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苏幕遮阅读答案
2020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20高中语文 第15课 苏幕遮(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aaf3fa5a79563c1ec5da719d.png)
第15课苏幕遮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字,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汴梁时所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思乡之作。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借由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3.解释下列字词。
溽暑侵晓宿雨芙蓉浦1.婉约派美成清真居士富艳精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片玉集3.潮湿的暑气;快天亮之时;昨夜下的雨;有荷花的水边。
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
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
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溽暑拖沓袒护B.请贴厮杀宿舍燎原C.曲解欠收诬告忤逆D.销脏元霄臆造圆润3.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苏幕遮》(周邦彦)1
![《苏幕遮》(周邦彦)1](https://img.taocdn.com/s3/m/ebd6a3724a7302768e9939a5.png)
情 因 景 生 ,
下 片 抒 情 ,
思 伤愁---羁旅他乡 乡
情
怅然---梦回故园
浓 。
习题二:
风荷。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长期羁留 京城,旅居他乡。此时家乡的西子湖畔, 必定满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景 致。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进 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故乡是那样遥远,我 何时才能回去呢?
“五月渔郎相忆否?” 对写法
杜甫在《月夜》中表达思念妻子之情,是这样表 达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念及儿 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作者思念家乡之人,又不直说,而说渔郎是否记 起自己,不仅把自己对家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 的更加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 层。王国维赞之曰:“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习题三:
(1)这两句诗不事雕饰,风格简 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2)这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 水面是平的,“清圆”的荷叶及 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婷婷玉 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 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 不忘,似乎王维“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3)这两句炼字的功夫了得。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 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 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风”字, 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 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 “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 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风” 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 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 动感,尤见精神。
问题一: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分别侧 重写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问题二:词的下片抒情,抒发了一种什考:
“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精选五篇)
![“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a5516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c.png)
“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
江皋:江岸。
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
(3分)答:(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5分)答:参考答案:12.(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
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
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分)。
(2)“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
“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
“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
“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
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
(答到意思即可)【诗意简析】开篇便春意盎然。
“水涨鱼天拍柳桥”。
水涨,点春讯。
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
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莹澈空明。
“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
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是词人下笔极细致之处。
下片从江郊转为室内。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上句写自己沏茶。
春日人常渴睡,短梦常有。
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
句首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大可玩味。
方才一晌短梦,竟有难遣之愁,故须饮茶以消梦后的惘然。
下句写燕子垒巢。
燕子极忙,词人则静。
下一“静”字,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所作为。
结句转为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日影又已移上花梢。
高中语文 专题15 苏幕遮试题(含解析)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
![高中语文 专题15 苏幕遮试题(含解析)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cf031fb4b307e87100f69611.png)
高中语文专题15 苏幕遮试题(含解析)新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专题15 苏幕遮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词人,字,号。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自成一家,有“〞“〞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
2.写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客居汴梁时所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思乡之作。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土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借由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3.解释以下字词。
溽暑侵晓宿雨芙蓉浦1.婉约派美成清真居士富艳精工词家之冠词中老杜片玉集3.潮湿的暑气;快天亮之时;昨夜下的雨;有荷花的水边。
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一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二句写境静心也静。
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作者的心情也就由最初的烦闷转为欢快。
2.作者感情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表现出来的?分析这几个字的妙处。
“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3.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最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句评价?这寥寥数语就描绘出荷花的风姿。
