗 �水仙 辞� , 此诗 经由 梁宗岱译介来到中国后影响很大, 而当时 19 岁的何其芳正 是王国维所谓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越浅, 则性情 愈真" 的年纪, 刚刚经历 了一场失败 的恋爱, 沉湎于对温 柔 的 "无希望的恋爱" 中� 希腊神话和瓦雷里的诗中水仙都是指男子,何其芳的 这首诗中, "年青的神" 却很明显地表现出女性特征, 这大概 是中国文化的感染, 例如清代大诗人龚定庵所写的 �水仙花 赋� , 就是将 水仙花当作 "洛神 " 的 化身的�赋中 有几句道: "有一仙子兮其居何处?是幻非真兮降于水涯�将黄染额, 不事铅华�" 当然, 龚定庵诗中的水仙与希腊神话中的水 仙 所蕴含的寓意不同,但这也颇能说明中国诗歌中所寓含深 情的抒情对象大多是女性�显然, 在抒情对象的选用上, 何 其芳一方面借鉴西方传统, 另一方面, 却是相当的中国化� 诗人在他 的散文 �迟暮的花� 里, 这样述 说自己充 满激 情的构 思过程 和创 作心态 : " 在那树 林里我 走着 躺着又 走 着, 一下午过去了, 我给自己编成了一个故事�我想象在一 个没有人迹的荒山深林中有一所茅舍,住着一位因为干犯 神的法律而被贬谪的仙女,当她离开天国时预言之神向她 说, 若干年后一位年轻的神要从她茅舍前的小径上走过, 假 若她能用蛊惑的歌声留下了他, 她就可以得救, 若干年过去 了, 一 个黄昏, 她凭倚在 窗前, 第一次听见 了使她颤悸的 脚 步声, 使她激动得发出了歌唱� 但那骄傲的脚步声踟蹰了一 会儿便向前响去, 消失在黑暗里了��青春, 像回声一样弥 漫在空气中, 像那痴恋着纳耳斯梭的美丽的山林女神, 因为 得不到爱的报答而憔悴, 而变成了一个声响, 我才从化石似 的瞑坐中张开了眼睛抬起了头�" 诗 人的构思就 这样形成, 但是 "年青的 神" 所表现的 意 志 力, 才是诗意中审美的焦点所在" ? 我" 百般威胁, 利诱, 献 媚, 哀求, 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 可是 "你" 终于决然远去� 如 上 所述, 因为抒情主 人公感到了一种深沉的寂 寞, 一种大的 苦 闷, 更 感到了现 实与幻 想的矛盾 , 人 的生活 的可怜, 才展 示 了一种相 应的人生 态度:选择 了追求, 始终 追求着 理想, 尽 管心痛,他还是为此做出牺牲! �预言� 全诗 共六节, 期待年青 的神的来 临�� � 为他 所 吸 引�� � 表 达自己的爱慕 �� � 劝阻他不要 离开� �努力挽 留�� � 年青的神走后诗人遗憾叹息� "年青的神" 无语而 来 无 语而去, 渐渐近了, 又最终消失了骄傲的足音�展示 了诗 人 初临爱情时的喜悦, 以及爱情逝去的遗憾� 青春期的少年, 饱含着对理想爱情的期待, 默默地幻想 等 待�诗人后来若干次提起过自己的十九岁, 他说 "是 谁窃 去 了我十九岁 的骄傲的心 ,而又毫无顾 念地遗弃? " ( �雨 中� ) "突 然我回复到 十九岁时那 样温柔而多感 ��在你 眼 睛 里我找到了童 年的梦,如在秋天的园子里找到了迟暮 的 花 ��" ( �迟暮的花� ) 显然, 这一年在诗人的生命中是值 得 纪 念的�十九岁, 正是爱做梦的年纪,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 诗集 �预言� 34 首诗中竟会多达 19 首是在写 "梦" 了� 在 此之前, 戴望舒的 �雨巷� 已 先于 �预言� 表达了青 年 诗人对于爱情的期待与失落, 风靡文坛�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呵,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本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 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 与 �雨巷� 中 "希望 逢着 (看见 ) 一个丁香一 样地结着 仇 怨的姑娘" 不一样, �预言� 中的诗人是听着恋人的到来 �何 其 芳早期的诗歌惯常的出场方式是"未见其人先闻其 声" , 如 �脚步� : 你的脚步常低响在我的记忆中, 在我的深思的心 上踏起甜蜜的凄动; � 秋天� : 谁的流盼的黑眼睛像牧人的 笛 声, 呼唤着驯服的羊群? �欢乐� : 欢乐是什么声音? 像一声芦 笛?还是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诗 人在 �预言� 中用听觉感 受到恋人的 到来, 未见神 采 之 时便听到一阵 欢快的歌声�歌声, 一是使人为之吸引, 其 次表明 "年青的神" 本身非常活泼动人, 正如一句 "红杏枝 头 春 意闹" 般, 借 用通感, 使得 "年轻的神 " 在到 来之时即刻 有 了 丰满之感, 读者在审美上产生一种令人跳跃的快感, 这样 ���
何其芳的诗〈预言〉赏析
何其芳的诗《预言》赏析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习。
1931年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课余沉浸于文学书籍之中,发表了不少诗歌和散文。
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受到文坛注意。
他的散文集《画梦录》出版后,曾获《大公报》文艺奖金。
大学毕业后他到天津、山东、四川等地教书。
