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 5 圆 教案 1.圆的认识 第1课时 圆的认识(1)(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圆的认识(1)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 圆的认识(1) 人教版

第五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1)教学内容:认识圆及各部分名称(教材第57-58页内容及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较硬的纸片,圆规,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师:古希腊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

生活中到处都有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圆的奥秘。

3.揭题:圆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引入师:你会画圆吗?你能怎样画圆?学生会说出很多画圆的工具,如带圆孔的三角尺,硬币,量角器,圆规等。

2.以物画圆组织学生用硬币、瓶盖、带圆孔的三角尺画圆,然后呈现学生作品,问:你对这样的画圆方法有什么想法?学生会指出这样的画圆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如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受限制。

3.用圆规画圆(1)引出画圆的常用工具——圆规,让学生试一下手中的圆规。

通过用实物画圆和把剪好的图形纸片反复对折,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圆是曲线,找到并认识圆心,为下节课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及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打下基础。

(2)提出要求。

①画一画:尝试在纸上画一个圆。

②想一想: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③比一比:用圆规画圆有什么优点?(3)展示反馈。

①出示学生作品,讨论: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会说它有两个脚,其中一个脚上的针尖是用来固定的,另一个脚上的铅笔是可以画圆的;两个脚可以随意叉开;把一个脚固定,另一个脚就可以旋转……根据学生的回答,择机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圆心就是针尖这个点,半径就是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并介绍直径),并且用字母O、r、d来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7-58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直观的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这个平面图形与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显著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

由此,教学将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

因为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都有显著的变化和提升。

(二)核心能力借助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圆、画圆,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一定的画图技能和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会用圆规正确的画圆。

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2.通过画、折、量、观察等操作活动认识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能正确的用圆规画圆。

(五)学习难点深刻理解圆的特征(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圆的认识》教学课件,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剪刀,铅笔、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收集生活中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或照片。

(二)课堂设计1. 谈话导入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大家想欣赏一下吗?从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到什么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吗?PPT展示图片师: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所见过的圆?(学生列举回答。

)生活中到处都是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圆这种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2.问题探究(1)利用素材,尝试画圆师: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预设:①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②用线绕固定点旋转画圆;③用圆规……学生交流画圆的想法,学生会提出实物画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有一定的局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圆的定义。

2.掌握圆周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学会用尺规作图方法画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圆的本质特征和定义。

•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

•认识圆周率的概念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内容:–准备课件、黑板笔、圆规、量角器等教学工具。

–熟悉圆相关知识点,准备相关教学案例。

2.学生备课内容:–准备文具和课本,预习圆的定义和运算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学习:–通过展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讨论圆的特征。

2.学习内容:–向学生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本质。

–讲解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提出圆周率的概念。

3.案例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计算几个简单的圆的周长和面积,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让学生回答几个关于圆的问题,巩固前一节课的知识。

2.学习内容:–讲解如何使用尺规作图方法画圆,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3.实际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用尺规作图画出几个不同大小的圆。

五、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圆的定义和性质对于之后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圆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布置练习册上关于圆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安排,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

六年级《圆的认识》教案(详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初步感知圆的存在。

2. 引导学生对圆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圆举例:如轮子、钟表、圆桌等。

2. 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形状、大小等。

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展示生活中含有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并分享。

第二章:圆的定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圆的几个关键要素:圆心、半径、直径。

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

2. 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及关系。

教学方法:1.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展示圆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

2. 实物操作:让学生用圆规画圆,体验圆的特征。

第三章:圆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

2. 学会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圆的周长、面积公式。

2. 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 圆的对称性。

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分组让学生探讨圆的性质,总结规律。

2. 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四章:圆的画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 掌握圆的基本画法。

教学内容:1. 圆规的使用方法。

2. 画圆的步骤:确定圆心、定半径、绕圆心画圆。

教学方法:1.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画圆的方法,讲解步骤。

2. 学生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画圆。

第五章: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2. 圆的计算:如计算圆的周长、面积等。

教学方法:1.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圆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实际意义。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概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一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圆和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圆的直径与圆的半径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从生活中认识圆,用圆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画圆。

教学难点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直径与圆的半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圆规,铅笔,带圆的物体,尺子,硬币,绳子,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摩天轮、水、杯子、笔筒等。

师: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预设:这些物体都包含圆形。

师: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1、画圆(1)用实物画圆让学生自主用带有圆形的尺子、硬币、绳子等,在纸上画一个圆。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作品。

学生画完后全班交流,说一说是如何画的。

预设1:用带有圆形的尺子绕着圆形形状画圆。

预设2:沿着硬币外围画一圈圆。

预设3:绳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上一支铅笔,拉直绳子,绕着固定点旋转,画出一个圆。

(2)用圆规画圆介绍画圆的工具——圆规。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有针尖,另一只脚放铅笔。

