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四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激发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四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2.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能够自己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各种形状的积木、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幼儿一套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吗?”(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1.教师将长方体模型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观察长方体的形状。
2.教师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长方体的棱和顶点。
4.教师提问:“长方体的棱有几个?顶点有几个?”5.教师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三)操作活动1.教师分发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幼儿自己操作,找出长方体的特征。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邀请个别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2.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长方体。
(五)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让幼儿拼搭出长方体。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拼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结束1.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幼儿说出长方体的特征。
五、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节课我采用了观察、操作和分享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在操作活动中,部分幼儿对长方体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巡回指导时给予更多的引导。
2.教学内容的安排: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长方体的形状、棱、顶点以及相对面的面积相等。
认识图形: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教学改进篇
认识图形: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教学改进篇一、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幼儿园大班已掌握的形状知识,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及特点,通过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普通长方形的不同,从而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
3.让幼儿能够初步理解长方体的大小与体积的关系,以及能够合理地利用长方体进行组合搭建与拼图游戏。
二、教学内容1.上课前环节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可以让孩子在课桌上摆放一些由之前学习的各种形状构成的拼图玩具,然后带领孩子一起观察、感知。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轻松调整自己的状态,提高对本节课的兴趣。
2.教学主题本节课主题为“认识图形:长方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识长方体在保证孩子们已经掌握长方形的基础上,引入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普通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不同之处,从而初步理解含蓄的立体概念。
(2).玩转长方体通过一些搭建、拼图游戏,引导幼儿根据实际长度、宽度和高度将长方体搭建起来,使其明白长方体的体积变化与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变化相互关系。
(3).综合应用在进一步加深孩子对长方体的理解、掌握程度的基础上,给孩子们出一些更具复杂性质的题目,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理顺思路和推断结果。
三、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在活动中逐步引导孩子们,将独立的活动融合为合作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彼此借鉴,协同完成任务。
2.情境启发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特点,运用真实的情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启发幼儿的认知。
3.案例分析法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程度的孩子,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例题,引导孩子总结归纳、思考规律,培养出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四、学习策略1.活动创设利用各种有趣的,有趣而快乐的游戏,提高幼儿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自觉地学习。
2.实践操作在讲解中让幼儿进行操作,让孩子们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活化教学内容,培养出他们行动的能力。
3.综合考察在每个阶段学习后进行知识点输出,检测学习效果和程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认识长方体》教案(精选13篇)
《认识长方体》教案(精选13篇)《认识长方体》篇1一、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辨认长方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二、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四、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
五、教学过程1.分类、操作、引出新知(1)教师出示一幅图:你能将它们根据一定标准分类吗?(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排球、土豆等都占据一定空间把它们称为立体图形。
请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我们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3)拿出一块橡皮,横切一刀,露出一个面,让学生触摸,并说说感觉,教师明确这部分叫面。
再切一刀,再让学生触摸两面相交的线,说出感觉,明确这在立体图形中叫做棱。
什么叫棱?将橡皮的一个面扣放在桌面上,与两个面垂直再切一刀,触摸三条棱相交的点,说出感受,明确它叫顶点。
什么叫顶点?(4)找实物指出它的长、宽、高。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2.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那么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数一数、量一量、比——比后,完成表格。
(提示: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和学习用具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面、棱、顶点的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①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
②采用多种学习方法。
(提示: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
)③独立填写“我的发现”一表。
面棱长顶点(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除了各部分的数量外,还要引导学生认识。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长方体的定义,认识长方体的例子;2.能够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如底面、侧面、棱、面、角等;3.能够练习长方体的计算公式,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4.能够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长方体的认知和理解;5.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长方体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1.长方体模型或图片;2.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3.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4.游戏道具:骰子、积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了解长方体的定义。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长方体的认识和看法。
2. 认识长方体(20分钟)1.明确长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一种几何图形,有六个面,分别是底面、顶面和四个侧面,每个侧面都是一个矩形。
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物体,如房子、纸箱等。
2.分析长方体结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矩形,侧面是四个相等的矩形,棱是八个,每两个棱之间是一个直角,角是直角或锐角或钝角。
3. 思维游戏(30分钟)1.教师分组安排学生,每组1-2人。
2.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长方体模型,要求模型四边不倾斜。
3.游戏开始。
每组掷骰子,骰子点数代表能放置的长方体表面上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学生根据掷出的点数摆放相应的几何图形。
4.摆放成功后,学生计算模型的表面积和体积,并向全班汇报。
