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资料
中音史复习

中音史一.名词解释新音乐运动:是将其作为倡导学堂乐歌的终极目标1919年“五四”运动后,萧友梅曾将新音乐(他谓之“新乐”或“今乐”)用作“旧乐”(指中国传统音乐)的对称。
学堂乐歌:1概念: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2意义:是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最初阶段的萌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我国群众歌曲的基本定位。
3 内容:宣扬富国强兵、抵制外辱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对象为中小学生的军歌呼吁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宣传新文化,去除旧习俗陆华柏: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在过华中师范大学担任过教员和音乐系主任。
作有歌曲、管弦乐、歌剧等作品。
特别是歌曲《故乡》和管弦乐康藏组曲》最为出名。
大同乐会: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颇有影响的一个国乐社团。
由古琴家郑觐文创办、主持,聘请汪昱庭、苏少卿、陈道安、程午加、柳尧章等为教师,向入会的会员传授中西音乐的知识和技艺,并进行有关中国古乐的仿制和民乐的改革。
以中国乐器进行乐队合奏的试验也是他们作了最初的试探,并创编了著名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等。
郑觐文逝世后该社的工作由卫仲乐等继任,至1937年抗战爆发后,其活动实际告终。
和平进行曲:赵元任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是公认的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曲,该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心声,是赵元任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完成的。
延安颂:莫耶词,郑律成曲。
1938年夏作于延安。
1940年曾易名《古城颂》登在国民党统治区《新音乐》第二卷第3期。
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原名“国立音乐学院”成立于1927年11月27日。
中音史资料

中音史资料1、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8000年可考历史的文物是什么?骨笛2、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周朝3、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是哪种分类方法?八音分类法金土石革丝木夸包竹4、我国最早论说音乐本质为“他律论”的文献是哪几部?《乐论篇》、《富国篇》、《乐记》。
5、“减字谱”是哪种乐器的记谱法?古琴6、宋代词人中,著有附曲谱的词集并流传至今者是哪位?姜夔7、“新法密率”的发明者是?朱载土育8、1927年中国创建的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是那所?国立音乐院9、儿童歌舞剧(可怜的秋香)的创作者是中国儿童歌舞剧题材的首创者是哪位?黎锦辉10、最早在国外演出的中国管弦乐曲是哪位?黄自怀旧11、乐府的设置可以上溯到哪个朝代?秦朝12、旬况《城乡片》属于什么形式的音乐?说唱形式13、先秦时期,“非乐”观点的提出者是谁?墨子14、隋朝公迁七部乐中,属于汉族传统民间音乐是那部?《神奇秘谱》15、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那部?《神奇秘谱》16、在昆山腔的发展过程中,将昆山土戏改为广水唐腔的人是哪位?魏良辅17、音谱《台湾歌曲》的作者是谁?江文也18、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哪部?长恨歌19、在中西音乐比较研究中,首次把世界音乐划分三大乐系”“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亚刺伯乐系》的人是谁?王光祈20、唐代的音乐理论著述有哪些?《北堂书钞》《教坊记》《乐府杂录》《通史》《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21、宋元时期流行流行的说唱形式主要有哪些?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22、姜夔自度曲的代表作有哪些?《扬州慢》《杏花天影》23、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有哪些?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乔吉甫24、元代散曲的体制形式有哪些?小令带过曲散套25、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曲有哪些?平沙落雁渔樵问答26、京剧发展史上涌现的著名旦角有哪些?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27、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有哪些?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28、萧友梅的作品有哪些?《小夜曲》《新霓裳舞曲》《问》《南飞之雁曲》《五四纪念爱国歌》29、冼星海的作品有哪些?《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30、中国古文献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有哪些?理解1乐府1 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
中音史复习资料

1.《声无哀乐论》三国魏嵇康的音乐美学论著。
认为音乐只有形式美,他否认音乐是人的精神产物和音乐对人的思想影响,重视音乐的形式美和美感作用,重视表现人的自然性情,反对儒家礼乐对人的束缚和把音乐作为名教的工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一部音乐美学论著。
2.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与宗教宣传的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其名称源于佛教语汇。