先用针尖端点上一个点,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两脚间的距离,有针尖的一端固定在点上,有铅笔的一端旋转一圈,画出一个圆。

(3)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用圆规画圆时,针尖所在的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半径的长度就是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探究圆的特征师:我们已经学会画圆了,那你想不想知道圆的特征呢?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把你的发现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折一折:把圆形纸片对折2次,找到圆心。

第5单元 圆 第1 课时 圆的认识(教案)

第5单元 圆 第1 课时 圆的认识(教案)

第1 课时圆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5~57 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

2. 探索圆的特征及同圆或等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掌握画圆的方法,能用画圆的方法设计图案。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概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圆规、直尺、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找生活中的圆。

师:圆是常见的图形,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给我们以圆的形象。

你能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圆吗?学生列举实例。

2. 揭示课题。

师: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有圆,使学生感受到圆很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圆的认识出示两组图形:第一组:第二组:师:同学们认真观察,想一想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预设1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直线图形。

预设2 :圆是曲线图形。

核心点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由几条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板书)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明白圆是由曲线所围成的封闭平面图形。

小试牛刀出示“基础导学练”的题目。

探究点2 圆的画法、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一)圆的画法1. 自学画圆。

师: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圆吗?(学生发挥想象)预设1 :我用茶杯盖画圆。

预设2 :我用三角尺上的圆画圆。

预设3 :我是拿圆规画的。

师:借助茶杯盖和三角尺上的圆画圆,缺点是画出的圆的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化。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圆规画圆。

2. 用圆规画圆。

( 1)认识圆规。

师:拿出你的圆规,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征。

预设:圆规有两只脚,一只带有针尖的脚和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1)》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要素,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要素,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实践,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我成就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要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性质的探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动手实践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圆规、直尺等教具,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介绍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的特征。

(2)讲解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等基本要素,并通过实例演示。

(3)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1《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1《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1《圆的认识》人教版教案: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

2.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3. 圆的画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4.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周长C=2πr,面积S=πr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征、画法和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特征、画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圆形的实物。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铅笔、一把尺子、一个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轮胎等,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征。

3. 圆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圆心、半径、直径的特点。

4. 圆的画法:讲解圆规的使用方法,示范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画出一个圆。

5.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讲解周长C=2πr和面积S=πr²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6.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有关圆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圆的认识1. 圆的定义2. 圆的特征3. 圆的画法4.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并计算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圆的定义、特征、画法和计算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 1 课时 圆的认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 1 课时 圆的认识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 1 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概念,了解圆的定义;2.掌握圆的相关术语:半径、直径、圆心;3.能够用圆规画圆及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4.了解圆的性质:等圆周长对应的弧相等,等弧对应的圆周长相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圆的定义和相关术语的掌握;2. 用圆规画圆及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难点: 1. 等圆周长对应的弧相等的概念理解; 2. 等弧对应的圆周长相等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物体,例如硬币、橙子等,让学生感受到圆形的形状,引出圆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到一个确定点的距离等于一个已知正常数的点的集合。

将圆的定义呈现给学生,并进行解释。

2.圆的相关术语:半径、直径、圆心。

分别解释这三个概念,并展示图示让学生更好理解。

3. 练习1.让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并测量出圆的半径和直径。

引导学生掌握圆的测量方法。

2.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圆的半径和直径。

4. 深化1.圆的性质:等圆周长对应的弧相等,等弧对应的圆周长相等的概念。

通过实际案例和计算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性质。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圆的概念、相关术语和性质。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认真学习,掌握好数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题;2.自主练习画圆及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3.思考圆的性质,尝试证明等圆周长对应的弧相等的性质。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圆的定义、相关术语和性质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圆形,掌握圆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圆的其他性质,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 (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与性质。

2.掌握圆的相关术语。

3.能够通过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形状是否为圆。

4.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1.圆的定义。

2.圆的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3.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圆规、圆形物体等。

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笔、笔记本等。

四、教学内容1. 圆的定义与性质•圆是由平面内到点的全体构成的。

•圆的半径是由圆心到圆周上任一点的线段。

•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与圆周上点相交的线段。

2. 圆的相关术语•圆心:圆心是圆中心的点。

•圆周:圆周是圆心到周围的距离。

•圆的半径:圆心到圆周的距离。

•圆的直径:穿过圆心的两个点。

3.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圆的周长公式:周长= 2 * π * 半径•圆的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五、教学步骤1.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不同直径和半径的圆形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圆的特征。

2.讲解圆的定义与性质:介绍圆的定义,并讲解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

3.练习与小结: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并进行小结,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4.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分享解题思路,达成共识,并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及时进行帮助和解答,保证教学质量。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教案设计,相信学生能够在认识圆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真正领会圆的奥秘,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

北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课时  圆的认识(一)

