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融合技术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
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
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2年行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患者49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所摄腰椎正侧位平片,观察对比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的变化;对不同螺钉大小植入组临近椎间盘高度及其变化进行对比;比较术后及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的差异。
结果: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椎间盘高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末次所测明显小于术后即时所测(P <0.05);相同节段上下临近椎间盘高度变化不明显(P>0.05);不同螺钉大小植入组临近椎间盘高度变化亦不明显(P>0.05);患者术后JOA评分明显低于末次随访评分(P<0.05),并未因固定节段不同及不同螺钉植入组而出现明显差异。
结论: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明显,术后时间越长越显著;同一节段固定融合区上、下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风险之间无明显差异;不同螺钉植入组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风险之间无明显差异;腰椎融合术后效果明显,术后近期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并未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腰椎;脊椎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临床上目前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
随着这一手术的广泛开展,有学者发现接受了此类手术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区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2]。
通过大量的临床总结及试验研究发现,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很难避免。
而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内固定材料的更新,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内固定器械,从而降低ASD 的发生率,成了脊柱外科医生关注的焦点。
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患者短期疗效较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诊疗并接受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固定节段为L4~5或L5~S1)的患者49例。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指腰椎融合术后融合区域邻近节段(上或下)的退行性病变。
近年来在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得到满意效果并被脊柱外科医生普遍应用的同时,术后ASD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其中,ASD发生的影响因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近年来大多数学者将ASD影响因素分为两类,一类为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绝经期、骨质疏松、早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及肥胖、吸烟等;另一类为手术相关因素,包括后方棘突韧带复合体的完整性、邻近节段预防性减压、椎弓根螺钉植入位置、矢状面平衡、术中椎间隙的过度撑开、融合方式、融合长度及融合位置等。
[Abstract] ASD refers to degeneration of adjacent segment the fusion area (up or down)after lumbar fusion. When lumbar fus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ASD related problems are more concerned by clinical doctor. Among them,the risk factors of ASD are becoming a hot spot by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e risk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one is patients’ own factors,including age,gender,menopause,osteoporosis,already degeneration of adjacent segment,obesity,smoking,the other kind of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includ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rear spine ligament complex,adjacent segment preventive decompression,pedicle screws inserted,sagittal balance,the excessive distraction of the disc space,and length and position of fusion,and so on.[Key words] Lumbar fusion;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Risk factors歷经100多年的发展,腰椎融合术已逐渐成为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经典术式。
腰椎融合术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临床经验118腰椎融合术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李 进 孙文广 黄 建 陈道裕 商远廷成都第一骨科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31【摘 要】目的:评价腰椎融合术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对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腰4-5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组(A组),半椎板切除椎间融合组(B组)。
分别评价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的影像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效果变化。
结果:A组患者中ASD的发生率为83.9%(73/87),B组患者中ASD的发生率为39.5%(32/81),患者的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
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腰椎融合术后A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半椎板切除术后。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在预防腰椎融合术后ASD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后方韧带复合体;邻近节段退变随着对脊柱生理功能和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发现脊柱融合术后因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失,导致椎间应力传导发生异常改变,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的压力明显增加,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逐渐成为融合手术的主要并发症[1]。
