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21课 伶官传序

合集下载

课件5:第21课 伶官传序

课件5:第21课 伶官传序

3.语言委婉,气势充沛。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 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 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 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 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于反复叹咏之中 显现委婉的韵致。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伶官传 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 篇文字”。后来写史论的人往往都借鉴这种抑扬顿 挫的笔法。
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 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或 逸豫,但统治者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 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北宋、南宋王朝之灭亡,其 原因之一都在于两宋统治集团只求苟安享乐,毫无 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 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外,“忧 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有一定的 借鉴作用。
一位英雄,只经过短短三年的时间竟然落得了“君臣 相顾,不知所归”,最后被宠幸的伶人射杀的结局,作 者此时又不禁发出了“何其衰也”的感叹。面对盛衰 的变化人们不禁要探究其因,而作者在开篇就明确 地表明了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强调了决定盛衰的关键是“人事”。
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是怎样提 挈全文的? 提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强调人事 的作用,意思是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这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 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即全文都围绕它进行 论证:①紧接着这句话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 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
句段剖析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 人欤? 剖析:这句话是选择关系的复句,两个问句各是一 个选择项,“得之难而失之易”是被否定、被舍弃的 一项,“皆自于人”是被肯定、被选择的一项。“岂得 之难而失之易欤?”是反问句,这句话与后一个问句 连起来看,否定了“得之难而失之易”,语意重点在强 调后一句中的“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是说“得 失”的“难易”在于人事。

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第21课 伶官传序

2018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第21课 伶官传序

系弓箭的形状和构造:弓箭一头是锋利的箭头,一头是燕尾状的羽毛, 目的是使箭在前进中不至于偏离方向,所以“矢”是定向的,坚定不改 变的,而古人认为誓言也是不能改变的,所以“矢”即“誓”,成语 “矢志不渝”就保留了此意。因而李克用才会在临终之际,赐“三 矢”,并以不容许拒绝的命令语气,谆谆嘱咐其子:“与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父之志!”可见,李克用赐“矢”的目的,就在于让庄宗发誓立 志,一定要替他完成三桩遗愿。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1课 伶官传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 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 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自主积累 合作探究 文本拓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答案
返回
本课结束
可能事事顺心,人生就是不断化解矛盾的过程。“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
问题。”这句话永远是真理。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唐朝)韩愈、 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 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 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可为何是“矢”,而不是其他的武器呢?首先,中国古代武器种类 繁多,箭虽适合远程射杀,但不一定就能射中目标人物,更不一定会一 箭致命,而且箭也不是最锋利的,并且相较于其他的暗器,箭也不利于 隐藏。其次,据史书记载,李克用死于重病,与“矢”无关,不可能是 因为死于箭,而要求其子用箭替他报仇雪恨。此外,燕王刘仁恭因被其 子刘守光囚禁,最终被李存勖带领的晋军生擒;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 最终因病去世;而梁王朱全忠,被冯廷谔用刀杀死。这些人的死均不是 被箭所伤所杀,那么李克用为何要赐“矢”呢?许慎《说文解字》有 言:“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栝羽之形。”也就是理解“矢”意,需联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与翻译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

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

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

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翻译: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原:推求本原来,探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在猪、羊个一头作祭品。

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还是。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函:包容。

伶官传序-课文翻译

伶官传序-课文翻译
问: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 人事哉!
分析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
判断句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判断句
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分析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
道理 虽然 难道 不是 推究
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的原因
代“这个道理”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 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 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先提出兴衰由人事的观点,接着举出将 要评价的后唐庄宗的事例。
• 2.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 具体说明。
• 答: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 其衰
强盛 全,所有的 没有人
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 祸患常
围困
被动句
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积聚 (介后)
伶 官 传 序欧
阳 修
伶: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 。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叫做伶官 。
《伶官传》选自欧阳修《新五代
史》。
序: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
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 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 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 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庄宗得失可知)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伶官传序欧阳修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组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告。

