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行为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学原理-第05章 厂商行为理论PPT

经济学原理-第05章  厂商行为理论PPT

第二节 厂商生产行为分析
二、厂商短期生产行为分析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第二节 厂商生产行为分析
二、厂商短期生产行为分析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图5-2 产量曲线
第二节 厂商生产行为分析
二、厂商短期生产行为分析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平 均产量和边 际产量之间
的关系
MRTSL,K
K L
dK dL
(5-10)
△K前面加一个负号,表示增加劳动的投入就必须减少资本 的投入,二者变动方向相反。
第二节 厂商生产行为分析
三、厂商长期生产行为分析
(一)等产量线 等产量曲线具有以下特征:
在某一特定投入组合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这一 组和所能生产的等产量曲线在这一点的斜率。
MRTSL,K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发生在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的相
切之点上,那么要求等成本线的斜率-PL/PK必须等于等 产量线的斜率MPL/MPK(等产量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边 际技术替代率且为负数),即:
MPL MPK
PL
PK
(5-14)
第二节 厂商生产行为分析
三、厂商长期生产行为分析
(四)生产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条件不 变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会发生 平移;如果厂商改变产量,等产量线会发生平移。 这些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 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生 产扩展线。
公司制 企业
第二节 厂商生产行为分析
一、生产和生产函数
(一)生产和生产要素
生产是指与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 关的一切活动。它不仅仅局限于创造有形的物质 产品的活动,而且也包括金融、贸易、运输、家 庭服务等各种服务性的活动。在生产过程中要投 入各种生产要素并生产产品,因此,生产也就是 把投入变为产出的过程。

经济学基础5、第五章厂商理论

经济学基础5、第五章厂商理论

价格歧视的类型与条件
价格歧视的类型
根据歧视程度的不同,价格歧视可分为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和三级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又称 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 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 商对不同的购买量或不同的“区段”索取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 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的消极效应
价格歧视可能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损害 部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过度的价格歧视 可能导致市场分割过度,降低市场效率。
06
厂商理论的应用与拓展
厂商理论在产业政策中的应用
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厂商理论,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来引导资本、劳动力和 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利润最大化原则及其实现条件
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即在给定的成本下追求最大的收益或在给定的收益下追 求最小的成本。
实现条件
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增加产量可以增加利 润;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减少产量可以增加利润。
不同市场结构下生产决策的比较分析
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在短期均衡下,厂商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此时,厂商可能获得经济利润、正 常利润或亏损,这取决于市场价格和厂商的成本结构。
在长期均衡下,由于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经济利润会逐渐消失。当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时,新厂商 会进入市场,增加供给,降低市场价格;当市场价格低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时,一些厂商会退出市场,减少供给,提高市 场价格。最终,市场价格将等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实现长期均衡。