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新的生活使何其芳写出了《我歌唱延安》等散文和《生活是多么广阔》等诗篇,讴歌革命,礼赞光明,传诵一时。
1944年以后被派往重庆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
1948年年底开始在马列学院(即高级党校)任教。
建国后诗人曾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和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
其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有诗集《预言》、《夜歌》(后改名《夜歌和白天的歌》),作品集《刻意集》,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及其续编等。
名作赏析《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时诗人才19岁。
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
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
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
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
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
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
预言何其芳[《预言》是何其芳于1931年秋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出自]
预言何其芳[《预言》是何其芳于1931年秋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出自]预言。
《预言》是何其芳于1931年秋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出自《汉园集》。
作品名称,预言。
外文名称,Predictions。
创作年代,1931年秋天。
作品出处,《汉园集》。
文学体裁,中国现代诗歌。
作者,何其芳。
字数,431。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
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
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
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
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
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像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
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
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啊。
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
年轻的神?。
作品赏析。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
写于1931年秋天。
其时诗人才19岁。
诗开始收入《汉园集》。
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
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
又收入这首诗。
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
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
全诗共分6节。
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
何其芳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
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
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
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
热情赞美它的美丽。
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
何其芳《预言》赏析
何其芳《预言》赏析——联系商隐诗歌有人说“鲁迅属于晋,周作人属于明清,何其芳属于晚唐”,我觉三点中最后一点最靠谱。