特别是“举〞字,仿佛使我们看到风荷亭亭出水的婀娜风姿。
王国维称之为“最能得荷之神理者〞是极其恰当的评价。
1.以下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燎原〔liáo〕禅让〔shàn〕湍急〔tuān〕歃血〔shà〕B.追溯〔sù〕溽暑〔rǔ〕混淆〔xiáo〕垂涎〔xián〕C.绦虫〔tāo〕赡养〔shàn〕偷窥〔kuī〕吮吸〔shǔn〕D.吁叹〔xū〕乳臭〔xiù〕徇私〔xùn〕舟楫〔jí〕2.下面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涯悬崖蛾眉飞娥扑火B.渔樵渔船夜宵谑而不虐C.缉拿逻辑撰写钟鼓撰玉D.芙蕖朝廷苍海苍茫大地3.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燎沉香,消溽暑溽:湿润、潮湿B.侵晓窥檐语侵晓:快天亮之时C.一一风荷举举:举起D.梦入芙蓉浦芙蓉浦:芙蓉镇的水4.以下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北京版-语文-高一-同步导练 《苏幕遮》含答案
![北京版-语文-高一-同步导练 《苏幕遮》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f851369e3143323868934c.png)
苏幕遮学习目标 1.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2.全词天然真美,不事雕饰,别具风韵。
【诗海拾贝】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赏析这首词抒写羁旅相思之情,题材基本属于传统的离愁别恨的范围,但情致的深婉,意境的阔大,却为这类词所少有。
上片写景,视野阔远,暗透乡思。
一句一景,自天而地,自波而烟,层层推进,意象缠绵,而无衰颓情味。
下片抒情,情深意挚。
三层转折。
一写愁思难寐,惟归乡之“好梦”方可慰藉“乡魂”之焦虑。
二写独倚高楼之难堪。
三写借酒浇愁,极写其乡愁之浓,相思之切。
像这首词这样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结合方式。
它的特殊性在于丽景与柔情的统一,更确切地说,是阔远之境、秀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
【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北宋词人。
少年落魄不羁,后在太学读书,宋神宗时因献《汴京赋》为太学正。
哲宗时任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
徽宗时仕途较坦荡,先后为校书郎、议礼避榆讨、大晟府提举,为朝廷制礼作乐。
晚年知顺昌府和处州、南京鸿庆宫提举。
卒,赠宣奉大夫。
二、背景简介周邦彦精通音律,创制出不少新词调,如《拜新月慢》、《荔枝香近》、《玲珑四犯》等。
现存词二百余篇,多写男女之情和离愁别恨,内容较为单薄,调子很低沉。
其词承柳永而多有变化,市井气少而宫廷气多,词风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长于铺叙,善于熔铸古人诗句,辞藻华美,音律和谐,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
如《瑞龙吟·章台路》、《西河·佳丽处》等。
其写景小词,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调,如《苏幕遮》等。
他是大晟词人的代表,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南宋姜夔、张炎一派词风,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新《苏幕遮》(周邦彦)(2)
![新《苏幕遮》(周邦彦)(2)](https://img.taocdn.com/s3/m/f4ef430bb52acfc789ebc931.png)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 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 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 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
泊功名而魂系故乡。
风荷。词人的家在南方,可是他
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此时家 乡的西子湖畔,必定满是“接天莲 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 致。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 家乡,进而发出这样的感叹:故乡 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回去呢?
品析语言
• 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风荷举。
拟人的手法
把鸟儿们东 张西望的神 态表现得活 灵活现。
呼:更显人性化,表 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 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 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 活波可爱。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也
“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 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 风荷图 惟肖。 “风”字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 叶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 “举”字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 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 讨论、探究:词的下片诗人抒发 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 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2、体味周邦彦词中语言清丽自然 的特点。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 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走近作者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人,中国北宋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 词,羁旅愁思是他词作的重要题材,咏物 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是继柳永之 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周词语 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被称 为“词中老杜”,“词家之冠”。技法上 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 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 自然。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https://img.taocdn.com/s3/m/1864ff05844769eae009edc4.png)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按“因声求气,吟咏诗 韵”的方法自由朗读这 首词,注意读出感情和 节奏,并按“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从总 体上本诗的内容和意境。
你觉得文中哪一句写得最好?试运用“置身 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加以赏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这几句描写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在这个雨 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 上,荷叶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 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被晒干。放 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 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 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什么关系?联系两 片之间的情感纽带的是那个意象?
诗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联 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风荷”。此 人由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 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 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杨万里
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锤 炼下列句中用得好的词语。
1.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呼”字表现了小鸟欢快的叫 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 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 现得活灵活现。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举”形象地描摹出荷叶 出水的风姿,他把荷茎修 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 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天雪净胡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1。这首诗应该如何朗读? 2。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 语意双关”特点?