市场理论:竞争与垄断及厂商行为

市场理论:竞争与垄断及厂商行为

共事业
政府管制
格控制 5
二、不同市场类型的成因
(一)成本条件 (二)法律限制和竞争障碍 (三)产品差别
2021/6/12
6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单个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四、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五、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2021/6/12
2021/6/12 图5-5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2
四、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把所有厂商产量以水平 方向加总便可得到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即市场 供给曲线,见图5-6。
2021/6/12
图5-6 市场供给曲线
13
五、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企业仅在价格 等于或高于收支相抵点时,P = MR = AR ≥ LAC,才愿 意进行生产。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见图5-7。
2021/图6/125-2 单个完全竞争厂商 d = P = AR = MR 的原因 9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只能用既定生产规模进 行生产,所以只有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 MR = MC 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厂商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可以用图5-3来说明, 见图5-3。
市场结构 完全
竞争市场 垄断
竞争市场
寡头市场
垄20断21/市6/12场
厂商 数目
代表性 领域
企业对价格 控制的程度
销售方式
许多
农业
没有:厂商是价 市场交易 格的被动接受者 或拍卖
较多 零售业
一定程度
广告、质 量竞争
钢铁、化学、 几个 汽车、计算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一、等产量线
• 等产量线来表示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可变投入的不同数 量组合的一条曲线。它描述厂商产出给定产量所用的不 同投入品组合。
劳动投入 资本 投入
1
2
3
4
5
1 2 3 4 5
20 40 55 65 75
40 60 75 85 90
55 75 90 100 105
65 85 100 110 115
二.生产函数
• 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因果数量 关系。 •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内假定资本K投入不变,总产量(Q) 是劳动投入(L)的函数。即Q=f( K,L)=f(L) • 长期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都是可变的。如Q =f(K,L) , • 如果假定资本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产量Q随L的变动而变 动,生产函数可记为:Q=f( K,L)=f(L) • Q=KL-0.5L2-0.32K2 • 若K不变,可以考察产量如何随劳动L的变化而变化。 • 令K=10 , 则 Q=f(L)=10L-0.5 L2-32 • 注意生产函数是在给定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成立的。因而, 生产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特定 的投入品组合有效使用带来的最大的可能性产出”。随着 知识技术不断进步,生产函数会发生变化。
二.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见教材) 三.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四. 适度规模:尽可能保持规模收益递增,至 少应使规模收益不变,而不能使规模收益 递减。
§4-4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 两种可变投入的长期假定 • “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都可以变化”代表了经济分析长期 情况。“长期”和“短期”是经济分析方法中两个重要概 念。 • 短期和长期(Short term and long term) 表示经济主体 调节行为受限制程度不同的两类时间条件:短期表示受到 限制较小,因而调节时间较短,如厂商对于劳动,原料投 入数量的调节等属于短期问题;长期则指调节受到的限制 较大,因而需要调节时间较长,如通过固定资本投资来改 变企业最大产出能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长期”对应 的具体时间长度有显著差别。 • “长期”“短期”概念有广泛应用价值:石油价格波动, 2000年“五一”节放长假对旅游市场供求关系扰动影响, “康达尔”股价分析案例。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函数——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微观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函数——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二、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

短期: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固定不变的时间周 期。 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 时间周期。


划分的标准是,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要素投入 量的数量。
第三节

短期生产函数
举例:连续投入劳动L
劳动量L 总产量TP 边际产量MP 平均产量AP
是固定的。
Q=aL+bK
2.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生产函数。

假定只用L和K,则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Q=Minimum(L/u,K/v) u为固定的劳动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劳动数) v为固定的资本生产系数(单位产量配备的资本数)
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条件要求:完全信息 。
长期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 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
定的。
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
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 。
第二节
生产
一、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
要素。 产量的增加,必须有L、K按规定比例同时增加,若其 中之一数量不变,单独增加另一要素量,则产量不变。
2.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
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Q AL K

五章厂商理论生产理论

五章厂商理论生产理论
2、内在不经济(规模内在不经济):是指厂商 由 于本身生产规模过大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减少。
引起内在不经济 原因主要是:管理效率的降低;生 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等
§5.5 规 模 经 济
三、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1、外在经济: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 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是由于厂商的生产 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而产生的。)
§5.1 生 产 函 数 四、技术系数
1、定义: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所需要的 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 。
2、分类:
(1)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 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能改变的,这种 技术系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
固定技术系数表明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不可相互替 代。这种固定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配合 比例生产函数。
第五章 厂商理论——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 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可变 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最优投入组合
第五节 规模经济
§5.1 生 产 函 数
一、生产及生产要素
1、生产
(1)定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一切能够创造和 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
§5.2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四、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生产的三阶段: 第I阶段:APL产量递增阶段,即APL 从0增到其最大值 点。 第II阶段: APL产量递减,但MPL仍大于零。 第III阶段: APL产量继续下降, MPL为负值, TPL也 呈现下降的 趋势。 2、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第II阶段
(3)同一直角坐标系内,任意两条等产量不相 交。
(4)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第6章厂商行为理论