3.《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
在形式上,它是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而同时歌唱的一种诗篇。
4.歌舞戏:受到汉代百戏情节性歌舞和角觝影响,南北朝末年兴起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剧雏形,唐人称“歌舞戏”。
5.亲王破阵乐:是唐代宫廷燕乐中的一部著名歌舞,创作于初唐时期。
6.法曲: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风格特点是较为清淡,其曲调和乐器的运用承袭了汉民族的清乐体系的精华,又吸收了佛教、道教和外族音乐。
7.《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产生于东汉末年广陵地区。
反映了汉以来人民不满封建迫害,赞扬英雄人物,追求光明幸福的精神境界。
与儒家倡导的“中和”之旨相悖,具有进步性。
8.《碣石调·幽兰》:著名古琴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
现存的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谱。
此曲抒发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幽愤心情。
9.嵇康:字叔夜。
魏末琴家、音乐理论家、思想家。
在魏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竹林七贤之一。
10.燕乐半字谱:唐代的一种乐谱。
活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
亦称半字谱。
11.乐记:儒家学派的音乐哲学、美学著作,成文于战国。
12.李延年:西汉武帝时期乐府重要音乐家,能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歌曲13.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改变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
西汉武帝时期兴旺发达。
后来可大为三种: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及后人拟作的,类似民间诗歌;和音乐有关的各种题材的音乐文学作品。
中音史复习资料

列举十个远古乐器(先秦以前的)鼓、龠、磬、钟、埙、瑟、筝、琴、箫、笙、笛、篪骨笛 1986,河南舞阳县贾湖出土,猛禽较骨钻孔而成,有8,7,6,5孔笛,7孔居多,音阶结构至少六声音阶,也有七声音阶,科学鉴定距今9000年,是竖吹乐器。
价值: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有9000多年可考历史,通过测音,说明位于中原的河南地区,可能是五声,七声音阶形成和成熟最早的地方。
礼乐制度:为巩固社会地位和等级社会,吸取商代灭之之教训,社乐制度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增补而成一种严格而又烦琐的制度,礼乐制把上层社会的人分等级,再依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礼乐,表现在三个方面:(1)乐器排列方面,天子四面,诸候三面,卿二面,士一面排列(2)乐舞规模大小,天子八佾,诸候六佾(3)繁琐的典礼,仪式不同音乐不同。
一、郑卫之音狭义的讲,郑卫之音是指先秦时期郑国和卫国的地方音乐。
广义的郑卫之音即民间音乐。
历史上儒家曾把郑卫之音贬为“靡靡之音”、“淫声”、“亡国之音”等,原因主要是郑国和卫国在周代是商代后裔的聚居地,郑卫之音是“商之遗音”。
二、郑卫之音的音乐特点音乐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大大增强,教育功能很弱。
为后世的歌舞伎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音周代出现的乐器分类法,按照制选材料的性质分为金,石,木,土,草,丝,匏,竹,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湖北隋县出土,显示出我国历史上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
(1)整套编织共64枚,分为上,中下三层。
(2)这套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其间中部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采用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
(3)钟上有铭纹,为了研究古代乐理提供了实证资料,其价值在于其证实了我国古代双音钟的存在,说明了战国时期编钟艺术的高度发达。
乐府乐府是秦朝开始设立、汉代开始兴盛起来的、以搜集、改编、整理和表演民间音乐为主要职能的音乐机构。
它对各民族间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对秦汉音乐文化和以后各代音乐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音史资料

1、我和你陈其刚作曲2、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3、大江东去青主作曲4、第7届全国音协主席赵季平5、声无哀乐论嵇康6、红旗颂吕其明7、高中音乐分四个模块8、音乐课程的价值取向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9、音乐评价还包括可操作性10、音乐鉴赏包括18个课时2个学分11、乐音按一定规律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排列的叫音列12、有我国培养送出去,被芬兰誉为国宝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是迪迪拜尔填空题1、小二黑结婚赵树理2 、广州番禹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3、聂耳的民乐合奏是金蛇狂舞4、按一定规律写成的多声部音乐叫和声5、17世纪西方艺术时期是巴洛克时期6、京剧唱腔是()的变声体,包括西皮和二黄两个唱腔7、爵士乐是美国西部()的黑人舞蹈音乐1.“八音”是周代开始的乐器的分类法3.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管子。
