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容斥原理的基本应用
容斥原理的基本应用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又称为容错原理、排容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计数原理。
容斥原理用于解决计数问题,特别是解决两个或多个集合的并、交、差等计数问题。
它通过将复杂的集合拆分成简单的部分,并根据不同情况逐步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
容斥原理有助于简化计数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得问题的求解更加简洁明了。
容斥原理的应用场景容斥原理在组合数学、概率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解决一些复杂的计数问题,包括排列组合问题、概率计算问题、鸽巢原理问题等。
容斥原理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极大地简化计算的复杂度,提高解题效率。
以下是容斥原理的基本应用场景:1.列表中元素的多重选择问题2.集合的并、交、差运算问题3.满足多个条件的计数问题4.重复计算问题容斥原理的基本原理容斥原理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
假设有A、B两个集合,记其元素个数分别为|A|和|B|。
那么A和B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A∪B| = |A| + |B| - |A∩B|其中,|A∩B|表示A和B集合的交集中的元素个数。
上述公式中的两次求并集都将交集的元素计算了两次,所以需要将交集的元素个数减去一次,以避免重复计算。
这就是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
容斥原理的基本应用举例列表中元素的多重选择问题假设有一个列表,其中有苹果、橙子、香蕉、草莓这四种水果。
现在需要从这个列表中选择1种、2种、3种甚至全部4种水果的可能性有多少种?根据容斥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1.计算只选择1种水果的情况,共有4种可能性。
2.计算只选择2种水果的情况,共有C(4,2) = 6种可能性。
3.计算只选择3种水果的情况,共有C(4,3) = 4种可能性。
4.计算选择全部4种水果的情况,共有1种可能性。
根据容斥原理,计算总的可能性的公式为:总可能性 = 只选择1种水果的数量 - 只选择2种水果的数量 + 只选择3种水果的数量 - 选择全部4种水果的数量带入上述计算结果,得到总可能性为4 - 6 + 4 - 1 = 1种。
容斥原理的应用举例
容斥原理的应用举例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是概率论、组合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它用于求解多个事件的并或交的概率或数量。
容斥原理是以集合论为基础的一种推理思想,通过排除重复计数,从而得到准确的计数结果。
容斥原理的公式容斥原理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1 ∪ A2 ∪ ... ∪ An| = |A1| + |A2| + ... + |An| - |A1 ∩ A2| - |A1∩ A3| - ... - |An-1 ∩ An| + |A1 ∩ A2 ∩ A3| + ... + (-1)^(n-1) * |A1 ∩ A2 ∩ ... ∩ An|其中,|A1 ∪ A2 ∪ … ∪ An| 表示事件 A1、A2、…、An 的并的概率或数量,|A1| 表示事件 A1 的概率或数量,|A1 ∩ A2| 表示事件 A1 和 A2 的交的概率或数量,以此类推。
容斥原理的应用举例容斥原理在组合数学和概率论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容斥原理的具体应用。
例子1:求解有限集合的元素个数假设有三个集合 A、B、C,它们分别有 |A|、|B|、|C| 个元素,求这三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
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有:|A ∪ B ∪ C| = |A| + |B| + |C| - |A ∩ B| - |A ∩ C| - |B ∩ C| + |D|其中,|A ∩ B| 表示集合 A 和 B 的交的元素个数,以此类推。
例子2:求解排列组合中不满足条件的情况假设有两个集合 A 和 B,它们分别有 |A|、|B| 个元素,要求从 A 和 B 中选择指定数量的元素排列组合,但要满足某个特定的条件,那么可以使用容斥原理来计算不满足条件的情况。
Count = |A| * |B| - |A ∩ B|其中,|A ∩ B| 表示满足条件的情况。
例子3:求解事件的概率假设有三个事件 A、B、C,它们分别发生的概率分别为 P(A)、P(B)、P(C),求这三个事件的并的概率。
容斥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容斥原理的理解及应用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计数方法,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计数问题。
它基于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思想:通过减去重复计数来得到所需的计数。
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枚举每个事件的包含情况来计算事件的并集。
它主要分为两步:1. 枚举所有的事件组合。
容斥原理将事件集合划分为若干个子集合,每个子集合代表一个事件的包含情况,通过枚举这些事件的包含情况来计算事件的并集。
例如,对于一个问题,A、B、C三个事件,我们可以枚举8种情况:A、B、C以及AB、AC、BC以及ABC、空集。
这样可以保证每个事件都被包含到,并且不会重复。
2. 计算每个事件组合中的事件的并集。
容斥原理的关键在于计算每个事件组合中事件的并集。
考虑每个子集合的事件个数的奇偶性,通过加减计算得到事件的并集。
以A、B、C三个事件为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A或B或C”减去“AB或AC或BC”再加上“ABC”来得到所需的计数。
容斥原理主要应用于解决计数问题,特别是计算事件的并集问题。
以下是容斥原理的几个应用示例:1. 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
假设有两个集合A和B,我们想要求并集A∪B中元素的总个数。
根据容斥原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A和B的元素个数再减去A∩B的元素个数来得到并集的元素个数。
这是因为A∪B中的每个元素都会被计算两次,而A∩B中的元素被计算两次后又被减去了一次,所以最终得到的结果是正确的。
2. 求多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
若要求多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可以使用容斥原理的推广。
假设有n 个集合A1, A2, ..., An,我们可以使用容斥原理的思想,通过计算每个子集合中的元素个数再根据子集合的个数的奇偶性进行加减操作来得到并集的元素个数。
3. 求满足多个条件的数的个数。
假设有n个条件P1, P2, ..., Pn,每个条件Pi代表一个谓词,我们想要求满足所有条件的数的个数。
我们可以使用容斥原理的思想,通过计算每个子集合中满足条件的数的个数再根据子集合的个数的奇偶性来得到满足所有条件的数的个数。
