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全套同步练习 精品

合集下载

册教案【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册教案【含同步练习及答案

册教案【含同步练习及答案20XX年-20XX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含同步练习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1.了解本单元的作家作品常识,掌握传记的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进行揣摩、感悟和积累。

4.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5.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6.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裁剪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体悟名人的心路历程,走进名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2.学习名人良好的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这一单元以名人为写作对象,前三篇写的是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第四篇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我国古代名人。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是一篇传记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语言平实、感情丰富。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和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描述了一幅幅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的画像,在平凡琐事中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非凡精神和气质。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作者萧红对鲁迅先生崇敬、亲昵、感念的情感。

《孙权劝学》围绕“学”来写,分为“孙权劝学、吕蒙治学、鲁肃叹学”三个部分。

通过叙述孙权劝学后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表明读书大有好处的道理,阐明了持之以恒、热爱学习的重要性。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全册)《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自主或小组探究】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教师则引而不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可能发现真理。

【协作交流】在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总结提高】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前提下,老师进行补充,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拓展学生的纵深思维。

形式也可以是“当庭陈讼式”、“新闻采访式”。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的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语文七班级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消失的生字和新词。

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

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的思想感情。

2、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执着坚决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1、带领同学熟悉石榴,观看讲台上的一盆石榴。

2、引导同学描述自己观看到的石榴。

3、带领同学总结石榴的特点。

4、指导同学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1、带领同学品尝描写石榴的句子。

2、带领同学阅读全文,体会的思想感情。

3、带领同学重点争论为什么将石榴比方成是“夏天的心脏”。

三、深化探究,体会感情1、给同学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结合背景组织同学争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领同学阅读全文,整体把握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小结《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予情怀,通过对石榴的详细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勉向上的精神品行: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决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其次课时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1、带领同学阅读《白杨礼赞》片段。

2、带领同学阅读《荔枝蜜》片段。

二、写作练习指导同学观看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看,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索,做生活的有心人。

语文七班级下册全册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挨次。

2、品尝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育、提高同学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力量。

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受,解读鲁迅精神。

2.品尝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事;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全册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全册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册书中的重要知识点。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

2. 培养学生写作、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1. 课文《春》2. 课文《济南的冬天》3. 课文《夏感》第二单元:1. 课文《皇帝的新装》2. 课文《盲孩子和他的影子》3. 课文《珍珠鸟》第三单元:1. 课文《山市》2. 课文《长征》3. 课文《古诗十九首》第四单元:1. 课文《古诗十九首》(续)2. 课文《鱼我所欲也》3. 课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五单元:1. 课文《桃花源记》2. 课文《短文两篇》3. 课文《核舟记》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步骤:1. 预习: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 导入:通过问题、情景、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4. 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问答,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六、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 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 课文《最苦与最乐》3. 课文《怀疑与学问》七、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八、教学步骤:1. 预习:学生预习新课,了解课文大意,搜集相关资料。

2. 导入:通过问题或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3.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观点和论证方法。

初一语文下册精选教材同步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精选教材同步教案

初一语文下册精选教材同步教案教师要善于用教案,鉴戒、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研究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侧重要好处。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重视涵泳品味,掌控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3、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掌控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2、重视涵泳品味,掌控直抒胸臆、大声呼告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资料,学会给课文做批注,掌控关键语句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换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端木蕻良的资料,有关写作背景,结合“浏览提示”给课文做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第一一起观赏一个美丽的地方,看完后,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东北地区的美丽图片。

)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中国的东北地区,她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这个地方被日本人的铁蹄所践踏,东北人民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那个时候人们内心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感受东北流亡作家的爱国炽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现自学,夯实基础1.展现搜集的作者简介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

现代作家。

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曹雪芹》,短篇小说集《冤仇》《风陵渡》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东北作家群。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血汗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不屈的人民融成一团,显示出一种浓郁的爱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2024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驿路梨花》《狼》《短文两篇》《我的叔叔于勒》《台阶》2.语法:词性句子成分复句3.作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语法知识的运用;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第一课《春》(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测。

(3)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2.第二课《背影》(1)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出课文主题。

(2)生字词学习: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测。

(3)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3.第三课《济南的冬天》(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济南的向往之情。

