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
数学全部的概念教案初中
数学全部的概念教案初中教案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2. 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实数概念: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分类和性质;2. 代数式概念: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运算;3. 方程概念: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法;4. 不等式概念: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解法;5. 函数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图像。
教学过程:一、实数概念:1. 引入实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2. 讲解有理数的定义,如整数、分数等,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3. 讲解无理数的定义,如根号下非完全平方数的无理数,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4. 总结实数的分类和性质,让学生掌握实数的基本概念。
二、代数式概念:1. 引入代数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代数式是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表达式;2. 讲解代数式的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幂的运算等,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3. 让学生运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方程概念:1. 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2. 讲解方程的解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3. 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四、不等式概念:1. 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等式是不相等的等式;2. 讲解不等式的解法,如同号不等式、异号不等式等,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3. 让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五、函数概念:1. 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2. 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3. 讲解函数的图像,如直线、曲线等,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4. 让学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能力;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概念教案
初中数学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并有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数学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主题:有理数的分类2. 教学内容:(1) 了解有理数的分类标准;(2) 掌握有理数的分类结果;(3) 能够运用分类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分类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小学学过的数的概念,引出有理数的分类。
2. 新课讲解:(1) 讲解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如正数、负数、整数、分数等;(2) 通过实例讲解有理数的分类过程,让学生参与分类,加深理解;(3) 给出有理数的分类结果,让学生记住各个类别的特点。
3. 课堂练习:(1)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概念;(2) 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1)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分类结果解决问题;(2)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概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了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有理数分类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分类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等方面,评价学生对有理数分类的掌握程度。
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掌握不足的学生,要个别辅导,帮助其提高。
教学评一致性下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思考
教学评一致性下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思考摘要:数学概念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应抓住其本质特点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与概念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但由于以往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点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解题思路分析及评价等问题,导致数学概念教学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学科提出的要求。
为了使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在分析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概念课提出的要求后,笔者对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引言:“教学评一体化”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主要指在教师、学生、课程、评价之间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且将其融入到教学之中。
这一新型的教学理念不仅强调了教师、学生、课程之间的关系,还对学生评价体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以此来进行调整。
由于新课标改革过程中对学生评价标准作出了相应调整,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要相应做出调整,以使其能够更加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一、把握概念内涵,促进学生理解对于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应重视数学概念内涵的理解,从数学概念中挖掘出蕴含其中的知识,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应注重概念教学前的备课工作。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把握概念内涵,对本节课涉及到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
对于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来说,其内容涉及到了大量的数学公式、定义以及定理等知识。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
如在进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的定义入手,从立体图形定义中去探索立体图形的定义及特征,从而对立体图形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某+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 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某+b,当b=0,k≠0时,有y=k某,此时称y 是某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1)从解析式看:y=k某+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某(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某(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某+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某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2、直线y=—2某—2不经过第象限,y随某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某+2上,那么点P到某轴的距离是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某,若y随某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5、过点(0,2)且与直线y=3某平行的直线是6、若正比例函数y=(1—2m)某的图像过点A(某1,y1)和点B(某2,y2)当某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7、若y—2与某—2成正比例,当某=—2时,y=4,则某=时,y=—4。