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一辆大巴从广州开往韶关,行了一段路程后,离韶关还有210千米,接着又行了全程的20%,这时已行路程与未行路程的比是3:2。

广州到韶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2.图中各有多少个和?填一填。

序号①②③④101.照这样接着画下去,第8个图形中和各有多少个?第10个图形呢?3.小明有一本书,已看的和未看的是1:5,又看了30页,这时已看的和未看的是1:2,这本书共有多少页?4.一辆快车与一辆慢车分别从甲、乙两站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5千米处相遇.已知快、慢车的速度比是3:2,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5.一本故事书有1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如果第二天看的相当于第一天的,第二天看了多少页?(2)如果第一天与第二天看的页数比是5:4,第二天看了多少页?(3)如果第二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看多少页?6.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700棵,桃树与梨树的比是2:3,梨树与苹果树的比是4:5.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各多少棵?7.如图是光明小学的运动场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跑道.求跑道的占地面积.8.食堂运来三种蔬菜,其中白菜的质量占28%,土豆的质量和其他两种蔬菜质量之和的比是2:3,土豆比白菜多24千克,食堂运来的三种蔬菜共多少千克?9.小明放一群鸭子,已知岸上的只数与水中的只数比是3:4,现在从水中上岸9只后,岸上的只数是水中的45,这群鸭子有多少只?10.果园里的桃树比苹果树少50棵,苹果树的13和桃树的40%相等,梨树的棵数与苹果树的棵数之比是2∶3,果园里这三种树各有多少棵?11.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走向B地,当甲走了全程的57时,乙走了全程的35;当甲离B地还有17时,乙离B地还有50米,A、B两地相距多少米?12.某服装店将两件不同的衣服都以每件120元的价格出售,与进价相比,结果一件赚了20%,另一件亏了20%。

服装店老板出售这两件衣服是赚了还是亏了?赚了(或亏了)多少元?13.一个疏菜大棚里种植菜椒的面积是450平方米,西红柿的种植面积比菜椒少20%,比黄瓜多12.5%,这个大棚里种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4.学校要买48 支钢笔,每支10 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教案三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圆各部分名称以及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能力目标: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的思想。

教学方法: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等教学过程: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

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师:看来大家平时非留心观察。

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

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板书课题)生举例师强调——指物品的表面圆是没有棱角的,边是弯的;圆的边是一条曲线。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

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

(1分钟)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

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样发现的?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

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

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圆:1.圆的认识:第1课时 圆的认识(1)》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圆:1.圆的认识:第1课时 圆的认识(1)》教案

5 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理解圆周率“π”,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会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教学指导】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画好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折,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再通过测量来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则可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简单地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故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来研究。

如在研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在研究多边形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这里是否也可以仿此思路把圆的面积采用割补等方式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呢?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

六年级圆教学设计(共5篇)

六年级圆教学设计(共5篇)

六年级圆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圆的认识教学设计_六级数学教案_圆的认识教学设计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并能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1、刚才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

(板书:圆的认识)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1、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

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办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

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3、通过刚才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总结:以前学过的平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较光滑,没有角。

4、大家介绍了很多画圆的方法。

为了使我们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制成了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三、认识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认识圆规。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规,一起认识圆规的的构成并介绍圆规两脚的功能: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1课时圆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圆的认识。

我们将会学习圆的定义、特点、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大家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圆的定义和性质,难点是理解圆的直径和半径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圆形教具和一些实际物品,如硬币、瓶盖等,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硬币,让大家观察硬币的形状,引导学生发现硬币是一个圆形。

2. 圆的定义:我会给出圆的定义,即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叫做圆。

3. 圆的直径和半径:我会解释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4. 实例讲解:我会用实际的硬币和瓶盖等物品,让大家观察和测量它们的直径和半径,加深大家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大家测量身边的物品的直径和半径,巩固所学知识。

6. 圆的应用:我会给大家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大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的定义: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圆的直径: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圆的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测量身边的一个圆形物品,记录下它的直径和半径。

答案:例如,我测量了一个硬币,直径是2厘米,半径是1厘米。

2. 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假设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周长是31.4厘米,面积是78.5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圆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家在实例测量和问题解决方面表现出色。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性质。

2.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专有名词。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二、教具准备1.墙上贴有圆形的图片。

2.学生课桌上发放圆规、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

三、教学内容1. 圆的认识1.1 认识圆的形状:圆是一个没有顶点、边的几何图形。

1.2 认识圆的专有名词:圆心、半径、直径。

1.3 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

1.4 利用圆规、圆规研究圆的性质。

2. 圆形问题解决2.1 使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2 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圆的形状并用手指指向圆的中心,引导学生讨论圆的形状和特点。

2. 学习2.1 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让学生用手把圆规的尖端放在圆心,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2 分发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让学生通过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来加深认识。