组合数学 第二章 容斥原理
500 5
100,|A
B|
500 15
33
根据容斥原理,从1到500的整数中被3或5除尽的数的个数为
|A B| |A|+|B||A B| 233
§2.1 容斥原§理2例.41 容斥原理
2.1.3 容斥原理
例题
例4、求有a,b,c,d四个字符构成的n位符 号串中,a,b,c至少出现一次的符号串的 数目。
A BA B
A BA B
注:De Morgan定律可推广到n个有限子集。
S
A
S AB
§§22..11容容斥原斥理原定理理1-1
2.1.2 计数定理
定理 2.1
|A B| |A||B||A B|
可用Venn图说明该定理的正确性。 或通过组合分析法,若A代表具有性质a的元素集合,B代表具有 性质b的元素集合,等式左端表示至少具有性质a、b之一的元素 个数,|A|表示具有性质a的元素个数,|B|表示具有性质b的元素个 数,但二者相加时,同时具有性质a、b的元素计数重复加了一次, 故需要减去重复的数|A∩B|。 注:加法法则相当于该等式A∩B=Φ的一个特例。
解:设S为26个字母的全排列集,令Ai分别为出现dog, god, gum, depth, thing的排列集,i=1,2,3,4,5。出现dog的排列,可把dog作 为一个元素看,|A1|=24!,同理|A2|=|A3|=24!,|A4|=|A5|= 22!。因 dog, god不可能同时出现,故|A1∩A2|=0,同理|A2∩A3|=|A1∩A4|= |A1∩A5|= 0,gum, dog可以在dogum中同时出现,故|A3∩A1|=22!, 同理|A2∩A4|=|A3∩A4|=|A5∩A2|=|A5∩A3|=20!, |A4∩A5|=19!。同理 |A1∩A2∩A3|=|A1∩A2∩A4|=|A1∩A2∩A5| =|A2∩A3∩A4|=|A2∩A3∩A5|=|A1∩A4∩A5|=|A1∩A3∩A4| =|A1∩A3∩A5|=|A2∩A4∩A5|= 0,|A3∩A4∩A5|=17!,其他4个、5 个子集的交集均为空集。 根据容斥原理,所求的排列数为
容斥原理讲解
容斥原理讲解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容斥原理。
你说这容斥原理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拼图游戏。
咱就打个比方吧,比如说你有一堆各种各样的糖果,有巧克力糖、水果糖、奶糖。
然后呢,你想知道总共有多少颗糖,但是这里面有些糖果它既是巧克力味又是水果味的呀,还有些可能既是奶糖又是巧克力糖。
这时候容斥原理就派上用场啦!它能帮你理清这些重复的部分,准确算出糖果的总数。
你想想看,在生活中不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嘛。
比如说你参加了好几个兴趣小组,篮球小组、绘画小组、音乐小组。
那在统计参与人数的时候,可不能简单地把各个小组的人数一加就完事儿了,因为有些人可能同时参加了好几个小组呀,这就需要用容斥原理来好好算一算啦!再比如说班级里评选优秀学生,有的同学学习好,有的同学品德好,还有的同学文体好。
但也有同学是好几方面都好呀,那在统计优秀学生人数的时候,不就得考虑到这些重叠的部分嘛,不然可就不准确啦。
容斥原理不就是这样嘛,它让我们能更清楚、更准确地去理解和处理那些有重叠、有交叉的情况。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处理各种关系一样,朋友之间可能有共同的爱好,工作中可能有交叉的任务,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分辨和处理呀。
它不是那种死板的理论,而是非常实用的工具呢!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不慌乱,能有条理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你说这容斥原理是不是很神奇呢?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我们理解复杂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避免重复计算或者遗漏重要信息。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容斥原理,它在很多地方都能派上大用场呢!无论是在数学领域,还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帮助和启示。
我们要好好去理解它、运用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精彩和便利呀!这容斥原理,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呢,大家难道不这么觉得吗?。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1 序言数学知识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数学已不仅是一门单一的科学,而是一种普适性的技术,正广泛地渗透到物质世界的每一个领域内,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起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向前推进,时代的进步,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与内容伴随着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屈指记数到现在的办公自动化而日趋完善.人类的现实生活需要数学,而国家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更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具备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一定数学思想方法,是现代人才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组合数学是带着数学趣味性和益智魅力的问题,逐渐与数论、概率统计,以及后来新兴的拓扑学、线性规划等学科相互交织在一起,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足以显示了数学的用途.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解决计数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容斥原理在排列、组合、概率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长足进步,给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的组合数学和离散数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它们与其他基础数学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让应用数学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2 容斥原理定理2.1 设S 是有限集,P 表示某种性质,令A 表示S 中具有性质P 的元素的集合,则S 中不具有性质P 的元素的个数为: A S A =-.定理2.2 设S 是有限集,12,P P 表示某种性质,令,A B 表示S 中具有性质12,P P 的元素的集合,则S 中不具有性质12,P P 的元素的个数为:A B S A B A B =--+I I .