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复习资料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通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通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通史复习资料1、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的可考历史,依据是1986~1987年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被测定的骨笛年代距今7920(+-150)年。

河姆渡骨哨比舞阳骨笛晚了1000年。

2、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的一只距今5000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

3、音乐教育形成于周朝,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4、孔子曾以《诗经》作为音乐教材向他的弟子传授,《诗经》共350首,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诗经》的精华。

5、西周时期使用的乐器已有70种。

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

这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乐器科学分类法。

“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论说属于我国最早的“他律论”,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则属于情感美学。

7、“乐府”一词的含义,后来扩大为三种: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是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8、汉代,北方兴起了一种称作“相和歌”的歌曲形式。

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以后徒歌又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

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和歌”。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

9、历代燕乐中,像隋唐燕乐那样建立起多部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和二部伎(坐部伎和立部伎)的宏大体制及其取得的高度成就,是绝无仅有的。

10、大曲的结构较为复杂,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部分: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中序(入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由器乐伴奏)和破(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在热烈气氛中结束)。

11、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打印版)复习资料重点

中古音乐史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乐律学1.三分损益法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

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

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

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

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

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

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

5.何承天的“新律”何承天,南朝宋时郑(今山东郊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

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

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 8788寸),得差数为0. 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

即0. 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中音史上学期复习材料

中音史上学期复习材料

中音史上学期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的六部乐舞。

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

它们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

“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但三分损益法中出现的“黄钟不能还原”、十二律在运用中不能旋宫转调的问题,成为后来历代的律学家不断探索的主题。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春秋末年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简称“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500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

风:这些民歌流行于北方各地,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雅: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作品词晦涩难懂,多为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

楚辞:伟大诗人屈原作品为主的辞赋(“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

)屈原的《九歌》、《离骚》、《天问》、《招魂》等作品被收入其中。

《诗经》、《楚辞》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的高度成就。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术著作。

总结了秦代以前音乐美学思想成果。

内容:1、关于音乐的本质,肯定音乐史表达感情的艺术。

《乐记》关于音乐本质的论述,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2、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此理论迎合了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

3、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使用音乐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正气、礼制、伦理教育等想配合,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

4、关于对音乐的美感认识,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意义:《乐记》作为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乐府:早在秦代就已设立,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

任务: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

意义:乐府的产生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对其后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音史复习资料

中音史复习资料

1.《声无哀乐论》三国魏嵇康的音乐美学论著。

认为音乐只有形式美,他否认音乐是人的精神产物和音乐对人的思想影响,重视音乐的形式美和美感作用,重视表现人的自然性情,反对儒家礼乐对人的束缚和把音乐作为名教的工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部音乐美学论著。

2.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与宗教宣传的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其名称源于佛教语汇。

3.《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在形式上,它是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而同时歌唱的一种诗篇。

4.歌舞戏:受到汉代百戏情节性歌舞和角觝影响,南北朝末年兴起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剧雏形,唐人称“歌舞戏”。

5.亲王破阵乐:是唐代宫廷燕乐中的一部著名歌舞,创作于初唐时期。

6.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

7.《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产生于东汉末年广陵地区。

反映了汉以来人民不满封建迫害,赞扬英雄人物,追求光明幸福的精神境界。

与儒家倡导的“中和”之旨相悖,具有进步性。

8.《碣石调·幽兰》:著名古琴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

现存的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谱。

此曲抒发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幽愤心情。

9.嵇康:字叔夜。

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

在魏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竹林七贤之一。

10.燕乐半字谱:唐代的一种乐谱。

活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

亦称半字谱。

11.乐记:儒家学派的音乐哲学、美学著作,成文于战国。

12.李延年:西汉武帝时期乐府重要音乐家,能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歌曲13.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改变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

西汉武帝时期兴旺发达。

后来可大为三种: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及后人拟作的,类似民间诗歌;和音乐有关的各种题材的音乐文学作品。

中音史复习(1)

