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德育论文

合集下载

(架设桥梁-关爱学生-影响家长 德育论文漳州实验学校:陈老师)

(架设桥梁-关爱学生-影响家长 德育论文漳州实验学校:陈老师)

架设桥梁关爱学生影响家长——家访、电访经验总结漳州实验学校;陈老师其实也不算什么经验,应该是体会吧,点点滴滴串成一串的体会。

一、自身角色定位:我们双语学校是封闭式全日制寄宿学校,家访、电访显得特别重要,起到家校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因此班主任要增强服务意识,做一个主动的善意的沟通..作用者,努力通过家访和电访,真心关爱学生,进而影响和感染家长,并赢得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大力支持!二、家访的必要性: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把班级带好,首先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案例:陈艺敏,母亲去世,有一次布置作文,很尴尬,感受到家访非常有必要!对于新接手的班级,要先翻看学生档案,但又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的了解,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能在接手之后马上主动到学生家家访,会起到更好的效果,闽南有句俗语叫“见面三分情”,亲戚也要常来往才会比较亲。

主动家访会让家长感到意外的惊喜,特别感动,甚至会有一种别样的温馨,夸张一点说,有些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可能还没有老师家访过。

1. 首先,家访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相互了解,增进情谊,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真诚关怀,让老师和家长进行更好的心灵沟通,体现真诚的人情味,让学生和家长从心里真正接受老师、贴近学校。

关键时刻还替咱说话。

可以说:没有家长的支持,是带不好班级的。

2.其次,家访让我们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了解,而是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家庭实际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家庭成长环境。

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通过家访,有助于了解家长的性格特点、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将有助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真正的了解。

三、家访前的准备:1.首先要提前跟家长和学生打招呼,以免扑空或让家长措手不及,因为家长很忙;2.同时要把通讯方式包括家长手机号码和家里固话号码,储存在手机里,正常存3个,便于联系;3.还要记住学生的通讯地址,以便安排好家访路线及确定搭乘何种车辆前往。

人文教育思想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人文教育思想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人文教育思想指导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作者:陈辉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第21期摘要:语文教学要有多元开放的课程观,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可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资源,加强人文素养培养;品味咀嚼课文中传统文化精华;品味语文教材中美文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四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人文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3;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1-0026-01现代高中语文教育强调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高中生不但要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素养。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对形成健全的人格有一定的帮助。

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高中生德育工作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教师就高中语文如何开展人文教育进行研究。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丰富的资源,加强人文素养培养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感悟的文化,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

”温儒敏也强调:“中学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语文教学要承担起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责任来。

”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和广泛的。

语文教材的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内容丰富、涉猎广博,如从《史记》《二十四史》古典名著中选编的作品及《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这些古今中外的名篇,都对学生的熏陶有重要作用。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中有许多英雄人物,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原沉江,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这些是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扬,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三五班 德育论文

高三五班 德育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融洽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的营造张向锋叶县第三高级中学有人说:“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

”而我认为,严格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严而有格,才能让班级工作顺利展开。

因此,教师要做到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教师的爱是最神圣的,其神圣之处在于它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崇高的使命感。

“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身上肩负的责任似乎不尽于此了,尤其是作为一位班主任,需要让学生在知识与人格两方面健康发展,以达到教与学的双重目的。

在班主任工作的摸索中,我有了自己的如下体会:一.班主任德育工作反思。

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

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

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

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

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

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

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

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

以运动会为例。

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大量班主任把德育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服教育: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

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

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

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

2006年乐清市中小学德育论文和案例评选结果

2006年乐清市中小学德育论文和案例评选结果
2
象阳二小
洪达仙、洪秋星
撩起羞涩的面纱--共同关注小学生的性生理教育
2
蒲岐中心小学
侯叶微
捉儿童生命中的浪花--谈课程下德育素材的选择
2
翁洋五小
吴玉微
让情感之花开满心野--浅析小学生情感“荒漠化”现象及补救措施
2
黄华中心小学
朱旭朝
知行统一,提高德育实效
2
阳光学校
方玲琴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
翁洋三小
2
蒲岐中心校
王军
让感恩之心永远回荡在孩子心灵的深处
2
龙西九年一贯制学校
潘行龙
静听“嫩竹”拔节的声音
2
湖雾镇中心小学
张欣花、陈祖法
浅谈中小学生网络德育教育
2
虹桥九小
郑云燕
给孩子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2
虹桥九小
周艳
法制教育“节日化”的创新探索
2
柳市七小
苏海燕
在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策略的探讨
2
蒲岐中心小学
洪三菊
浅析兵法在德育中的运用
2
乐成一小
朱丹彤
思想品德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2
乐成一小
南琼娜
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
2
柳市四小
黄淑珍
懂得感恩,善于回报
2
清江二小
黄建迪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浅谈古诗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
2
象阳一小
黄建友
学生思想教育的《五字经》
2
象阳一小
王乐敏
德育在行动,交谈少不了
3
大荆中心校
金雪芳
积极促成德育课堂效果与社会实际效果的统一

