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文庙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石室中学高2016届二诊模拟考试语文注意:1.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2. 本试卷中单项选择题1~6题、13~15题的答案,请填涂在机读卡对应题号下面.主观题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①在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几周前,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它令公共卫生官员们和计算机科学家们感到震惊。

文中解释了谷歌为什么能够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不仅是全美范围的传播,而且可以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

谷歌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来完成这个预测,而这种方法以前一直是被忽略的.谷歌保存了多年来所有的搜索记录,而且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足以支撑和帮助它完成这项工作.②发现能够通过人们在网上检索的词条辨别出其是否感染了流感后,谷歌公司把五千万条美国人最频繁检索的词条和美国疾控中心在2003年至2008年间季节性流感传播时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其他公司也曾试图确定这些相关的词条,但是他们缺乏像谷歌公司一样庞大的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和统计技术。

③虽然谷歌公司的员工猜测,特定的检索词条是为了在网络上得到关于流感的信息,如“哪些是治疗咳嗽和发热的药物",但是找出这些词条并不是重点,他们也不知道哪些词条更重要,更关键的是,他们建立的系统并不依赖于这样的语义理解。

他们设立的这个系统唯一关注的就是特定检索词条的频繁使用与流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之间的联系.谷歌公司为了测试这些检索词条,总共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字模型。

在将得出的预测与2007年、2008年美国疾控中心记录的实际流感病例进行对比后,谷歌公司发现,他们的软件发现了45条检索词条的组合,一旦将它们用于一个数学模型,他们的预测与官方数据的相关性高达97%。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剖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剖析

石室中学高2019届2016~2017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我们脑洞大开、穿越时空地幻想了一把微信与微博对古代艺术圈的影响与冲击之后,再回到现实,看看微信与微博对今天的艺术圈生态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微信与微博作为即时沟通和展示的社交平台与自媒体,能不能打破艺术圈原有的秩序?弱势的后生会不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咖交流?艺术圈会不会因为无时无刻不在的交流而更加有活力?艺术家可以随时随地展现自己的创作与生活,会不会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艺术会不会因为微信与微博而普及?艺术与文学、音乐、哲学会不会有更多的跨界交流?事实上,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艺术圈的微信与微博上最常见的是晒各种艺术展的照片——但是极少有对展览的中肯批评。

艺术圈的年轻人晒展览炫耀自己到此一游,大人物晒展览以名声为朋友做人情。

尽管微信与微博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方便来表达和辩论——倘若在宋代,我们会在微信与微博上看到文人画家与宫廷画家的对峙;在明代,我们会看到吴门与浙派的辩论——但是在今天的微信与微博上看不到观点对峙与学术辩论,我们无意得罪朋友,也无意挑战权威。

艺术圈的社交平台与自媒体上最热门的是“微拍”——以微信与微博作为平台的拍卖。

微信与微博作为传播技术的巨大进步,仅仅被当作为商业与消费提供的一个机遇,我们没有把这个平台的巨大进步视为普及艺术、交流思想和经验的权利。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四川省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高考试时间命题本试卷分第Ⅰ卷(注意:1—6题将答案涂题上,其他题答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历史文化的观察更清晰、更深入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追溯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子称姓。

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的秦王“嬴政”,刺杀嬴政的“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

比如春秋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 魏晋南北朝时期,姓氏曾经作为一种血缘标志符号而存在2013级第五期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命题:高三备考语文命题小组(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答案涂在机读卡对应题上,13—15题涂在机读卡题卡上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每小题3分)1~3题名号,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宏富。

从姓氏入手,能让我更深入。

可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缘联系了。

这时,民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中小学资料】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4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林庚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于到了“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

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

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要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

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像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近于真实。

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

从日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2022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

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

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

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

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

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

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

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

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

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

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

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

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字,完成9—11题。

甲: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ks5u(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乙: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

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悲哀。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消除。

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

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

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

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

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

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

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乎意外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高2013级第五期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命题:高三备考语文命题小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都从“女”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B、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

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是高一级的结构;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是次一级的结构。

D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用以相互识别的“氏”便产生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

B春秋时期的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

C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与此不同,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

D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却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