C、虚词:于,为,D、词类活用:兴,亡身,函梁,夜呼,东出,F、古今异义:至于3、能力目标:A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B、掌握词类活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词类活用2、课文第三段。

教学难点:对名句的理解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学法:学生学会积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三位文学家的作品,苏洵、苏轼、王安石,今天我们学习欧阳修的作品,《伶官传序》。

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

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

是二十四史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新五代史》中《伶官传》。

清代文学家沈德潜认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对本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

二、释题:师:伶,乐工,艺人。

伶官,乐工作了官。

《伶官传》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发生暴乱,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

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而写的序。

三、作者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至皇祐五年(1053)间所撰。

在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的名为《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史实。

其列传中有合传《伶官传》,记载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人为后唐庄宗所嬖幸并导致败政乱国的史实。

和很多史学家一样,欧阳修编撰史书的目的是为封建帝王提供统治经验和历史鉴戒。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习题: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Word版含答案

第21课伶官传序春秋霸主齐桓公,称霸诸侯,却因亲近小人导致祸起萧墙;吴国国君夫差,雄霸南方,却因贪恋美色导致勾践灭吴;开元明君唐玄宗,开创盛世,却因专宠贵妃导致盛唐衰落,历史上无数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盛衰由人,成败由人。

只有生活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玩物丧志,才能不再重复古人的错误和悲剧,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他又被贬了。

临近不惑之年,命途却还如此多舛,这让他有些压抑不住内心的忧伤。

在汴京的大殿前,他兀立良久,对着周遭静默的雕梁玉砌,喃喃悲叹:欧阳修呀,欧阳修,你滁州在哪里?离汴京有多远?欧阳修不知道。

此刻,透过岁月依稀斑驳的影子,他看到了自己的身世浮沉。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而前驱(之),及凯旋而纳之(于庙)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解析:B项,“负而前驱”后面无省略。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抑本其.成败之迹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解析:例句及A、C、D三项的“其”均为代词,他;B项,其:副词,千万。

答案:B3.下列各句中的“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A、B、C三项的“所以”均表原因;D项,“所以”表示“用来……的人或事物”。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C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D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解析:A 项,古指“官职”;B 项,古指“人的事情”;C 项,古义表原因。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伶官传序》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①,岂非人事②哉!原③庄宗④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⑤者,可以知之矣⑥。

世⑦言晋王⑧之⑨将终也,以三矢⑩赐庄宗而告之曰:“(11)梁,吾仇也;燕王(12),吾所立(1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14),而(15)皆背晋(16)以(17)归(17)梁(18)。

此三者,吾遗恨(19)也。

与尔(20三)矢,尔其(21)无(22)忘乃(23)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24),则遣从事(25)以一少牢(26)告庙(27),请(28)其矢,盛以锦囊(29),负而前驱(30),及凯旋(31)而纳(32)之。

方(33)其系燕父子以组(34),函梁君臣之首(35),入于太庙(36),还矢先王(37),而告以成功(38);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39)已灭,天下已定,一夫(40)夜呼,乱者四应(41),仓皇(42)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43),君臣相顾(44),不知所归,至于誓天(45)断发(46),泣下沾(47)襟(48),何其(49)衰(50)也!岂(51)得之难而失之易欤(52)?抑(53)本(54)其(55)成败之迹,而皆自(56)于人(57)欤?《书》(58)曰:“满招损,谦得益。

(59)”忧劳(60)可以兴(61)国,逸豫(62)可以亡身(63),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64)天下之豪杰,莫(65)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66)国灭(67),为(68)天下笑(69)。