(2)生字词学习: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进行检测。

(3)课文阅读: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5)课堂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

4.第四课《雨的四季》(1)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引出课文主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了解“挑战者”号及相关宇航员的知识。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通过诵读,体会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德育目标理解美国精神的内涵,学习航天英雄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演讲者的情感变化。

2、对航天英雄的形象分析和对美国精神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茫茫宇宙,浩瀚太空,深邃而美丽,总是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外空间的探索,在人类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欣喜万分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

1986年1月28日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十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时38 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苍穹,突然,在升空72秒后,伴随一声巨响,航天飞机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火焰和黄白色的浓烟坠入大西洋,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顿时陷入沉痛的悲哀之中,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世界其他国家元首也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发表电视讲话,对遇难的英雄表示哀悼,三天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的演讲词。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提到了哪些遇难英雄,找到具体段落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概括一下他(她)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进英雄,认识英雄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

迪克:为探索太空不惧危险;迈克:为祖国屡建战功;朱蒂丝:笑对工作、享受人生;埃里森: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罗纳德:有梦想、性格坚毅;格里高利:懂得感恩;科里斯塔: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

初一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全部教案

初一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全部教案

初一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全部教案目标本学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在七年级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单元1:现代诗歌的韵律与意境- 教学内容: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分析韵律和意境的关系。

- 教学活动:- 听诵现代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小组讨论。

- 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分享和交流。

单元2:记叙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介绍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教学活动:- 阅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理解结构和技巧。

- 分析写作中的要素,进行写作练。

- 互相交流和批评,提高写作水平。

单元3: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意境-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形式,分析韵律和意境的关系。

- 教学活动:- 听诵古代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 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小组讨论。

- 朗诵和背诵优秀的古代诗词,提高语感和韵律感。

单元4:议论文的结构与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介绍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教学活动:- 阅读优秀的议论文作品,理解结构和技巧。

- 分析写作中的要素,进行写作练。

- 互相交流和批评,提高写作水平。

单元5:文学欣赏和鉴赏- 教学内容:研究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 教学活动:-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和语言,进行小组讨论。

- 分享自己的文学欣赏感受,互相启发和交流。

评估方式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课外参与等。

通过综合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进步情况。

结语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册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 全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人教师寄语: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巴尔扎克学习目标:⑪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⑫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⑬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放声朗读课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刚才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美丽的”(或其他),三味书屋是“单调的”(或其他)。

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3、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三、研读与赏析“百草园”4、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5、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有什么特点?6、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7、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8、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9、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10、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四、研读与赏析“三味书屋”1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13、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内容上有哪些联系?14、、阅读课文第七段,挑选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片段等,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分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课文、课文分析、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等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2. 研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和写话;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5.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1.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2.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量;3. 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解决阅读理解问题;4.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5.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语言研究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精神;2. 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3. 设置各种任务和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本教案按照教材的单元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导读:概述课文的主题、背景和情节;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 重点词汇:列举和解释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4. 阅读策略:介绍和训练各种阅读策略;5. 课内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课内相关文章;6.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阅读和写作练。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以课堂练、小组活动、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3. 练册、作业册以及其他练资料;4. 图书馆或网络上的相关阅读材料。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能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 从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1. 理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驿路梨花”的故事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驿路梨花》,让学生学会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短文两篇》同步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系列(部编版)

《短文两篇》同步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系列(部编版)

16《短文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长安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刘梦得文集》。

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2.背景资料刘禹锡被贬期间,只有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3.文体知识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4.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5.朗读的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内容简述首先我们将从基础知识入手,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普及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会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识字游戏、语境对话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接着我们将一起探讨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思想深邃。

我会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让同学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此外本教案还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训练,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水平。

1. 介绍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伊始,我们即将开始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之旅。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聊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不仅关乎我们读懂课文、理解故事,更是对我们语言运用、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那么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要达成哪些目标呢?第一我们要夯实基础,这包括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积累,以及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毕竟只有基础扎实,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二我们要提升阅读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人生哲理,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如何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第三我们要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第四我们要注重口语表达,学习语文不仅要会写,更要会说。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

2. 简述本学期教材的特点和重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本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世界,简要了解一下这本教材的特点和重点。