喜迎新学期促进德育养成

喜迎新学期促进德育养成

喜迎新学期促进德育养成
——记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班主任例会为了促进我校班主任团队的有效成长,充分发挥各班主任的指导作用,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水平,做好对开学初工作和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安排,我校德育处组织全体班主任于9月8日下午在七楼会议室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例会,会议由德育处陈锋主任主持,学校党委书记陈辉,分管德育副校长高芳华出席了此次例会。

首先,陈辉书记对全体班主任表达了谢意,班主任要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班主任工作是很辛苦的,感谢全体班主任的付出。

同时他通过爱的理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定势教育:设定规则、制度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学生;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希望。

其次,高芳华副校长介绍了我校新学期的招生情况,我校招生情况利好,我们学生管理更加严峻,班主任工作也更加需要努力,希望全体班主任做好开学初的工作安排,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安排要做好,提出了自己的四点要求:开学初要开好班级的第一次班会课;要狠抓学生安全不放松;狠抓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要做好班级管理的第一步。

最后,陈锋主任对各位班主任教书育人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奉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学期德育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各项工作要从小处着手,规范德育管理。

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工作,更深层次地加强学生管理,安全工作应长抓不懈,保证学生的安全工作有效地进行;同时,要求班主任耐心细致地与各家长真诚沟通,促进家校的良性发展等等。

我们相信大家的能力,也相信大家的实力,让我们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相信我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会一定会有一个量的变化,质的飞跃。

【德育教育论文】基础教育文学写作教学缺位与价值分析

【德育教育论文】基础教育文学写作教学缺位与价值分析

【德育教育论文】基础教育文学写作教学缺位与价值分析摘要:在语文基础教育界,由于写作教学的复杂性与教学效果的不显著性,导致写作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被边缘化了,而在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教育背景下,文学写作教学又是写作教学中的边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通过考察中小学历年语文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探究文学写作教学的缺位及其成因,并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文学写作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基础教育;文学写作教学;缺位及其成因;价值一.文学写作教学的结构性缺失结构性缺失是相对于事物的全面缺失而言的,叶黎明教授在《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一书中谈到了文学写作教学的结构性缺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其在课标中的体现。

在这本书中,叶黎明教授考察了1912—1999年长达85年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从中可以发现,涉及到文学写作教学的内容规定仅有6次,其中在1923—1941年期间文学写作教学在课标中受到了一定的重视。

但是,在接下来的1948年教育部颁布的初高中国文课程标准中,却删除了自1929年以来课标中规定的文学写作的教学内容,强调写作教学要遵循实用原则,并在教学目标中提出,作文要“作切合生活上最需要应用最广之文字”。

此后长达四十年的时间里,在实用导向的引领下,写作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加应用文的写作。

这期间文学写作教学被彻底遗忘了。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写作教学重新得到重视。

2000年春季正式颁布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教育部试验修订版)。

其中较为突出的变化为:不仅在总体上增加了文学教育的内容,并且对其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在文学教育“有所加强”的情况下,文学写作教学的相关规定也有了引人瞩目的变化。

在“写作部分”除了强调联想与想象、鼓励创造性表达外,还首次取消了对写作文体的强调与限制,在教学内容中未提到具体的文体名称,仅仅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训练内容提出了要求:“恰当运用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一个成功德育雕琢者[论文]

一个成功德育雕琢者[论文]

一个成功的德育雕琢者人生百态,形色各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不同的家庭背景。

而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的特点是要求每一位被教育的对象达到的统一标准。

所以,在德育工作者的尺度和学生的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样就给工作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一个个性色彩浓烈的学生与严格的学校纪律之间必然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而这两者的矛盾是否能和谐的化解就关系到班主任的工作艺术。

一种办法是慢慢消融学生的个性中的特别不合理的因素,比如军训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另一种方法是慢慢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如果由于其个人的过失而影响集体荣誉,如果此时能观察到个人有愧疚感,那么班主任就要有所作为,才能逐渐消融学生性格中的坚冰。

一、抓典型一次在午自修前去教室检查班级常规,此时值周班级已经检查过班级卫生,但教室后的废纸篓中丢满了各种杂物。

问当天的值日生,回答说已经倒过垃圾。

当反问他为什么纸篓中还有这么多杂物时,该同学的回答完全出乎笔者的意料,他说:值周班级已经检查过了。

我马上接上说:可是,今天是你值日啊!随后我给全班同学讲了一个故事。

国内有一个记者去德国采访,一日在一个大草坪上看到有一个小女孩在吃零食,吃完零食后把水果皮和包装袋等垃圾分好类后,丢到几百米以外的一个垃圾筒内。

记者问小女孩为什么这样做,小女孩回话说:这么漂亮的草坪上怎么可以乱丢垃圾呢?心中有美,行为动作自然也美。

记者回到上海后,在一个草坪上看到了同样的一幕,记者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小女孩回答说:旁边有警察叔叔,乱丢垃圾要罚款的。