《菩萨蛮》《苏幕遮》理解性默写
![《菩萨蛮》《苏幕遮》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065a60dc804d2b160b4ec0f3.png)
1. 周邦彦《苏幕遮》中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
2.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
3. 《苏幕遮》中的“,”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4. 《苏幕遮》中直接表现诗人久旅异地盼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
5.《苏幕遮》中,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句子相似,采用对写法(主客移位法)的一句是:。
6.《苏幕遮》中,写诗人归乡似箭,梦中乘舟都回到魂牵梦系的西湖边的诗句是:,。
7. 《苏幕遮》中,写诗人心情从烦躁到愉悦的转换的诗句是:,。
,。
8.《苏幕遮》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生动而别致地烘托出新晴之欢的诗句是:,。
9.《苏幕遮》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两句是“,”。
10.周邦彦在《苏幕遮》一词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
11.诗人曾自称“京华倦客”,在《苏幕遮》一词中,表现诗人淡泊功名、厌倦漂泊希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
1. 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
2. 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
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6.《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
7. 《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8. 《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9. 《菩萨蛮》中,描写女主人公精巧的女红却编制出寂寞和惆怅的诗句是:,。
苏幕遮 周邦彦(1)
![苏幕遮 周邦彦(1)](https://img.taocdn.com/s3/m/ca739e59f01dc281e53af0b6.png)
展示:认真+规范+清晰
展示 问题 探究1 展示方式 及位置 书面 展示 小组 1、9组C1 要求
探究2
探究3
书面
书面
要求: 1.口头展示,要大胆、大 方、大声,富有激情; 2、8组C1 2.书面展示,上台迅速, 3、7组C1 书写认真快速规范,步骤 清晰简洁; 3.非展示同学浏览展示内 容,边看边记,认真思考, 准备质疑或追问。
·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 蜓立上头。——宋 杨万里《小池》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 花别样红。—— 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 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
1、课堂表现优秀个 人与小组。 2、学习寄语。
合作探究一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请从景情关系 的角度简要分析。
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1 分) 作者由眼前之荷联想到五月家乡吴门 “芙蓉浦”之荷,并巧问渔郎是否还记得 自己, (2分)思乡之情和眼前之景水乳交融。 (1分)
合作探究二
“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分析。(平行班C层同学只答手法) 答案1:此句用了对面落笔的手法。不直接 说自己思念友人,而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 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 得更细腻真切 ,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 进一
周邦彦《苏幕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周邦彦《苏幕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f6791e7375a417866f8ff1.png)
周邦彥《苏幕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周邦彥《苏幕遮》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苏幕遮周邦彥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戢轻舟,梦入芙蓉浦。
14.这首词上片主要写_____,下片主要写_____,联系两片之间的情感纽带是_____。
(3分)15.写相思的古诗词中有一种常用的写法:以想象对方思念的情境来表达自身柔肠似断的思念。
这首词有这种写法吗?试作分析。
(3分)14.写景抒情风荷15.“五月渔郞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从友人角度落笔;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可非常想念你们,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
这样,更突出了词人的乡愁。
赏析此词上片记景。
起头描写的静景,焚沉香以消溽暑,这二句的环境安静非常。
三四句出现鸟叫,并点出昨夜下雨,并有动景——鸟雀的动作,表示晴天到来,气氛轻松愉快。
五六句清秀的工笔细描,极具形态又仿若音乐在耳。
以荷花形态动作的轻快结束上阙。
下阙抒情相对上阙缠绵倍至。
又用词白话,大不同他精工细腻的风格。
一二句点出现在住的地点非家乡。
三四句思乡之情溢于纸外。
五句低问家乡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以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后两句就进入梦中。
层次分明,分工细致,线条流畅。
从实地荷忆旧曰友,又梦入旧地荷,变幻莫测。
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张炎《词源》)。
吴世昌也曾说“清真长调小令,有时有故事,脉络可循,组织严密,以事用字时出之,不浪费笔墨,亦增结构之美、韵调之精。
”(《词林新话》吴世昌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10月一版一印;第179页)。
这首小词深证其是。
从上面的分析,在我们的面前可以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五月盛夏的汴京的一个早晨,昨夜刚下过雨,闷热非常,很潮湿,主人刚醒;嗅到昨夜消溽用的沉香残味,听到周围的鸟叫,更显静寂,并起身看鸟儿那可爱的动作。
真题演练《苏幕遮燎沉香》《望海潮东南形胜》(原卷版+解析版)
![真题演练《苏幕遮燎沉香》《望海潮东南形胜》(原卷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d263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f.png)
苏幕遮·燎沉香(学生版)1.(合肥市六校联盟 2024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周邦彦《苏幕遮》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荷花的清新美丽、动态可掬,被王国维誉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2.(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二模)清早醒来,天已放晴,窗外鸟雀鸣啭,面对此情此景,你不由地咏起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二模)周邦彦《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的鸣叫渲染了环境的美好。