我们设计了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腰椎融合手术,并与传统手术方式在ASD的发生发展上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腰4-5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78例(43.3%),女性102例(56.7%),平均年龄52.5±7.6岁(35~60岁)。
发病时间为3-28个月,平均为14个月。
主要临床症状包括34例(18.9%)伴有腰背部疼痛,42例(23.3%)伴有下肢放射痛,104例(57.8%)同时伴有腰腿疼痛。
入选标准:(1)伴或不伴有神经症状的腰腿疼痛,严格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2)经X线、CT和MRI证实的腰4-5单节段退变;(3)35岁≤年龄≤60岁。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对已存在退变的相邻节段的中远期影响
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对已存在退变的相邻节段的中远期影响李超;阮狄克;何勍;唐勇【摘要】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id-long-term outcome of unfused adjacent disc with pre-operative existing degeneration after lumbar posterior lateral fusion(PLF). Methods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5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of PLF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05. Radiographic grading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operative and follow-up adjacent disc degeneration grad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without preoperative degenerative adjacent disc group and with preoperative degenerative adjacent disc group,and the degeneration grade and clinical outco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2 groups. Results Finally there were 102 patients with completely follow-up records enrolled into the retrospective study,with a mean follow-up of 65.2months(range,54-71 months). Twenty-six patients(25.5%) were identified with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 on roentgenographs. For the cranial level,the ASD was found in 13.5%(10/74) patients without preoperative degenerative discs and 35.7%(10/28)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degenerative discs,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For the caudal level,the difference[12.5%(6/48)vs. 22.2%(4/18)]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both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and 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tinued to the final follow-up,while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2 groups in final ODI. Conclusion The adjacent segment discs with pre-existing degeneration could have greater risk of advancing to further ASD a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discs.%目的评估腰椎后外侧融合对已经存在退变但未纳入融合范围的相邻节段的中远期影响.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患接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158例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影像学方法对其相邻节段的转归进行分析,比较相邻节段术前无退变和已存在退变的椎间盘的远期进一步退变情况及相应的临床功能.结果 102例病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65.2个月(54~71个月),其中26例(25.5%)出现了相邻节段的影像学退变.在相邻上位节段中,术前无退变和已存在退变的椎间盘随访时出现进一步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3.5%(10/74)和35.7%(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邻下位节段中,术前没有退变和已存在退变的椎间盘随访时出现进一步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2.5%(6/48)和22.2%(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评价显示无论术前相邻节段有无退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后6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在最终随访时得到保持,但术前相邻节段存在退变组随访时ODI明显高于无退变组(P<0.05).结论与术前无退变的相邻节段椎间盘相比,术前已存在退变的相邻椎间盘融合术后更容易出现进一步退变,而且会影响其远期的临床疗效.【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5)003【总页数】6页(P150-155)【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柱融合术【作者】李超;阮狄克;何勍;唐勇【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骨科,北京 100048;海军总医院骨科,北京 100048;海军总医院骨科,北京 100048;海军总医院骨科,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伴随着腰椎融合术的广泛应用,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导致邻椎病的争议始终不断[1-3]。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融合节段对相邻节段退变影响的临床分析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融合节段对相邻节段退变影响的临床分析作者:郭朝阳李明恒陈荣春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融合节段的长短与相邻节段退变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9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将其按融合节段数分为A、B、C三组:单节段融合24例为A组;双节段融合26例为B 组;多节段融合19例(3个节段及以上)为C组。
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上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并通过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析融合节段数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
结果:随访时间为18~72个月,平均为3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害加重症状。