这是妈妈和老师说的。

我接着讲,今天当我问值日的同学为什么没有倒掉垃圾时,他回答我说:值日班级已经检查过了。

可是今天是你值日,你的任务就是倒垃圾,不用去关心值日班级有无检查过卫生。

如果说德国小女孩是美德教育的结果,那么上海小女孩就是纪律教育的产物,最多只能说是道德教育的结果,一字之差,其中水准失之千里,而我班值日同学所信奉的哲学是:检查完了,没有扣分,工作就算完成了,搞的是形式主义,样板工程,最后我对全班同学讲:今天你值日,你的任务就是随时把废纸篓清空,不用理睬值周班级有没有检查过卫生。

德育论文-无悔青春6.11打印

德育论文-无悔青春6.11打印

16届毕业生德育答辩材料 题目: 无悔青春 姓 名: 王兆聪 学 号: 2010024192 学 院: 管理学院专业班级: 公共事业管理指导教师: 付娉娉二 零 一六 年 六 月装订线无悔青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6月的日子总是来得很急,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

看似相似的日子总以为过得很慢,可是一不留神,它已经走得好远好远,所有事情都想昨天发生的一样,上课、军训、实训、去社区实习,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

想起自己刚刚进入这所大学校门的时候,那既激动又有着些许害怕的自己,时间冲淡了我的胆怯与幼稚,沉淀了成熟,在这里我进一步深入的认识到了自己。

而如今的我已经是即将跨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学生,从初进校门到即将离开,仿佛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回想着大学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内心充满着波澜,难以平静,即将毕业了,心中有太多的感慨。

人生就是这样,分分合合,懂了遗憾,就懂了珍惜。

一、热血的青春刚进校园,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着一百种规划,感觉自己真的可以朝着自己的愿望发展,欣喜若狂。

面对新的生活总是信心百倍,热血洋溢,即使是大家叫苦叫累的军训也丝毫没有对我的造成影响。

军训的结束,认识更多的新同学,一起上课,一切都那么的平常,没有波澜。

就在这时候,一次偶然让我陷入选择中。

一则参军报名的消息迅速占据了我的大脑。

在我详细了解学校关于参军的一些政策之后,毫不犹豫的就报了名。

随后经过的政治审查,体检,心理测试等等筛选,最后到了和学校暂别的时候,一个学期都没过完,就要休学2年进入部队,心里的顾虑特别多。

刚刚建立起来的友谊将要随着生活的变迁进行改变,以后若在回来,又会不会一切都变的陌生了。

种种顾虑下,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毅然决然的踏上南去的列车,挥手告别同学,接受了同学们的祝福,此时暗下决心,一定好好锻炼,不能给学校丢脸,我代表的是管理学院的学生。

在部队的这两年里,我接受了传统的部队教育,明白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奉献,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战友,什么是集体,先苦后甜才最有味道。

养成与反哺——从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看德育的多途径实现的开题报告

养成与反哺——从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看德育的多途径实现的开题报告

养成与反哺——从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看德育的多途径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与背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们对于德育的重视越来越重。

德育的多途径实现也成为了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分析与探讨,在实践中具体的实现还存在一定难度。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德育的多途径实现,以便更好地理解。

本文选取了“从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看德育的多途径实现”作为研究主题。

丙中洛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面积仅有1.6平方千米,人口不足500人。

这个村庄里的傈僳族人民生活在贫困的生态环境中,然而,他们却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通过对丙中洛村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到德育的多途径实现。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本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如何通过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实现德育的多途径。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究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的特点和优势。

2. 介绍丙中洛是否存在德育上的问题。

3. 分析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如何影响学生德育。

4. 探讨在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中如何实现德育的多途径。

5. 结合实践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会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我们将前往丙中洛实地考察该地区的民族文化生境。

2. 访谈法:我们将采访丙中洛的村民和学生,了解他们对于民族文化和德育的看法和体验。

3. 文献资料法:我们将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以便更好的深入了解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和傈僳族传统文化。

四、论文结构本篇论文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1.1 选题意义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1.4 论文结构第二章: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的特点与优势2.1 地理位置2.2 自然环境2.3 经济生产2.4 社会文化2.5 教育资源第三章:丙中洛存在的德育问题分析3.1 缺乏成长的环境3.2 家长养育方式的欠缺3.3 学校德育实施缺位第四章: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对学生德育的影响4.1 民族文化的引领4.2 自然环境的熏陶4.3 习俗传统的体现4.4 师生情感交流的加深第五章:在丙中洛民族文化生境中如何实现德育的多途径5.1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改进5.2 家庭教育的加强5.3 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开发5.4 创新性教育的实践第六章:可行性研究6.1 措施的可行性6.2 实施的周期和预算6.3 预期效果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1 研究结论7.2 研究展望。