C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D宋代以后姓氏的重要性应该比不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在,姓氏作为血缘标志符号的意义也在淡化,正变为纯个人的符号。

下列的一项是/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成都石室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期高2018届半期考试半期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期高2018届半期考试半期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8届2016~2017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A(前后两者之间强加因果关系,另外“不会改变人的命运”表述有误,原文说“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2.D(“不需要时空概念”错误,原文说“不受时空的阻隔”)3.A(“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作用”的应该是“好诗”,“一个民族的未来要靠诗歌照亮”夸大其词)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4.A5.C6.C7.D8.A9.A 塞:弥补10.C 虽,即使;A用,介词;来,连词表目的 B到,介词;和,介词D他,代词;衬音助词,无实义11.B12(1)颜衎没有接到书信,按照过去的规矩来做,不久被属吏诉讼(以、故、寻、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1分)。

(2)守丧期满,(皇帝)下诏让郓州的高行周资助遣送(颜衎)入朝,颜衎以腿脚有病为由推辞不去(服除、津遣、阙、状语后置句各1分,大意1分)。

13.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或对比)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两种手法各1分)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外在形象1分,内在形象1分)14.①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1分)②“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1分)“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2分)15.别有幽愁暗恨生蓝田日暖玉生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无以至千里振长策而御宇内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16.(1)(1)C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

高2019届2016~2017学年度下期3月考试英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案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你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this afternoon?A. Go to the Olympic Games.B. Stay at home.C. Visit her friends.2. What happened to the boy today?A. He fought with someone at school.B. He didn’t go to school.C. He lied to his teacher.3.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side a cinema.B. In a ticket office.C. Outside a cinema.4. What is true about the woman?A. She likes math now.B. She is very good at English.C. She thinks the man is funny.5. 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A. She wanted to take the 6:00 flight.B. She misunderstood the man.C. She changed the reservation to 7:00.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石室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期高2019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单项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对应题目(1~9,11~12,17~18)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作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不得使用涂改液。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8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现代诗人对诗歌意象的认识和把握的自觉意识主要来自现代主义观念和作品的影响,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诗歌意象的设计往往与中国传统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由于体格和制式的限制,在表现诗人较为复杂的思想情绪时,就不能靠简单的形象比喻来完成,而必须有赖于密切型的意象。

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没有明确过“意象”的概念,但这并非说传统诗人们就没有总结过“意象”现象。

其实,当古老的“比兴”说初露头角时,人们便可以从中得到有关“意象”揭示的信息。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解释“比兴”说时已较为明确地指出了“比兴”的意象内涵:“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到了清代,诗歌批评家们已经明白地发现了中国诗歌的意象化传统。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这样总结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显然,这里的“烟霞”“草树”已不是一般的形象,而是凝聚着诗人所体验的“山之精神”和“春之精神”等精神含意的意象了。

虽然作为现代诗歌文化基础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反对旧文化、反抗传统为价值指向的,但任何一个偏激地反传统的诗人也不可能摆脱优秀的传统文化遗存的深刻影响,胡适的“放脚体”新诗中就有传统意象的闪现。

成都石室中学高一下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高一下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8届2015—2016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请将第Ⅰ卷所有选择题填涂在机读卡对应题号上。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5.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参差.cī梵.语fàn 光纤.qiān 峭楞楞.léng 曲.径通幽qŭB.煤屑.xiè落蕊.ruĭ踮.脚diàn 潭柘.寺zhè混.混沌沌hùnC.形骸.hái 船舷.xián 挟.持xié 潜.意识qián 垂涎.三尺xián D.顷.刻qīng 种.树zhǒng 勖.勉xù 舞翩跹.xiān 戛.然而止ji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笼罩瞥见迁徙蔽帚自珍直接了当B. 厮打落寞绿洲文过饰非急不暇择C. 弦律枕藉洞箫大笔如椽揠苗助长D. 遨翔驰骋颓废没精打采涸泽之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层层带动,就能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整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展开。