第6章厂商行为理论
• 专利 • 特许
上一张
下一张
结束 6 - 15
定价限产等其它策略性壁垒
宿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四种市场模型 产业集中度 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博弈论 关键词
四种市场模型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
相对大量的卖者 差异化的产品 容易进入和退出
完全竞争
上一张 下一张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惟一卖者 没有近似的替代品 价格制定者 难以进入 非价格竞争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上一张
下一张
市场结构的连续性
结束 6 - 14 宿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四种市场模型
四种市场模型 产业集中度 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博弈论 关键词
完全垄断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自然垄断 规模经济: 技术壁垒 对基本资源的所有或者控制 法律上的进入壁垒
——某些行业中的世界最大厂商 某些行业中的世界最大厂商
行业
航天 商业银行 饮料 建筑材料 化工
最大的厂商
百万美元) 销售额(百万美元)
上一张
下一张
结束 6-3
波音公司 (美国) 美国公司银行 (美国) 百事可乐(美国) SAINT-GOBAIN(法国) 杜邦公司(美国) 计算机服务与软件 电子数据系统(美国) 计算机办公室设备 IBM (美国) 电子电气设备 通用电气公司(美国) 娱乐 沃特·迪斯尼(美国) 食品 雀巢公司(瑞士) 一般商业 沃尔玛(美国) 保险(人寿) 日本生活(日本) 金属 日本钢铁(日本)
Uptown的价格策略 的价格策略
A

$12
B
$6
$15
独立的行动 会招致回应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生产者行为理论当消费者对于样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价格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会变成供给者。

此时,厂商要做的,是在整个市场,或针对于几个其他厂商的博弈当中,决定自己的产量和定价。

生产者行为研究的就是解释供给到底是、该如何决定?最终是为了求出供给函数。

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需求函数共同构建起“供需决定均衡价格”的经济学基石。

本节的关键词是供给、生产、技术、要素、成本和利润。

用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可以得出有关需求、利润和成本等。

但生产过程更复杂一些,它比根据消费者行为求需求函数多出来一步,就是利用这些有关生产要素的需求函数再去求供给函数。

因为厂商消费了投入要素之后,并不能直接获得“效用”,还要考虑成本和利润。

生产者行为和消费行为分析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可以做出如下总结:但只是一是帮助理解的关系,还是要看具体有关生产的特征。

本篇的结构如下:【生产与生产函数】1、对生产过程的假设跟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样,在最终得到供给的函数关系前,需要对厂商的生产过程进行一系列抽象、假设,使其可以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函数分析。

(1)生产可行性(技术约束)生产可以被抽象为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投入各类生产要素的组合,获得对应的产出。

但是将投入和产出连接起来的是技术,一个生产过程可以有多种投入组合,但不一定每种都在技术上可行。

而且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由于取得技术必须付出代价,又由于技术的商业秘密性质,任何厂商都不可能掌握由简陋到先进的全部技术。

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然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这被称为技术限制。

(2)生产集及其性质所有在技术上可行的生产计划集合被称为生产集。

与偏好一样,生产集有十个性质假定,用数学定理来抽象描述现实世界的假定(略过数学公式)。

事实上我认为这些假定有许多矛盾、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不可拘泥:2、对生产过程的抽象(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各种表现形式生产函数衡量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画出的图像也可能是多要素影响的。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

厂商进行生产的基本条件——生产要素
• 劳动,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提供的劳务,包 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 土地,包括土地及地上下的各种自然资源,即不 仅包括土地,还包括其他一切资源,土地可以给 生产提供场所、原料和动力 • 资本,指资本品活投资品,即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各种生产设备 • 企业家才能,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 创新能力。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 外在经济;指行业规模变化对行业内每一个企业 的影响。若行业规模扩大时企业产量或收益增加, 称外在经济。例如专业分工所带来的更对的市场 信息与技术信息 • 外在不经济:一个行业的规模过大可能使单个厂商 的行业环境恶化,称外在不经济。例如行业规模 过大使产品供给增加、唱片价格下降,导致销售 出现困难,还有原料上涨、交通是单个厂商的生 产成本提高。
规模报酬递增——内在经济
• 1、企业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只有在大规模生产中,大型 设备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设备生产效率 • 2、企业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在大规模生产中,专业化是分工可以 更加精细,这样可以提高人工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 效率 • 3、企业可以对源材料综合利用 • 4、企业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管理人员比例, 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 5企业可以再产品销售上形成垄断,由于市场容量有限,大规模厂商 必然战友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产品市场的垄断 • 6、企业可以减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因为所需生产要素数量较大, 不但是可以从工业上那里以较低的批发价格购买生产要素,还有可能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形成垄断
等斜线与扩展线
1、在变化了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的成本 2在变化了的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的产量 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 (一)在坐标图中,有无数条等产量曲线,用斜率相等、相互平行的一 组直线去与这些灯产量曲线相切,所得到的切点用曲线连接起来就够 成了等斜线 等斜线是两要素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二)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函数和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 果企业不断增加成本,则等成本线逐渐向右上方平移;如果企业不断 增加产量,则等产量曲线也会向右上方平移。 扩展线是在企业不断增加成本或不断提高敞亮,即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 过程中,只要将声场要素沿扩展线组合,总能保证既定产量条件下实 现成本最小,或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产量最大,实现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经济学专业·《西方经济学》讲课提纲第二讲:微观经济行为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韩保江教授一、微观经济分析的“两把钥匙”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是一门教人聪明和睿智选择的科学。