5.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游戏过程中的操作方法、经验和教训,反思自己的表现和不足之处。
4.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0分钟)1.教师出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讲解每个符号的含义和作用。
2.教师给学生出几道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例题,指导学生用公式计算并核对答案。
3.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因材施教,分层辅导。
5. 教学反思(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2.教师以“学生们最享受和受益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为题,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搜集意见和建议。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一、活动背景长方体是大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属性,提升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活动目的1.了解长方体的形状特征。
2.掌握长方体的基本属性,如边长、面积和体积。
3.培养学生对长方体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准备•提前准备好多个长方体模型,可以使用教具或纸箱等材料制作。
•准备纸和笔,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和计算。
2. 活动步骤步骤一:认识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如有六个面,每个面有四个边。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点:所有面都是矩形,相邻面相等且平行。
•提示学生长方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书桌等。
步骤二:测量长方体的边长•给学生提供几个长方体模型,让他们使用尺子测量各边的长度。
•引导学生整理测量结果,并观察是否有边长相等的长方体。
步骤三: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引导学生使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
•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正确使用。
步骤四:长方体拼图游戏•将一些长方体拆开,打乱放在桌面上。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边长和面积,尝试拼出长方体。
•鼓励学生合作,通过团队讨论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步骤五:长方体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盒子、柜子等。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在观察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和测量边长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体的认识。
计算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拼图游戏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锻炼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此外,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对长方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教案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及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的特点和形状;2.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平面图模型:准备长方体的平面图模型,以便让学生观察和探索;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长方体的实物模型,以便让学生实际操作和感知;3.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橡皮擦等教学工具;4.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游戏和活动,如卡片配对游戏、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 1. 老师拿着一个长方体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并解释长方体的特点和形状。
2.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不同面、边和顶点,并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属性。
Step 2: 探索 1. 老师将一张长方体的平面图模型展示给学生观察。
2.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平面图模型,观察长方体的不同面和边的关系,并发现长方体的规律。
3. 学生跟随老师的指导,用纸板或折纸的方式制作一个长方体。
4. 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和比较自己制作的长方体,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和形状。
Step 3: 计算表面积和体积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并解释计算方法。
2. 老师给出一些具体的长方体,让学生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学生可以使用公式或者图形分析的方式进行计算。
3.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Step 4: 游戏活动 1. 老师组织学生参与卡片配对游戏,卡片上分别印有长方体的平面图模型、实物模型和对应的表面积和体积。
2.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信息,找出相匹配的卡片,并解释自己的选择。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入长方体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操作和计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的特点和形状,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同时,卡片配对游戏的设计能够巩固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并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并知道长方体的定义;2.能够分别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3.能够区分长方体和立方体,并知道它们的特点区别;4.能够解决涉及长方体的问题。
教学准备1.长方体模型;2.视频或图片资料;3.黑板、白板、彩色笔、粉笔;4.课件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长方体。
听一下这个词,长方体,我们应该都很陌生吧。
那么你们见过长方形吗?它是由两个平行且相等的长方形和四个矩形组成的一个图形。
那么如果我们把它沿着其中一个长方形竖直拉长的话,我们得到了什么图形呢?在空间中,它就变成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长方体。
”Step 2 认识长方体1.展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摸索;2.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定义;3.在黑板或白板上写出“长方体”二字,并画出相应的图形模型;4.讲解长方体的特点、组成和形式特征。
Step 3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2.让学生自己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 $V=a\\timesb\\times c$;3.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Step 4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2.讲解长方体表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即S=2(ab+bc+ac);3.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Step 5 区分长方体和立方体1.在黑板或白板上画出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图形,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形式特征;2.帮助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Step 6 解决涉及长方体的问题1.向学生提出若干涉及长方体的问题;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次长方体的教学,我认为做得还不错。
首先,在引入环节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对长方体有了基本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如展示模型、自主推导公式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教案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探索,认识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和基本属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模型、图形卡片、彩色纸、剪刀、胶水。
2.材料:学生的作品展示板、教学反思表格。
三、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和形状特征,鼓励学生用手指触摸长方体的边、角、面。
步骤2:展示长方体模型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长方体的特点,并提问学生长方体的面有哪些、边有多少条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步骤3:制作长方体图形卡片教师发放彩色纸、剪刀和胶水,指导学生按照给定的尺寸剪切和折叠,制作长方体图形卡片。
步骤4:合作认识长方体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分配一些长方体图形卡片,要求学生合作观察、比较卡片的形状和特点,并尝试拼出一个长方体。