8、直线y=—5某+b与直线y=某—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四、教学反思: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
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
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完整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完整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以下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1.做好课前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备课,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针对这些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2.创造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通过问题导入、故事引入、实验操作等方式来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知识点,逐一讲解,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延伸,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注重教学互动。
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互动学习。
5.注重课堂小结。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小结,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归纳能力。
6.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图片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应该适度,避免过于花哨或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数学分数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初中数学分数的教学,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知识点梳理:教师需要梳理知识点,包括分数的定义、性质、加减乘除运算等。
初中数的概念教案
初中数的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2. 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2.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并能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1.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2. 教学课件和例题。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2.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 提问:正数和负数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实际应用?二、讲授新课(15分钟)1. 引入整数和分数的概念;2. 讲解整数和分数的分类,即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3. 提问:整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统称为什么?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有理数的理解和分类;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拓展与提高(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吗?;2. 讲解有理数的进一步分类,如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等;3. 提问:这些分类有什么意义?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有理数的分类和特点;2. 提问:你们认为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整数和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对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
通过课堂练习和拓展与提高环节,巩固学生对有理数的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有理数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例谈概念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施
例谈概念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施中学数学里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
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对学生概念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一改以往老教材中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数学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别注重其表达形式,注重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
”笔者在数学概念的教学方式上曾做过一些初浅的探索,现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我们知道学习概念一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二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
而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人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
像“无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生不易接受,心里容易疲劳。
例如:上《无理数》这课时,我准备了十个乒乓球,在每个乒乓球上分别贴上0-9这十个数字放在不透明的袋子里,上课时先出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们上来在袋中摸出一个球,看谁摸到的球上的数字最大,并请一个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上同学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数字,随着一个个同学上来摸球,数字一次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418532469…在学生玩得起劲的时候,暂停他们的工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停地上来摸球,数字不断地记下去,那么我们在黑板上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学生回答“能得到一个有无限多位的小数。
”我追问“是无限循环小数吗?”学生异口同声“不是”。
“为什么”我追问。
有学生答“点数是摸乒乓球摸出来的,并没有什么规律。
”我及时归纳:“不错,这样得到的小数,一般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我们已经学过的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不同,是一类新数,我们称它为“无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题。
对这种摸奖式的摸球,学生对它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以摸乒乓球得到的数来产生一个具体的位数可以不断延伸的小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感触”的非常直观的无理数模型,使本来遥不可及的数学概念具体地走到学生的面前,赋予无理数一个真实可信的意义,使概念更容易接受、更有意义。
初中数学新概念教案模板
教案模板:初中数学新概念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概念的基本含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新概念的引入和定义。
2. 新概念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 运用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复习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新概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概念的引入: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引入新概念。
3. 新概念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新概念的定义。
4. 新概念的性质和特点:通过示例或练习,引导学生探索新概念的性质和特点,巩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