沙洲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沙洲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沙洲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按照“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作准备”的思想,结合我校的办学实际,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落实全员育人要求为保证,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全面促进学风建设,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努力构建与省四星级重点中学相适应的学校德育特色。

回顾一学期的主要工作如下:一、狠抓了德育队伍建设铸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实效的根本保障。

从实现学生成长和班主任队伍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学期学校精心挑选了一批责任心强、观念先进、方法科学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组成了一支德育骨干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与培训,多次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学习和贯彻《关于适应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和《公民德育建设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切实转变育人观念;对班主任任职期间接受集中培训、创造性开展班级管理、对外展示、接受奖惩、逐月文明班级评定、集体活动考勤等情况进行记录考评,作为年度评优和班主任评聘的直接依据。

让班主任走近德育专家,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育人水平,我们选择组织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开展班主任之间互帮互学活动,6月份进行了班主任教育管理经验交流会;指导班主任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确定不同学段德育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各年级相互衔接、具有递进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坚持分年级班主任每2周例会制度,班主任集体学习和研究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做到有检查、有活动记录,有通报,有评比。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培训力度,坚持利用学生干部学校,分批次对各类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发挥师生典型的示范作用,对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加大表彰宣传力度。

制订并实施了《沙洲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在校园网上开辟德育专栏,让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管理经验得以推广。

论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力加强孝道教育

论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力加强孝道教育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在 中华民族的文化 、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 中国古
代的教育就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的教育,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就源于孝道文化。
‘ ” 哮 的观念早在商周时期就形成了。甲骨文中的孝字,其象形构造是一小孩搀扶长发老者行走状。许 慎 ( ( 说文解字 注为:“ 从老者,从子,子承老也。” 对孝字的解释是:“ 孝,善视父母者 。” 另外,在 卜 辞
第2 期
陈辉, 黄新华 : 论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中大力加强孝道教育
11 0
儒家思想家将孝作为达人修 身的起点,以孝道为基础,最终培养人的仁爱之心,把孝作为培养人品德
的起点。孝的最终 目的是把形成于个体心 中的亲亲之爱,报亲之责任,升华成个体的人伦道德准则,指导 个体由近及远推及他人,社会乃至 自然。最终达到“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在家孝
敬父母,出外尊敬长者,把家庭里敬老观念推广到社会。 孝也是个人道德修养 的起点,是个人关爱他人, 关爱社会的情感基础。高校完全可以把孝道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性教育,使大
学生形成优 良的道德品质 。
( )孝道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
“ 与“ 是两种不 同的道德规范,然而古代儒家思想家把两者统一起来,对孝 的内涵进行 了延伸, 忠” 孝”
孝道在中国传统道德体 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在培育人的思想道德方面起了基础性作用 。在当今社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孝道观念的淡化 以及孝道教育的弱化,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出现了滑坡,当前 把“ 孝道” 教育纳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要求 。


孝道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爱如细雨,润物无声德育论文陈蓉

爱如细雨,润物无声德育论文陈蓉

爱如细雨,润物无声——帮扶初中不完整家庭学生健康成长高新区白洋中学陈蓉一、问题的提出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护航舰。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我们称之为不完整家庭。

如夫妻分居、离异或长期在异地工作等原因,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家庭生活结构不完整。

由于不完整家庭的学生缺乏正常的父母之爱,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心灵受到伤害和扭曲,对人不信任,特别敏感,心理复杂。

如不完整家庭的学生学习动机过于强烈,他们更多的不满足于现状,想出人头地,可是他们过分地与周围的一切计较长短得失胜负,追求虚荣,当无法实现时则往往陷入自卑。

这些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他们学习困难,致使他们学习成绩下降。

而学习成绩的下降,会让他们更加自卑,更加焦虑,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这些学生将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要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

帮助他们养成自信、乐观、顽强、自控、自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和家庭完整的学生一样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情怀,实行教师和不完整家庭学生结对子帮扶行动,在帮扶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这些孩子无声的理解、关怀、帮助和鼓励,悄无声息地驱散了他们心头的阴霾,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了自信,学习成绩也蒸蒸日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调查搜集帮扶学生的的相关资料,如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关系,联系方法,家庭经济状况,个性特点,学习情况,人际关系情况等。

针对实际情况,确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研究策略和具体的教育方法,写出实验计划。