步骤5: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拼好的长方体,并讨论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步骤6:认知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和基本属性,通过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尺寸和颜色的长方体图形卡片,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多样性。
2.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长方体物体。
3.学生可以用彩色纸和胶水制作更复杂的几何体模型,如立体拼图等。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教学反思经过本次数学活动,学生对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和基本属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合作和制作长方体图形卡片的过程,提高了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长方体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困惑。
有些学生容易将长方体和其他立体图形混淆,没有能够准确地描述长方体的特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下一堂课中加强对长方体的巩固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对长方体有更清晰和准确的认识。
另外,本次活动中的小组合作非常有效,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几何体,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形状。
它的特点是在三维空间中有六个面,其中相邻两个面是矩形,而其它四个面则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面长方体有六个面,分别是顶面、底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
•顶面和底面:顶面和底面是两个平行且相等的矩形,它们所对应的边相互平行且相等。
•前面和后面:前面和后面是两个平行且相等的矩形,它们所对应的边相互平行且相等。
•左面和右面:左面和右面是两个平行且相等的矩形,它们所对应的边相互平行且相等。
边长方体有12条边,每条边所对应的边都是平行且相等的。
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每个顶点是三条边的交汇点。
对角线长方体有4条对角线,每条对角线连接长方体中的两个顶点。
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度、宽度和高度来计算,公式为体积 = 长 × 宽 × 高。
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的所有面的总面积之和。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表面积 = 2 × (长 × 宽 + 长 × 高 + 宽 × 高)。
长方体的应用长方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家具制作:例如我们常见的书柜、衣柜等家具,往往是由长方体构成的。
•邮政包裹箱:邮政包裹箱往往是长方体的形状,便于包裹的装运和检查。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长方体是很常见的形状,例如大楼的设计。
•篮球场:篮球场的球篮常常是长方体的形状。
练习题1.一个长方体的长为6 cm,宽为4 cm,高为3 cm,求其体积和表面积。
2.如果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为54 cm³,宽度为3 cm,高度为2 cm,求其长度。
3.某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为96 cm²,宽为3 cm,高为4 cm,求其长度。
小结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几何体,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和八个顶点。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家具制作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长方体》及教学反思(通用5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认识长方体》及篇1活动目的: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教案:《认识长方体》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操作实践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识别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面、边和角的特征,并能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认识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面、边和角的特征。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长方体的规律和特性。
3.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长方体,理解长方体的面、边和角的特征。
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长方体的规律和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图片、长方体卡片、剪刀、胶水。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长方体物体,如桌子、椅子等,引导他们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2. 讲解:向孩子们展示长方体模型,介绍长方体的面、边和角的特征,通过模型展示和讲解,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长方体的特征。
3. 操作实践:让孩子们分组,每组分发一个长方体模型,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观察和描述长方体的面、边和角的特征,引导他们发现长方体的规律和特性。
4. 小组合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合作,用剪刀和胶水,制作长方体卡片,每组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长方体的面、边和角的特征。
难点:引导孩子们发现长方体的规律和特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操作实践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了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操作实践环节,他们能够动手操作,观察和描述长方体的特征,小组合作环节,他们能够合作制作长方体模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长方体的认识,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长方体主题的绘画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长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和形状。
2.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和内部。
3.能够利用长方体、正方体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不同的立体图形,然后向孩子们提出问题,问孩子们都知道哪些图形。
通过图片展示,让孩子们对立体图形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正文(30分钟)(一)认识长方体1.长方体的介绍将长方体,和一些砖块,瓦片等形状摆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孩子们感知长方体的形状特征。
2.辨认长方体让孩子提供一些物品的名字,如书、盒子等,然后引导孩子们观察物品外形,辨认其中的长方体。
老师展示一些实物,让孩子们来判断其中哪些是长方体,哪些不是长方体。
3.感知长方体让孩子们观察长方体表面,了解它的特征。
通过让孩子们{观察长方体表面,仿照图形做一些手工制品,如用瓶盖,纸皮等制作容器,小孔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加深对长方体的感知并能够对形状作出描述和表达。
(二)认识正方体1.正方体的介绍展示正方体,和一些骰子等形状摆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孩子们感知正方体的形状特征。
2.辨认正方体让孩子提供一些物品的名字,如骰子、笔筒等,然后引导孩子们观察物品外形,辨认其中的正方体。
老师展示一些实物,让孩子们来判断其中哪些是正方体,哪些不是正方体。
3.感知正方体让孩子们观察正方体表面,了解它的特征。
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正方体表面,仿照图形做一些手工制品,如用瓶盖,纸皮等制作容器,小孔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加深对正方体的感知并能够对形状作出描述和表达。
3.总结(5分钟)老师让孩子们交流自己在这节课中所学到的内容,巩固新知识。
并为孩子们进行总结和归纳,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学亮点1.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手工制品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感知和辨认,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2.注重发散性思维。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2.能够区分长方体和其他几何体;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几何思维。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图形卡片、多媒体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阅读材料、学生工作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请一名学生来描述长方体的特点和形状。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或提醒。
接着,教师出示图形卡片,让学生根据形状进行分类,明确长方体与其他几何体的区别。