何其芳是以天生的好语感来写诗的,他将晚唐的绮丽、青春的伤感和梦想揉碎在一起,才写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少有的纯粹而精致的诗歌。
这种诗歌,总逃脱不了商隐抒情诗的细腻、纤弱、伤感和无望的情绪,耳濡目染义山诗歌近十载的我,欣赏的现代诗当属何其芳、戴望舒一类。
本文将以义山诗歌作为参照,重新阐释何其芳的《预言》。
“五四”时期的爱情诗的出现,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现象:一方面高举反封建旗帜,吸取西方文艺理论,大量使用象征、隐喻,使诗歌走向现代;另一方面,却暗地里借鉴中国古代诗词曲的音韵、格律,乃至意境、情感,无论是闻一多的“新格律诗”,还是戴望舒的《雨巷》,都与古典诗歌密切相关。
闻一多曾坦言,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寄’,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道白恋爱者绝少,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是没有。
”他认为,“五四”时期的爱情诗,只是做到了“告白”的一步。
[1]“五四”时期的诗人、学者,多数持闻一多的观点,他们为了达到“快速革新”的目的,过分地强调西方诗歌理论,对于中国诗歌中的晚唐、唐宋诗词,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而何其芳、戴望舒对于古诗词的了解,联系诗歌西化浪潮,足以使他们达到“中西合璧”,因此他们的爱情诗在表达人生的美丽与痛苦的情感体验上独领风骚。
《预言》是何其芳在爱情诗探索中历经浮泛和幼稚之后的成熟之作,青春与爱的赞美与叹息,使得这首诗呈现出美丽而忧伤的旋律。
这种美丽和忧伤,与其说来自古希腊神话,不如说是晚唐诗歌借助神话的重新呈现,神话是框架,而深沉的情感体验源自晚唐诗歌的灵感。
我所熟悉的义山,绝不是一个感情肤浅的人,晚唐的绮丽,浓墨重彩地表现在义山深婉精丽、富裕感伤情调和象征暗示色彩的诗风,《无题》《锦瑟》《燕台诗》等一系列抒情诗,或抒伤离怀远之意,或写小会聚别之思,或发伤逝永隔之恨,情真语挚、婉曲缠绵,大都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芳菲凄美,乃心灵真切体验,达到较高的意境和品格。
何其芳诗歌《预言》赏析
何其芳诗歌《预言》赏析《预言》原文何其芳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劳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预言》赏析《预言》称得上是一首写得比较好的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通常是指诗歌主题的模糊隐约,或者不确定性。
原因有三种:一、意象跳跃,之间缺乏连贯;二、情趣属个人特定,不易为大众体验;三、意象与情趣之间仅有隐约的暗示,而无明显的关联。
我之所以把《预言》称为朦胧诗,主要原因就在第二种。
的确,仅从文本上来看,我们很难明确地指出这首诗的真正主题。
诗人所说的“年轻的神”到底是指什么?是指爱神吗?或者就是诗人心仪的姑娘?又或者是诗神缪斯?假使看做是深挚的友情大体也说得过去。
但是,既然我们要做赏析,那就一定要找到一个最贴切的主题,能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接近甚至一致。
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这是一首爱情诗。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背景,我们得知:《预言》首发于《燕泥集》,这本诗集是何其芳在1931至1935年大学期间写成的。
何其芳《预言》
何其芳《预言》篇一:从何其芳的诗看“自我”从何其芳的诗看“自我”叶噜人们对于抒情诗中诗人的“自我”问题,已经发表了很多值得重视的意见。
不过我总是认为,如果只是抽象地讨论诗究竟应当表现的是“大我”还是“小我”这样的问题,恐怕一时是不容易得出一个公认的标准结论来的。
因为每一个诗人都在走着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任何人也无法规范出一种亘古不变的诗歌创作模式。
与其进行马拉松式的争论,不如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来加以研究,从中探讨诗人的“自我”是怎样体现在他的创作中的?怎样地影响着和决定着他创作的基调的?它是一利,凝固不变的存在吗?作这样的研究和分析,就可以把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使认识渐趋一致。
何其芳是“五四,以来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他由小资产阶级的具有个人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而走上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道路,成为一个无产阶级的文艺战士,在同辈人中是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
在他四十多年的文艺生涯中,他主要是一个诗人。