末次随访时,A组有2例(8.3%)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B组为4例(15.4%),C组为4例(21.1%)。
A、B两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腰椎融合术;相邻节段退变;融合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
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或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需要减压重建腰椎疾病的有效方法[1]。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腰椎术后融合率逐渐提高,但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ASD的发生可影响腰椎手术疗效,可导致腰腿部症状复发甚至再次手术影响ASD发生的因素有很多[2],其中融合节段长短是目前讨论较多手术因素,但其是否对ASD的发生产生影响还存在争议。
为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6月-2008年5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69例,旨在探讨融合节段长短与ASD发生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2年6月-2008年5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在本科行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69例,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24~69岁,平均49.8岁。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融合节段对相邻节段退变影响的临床分析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融合节段对相邻节段退变影响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融合节段的长短与相邻节段退变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69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将其按融合节段数分为A、B、C三组:单节段融合24例为A 组;双节段融合26例为B组;多节段融合19例(3个节段及以上)为C组。
分别在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上固定节段上位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并通过影像学评价标准评定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分析融合节段数与邻近节段退变的关系。
结果:随访时间为18~72个月,平均为3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害加重症状。
末次随访时,A组有2例(8.3%)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B组为4例(15.4%),C组为4例(21.1%)。
A、B两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会增加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固定节段越多,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越高。
标签:腰椎融合术;相邻节段退变;融合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各种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
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或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需要减压重建腰椎疾病的有效方法[1]。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腰椎术后融合率逐渐提高,但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ASD的发生可影响腰椎手术疗效,可导致腰腿部症状复发甚至再次手术影响ASD发生的因素有很多[2],其中融合节段长短是目前讨论较多手术因素,但其是否对ASD的发生产生影响还存在争议。
为此,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6月-2008年5月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69例,旨在探讨融合节段长短与ASD 发生的相关性。
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
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变的手术治疗刘涛;孙中毅;王振江;强晓军【摘要】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手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实施再手术的疗效。
方法对17例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目测类比评分、ODI 指数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脊柱学者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
结果术前及术后目测类比评分:平均术前8.5,术后3.5。
VAS 评分:术前平均86.16.%,术后平均32.29%。
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脊柱学会相关评定标准,总优良率70.59%(12/17)结论对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实施再手术治疗疗效肯定。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2页(P109-110)【关键词】邻近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后;二次融合【作者】刘涛;孙中毅;王振江;强晓军【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骨一科濮阳 457001;河南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骨一科濮阳 457001;河南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骨一科濮阳 457001;河南濮阳市油田总医院骨一科濮阳 457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腰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融合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金标准,但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在融合良好的病例中,部分患者症状并未改善。
国内外学者陆续报道脊柱融合可造成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或加剧已存在的脊柱退行性变[1-2]。
并提出应用腰椎动态固定治疗的概念。
但是对于已行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术后再次发生临近节段退变的治疗方法难以形成统一。
2010-01—2014-01间,我院对17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因为滑脱、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引起临近节段再次退变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7例中男5例,女12例;年龄55~72岁。
L2~3病变4例,L3~4病变7例,L4~5病变5例。
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以及腰椎MRI检查。
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特点和再手术的治疗效果分析