5. 运用新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新概念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新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复习提供指导。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新概念的应用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丰富的新概念教学内容,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2. 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新概念的应用场景。
3. 练习题库: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注重练习的布置和批改,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模式一、新知课(一)概念新知课1、教学目的任务该课型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手段,揭示和概括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把握准某类事物共同属性的关键特征,解决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和理解。
概念课教学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任。
突出数学源于客观存在,源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的思想。
要通过概念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课型特征该课型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代表学习”和“概念学习”。
通过“概念学习”,把作为新知识中的概念,正确地初步地转化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概念体系里的概念。
通过“代表学习”,对概念的文字、语言叙述或概念的定义能初步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所对应的数学符号及这些符号的书写、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由这些数学符号组成的语言含义,并能初步把它转译成一般语言。
3、教学策略原则1)概念课应注意直观教学。
让学生了解研究对象,多采用语言直观、教具直观、情境直观、电化直观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概括和整理之后形成新的概念,或从旧概念的发展中形成新概念。
2)概念课应解决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几个问题:①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应该准确地给它下定义。
对一些基本(原始)概念,不宜定义的也应给予清晰准确的“描述”。
通过给概念下定义的教学,让学生从定义的表达形式及逻辑思维中去领会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根本区别。
并注意对同一概念的下定义的不同方案,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②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必须克服形式主义。
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念的相互干扰。
③概念教学还必须认真解决“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式子”之间的互译问题,为以后在数、式运算中应用数学概念指导运算打下基础。
使学生把代表某一概念的数学符号与概念内涵直接挂钩。
④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数学只管计算,何必花时间学概念”之类的错误认识。
“概念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教学案例分析
教 学案例 分析
周 尹
( 京市 玄 武 高 级 中学 , 苏 南 京 南 江 20 1) 1 0 8
摘 要 : 学概 念 是 反 映现 实世 界 的 空 间形 式 和 数 量 关 数 系的本 质 属 性 的 思 维 形 式 。 初 中数 学教 学 中 , 强概 念课 的 在 加
一
、
情 境 创 设
根 据 篮 球 比赛 规 则 : 一 场 得 2 , 一 场 得 1 . 某 次 赢 分 输 分 在 篮 球 联 赛 中 , 支 球 队 , 若 干 场 , 1 场 , 积2 分 , 该 队 一 赢 输 0 共 0 问
赢 了多 少 场 ? 如 果 设 该 队赢 了x , 可列 方 程 : 场 则
比较二 元 一 次 方 程 的解 与一 元 一 次 方 程 的解 的 区别 . 设 计 目的 : 学 生 自主 探索 解 二 元 一 次方 程 , 而 发 现 二 让 从 元 一 次 方程 的解 的无 穷 性 .与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的解 的唯 一 性 进 行 区 别 。 握 住解 的本 质 . 把 三 、 决 问题 解 根 据 篮 球 比赛 规 则 : 一 场 得 2 , 一 场 得 1 . 某 次 赢 分 输 分 在 篮 球 联 赛 中 , 支 球 队 , 了 若 干 场后 积 2 分 , 该 队 赢 了多 一 赛 O 问 少 场 ? 输 了 多少 场 ? 你 能 列 出输 赢 的所 有 可 能情 况 吗 ? 设 计 目的 :从 一 般 情 况 下 二 元 一 次 方 程 的解 的无 穷 个 到 具 体 问 题 中 的有 限个 . 学 生 灵 活 运用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问 题 . 让 试一 试 : 球 员在 一 场篮 球赛 比赛 中共得 3 分 ( 中罚球 得 某 5 其 1f ) 0 . 分别 投 中了多 少个 两分球 ? t 问他 多少 个 三分 球?如 果设 该 球 员 投 中 了x 两 分 球 ,个 三 分 球 , 可 列 方 程 为 : 个 v 则 . 你 能 用 表 格 列 出 该 球 员 投 中 两 分 球 和 三 分 球 的 所 有 可 能吗? 根 据你 所 列 的表 格 , 回答 下 列 问题 : ( ) 名 球员 最 多 投 中 了多 少 个 三 分球 ? 1这 ( ) 名 球 员最 多 投 中 了多 少 个球 ? 2这 ( ) 果 这 名 球员 投 中 了 l 个 球 , 么 他 投 中 了几 个 两 分 3如 0 那 球 ? 几 个三 分 球 ? 练 一练 :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设计案例一、课题:初中数学概念课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如数、因数、倍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能够正确使用数学概念,如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数据、推理推断等;3. 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概念,如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数据、推理推断等;4. 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概念,如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数据、推理推断等;三、教学内容:1. 数: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表示法、数的运算等;2. 因数:因数的概念、因数的分类、因数的表示法、因数的运算等;3. 倍数:倍数的概念、倍数的分类、倍数的表示法、倍数的运算等;4.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分类、等差数列的表示法、等差数列的运算等;5.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分类、等比数列的表示法、等比数列的运算等;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体验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介绍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思考;2. 情景教学:教师通过实际情景,让学生体验数学概念;3. 探究式教学:教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4. 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5. 演示: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
六、教学评价:1.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设计案例篇一: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首先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
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通过参与这学期的国培培训计划,对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
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况且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地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谈几点体会.一、概念的引入探究数学概念产生的实际背景(其实质就是概念的引入),是进行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这一步走的如何,对学生学好数学概念有重要的作用。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课教学的起始步骤,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传统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这显然不利于新课程背景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标准中提出“ 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通过概念引入过程的教学,应该使学生明确:“概念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引入这一概念”以及“将如何建立这一概念”,从而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取有关知识,为建立概念的复杂智力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理念是哪些