这本教材真的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好伙伴,内容那可是既有趣又有深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配套教案(全册)

1《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掌握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揣摩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几代热血男儿的奋勇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傲骨铮铮,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中国男儿”。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人物传记,是一位蜚声世界半世纪的科学家,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为另外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撰写的回忆录。

赞美了他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优秀品质。

这两位科学家分别是杨振宁和邓稼先。

二、预习检查1.了解“两弹一星”。

关于“两弹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作者、人物简介。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历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

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根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同步教案1《风筝》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探究解读课文意蕴。

2、进程与方法:以作者情感变化为主线,扣点引导、探究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知道课文。

2、难点:文章深层的思想情感体悟。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3分钟)1、课前播放儿童歌曲《放风筝》,营建氛围,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语:放过风筝吗?爱好放风筝吗?听到这首儿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现的感觉?风筝这个可爱的玩具,曾是许多人快乐童年的天使,给年幼的我们带来数不清的欢乐。

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会由于一些看似正当的理由,无故地被剥夺了这专属于童年的纯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风筝》,和作者一同来追忆一段关于风筝的,伤心往事。

2、出示课题。

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3、简介作者。

屏显鲁迅有关材料,师生一同浏览。

鲁迅的文章,向来是寓意丰富、思想深入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风筝》的教学,对于老师是一个挑战,对于同学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老师已经作好挑战的准备了,同学们作好准备没有?那就让我们来接受挑战第一关--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教学环节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出示听读要求:1、听清字音,划诞生字词。

2、边听边想:文章环绕风筝,回想了一件什么事情?3、听的进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你认为写得特别杰出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词句。

反馈:1、生字词教学2、概括课文内容:环绕风筝,产生了一件什么事?--弟弟爱好放风筝,我不许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风筝,快要做好时被我发觉并破坏,二十年后我意识到自己错了,想要讨得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完全不记得了。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集优秀教案教案一:《黄河颂》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的理解。

2.诗歌朗读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1.诗歌情感的表达。

2.深入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历史地位及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2.学生分享对黄河的印象和了解。

二、诗歌朗读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重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三、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四、诗歌背诵1.学生分组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2.教师挑选优秀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黄河颂》。

2.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对黄河的敬意和赞美。

教案二:《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小说情节的把握。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1.小说主题的理解。

2.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分享对小说的了解和期待。

二、小说朗读1.学生分段朗读小说,感受语言的魅力。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三、小说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如于勒叔叔的命运起伏等。

2.分析人物形象,如于勒叔叔的性格特点、成长变化等。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如人生的曲折、命运的抉择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推荐阅读优秀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推荐阅读优秀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推荐阅读优秀教案名称:《春》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1.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1.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热爱。

3.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1.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教学难点:2.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植物,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课文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3.学生分组进行背诵比赛,提高记忆能力。

三、课文内容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第二课时一、修辞手法与语言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3.教师讲解课文的语言特点,如排比、对仗等。

二、创意写作1.教师给出一个春天的场景,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创意写作任务。

3.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第三课时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二、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春》。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同时,创意写作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全册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全册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持不懈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1课《古诗十九首》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1)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2课《春夜喜雨》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 教学难点:(1)古诗的意象描绘。

(2)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3课《散步》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1)描述方法的运用。

(2)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4课《背影》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

(2)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 教学难点:(1)描写方法的运用。

(2)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5课《羚羊木雕》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精品】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人教版初一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目录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同步练习第3课《丑小鸭》同步练习第4课《诗两首》同步练习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第6课《黄河颂》同步练习第7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同步练习第9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第10课《木兰诗》同步练习第1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同步练习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同步练习第15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第16课《社戏》同步练习第17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第18课《竹影》同步练习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第20课《口技》同步练习第21课《伟大的悲剧》同步练习第22课《在沙漠中心》同步练习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第24课《真正的英雄》同步练习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第26课《猫》同步练习第27课《斑羚飞渡》同步练习第28课《华南虎》同步练习第29课《马》同步练习第30课《狼》同步练习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查字典有误的是组二、为下列加线多音多义字选择正确读音和字义的是宿儒 1、sù 2、xiǔ 3、xiùa.住,过夜 b.平素 c.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