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特点和再手术的治疗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11-03T16:37:41.440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0期作者:郑义荣[导读] 腰椎融合书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通过手术使用自体或者异体的方法将要最终较为邻近的连个椎体融合为一个椎体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 162650【摘要】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特点和再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的25例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行再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后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丁内固定术等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VAS评分和退变节段腰椎间盘内压情况。
结果:术后患者VAS评分、退变节段腰椎间盘内压均显著由于术前(P<0.05)。
结论:对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患者实施再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VAS评分和腰椎间盘内压,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临床特点;再手术;腰椎融合书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通过手术使用自体或者异体的方法将要最终较为邻近的连个椎体融合为一个椎体,已经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在实施腰椎融合术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使得治疗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需要重新进行手术治疗。
鉴于此本研究对腰椎融合术后症状邻近节段退变临床特点与再手术进行分析,旨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的25例腰椎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行再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5例,女10例,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58.5±11.5)岁。
初次手术时确诊腰椎间盘突出12例、腰椎骨折7例、腰椎滑脱6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减压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丁内固定术等治疗。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本院骨科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42例进行再次手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腰椎退变节段椎间盘内压明显高于正常节段椎间盘内压(P < 0.05);再次手术后3个月、2年的V AS评分明显低于再次手术前(P < 0.05)。
结论对于临床症状较重的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n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lumbar spinal fusion. Methods Forty two orthopedic patients with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lumbar spinal fus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given re-surgery. Results The intrinsic pressure of degenerate lumb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rmal lumbar (P < 0.05). Three months after re-surgery, the V AS scores during 2 yea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operation (P < 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re-surgery for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lumbar spinal fusion is satisfactory. It is worth of clinic application.[Key words] Lumbar Vertebrae; Fusion;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Surgery treatment目前,腰椎疾病治疗的最常用手术方式为腰椎融合术。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摘要】[目的]研究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1998年1月~2006年1月间收治的472例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患者,436例患者得到了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58.13个月(26~114个月),病人根据融合节段的多少分为3组:1个节段、2个节段、3个及3个以上节段。
腰椎节段的退变等级根据UCLA椎间隙退变等级标准,临床疗效的判定根据侯树勋等制定的标准。
[结果]58例患者出现了ASD,其中A组14例,B组27例,C 组17例。
发生在融合节段以上者49例,融合节段以下者9例。
A组的14例患者中,ASD发生节段UCLA等级全部都是增加1级。
B组的27例患者中,16例患者UCLA等级增加1级,7例患者增加了2级,4例患者增加了3级。
C组的17例患者中,4例患者增加1级,8例患者增加了2级,5例患者增加了3级。
临床疗效方面,A组有7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
B组的27例患者中,13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6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2级。
C组的17例患者中,10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1级,6例患者疗效等级下降2级。
[结论]ASD的发生率越高,临床疗效越差,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
腰椎内固定融合时,尽量避免多节段固定融合。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相邻节段退变临床疗效Relationship between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after lumbar spine fusionZHENG Xiao-yong, HOU Shu-xun, LI Li, et al.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37,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after lumbar spine fusion. [Methods]Totally 436 patients undergoing 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 were followed up for 58.13 months(26~114 month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the fusion segments: 1 segment, 2 segments and 3 or moresegments. UCLA grading scal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adjacent segments. Cinical outcome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established by Hou SH.