基本理念是数学课程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与数学课程、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评价以及课堂教学技术与教学手段改革认识的基本准则,是指导人们建立起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教育评价观、信息科技观。
(一)基本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程观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又要体现数学的工具性、语言性、创造性和文化性。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过分强调数学的科学性而忽视了数学的教育功能,过分追求逻辑严谨和体系的形式化,因而学习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现象,造成了初中数学课程及初中数学教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局面,导致许多的初中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种畏惧。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有人曾经抽取了九所普通中学的九个班,对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学生进行了直接交流。
调查表明,学生感到数学内容有的太难,学不懂,也觉得学了没有用。
对数学内容普遍的意见是"要记的概念、公式太多";"计算题有的数据多而繁";"应用题和几何证明题太难";"作图题不知所措;""函数题弄不懂"。
21.5%的学生最不喜欢的是几何。
对于初中数学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数学、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基本理念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的观点。
湘教版的教材中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如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代数式2.1用字母表示数(p.70)、2.2列代数式(p.75)、2.3代数式的值(p.82),都是从生活实际中引入问题。
强调了数学的实践性、探究性与合作性内容。
(二)基本理念指导下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生动丰富的数学内容被机械枯燥的定理定义和公式取代;数学学习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背熟定理和公式,记住各种题型。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概念课课堂教学策略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和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点。
数学概念教学既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
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位教师更应重视概念教学。
我校在学习“洋思”教学模式的启发下,研究出了适合我校的预(课前预习)、检(课前检查)、展(课堂展示)、评(师生评价)、测(当堂检测)五环节教学模式。
下面我就结合本校五环节教学模式浅议课堂中如何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引入概念是概念课教学的首要环节。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发生和形成的过程。
各个数学概念发生形成过的程又不尽相同,不同的概念引入的方法就不同。
教师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探究、选择各种有效的形式引入概念。
在课堂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联系实际引入。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那么,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就利用早晨初升的太阳与海平面的位置关系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2、生活趣事引入。
兴趣可以唤起学习动机,兴趣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改变人的态度,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数学概念中的趣味因素,找一些有关本节概念的,易于理解的趣题、趣事作引例,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思维,使学生既对概念感兴趣,又能初步了解概念的知识用途。
3、提出问题引入。
波利亚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先提出一个典型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在问题的解决中引入概念,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
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课堂结构及课例赏析
初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策略、课堂结构及课例赏析作者:李志平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17年第06期[摘要] 概念课是新授课的一种基本课型,是其他新授课课型的基础,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参照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课例对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相关策略做了一些探究.[关键词]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策略;赏析概念课是新授课的一种基本课型,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他新授课课型(如公式法则及定理课、解法探究课、实际应用课)的基础. 该课型通过各种数学形式、手段,引导学生揭示和概括研究对象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二次根式、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等概念课,几何图形(如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等)定义课,几何图形变换课(如平移、轴对称、旋转、中心对称、位似)等都属于概念课的范畴.下面笔者就概念课课型探讨其教学策略、课堂结构及课例赏析,与广大同仁交流!概念课的教学策略概念课的教学要着重把握好直观性、层次性和完整性三原则.1. 直观性概念课应注意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构建牢固的数学概念和知识架构,必须重视直观教学.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一般可采取教具直观、电教直观、实验直观、情境直观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从具体到抽象,逐渐归纳形成新的数学概念.2. 层次性概念课教学应遵循学生认知心理规律的四个发展层次:“感觉—知觉—观念(表象)—概念”. 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应有利于这四种形态的发展和不同层次的认知需要. 由于人们的认识总是逐步深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因此初中数学教材对这些概念的阐述不是一次展开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有些概念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总揽全局,才能把握这种层次性.3. 完整性概念课教学理应遵循的四个完整思维逻辑:“数学概念的发生(引入)——形成——理解(辨析)——应用(巩固提升)”. 这四个环节要贯穿概念课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了解所学概念的来龙去脉,为学生的知识构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概念课的课堂结构(六环节)概念课的课堂结构如图1.概念课课例赏析下面结合笔者获得的惠州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的课例“正多边形和圆”来阐述概念课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题如图2,要拧开一个边长a=6 mm的正六边形螺帽,扳手张开的开口b至少应多少毫米?赏析数学知识的引入,通常以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做铺垫,这里结合实际问题出现的新情境、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引入课题. 