定理2.3 设S 是有限集,123,,P P P 表示某种性质,令,,A B C 表示S 中具有性质123,,P P P 的元素的集合,则S 中不具有性质123,,P P P 的元素的个数为:A B C S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I I I I I I I定理2.4 设S 是有限集,()1,2,,i P i n =L 表示某种性质,令()1,2,,i A i n =L 表示S 中具有性质()1,2,,i P i n =L 的元素的集合,则S 中至少具有某一性质()1,2,,i P i n =L 的元素的个数为 1121121211n i i i i ni i nA A A A A A ≤≤≤<≤=-++∑∑U UL U I L()()12121112111k k k n i i i n i i i nA A A A A A --≤<<<≤-++-∑L I I L I L I I L I()12121111k k n k i i i k i i i nA A A -=≤<<<≤=-∑∑L I I L I .现给出这个公式的证明. 证明[]()145P 当2n =时, 121212A A A A A A =+-U I因为 12112A A A A A -=-I ,12A A A ⊆I ,所以 12112112A A A A A A A A -=-=-I I ,所以 当2n =时,结论成立.假设当()2n s s =≥时结论成立,则当1n s =+时,111111111n s n ss i i i s is i s i i i i i A A AA A A ++++=====⎛⎫⎛⎫A =A ==+- ⎪ ⎪⎝⎭⎝⎭U I U U U U U ()1111ssis i s i i AA A A ++===+-I U U()11212111211kk sk i i i i i s k i i i sA A A A -≤≤+=≤<<<≤=+-∑∑∑L I I L I ()()1212111211111k s ksi i s s s k i i i sA A A A A A A -++=≤<<<≤+-+-∑∑L I I L I I I L I I 111i i s A ≤≤+=∑()()1212112121111211111k k k k s s k k i i i i i i s k i i i s k i i i s A A A A A A A ----+=≤<<<≤=≤<<<≤⎡⎤+-+-⎢⎥⎣⎦∑∑∑∑L L I I L I I I L I I ()1211ss A A A ++-I I L I ()()1121211211121111k k sk si i i i s i s k i i i s A A A A A A A -+≤≤+=≤<<<≤+=+-+-∑∑∑L I I L I I I L I ()1212112111kk s k i i i k i i i s A A A +-=≤<<<≤+=-∑∑L I I L I()12121211k k nk i i i k i i i nA A A -=≤<<<≤=-∑∑L I I L I所以 当1n s =+时,结论成立.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任意的自然数()2n n ≥结论成立.S 中不具有性质()1,2,,i P i n =L 的元素的个数为: ()121212111k k nkn i i i k i i i nA A A S A A A =≤<<<≤=+-∑∑L I I L I I I L I .3 应用举例3.1 容斥原理的一些简单应用例3.1.1 由1至300的整数中, 有多少个整数能被7整除且能被2或5整除?解 设所求为N , 令{}1,2,,300S =L , A ={能被7214⨯=整除的整数},B ={能被7535⨯=整除的整数},A B I ={能被72570⨯⨯=整除的整数},则N A B A B A B ==+-U I 3003003007275725⎡⎤⎡⎤⎡⎤=+-⎢⎥⎢⎥⎢⎥⨯⨯⨯⨯⎣⎦⎣⎦⎣⎦218425=+-= 例 3.1.2 有2008盏亮着的电灯,各有一个拉线开关控制着,现将其顺序编号为1,2,3,,2008L .将编号为2的倍数的灯线拉一下,再将编号为3的倍数的灯线拉一下,最后将编号为5的倍数的灯线拉一下,拉完后还有几盏灯是亮的?解 令A ={不大于2008的2的倍数},B ={不大于2008的3的倍数}, C ={不大于2008的5的倍数}, 则200810042A ⎡⎤==⎢⎥⎣⎦, 20086693B ⎡⎤==⎢⎥⎣⎦, 20084015C ⎡⎤==⎢⎥⎣⎦. 又 A B I ={不大于2008的236⨯=的倍数},A C I ={不大于2008的2510⨯=的倍数},BC I ={不大于2008的3515⨯=的倍数}, A B C I I ={不大于2008的23530⨯⨯=的倍数},200833423A B ⎡⎤==⎢⎥⨯⎣⎦I , 200820025A C ⎡⎤==⎢⎥⨯⎣⎦I , 200813335B C ⎡⎤==⎢⎥⨯⎣⎦I , 200866235A B C ⎡⎤==⎢⎥⨯⨯⎣⎦I I ,所以拉过开关的灯的只数为:A B C A B C A B A C B C A B C =++---+I I I I I I I 1004669401334200133661473=++---+= (只)所以没拉开关的灯的只数为:20081473535-=(只) 只拉两次的开关的灯的只数为:3A B A C B C A B C ++-I I I I I 334200133366469=++-⨯=(只)所以最后亮着的灯的只数为:5354691004+=(只)3.2 容斥原理在重排问题中的应用 例3.2.1[]()21P 4只小鸟飞入四个不同的笼子里,每只小鸟都有自己的一个笼子(不同的笼子,笼子也不同),每个笼子只能飞进一只小鸟,若都不飞进自己的笼子,应有多少种不同的飞法?分析 设4只小鸟是甲、乙、丙、丁,相对应的笼子分别是1号、2号、3号、4号,由题意可推算出有9种不同的飞法,分别是乙甲丁丙;乙丙丁甲;乙丁甲丙;丙甲丁乙;丙甲丁乙;丙丁乙甲;丙丁甲乙;丁甲乙丙;丁丙甲乙;丁丙乙甲。
容斥原理实际的应用
容斥原理实际的应用1. 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技巧,用于解决计数问题。
它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通过合理的组合和排除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计算相互排斥的事件的总数,来求得它们的并集的总数。
通过按照包含的事件数量递减的顺序逐步计算,并利用排斥原理,最终可以得到所求的结果。
2. 容斥原理的应用场景容斥原理可以在各种计数问题中使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容斥原理常用于解决与集合有关的计数问题。
例如,在一个集合中,有多少个元素满足某些特定的条件。
2.2. 划分问题容斥原理还可以用于解决划分问题。
例如,将一个集合划分为若干个子集合,求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划分方案的总数。
2.3. 排列组合问题容斥原理在排列组合问题中也有实际的应用。
例如,求解某些特定的排列或组合问题,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出结果。
3. 容斥原理的实际应用案例下面以两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为例,说明容斥原理的应用方法和计算过程。
3.1. 求解包含特定元素的集合数量假设有一个集合A,包含了100个元素。
我们希望计算出来满足以下条件的子集合的个数:每个子集合中至少包含3个特定的元素,但不能同时包含另外2个特定的元素。
首先,可以通过排斥原理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
我们分别计算包含1个元素、包含2个元素、包含3个元素和包含4个元素的集合的个数。
•包含1个元素的集合数量:C(100, 1)•包含2个元素的集合数量:C(100, 2)•包含3个元素的集合数量:C(100, 3)•包含4个元素的集合数量:C(100, 4)然后,利用容斥原理,计算出满足条件的子集合的总数:总数量 = 包含1个元素的集合数量 - 包含2个元素的集合数量 + 包含3个元素的集合数量 - 包含4个元素的集合数量最后,将上述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即可得到最终的答案。