中音史复习(1)
1、六代乐舞 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唐尧部落的《大咸》
2、小舞 这一类乐舞包括六种乐舞,分别是《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3、宗教性乐舞:《舞雩》
大司乐:周朝宫廷兼管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演出的机构。大司乐是我国最早的教育机构,其职责就是对周王朝乐舞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乐记》
作者:河间献王刘德
年代:西汉时期
内容:1、音乐产生于“物动心感”。
2、音乐可以真实的反映社会
3、强调乐与礼配合形成的社会教育功能
代表了什么:《乐记》是对先秦儒家思想的完整而系统的总结。在我国的音乐美学的历史中,不仅是第一部最有系统的著作,而且还是最有生命力、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乐府:1、中国秦汉至唐代宫廷的一个音乐机构。2、一种诗体名称。
对后世的影响:
道家
老子、庄子
提出了崇尚自然的审美准则。(寡乐以治国)
对后世的影响:追求一种完全超出感官刺激和欲望的、超出任何狭隘功利目的和时限的、属于纯粹精神世界里的愉悦,这才是美之所在。
墨家
墨子
非乐以治国
对后世的影响:主张反对把音乐建立在“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的动荡社会之中,这种均贫富、求平等的思想具有相当的民主精神,应充分加以肯定。
教坊:唐代宫廷管理、教习音乐、领导艺人的机构,有“内教坊”和“外教坊”两种
梨园:是唐玄宗时建立的一个专门学习法曲的机构。
相和歌:1、汉代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2、当时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最早为无伴奏的“徒歌”,后发展为有伴唱无伴奏的“但歌”。伴奏乐器:笙、笛、琴、瑟、琵琶、筝、筑
清商乐:是我国北方音乐与“即东晋和宋、齐所存的相和诸曲。 在南方新兴经济的发展条件下,与东晋南迁所传入的中原文化相结合的吴声、西曲。 清商乐同时又是东晋、南北朝期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并吸收了当代民间音乐发展而形成的“俗乐”总称。

音教考研复习计划安排时间表

音教考研复习计划安排时间表

音教考研复习计划安排时间表
音教考研复习计划安排时间表:
1月份:
- 第一周:复习音乐基础知识,包括曲式、调性、和声、旋律等内容。

- 第二周:重点复习西方音乐史,包括古典音乐时期、巴洛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等。

- 第三周:着重复习中国音乐史,包括古代音乐、现代音乐发展等。

- 第四周:继续巩固音乐基础知识,对不熟悉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

2月份:
- 第一周:复习音教学理论,包括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方法等。

- 第二周:重点复习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原理、学习理论等。

- 第三周:着重复习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立法、教育改革等。

- 第四周:继续巩固音教学理论,对不熟悉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

3月份:
- 第一周:针对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心理学进行重点梳理和复习。

- 第二周:复习音教学法以及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

- 第三周:重点复习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

- 第四周:进行模拟考试和真题解析,对复习不足之处进行补充。

4月份:
- 第一周:做最后的知识总结和复习,查漏补缺。

- 第二周:进行模拟考试,逐渐适应考试场景和压力的感受。

- 第三周:继续进行真题解析和错题整理,强化自己的答题技
巧和知识点的记忆。

- 第四周:放松心情,进行考前的调整和准备。

以上时间表仅供参考,根据个人情况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动。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好重点和难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合理休息,以便保持精力充沛地备战考研。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重要时期梳理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重要时期梳理

山西省考研音乐学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重要时期梳理中国音乐史是指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历程,它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时期。

这些时期对于理解中国音乐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山西省考研音乐学的复习中,了解和掌握中国音乐史的重要时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你梳理中国音乐史的重要时期,帮助你在考试中更好地应对相关的问题。

一、早期古代音乐时期早期古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的起始阶段,也是最为原始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原始音乐和古代宗教音乐,其特点是简单、单调,以表达对自然和神性的敬畏之情。

著名的乐器有石钟、石簧、筑、埙等。

这个时期的音乐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古代宫廷音乐时期古代宫廷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在宫廷和贵族之间流传。

古代宫廷音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音乐体系,主要包括乐律、音律和乐舞。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宗教和祭祀为主题,表现出富丽堂皇的风格。

在乐器方面,古代宫廷音乐广泛使用编钟、瑟、筝、琴等。

同时,宫廷音乐也开始有了传承和记录的体系,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民间音乐时期民间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非常丰富多样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表现为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戏曲等,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民间音乐丰富多样,有北方胡琴、南方笛子、西南铜竹等各种乐器,使得中国音乐具有了丰富的音乐风景线。

在这个时期,民间音乐开始在社会各个层面上广泛传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现代音乐时期现代音乐时期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较为近代的时期,它主要涵盖了近代以来的音乐发展。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元素。