4.周邦彦《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都借鸟鸣抒写情感。
5.(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将荷叶的丰姿描摹为“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而周邦彦在《苏幕遮·燎沉香》中将其描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异曲同工。
6.(2024新疆二模)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3山东潍坊二模)周邦彦的《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梦”字入词,表达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8.(2023吉林延边模拟预测)莲花因“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而深受文人墨客喜爱。
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中以虚笔写到莲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幕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苏幕遮周邦彦阅读答案
![苏幕遮周邦彦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a2441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ee.png)
苏幕遮周邦彦阅读答案苏幕遮周邦彦阅读答案「篇一」苏幕遮燎沉香[1],消溽暑[2]。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3]。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4],久作长安[5]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6]?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7]。
注释[1]《片玉集》陈元龙注引东坡诗:“沉香作庭燎。
”李商隐《隋宫守岁》:“沉香甲煎为庭燎”,在苏诗前。
“庭燎”是在旷地或庭院燃烧堆积着的木柴。
字面虽有关合,这里“燎”字作为小火煨炙解;如《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对灶燎衣”,注释“燎”为“炙”。
沉香木很重,一种名贵的香料,以放在水中沉下故名,亦称“水沉”“沉水”。
句意当为在室内细细焚香。
[2]溽暑,潮湿闷热的暑天。
[3]这几句自然生动。
着一“举”字,荷叶亭亭出水的姿态如画。
前人多表示赞美,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及夏孙桐评语。
[4]作者钱塘人,却称“家住吴门”,盖古吴地,包括今浙江省北部,如柳永《望海潮》词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5]长安,这里借指汴京。
[6]钓游旧伴,还忆我否?[7]梦见摇着小船,荡入莲花中,和上文描写相连,示客子思乡之切,亦不必呆看。
芙蓉即荷花。
“浦”,这里指流动的浅水。
晏几道《生查子》:“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问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上片先描写室内活动燎香消暑,继写词人听到鸟雀在屋檐下欢快的叫声,再写词人走到室外,看风荷摇摆的美景,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
B、“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呼”字表现出小鸟在骤雨初晴后欢快的叫声和呼朋引伴的情态;“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C、“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寥寥几笔,写尽荷的摇曳多姿和神清骨秀。
尤其是“举”字炼字精妙,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D、“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以肯定无疑的反问语气写朋友此时正在远方思念自己,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突出了词人乡愁之深。
《菩萨蛮》《苏幕遮》理解性默写
![《菩萨蛮》《苏幕遮》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f946d7e2f524ccbff12184a6.png)
1.周邦彦《苏幕遮》中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
2.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
3.《苏幕遮》中的“,”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4.《苏幕遮》中直接表现诗人久旅异地盼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
5.《苏幕遮》中,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句子相似,采用对写法(主客移位法)的一句是:。
6.《苏幕遮》中,写诗人归乡似箭,梦中乘舟都回到魂牵梦系的西湖边的诗句是:,。
7.《苏幕遮》中,写诗人心情从烦躁到愉悦的转换的诗句是:,。
,。
8.《苏幕遮》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生动而别致地烘托出新晴之欢的诗句是:,。
9.《苏幕遮》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两句是“,”。
10.周邦彦在《苏幕遮》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
11.诗人曾自称“京华倦客”,在《苏幕遮》一词中,表现诗人淡泊功名、厌倦漂泊希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
1.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因没有丈夫在身边而懒散状态的句子是:“,”。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
4.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
5.《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6.《菩萨蛮》中,诗人用眉的深浅不一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示女主人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
7.《菩萨蛮》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8.《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金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揭示了女子“懒”“迟”的根源。
9.《菩萨蛮》中,描写女主人公精巧的女红却编制出寂寞和惆怅的诗句是:,。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周邦彦](https://img.taocdn.com/s3/m/a1140f16a21614791711282b.png)
苏幕遮宋.周邦彦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
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
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里写的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词人点燃了沉香以驱散潮湿闷热的暑气。