3.2. 求解划分问题的方案总数假设有一个集合B,包含了10个元素。
容斥问题公式及运用
容斥问题公式及运用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无一重复,无一遗漏。
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一、容斥原理1: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先把A、B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发现既是A类又是B类的部分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要减去。
如下图所示。
【示例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解:数学得满分人数→A,语文得满分人数→B,数学、语文都是满分人数→A∩B,至少有一门得满分人数→A∪B。
A∪B=15+12-4=23,共有23人至少有一门得满分。
二、容斥原理2: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将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后发现两两重叠的部分重复计算了1次,三个集合公共部分被重复计算了2次。
如下图所示,灰色部分A∩B-A∩B∩C、B∩C-A∩B∩C、C∩A-A∩B ∩C都被重复计算了1次,黑色部分A∩B∩C被重复计算了2次,因此总数A∪B∪C=A+B+C-(A∩B-A∩B∩C)-(B∩C-A∩B∩C)-(C∩A-A ∩B∩C)-2A∩B∩C=A+B+C-A∩B-B∩C-C∩A+A∩B∩C。
即得到:【示例2】某班有学生45人,每人都参加体育训练队,其中参加足球队的有25人,参加排球队的有22人,参加游泳队的有24人,足球、排球都参加的有12人,足球、游泳都参加的有9人,排球、游泳都参加的有8人,问:三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解:参加足球队→A,参加排球队→B,参加游泳队→C,足球、排球都参加的→A∩B,足球、游泳都参加的→C∩A,排球、游泳都参加的→B ∩C,三项都参加的→A∩B∩C。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计数技巧,被广泛运用于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等领域。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求出多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来计算所需的数量,从而避免重复计数,确保准确性和全面性。
本文将介绍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推导过程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容斥原理是根据集合的性质和运算规则推导出的一种计数方法。
在给定一组集合时,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这些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元素个数。
在具体运用中,我们将问题转化成求解几个集合的元素个数之和的问题。
容斥原理表达式如下:∣A1∪A2∪⋯∪An∣=∣A1∣+∣A2∣+⋯+∣An∣−∣A1∩A2∣−∣A1∩A3∣−⋯−∣An−1∩An∣+⋯+(−1)^n−1∣An−1∩An∣其中,∣A∣表示集合A的元素个数,∪表示集合的并集,∩表示集合的交集,n表示集合的数量。
二、容斥原理的推导过程容斥原理的推导过程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实现,下面简要介绍:首先,我们给定两个集合A和B,我们用∣A∣表示集合A的元素个数,用∣B∣表示集合B的元素个数。
如果我们要计算A和B的并集∣A∪B∣,那么可以采取如下步骤:1. 首先,我们直接将∣A∣和∣B∣相加,得到∣A∣+∣B∣。
2. 然后,我们需要减去重复计算的部分,即集合A和B的交集∣A∩B∣。
因为∣A∩B∣这部分元素已经在∣A∣和∣B∣中被计算了一次,所以需要减去∣A∩B∣。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得到了∣A∪B∣=∣A∣+∣B∣−∣A∩B∣。
这就是容斥原理的基本推导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容斥原理推广到更多集合的情况。
假设我们有三个集合A、B和C,我们想要计算它们的并集∣A∪B∪C∣,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首先,我们将∣A∣、∣B∣和∣C∣相加,得到∣A∣+∣B∣+∣C∣。
2. 然后,我们需要减去两两集合的交集部分,即∣A∩B∣、∣A∩C∣和∣B∩C∣。
这是因为这些部分元素在∣A∣、∣B∣和∣C∣中都被计算了一次,所以需要减去。
容斥原理的实际应用
容斥原理的实际应用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计数技巧,用于解决涉及多个集合的计数问题。
它给出了一种计算两个或多个集合并的大小的方法。
容斥原理可以用于解决排列组合、概率和几何等领域的问题。
容斥原理的公式如果有n个集合A1,A2,…,An,那么这些集合的并是多少呢?容斥原理给出了以下公式:|A1 ∪ A2 ∪ ... ∪ An| = |A1| + |A2| + ... + |An| - |A1 ∩ A2| - |A1∩ A3| - ... + (-1)^(n-1) |An-1 ∩ An| + (-1)^n |A1 ∩ A2 ∩ ... ∩ An|其中,|A| 表示集合 A 的元素个数,A1 ∩ A2 表示集合 A1 和 A2 的交集,A1 ∩ A2 ∩ … ∩ An 表示集合 A1、A2、…、An 的交集。
容斥原理的实际应用容斥原理可以应用在很多实际问题中,例如计算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满足一些条件的排列或组合的个数等。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际问题来演示容斥原理的应用。
示例一:计算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假设有三个事件 A、B 和 C,它们的概率分别为 P(A),P(B) 和 P(C)。
我们想要计算同时发生事件 A、B 和 C 的概率。
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有:P(A ∩ B ∩ C) = P(A) + P(B) + P(C) - P(A ∩ B) - P(A ∩ C) - P(B ∩ C) + P(A ∩ B ∩ C)在这个公式中,P(A ∩ B) 表示事件 A 和事件 B 同时发生的概率,P(A ∩ C) 和P(B ∩ C) 分别表示事件 A、C 和事件 B、C 同时发生的概率,P(A ∩ B ∩ C) 表示事件A、B 和事件 C 同时发生的概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从而更好地理解概率的运算。
示例二:计算满足一些条件的排列的个数假设有四个人 A、B、C 和 D,我们想要计算满足以下条件的排列的个数:A 和B 不能相邻,C 和 D 不能相邻。
容斥原理的简单应用
容斥原理的简单应用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是概率论中的一种计数方法,用于计算多个事件的概率。