(70)夫祸患常积于(71)忽微(72),而智勇(73)多困于(74)所溺(75),岂独伶人也哉?[注释]①天命:天神的旨意。

古人常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王朝的兴亡盛衰说成是天决定的。

②人事:与“天命”相对,指人的作为。

③原:动词,推究,追根。

④庄宗:即李存勗(892—926),李克用之子,他于公元923年灭掉后梁,统一北中国,建立后唐王朝,改元同光。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1课 伶官传序》课件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1课 伶官传序》课件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21课 伶官传序》赏析课件
目标解读
高考领航
诗词我秀
古人常用古诗文名句来
识记:欧阳修和课文中的文 1.“原”“从事”“所以” 励志勤学,修身养性。
化常识
等词语及“方其系燕父子以
《孟子》强调以苦难来磨
掌握: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 组”“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炼意志的重要性:“故天
三、阅读课文第 4 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 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结尾一句,以问句结束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介词,拿 连词, 表承接 (2)动词,给 箭 (3)代词,代赐三矢之事 副词,就 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介词,用 (4)介词,当 动词,缚 丝 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用木匣子装 (5)响应 向东 (6)副 词,难道 连词,表并列 代词,代指天下 (7)或者 推究
【答案】 一、1.(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①论据是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②文中用“原庄宗 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过渡到下文。 2.虽然 政治上的得失 3.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二、1.(1)①受、藏、告、请、盛、负、纳。②接受遗命后, 有矢志复仇的决心和意志,忠诚地执行遗命。 (2)“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 身”。
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以:________)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方:________ 系: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

100 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 阶级要以史为鉴。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 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 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 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 输绢以求苟安。
3.文化常识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 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 书内容,或是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 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 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其他如《滕王阁序》 《兰亭集序》《送东阳马生序》《琵琶行(并序)》《归 去来兮辞(并序)》。
易欤?
衰颓啊!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抑本其 成败 之 迹, 而皆自于人欤? 《书》 曰: 还是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
“满
招 损, 谦

益 。”忧 劳可以
“骄傲自满招来损害,谦虚谨慎得到益处。”忧虑辛劳可以
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 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 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 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 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 文忠。
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金石家。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 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 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 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 《欧阳文忠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3.本文的语言在句式上有何特色?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本文语言感情充沛,富于变化。文章多用短 句,多用感叹句(可谓壮哉!何其衰也!岂非人事哉!等 等)。多用对称词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国;祸 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

欧阳修《伶官传序》课文

欧阳修《伶官传序》课文

欧阳修《伶官传序》课文欧阳修《伶官传序》课文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

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

文中涉及五代历史。

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

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要求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结论,然后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的鉴赏水平,并就某一史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写评论文章。

同时适应本单元教学要求,本课内容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课件4:第21课 伶官传序

课件4:第21课 伶官传序

要点探究
1.本文是怎样提出论点的?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 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提示: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 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 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①国家成败兴衰“皆自于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夫祸患常积于 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THANK YOU .
3.文章写到第三段,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可以结 束了,可是作者又做进一步议论,为什么? 提示:第四段用“故”字承接上文,再次评论庄宗的 盛衰,以“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 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的教训,得出具有更 普遍意义的结论,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 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 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 灭的下场。
(2)历史进步性:虽然一个王朝的盛衰安危不能完全 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还是逸豫,但统治者是骄 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社会是有重大影响 的。北宋王朝之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之灭于蒙古 族,其原因之一都在于两宋统治集团只求苟安享乐, 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 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政治眼光。另 外,“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 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21课 伶官传序
欧阳修
走近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 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自称庐陵 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他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 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 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粲然可观,诗、 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 丽,承袭南唐余风。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3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3