我采取各种方法帮助学生。

(1)多点关注,建立融洽关系不完整家庭学生心理创伤严重,给予学生无声的关爱,以尊重为基础,以爱做光源,把浓浓的师爱洒向孩子心田,建立融洽的帮扶关系。

我经常和他们谈心,至少两周一次,上课多关注和提问,课堂上多肯定和表扬等。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21高中历史教师论文 学期德育论文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21高中历史教师论文 学期德育论文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21高中历史教师论文学期德育论文(1988年)中明确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打算的得力助手”;其大体职责是:依照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治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体魄健康的公民。

因此班主任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素养教育的成败。

专门是面对瞬息万变的21世纪,如此一个信息时期,它给咱们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一支素养高、师德优、业务精的班主任队伍。

那么面对信息时期的挑战,作为班主任的咱们,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方式。

第一,不断学习,确立终身学习观念。

信息时期给咱们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门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咱们班主任要踊跃参加师德培训和外出学习,认真阅读各类教育教学刊物和与自己相关的各类资料,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他人的先进体会,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

第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完善的心理素养和人格,是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起点和首要原那么。

教师,专门是班主任的行为举止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阻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除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术,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道德。

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育自信乐观、豁达爽朗的健康心理。

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增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关注学生个性,了解学生,增进学生欢乐、健康、全面进展。

良好的个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专门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个性进展水平。

由于中学时期处于个性形成和进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生理各方面快速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旺盛,自我意识迅猛进展,情感丰硕且不稳固,开始显现了许多成人需求,同时开始显现心理招架。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

德育哲学论文:追寻真实而自由的德育哲学人物速描芮火才,江苏省溧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溧阳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

从曾经的一个瘦弱羞涩的农村青年教师到今天蜚声国内的教育思想大家,芮火才走过了一条简单而朴实的教育人生之路。

1981年,19岁的他从江苏省丹阳师范毕业分配到溧阳县前马乡最穷的完小——潘家小学,开始了教师生涯;1986年调入溧阳市实验小学工作,2007年至今任外国语学校校长,2009年兼任溧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简单而朴实的三十年教育生涯承载的却是丰富而智慧的教育理解,深刻而创见的教育思想,尤其他一贯坚持的真实、服务、自由的德育哲学在众多的思想火花中堪称奇葩。

对此,芮火才校长清醒地自谦:“我并不是所谓的思想大家,那只是同行们给我的鼓励。

我所做的只是源于一份兴趣,源于一份对学生的责任和尊重。

”的确,当兴趣提升为一种习惯的生活方式,当责任和尊重外化为一种实际的德育认识与实践时,平添的是对芮火才校长人格的敬重,对道德教育的敬畏。

真实——德育之根基道德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通过怎样的方式和途径去培养?我们期望道德教育体现什么样的功能?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认识和探究,是芮火才校长自1986年调入溧阳市实验小学后一直潜心思考的问题。

从农村学校“平步青云”,直入溧阳最“牛”的百年老校。

到1997年,他先后担任政教处主任、副校长,分管和从事的都是德育工作的管理和研究。

当时,很多人认为德育不能算是学科,不能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提并论,设立这样的专业有点不伦不类;也有人认为德育的专业性本身就不强,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

芮火才校长深感肩上担子的重大,他知道这些问题的处理归根结底必须有赖于对道德的理解,对人的图景的认识和展望。

与此同时,芮火才校长在平时的工作中观察和发现,学校德育虽然不能说虚假,但至少不能说真实。

首先是德育目标过分理想化,把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和少数人才能达到的目标作为对学生现实的和普遍的要求,如要求学生从小要有共产主义理想,个个都要像雷锋同志那样乐于助人等等;其次是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化或程式化,经常采用“机器制造零件”式的手段,要求学生接受成人传授的社会公认的“准则”,并转化为成人和社会期望的行为;再次是关起门来搞德育,搞“纯而又纯”的德育,没有和生活有机结合,不能直面社会现实和学生的道德困惑,并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大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承载德育教育的教学思考

在大文化背景下语文教学承载德育教育的教学思考

求,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可能采用启发探究式、对话式、问题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带动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课堂教学效果必将得到提高。

三、转变学习方式,体现教学主体性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直接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或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和体现。

教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教师教得好,学生学不好。

学生机械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的传统“注入式”学习方式决定了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学不会、学生不会学、学生不愿学的状况也无法得到改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要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问题的时间;要引导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成果,展示自我,交流经验,不断进步,共同提高;要创设适宜的教学问题,指导学生探讨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活力。

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主动参与教学整个过程。

要建立以学定教机制,把学生学的多少、学的快慢、是否会学、是否乐学、学习效果如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重要依据。

四、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实践性思想政治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也可以陶冶情操。

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积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实拓展教学内容。

要广泛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多给学生创造课外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感受社会,关注社会,让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生活。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信息可能杂乱无章,这时教师就应帮助学生从中发现典型事例,进行透彻分析,使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