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重复计数,从而准确计算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在组合数学、概率论、计算机算法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从所有可能的情况中减去重复计数的情况,最后得到的数量就是我们想要计算的事件的概率。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有两个事件A和B,那么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P(A ∩ B) = P(A) + P(B) - P(A ∪ B)其中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P(B)表示事件B发生的概率,P(A ∪ B)表示事件A和B至少发生一个的概率。
容斥原理的简单应用举例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容斥原理的应用。
假设有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其中15位学生会弹钢琴,20位学生会弹吉他。
我们想要知道至少会弹一种乐器的学生有多少位。
根据容斥原理,我们可以先计算会弹钢琴的学生数,再计算会弹吉他的学生数,最后减去会弹钢琴和吉他的学生数,即可得到至少会弹一种乐器的学生数。
1.会弹钢琴的学生数为15位;2.会弹吉他的学生数为20位;3.会弹钢琴和吉他的学生数为共同会弹钢琴和吉他的学生数,假设为x位。
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求解x的值。
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可以得到以下等式:x = 15 + 20 - (至少会弹一种乐器的学生数)由于我们的目标是求解至少会弹一种乐器的学生数,所以我们可以将上述等式变形为:至少会弹一种乐器的学生数 = 15 + 20 - x接下来,我们需要求解x的值。
由于共同会弹钢琴和吉他的学生数等于弹钢琴的学生数加上弹吉他的学生数减去至少会弹一种乐器的学生数,即:x = 15 + 20 - (15 + 20 - x)简化上述等式,可以得到:x = 10所以至少会弹一种乐器的学生数为10位。
容斥原理的更复杂应用容斥原理不仅适用于两个事件的计算,也适用于多个事件的计算。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来计算多个事件的概率或计数。
容斥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逐步剔除重复计数的方式得到准确的计数结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一、容斥原理的基本概念:设集合U为一个样本空间,A₁,A₂,...,Aₙ为U的n个子集,容斥原理给出了如下关于这些集合的计数或概率的公式:```P(A₁∪A₂∪...∪Aₙ)=Σ[P(A₁)-P(A₁∩A₂)+P(A₁∩A₂∩A₃)-...+(-1)ⁿ⁻¹P(A₁∩A₂∩...∩Aₙ)]```其中P(A₁)表示事件A₁的概率,P(A₁∩A₂)表示事件A₁与A₂同时发生的概率,依此类推。
二、容斥原理的证明:容斥原理的核心思路是通过排除重复计数的方法得到准确的计数结果。
可以用一个数轴来表示样本空间U,集合A₁,A₂,...,Aₙ所对应的子集分别在数轴上画出,然后逐步排除交集的部分。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1.先考虑只有两个集合A₁和A₂的情况,根据概率的加法原理可得:```P(A₁∪A₂)=P(A₁)+P(A₂)-P(A₁∩A₂)```这里P(A₁∩A₂)表示事件A₁和A₂同时发生的概率,由于在P(A₁)和P(A₂)中分别计算了P(A₁∩A₂),所以要减去一次P(A₁∩A₂)去除重复计数。
2.推广到三个集合A₁、A₂、A₃的情况,根据加法原理得:```P(A₁∪A₂∪A₃)=P(A₁)+P(A₂)+P(A₃)-P(A₁∩A₂)-P(A₁∩A₃)-P(A₂∩A₃)+P(A₁∩A₂∩A₃)```这里减去了P(A₁∩A₃)和P(A₂∩A₃)是因为它们在P(A₁)、P(A₂)和P(A₃)中分别计算了两次,要减去一次去除重复计数。
加上P(A₁∩A₂∩A₃)是因为它在前面的计算中被减去了两次,要加回来。
3.对于n个集合的情况,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
三、容斥原理的应用:容斥原理在组合数学和概率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计数问题:利用容斥原理可以解决一些与集合计数相关的问题,如给定集合A₁,A₂,...,Aₙ,求它们的并集的元素个数。
容斥原理公式及运用
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无一重复,无一遗漏。
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一、容斥原理1: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先把A、B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发现既是A类又是B类的部分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要减去。
如下图所示。
【示例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数学得满分人数→A,语文得满分人数→B,数学、语文都是满分人数→A∩B,至少有一门得满分人数→A∪B。
A∪B=15+12-4=23,共有23人至少有一门得满分。
二、容斥原理2: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将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后发现两两重叠的部分重复计算了1次,三个集合公共部分被重复计算了2次。
如下图所示,灰色部分A∩B-A∩B∩C、B∩C-A∩B∩C、C∩A-A∩B∩C都被重复计算了1次,黑色部分A∩B∩C被重复计算了2次,因此总数A∪B∪C=A+B+C-(A∩B-A∩B∩C)-(B∩C-A∩B∩C)-(C∩A-A∩B∩C)-2A∩B∩C=A+B+C-A∩B-B∩C-C∩A+A∩B∩C。
即得到:【示例2】某班有学生45人,每人都参加体育训练队,其中参加足球队的有25人,参加排球队的有22人,参加游泳队的有24人,足球、排球都参加的有12人,足球、游泳都参加的有9人,排球、游泳都参加的有8人,问:三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参加足球队→A,参加排球队→B,参加游泳队→C,足球、排球都参加的→A∩B,足球、游泳都参加的→C∩A,排球、游泳都参加的→B∩C,三项都参加的→A∩B ∩C。
三项都参加的有A∩B∩C=A∪B∪C-A-B-C+A∩B+B∩C+C∩A=45-25-22-24+12+9+8=3人。
容斥原理在图论中的应用
容斥原理在图论中的应用什么是容斥原理?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计数技巧,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简单来说,容斥原理用于计算两个或多个集合交集之中的元素个数。
通常情况下,计算多个集合的交集元素个数是非常困难的,这时候容斥原理就能够提供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计数方法。
图论中的应用图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图的性质和结构,是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图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电信网络、交通运输等。