同时,现代音乐也开始拓展到更加多样化的领域,包括交响乐、合唱、摇滚乐、流行音乐等。

现代音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聂耳、黄自、冼星海等。

五、当代音乐时期当代音乐时期是指中国音乐发展的最新阶段,它主要涵盖了20世纪末至今的音乐发展。

中音史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中音史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 1.1929年7月成立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的前身是 ,创办人是 。 • 2.《 》是为进步电影《桃李劫》所写 的主题歌,作者是 。 • 3.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作品是《 》,作 者是 。 • 4.黄自在国立音专的“四大弟子”分别 是 、 、 、 。
• 5.我国第一首“中国风格”的钢琴曲是 》,作者是 。 《 • 6.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史诗性的大型声 乐作品是《 》 ,该作品的作者是 。 • 7.有毛泽东亲自题名的“人民音乐家”分别 有 、 、 。 • 8.中国歌舞音乐的开拓者是 ,他创作的 《 》是我国近代第一首流行歌曲。
• 9.中国近代第一部大型歌剧是《 》,作者 是 。 》是我国第一部在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使 • 10.《 用的中国音乐史教材,其作者是 。 • 11.青主的音乐美学论著主要有《 》和 《 》。 • 12.中国人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 》,作者是 。 第一部作品是《
• 13.我国近代中国共产党为培养革命文艺干 部而创立的第一所最高艺术学府是 。 • 14.我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是《 》, 诞生于 年。 • 15.京剧的唱腔以 、 为主。 • 16.“四大名旦”分别 是 、 、 、 。
8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是创办于1927年11月的91924年萧友梅创作第一首以纪念五四运动为主题的歌曲是10有中国舒伯特之称的是清华的四大国学导师之一11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合唱曲的出现
一、填空题
• 1、李映庚编于1905年的《 》,是我国 近代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军乐文献。 • 2、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 《 》。 • 3、我国第一部三部合唱曲是《 》,作者 是 。 • 4、我国第一首创作的钢琴曲是《 》, 作者是 。
• • •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复习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由人们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产生的,如鸟鸣、风声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成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两个方面。

宗教音乐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人们通过音乐来祭祀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宗教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咏史、祭文、祷歌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雅乐》,它是古代宗教仪式中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

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皇室和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宫廷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俗乐两个部分。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正统,它以《雅乐大全》为代表,包括乐曲、舞蹈和歌曲等形式。

俗乐则是宫廷音乐的衍生,它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民间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民歌、山歌、曲艺等。

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是人们在生活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自然的,也有歌颂爱情的。

民歌的旋律简单易懂,深受人们的喜爱。

山歌是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是农民在田间劳作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期盼。

山歌的曲调优美动听,歌词真实质朴,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曲艺是中国民间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形式。

它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多种形式,既有音乐的表演,又有戏剧的表演。

曲艺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音乐也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型。

现代音乐主要分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个方面。

古典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音史复习资料5篇

中音史复习资料5篇

中音史复习资料5篇第一篇:中音史复习资料一.远古时期音乐的起源模仿说:音乐源于对自然音响的模仿。

《吕氏春秋》感情说:音乐源于人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

《礼记·乐记》劳动说: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淮南子》对于中国音乐的起源,在基于一定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各种说法都仅仅是一种推测,应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不应简单归结为一种因素。

二.周秦时期礼乐制度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

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

各级奴隶主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按不同场合举行礼乐,以体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不得随意僭越。

六代之乐简称“六乐”,据说是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郑卫之音自春秋起,周代的礼乐逐步走向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将欣赏趣味转向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俗乐。

“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深受一些诸侯国君的喜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五国风,共160篇,包括了黄河流域绝大多数的民歌,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主要有《离骚》、《九歌》、《天问》。

这些作品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感情强烈,句式参差,语句间常插入虚词“兮”,节奏感、表现力很强,与《诗经》形式迥异。