然而人们要想开启这个经济学殿堂,学好它,必须拿到“两把钥匙”。

一是领会西方经济学分析问题的“前提假定”和基本逻辑;二是学会运用西方经济学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假定和基本逻辑1、经济人及其理性。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各个人改善自己境遇的自然努力,是一个那么强大的力量,以致没有任何帮助,亦能单独地使社会富裕繁荣,而且还能克服无数的顽强障碍,即妨碍其作用的人为的愚蠢的法律。

”(《国富论》112页)2、资源(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稀缺性3、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逻辑:一个永恒的矛盾;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需求(欲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是困扰人类的永恒矛盾。

因此提出微观经济学回答的基本问题:鱼亦我所需,熊掌亦我所需,二者不可得兼——“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是人类需要解决的永恒主题。

(二)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1、边际分析方法2、均衡分析方法(三)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为什么生产(为什么消费)(动机)?生产什么(消费什么)(选择)?生产多少(消费多少)(生产可能性)?如何生产(如何消费)(生产组织)?为谁生产(为谁消费)(生产目的)?二、消费者行为理论(一)欲望与效用1、欲望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2、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3、边际效用效用递减规律4、消费者偏好与预算约束(二)消费者选择的基本问题:选择什么?选择多少?怎样选择?(三)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优化:政策启示1、基数效应论的含义2、单一商品的消费者均衡:边际效用为零3、多数商品的消费者均衡4、政策启示(四)效用论与消费者行为优化:政策启示1、序数效应论的含义2、两条线: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一个均衡:消费者均衡两种变化:价格——消费线和收入——消费线政策启示(五)消费者行为的扩展:保险、储蓄与投资三、生产者(厂商)行为理论(一)生产者的基本问题:生产者的动机与实现过程1、利润最大化2、成本约束:市场需求、生产要素、技术条件3、生产过程:要素投入(技术约束)产量最大化(技术效率)投入产出利润最大化成本(预算约束)收益最大化(经济效率)(二)产出规律: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是指要素投入与产量产出的函数关系,即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水平下,某种产品的产出数量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及其组合的比例,或者说,产量是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及投入比例的函数。

厂商理论

厂商理论

2005©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凸性
• 它假设生产集Y是凸的。也就是说,如果 y,y‘∈Y且α∈[0,1],那么αy+(1-a)y’∈Y。 含义:企业产品多元化经营 • 凸性假设可以解释为关于生产可能性的两个概 念的结合。
2005©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2005©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y2
斜率
− MRT12 ( y ) =
∂F ( y ) / ∂yl ∂F ( y ) / ∂yk

y1
生产集 Y={y:F(y)≤0}
转换边界 {y:F(y)=0}
2005©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自由处置的性质 2005©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不可逆性
• 假设y∈Y且y≠0。那么不可逆性是说-y 换句话中,将技术可行的生产向量反过来,用 某种数量的产出去生产与原来投入数量相同的 投入品是不可能的。
∈Y。
2005©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F ( y ) ∂yl MRTlk ( y ) = ∂F ( y ) ∂yk
2005©
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
3.2.2不同的投入和产出的生产技术 3.2.2不同的投入和产出的生产技术 可以作为产出的物品的集合和可以作为投入 的物品的集合往往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 的物品的集合往往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 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区别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比 较方便。 较方便。