思考:庄宗接受父亲的遗命后,做了哪些事?完成效果如何?
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庄宗大事记载
908年 23岁 912年 27岁 923年 38岁
“与尔三矢”(领遗命)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称帝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 可谓壮哉!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了这篇文章,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 溺”的理解,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表达你的看法!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 事。查理准备与对手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 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 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 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等到 叛军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相对而视
返回的地方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以至于
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难道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使动用法,使…兴,使…亡
•文章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 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 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大秦帝 国的兴起和灭亡,六国曾经的强大和落败,究其原因,都绕 不开“人事”二字,须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 溺,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任何时代都是这个理!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第21课伶官传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①盛衰.之理( 动词,衰亡 ) ②何其衰.也( 动词,衰颓 )
(5)盛 ①其意气之盛.( 读shèng,形容词,昂扬 ) ②盛.以锦囊( 读chéng,动词,装着 ) ③盛.衰之理( 读shèng,形容词,兴盛 ) (6)以
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所”组成名词性结构,……的原因)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介词,用 )
作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 《新唐书》。
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书编撰和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 评价 就,是北宋文坛泰斗。在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中,尤以散文成就
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第一人。
背景解读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 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 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 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 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 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 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全词虽未着一“思”一“怨”之词,但句句含思妇缱绻 之情,含蓄温丽,意境幽美。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 宋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 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 生平 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 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 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2.一词多义
(1)恨 ①此三者,吾遗恨.也( 名词,怨恨,仇恨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动词,遗憾 ) (2)本 ①抑本.其成败之迹(动词,推究 )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副词,本来 ) ③今背本.而趋末(名词,根本 )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伶官传序的翻译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

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

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

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

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

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

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

伶官传序高中课文原文

伶官传序高中课文原文

伶官传序高中课文原文嘿,大伙儿,今儿咱们不聊那些高深莫测的科技,也不提啥复杂的算法,咱们就来聊聊咱们高中时候学过的一篇经典课文——《伶官传序》。

这文章啊,简直就是咱们古文里的一股清流,既讲历史,又谈人生,读起来那叫一个过瘾!一开篇,欧阳修老先生就给我们整了个大新闻:“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简直就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他说啊,一个国家的兴衰,虽然有人会说这是老天的安排,但归根结底,还不是咱们人自己干出来的嘛!这话听着就接地气,让人心里头那个透亮啊。

接着,老先生就开始给我们讲故事了。

他说啊,庄宗李存勖这家伙,当初那叫一个牛气冲天,手底下兵强马壮,灭了梁国,又打了不少胜仗,简直是人生赢家啊。

可这家伙呢,偏偏喜欢唱戏,整天跟那些伶人混在一起,还给他们封官加爵,搞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的。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咱们班那个小明,学习好,体育棒,可偏偏迷上了打游戏,成绩一落千丈。

这庄宗啊,跟小明还真有点像,都是被自己的兴趣爱好给害了。

不过呢,庄宗的故事可比小明惨多了。

1.1 庄宗的堕落庄宗后来啊,越来越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对朝政是越来越不上心。

那些伶人呢,也趁机作威作福,搞得朝廷上下怨声载道。

这时候呢,有个叫赵在礼的家伙趁机起兵叛乱,庄宗派兵去镇压,结果那些士兵都不肯卖力,为啥?因为他们心里头也恨透了那些伶人啊!1.2 伶人的反噬这一来二去的,庄宗就彻底完蛋了。

他亲自率军出征,想要挽回局面,结果却被乱箭射死。

哎,这可真是“成也伶人,败也伶人”啊!二、历史的教训欧阳修老先生讲完这个故事后,就开始给我们总结教训了。

他说啊,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得有个好皇帝,而这个好皇帝呢,又必须得有个好班子来辅佐他。

要是皇帝整天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那国家还不得乱套啊!2.1 人才的重要性老先生还特别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说啊,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起来,就得广开才路,不拘一格。

不管是出身贫寒还是富贵之家,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应该得到重用。

《伶官传序》全文

《伶官传序》全文

《伶官传序》全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

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

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抑后扬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作者: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原文及译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

伶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

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理:道理。

岂:难道。

人事:指政治上的得失。

原:推究,推其根本,形容词用作动词。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shǐ)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qì)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课件9:第21课 伶官传序