他的诗作中写“自我”是特别突出的。
在某种程度上说,他诗中所出现的“自我”,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赤裸裸的自我表现”。
一个想象力比较丰富的人,在读完他的那些写“自我”的诗篇之后,是完全可以给他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编出一部自传体小说来的。
写“自我”而达到如此“赤裸裸”的程度,在我国的现代和当代诗人中并不多见;正因此,我们选择他作为研究的对象,试图从中探讨一些问题。
先从他那首著名的谈起。
这首诗,似可说是“令人气闷”的形象模糊,主题不明确.思想难以捉摸和把握。
可是如果我们不是忘记了历史的话,不妨回顾一下三十年代前后涌现出的那一批可称为优秀诗人的作品,这种所谓“令人气闷的朦胧”几乎是一种相当普遍存在的通病。
当然,不能因为是“通病”就把弱点和缺陷也加以赞扬。
象这种诗,人们的确无法用三言两语把它的主题说得很清楚明确,但是人们又无法否认它是一首真正属于“诗”的诗。
要理解它,首先得多读几遍,细心的体验一下诗人的心境,然后才能从它那些意念和意象中,领悟到一颗年青的心灵对于周围世界所感受到的种种情绪:是孤寂中的期待?还是对于友谊温暖的祈求?是寻求一种相互支持的力量?还是对失去的爱情的怅惘?似乎都是,又不尽然。
何其芳《预言》赏析
何其芳《预言》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何其芳《预言》赏析——联系李商隐诗歌??有人说“鲁迅属于魏晋,周作人属于明清,何其芳属于晚唐”,我觉三点中最后一点最靠谱。
何其芳是以天生的好语感来写诗的,他将晚唐的绮丽、青春的伤感和梦想揉碎在一起,才写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少有的纯粹而精致的诗歌。
这种诗歌,总逃脱不了李商隐抒情诗的细腻、纤弱、伤感和无望的情绪,耳濡目染李义山诗歌近十载的我,欣赏的现代诗当属何其芳、戴望舒一类。
本文将以李义山诗歌作为参照,重新阐释何其芳的《预言》。
“五四”时期的爱情诗的出现,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现象:一方面高举反封建旗帜,吸取西方文艺理论,大量使用象征、隐喻,使诗歌走向现代;另一方面,却暗地里借鉴中国古代诗词曲的音韵、格律,乃至意境、情感,无论是闻一多的“新格律诗”,还是戴望舒的《雨巷》,都与古典诗歌密切相关。
闻一多曾坦言,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道白恋爱者绝少,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是没有。
”他认为,“五四”时期的爱情诗,只是做到了“告白”的一步。
[1]“五四”时期的诗人、学者,多数持闻一多的观点,他们为了达到“快速革新”的目的,过分地强调西方诗歌理论,对于中国诗歌中的晚唐、唐宋诗词,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而何其芳、戴望舒对于古诗词的了解,联系诗歌西化浪潮,足以使他们达到“中西合璧”,因此他们的爱情诗在表达人生的美丽与痛苦的情感体验上独领风骚。
《预言》是何其芳在爱情诗探索中历经浮泛和幼稚之后的成熟之作,青春与爱的赞美与叹息,使得这首诗呈现出美丽而忧伤的旋律。
这种美丽和忧伤,与其说来自古希腊神话,不如说是晚唐诗歌借助神话的重新呈现,神话是框架,而深沉的情感体验源自晚唐诗歌的灵感。
我所熟悉的李义山,绝不是一个感情肤浅的人,晚唐的绮丽,浓墨重彩地表现在李义山深婉精丽、富裕感伤情调和象征暗示色彩的诗风,《无题》《锦瑟》《燕台诗》等一系列抒情诗,或抒伤离怀远之意,或写小会聚别之思,或发伤逝永隔之恨,情真语挚、婉曲缠绵,大都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芳菲凄美,乃心灵真切体验,达到较高的意境和品格。
何其芳及其诗文的点评
何其芳及其诗文的点评一本诗集,名字是《预言》。
《预言》这本集子收录了诗人何其芳创作前期的所有诗作,以其成名作《预言》来命名集子,其中比较著名的诗还有《秋天》﹑《欢乐》﹑《爱情》等等。
诗句绮丽、委婉﹑浪漫并且生动形象,精致典雅。
而且诗人不断探索、追求、融化古今中外诗歌的表现手法,并结合个性、气质,形成了富有艺术魅力的独特诗风。
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首他的小诗来感受一下。
欢乐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翅膀?鹦鹉的红嘴?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声芦笛?还是稷稷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而且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荫?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的铃声?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读完刚刚那首小诗,其风格特别会让人联想到泰戈尔的小诗——“我的心在朦胧的沉默里,似乎充满了蟋蟀的鸣声——声音的灰暗的暮色。
”而相似之处,就是意象的巧妙使用。
欢乐是什么?我们说不清。
“我”的心情又怎样?我们说不清。