十二律理论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

十二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高中学业音乐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学业音乐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学业音乐考试复习提纲一、复习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节奏、和声、音色- 音乐符号和乐谱- 常见的音乐节拍和节奏型- 音乐的音高和音域- 音乐的调式和调性2. 音乐史- 古代音乐史概述- 古典音乐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浪漫音乐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和作品- 现代音乐的发展和特点3. 音乐欣赏- 常见的音乐类型和风格- 名曲赏析:选取几首经典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欣赏- 音乐家赏析:了解一些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4. 乐器- 常见的乐器种类和分类- 乐器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乐器的音色特点和应用二、复习方法1. 制定复习计划- 将复习内容按照时间安排,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2. 阅读教材和笔记- 仔细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理解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史的重点内容- 做好笔记,重点标注关键概念和重要信息3. 刷题和做习题- 找到相关的习题集或模拟试卷,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多做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听音乐、欣赏音乐- 多听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选择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欣赏,了解其背景和特点5. 组织复习小组或交流讨论- 可以和同学一起组织复习小组,共同讨论复习内容- 互相提问和解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三、复习重点和难点1. 音乐的基本元素和音乐符号的掌握2. 古典音乐时期和浪漫音乐时期的代表作曲家和作品的认识3. 名曲赏析和音乐家赏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乐器的分类、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的掌握四、复习注意事项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2. 多做练习题,巩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注意听课和积累课堂笔记,及时复习课堂内容4. 多听音乐、欣赏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5. 与同学交流讨论,互相帮助解答问题以上提纲是关于高中学业音乐考试复习的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外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外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外音乐史复习资料一、中外音乐史的起源与发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首先,我们来看中外音乐史的起源与发展。

1. 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约4000年前的商代,商代的古人们使用编钟等乐器进行音乐演奏。

在随后的周代和秦汉时期,中国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出现了一些经典乐曲,如《广陵散》等。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音乐史上出现了一位重要人物——琵琶高手阮籍。

他不仅在琵琶演奏方面颇有造诣,还对音乐进行了理论研究,形成了一部重要著作《琵琶谱》。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如贾思勰和欧阳修。

他们的音乐作品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人认为音乐与宇宙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将音乐作为一种哲学来进行研究。

古罗马时期,音乐成为了大型演出的一部分,经典音乐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到了中世纪,教堂音乐成为了西方音乐的核心。

这个时期的音乐以宗教主题为主,具有神圣而庄严的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开始逐渐解禁,成为了更多人群喜爱的艺术形式。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奠定了后来古典音乐的基础。

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成为了主流,代表作家有贝多芬、莫扎特等。

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带来了更加热情和丰富的作品,如肖邦、柴可夫斯基等。

二、中外音乐史的交流与影响中外音乐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交流与影响。

1. 中华文明对西方音乐的影响中国古代音乐对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比如中国的一些乐器,如琵琶、古筝等在西方也有所发展和影响。

此外,中国的音乐理论、音阶体系以及音乐审美观念等方面,都对西方音乐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启发。

这种影响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音乐理论和文化思想成为了当时许多艺术家和作曲家的重要参考。

2. 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近代以来,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也日益深入。

中音史复习

中音史复习

中音史一.名词解释新音乐运动:是将其作为倡导学堂乐歌的终极目标1919年“五四”运动后,萧友梅曾将新音乐(他谓之“新乐”或“今乐”)用作“旧乐”(指中国传统音乐)的对称。

学堂乐歌:1概念: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2意义:是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的萌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我国群众歌曲的基本定位。

3 内容:宣扬富国强兵、抵制外辱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对象为中小学生的军歌呼吁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宣传新文化,去除旧习俗陆华柏: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在过华中师范大学担任过教员和音乐系主任。

作有歌曲、管弦乐、歌剧等作品。

特别是歌曲《故乡》和管弦乐康藏组曲》最为出名。

大同乐会: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颇有影响的一个国乐社团。

由古琴家郑觐文创办、主持,聘请汪昱庭、苏少卿、陈道安、程午加、柳尧章等为教师,向入会的会员传授中西音乐的知识和技艺,并进行有关中国古乐的仿制和民乐的改革。

以中国乐器进行乐队合奏的试验也是他们作了最初的试探,并创编了著名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等。

郑觐文逝世后该社的工作由卫仲乐等继任,至1937年抗战爆发后,其活动实际告终。

和平进行曲:赵元任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是公认的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该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心声,是赵元任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完成的。

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

1938年夏作于延安。

1940年曾易名《古城颂》登在国民党统治区《新音乐》第二卷第3期。

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原名“国立音乐学院”成立于1927年11月27日。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而丰富多样,从古代的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中国音乐史的复习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起源于约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的咏唱和舞蹈。