2. 讲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方体的定义,并讲解长方体的特点,如有六个面,且都是矩形等等。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图形和实际物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学生思考与交流学生们在学生工作纸上绘制长方体的图形,同时写下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然后学生们分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4. 综合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与长方体相关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定义和特点判断,是否为长方体,并给出理由。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5. 拓展应用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物体的图片,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实际应用,并讨论其特点和用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与其他几何体的区别,以及长方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和分类几何体方面还存在一些困惑。
有些学生对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理解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发现部分学生对其中的抽象概念理解较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具体实例和生活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体的概念。
此外,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下一节课中,我计划引导学生通过绘制长方体的截面图来巩固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其发展几何思维和探索能力。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通用12篇)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通用12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篇1一、活动目标1.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异同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二、活动准备1.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二)初步感知长方体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三)仔细观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师:它有几个面呢?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呢?请你们数一数。
(提醒幼儿数的过程中既不重复数,又不漏数)6. 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讨论,找出有效的数面的方法,数出面的个数师: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看?有没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数的?数一数。
(记录)7.探索面的形状,发现特殊的长方体师: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起来看一看。
有没有其他形状?(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盒子)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有两个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长方体,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体。
8探索长方体的边和角师:长方体除了有面还有什么?那有几个角几条边呢?数一数。
(幼儿探索并交流,教师记录,引导幼儿使用有效的点数的方法)(四)总结交流9.师幼一同小结,梳理所得经验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角),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叫(正方体)。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识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能够通过绘制长方体的展开图,了解长方体的构成过程。
教学重点1.对长方体的认识和理解。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1.构成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准备1.班级黑板。
2.教师PPT和讲解notes。
3.纸张和彩笔。
4.长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现长方体模型、PPT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们了解长方体的形状和特征。
步骤二:讲解在讲解环节,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部分讲解:1.认识长方体首先,教师可以通过PPT的方式,简明地介绍长方体的定义及三个特征:三个面都是长方形,其余面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相邻两个面都是相等的;相对的两个面平行。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模型,找到所有的面、边和顶点,并且通过讲解计算方法,帮助同学推导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表面积公式:S=2ab+2bc+2ac,其中a、b、c分别为长方体的三个边长。
体积公式:V=abc,其中a、b、c分别为长方体的三个边长。
步骤三:绘制长方体的展开图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体积应该如何计算,更深入地了解展开图为何物。
教师可以发放纸张,引导每位同学利用纸张和彩笔,绘制长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可以随时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和关键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步骤四:小组展示与反思在小组展示与反思环节,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每个小组报告长方体展开图的完成情况,然后让每个小组指出绘制长方体展开图时所遇到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教学心得本节课主要呈现了教师如何从定义和特点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概念。
通过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计算方法,更深入地了解了长方体。
在展开图的绘制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一些关键建议和重要提示,帮助他们迎刃而解,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和反思。
大班教案数学《认识长方体》
大班教案数学《认识长方体》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PPT。
2.长方体的模型。
3.给学生准备的习题册和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桌子、书柜等物体并描述其形状,引入长方体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
2.出示一张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步骤二:引出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1.出示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的PPT,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2.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桌子、书柜、教室,哪一个物体是长方体?为什么?步骤三:长方体的计算方法(20分钟)1.出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的PPT,让学生跟读并理解。
2.老师出示一些长方体的实物模型,并给出其长、宽、高的数值,让学生自己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出模型,进行计算练习。
步骤四:长方体的运用(20分钟)1.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关于长方体的问题,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长方体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写出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步骤五:巩固和评价(10分钟)1.收集学生在步骤四中的小组讨论问题和展示情况。
2.提问学生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长方体定义:有6个面的立体图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性质:体积=长×宽×高,表面积=2×(长×宽+长×高+宽×高)教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长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更加强调长方体的实际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在模型计算方面也可以加强一些拓展性练习,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数学思维。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一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零二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让谁先吃好呢三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一目标:1.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能找到共同属性。
2.学习运用非平面的内的计数方法。
3.感受到体积的存在,萌发探索的兴趣。