3. 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圆形问题,强化所学知识。

五、课堂讨论学生就圆的性质、半径、直径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中与圆相关的题目。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可以应用圆的知识?七、扩展内容利用科学实验或故事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圆的应用领域,如圆形建筑、圆形器具等。

八、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基本性质,并展示学生对圆的认识。

九、反馈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是否更加深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圆的认识(1)》的教案内容,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教学实施。

祝愿教学顺利!。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的第1课时《圆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新授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圆的特征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圆的特征和性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了解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直径和半径的定义,圆的特征。

2.难点:圆的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对圆的形象认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圆形的。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并提问:你们认为圆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图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第1课时 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 圆-第1课时 圆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5单元圆-第1课时圆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什么是圆;–能够辨认圆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 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圆; - 帮助学生认识圆的一些基本特征。

难点: - 让学生把握圆形的定义和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规、圆规;–圆形的实物模型。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黑板、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今天我们要学习“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圆,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吗?2. 讲授(15分钟)1)什么是圆? - 圆是几何图形中的一种,由一个固定点到平面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圆的特征: - 圆的边界称为圆周; - 圆心是圆的中心点; - 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 - 圆的半径是从圆心到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且长度相等。

3. 示例与练习(20分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单元,跟着我一起做练习。

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

2)找到圆的中心点,测量半径的长度。

3)请你们自己尝试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

4. 小结与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主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并展示自己画的圆形。

同时,教师对圆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关圆的问题。

5. 作业布置请同学回家后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并按要求做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圆的概念和特征,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了对圆的理解。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圆的定义理解还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多进行巩固和练习。

同时,在引导学生绘制圆形图案时,也发现部分学生的绘图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更多绘图练习来提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圆这一几何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1《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1《圆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1《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半径和直径等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一定的认知。

但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能够画出一个确定的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

2.难点:对圆的概念的理解,圆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圆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实物、圆规、直尺、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征。

进而提问:“你们知道圆是如何定义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2.教师通过圆的模型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操练(10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2.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自己尝试画一个圆,并测量其半径和直径。

巩固(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之间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

拓展(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理解圆周率“π”,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会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教学指导】
1.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画好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折,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再通过测量来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则可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简单地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故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来研究。

如在研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在研究多边形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这里是否也可以仿此思路把圆的面积采用割补等方式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呢?
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9课时:
1.圆的认识.................................................2课时
2.圆的周长.................................................2课时
3.圆的面积.................................................2课时
4.扇形.....................................................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确定起跑线.................................................1课时
1.圆的认识
第1课时圆的认识(1)
【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2.出示圆形图片:
(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新课讲授】
1.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①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②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①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②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③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
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①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②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③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①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②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d=2r。

2.学习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用圆规画圆的注意事项:
①带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
②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画圆的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圆心上;③把装有铅笔尖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课堂作业】
1.教材第58页“做一做”。

(1)第1题。

让学生按要求进行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另外几条线段为什么不是圆的半径或直径,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

(2)第2题。

出示题目后,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能使画出的圆的半径为2cm。

接着,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

2.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cm的圆。

3.判断,并说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4.思考题:在操场上如何画半径是5m的大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2.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的第1~5题。

第1课时圆的认识(1)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圆的中心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用字母“d”表示。

d
d=2r r=
2
圆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

本节课在设计中立足于学生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经历探究过程以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一开始,通过画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圆,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以及半径和直
径的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有一个圆形铁片,没有标明圆心,你能测出它的直径吗?
在没有标明圆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直径的性质去判断,直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或在圆外画一个外接正方形,根据圆的直径就是这个外接正方形的边长等知识来解决。

方法一把直尺的起点放在圆周的任意一点固定,移动直尺的另一端,量出最大读数的线段,就是直径。

如下左图,图中AD就是铁片的直径。

方法二把圆形铁片放在平面上,紧贴边沿上一点画一条直线AB,在铁片另一侧边沿处找到一个合适的点,过这点作AB的平行线CD,AB和CD与铁片的交点为E、F,连结EF,EF就是铁片的直径。

如右上图所示。

方法三紧贴铁片边沿在圆外画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和铁片交点分别为A、B、C、D,连结AC、BD,AC、BD都是铁片的直径。

如图:
方法四在圆形铁片内画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连结对角线,两条对角线都是铁片的直径。

如图:
方法五在圆形铁片内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应的斜边就是这个铁片的直径。

如下左图:
方法六在圆形铁片上任意作一条线段CD,使两端在铁片边缘上,然后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条垂直平分线交圆于A、B两点,线段AB就是铁片的直径。

如右上图:AB就是圆形铁片的直径。

提示:确定一个圆形物体的直径、半径的方法较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方法,可折叠的用对折的方法最简单,不能折叠的用圆内画长方形的方法容易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