课件9:第21课 伶官传序

思维导图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后唐庄宗史实
庄宗接受遗命 例
庄宗执行遗命 论证 理 盛: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衰: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 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 统治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文本研读
(2)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 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 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 而设疑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语 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而止,将全文 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固定句式。 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史论的一般写法。 3.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 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 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本研读
(3)平易自然,简约凝练。文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 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议论简明扼要,其中 一些格言式的对称语句,如“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 发人深省。
多维探究
作者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伶官们的事,是否显得 有些文不对题? 点拨 不是,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迹在传内已作了 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 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 密,重点落在庄宗盛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 困之”的事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 题意,突出了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归顺 动词,回到
动词,回去 ③若中道而归 ,何异断斯织乎 ( 《乐羊子妻》 ) .
④完璧归 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动词,归还
⑤请从吏夜归 (《石壕吏》) . ⑥聊乘化以归 尽(《归去来兮辞》) . 4.举 ①举 天下之豪杰(《伶官传序》) . ②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
动词,回去
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契丹与吾约 为兄弟 . ②函 梁君臣之首 . ③抑本 其成败之迹 . (2)名词作状语 ①负而前 驱 . ②一夫夜 呼 . ③仓皇东 出 . 前: 向前 夜:在夜里 东: 向东 约: 订盟约 函:用木匣子装 本:推究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 ..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忧劳可以兴 国 . ②逸豫可以亡 身 .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 .. 智勇: 有谋有勇的人物 兴:使……兴 亡:使……亡 成功: 成功的消息
6.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 欤(《伶官传序》) 形容词,容易 . ②缙绅而能不易 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动词,改变 . ③秦王以十五城请易 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 动词, 交换 7.告
动词,祭告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庙 ( 《伶官传序》 ) . 动词,告诉 ②私见张良,具告 以事 ( 《鸿门宴》 ) .
1.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第一, 例证法。 本文属于史论。 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 以史带论,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 事例。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 但在具体选材上, 却以“晋王赐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 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
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是”来 构成判断句。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 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形 式有以下几种:
(1)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2)何以战?(《曹刿论战》) (1)中的“我”是动词“顾”的宾语; (2)中的“何” 是介词“以”的宾语。 从句式的角度来理解,要记住两句口诀:(1)在疑问 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在否定句中,代 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当然,口诀不能包容的,要另外 记忆理解。
助读新课启航 识记知识必备 第 五 单 元 第 21 课 探究文本研读
整合技法指导 应用体验之旅
第 21 课
伶官传序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政治家、 文学家、 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 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 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 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 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 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 作有《新五代史》 《欧阳文忠公集》 ,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
(2)形容词作动词 乱 者四应 . 4.数词的活用 数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梁,吾仇也(“„„也”表判断) ②此三者,吾遗恨也(“„„者,„„也”表判断) ③燕王,吾所立(语意上判断) 忽微: 微小的事情 乱: 作乱
2.被动句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表被动) 3.状语后置 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 “ 庄宗受而 (于庙)藏之”] ②盛以锦囊[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以锦囊)盛”] ③而告以成功[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而(以成功)告”] 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按现代汉语的语序为 “ 夫祸患常 (于忽微)积”]
5.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 ..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到了„„的局面(境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三、一词多义 1.原 ①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伶官传序》) . ②情有可原 .