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建立后,宫廷音乐开始兴起,成为社会上层阶级的特权。

在西汉时期,音乐被纳入六艺之一,并发展出了“渔阳三奏”等宫廷音乐剧种。

唐宋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

在唐朝,音乐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家,如韩愈、白居易等。

唐代音乐以艺术歌曲和器乐曲为主,形成了传世名曲如《月夜听箜篌》和《渔舟唱晚》。

到了宋代,音乐发展进一步,出现了许多新的音乐剧种如南曲、北曲和说唱文艺等。

宋代音乐以曲艺、戏曲和雅乐为主要形式。

近代音乐中国近代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

19世纪末,西方音乐开始传入中国,给中国音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思想。

李叔同和谭嗣同等音乐家开始倡导西方音乐的学习和推广。

到20世纪初,一批新生代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等开始尝试创作新的音乐作品,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现代音乐逐渐崭露头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经历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这期间,政府强调了音乐的社会责任和集体主义精神,许多音乐作品都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和价值观。

著名的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董抒华等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音乐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国际音乐风格和流派。

流行音乐开始兴起,许多新的音乐人和音乐团体涌现出来,如邓丽君、周杰伦和五月天等。

同时,中国传统音乐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传统音乐演奏家如吕继宏、刘源等成为了国内外的知名艺术家。

总结。

最新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最新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简史复习资料古代史(远古夏商)1、中国音乐的起源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信号说摹仿自然说异性求爱说语言扬抑说巫术起源说2、1986年至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先后出土25支骨笛,由鹤骨制成,距今约8600年至9000年、七孔笛(周秦时期)3、佾(yi)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乐队的使用:周时盛行“金石之声”,编钟等悬挂乐器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周礼·春官宗伯》:“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县,士特县,辩其声”县通悬,悬挂之意!王享用的乐器是四面悬挂,然后依等级顺次为三面、两面、一面。

4、周代得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等六代乐舞简称六乐,从黄帝时期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1)黄帝时的《云门大卷》,简称《云门》云是黄帝时的图腾;(2)唐尧时的《咸池》,天上的星宿名;(3)虞舜时的《韶》,又名《箫韶》;(4)夏禹时的《大夏》又称《夏籥yue》;(5)商汤时的《大濩huo》;(6)周朝当代的《大武》。

这些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

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6、八音分类法:依乐器制作材料不同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1)金类乐器:钟、铜铃、铜鼓、镈钟、甬钟、钮钟(2)石类乐器:磬、排箫(3)土类乐器:陶铃、陶鼓、陶响、陶角、陶镛yong、陶埙(4)木类乐器:柷zhu、敔yu、木鼓(5)丝类乐器:有柱:瑟、筝、筑无柱:琴(6)革类乐器:贲鼓、应、县鼓、鼍tuo鼓、鼗tao鼓、鞉tao (7)匏类乐器:“匏”即“瓠hu”,主要构成材料,一种葫芦。

笙、竽、巢(8)竹类乐器:箫、篴即笛、篪chi、籥yue、管7、曾侯乙墓乐器 1978年出土,符合“诸侯轩县”的周代等级制度规定。

编钟共65件分三层、八组悬于钟架上。

意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先秦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其卓绝的铸造工艺、良好的声学性能,显示出先秦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这些乐器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先秦的乐器、乐队编制、乐律、音乐审美提供了珍贵实物。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专业课及共同课考试大纲专业课与共同课通用,但出题形式与答题程度要求有所区别古代音乐史部分教材:参看《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配套音响:专业课CD十张一套;共同课七张一套(音乐学系办公室有售)。

一、远古(约前21世纪以前)(一)概述人类在从原始落后的低级阶段逐渐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与生俱来的创造音乐和接受音乐的能力也随之与日俱增。

中国古代的先民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以创造了音乐,并在夏朝以前已经产生了一些作品和乐器。

(二)远古时期的考古音乐资料陶埙:陶土制作,圆形或橄榄球形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和按音孔。