(完整版)第三次课厂商行为理论

(完整版)第三次课厂商行为理论

第三次课 厂商行为理论 (2015-9-25,星期五)第一部分 厂商理论(厂商行为分析) 一、厂商的最优选择对应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厂商对生产要素的最优抉择为()crK wL t s K L f Max KL ≤+..,,()()rK wL c K L f V --+=μ,000=--=∂∂=-∂∂=∂∂=-∂∂=∂∂rK wL c Vr K fK V w L fL V μμμ 从而有r w K f L f =∂∂∂∂,或者rwMP MP K L =。

即厂商在最优决策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两种生产要素相应的价格)工资与利率之比。

拉格朗日乘子μ的含义为r K f w L f ∂∂=∂∂=μ,或者rMP w MP KL ==μ。

也就是说,μ是最优化状态时单位要素价格所获得之边际产量。

二、几个弹性概念1、产出弹性在技术水平及其它投入要素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某一种投入要素变动时,产量的相对变动与投入量的相对变动之比。

设有生产函数()βαK AL K L f Q ==,α==∆∆=∂∂=LLL AP MP Q L L Q L L Q Q E β==∆∆=∂∂=KKK AP MP Q K K Q K K Q Q E2、生产力弹性e E在技术水平及投入要素价格水平保持不变条件下,所有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出的相对变动对投入要素的相对变动之比。

Q X dX dQ X dX Q dQ E e ==,dK KfdL L f dQ ∂∂+∂∂=βα+=+=K L e E E E3、替代弹性σE 在最优状态时r w MP MP K L =,如果rw (相对价格)变化,则会导致L K(要素投入比例)变化,以及K L MP MP (边际技术替代率)变化。

定义LK相对变化对K L MP MP 相对变化之比为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

⎪⎭⎫⎝⎛⎪⎪⎭⎫ ⎝⎛⎪⎪⎭⎫ ⎝⎛⎪⎭⎫ ⎝⎛=⎪⎪⎭⎫ ⎝⎛⎪⎭⎫ ⎝⎛=L K MP MP MP MP d L K d MP MP MP MP d L K L K d E K L K L K L K L σ 1=⎪⎭⎫ ⎝⎛⎪⎭⎫ ⎝⎛=⎪⎭⎫ ⎝⎛⎪⎪⎭⎫ ⎝⎛⎪⎪⎭⎫ ⎝⎛⎪⎭⎫ ⎝⎛=βαβαβαβασL K d L K d L K L K L K d L K d E三、生产要素需求利润π是总收入与总成本的函数()00,222111221121=-∂∂=∂∂=-∂∂=∂∂---=-=r x fp x r x fpx b x r x r x x pf cpq ππππ1x f p∂∂为要素1x 边际产量的价值,2x fp ∂∂为要素2x 边际产量的价值。

第四章 厂商行为理论

第四章  厂商行为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与收益
一、成本的概念
(一)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 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均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 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将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放弃的在其 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
(二)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 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 的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生产 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其公式为: 平均可变成是企业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 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其公式为: 平均总成本(Average Cost,简称AC)是 企业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 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 本之和。 边际成本是企业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 量时所增加的成本。其公式为:
(五)长期生产函数分析的应用
1.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既定成本条件下,唯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 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 合。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 的最大产量,企业必须选择最 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 素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 价格比例。即:
2.生产的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 增加的比例。例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都增加 100%时,产量的增加大于100%。 (2)规模报酬固定 规模报酬固定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 增加的比例。 (3)规模报酬递减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 增加的比例。
三、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Long Total Cost,简称LTC)是指企业长 期内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 的最低总成本。