[Results]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 occurred in 58 patients, including 14 in group A, 27 in group B and 17 in group C. Forty-nine patients had their ASD above the fusion level and 9 below the fusion level. For all the 14 patients in group A, the degenerative grade increased by 1 grade. Of the 27 patients in group B, 16 increased by 1 grade, 7 by 2grades,and 4 by 3 grades. Of the 17 patients in group C, 4 increased by 1 grade, 8 by 2 grades and 5 by 3 grades. For the clinical outcome, 7 patients in group A increased by 1 grade. In group B, 13 patients increased by 2 grade and 5 patients increased by 3 grades.For the clinical effect degrees,7 cases decreased by 1 degree in group A.In group B,13 cases decreased by 1 degree and 6 decreased by 2 degrees.[Conclusion]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Careful attention is needed for avoidance of multi-segmental fusion.Key words:lumbar spine fusion;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clinical outcome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及内固定器械的日渐成熟,腰椎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但研究同时发现,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却并没有相应地提高[1]。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发表时间:2016-01-14T15:39:18.7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郭国富[导读] 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明兴医院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明兴医院 556700摘要:目的: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方法:收集医院的临床资料,查阅近年关于腰椎融合术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基本情况,包括邻近节段退变的概念、预防、发生率、影响因素等。
结果:邻近节段退变的概念包括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和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后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最低为百分之八,最高可达百分之百,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为百分之十二左右。
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术前基本情况等个体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与融合节段长短、椎间隙过度撑开、融合术式、矢状面平衡、内固定使用等手术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邻近节段退变的预防上应积极从术中减少融合节段、应用非融合技术、维持矢状面平衡等方面入手。
结论:腰椎融合术后很容易发生邻近节段退变,通过应用非融合技术能显著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研究现状腰椎融合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疾患的常用手术,常见的比如退变性腰椎间盘疾病、退变性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及脊柱畸形等,经多年的发展,腰椎术后融合率已显著上升,而术后效果还不够满意,尤其是容易发生邻近节段退变,对手术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鉴于此,本文就分析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邻近节段退变的概念及特点邻近节段退变主要是指脊柱融合术后融合节段发生椎间小关节、椎间盘等退变,常见的主要包括尾端椎体退变、头端椎体退变。
同时,目前临床上又将邻近节段退变分为了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和临床症状邻近节段退变,如果患者没有临床症状而只有影像学证据的邻近节段退变责不会对腰椎活动功能造成影响,反之则需及时进行治疗,且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1 9 9
腰椎 融合 术后相邻 节段 退 变的相 关 因素分析
指标的差异 , 应用 L o g i s t i c回归 分 析 A S D的 影 响 因 素 。结 果 : A组 1 8 例( 1 6 . 5 %) , B组 9 1 例( 8 3 . 5 %) 。 发生 A S D
患 者 均 为 融 合 节 段 头 端 相邻 节段 退变 。A 组 患 者术 前 L L为 2 9 . 8 。 + 1 2 . 5 。 , B组 为 3 2 _ 4 。 ± l 1 . 2 。 ; A组 S S为 3 1 . 5 0 +
Mi a o ,LI U Xi a o g u a ng ,e t a l / /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p i n e a n d S p i n a l Co r d ,2 0 1 4 ,2 4 ( 3 ) :1 9 9 — 2 0 3
分 析 北京 大学 第 三 医 院骨 科 2 0 0 9年 1月 2 0 1 1 年 1 月 因腰 椎 管 狭 窄 症 行 腰 椎 后 路 融 合 手 术 患 者 1 0 9例 , 其中 男3 9例 , 女7 0例 , 年龄 2 4 7 9岁 , 平均 5 4岁 。 门 诊 随 访 2 ~ 4年 , 平均 3 . 4年 。 测 量 术 前 融 合 节 段 角 度 ( f u s i o n a n g l e , F A) 、 融合节 段头尾端相邻 节段角度 ( p r o x i ma l a n g l e , P A; d i s t a l a n g l e , D A) 、 腰椎前 凸角( 1 u m b a r l o r d o s i s , L L ) 、 骶骨倾 斜角 ( s a c r a l s l o p e , S S ) 、 骨 盆入射 角 ( p e l v i c i n c i d e n c e , P I ) 、 融合 与非 融合 相邻节 段移位 距离 ( s l i p d i s t a n c e 。 S D) 等参数 。 以术 后 2年 时站 立 位 X 线 片 相邻 节段 滑移 ≥3 mm 定 义 为 A S D, 将 患 者分 为退 变 组 ( A组) 和非退变组( B组 ) 。同 时 记 录 两 组 患 者 性别 、 年龄 、 骨密度 、 融合 节段 数 等 。采 用 t 检 验及 检 验 比较 两 组 间各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摘要:腰椎融合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在临床上能够对于腰椎疾病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目前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在腰椎间盘疾病方面以及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但在实际的使用了腰椎融合术完成后,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这其中邻近节段的退变就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文章讨论了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关键字:腰椎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临床研究;现状腰椎融合术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或是使用字体或异体的方式帮助患者的腰椎中较为临近的两个椎体形成为一个椎体,并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融合和固定的相关处理。