B. 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一叶..知秋..,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C. 这种车因为是用人来拉的,一个坐在上面神情悠然,而另一个却在下面气喘如牛地狂奔,社会的等级、人间的不平在这一上一下一坐一跑中,显得格外分明,也因此历来做这人力车的文章也就不绝如缕....。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6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6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石室中学高2016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B(所论述的是“信”)2.B(依据原文“‘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可知并非“转到”“转化”,汉代以后“廉”在“道德层面”和“为政层面”都存在)3. A(“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4 .D5. B(“成帝”是帝号,而不是帝王年号)6 .B(“王玄在褚翜劝说下放过了专权的耿奴”分析不当,王玄最终还是杀掉了耿奴)文言翻译7.(1)现在应当合力防备贼人,幸而没有外部攻击,可是内部自己人互相攻击,这是躲开了大坑又掉落到了井里。

(“宜”“戮力”“幸”“是”各1分,句意1分)7.(2)(褚翜)于是就告诫他说:“您凭借自己的威势杀人已经很多了,可是人心难以一致,您应该更加慎重地对待政事。

”(“戒”“威杀”“人情”“一”“深慎”各1分)诗歌鉴赏8.“独”是孤独之意(1分),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栏眺望的情态(2分),透露出朋友远离(1分)、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1分)。

9. 这两句运用了虚写(或想象,或对面着笔)的手法(2分)。

词人从对方的角度着笔,想象朋友公度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自己(1分),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自己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1分)。

词人通过这一想象的画面,来表现自己对远方朋友(1分)的无限思念之情(1分)。

名句默写10.(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文学类文本阅读11.(1)C D(答 C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E 项给 1 分,答 A、B 不给分)(E项不准确,语言描写极少,只在买完刀后黑袄汉子才开口说话;A项喻体说法错误,应该是将傍水青山比作荷叶,将雾中古城比作露珠;B项“表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中热闹景象的欣赏”原文无据。

)(2)①描绘出桐庐镇的古朴淡雅,烘托出黑袄汉子质朴内敛的人物形象;②具有象征意味,蕴含着作者对纯厚质朴的民风的向往(或表达作者对喧嚣浮躁世风的一种否定);③首尾呼应,照应开头的环境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6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6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6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廉德思想任松峰“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

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

”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

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

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

可以说,先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

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

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

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

从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

从外王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

《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

”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

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

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

所以,为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要超出答题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否定与超越是真文学的两面汪涌豪要求文学有否定的特性,与要求它能超越是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是一回事。

因为文学的超越既然有从有限到无限的特点,就必然会要求作家对当下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投去一束冷峻的眼光,然后通过否定与批判,将人引渡到对如何更好地从“生存”进展到“生活”的反思中。

一个人如果对活在当下之有限性没有认知,相反,对充满鄙俗气或碎片化的生活非常认可,自然会欣赏“女人像宠物,男人像动物”这样的无聊文学,而觉得《战争与和平》太长太沉闷;自然会为“只写内分泌,不写内心”这样的爱情小说叫好,而觉得《呼啸山庄》太冷峻太残酷。

他们不知道,也不能理解,伟大的作家与他们不一样。

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完满甚至丑恶,他必定会痛加批斥。

如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就有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法律制度与司法体系的批判,对身边“优秀人士”的嘲讽,他称这些人在由太多珠宝商的棉布和细羊毛包裹着的死气沉沉的世界里病态地生活,“他们听不到更广大世界奔腾的声音,在他们围绕太阳旋转时,也看不到更广大的世界”。

小说目的在指出向上的路,引人去向更好的未来。

否定与超越,在他那里本是一回事。

唯此,这部小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时代,直接启迪了以后艾略特的《荒原》与卡夫卡的《城堡》。

与超越必否定一样,许多时候,否定也就是超越。

揭示现实人生的荒凉境遇,强化文学的否定功能,正有助于凸显文学的超越性品格,从而为理想的张扬,以及最大限度地开启诗化人生创造条件。

如果一个作家一味堕入生活,与世沉浮,一味地与生活站在同一个高度,而不懂得超拔自己,成为中流砥柱,那即使再真实的生活,也会被他表现得空洞无比。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6届2015~2016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3.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的意境周振甫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僧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所以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意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市石室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高 2019 届 2016-2017 学年下期半期考试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8 页。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 72 分)一、现代文阅读(23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近期多档文化类节目受到热捧。