厂商理论

厂商理论
霍尔(R.L.Hall) :《价格理论和 价格行为》提出了严重挑战 。
5
经理中心理论
经理中心理论认为,厂商是股东高管理层,而不是股东。
《企业行为、价值和增长》中 “最大销 售收入”模型;
《经理型企业模型》中 “最大增长率” ; 《经理决断和企业行为》中 “经理效用
10%
1400000美元 0美元 700000美元 500000美元 200000美元
40%
2.4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10
§3厂商目标
3.1利润最大化
要点: ①目的单一性。 ②理性。 ③决策规则
但总的说来, 的一般观点认为, 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基本上追求利 润的最大化,而公司制企业追求的 目标有所不同,但仍然受到利润最 大化这一目标的约束限制。
厂商理论
1
厂商理论
§1厂商性质
1.1理论界域 厂商是一个将投入(它购买的资源)
转为产出(它销售有价值的产品) 的组织。 其一般功能是:为了进行生产,对 购买的资源进行配置,然后把增值 的产品销售出去,赚取收入与支出 之间的差价。
2
古典的厂商理论:厂商是一个生产 函数
古典的厂商理论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 看待企业的,认为他是一个将各种投 入转化为产出的组织。
Takeovers)
18
4.1.2主兼企业的动机
1)增强市场支配能力和竞争能 力
2)实现规模经济 3) 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 4)降低收购价 5)发挥股价效应格
19
本章小结:
厂商是一个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组织。 厂商的内部组织是一种科层结构,科
层就是一个组织中的控制链。 厂商目标是多元化的,包括利润最大

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

微观经济学--厂商理论
❖ 而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被称为 可变成本。
TC=VC+FC
2021/8/23
❖ (2)不变成本(FC)是厂商花费在不变投 入上的全部成本。
❖ (3)可变成本(VC)是厂商花费在可变投 入上的全部成本。
❖ (4)平均成本(AC)是厂商在每一单位产 品上平均所花费的成本。
AC=TC/Q
2021/8/23
❖ 经济学中常用的生产函数的简化形式是只有两 种生产要素的情形:
Q=F(L,K)
❖ L表示劳 2021/8/23 动投入量,K表示资本投入量。
四、短期和长期
❖ 可变生产要素是指那些随着产量的变动可以变动 的投入,不变生产要素是指那些不能随着产量的 变动而变动的投入。
❖ 在区分一种要素是可变或不变生产要素的关键是 时间。只要时间足够长,任何投入都是可以改变 的。
TR TC
TC TR
2021/8/23
Q*
Q

单选题
❖ 1.在长期中,下列哪项成本是不存在的?( ) A.平均成本 B.变动成本 C.机会成本 D.固定成本
❖ 2.下列哪一种情况使总收益下降?( ) 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 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 D.价格下降,供给富有弹性
入量L
量TP
产量AP
产量
A
0
0

1
3
3
3
2
10
5
7
B
3
24
8
14
4
36
9
12
C
5
40
8
4
6
42
7
2
d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厂商行为理论
LOGO
第四章 厂商行为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主要内容
第二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第三节 成本函数
知识目标
掌握内容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等产量线、总产量、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三个阶段和合理生产
区域;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明确内容
生产理论的重要概念及有关原理,生产理论对生 产者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指导意义
Q
G
B
TP

O
ⅡⅢ
A E
F
AP
L1 L2 L3 MP L
MP与TP之间关系: MP>0, TP↑ MP=0, TP最大 MP<0, TP↓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 ,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 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补充:技术系数
技术系数: 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可变技术系数:要素的配合比例可 变,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固定技术系数:只存在唯一一种要 素配合比例,必须按同一比例增减, 要素之间不可替代。
同样产量,可采用劳动 密集型(多用劳动少用 资本),也可采用资本 密集型(多用资本少用
三、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短期中,当固定的投入不能改变只有可变投入能 改变时,产量的变动服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一)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 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 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大幅度增加,但 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 减,最终还会使总产量绝对减少。
12
练习:
一种错误的说法是:
(1)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
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 先增后递减的趋势 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 下降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 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 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E.平均产量曲 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
项目思考
1、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 2、为什么存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4
分析
生产者行为分析中我们假定生产者都是具有完全理性 的经济人,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实 现涉及三个问题:
①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也就是如何使用各种 生产要素,使成本最小,产量最大; 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要使利润最大化,就要使扣除成 本后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③市场问题,即厂商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时,应如何确 定产品的产量与价格,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
(五)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表示在既定的总成本和 要素价格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 合的线,也称为企业预算线。
既定成本支出为C, 劳动L价格=Pl 资本K价格=Pk
K 600
等成本线特征:
(1)每一点的两种要素组合不同, 但支出相等。
(2)向右下方倾斜,两种要素在数 量上是替代关系。 (3)因成本或要素价格变化而移动。 O
第一,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 第二,生产要素分可变与不变,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 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超过
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和后投入的
没有区别,只是量的变化。
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 起减产。
二、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线分析
(一)等产量曲线:表 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 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 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 同,但产量却相同。
K
Q f L, K Q0
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
Q L
23
(二)等产量线的特征
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加 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种。 K
四、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3阶段
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 增长趋缓 最大不变 绝对下降的过程。
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 边际产量变动三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总产量增加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总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 总产量开始减少
Q