鸟雀在窗外欢呼着,庆祝天气由雨转晴。
在词人眼里,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她们也会“呼”也爱“窥”,如同调皮的孩子一般活波可爱。
这几句描写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作者是在为下面写荷花的美丽做感情上的铺垫。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先不说神理如何,但是字句的圆润,就足以流传千古。
至于神理或说神韵,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我们不妨把这三句译成白话:“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荷花的叶子上,昨夜花叶上积的雨珠很快就溜掉了。
清澈的水面上,粉红的荷花在春风中轻轻颤动,一一举起了晶莹剔透的绿盖。
远远望去,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踏歌起舞的江南女子!”词人之所以睹荷生情,把荷花写的如此逼真形象,玲珑可爱,因为他的故乡江南就是芙蓉遍地。
“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荷花点燃了词人的思乡情,下片开头他就扪心自问,何时才能重归故里呢,那美丽的吴门,苏小小居住的地方。
“久”字体现了作者对飘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结尾三句,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熟悉的渔郎正在河上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这时词人忍不住喊到:打鱼的大哥,还记得我吗?我是美成啊!情到深处意转痴,词人用一个白日梦结尾,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这首词写游子的思乡情结,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
【推荐】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阅读答案及赏析-精选word文档 (5页)
![【推荐】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阅读答案及赏析-精选word文档 (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41e5e20a76e58fafbb00321.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阅读答案及赏析苏幕遮燎沈香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①上片一一风荷举一句中举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4分)②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3)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联系上下片的意象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炼字工夫了得,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8分)①(4分)一个举字十分逼真地写出了荷叶雨后舒展而挺立于水面的勃勃生机(2分),使人眼前浮现出绿荷栩栩如生的动态美(2分)。
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②(4分)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的手法。
(1分)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是实写自己客居异乡的境况;(1分)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是虚写自己的梦境(或五月渔郎相忆否不写自己思乡,用虚写的手法从对方的角度写起)(1分)。
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
(1分)(3)联系上下片的意象是风荷。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意象2分,分析2分)(4)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
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
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极富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幕遮》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苏幕遮》理解性默写(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d95111c77da26925c5b0c9.png)
《苏幕遮》理解性默写1.周邦彦《苏幕遮》中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
2.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句子是:“,”。
3.《苏幕遮》中的“,”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4.《苏幕遮》中直接表现诗人久旅异地盼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
5.《苏幕遮》中,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句子相似,采用对写法(主客移位法)的一句是:。
6.《苏幕遮》中,写诗人归乡似箭,梦中乘舟都回到魂牵梦系的西湖边的诗句是:,。
7.《苏幕遮》中,写诗人心情从烦躁到愉悦的转换的诗句是:,。
,。
8.《苏幕遮》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生动而别致地烘托出新晴之欢的诗句是:,。
9.《苏幕遮》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两句是“,”。
10.周邦彦在《苏幕遮》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丽喜人的雨后荷花图。
11.诗人曾自称“京华倦客”,在《苏幕遮》一词中,表现诗人淡泊功名、厌倦漂泊希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
《苏幕遮》默写答案1.周邦彦《苏幕遮》中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周邦彦的《苏幕遮》中,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的3.《苏幕遮》中的“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把小鸟清脆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表现的活灵活现。
4.《苏幕遮》中直接表现诗人久旅异地盼望早日归乡的诗句是: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5.《苏幕遮》中,与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句子相似,采用对写法的一句是:五月渔郎相忆否。
6.《苏幕遮》中,写诗人归乡似箭,梦中乘舟都回到魂牵梦系的西湖边的诗句是: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7.《苏幕遮》中,写诗人心情从烦躁到愉悦的转换的诗句是: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初中诗歌阅读】高中古诗词赏析《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参考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高中古诗词赏析《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fc181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8.png)