但是当诗人用几声芦笛,一双温情的手,蔷薇的花瓣来填充我们对欢乐的灰色空缺,用蟋蟀的鸣声,灰暗的暮色来解释我们对那种心情的迷惑时,我仿佛看到了欢乐地颜色,听到了诗人的心声。
这就是何其芳的诗,用他的话来形容自己的诗,就是“寂寞小孩子常有的美丽想象”。
而我们爱的恰恰就是那种天真的浪漫,幻美的意象。
何其芳本人是一个习惯了在黑夜里歌唱着心灵忧伤的多情诗人,他用那敏感的心灵和优美的笔触为我们调出了冷艳哀凄的梦幻色调。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了执著的探求。
在诗歌方面,他的创作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和谐的节奏,并着重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
因此,他的诗非常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诗作别具风格。
〖2021年整理〗品味《预言》的语言
品味《预言》的语言
何其芳在《预言》中展露了其语言方面惊人的才华,何其芳也许是现代诗人中语言最精美的,这源于他天生的对汉语语言的高度敏感。
《预言》一诗细致地描写了各种感觉,主要是以听觉的产生和消失来构思的,把心中之“神”来得突然、去得匆匆之感表达出来。
一、用有声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夜风的私语”“麋鹿的蹄声”这样的音响强度不大的意象来赋予心中的意念以有声的特征。
“年轻的神”的形象幻化为“银铃的歌声”“如梦的歌声”的感性形象。
诗人也是通过歌声表达对“年轻的神”的爱恋,“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的歌声倾诉一生的眷恋,保证永远地唱着“忘倦的歌”,然而,“神”的脚步迈出了,“激动的歌声”表现了内心的挽留、失望、祈求。
二、用可视的意象去渲染“年轻的神”,把她和南方、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的联想起来。
它们不再只是自然界物理形态的月色、春风、燕子,而是融合着主体情感体验的景色,它们协调一体,共同表现出诗人向往留恋的温馨气氛。
意象密切交织,感情却依然微妙、精细、捉摸不定,介于“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之间。
“春风吹开百花,燕子痴恋绿杨”。
无疑是诗人眼中理想的生活。
三、用鲜艳的色彩来点染这种意念的飘忽、短暂、不可挽留,伴之以明丽的光、绮丽的色,“虎皮的褥”“半生半死的藤”“夜的浓黑”等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爱情的甜蜜和苦涩都包容在朦胧的意象中。
这首诗声、光、色俱佳,作者还运用了诗句语言的重复。
重复的手法又不完全相同。
比如说“足音”“歌声”等等,音乐美完全服从抒情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何其芳《预言》赏析3 《预言》写于1931年到1937年的《预言》是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连绵心灵变奏乐章。
卷一多为梦幻式的爱情吟唱。
生活中诗人被他爱慕的少女抛弃过,爱慕他的少女又被他忽视了,这二者都属于海市鹰楼式的爱情,这种现实经历折射在诗中便使情思复杂起来,既在幸福中感受不幸,又在不幸中咀嚼幸福,有甜美的期盼,也有痛楚的相思,有温馨的怀想,也有清醒的失落,酸甜苦辣搅拌在一起难以名状。
《预言》一诗把爱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盼他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惋叹与无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
一般说来逝去的东西人们才愈觉其可贵,已成“珠泪玉烟”的爱情使诗人沉酒于记忆中,患了刻骨相思的“季候病”,一件《罗衫》惹起他对花一般时光的怀念,一阵《脚步》在他心头“踏起甜蜜的凄动”;他明知“对于梦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赠人》)可他又偏偏钟情地追求着,甚至甘心为之牺牲,“我合张开明眸/给你每日的第一次祝福”,(《祝福》)深沉地将爱埋在心底、为爱人真诚祝福。
他为自己的过失懊悔不已,也幻想旧梦复归“日夜等待着熟悉的梦覆我来睡”,(《慨叹》)可见痴情之深。
这就是何其芳式的爱情,不同于至上的爱情肉感的爱情,它深情缝绪,细腻缠绵,蕴涵着真挚纯洁、健康真诚,既有“只是近黄昏”的悲凄,也有“夕阳无限好”的妩媚,并且因其悲凉而愈显其美.毫不夸饰地说,在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是一种令人温馨的可贵情怀。
※读这首诗要抓住全诗构思与结构上的特点:前五节充满青春激情的对爱情的竭力渲染与铺写,与最后一节的突然翻跌,形成强烈对比:这不过是"无语而来,无语而去"的梦。
抓住这一"全局"之后,再
去细读各节诗,就可以发现,最后的"突转",其实前面早有蛛丝马迹,形成一股青春激流底下的感伤的潜流,最后才喷发出来。
了然于此,再去吟诵全诗,就会读出两种诗情明暗、虚实、起伏之间的丰厚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