冷静来看,这些节目正是在众多浮躁、模仿、抄袭、千篇一律的真人秀中的一次突围,是在反智、游戏、嘻哈氛围中的高标独立。

节目的成功,反映了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价值坚守、节目创新上的自信、自觉与自新,为我们找到一把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发现并开掘了观众的真正需求,引领了时代风潮。

传播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坚持,深知这片土地氤氲成长的文化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种别开生面的节目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很多人效仿欧美模式、膜拜韩国风潮的时候,这些节目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题材而渐入佳境,抵达当下的热度。

创作者们从成语、谜语、汉字、诗词、书信这些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找到了丰沛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底蕴。

诗词书信有乾坤,里面透露出的意境、情怀、神采等等都是我们中国人最富生命力和独特气质的元素。

而这些精髓一旦释放,能量无限。

自信意味着不拿腔拿调,不刻意掩饰。

在这些节目中,节目设计、嘉宾选手的即兴评述和发挥,真实与真诚是关键。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里,复旦附中的武亦姝、北大博士陈更、初一学生叶飞,即兴真实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嘉宾、主持人也让人耳目一新,这些现场激发与碰撞的真实信息,来自创作者以自信开放的心态,去发现捕捉这些精彩的细节,而不是刻意去摆设。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精品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 精品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一般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四川省成都市2017届高中三年级一诊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7届高中三年级一诊考试语文试题与答案

市高2014级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 5 0分,考试时间1 5 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 0分)一、现代文阅读(3 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砖汉瓦,并非专指“秦朝的砖,汉代的瓦”,而是泛指秦汉时期的青砖与古瓦。

它们历千年而不朽,以精美的文字、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现实世界与美好愿景。

秦兵马俑的千军万马与气势万钧,见证了秦代制陶技术的高超。

用这种技术去制造宫殿上的陶瓦,不难想见它们的坚固与华美。

精美的陶瓦被广泛用于秦阿房宫的营建。

因为瓦当向外,所以或印图案,或刻文字,兼具建筑与装饰的作用。

它们承载着精美而丰富的图文,就像秦汉建筑上的“徽章”,宣告着早期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营建法则。

现在出土的秦代瓦当上,图像多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

这种动物情结源自秦人祖先的游牧狩猎活动。

此后,汉承秦制,国力更加强盛,建长乐等四十余座宫殿,瓦当图案的艺术性也抵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瓦当最为出色。

四神兽瓦当的构图饱满得当,造型夸,气势磅礴,雍容堂皇。

时至今日,但凡在当代设计中使用到四兽形象,都无法摆脱瓦当神兽造型的影响。

除了动物纹饰,云纹瓦当也广为使用。

云纹瓦当成为图案瓦当的主流与秦皇汉武等帝王渴望求仙升天、永享荣华的思想不无关系。

而瓦当纹饰发展到西汉时,又出现了文字瓦当。

“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等文字瓦当就表达出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人们的普遍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74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漫谈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林庚李白有一首《长相思》诗中说:“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这是一首闺人思念征夫的诗,相思之苦,以至于到了“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的程度。

美妙的眼睛竟成了一口泉眼,这当然是有些夸张;却还不能说就怎么不合理,还可以算在合理的夸张之列;但也有其不合理处,这不合理处在于她还要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并要求那面镜子到时候为她作证。

因为如果真到那征夫回来的时候,她即使还很憔悴,即使是当时快乐得又哭了起来——那神情毕竟会大不相同——要证明她真正肠断的情形,只有那面镜子才最清楚。

可是除非那面镜子是面魔镜,又怎能重现她那已经成为过去的容颜呢?也许今天有了录像可以做到这一点,可是如果真有一位妻子录好了像专等她丈夫回来时证明这一切,恐怕她的丈夫反而更不相信;何况古代并无录像这种先进技术呢?假定真能录像,也许看来是合理的,却反而近于荒唐;假定镜子可以证明过去,看来好像是不合理的,却反而更近于真实。

艺术的魔力竟然真能把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了魔镜吗?反正我们读这首诗,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

从日常的尺度来说乃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那么所谓合理的夸张到底该怎样来理解呢?“白发三千丈”,这是人们谈到李白诗中夸张时最爱引的名句,在这首《秋浦歌》中乃是轮到李白自己面对着一面镜子了。