常根据音孔多少来称呼。

骨哨:动物肢骨做成的哨子。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距今约有9000年形制统一,制作规范长约20厘米,直径约1厘米开管管侧开有7个孔,没有当今笛子的吹孔和笛膜孔有的骨笛上面还留有设计音孔位置的刀痕标记直吹,吹奏时将骨笛斜持,使顶端吹口与嘴保持一定倾斜度,吹奏时大部分气流进入管内,在管内一侧形成气体震荡而发声陶钟:陶土制作的钟考古学家认为钟铎先是由竹、木制成,后来用陶制作,再发展到用铜制作原始乐舞图(三)历史传说中的远古时期音乐朱襄氏,葛天氏,伊耆氏,伏羲氏,女娲,神农氏,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舜,禹(四)关于中国音乐的起源1,中国音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萌芽2,萌芽时期的音乐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3,萌芽时期的中国音乐具有多民族的特点二、章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771年)(一)概述(二)历史传说中的音乐作品《九歌》,《九辨》,《九韶》(《九招》),《时日曷丧?》,《大濩》,《桑林》,《大武》(三)“雅乐”与礼乐音乐1,“雅乐”的来源“雅乐”一词今存文献中最早见于《论语·阳货》雅(夏)原是地名,是周族的发源地“雅”的音乐,实际就是周族的传统音乐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相传是周公旦参照夏礼和殷礼制定的;后经汉初文人追记,基本内容保留在《周礼》、《仪礼》和《礼记》中西周礼乐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等极化的音乐制度2)繁复的音乐礼节3,专职乐师的产生和音乐机构的建立专职乐师:黄帝时有乐师伦,舜时有乐师夔,尧时有乐师质;大约夏时起,有“瞽”(盲人)担任乐师巫,是古代祭祀活动中能以歌舞沟通鬼神的人女性巫曰巫,男性巫曰觋音乐机构:瞽宗,是乐师瞽人的宗庙大司乐,是西周时建立的庞大的音乐机构负责人:大司乐职能:1)掌管宫廷贵族子弟的学习2)掌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大司乐中共有一千四百多人4,音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以培养人的思想感情为目的西周的音乐教育包括师、乐、舞三个方面(四)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1,《易经》中的民歌《周易》是中国古代先民的一部筮书,即算卦书《易经》相传萌芽于殷周之际2,《诗经》中的早期作品《诗经》中的“二雅”中的周族历史叙事歌、风俗歌都属于西周、甚至西周以前的作品3,四夷之乐是指华夏民族四周的少数民族音乐另: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流入宫廷,丰富了宫廷的礼乐音乐,也促进了西周音乐的发展(五)乐器的发展1,考古发现的古乐器1)埙2)磬3)鼓4)钟2,甲骨文中关于乐器的字1)磬2)鼓3)庸4)龠5)和6)缶7)竽8)乐3,“八音”乐器分类法相传虞舜时已经有之1)金(钟-编钟、钲、铙、铎等)2)石(磬-编磬)3)土(埙、缶)4)革:鼓类乐器,如建鼓、悬鼓、鼗等5)丝(琴、瑟)6)木()7)匏(笙、竽)8)竹(龠、箫、管)(六)乐律学的形成1,古乐器测音与音阶问题由商代无音孔陶埙能吹奏的音来看,商代已经具备产生十二律的音乐基础了2,十二律、五声音阶名称的产生十二律的产生相传在黄帝时代真正的十二律和五声音阶的名称所见最早文献是《国语·周语》和《周礼·春官》3,宫调理论“宫”的含义就是“均”,是指一个八度中的各音位置“调”则是以每宫之中宫音之外的各音为主音的调“宫调”是我国古代音乐基本理论的概称三、春秋战国(前771至前221)(一)概述1、周朝的礼乐制度土崩瓦解,民间音乐蓬勃发展起来(雅乐衰落,俗乐兴盛)2、音乐作品、乐器、音乐表演艺术、音乐基本理论思想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3、在诸子百家学说的影响下,各家各派的音乐思想随之产生(二)民间音乐1,雅乐的衰落和俗乐的兴盛俗乐中,影响最大的是郑国和卫国的音乐俗乐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乐律学、乐器学、音乐表演艺术以及音乐美学思想的进步2,《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十五国:周南、召南(楚文化)、邺、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3,《楚辞》音乐《楚辞》源于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依据楚国民间歌调填词的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韶乐》:舜帝是的一部宗教性乐舞。

简称《韶》,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为《箫韶》;乐舞有九次变化,故又名为《九辨》;因其歌唱部分有九段而被称为《九歌》。

由此可知,《韶乐》是内容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多段体乐舞。

它的主要特征是“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和孔子都曾欣赏过这部作品,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孔子评价《韶乐》为“尽美矣,又尽善也”。

可见这部乐舞的艺术魅力。

2.葛天氏之乐: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三人操牛尾,顿足以歌。

内容:《载民》歌颂载负人民的大地;《玄鸟》对图腾的赞颂;《遂草木》,祝愿草木繁茂;《奋五谷》,祈求五谷丰收;《敬天常》,表达顺应自然规律的心愿;《达帝功》,歌颂天帝的功德,祈求护佑;《依地德》,感谢土地的赐予与恩惠;《总禽兽之极》,祈求鸟兽繁衍不息。