【初中诗歌阅读】高中古诗词赏析《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参
考答案
【初中诗歌阅读】高中古诗词赏析《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参考答案
下面就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古诗词赏析,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
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古诗词赏析《苏幕遮燎茶花,窭溽暑》参考答案
苏幕遮
燎茶花,窭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明圆,一一风荷握。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本文的作者就是,他就是(朝代)词人。
(1分后)
2、本文题材上属于,“苏幕遮”是它的。
(1分)
3、本文上片写下了,下片抒写了
作者的感情。
(2分)
4、赏析“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明圆,一一风荷握。
”一句的妙处。
(2分后)
参考答案:
六、1、周邦彦宋2、词词牌3、清晨雨后荷塘美景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4“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在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
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
只一个‘举’字,作者便以清新之笔,刻画出荷花的动态可掬”。
高中古诗词赏析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协助呢?期望同学们的作文水平都能够存有更大
的提升!。
【古诗文阅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0b89d6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a.png)
【古诗文阅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周邦彦燎茶花,窭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明圆,一一风荷握。
故乡遥,何日回去?东郊吴门,长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①浦。
【注】①芙蓉:荷花的别称。
1.以下对词句的认知,不恰当的一项就是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b.“鸟雀”二句就是说道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看出小鸟在檐头呼唤晴天。
c.“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说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在旭日下蒸发了。
d.“长作长安旅”就是指词人长久羁旅汴京,词中用“长安”借代汴京。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描写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下小楫轻舟梦归属于,清爽淡雅,别具一格。
b.这首词即景抒情,而“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荷”生,“荷”是情所奇。
c.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
比如:窭溽暑一呼晴一干宿雨一风荷握。
d.这首词想像神奇,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
3.周邦彦就是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就是北宋末的一位小词家,词誉极高。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这首词上阕的“叶上”三句“真能够得荷花之神理者”。
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观点并表明理由。
参考答案1.b(本小题主要考查若想精确认知词句。
“侵晓窥檐语”就是描绘小鸟破晓时分在檐头窥探、啼啭,而不是写作者看出小鸟在檐头呼唤。
这两句描绘用了拟人手法,富于情趣。
a、d二项存有注释并作。
d项可参考第③大题题干语。
c项“干宿雨”自然少不了风的促进作用,“叶上”二句上下本存有联结,但就本句而言并作此求解即可。
)2.d(本小题主要考查鉴赏能力。
此项错误有二:其一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一语不符合词意,应是借向渔郎发问引出梦境。
其二,评价为手法巧妙无误,说“想像神奇”则言过其实:以写梦境来抒发思乡之情,以及用“渔郎相忆否”发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邦彦苏幕遮阅读答案
(宋)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
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眉清炯炯,泪花落枕红锦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
楼上栏杆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1、上片划线句子有怎样的作用?请试做分析。
(6分)
2、请指出下片划线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①点题,表现出时间之早;②奠定全诗感情基调,为后文凄凉的分离打好了基础;引出下文的叙事抒情:所有的声音牵动了女主人公的思绪,女主人公睡不着在哭泣做好铺垫。
2、表达了女子在和丈夫分手后孤独落寞的心绪。
丈夫走后,女子独自一人看着天空的星斗,寒冷凄清,不知不觉已到了黎明;作者正是通过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人远”后女主人公的心绪难平。
二
(1)“泪花落枕红绵冷”中的“冷”字为什么耐人寻味?(4分)
(2)本词最后两句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请作简要的赏析。
(3分)参考解析
(1)“冷”字说明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了,枕着会感到比较冷。
暗示出女子一夜不曾合眼,仿佛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
“冷”字生动地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形象地表现出离别场景之凄切,悲伤离情之苦楚。
(2) 最后两句描绘了男女别后的景象,表现的是行者(男子)对女子依依难舍的离愁。
行者(男子)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衬出旅途的寂寞。
人,也越走越远了。
最后两句以景代情作结,使得涛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末尽,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简析
《苏幕遮》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词作。
描述情人辞家早行的全过程。
上片写别前,下片写别时、别后。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
正是这样的完美组合,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
全词情节完整,有环境,有人物,有动作,某些细节还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离别的痛苦和忧伤浸
透全篇,言近而指远,词约而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受到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