地圆篇》中4.洗星海早年留学法国,他最著名的两首大合唱是《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两首交响曲是《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
5.《乐记》是儒家音乐理论的经典著作。
7.教坊和梨园是唐代的音乐机构。
8、我国戏曲艺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四大声腔是指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
9.关汉卿是元代的戏曲艺术家。
10.南戏最初产生在浙江温州地区。
11.《延安颂》是郑律成的代表作之一。
13.李延年是汉代乐府里的音乐家。
14.相传《云门》是黄帝时代的乐舞,《咸池》是尧时代的乐舞,《韶》是舜时代的乐舞,和夏代的乐舞大夏,商代的大濩、周代的乐舞大武,并称为古代的六代乐舞,被儒家奉为雅乐经典。
16.古琴古代称瑶琴或七弦琴。
17.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是九霄环佩、大圣遗音、枯龙吟、春雷。
19.王光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
20.李锦辉被认为是我国流行音乐的鼻祖。
21.写出下列音乐作品的作者1) 学堂乐歌《黄河》的作者是沈心工。
2)《霓裳羽衣曲》的作者是唐玄宗。
3)《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洗星海。
4)《山林》的作者是刘敦南。
5) 歌剧《江姐》的作者是羊鸣、姜春阳、金砂等作曲。
南艺钱慧老师中音史复习资料

远古夏商时期中国音乐起源:《模仿自然说》《情感本能说》《劳动起源说》《异性求爱说》《巫术起源说》《葛天氏之乐》是一部载歌载舞的乐舞,表演时有三个表演者手中拿着牛尾巴,边舞边唱,一共有八首歌曲。
乐舞还有黄帝时代的《云门》,黄帝时代所作至尧时代增修的《咸池》。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有可能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简称《韶》,可能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商代的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用禽骨制成的骨哨和卵形的陶埙,至今约7000年,1986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了用鹤骨制成的骨笛,至今约9000年。
1977年湖北崇阳出土的铜鼓,1976年河南安阳安屯好墓出土的编绕。
周秦时期周代的礼乐制度: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
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
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一是认为每佾固定为八人,另一种认为人数与八佾相同。
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二乐县:。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周代掌管音乐的乐官最高级别为“大司乐”,为中大夫,一般具有行政,教学和演奏三职能。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乐包括乐德,乐舞和乐语。
宫廷乐舞包括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
六代乐舞简称“六乐”,都是从黄帝时期开始历代沿袭下来带有史诗性的乐舞。
分别是黄帝时期的《云门大卷》,唐尧时期的《咸池》,虞舜时期的《韶》,夏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朝当代的《大武》。
小舞是相对于“六代乐舞”等大型乐舞而言,那些13岁至19岁的国子们还必须学习一定数量的小舞。
中音史复习资料

人名篇:肖友梅,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字雪朋,号思鹤。
原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县),童年随父亲寓居澳门。
1901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与声乐,并在帝国大学学习教育。
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
前后达十八年。
在日本时,曾参加同盟会,掩护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
1920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涤讪了基础。
萧友梅还致力于编写音乐教材,计有1924年的“风琴教科书”、1925年“钢琴教科书”、1927年的“ 小提琴教科书”等,著有“ 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乐概说”和“ 中国历代音乐概略” 等学术论著,先在北京主持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和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同时组织了我国第一上管弦乐队,自任指挥。
赵元任(1892—1982 2.25)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
1 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
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
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著有《新诗歌集>.在谱曲方面按照他择定的“中国化”的目标,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采用和创作具有中国风味的歌调。
首先是吸收和融化他所熟稔的中国传统曲调,例如《听雨》.依声调谱曲,即处理歌词“字音跟越调”的关系。
他又按艺术歌曲的旋律与伴奏,有与一般歌曲不同的更高要求。
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经验,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卖布谣》刘大白词。
他还未当时的爱国民主斗争和社会教育等,写过不少与艺术歌曲不同的更为通俗的作品。
青主:廖尚果(1893--1959),即青主,中国音乐理论家,广东惠阳县府城人(今惠城区桥西),曾用笔名黎青主,别署黎青、廖尚果L.T.等。