拗过去 1、ǎo 2、àoa.用力弯曲 b.不顺薄薄的雪1、bï 2、bî 3、báoa.迫近 b.厚薄 c.轻视攒成小球1、zǎn 2、cuána.聚集 b.积蓄A.1、c;1、a;3、b;2、aB.2、c;1、 b;3、b;2、aC.1、c;2、a;3、 c;2、aD.2、c;2、a;1、a;1、b三、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轻捷班蝥无妨机关B.鉴赏人迹罕至消释人声鼎沸C.绣象绅士盔甲戒尺D.质扑博学书塾陌生四、选词填空1、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A.机密 B.机谋 C.机关)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语文练习江西省临川区罗湖中学邱员太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积累·感知】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确凿.___油蛉.___觅.食___倜.傥___菜qí___ jiàn___赏蝉tuì___ kuī___甲二.形似字注音组词躁()___博()___瞪()___燥()___搏()___澄()___澡()___膊()___蹬()___臊()___薄()___橙()___三.先解释加点字,再解释词语1.人迹罕.至:2.人声鼎沸.:3.高.枕而卧:4.朝花夕拾.:四.用下列句式造句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2.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中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3.你怎样理解文中学生的提问和先生的态度?4.你会对文中的先生持什么态度?【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写听觉的:写味觉的:3.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5.文中对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运用这种手法再续写两个句子。

7.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8.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对于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有人认为在作者看来是枯燥乏味的,有人认为也不乏情趣?你同意什么看法,试从文中找出能证明你观点的句子,略作分析。

2.如果你认为三味书屋也是充满乐趣的,那请你说说三味书屋的乐趣与百草园的乐趣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呢?【实践·拓展】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美丽做道加法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响声,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在进行课堂练习。

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

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臭美!拌啥酷呀!”“上课怎么能照镜子?”“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的每一句议论。

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

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

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

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蛋真是漂亮。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

”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呀,”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着镜子反射出一朵。

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不变,我们惟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

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做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下面词语:①小憩:②酷:2.文中“反射美丽”与“增加美丽”中的“美丽”一词含义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

3.文中加点的“灵感”一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写文章要前后照应,按要求作答。

①找出与题目中“美丽”一词相照应的句子。

②找出首尾相照应的句子。

5.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师感觉的描写,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概括分析文中男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7.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

①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

②给美丽做道加法。

8.这是一则充满智慧之美,人性之美的课堂小插曲,在你的课堂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让你记忆犹新的小插曲吧!也请你描绘出其中最精彩的一则吧!九.请相互合作,查阅有关书籍,理解“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含义。

2.爸爸的花儿落了【积累·感知】一.据拼音写汉字衣jīn___肿zhàng___叮zhǔ___廊yán___lǎn___惰 liāo___起 lí___歌 zhà___栏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____()____()____转()____扎()____夹()____()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1.我上学___要晚了,___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

2.___迟到了,___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___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3.我___很害怕,___也得硬着头皮去___这是爸爸说的,___什么困难的事,___硬着头皮去做,___闯过去了。

四.给下面的歌词拟个标题,再仿照歌词写一段话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标题:仿写: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1.课文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双重含义是什么?2.课文的线索是什么?3.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4.全文插叙了哪几件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5.全文以“花”开头,又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6.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体验·探究】六.课内语段阅读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了。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段写花实际是为了写爸爸,花的衰落,花的凋谢,暗示了爸爸的生命是不可换回的。

请把这句话找出来。

2.文段中哪些地方直接刻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3.文段中有一处用了省略号,分析其作用是什么?4.文段开头为什么反复写“快回家去!”的心理活动?5.文中描写弟妹们顽皮天真的真实意图是什么?6.从文段中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7.文段中说“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1.结合英子的成长历程,谈谈你从中领悟到些什么?2.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成长有什么体验?【实践·拓展】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就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

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嗫.()嚅.()2.段①中“盯”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3.文中刻画母亲的形象,段①主要使用___描写和___描写。

段⑦主要使用___描写和___描写。

4.为什么当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时,她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5.母亲在烈日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只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这说明了什么?6.你怎样理解段③那一句话?7.为什么说“这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8.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医生为什么还在“微笑”呢?9.面对如此令人感动的母爱,你可曾想到过给母亲怎样的回报?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