概念课教学的情境创设可以从生活中的实例或相关概念对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中去寻找、挖掘素材,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发生背景,激发学生探究概念的兴趣.(二)课堂导学,理解概念1. 复习:正多边形的概念(1)正多边形①各边______;②各角______.(2)有下列几何图形:①等边三角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 其中是正多边形的有______.(阅读课本P105的内容,完成下面第2、3题)2. 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1)只要把一个圆分成_______的一些弧,就可以作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________.(2)如图3,在⊙O中,若====,则正五边形ABCDE是⊙O的______,⊙O是正五边形ABCDE的外接圆.3. 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如图4,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1)______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2)______是正六边形ABCDEF的半径;(3)______是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角;(4)______是正六边形ABCDEF的边心距.4. 完成填空,并归纳规律.(1)如图5,正三角形ABC的中心角∠BOC=______;(2)如图6,正四边形ABCD的中心角∠BOC=______;(3)如图7,正五边形ABCDE的中心角∠COD=______;(4)如图8,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角∠BOC=______;……规律:正n边形的一个中心角的度数为______.思考:正n边形的每个中心角把正n边形的面积分成______等份.赏析此环节的设计,要着重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过程. 此环节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师生、生生合作探究或学生自主探究,不管采取何种探究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先设计好一系列问题串(如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存在的疑惑可先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补充、升华,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和理解概念.(三)例题学习,应用概念例题(课本例题改编)如图9,有一个亭子,它的地基是半径为4 m的正六边形,求:(1)地基的边长;(2)地基的边心距;(3)地基的周长和面积.(可对例题做变式,知一推四,即已知边长、半径、边心距、周长和面积中任意一个量,可求其他四个量)变式1 如图9,有一个亭子,它的地基是边心距为2 m的正六边形,求:(1)地基的边长;(2)地基的半径;(3)地基的周长和面积.变式2 如图9,有一个亭子,它的地基是边长为4 m的正六边形,求:(1)地基的半径;(2)地基的边心距;(3)地基的周长和面积.赏析根据实际情况,此环节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一,可由学生运用新知自主解决典型例题,经展示、交流、讨论后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二,教师应及时点评要点,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起到示范作用;三,必要时教师还应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延伸和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概念.(四)自主测评,巩固概念基础训练1. 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72°,则它是正______边形.2. 如图10,等边三角形ABC内接于⊙O,若 BC=2cm,则半径OB为______.3. 如图11,用一根铁丝做成一个正方形ABCD,使它恰好能嵌入一个半径为10 cm的⊙O 中,则此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拓展提高4. 如图12,要拧开一个边长a=6 mm的正六边形螺帽,扳手张开的开口b至少为()A. 6mmB. 12 mmC. 6 mmD. 4 mm赏析用一组分层习题对本节所学概念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小组内批阅,及时检测并反馈课堂效果,以此强化落实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五)自主归纳,升华概念图13~图16是本节课的内容.赏析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的概念、思想、解题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适时进行评判、补充,对解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点拨.(六)布置作业,课后反馈基础训练1. 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为()A. 36°B. 18°C. 72°D. 54°2. 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则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A. B. 2C. 3D. 23. △OAB是以正多边形相邻的两个顶点 A,B与它的中心O为顶点的三角形,若△OAB 的一个内角为7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4. 完成表1中有关正多边形的计算.拓展提高5. 把圆分成n(n≥3)等份,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叫作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如图17,⊙O的半径是R,分别求它的外切正三角形、外切正方形、外切正六边形的边长.赏析“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课后反馈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 此环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更灵活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反馈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还可以收集各种典型“错题”,归类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堂堂清.。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合集1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合集15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我在这次国培中学习了“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虽只有短短的时间,却让我受益匪浅。
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数学学习的真正开始是从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开始的,作为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钟,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通过这次国培,给我们今后的数学概念教学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即“创设问题情景,归纳共同特征——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巩固、应用与拓展。
”概念教学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老师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现实背景与材料,极大的鼓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过程、分析过程,体现了活动主题。
通过一组实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征。
3、铺垫导入恰当,让预设与生成合情合理。
课堂教学的优秀与否,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
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旧概念的基础上滋生和发展出来的,她们这样的引入,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教师适时搭建了一个新旧知识的桥梁,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数学陷阱的设置。