准备:自带一个小纸盒、记号笔每人两只、油泥每桌一份,米、两个杯子过程:1.介绍自己的纸盒,引出课题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纸盒和桌上的小朋友比一比,用好听的话说说你的纸盒是什么样的?2.认识长方体的面(1)用一支笔数一数它的脸(面),用数字写在中间,要有顺序的数。
(2)汇报自己数的情况,让幼儿介绍数的方法(怎样数不会漏掉?)(3)每个盒子都有6个面,6个面它们都一样吗?(4)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并小结。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1)除了这些面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2)给顶点用一点点油泥做一顶小帽子,一边戴帽子,一边数一数有几个顶点(幼儿不知道是顶点时不要直接说顶点)?(3)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顶点8个。
3.认识长方体的棱(1)除了这些面和顶点以外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2)用记号笔画棱,一边画一边数棱有几条(幼儿不知道是棱时不要直接说棱)?(3)幼儿汇报,以及说说数的方法,教师记录。
(4)教师小结这种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叫立体的。
4.了解长方体的体积(1)摘掉帽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什么?(2)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明显的盒子问,如果里面装满东西,哪个盒子装的多?(3)我们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教师用米进行演示)5.延伸我们用牙签把盒子打开,看看有什么变化?(面、顶点、棱还在吗?)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零二活动目标:了解零的含义,知道“没有”可用“0”表示。
活动准备:提供0------10的数字卡片、花生、小筐等。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
猜一猜教师先后将藏有花生和没有藏花生的手握成拳,让幼儿猜一猜哪只手里有花生,然后张开五指进行验证。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长方体》教案目标:1.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形状特征;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正确理解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的各个面、边和角;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长方体的模型或实物;2. 幻灯片/展示板。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教师利用一个长方体的模型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形状吗?有什么特点?能不能给它一个定义?”(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指出长方体的特点是有六个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边,并提示学生判定的标准是三个互相垂直的长方形面。
Step 2 探究(1)教师将一个长方体的模型或实物展示给学生,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边和顶点,并让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特点。
Step 3 巩固(1)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展示板上的图片,让学生继续观察和讨论长方体的形状特征。
(2)教师出示一些不是长方体的物体,并让学生判断它们与长方体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Step 4 拓展(1)教师让学生尝试通过对特征的判断来辨别其他形状,如立方体、正方体等。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长方体的应用领域,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Step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评或互评的方式,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了长方体的形状特征。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
唯一的不足是时间安排过于紧凑,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班《认识长方体》教案
大班《认识长方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式,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长方体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让幼儿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圆柱体模型。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剪刀,胶水。
3. 环境:宽敞的活动室,便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各种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如牙膏盒、书籍、纸箱等,让幼儿观察并猜测是什么物品,引出长方体的主题。
2. 基本概念:介绍长方体的定义,让幼儿知道长方体是一种立体图形,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3. 特征观察: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幼儿触摸、观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观察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相对的面、棱、顶点。
4. 比较区分:出示正方体和圆柱体模型,让幼儿比较与长方体的不同,引导幼儿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特点。
5. 实践操作:让幼儿用自己的纸盒进行剪、折、粘等操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物品,拍摄照片,下节课分享。
2. 家长协助幼儿用家里的废旧物品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带到学校展示。
3. 完成一幅以“长方体世界”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展示幼儿对长方体的理解和想象。
六、教学延伸:1. 数学活动:让幼儿用小木块或积木搭建长方体,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 科学活动:探索长方体滚动和滑动的特性,了解摩擦力的概念。
3. 艺术活动:让幼儿用纸板制作长方体形状的手工制品,培养幼儿的审美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长方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长方体知识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异同
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二、活动准备
1.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
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
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
(二)初步感知长方体
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
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
(三)仔细观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
师:它有几个面呢?
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呢?请你们数一数。
(提醒幼儿数的过程中既不重复数,又不漏数)
6. 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讨论,找出有效的数面的方法,数出面的个数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看?有没有人用不一样的方法数的?数一数。
(记录)
7.探索面的形状,发现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起来看一看。
有没有其他形状?(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盒子)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有两个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的也是长方体,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体。
8探索长方体的边和角
师:长方体除了有面还有什么?那有几个角几条边呢?数一数。
(幼儿探索并交流,教师记录,引导幼儿使用有效的点数的方法)(四)总结交流
9.师幼一同小结,梳理所得经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角),有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叫(正方体)。
我们今天观察的小盒子是(长方体),建筑工地的积木有长方体的吗?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是长方体的呢,以后你们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四、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环节处理较清晰,符合数学活动的基本流程。
我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清楚准确,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影响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乐趣。
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已经有了一些长方体的具体经验,这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和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也是科学领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