平凡中见伟大德育论文

平凡中见伟大德育论文

平凡中见伟大德育论文平凡中见伟大高堤乡第一中学周红霞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兴衰成败的关键,也是中心,关键在于教师。

时代赋予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展望未来,挑战与选择,将是我们这一代热血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彻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与颗平静心,做到“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是中原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和特征的具体体现。

一、在强力的职业感中体认人身价值。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种种溢美之词向老师表达着尊敬之情。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去的什么。

”尊重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自己献身教育奠定基础。

做了教育这一行业,我无怨无悔。

因为我在平凡中享福着。

我找到了追求。

人生莫求轰轰烈烈、利禄功名,但求平和如常、从容淡定,最终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哲人先贤用自己的一生经历告诉世人,平静并不是人生没有寄托、事业没有激情,而是对人生、对事业揣有满腔热血、满怀激情,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为事业倾情投入的精神境界。

我平凡的心态中蕴涵着一种无声的爱,是滋润学生心灵的无声,是助推学生生命成长的无声。

我要实现“平凡之中的满腔热血”,就要把内心勃发的工作热情与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紧密结合起来,满怀激情而又认真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教育是一个滴水成河的过程,我从细微处做起,把握教育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只要见到学生,一切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总是精神焕发地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总有人这样问我:“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为学生忙忙碌碌着呢?”我回答是:因为我是一名教师,我应该尽职尽责。

二、再完美的幸福感中奉献人生价值。

幸福来源于人内心的充实和完满。

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完满和外物无关,只关涉到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陈辉老师的个人事迹材料 - 浙师大附中

陈辉老师的个人事迹材料 - 浙师大附中

陈辉老师的事迹材料陈辉老师2005年毕业于浙师大历史系,现任教于浙师大附中(金华二中),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中陈辉老师坚持以“五个一”要求自己,即平均每天阅读不少于一万字,平均每天找一位学生谈话,每周写一篇反思,每天备好一节课,每天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力求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工作以来,成绩显著:一、教学工作,潜心问道陈辉老师工作以来一直潜心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对自我要求严格,思维严谨,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受学生欢迎,在每学期学校组织的教学测评中名列前茅(多次全校第一)。

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评比,更是屡获佳绩,参加工作第一年就获得了“校十佳青年教师”的荣誉,此后多次获得校“优秀青年教师”、校“优秀教师”和校“教坛新秀”等称号,并在学校的年终考核中多次获评“优秀”。

2006年12月,获全国第二届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优秀教学课例片一等奖。

2008年获得金华市区历史教学评比第一名和金华市历史教学评比一等奖;2010年获浙江省历史教学评比一等奖;2012年获全国历史教学评比一等奖;2015年先后获金华市直、金华大市教坛新秀评比第一名。

2008年以来,多次承担金华市历史新课程培训的讲座工作,为全市历史教师做有关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相关专题知识讲座,其中《戊戌变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讲座受到培训老师们的肯定和欢迎。

2006年以来多次执教金华市乃至全省全国新课程培训或教学研讨会的录像课和示范课,如2006年录制的示范课《抗战回望》在全省的新课程培训会议上收获好评,同年12月的录像课《百家争鸣》更是走向全国,获全国课例评比一等奖,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引起了较大反响。

2007年在金华市历史教学年会上执教观摩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受到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

2010年12在浙江省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与培训会议上执教了示范课《宋明理学》,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反响,省教研员周百鸣老师认为这是一节他所听过的最好的一节有关《宋明理学》的示范课,浙江大学的计翔翔教授更是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可以上百家讲坛。

从心出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育人育心

从心出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育人育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儿童生活;儿童兴趣;学习情境;育人育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9-25
作者简介:陈辉艳(1968—),女,湖南株洲人,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立人学校校长,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
小学教育。
现在是个改革的年代,教育的改革 更是走在前列,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从 2016 起,教育部办公厅将义务教育小 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 想品德》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教 材。在新课改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程 任务的重新定位、课程目标的明确界定、 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学方式方法 一系列的重大变革,给教师们带来了新 的挑战。一年来,我扎根道德与法治课 堂,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尝试, 觉得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可以从“三 心”上下功夫。
一、导入,从儿童生活入手—— 激趣凝心
“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的,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 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 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课程教 师必须把握的精髓,低年级的道德与法 治课程也必须遵循这个宗旨。
良好的导入是这节课成功的一半, 教师首先就得在导入上下功夫,开课就 要抓住学生们的心。尤其是低年级学段 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 因此抓好导入环节更是关键。新颖的导 入设计必须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入 手,而导入的素材、资源都应来自他们 熟悉的生活,而且一定要有典型性,让 他们真切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学 内容不是苍白无力、凭空而来的知识, 而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有效 激发他们学习探究eZongHe
教师·TEACHER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3-0107-03

德育论文张清5篇

德育论文张清5篇

德育论文张清5篇第一篇:德育论文张清实施“兴趣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张清开展“兴趣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是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