把学生对概念理解中的易错点、易混淆点列出来,让学生判断、研究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学科间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之一。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点:一要注重联系生活原型,对概念作通俗解释,体验探究数学问题的乐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质,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实际应用,实现知识的升华。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数,能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2.教会学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1.《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影片。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摘要:对数学概念加以学习是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以及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学教师开展概念教学期间,需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促使初中生在自主探究当中逐渐推导出数学概念,认识到数学知识不仅源自现实生活,同时还在实际生活当中有着重要应用,进而深入理解以及扎实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为初中生后续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基于此,本文把《一元二次方程》为例,对深度学习之下的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概念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深度学习;概念教学;一元二次方程前言:实际上,数学乃是人类进步以及发展的一种重要工具,其中包含大量客观规律以及逻辑。
而数学概念是对数学规律进行的重要概括,是人类大脑对于现实对象具有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具有的本质特征进行的反映,是数学公式、法则以及定理构成的重要基础。
对数学概念进行正确理解,这是初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及认识数学的一个重要前提。
概念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对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加以运用,借助情境创设引入相应的客观实例,对某种事物以及某种关系具有的共性特点进行抽象,并且引导初中生概括其具有的本质特征,进而将数学概念推导出来,促使初中生对数学概念具有的奥秘进行自主探究,认识到数学知识源自现实生活,同时为生活服务。
一、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开展概念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结合具体概念创设相应的课堂情境,借此帮助初中生对所学概念进行理解,引导初中生在实际情境当中展开深度学习。
例如,开展“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
为营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天鸿水岸小区计划在两栋住宅楼之间铺设矩形绿地,面积是600平方米。
第一,假设绿地宽度是10米,求绿地长度?第二,假设绿地长度比宽度多10米,则工程师要怎样对这片绿地进行规划?课堂之上,数学教师可借多媒体对施工图纸进行展示,借此引导初中生进行观察以及独立思考。
“概念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
“概念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作者:周尹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53期摘要: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本文结合一则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从引入概念,到形成概念,再到运用概念,体现了概念教学在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概念教学有效运用初中数学课堂案例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课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尤为重要。
引入概念时,教师要很好地体现主导作用,要注意引好路,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及数学归纳推理的严密性。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应当向学生揭示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本质属性,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并概括出概念的形成过程。
另外,教学中主要是通过练习达到运用概念的目的的。
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认识事物往往不能一次完成,需要一个逐步深化和提高的过程。
因此练习时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
下面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课堂教学案例。
一、情境创设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在某次篮球联赛中,一支球队,赢若干场,输10场,共积20分,问该队赢了多少场·如果设该队赢了x场,则可列方程:·摇·摇·摇 ·摇·摇·摇.若将已知条件中“赢若干场,输10场”改为“赛了若干场”,则怎样设未知数·怎样列方程·猜想:列出来的是什么方程·设计目的: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引入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二、探索活动探索1: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设计目的: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探索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除了讲清楚“元”与“次”的含义外,还要抓住“项”这个字眼做文章,使学生懂得如果丢了“项”字,则方程xy=1也是二元一次方程.同时举出正例、反例.探索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如何解2x+y=5·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如x=2,y=1就是方程2x+y=5的一个解,记作:x=2y=1.比较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区别.设计目的:让学生自主探索解二元一次方程,从而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无穷性,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唯一性进行区别,把握住解的本质.三、解决问题根据篮球比赛规则: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在某次篮球联赛中,一支球队,赛了若干场后积20分,问该队赢了多少场·输了多少场·你能列出输赢的所有可能情况吗·设计目的:从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无穷个到具体问题中的有限个,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试一试:某球员在一场篮球赛比赛中共得35分(其中罚球得10分).问他分别投中了多少个两分球·多少个三分球·如果设该球员投中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则可列方程为:·摇·摇·摇·摇·摇·摇.你能用表格列出该球员投中两分球和三分球的所有可能吗·根据你所列的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这名球员最多投中了多少个三分球·(2)这名球员最多投中了多少个球·(3)如果这名球员投中了10个球,那么他投中了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练一练:1.已知二元一次方程4x+my=25的一个解是x=4y=3,求m的值.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2x-y=7,(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2)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四、思维拓展试设计一个问题情境,根据它所描述的关系建立的方程模型是4x+3y=17,并给出一个符合这个实际问题的解。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杜红卫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
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
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
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
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 x 。
这组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能够很快的得到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探究
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学生是否能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高低的培养. 因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和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让学生对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间的区别和练习有了一定难度,而教学中大多教师又停留在概念的表面上,这也就自然让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不到位,导致问题解决过程受阻.