3.贾湖骨笛:原始社会乐器。

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属裴李岗文化。

目前该遗址共出土骨笛35件,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早期,距今9000多年至8600年左右,骨笛上开有五孔、六孔,能走出四声音节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二、中期,距今8600至8200年左右,偶七孔,能走出六声和七声音阶;三、晚期,距今8200至7800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意外的若干变化音。

贾湖骨笛有三个特征:a 有固定音高意识 b 有音阶 c 律学测算,用等分来分的,能产生纯八、纯四度。

意义:说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至少已有八千年的可考历史;它们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仍可演奏的乐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

4.雅乐:含义: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

周代雅乐,是西周以礼乐制度为基础,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对后代影响非常深远。

内容:包括用于郊社、宗庙、宫廷仪礼、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它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点:雅乐首先强调的是它的教育意义,用来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

音乐风格中正平和、庄重肃穆,曲调一般较简单、节奏缓慢,演奏以齐奏为主,充分体现了它的“乐教:功能。

因而,雅乐素来为历代统治者推崇,并被奉为音乐的正宗。

5.大司乐:是周王朝为实施礼乐制度,设置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它既是一个部门又是一个职位。

主要掌管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以及一些音乐行政事务。

这个机构十分庞大,有大司乐、乐师、大师、小师、磬师、钟师等乐官、乐工。

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作为乐官的大司乐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管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其教育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教育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

“乐德”即“中、和、祗、庸、孝、、友”,“乐语”即“兴、道、讽、诵、言、语”,“乐舞”则以六代乐舞为主,兼习小舞,器乐演奏。

6.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飨活动的六部乐舞,简称“六舞”或“六乐”,六部作品及祭祀对象分别为:黄帝是的《云门大卷》,用以祭天神;尧时的《大咸》,用以祭祀地神;舜时的《韶乐》,用于祭四望;舜时的《大夏》,用以祭山川;商时的《大濩》,用以祭先妣;周时的《大武》,用以祭先祖。

“六代乐舞”除用于祭祀大典之外,还在重大宴飨活动中表演,因此,它兼有雅乐和燕乐的双重性质。

前三部乐舞属于原始社会时期,都以图腾崇拜为主,后三部作品则是歌颂三代奴隶制统治者的文德武功,由前三部乐舞“颂神”转向后三部乐舞“颂人”,完全符合有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之际文化性质的演变轨迹。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即歌辞集,在先秦时统称为《诗》或《诗三百》,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歌辞305篇。

组成部分:《风》、《雅》、《颂》“风”共160篇,收录的是十五国的民间歌曲,是全书精华所在。

“雅”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是在贵族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和宴会上演唱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及贵族们的思想倾向。

“颂”共40篇,又分为商颂、周颂、鲁颂,是上层贵族在祭祀天地、祖考等场合所演唱的歌曲。

句式特点:以四言一句为主,间有杂言形式,整齐划一而又灵活多变。

曲式结构:一个曲调的重复;曲调重复之前有引子;曲调重复之后有尾声;也有在曲调前面或后面加上副歌的曲式等十种。

其中最常见的曲式就是一个曲调的重复。

乱,一般是指乐曲结束时的高潮部分。

评价:《诗经》是我国音乐文学的光辉起点。

尤其是先秦时期产生着广泛而重大的影响,它深入到宗周礼制中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8.楚辞:楚辞”:一是诗歌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楚辞》。

是及《诗经》后对我国文学史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从音乐角度:“楚辞”实际上是战国时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特点在于它的“巫风”,“楚辞”实质上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

从风格上:《楚辞》与《诗经》中的北方民歌既有显著的区别,同时又有许多共同之处,体现了南北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9.曾侯乙墓编钟:概况: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县擂鼓墩出土,全套编钟65件,分列8组,分三层悬挂于高大的钟架上。

音域于音阶:每个钟的隧、鼓部位都可发出两个相距三度的音。

这套编钟的总音域为A1—c4,达五个八度之广,其音阶结构与现代C大调七声音阶相同,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可以在三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这套钟采用了纯律和三分损益法的复合生律法。

铭文:钟体刻有2800多字的错金铭文,记载了春秋战国之际,楚、刘、晋、周、申等地和曾国本地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之间的对照星狂,说明当时十二律的律名体系在不同的诸侯国之间已经存在异名的情况,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战国之际各地音乐的文化交流。

意义: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所见编制最大,器型最完美的一套编钟,它的发现,充分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的高度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大意义。