我校以“生活化教育,体验式成长”的理念,组织开展“兴趣教育”实践活动,在实施“兴趣教育”过程中学校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和谐,有个性的成长,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兴趣教育”实践活动,不断丰富了“兴趣教育”内涵。

一、围绕“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和谐,有个性的成长”为核心,开展“兴趣教育”“兴趣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着力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开展“兴趣教育”中,学校以“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和谐,有个性的成长”为核心,全体教师以爱育爱,让学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促使孩子们加倍努力去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

让学生在体验中树立自信,感受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二、突出实践体验,实施“兴趣教育”学校是实施“兴趣教育”的主阵地,“兴趣教育”既是行动教育,就要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体验活动,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兴趣教育”知识体系,从而带动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1.节日教育,茁壮成长“兴趣教育”立足于帮助个体成长,因此,学校引导学生过好值得纪念的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节日。

“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为妈妈、爸爸分担家务,“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献花,“感恩节”制作贺卡感谢给予我们帮助的人,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感受长辈的辛苦和伟大,树立孝敬长辈,服务他人的意识,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孩子在家去发现父母的爱心,体会父母爱心背后的艰辛,以父母对自己的爱心为榜样,学会去爱父母,体会父母在自己爱心面前的喜悦,享受付出爱心带给自己的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校的德育文化建设
鼓山新区小学陈辉
摘要:在弘扬道德精神,构筑道德理想的德育工作中,我们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擎起既“扬善”又“抑恶”的道德批判大旗,实施“生态化,生活化,生命化”的德育文化。

关键词:德育文化建设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

”学校的德育工作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

鉴于以上认识,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推动学校德育文化建设。

一是,在弘扬道德精神,构筑道德理想的德育工作中,我们需要给孩子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德育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给孩子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即“道德楷模”)。

不同时代都是以自己的道德理想在全社会高高地树起其道德楷模的。

无论是古之圣贤,还是今之英模,在他们身上无不承载着各自时代崇高的道德精神。

这一道德精神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然而,这些道德楷模,对年幼缺知的少年儿童来说,往往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要求我们的孩子学习效仿,无疑是一种道德苛求。

在德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高、大、全的“道德楷模”在很多的时候,对于还是孩子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无法企及的美好梦想,有的“道德楷模”还显得抽象甚至虚假,难以被学生接受进而引起反感。

这种道德要求的错位,难免引发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的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让我们树立起的“道德楷模”对孩子具有亲和力。

我们学校可通过少先队组织开展《实施“绿心工程”,人人争做“三爱”小标兵》的活动。

“三爱”即以“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为主题的“绿心工程”,让学生在绿色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轻轻弯腰拣起一张纸,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而不是嘲笑、讥吩,严于律己,团结向上,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心灵得到了最健康的成长,从而涌现一批又一批“三爱”小标兵。

他们如同一丛绽放在新区
小学校园内外的绿色奇葩。

这些“三爱”小标兵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新区小学同学可亲、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

二是,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的道德精神却越来越沦丧的今天,我们是否需要重新擎起既“扬善”又“抑恶”的道德批判大旗。

可以说,当今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十分严重。

这不仅表现在犯罪率居高不下,更严重的问题是,社会大众对这些犯罪现象表现出道德良知的麻木,甚至一些正义之士抵制丑恶的崇高举动公然受到嘲笑。

这种是非颠倒,不知荣辱的状况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

我们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在物欲横流,道德理想已经不再为众多人所推崇的今天,仅仅依靠苦口婆心的“扬善”说教,显得多么苍白;仅仅借助法制的武器批判,又是显得那么地无力。

如果任凭其道德沦丧现象泛滥,无疑是一种放弃社会责任的道德放纵。

我们认为,社会在弘扬道德精神,构筑道德理想的时候,为了使物质文明和道德文明同步协调发展,就应当做到在“扬善”的同时,不能忘掉“抑恶”。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重新擎起既“扬善”又“抑恶”的道德批判大旗。

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基础牢固的道德理想大厦。

因为,武器的批判代替不了批判的武器。

正是基于这样认识,我们应把德育工作与实施“绿心工程”结合起来,以环境道德,教学道德,网络道德为重点,鼓励孩子从小敢于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不道德现象说“不”。

如,在绿色行动中,要求孩子不仅要做绿色的小天使,而且要当拒绝白色污染,拒用一次性筷子,不用纸质贺卡等环保的小卫士;在新一轮课改中,要求孩子不仅要做学习的小主人,而且要当批判应试教育种种不道德做法的小尖兵;在运用网络实现IT与课程整合中,要求孩子不仅要敢做网络的冲浪者,而且要从思想与行为上筑起抵御网络污染的“防火墙”,勇当反击“网络黑手”的小红客。