容斥原理在图论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为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计数问题提供了便利。
应用一:计算图的生成子图个数在图论中,一个图的生成子图是指由原图中部分节点和边组成的子图。
那么,我们如何计算一个图的所有生成子图个数呢?这时候就可以使用容斥原理。
具体步骤如下: 1. 假设原图有n个节点和m条边。
2. 令Ai表示原图中节点i出现在生成子图中。
3. 则生成子图的个数可以表示为:|A1| + |A2| + … + |An| - |A1 ∩ A2| - |A1 ∩ A3| - … - |An-1 ∩ An| + |A1 ∩ A2 ∩ A3| + … + (-1)n|A1 ∩ A2 ∩ … ∩ An|应用二:计算图的染色方案数另一个图论中容斥原理的应用是计算图的染色方案数。
染色问题是指给定一个图,给每个节点上色的问题。
要求相邻节点不能颜色相同。
具体步骤如下: 1. 假设图有n个节点。
2. 令Ai表示节点i的颜色方案数。
3.则图的染色方案数可以表示为:|A1| × |A2| × … × |An| - |A1 ∩ A2| × |A2 ∩ A3| × … × |An-1 ∩ An| + |A1 ∩ A2 ∩ A3| × |A2 ∩ A3 ∩ A4| × … + (-1)n-1|A1 ∩ A2 ∩ … ∩ An|应用三:计算图的最小生成树个数最小生成树是图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连接所有节点的最小权重边集合。
行测技巧:容斥原理公式及运用
行测技巧:容斥原理公式及运用在计数时,必须注意无一重复,无一遗漏。
为了使重叠部分不被重复计算,中公教育专家研究出一种新的计数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这种计数的方法称为容斥原理。
一、容斥原理1: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两类,那么,先把A、B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发现既是A类又是B类的部分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要减去。
如下图所示。
【示例1】一次期末考试,某班有15人数学得满分,有12人语文得满分,并且有4人语、数都是满分,那么这个班至少有一门得满分的同学有多少人?数学得满分人数→A,语文得满分人数→B,数学、语文都是满分人数→A∩B,至少有一门得满分人数→A∪B。
A∪B=15+12-4=23,共有23人至少有一门得满分。
二、容斥原理2:三个集合的容斥原理如果被计数的事物有A、B、C三类,那么,将A、B、C三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加后发现两两重叠的部分重复计算了1次,三个集合公共部分被重复计算了2次。
如下图所示,灰色部分A∩B-A∩B∩C、B∩C-A∩B∩C、C∩A-A∩B∩C都被重复计算了1次,黑色部分A∩B∩C被重复计算了2次,因此总数A∪B∪C=A+B+C-(A∩B-A∩B∩C)-(B∩C-A∩B∩C)-(C∩A-A∩B∩C)-2A∩B∩C=A+B+C-A∩B-B∩C-C∩A+A∩B∩C。
即得到:【示例2】某班有学生45人,每人都参加体育训练队,其中参加足球队的有25人,参加排球队的有22人,参加游泳队的有24人,足球、排球都参加的有12人,足球、游泳都参加的有9人,排球、游泳都参加的有8人,问:三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参加足球队→A,参加排球队→B,参加游泳队→C,足球、排球都参加的→A∩B,足球、游泳都参加的→C∩A,排球、游泳都参加的→B∩C,三项都参加的→A∩B∩C。
高中数学,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是一种常见的统计原理,它主要应用于多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计算。
在高中数学中,容斥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解决组合问题、排列问题、计数问题等方面。
下面我将从定义、应用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高中数学中的容斥原理。
一、容斥原理的定义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当两个集合不重叠时,它们的并集的数量可以看作是两个集合数量的和,减去重叠数量的两倍。
具体来说,假设我们有两个集合A和B,它们的并集数量为N,重叠数量为K,那么A中元素属于B或B中元素属于A的数量为N-K。
同时,我们需要减去A和B完全重叠的元素数量,即K。
这个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A∪B)个案数= A个案数+ B个案数- (A∩B)个案数。
二、容斥原理的应用1. 组合问题:在解决组合问题时,常常需要考虑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
例如,从n个人中选出m个组成一个小组,需要考虑到每个人是否被选中。
这时,我们可以用容斥原理来计算选出小组的总人数和被选中的人数。
2. 排列问题:在解决排列问题时,也常常需要考虑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情况。
例如,将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需要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关系。
这时,我们可以用容斥原理来计算所有可能的排列数和满足某种条件的排列数。
3. 计数问题:在解决计数问题时,需要考虑到一些条件对计数的影响。
例如,计算从n个元素中取出k个元素的方案数时,需要考虑k的取值范围和元素之间的相关性。
这时,我们可以用容斥原理来计算总的方案数和满足条件的方案数。
三、注意事项1. 容斥原理的前提条件是两个集合之间没有重叠。
如果两个集合之间有重叠,那么需要使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它们的并集数量和重叠数量。
2. 在使用容斥原理时,需要正确理解公式中的各个量所代表的含义,并且需要仔细考虑问题中的条件和限制。
3. 容斥原理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需要灵活运用公式和方法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总之,容斥原理是高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统计原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组合、排列、计数等问题。
容斥原理的推广和应用
容斥原理的推广和应用1. 容斥原理简介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计数方法,用于解决多项式的计数问题。
它是根据集合的排斥和包含关系来推导出的。
2. 容斥原理的推广容斥原理不仅适用于集合论中的计数,还可以推广到其他数学领域,如概率论、数论等。
下面是容斥原理的一些推广应用:•概率计算中的应用在概率计算中,容斥原理可以用于计算事件的概率。
例如,设A、B、C为三个事件,那么A、B、C至少发生一个的概率可以用容斥原理进行计算。
•数论中的应用在数论中,容斥原理可以用于解决凑整数的问题。
例如,求小于等于n的正整数中,既不是2的倍数也不是3的倍数的数的个数,可以利用容斥原理进行计算。
•组合数学中的应用在组合数学中,容斥原理可以用于计算排列组合的个数。
例如,求从n个数中选出不包含某些特定元素的组合数,可以利用容斥原理进行计算。
3. 容斥原理的应用实例下面以一个实际应用问题为例,说明容斥原理的应用过程。
假设有一个班级,有五个人会打篮球,三个人会踢足球,两个人会游泳。