O
G
B
TP
ⅡⅢ
Q AL K
Q AL K 1
A为规模参数,A>0, 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
(0<a<1), 1-a表示资本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
资本不变,劳动单独增加1%, 产量将增加1%的3/4,即0.75%; 劳动不变,资本增加1%,产量 将增加1%的1/4,即0.25%。 劳动和资本对总量的贡献比例 3:1。
和购买量。 上式也可写为: Qk=M/Pk—PlQl/Pk 可见,该方程式的斜率为-Pl/Pk。
(六)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1.生产者均衡:等产量线与等 成本线的切点,实现要素最适 组合。
注:与消费者均衡的效 用最大化比较。
K
BC
N
E
D Q2
M AL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K
BC
N
E
系。Q = f(L、K、N、E)--- 生产函数
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 Q = f(L、K)
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 前提条件; 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 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
注:与消费预 算线比较
300 L
(五)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等成本线表明了厂商进行生产的限制条件,即它所购买的 生产要素所花的钱不能大于或小于所拥有的货币成本。大 于货币成本是无法实现的,小于货币成本又不能实现产量 最大化,这种限制条件可以写为:
M=PlQl+PkQk M为货币成本,Pl、Pk、Ql、Qk分别为劳动与资本的价格
劳动)。
一人一台缝纫机 一个萝卜一个坑
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几个基本概念:
总产量TP(total product) :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
出来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AP(average product ) :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
出来的产量。 (如劳动力L) AP = TP/L
边际产量MP(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
了解内容
规模经济
【项目导入】
早在1771年,英国农学家杨格就用在若干相同的地 块上施以不同量肥料的实验证明了肥料施用量与产量 增加之间存在着边际产量递减的关系。这不是偶然的 现象而是经验性规律。假如农民在一亩土地上撒一把 化肥能增加产量1公斤,撒两把化肥增产3公斤,但随 着一把一把化肥的增加,增产效果会越来越差,过量 的施肥量甚至导致土壤板结、粮食减产。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是研究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 生产出一定量产品的经济活动过程中, 生产要素与产品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 问题。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 源。这些资源一般可分为劳动、资本、 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第一节 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 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
综上所述,厂商在第一阶段进行生产是极其有利的。但如果 厂商在第一阶段就停止增加劳动量,那就不能得到继续增加 劳动投入量的全部好处,任何厂商都会将生产进行到第二阶 段。所以,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是第二阶段(L1-L2)。
第二节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一、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 定的条件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佳的要素投入量,使所购 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用K 表示资本,MPk代表资本的边际产量,Pk代表资本的价格, Qk代表购买的资本量;用L表示劳动,MPl代表劳动的边 际产量,Pl代表劳动的价格,Ql代表购买的劳动量;M表 示货币成本,MPm表示货币的边际产量,则生产要素最 适组合条件可表示为: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在数量上,存在一 个最佳配合比例。
短期生产的 基本规律
开始:可变要素小于最佳配合比例。随着 投入量渐增,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 际产量呈递增趋势。
即最佳技 术系数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 投入,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应注意:
Q3
Q2 D Q1
M AL
成本既定,产量最大
在E点,两线斜率相等: 29
生产扩张线 Expansion path
扩张线:要素价格、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扩大生产 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 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 生产要素最适合点;
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B. 凸向原点。
Q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曲
线,不同曲线代表不同产量。
L
D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 产量线不能相交。
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越高
24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要素所需减少 的另一种要素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