我们要紧密配合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联系本校实际,深入开展以“三爱”为荣,以“三害”(害自然,害他人,害自己)为耻的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孩子既扬“三爱”之善,又抑“三害”之恶。

三是,生态化,生活化,生命化——基于“三爱”目标的德育价值取向
正是基于上述课题研究的两点思考,我们把“生态化,生活化,生命化”作为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

1,所谓生态化,就是在德育工作中,要树立“以大自然为本”的理念,把德育与绿色教育结合起来,倡导环境伦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拒绝泛功利化倾向。

“以大自然为本”与“以人为本”不同在于,前者认为,人类不是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人类仅是大自然的一员。

后者,是就人类世界中人与物的关系来说的。

人在无限宇宙中仅是一个分子,应当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共同分享地球资源。

我们以为,能否善待自然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是否高尚的重要标准。

自私自利,做对不起别人,对不起社会的事,没有道德;做对不起自然的事,污染环境,生态不平衡了,是更不道德,这不仅是对当代人不道德;而且是对子孙万代不道德。

在这里,特别要让孩子们从小认识,我们底子薄、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大等基本国情,树立起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科学发展的意识,从小反感暴殄天物、破坏环境、铺张奢华的坏风气。

而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心系绿色”活动,正是要告诉孩子们,自然生态是人类生命的物质滋养,人类不能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应当克服功利主义倾向,保持生态平衡,以确保人类可持续地发展。

2,所谓“生活化”,就是在德育工作中,要做到三“近”。

即贴近孩子生活,接近孩子个体,亲近孩子心灵。

要摒弃脱离孩子生活实际的高、大、全,警惕泛政治化的倾向。

那种穿凿附会、穿靴戴帽,随意拔高式的德育方式只能丧失德育在未成年人中的魅力,谈不上任何实效性。

我们针对德育工作中的泛政治化的倾向,应十分重视德育与艺术有机结合,可自编自唱以“三爱”为主题的童谣,跳“三爱”集体舞,画“三爱”畅想图等文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熏陶,使德育工作一改以往空洞、说教式的老面孔,代之以亲切、温馨的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让德育与艺术和谐统一。

3,所谓“生命化”,就是在德育工作中,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生命。

要树立“高扬人性,敬畏人格,崇尚人文”的德育理念。

特别强调,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社会问题的折射,不要动不动就把孩子的问题不公平地归罪为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警惕德育工作泛心理化倾向。

我们讲高扬人性,就是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个性,尊重个性,让不同个体都能扬长避短;让不同个体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发展。

但是,人又是社会的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还要旗帜鲜明地进行社会化的价值引导。

即让每一个孩子懂得作为社会的人,
必须无条件地遵守集体的“游戏规则”。

在学校必须做遵守学生守则的好孩子,在社会必须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任何人不能以张扬个性为借口,违反游戏规则。

我们讲敬畏人格,就是要建立人格上绝对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在人格上之所以绝对平等,这是从哲学意义上说。

师生作为生命存在,他们是没有差别的。

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实施德育的前提。

污辱孩子人格尊严的所谓德育是谈不上心悦诚服的,它必然走向德育的反面。

敬畏人格,就是敬畏生命,是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形成的共识,是我们恪守的德育理念。

我们讲崇尚人文,就是崇尚人们对个性充分发展的向往,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对人与人真正平等的理想等等。

崇尚人文的德育就是以人格境界为目的德育,就是使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人格健全的德育。

它不同于现行教育中以工具价值为主体的知识教育。

崇尚人文的德育最根本任务就是要去唤起人的良知。

这里的“唤起”,不是说教,不是灌输,而是熏陶,是启迪。

传统的德育正是因为缺失人文情怀,机械灌输,生硬说教,才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反对德育中泛心理化倾向,就是反对把孩子的问题都归结为心理问题。

有个调查报告说:70%孩子心理健康有问题,有人问道:如果这样,学校不成了精神病院?前不久有报刊报道:中学生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讨论,许多同学的答案是“把学校炸掉就幸福”;还报道:小学生传唱着要背炸药包炸学校的儿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乌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他们为什么要炸学校,还有一首儿歌唱道:“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一些心理专家都把这些事例作为现在孩子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佐证。

对专家的这种诊断我们不敢苟同。

我们认为,这应是孩子用最幽默的方法对现实不合理教育制度的抗议,恰恰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生动表现。

其实,有心理问题不是这些孩子,而正是那些不遵循教育规律,不尊重孩子生命,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办教育的长辈们。

学校实施“生态化,生活化,生命化”的德育文化,以保护生态,回归生活,敬畏生命为基本诉求,就可以摒弃以牺牲孩子心灵的自由成长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为代价的抽象、僵化的德育模式,让孩子真正回到活生生的人文世界,体验到我们学校实施以“三爱”为主题的《绿心工程》所追求的“诗意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