问至少会一项运动的人有多少人?解答过程如下:•首先,我们可以计算会打篮球和踢足球的人数之和,即5+3=8人。
•然后,我们计算会打篮球和游泳的人数之和,即5+2=7人。
•接着,我们计算会踢足球和游泳的人数之和,即3+2=5人。
•最后,我们计算同时会打篮球、踢足球和游泳的人数,即0人。
•根据容斥原理,至少会一项运动的人数等于会打篮球的人数加上会踢足球的人数加上会游泳的人数减去同时会打篮球和踢足球的人数减去同时会打篮球和游泳的人数减去同时会踢足球和游泳的人数加上同时会打篮球、踢足球和游泳的人数,即8+7+5-0-0-0+0=20人。
4. 总结容斥原理是一种在组合数学中广泛应用的计数方法,可以解决多项式的计数问题。
它的推广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概率计算、数论和组合数学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容斥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计数问题,提高计算效率。
因此,掌握和应用容斥原理对于解决一些复杂的计数问题非常有帮助。
总结容斥原理的应用
总结容斥原理的应用1. 容斥原理的概述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计数方法,用于解决重叠计数问题。
它通过对重复计数的情况进行排除,得出准确的计数结果。
容斥原理可以用于解决组合数学、概率论、计算几何等领域的问题。
2. 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容斥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在计数过程中排除重复计数的情况,从而得到准确的计数结果。
容斥原理的公式可以表示为:$$|A_1 \\cup A_2 \\cup \\ldots \\cup A_n| = \\sum_{k=1}^n (-1)^{k-1}\\sum_{1 \\leq i_1 < i_2 < \\ldots < i_2 \\leq n} |A_{i_1} \\cap A_{i_2} \\cap \\ldots \\cap A_{i_k}|$$其中,$A_1, A_2, \\ldots, A_n$ 是一组事件,|A|表示事件A的计数。
3. 容斥原理的应用场景容斥原理广泛应用于组合数学的问题中,尤其是在计数问题上。
以下是容斥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常见应用场景:3.1. 求多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若给定n个集合 $A_1, A_2, \\ldots, A_n$,求其并集的元素个数。
可以使用容斥原理求解,具体步骤如下:•对于每个A i,计算其元素个数;•对于每两个不同的A i和A j,计算 $A_i \\cap A_j$ 的元素个数,并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进行求和;•对于每三个不同的A i,A j,A k,计算 $A_i \\cap A_j \\cap A_k$ 的元素个数,并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进行求和;•依此类推,直到计算出所有不同集合的交集的元素个数;•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将交集的元素个数按照正负交替相加的方式求和,最终得到并集的元素个数。
3.2. 计算集合的补集的元素个数给定一个有限集合U,求其子集A的补集A′的元素个数。
可以使用容斥原理求解,具体步骤如下:•计算集合A的元素个数;•对于每个元素个数为i的子集 $B \\subseteq A$,计算其补集B′的元素个数,并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进行求和;•根据容斥原理的公式,将补集的元素个数按照正负交替相加的方式求和,并将结果与集合U的元素个数相减,最终得到补集A′的元素个数。
容斥原理的证明及应用
容斥原理的证明及应用1. 容斥原理的概述容斥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计数原理,用于计算多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大小。
容斥原理指出,当计算多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时,需要减去同时属于这些集合的部分,以避免重复计数。
2. 容斥原理的证明容斥原理的证明基于集合的基本性质:对于任何集合A和B,它们的并集大小可以表示为两个集合大小之和减去交集的大小:|A ∪ B| = |A| + |B| - |A ∩ B|这个性质可以推广到多个集合的情况。
假设有n个集合A1, A2, …, An,它们的并集大小可以表示为:|A1 ∪ A2 ∪ ... ∪ An| = |A1| + |A2| + ... + |An| - |A1 ∩ A2| - |A1∩ A3| - ... - |An-1 ∩ An| + |A1 ∩ A2 ∩ A3| + ... + (-1)^(n-1) * |An-1 ∩ An ∩ An+1| + ... + (-1)^(n-1) * |A1 ∩ A2 ∩ A3 ∩ ... ∩ An|这个式子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但这里只给出直观的证明思路。
考虑一个元素x,它在A1 ∪ A2 ∪ … ∪ An 中出现的次数:count(x) = count(x在A1中出现的次数) + count(x在A2中出现的次数) + ... + count(x在An中出现的次数)如果x同时出现在k个集合,则它被计算了k次。
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将上式中的每一项拆分为不同的元素计数,再进行求和,即可得到容斥原理的公式。
3. 容斥原理的应用容斥原理在组合数学、概率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3.1 整数划分整数划分是将一个正整数分解为一系列小于等于它的正整数之和的问题。
使用容斥原理可以解决整数划分的计数问题。
假设要将正整数n划分为k个正整数之和,那么可以定义k个集合,其中第i个集合表示第i个整数的范围为[1,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a1a2 ) N (a1a3 ) N (a1a4 ) N (a2a3 ) N (a2a4 ) N (a 3a4 ) 3[ N (a1a2a3 ) N (a1a2a4 ) N (a1a3a4 ) N (a2a3a1 )] 6 N (a1a2a3a4 )
例 在1至100的整数中,有多少个整数能且仅能 被 2, 5,这4个整数中的两个整除 ? 3, 7
解 令S {1, 2,,100}.
s S,称s具有性质a1 , a2 , a3 , a4,如果s能被2, 3,5,7整除
4
N (2) ( 1)
k 2
k 2
k N (ai1 ai2 aik ) 2 1 i1 i2 4
例 求由n( n 4)个相异元a1 , a2 , , an作成的a1与 a2 不相邻,a3与a4也不相邻的全排列的个数.
解 S 全排列的集合 A { S中a1与a2 相邻的全排列} B { S中a3与a4 相邻的全排列}
则 N | S A B || S | | A | | B | | A B |
则 hn | S A1 A2 A3 | 3n 32n 3
定理 设s是有限集,Ai S ( i 1, 2, , n, n 2), 则 | Ai |=
i 1 n 1 i1 n
|A
i1
|
1 i1 i2 n
| Ai1 Ai2 |
i 1 k 1 n n 1 i1 i2 ik n
| Ai1 Ai2 Aik |
例 以gn 表示2n( n 2)个相异元a1 , a2 , , an , b1 , b2 , , bn , 作成的ak 与bk ( k 1, 2, , n)均不相邻 的不同的全排列的个数,求gn的计数公式.