在实际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分为前方融合以及后方融合的两周手术方式。
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腹部切口,通过切口的形式,能够通过患者的腹膜到达患者的腰椎前侧或是外迁侧,对于患者出现了病变的椎间盘进行清除,同时在患者的而两个正常的椎体之间实施自身植骨固定融合的手术。
通过腰椎融合术的形式能够较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也发现,腰椎融合术的效果较好,在临床上也值得应用。
但在实际的实施腰椎融合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多的并发症,需要重新进行手术。
因此对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相应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邻近节段退变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的研究现状腰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s degeneration,AS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使用腰椎融合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指的是患者在使用腰椎融合术后出现的椎间盘或是椎间小关节的退变情况。
这些退变主要包括了头端的椎体退变以及患者的尾端出现的椎体退变。
腰椎临近阶段退变的病情较为复杂,因此患者在临床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若没有较好的对于邻近节段退变进行相应的治疗或是进行相应的避免,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患者再次手术的情况,对于患者而言会造成极大的痛苦,在客观上也会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手术费用。
腰椎融合术后2年临近节段退变观察
腰椎融合术后2年临近节段退变观察发表时间:2016-01-22T09:32:22.4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杜兴国李浩鹏[导读]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观察腰椎融合术后2年临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710004摘要:目的:观察腰椎融合术后2年临近节段退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腰椎融合术治疗的26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中共计15例患者观察到了邻近节段退变。
全部15例退变患者均采取返修手术处理,将减压及固定融合范围向邻近退变节段延伸,减少神经压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定期随访。
结果:本组研究中疗效评价为优的患者8例,良5例,可2例。
X线片显示结果:全部患者的X线均显示其内固定位置良好,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再次行手术治疗4个月后回到医院复查并取出固定材料,随访时间为2年,平均半年电话随访一次。
全部患者术后检查椎间均未发现滑移或成角,腰椎序列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治疗效果较好,且未发现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
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退变可由多重因素引起,主要好发于融合节段的上方,应仔细鉴别症状复发的原因,必要时再次采取手术治疗依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腰椎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临床观察[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lumbar fusion surgery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2 years.Methods:March 2012 to March 2015 where the author during hospital treatment of lumbar fusion surgery 262 patients for the study,all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15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ll 15 cases of degenerative patients were taken to repair surgical treatment,the decompression and fixation and fusion range extends into adjacent segments defection back,reducing nerve compression,relieve symptoms of patients,evaluate patient outcomes,and regular follow-up.Results:The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this group of patients was excellent in 8 cases,good in 5 cases,2 cases.X-ray showed Results:All patients with X-ray showed its fixed position well,including one case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loosening,the line again four months after surgery returned to the hospital to review and remove the fixed material up for 2 years,with an average follow-up of six months once the phone.All postoperative examination were not found in patients with intervertebral or slip into a corner,lumbar sequence get a good recovery,better treatment,and did not find neurological and other complications.Conclusion:The lumbar fusion surgery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symptoms,multiple factors may cause degeneration,mainly occur in the above fusion segments should carefully identify the reasons for recurrence of symptoms,to take the surgery again if necessary treatment can still achieve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Keyword]lumbar fusion;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clinical observation腰椎融合术从开始应用至今已有百年,腰椎融合术治疗多种腰椎疾病的效果较为显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对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影响分析
计学处理 , 组问计量 资料 使 用 t 检验, 组 问计 数 资料使 用 卡
方检 验 , 以 P< 0 . 0 5 为 差 异 具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的治疗效 果 明显 优 于对 照 组 , 差 异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由此可以看 出在交 感型 颈椎 病的 临床治 疗 中, 常 规
治疗组 3 O 例 患者 中, 治愈 2 5例, 占8 3 . 3 , 显效 5例 , 占
1 6 . 7 , 无 无效 病 例 , 总有 效 率 1 0 0 。对 照 组 3 O例 患 者 中 , 治 愈1 5 例, 占5 0 , 显效 8例 , 占2 6 . 7 , 无 效 7例 , 占2 3 . 3 , 总 有效 率 7 6 . 7 。两组 比较 P<O . 0 5 ,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 义 。