10.十二律:我国古代律制。

采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在十二律中,有六律六吕。

奇数律又称为“律”或“阳律”,偶数律又称为“吕”或“阴律”。

但古书上所说的“六律”,一般是一种泛称,指代十二律。

11.《乐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具有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

旧传23篇,现存11篇。

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如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我国早期的音乐美学基础,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

内容:它的核心内容是系统地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这是自西周建立礼乐制度以来,第一次从理论上对礼乐的本源,即“礼”和“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的全面而系统地总结。

论述了音乐的本质—乐由心生,带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系统论述了音乐与政治的关系—,乐与政通;详尽论述了音乐的社会功能—礼乐治国;论述了音乐的审美—乐不可为伪。

《乐记》作为先秦如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代表论著。

12.乐府:是创建于秦代,兴盛于汉代,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

汉武帝时期,乐府呈现出兴盛繁荣的局面,当时乐工达上千人,分工精细,除采集民歌加以配乐以外,还负责创作并填写歌词、改编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与演奏等,甚至还包括乐器制造。

公元前7年,汉哀帝即位,对乐府机构进行裁剪,至使乐府由盛变衰。

汉代乐府钟师民间音乐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高度繁荣,而且对其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3.李延年:汉武帝时代乐府领导人。

李延年善于歌唱,史称“每为新声变曲,闻着莫不感动”;李延年还擅长作曲,作有《郊祀歌》十九章,即位武帝祭祀天地而制作的歌曲乐章,并将西域乐曲《摩柯兜勒》改编成“新声二十八解”,成为最早明确记载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

李延年是乐府机构的领导者,为乐府的繁盛做出突出的贡献。

14.相和歌:相和歌是两汉及魏晋时对民间歌曲作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

汉代是由北方兴起。

发展过程:经历了清唱,无伴奏的“徒歌”到“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再到“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的发展过程。

乐器:节、笙、笛、篪、琴、瑟、琵琶、筝等。

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调、平调、瑟调。

相和歌大部分是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15.清商乐:东晋南北朝以来的民间音乐,是相和歌的继承与发展。

东晋南渡以后,北方的相和歌随着汉族政权南迁,和南方的江南吴歌、荆楚西声逐渐融合成一种新颖的音乐,即所谓清商乐,后清商乐成为全国民间音乐的总称。

清商乐包括相和歌、吴歌、西曲三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是南方民间音乐。

曲式:吴歌、西曲多为五言四句一曲,较为齐整。

其曲式成分有“和声”、“送声”。

“和声”在乐句末出现;“送声”在乐曲曲末出现,相当于尾声。

乐器:钟、磬、琴、瑟、击琴、琵琶、箜篌、筑、筝、节鼓、笙、笛、箫、篪、埙等15种。

其“清商三调”系沿用“相和三调”而来。

清商乐的古调至今多存于琴曲之中。

16.《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一首大型琴曲。

现存的《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一书。

全曲共45段,分为六个部分: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

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聂政刺秦王的故事情节相符,具有忧郁慷慨,戈矛纵横的斗争精神。

全曲以正声为主体,采用了拨剌、撮音、泛音等演奏手法,深入而细致地展现了聂政的思想情绪从怨恨到愤慨的发展过程。

开指、小序、大序诸部分是正声的酝酿准备阶段,在音乐上出现了两个主体音调的雏形。

《广陵散》成为我国现存琴曲中唯一一首具有杀伐之气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17.《碣石调·幽兰》: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首用原始的文字记谱法保留下来的琴曲,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琴曲谱。

文字谱是用文字记录弹琴执法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它不但间接地记录了音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

据统计,全谱分为四拍,清丽委婉,表现了空谷幽兰的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

第一段是引子,曲调深沉,节拍较自由;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

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泛音与按音交替出现的旋律,音色的变化和对比较大,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第四段多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调明朗,充满希望。

从谱中可见纯律在古琴演奏实践中的应用。

“碣石调”,是指乐曲的曲调形式,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

“幽兰”,即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抒发了抑郁沉思的情怀,音调古色古香,富有文人气质。

18.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制成的定律法。

用“管口校正”的方法进行律学测试,所谓“管口校正”是在管内气柱长度之外,补充以各种溢出管口外的气柱长度,以矫正误差。

荀勖得出的“管口校正数”是黄钟律长度与姑洗律长度的差数。

他由此制作出较为精确的律管,即十二支用于定音的笛,后世称为“荀勖笛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