概念的掌握过程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就应该从概念的引入开始,让学生逐渐生成概念,并对相关概念间的区别和练习进行分析,最后在进行应用,进而掌握概念.
一、概念的引入
新课标中提出“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课堂中引入概念,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概念的产生背景,在有心理准备的基础上建立对概念的学习机制. 在概念引入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让学生去发现”的教学意识,通过具体、形象的情境来作为引入的背景.
首先,可联系概念的现实原理来引入概念.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关的实物、模型或图示等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来建立概念,弄清概念提出的背景. 如在“平行线”(平面几何内)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就学生的练习本中的平行线,课桌椅的平行
线,教室内的平行线进行分组就其位置特点和相交进行对比,然后进行概括;再如,在“圆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不同长度的线段来引导学生画圆,在画的过程中观察绳子、笔尖、图形的变化,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这其中还可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过渡,如在“垂直”的教学中,教师亦可让学生观察周围和“垂直”相关的实物,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相同的特点,从而得到抽象性的本质特点.
其次,可接着用类比的方法来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性,类比也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类比来引入概念,是要让学生在前一概念的学习基础上去学习新概念,如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类比,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类比等.
二、概念的剖析及辨析
当概念引入并生成后,教师就须引导学生根据概念的关键词对概念的本质进行剖析,从而掌握概念所要呈现的具体内容.
以函数概念教学为例,函数概念为”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y,对于 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y叫作 x的函数,其中 x叫做自变量, y叫做因变量”. 其中关键词为“两个变量”、“对应”、“每一个”、“唯一确定”,接着教师以案例“学生考试成绩”引导学生进行剖析,然后可让学生试着分析该学生的分数和序号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又如在y = x2中,y 是不是 x 的函数?如反过来又是什么结果?教学中教师还可根
据具体的函数图像来引导学生体会函数概念中的如“唯一”、“每一个”等关键词的内在含义. 但在剖析概念时需要注意文字、符号示、图形语言间的转换关系. 如图,关于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文字描述为“联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符号语言描述为“在△ abc 中,d 为 ab边中点, e为 ac边中点,de
为△ abc 的中位线. 反之,若de 为△ abc 的中位线,则d 为ab边中点, e为 ac边中点”.
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是概念间的不同,联系则是概念间的联系点,应该说任何数学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概念间有着相互关系的.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探究,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通过和一次函数的类比和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等之间的对比,让学生连点成线,对二次函数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梯形”的教学中,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组合后,四边形的特点凸显了出来,这也就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中通过辅助线来进行.
四、概念的应用
概念形成后,学生只是对概念的本质有了理解,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概念的本质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能力. 在概念的应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引导来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
中再次去理解概念.
以三角形概念教学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为例,从概念定义上看,这两个概念较为简单,但在应用中学生经常出现问题,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下例题来进行巩固.
例:如图,b,d,c,e在同一直线,且△abc≌△fde,提出问题:1. 指出图形中的相关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2. 在此图形中,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阐述你的理由;3.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拖动其中一个顶点,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然后得到图形的大小改变,但对应的边和角却没有改变的特点;4.再通过平移△fde 后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哪些特性没有发生变化. 这样的联系不仅
巩固了当次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为全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目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虽说教无定法,但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概念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疑是大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