1 i1 i2 ik n
N (ai1 , ai2 , , aik )
令N 0 | S |, 以N ( m )表示S中恰好具有a1 , a2 , , an中 m (0 m n)个性质的元素的个数,则 N (m )
k m
(1)
n
k m
k Nk . m
第二章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principle
§1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
定理 设S 是有限集,A, B S , 则 (1) | S A || S | | A |; (2) | A B || A | | A B |; (3) | A B || A | | B | | A B |; (4) | S A B || S | | A | | B | | A B | .
| Ai1 Ai 2 Aik |
| Ai1 Ai 2 Aik | 2k (2n k )!
于是 n k gn (2n)! ( 1) 2 (2n k )! k 1 k n k n k = ( 1) 2 (2n k )! k 0 k
n ! - 2( n 1)! - 2( n 1)! + 4( n 2)!
例 以hn 表示把n件相异物分给3个小孩,使得每个小 孩至少分得一件物件的不同方法数,求hn的计数公式. 解 S {把n件相异物分给3个小孩的不同方法}
| S | 3n
Ai {第i 个小孩没有分得物件的方法} i 1, 2, 3 | Ai | 2n
容斥原理的符号形式
约定 N (a b) N (a ) N (b), N (1) N
定理 (容斥原理的符号形式) 定理 设S 是有限集,a1 , a2 , , an 是n个性质,对任意 k (1 k n)个正整数i1 , i2 , , ik (1 i1 i2 ik n), 以N (ai1 , ai2 , , aik )表示S中同时具有性质ai1 , ai2 , , aik 的元素的个数,以N (a1a2 , an )表示S中不具有 a1 , a2 , , an中任一性质的元素的个数,则 N (a1a2 , an ) N [(1 a1 )(1 a2 ) (1 an )]
定理 设n, k 都是正整数,S {1, 2, , n}, 则S中能 n n 被k 整除的正整数的个数为 , 其中 表示不大 k k n 于 的最大的整数 . k
例 由1至300的整数中,有多少个整数能被 7整除 且能被 2或5整除 ?
解: A={能被7和2同时整除的数} B={能被7和5同时整除的数}
k 1 n 1 i1 i2 ik n
N (ai1 , ai2 , , aik )
例 以g( m , n)表示把m件相异物分给n( m n) 个人,使得每人至少分得一件物体的不同的 分配方法数,求 g( m , n)的计数公式.
解 S {把m件相异物分给n个人的方法} | S | nm
1 i1 i2 ik n
w(ai1 ai2 aik ).
以w (0)表示S中所有元素的权和,E ( m )表示S中恰好具有 a1 , a2 , , an中m (0 m n)个性质的元素的劝和,则 E (m )
k m
(1)
n
k m
k w( k ) m
推论 设S 是有限集,a1 , a2 , , an 是n个性质,对任意 k (1 k n)个正整数i1 , i2 , , ik (1 i1 i2 ik n), 以N (ai1 ai2 aik )表示S中同时具有性质ai1 , ai2 , , aik 的元素的个数,以N (a1a2 ak ak 1 , an )表示S中同时 具有性质a1a2 ak 但不具有ak 1 , an中任一性质的元素 的个数,则 N (a1a2 ak ak 1 , an ) N [a1a2 ak (1 ak 1 ) (1 an )]
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
定理 (容斥原理的一般形式) 设S 是有限集,S中的任一元s都被赋予了唯一的权w ( s ), a1 , a2 , , an 是n个性质,对任意k (1 k n)个正整数 i1i2 ik (1 i1 i2 ik n), 以w (ai1 ai2 aik )表示 S中同时具有性质ai1 ai2 aik 的元素的权和,令 w( k )
则 | N || A B |
故 N | A | | B | | A B | 300 300 300 35 7 2 5 25 14
例 由1至1000的整数中,有多少个整数能被2整除但 不能被3整除也不能被5整除?
解 S {由2n个相异元作成的全排列}
| S | (2n)! Ai {ai 与bi 相邻的排列} i 1, 2, n | Ai | 2(2n 1)!
n n
则 gn | S Ai || S | ( 1)k
i 1 k 1
1 i1 i2 ik n
称分配方法具有性质ai , 如果第i 个人没有分得物件.
则 N (ai1 ai2 aik ) (n k )m
g ( m , n) | S | ( 1)k
k 1 n m k n
1 i1 i2 ik n
N (ai1 ai2 aik )
n 1 n m k n =n ( 1) ( n k ) = ( 1) ( n k )m k 1 k 0 k k n n k n m = ( 1) k k 1 k
解 A={能被2整除的数} B={能被3整除的数} C={能被5整除的数}
则 N | A B C || A | | A ( B C ) | = | A| | A B | | AC | | A B C | 1000 1000 1000 1000 = 2 3 2 5 2 3 5 2 =267
推论 设S 是有限集,a1 , a2 , , an 是n个性质,对任意 k (1 k n)个正整数i1 , i2 , , ik (1 i1 i2 ik n), 以N (ai1 , ai2 , , aik )表示S中同时具有性质ai1 , ai2 , , aik 的元素的个数,以N (a1a2 ak )表示S中同时具有性质 a1a2 ak 的元素的个数,令 Nk
例 由1至1000的整数中,有多少个整数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3也不能被10整除?
解 令S {1, 2,,1000}
s S , 称s具有性质a1 , a2和a3,若s能被4, 3,10整除.
则 N (a1a2a3 ) N [a1 (1 a2 )(1 a3 )] =N ( a1 ) N ( a1a2 ) N ( a1a3 ) N ( a1a2a3 ) 1000 1000 1000 1000 = 4 3 4 5 4 3 5 4 =133
定理 设S 是有限集,A, B , C S,则 (1) | A B C || A | | B | | C | | A B | | B C | | A C | | A B C |; (2) | S A B C || S | | A | | B | | C | + | A B | | B C | | A C | | A B C |
+( 1)k 1
1 i1 i2 ik n
| A1 A2 An | = ( 1)k 1
k 1 n 1 i1 i2 ik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