古代史(中音史的古代部分)

古代史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骨笛是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夏代最为重要的代表性乐舞是《大夏》;2、商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乐舞是《大濩》。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礼乐的规定,都是为了加强人民的等级观念,最后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要顺利推行礼乐制度,必须加强有关礼乐方面的教育,担任音乐教育的是宫廷音乐机构的总管“大司乐”和“乐师”周代宫廷音乐总类:六代之乐,颂乐,雅乐,房中乐,乡越和四夷之乐六代之乐: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大韶》;夏禹《大夏》;商汤的《大濩hu》;周初的《大武》。
(大武以歌颂周武王伐纣为主题)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颂:用于祭祖,大射,早先的颂,大概源于民间的巫歌,速度缓慢,用瑟伴奏雅:大雅和小雅。
大雅与颂相似,小雅接近民歌。
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除周南,召南系等南方民歌即所谓“乡乐”外,其余都属小雅房中乐:一种燕乐,后妃们在内功侍宴时唱的四夷之乐:主要指秦楚吴越等地,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
用于祭祀和宴乐。
大都吹管乐器伴奏歌舞。
主要是为了炫耀其政教之远被,并非真的重视。
周代民间音乐发展:北方民歌代称“郑卫之音”和南音(战国时期南方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楚辞:又叫楚声,周代民间流行巫歌《九歌》(是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成相篇:荀子一书中有成相篇的唱词,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弦乐器以拨弹为主,有柱(瑟,筝)和无柱(琴)两种,管乐器有编管(萧,笙)和单管两种周代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最早的大型乐器曾侯乙编钟墨家:墨子题出“非乐”孟子:“人言不如人声”.乐记:我国最早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戏曲:中国传统的戏剧,包含唱念做打,综合艺术形式,文学,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服装说唱音乐:1到2人,一人代表多人,一会戏里一会戏外,既是演员,又是讲故事的人,不需要服装,没有舞美公孙尼子《乐记》第三章: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2、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歌,并加工改编,以供祭祀,宴乐之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音史资料
中音史资料
1、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8000年可考历史的文物是什么?骨笛
2、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周朝
3、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是哪种分类方法?八音分类法金土石革丝木夸包竹
4、我国最早论说音乐本质为“他律论”的文献是哪几部?《乐论篇》、《富国篇》、《乐记》。
5、“减字谱”是哪种乐器的记谱法?古琴
6、宋代词人中,著有附曲谱的词集并流传至今者是哪位?姜夔
7、“新法密率”的发明者是?朱载土育
8、1927年中国创建的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是那所?国立音乐院
9、儿童歌舞剧(可怜的秋香)的创作者是中国儿童歌舞剧题材的首创者是哪位?黎锦辉
10、最早在国外演出的中国管弦乐曲是哪位?黄自怀旧
11、乐府的设置可以上溯到哪个朝代?秦朝
12、旬况《城乡片》属于什么形式的音乐?说唱形式
13、先秦时期,“非乐”观点的提出者是谁?墨子
14、隋朝公迁七部乐中,属于汉族传统民间音乐是那部?《神奇秘谱》
15、我国最早刊印的古琴曲集是那部?《神奇秘谱》
16、在昆山腔的发展过程中,将昆山土戏改为广水唐腔的人是哪位?魏良辅
17、音谱《台湾歌曲》的作者是谁?江文也
18、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哪部?长恨歌
19、在中西音乐比较研究中,首次把世界音乐划分三大乐系”“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亚刺伯乐系》的人是谁?王光祈
20、唐代的音乐理论著述有哪些?《北堂书钞》《教坊记》《乐府杂录》《通史》《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
21、宋元时期流行流行的说唱形式主要有哪些?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
22、姜夔自度曲的代表作有哪些?《扬州慢》《杏花天影》
23、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有哪些?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乔吉甫
24、元代散曲的体制形式有哪些?小令带过曲散套
25、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曲有哪些?平沙落雁渔樵问答
26、京剧发展史上涌现的著名旦角有哪些?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
27、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有哪些?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28、萧友梅的作品有哪些?
《小夜曲》《新霓裳舞曲》《问》《南飞之雁曲》《五四纪念爱国歌》
29、冼星海的作品有哪些?《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
30、中国古文献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有哪些?