所以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从日常的尺度来说,这个“三千丈”简直是违背常识;从夸张的尺度来说,也未免无边无际;如果这样的夸张起来也算合理,那么究竟夸张到什么程度才算不合理呢?李白有一首经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望庐山瀑布》,诗中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瀑布仿佛是一道银河自天而降,也不过才夸张到三千尺,而白发从头上算起,却竟能达到三千丈;艺术的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这能不令人为之惊异叹服吗!有些人认为夸张似乎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这可能有些道理,可也并不尽然。

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而且夸张在许多场合中,往往最容易产生使人发笑的效果;这与浪漫主义作品之多少带些悲剧性格或英雄性格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

王之涣的《登鹳雀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除了“千里”这个习见的词汇外,有什么可以算得上是夸张呢?而这首诗却无疑的乃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

然则夸张既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只不过是一种通用的表现手法而已。

如果说夸张与浪漫主义之间也存在着某些特殊缘分的话,那只能说夸张的手法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中,似乎可以尽情发挥到完全不合理的程度。

这并不是由于夸张手法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由于本质上浪漫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宏观”的创作方法,正如现实主义乃是一种近于“微观”的创作方法,并由此自成不同的局面。

《傀儡家庭》中娜拉的出走,从日常的尺度来说,她是完全可以不必出走的,但娜拉却决然出走了。

《秋浦歌》中的白发,从日常尺度看来,那白发只不过是映在咫尺明镜之中,而它却能直达三千丈。

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微观或宏观世界中的一切,有时常会出人意外。

例如在近于光的高速运动中,人竟能青春不改;这不简直如神话之不可思议吗?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在这里两相对照,也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选自《唐诗综论》,略有删节)1. 下列关于“夸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夸张不能用日常的尺度去衡量,但它也要有个限度,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无边无际、没有限度的夸张也是不符合艺术规律的。

B. 有些人认为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征,而作者认为它既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也不是浪漫主义中所特有的。

C. 夸张几乎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作品中出现,它最容易产生的使人发笑的效果与浪漫主义作品多少带些悲剧性或英雄性的特征是毫不相干的。

D. 夸张的合理与否应从艺术的尺度去衡量,有些夸张从日常的尺度来说是不合理的,从艺术的尺度来说却是更为合理的,符合艺术真实。

2. 下列对李白《长相思》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 诗人以“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来突出相思之苦,这里将美妙的眼睛写成一口“流泪泉”,还可以算作比较合理的夸张。

B.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要镜子去证明原来是秋波横生的眼睛,真的变成了一口泉眼,就根本违背了生活常理,不能算作合理的夸张。

C. 以镜子证明过去,我们读到这里时早已忘记了那不合理性,而只感到分外亲切,分外动人,这正是艺术的魔力。

D. 夸张的艺术魔力可以将一面普通的镜子变成魔镜,以它来证明闺中女子当初的憔悴和肠断情形,更能感动读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本质上看,浪漫主义是一种近乎“宏观”的创作方法,而现实主义是一种近乎“微观”的制作方法,两者的不同局面不是夸张所造成的。

B. 夸张的艺术魔力似乎正是通过战胜那日常尺度认为的不合理而变得更为合理,令人为之惊异叹服。

C. 夸张不是浪漫主义中所必有的,《登鹳雀楼》没有运用任何夸张,而这首诗却无疑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名篇。

D. 夸张在日常范畴的尺度与艺术的无限魅力两相对照中,正如面临着一面魔镜,不禁令人为之深思神往。

【答案】1. A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关于“夸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原文文意看,夸张应沒有限度限制,只荽能产生出人意外的艺效果,就符合艺术规律。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对李白《长相思》的理解和分析,B项不符合生活常理,但在艺术上却是可取的。

点睛: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既有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又有对部分语段的理解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涉及的问题锁定关键语段仔细比对分析。

C项“千里目”运用了夸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

现在,我深深地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今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

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身份。

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的整个童年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徉、震撼。

有时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

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上渐渐清晰。

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

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年第4期)4.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

“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 “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C. 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们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 “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