动词,推究 动词,原谅
2.恨 ①此三者,吾遗恨 也(《伶官传序》) .
名词,怨恨,仇恨 动词,遗憾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出师表》) . 3.归 ①而皆背晋以归 梁(《伶官传序》) .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伶官传序》) .
一、通假字 尔其无 忘乃父之志 . 二、古今异义 1.岂非人事 哉 .. 古义: 人为之事,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 等工作 通 毋 , 不要
2.与其 所以失之者 .. 古义: 与,介词,和;其,代词,他 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 放弃的一面 3.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 古义: 随从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 4.其意气 之盛 .. 古义:心情,气势 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 而产生的情绪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 传》作的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 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 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提出论点引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盛衰之理 正面:庄宗遵父命报仇成功 由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 伶官论证论 传序点本论反面:庄宗沉溺声色亡国 防微杜渐 可长存 ——逸豫可以亡身 推出结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 勇多困于所溺
明确: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人们不要 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 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3.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是怎样 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明确:文章主要运用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例。作者详
细叙述了“晋王三矢”的故事,转述李克用临终时那一番话,充 满激愤、痛切和向往的感情,使人如闻其声,这样就能表现出李 存勖是受命于危难之际,而且不负先人之志。“晋王三矢”的故 事很有代表性,作者选用来说明李存勖的发愤图强是非常适合 的。 但这段故事虽然在社会上流传较广, 却不一定有确凿的根据, 所以作者在前面加上“世言”二字。于是,史学家的重视信而有 征与文学家的重视典型事例巧妙地统一起来了。
第二,文笔酣畅,波澜起伏。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 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王赐三矢”的叙事, 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的赞叹,而后语势陡 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继而步步紧逼,设疑 问、引古语而得出“自然之理”。然后再次评论庄宗盛衰, 语势再升再降,在大起大落之中引出发人深省的教训,戛然 而止,将全文的语势稳稳地落在结尾上。篇幅虽短小,却写 得起伏跌宕。全文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 先帝之灵(《出师表》) . 动词,告慰
8.微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伶官传序》) .
数词,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②今臣亡国贱俘,至微 至陋(《陈情表》) .
形容词,地位低下,卑贱
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 冷(《定风波》) . ④以为吉凶倚伏,幽微 难明(《张衡传》) . ⑤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
动词, 归向
形容词,所有的
动词,被攻克
动词,抬起
动词,成就,成功
③今亡亦死,举 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动词,发动 . ④举 头望明月(《静夜思》) . ⑤死即举 大名耳(《陈涉世家》) . ⑥举 孝廉不行(《①盛 衰之理(《伶官传序》) . ②盛 以锦囊(《伶官传序》) .
明确: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盛衰由人的主张:“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用一个“原”字推导原因,点 出庄宗,作为立论依据,顺势引起下文。 作者得出的结论有三: (1) 国家成败兴衰 “ 皆自于人 ” ;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夫祸患常积于 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4.怎样理解文章中文与题的内在联系? 明确:作者为《伶官传》作序,却很少直接写到伶官们的事,
表面看来文不对题,实际上两者有内在联系。因为伶官的事 迹在传内已作了详细叙述,不必重复。庄宗的衰败正是由伶 官引起,作者以历史为鉴,就伶官乱政误国之事评述国家兴 亡盛衰之理,以史论事,内容联系很紧密,重点落在庄宗盛 衰的史实和评论上。文章最后也提到“数十伶人困之”的事 实,使伶人的作乱和后唐的盛衰直接联系起来,这样扣住了 题意,突出了中心。
读 sh èng ,形容词,兴盛 读 ch éng ,动词,装着
读 sh èng ,形容词,昂扬 ③其意气之盛 ( 《伶官传序》 ) . ④故方其盛 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 . 读 sh èng ,形容词,强盛
⑤胜地不常,盛 筵难再(《滕王阁序》) . 读 sh èng ,形容词,盛大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 则近谀(《师说》) . 读 sh èng ,形容词,职位高
副词,稍微
形容词,深奥,微妙 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⑥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 . 9.以(均选自《伶官传序》)
形容词,微弱
①与其所以 失之者 与“所”组成名词性结构,„„的原因 . ②可以 知之矣 .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 组 . 10.与(均选自《伶官传序》) ①与 其所以失之者 . ②与 尔三矢 .
第二,对比论证法。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 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 命题。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 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正反两方 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 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2.语言独具特色 第一,语言委婉,气势旺盛。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 训、为当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却毫无生硬的说教, 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 是有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文中疑问句、 感叹句与陈述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结合,错综有致, 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旺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