理解
1乐府
1 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
2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词作,亦称“乐府”3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2相和歌
我国汉代在北方兴起的民间歌曲形式。
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以后徒歌又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
“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和歌”。
它不仅取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而且加入了乐器伴奏,唱的人还要敲打一种节奏性乐器——节。
由此可知,相和歌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
它的内容和形式均有着广泛的群众性。
它还是魏晋时兴盛起来的民间音乐——清商乐的先声。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
相和歌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汉魏时的大型歌舞套曲——相和大曲。
3秧歌剧
答:“秧歌剧”是中国小歌剧的一种类型。
秧歌剧将话剧、戏曲和秧歌糅合在一起,在化妆、对话方面,吸收了话剧的特长,在歌唱方面,更多地吸收了老百姓所喜爱的民间小调,民谣,地方戏曲的曲调。
秧歌剧的基本对象是农民,其内容反映和表现正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
4变文
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
佛教徒在宣传教义时为使更多的百姓接受,便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称为“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叫“变文”。
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常由散文叙述一遍故事内容,然后以韵文演唱一遍,内容多为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轮回思想等佛教经义。
有《目莲变文》、《孟姜女变文》等。
5诸宫调
诸宫调: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曲牌则使用不同的宫调。
诸宫调的音乐来自唐宋以来的大曲、曲子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族乐曲,其伴奏乐器宋时主要用鼓、拍板、笛
领会
1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大量发源于农村的传统音乐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
2各种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
3、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4、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
5、吸收新文化成分。
6、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了不少坏的影响。
2聂耳创作的群众歌曲在音乐方面主要有那几个特性
(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
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
其主要特征有四个方面。
(1) 非方整性的曲体结构。
这种结构,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整首歌曲音乐的各部分呈不对等状态,从而使音乐富于动力性和节奏感。
(2) 丰富、多变的句式。
聂耳群众歌曲的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
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
(3) 突出地使用短句,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造成急促的气势,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
(4) 巧用休止。
在他的群众歌曲中不仅常用前后半拍的短暂休止,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意外的中顿。
这对音乐的强劲气质和紧迫感的创造,有很好的效果。
)
聂耳的创作道路是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道路,具体体现: 1 深刻反映了时代精神,唱出了人民大众的呼声,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2 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各种各样被压迫者的心声,第一个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反映他们的生活。
在音乐创作中的革命精神: 1 曲式结构进行上使用了很多器乐创作的发展步伐 2 在音乐语言方面,从劳动生活中吸取音调具有大众化民族化生活化的特点 3 是左翼音乐运动的主要骨干,也是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3 嵇康《声无哀乐论》内容历史意义
全文约7000字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反复论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进而阐明音乐的本体是“和”这个“和”是“大小、单复、高低、善恶”的总和,也即音乐的形式,表现的手段和美的统一,它对欣赏者的作用,仅限于“躁静”、“专散”、即他只能使人感觉兴奋或恬静,精神集中或分散。
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感情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
人心中先有了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他表现出来。
意义嵇康大胆的反对了两汉以来完全无视音乐的艺术性,把音乐简单的等同于政治的观点,这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而且他所看到的音乐形式美,音乐的实际内容与欣赏者理解之间的矛盾,也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声无哀乐论》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
学堂乐歌及其历史意义
答: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学堂乐歌概念:清末明初时期,新式学堂所开设的“乐歌”课和课中所教授的歌曲。
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国人救亡图存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求。
曲调来
源: 1 日本的学校校歌和军歌曲调 2 欧美各国民歌如流行歌曲曲调 3 采用本国民歌及传统曲调 4 创作歌曲。
历史意义: 1 学堂乐歌的兴起标志者近代普通音乐的教育的开始,它有力的冲击了封建性质的音乐文化 2 宣传和配合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群众性的歌曲形式在我国得到传播,为群众体裁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3 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的音乐基础理论,乐器乐曲唱机唱片等大量的被介绍进来,五线谱和简谱逐渐代替沿用已久的“工尺谱”“减字谱”。
代表人物:李叔同,高寿田,冯亚雄,曾志忞,沈心工。
)
意义:1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人才,从而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
2 通过学堂乐歌活动,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3通过乐歌课,把西欧音乐理论基本知识(包括简谱、线谱知识,乐器演奏法)以及音乐会演出形式介绍给国人,提高音乐修养,活跃音乐生活。
4乐歌活动中初夏“集体唱歌”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对中国“五四”以后特别是三十年代群众歌曲体裁的形成及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乐歌活动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教育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它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同时也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铺垫了最初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