蓬 挲l 垂 论 薹 艘
2 0 1 5 年第 2 8 卷第 2 o 期
V O 1 . 2 8 , N o . 2 0 , O c t 2 0 1 5 J Me d l h e o r &P r a c[ _ ] 2 7 8 9
扩张 、 头面部 的血管扩 张和 收缩过 度 , 对改 善患 者大 脑的血 液循 环 具 有 积 极 的作 用 , 能够达到改善 患者交感 神经型颈椎 病 的 治 疗 目的 。在 临 床 应 用 的 过 程 中 , 因其 见效 快 , 且 疗程
视为治愈 ; 临床症状 有好转 现象 , 患者 自我感 觉症 状 和体征
腰椎退变性疾病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研究
腰椎退变性疾病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研究发表时间:2015-11-16T15:18:07.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梁剑[导读]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 412000 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腰椎融合后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等变化不可避免导致了ASD的进展.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株洲 412000摘要: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行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与腰椎退变自然病程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我科37例行腰椎后路固定椎间融合术和48例行保守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进行为期2年随访研究,定期行MRI检查,并以ODI及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分析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之间椎间盘退变有无差别,评估临床疗效与ASD相关性探讨ASD与自然病程的关系。
结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但手术组ASD致椎间盘退变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且与手术存在相关性。
结论: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腰椎融合后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等变化不可避免导致了ASD的进展,且这种变化较自然病程更为明显,对于存在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术前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人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骨质疏松等,同时慎重考虑融合方式及内固定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决定相应的手术方式)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0~2012年间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的37例患者及48例保守治疗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多节段腰椎退变;邻近节段退变;腰椎固定融合术;自然病程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收集纳入标准:(1)年龄>50岁患者,男女不限;(2)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问盘突出症、腰椎不稳,并长期或反复腰腿痛的患者;(3)影响学表现上存在多个节段椎间盘退变;(4)分组方式: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手术组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的手术;手术方式为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t fusion,PLI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3 肺栓塞: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紫绀和突然开始胸痛等表现,易误诊为肺栓塞,但此类患者常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如长期卧床而突然下床活动时,查体可见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竭体征,血氧饱和度早期即明显下降,肺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3.3.4 急性胰腺炎:因皆有大量饮酒史、呕吐、腹痛和上腹部压痛而易混淆,重症者因隔肌周围及腹膜后炎症,左胸腔可出现积液及左肺下叶不张,与破入左侧胸膜腔的食管破裂患者更易混淆。
胰腺炎患者呕吐剧烈而频繁,而食管破裂者呕吐在疼痛开始时即停止。
重症胰腺炎患者除有腹肌紧张和压痛、明显腹胀外常有腹腔积液,B 型超声或CT 检查可明确显示。
化验检查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而食管破裂者血清淀粉酶却在正常水平。
参考文献1 邵令方,王其彰主编.新编食管外科学.第1版.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852492.(收稿日期:2009-06-24)・临床研究・腰椎融合技术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分析王朝君 冯艳红 姚素芹 李瑞彩 于海泉 范金鹏 李宝存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骨科(王朝君、姚素芹、李瑞彩、于海泉、范金鹏、李宝存);河北省中医院口腔科(冯艳红)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椎管狭窄;诊断;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 R 681.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09)17-2284-02 融合术是目前腰椎外科最常用的术式之一。
尽管腰椎融合术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痛苦,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45%,可引起腰腿痛症状的复发或加重,其中的少部分患者由于相邻节段的病变还需再手术治疗。
而对于单节段巨大椎间盘突出以及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术可避免这类问题,术中必须保留关节突等可尽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7年10月,选择单节段46例患者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用椎板加压、神经根松解术以及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
对术后相邻节段的病变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33~78岁。
其中Ⅰ度退行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2岁。
病程4个月~12年,平均16个月。
其中腰5滑脱12例,腰4滑脱10例。
本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腰痛,合并双侧下肢痛14例、单侧下肢痛6例,单纯腰痛2例,其中20例有间歇性跛行,步行能力100~800m 。
腰椎管狭窄20例,巨大腰椎间盘突出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33~78岁,平均61岁。
其中腰4/5节段13例,腰5/骶1节段11例,合并双侧下肢痛9例,单侧下肢痛10例,腰痛5例,其中有18例患者有间歇性跛行。
患者均经过6~10个月严格保守治疗,疗效不佳,腰腿痛持续并渐加重,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
1.2 影像学检查 本组46例均行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后伸、前屈侧位X 线摄片和CT 检查,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病变,其中滑脱患者相邻节段无腰椎不稳表现。
1.3 治疗方法1.3.1 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患者俯卧位,根据患者全身情况采用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
后正中切口,全椎板减压,充分显露受压神经根,凡有压迫物均应彻底切除,必要时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椎体后缘骨赘及内聚小关节突。
扩大两侧隐窝,两侧神经根管充分减压。
完全减压后,在C 型臂X 光机下,于滑脱椎体及下位椎体的椎弓根处(即人字嵴处),拧入4枚直径、长度适当的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装置,完全复位后固定。
从髂后上棘取带皮质的髂骨条,制作成大小约1.0c m ×0.3c m,并连同取椎板骨质植于一侧横突处,注意将附着于横突组织去除,以骨刀将横突皮质部分破坏,创造粗糙面以利骨质愈合。
术后10d 拆线,术后3周可佩带支具下地活动。
1.3.2 全椎板减压:患者取右侧卧位,采用全身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后正中切口,将棘上韧带劈开,全椎板减压达到去除对硬膜压迫的目的为止,应绝对避免破坏关节突,术中应将粘连神经根松解,将神经根通道周围减压彻底,将硬膜后方及两侧的肥厚黄韧带彻底去除,巨大椎间盘患者则尽量保留椎板,去除黄韧带,摘除椎间盘。
1.4 术后判断相邻不稳采用的诊断方法 使用Dupuis [1]的方法,通过在屈伸位X 线片椎体的上下角画线测量运动节段上下终板的夹角、运动范围和移位。
X 线片上腰椎不稳被分为:成角不稳定,即前屈状态下后椎间盘张开≥3°;旋转不稳定,即矢状面屈伸角(在侧位椎体上下缘做连线,前屈或后伸时两线之交角即为屈伸角)在L 3~4或L 4~5≥15°、在L 5~S 1≥20°和水平不稳,即矢状面动力移动≥3mm 。
根据屈曲位时前移和过伸位时后移的多少,将水平不稳再进一步分为向前、向后和前后3类。
当向前移位比向后移位≥1mm,运动节段定义为前移不稳;当向后移位比向前移位≥1mm,运动节段定义为后移不稳;前后移位不稳为向前或向后的移位差异<1mm 。
1.5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均采用术后随访5年X 线片,对患者采用过伸、过屈位拍X 光片。
采用椎弓根钉融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融合上方相邻节段有10例患者存在腰椎不稳的情况见图1。
采用非融合患者相邻节段无1例出现腰椎不稳的情况见图2。
图1 采取内固定、融合患者5年后过伸过屈位相邻阶段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图2 采取保留关节突,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术后5年过伸、过屈位相邻阶段未见不稳情况2 讨论2.1 融合内固定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生物力学机制及临床研究 目前有较多融合后相应节段的生物力学变化的研究,认为融合术增加了对相邻节段、尤其是小关节的压力。
Chow 等[2]比较了前方、后方和外侧融合后椎间盘、小关节在矢状面上压力的变化,发现相邻节段承受的压力增大,其中后方融合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在小关节处;前方融合在椎间盘引起剪切力和压力的轻微增加,但对小关节影响较小,外侧融合的影响最小。
相邻节段的运动模式也发生变化,后方融合后其旋转向后上方移动,而在前方融合时,旋转中心向上方、有时稍向前方移动;后路固定融合后,由于固定区域的刚度增加及旋转中心的移位,使邻近关节突关节的应力明显增加。
Schulitz 等[3]通过对70例未行内固定和69例行内固定的腰椎后外侧融合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5.7年和4.6年,邻近节段关节突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28%,邻近节段不稳的发生率为10%和23%。
过去,不用内固定的腰椎融合患者出现邻近节段退变的时间约为10年[4],而最近的研究显示,由于内固定物的出现这一时间已缩短至3年[5]。
另外,邻近节段退变还与内固定物的强度有关,一般来说,内固定的强度越大,邻近节段越易出现不稳[6]。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增加以上方为明显,下方则无明显增加,导致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增加及运动方式的异常。
因此,多数作者认为脊柱融合术后邻近节段代偿性的活动度增加是导致邻近节段退变的主要原因[7]。
通过我们的观察证实了上述观点。
2.2 采用椎板减压神经根松解术治疗机制 椎管及神经根管的构成,除椎板外,更重要的结构是上、下关节突。
上、下关节突不仅构成椎管侧壁,而且构成神经根管的后壁。
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最常用和首选的治疗方法,其良好的减压效果是其他术式所不能比拟,目前常规的操作是将后侧椎板及其棘突、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全部切除[8],通过采用椎板去除后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大部分学者认为去除椎板、棘突以及棘间韧带后可能造成后柱不稳,并且目前已经得到临床证实,但Abu m i 等[9]采用离体脊柱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棘上、棘间韧带切除对腰椎运动无任何影响;内侧小关节切除不影响腰椎稳定性;而全小关节切除,即使单侧切除也导致腰椎不稳定。
因此,我们对单阶段的椎管狭窄采用椎板切除,彻底去除黄韧带,对神经根周围充分减压,采取劈开并修复棘上韧带等处理,既解除了症状,又减少了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
通过5年的观察,没有发现明显脊柱不稳情况,对于对照组相邻节段没有不稳的情况,我们考虑一是时间较短,另外我们术中采取保留关节突对脊柱的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Dupuis PR,Young 2H ing K,Cassidy JD,et,al .Radi ol ogic diagnosis ofdegenerative lumbar s p ine instability .Sp ine,1985,10:2622276.2 Chow DHK,Luk K DK,Evans,et al .Effect of short anteri orlumbar inter 2body fusi on on bi omechanics of neighboring unfused seg ments .Sp ine,1996,21:5492552.3 Schulitz KP,W iesnerL,W ittenberg RH,et al .The mobile seg ment a 2bovefusi on .Zeitschrift Fuer O rthopaedie Und I hre Grenzgebiete,1996,134:1712176.4 Schlegel JD,S m ith JA,Schleusener RL.Lumbar moti on seg ment pa 2thol o 2gy adjacent t o thoracolumbar,lumbar,and lumbosacral fusi ons .Sp ine,1996,21:9702981.5 Etebar S,Cahill DW.R isk fact ors f or adjacent -seg ment failure foll owinglumbar fixati on with rigid instrumentati on for degenerative instability .J Neur osurg,1999,90:1632169.6 Rahm MD,Hall BB.Adjacent -seg ment degenerati on after lumbar fusi on with instrumentati on:a retr os pective study .J Sp inal D is ord,1996,9:3922400.7 Bastian L,Lange U,Knop C,et al .Evaluati on of the mobility of adja -cent seg ments after posteri or thoracolumbar fixati on:a bi omechan icals 2tudy .Eur Sp ine J,2001,10:2952300.8 陆裕朴,胥少汀主编.实用骨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77.9 Abum i K,Panjahi MM ,Ktamer K M ,et al .B i omeehameal evaluati on oflumbar s p inal stability after graded facetce -t omes .Sp ine,1990,15:114221147.(收稿日期: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