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苏教版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三学案1概括分析传记人物两大考点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八章论述类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观点态度课件

2.结合文章谈谈,感受到“无知的乐趣”应具备怎样的态度。 答案 ①谦虚谨慎,承认自己的无知。 ②勤奋好学,有求知的欲望。 ③保持童心、好奇心,善于观察、提问、思考。
点拨关键
(一)据显索隐 据显索隐就是要先抓住作者在文中的显性观点态度,再据此分析作者在文中的 隐性观点态度。 1.所谓显性观点态度,一般表现在:标题、开头或结尾的重要语句,文中的关 键词语、关键句、关键段、点睛之笔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辨析关键词语、主旨 句及段落层次划分,分辨句群中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等方法来迅速、准确地把握作 者在文中的显性观点态度。
特别提醒
做归纳概括题应具备的四种意识 1.要点意识 要尽可能地利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回答,把关键词句要点化。所谓关键词句, 主要指文眼句、中心句及句中的关键词,标题、开头、过渡、结尾等处的关键词语。 这是答这类题必须拥有并强化的意识。
2.上位意识 归纳与概括,就是把一些散见的信息放在一起,用一个能涵盖这些信息的词语概 括出来,这个词语叫“上位词”,概括就是学会使用上位词。请看2015年江苏卷第17 题的答案: ①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出发点进行创作的。 ②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 ③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 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 画横线的三个短语就是上位词。需要答出上位词的题,题干一般会出现“角 度”“方面”等词语。如何确定上位词呢?一是从文中找,文中有时会出现这个词; 二是靠自己思考、推敲来确定。
1.分析文中“摄影逐渐摆脱了被国人‘集体无意识’的命运”的原因。 答案 (1)新式教育兴起,新型知识分子的兴趣使早期摄影理论得以发生和发展; (2)主流学者和家的介入,提升了摄影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3)小型镜箱的普及、照相馆的繁荣,使得市民阶层得以广泛接触摄影。
高考语文(苏教版)总复习教学课件-PPT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的阅读3

专题热身
考点分解
板块对练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 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 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 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 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 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 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 的那块石碑去了。
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
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
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 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 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 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2020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板块 专题一 第1讲 以理清脉络为思维主线全取情节题

第1讲以理清脉络为思维主线,全取情节题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解答小说情节题的关键是理清行文脉络,只有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小说的行文线索和发展脉络,才能整体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才能很好地解答以上3种情节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敌与友老舍(1)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不能同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
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狗会有更多的成见与仇怨。
(2)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
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牲了真理的。
张村的太阳若是从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3)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作村长。
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生活过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
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忘了攻击李村的神圣责任。
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我的二小子,是大排长。
李村里出去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我真愿意李村的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不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挑战时的口号。
(4)李村的确没有一个作排长的。
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
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的小儿子李全去投军:“小子,你去当兵!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不,升到营长!”李全入了伍。
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身上落。
(5)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
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
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事和日本军人如何残暴。
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三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古代官职、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等。
其他如阴阳术数、星图占卜、兵法行阵等比较生僻、艰深或带有唯心色彩的可以不纳入复习范围。
面对内容广泛的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巧记。
下面介绍几种巧记法:1.分类串记法(1)科举记忆法: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2)雅号记忆法:“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子章、“诗奴”贾岛等。
(3)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
《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4)基数记忆法: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阅读课件苏教版

8.他特别强调研究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 9.不认同许多外国数学家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 10.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计算”的传统。 第三步 从文本材料里分析出传主所处的时代及社会环境。 1.正始中学的校规和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 2.“相关链接”①中写到了吴文俊的数学成就和地位,②中介绍了吴文俊独辟蹊径 的数学研究。 第四步 体会文本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作用。 1.文章以时间为叙述顺序,以“成就——方法——修养”为线索组织材料,首尾照 应,结构严谨。
有人曾揶揄数学家迂腐,吴文俊不但不迂腐,而且兴趣广泛,内心充满童趣。 他说:“我是个想怎样就怎样的人,想玩就玩,想工作了就会安安静静地工作,从不 多想。”他喜欢看电影、读历史小说,也喜欢看围棋比赛。老伴说他“贪玩”,他 却说:“读历史书籍、看历史影片,帮助了我的学术研究;看围棋比赛,更培养了我 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吴文俊37岁时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四十多年后,他再次获得国家最 高科技奖。如此长的学术生命,在数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当记者提出疑问时,吴文 俊反问道:“我为什么不能保持这么长的学术生命?”在他看来,学术生命是能够终 生保持的,很多人做不到,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应该自我反省。他特别强调研究 数学要下扎实的功夫。他说:“外国许多数学家,尽管有的我非常佩服,可是我并不 认同他们靠所谓巧思妙想研究数学的方法。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具体分析,一切以 事实为主。这是我主要的想法。”
(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
相关链接 ①1974年,吴文俊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从中得到启发,开创了具有中国传统数学 特点的数学机械化之路。他提出的“吴方法”,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数学基于 “计算”的传统,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 动证明。国际机器证明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S.穆尔说:“在吴文俊之前,机械化的 几何定理证明处于黑暗时期,而吴的工作给整个领域带来光明。”(黄婷、邱德胜 《数学大师:华罗庚、陈省身、吴文俊》) ②一般说来,吴教授的工作,都是独辟蹊径,不袭前人,富有创造性的。(陈省身为 吴文俊颁发杰出科学家奖时的评语)
2020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板块 专题三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讲 选择题速解技巧一、题目何处来——8大陷阱要警惕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选项是对文中基本信息的加工、转换表述。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偷换概念、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关系混乱”等8种设误方式进行考查,考生要准确定位信息区间并仔细比对、分析、理解来判定选项对错。
设误方式(一) 混淆时态(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混淆)原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选项:(2018·天津高考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时态。
原文“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了信息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未说已经“实现了”;而选项“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说“已经实现了”,将未然当成了已然。
设误方式(二) 以偏概全(扩大缩小)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选项:(2017·全国卷ⅡT1—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比对分析]选项以偏概全。
将原文中的“明初”说成了“明代社会”,扩大了范围,属于以整体代部分。
设误方式(三)混淆是非原文: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2020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三板块 专题一 第3讲 以感受品格为核心目标完胜形象题

第3讲以感受品格为核心目标,完胜形象题小说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说,正确把握人物(事物)的品格品行是解答形象类题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3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建学校路遥(1)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2)“我上了二十块布施。
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3)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4)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
万一……”(5)“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6)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
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7)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8)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9)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10)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高考语文复习之人物传记指导课件

1
一、传记的定义 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
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二、传记的分类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为自己
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 自传》。后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 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要注意表述的语言格式,一般按“事实 要点+品行、德性要素(或精神内涵)”的 结构来概括,语句宜简要。
12
四.如何分析传记的表现手法 ①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 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 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 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5
传记作品的解题技巧
6
一、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
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括性地描绘出较为完整的人物形 象。传记涉猎传主的事实虽多,但这些内容全部编制在时 间的年轮之中,组合在传主生命的转变之中。因此,对显 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 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 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 抓时间、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 概括出主要事件。尾段落的安排用意、
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 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 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 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B.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 应该注意从以下方法中选择任意一种进行分析:a.将句子分 层进行概括;b.找出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第三章文言文阅读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讲义含解析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专题微语]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江苏卷所选文言文体主要有传记类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种。
一、传记类散文1.选文特点传记类散文主要是指以记人为主的散文.一般包括史传文、碑志墓表、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命题人对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1)人物的基本情况。
(2)人物的主要事迹。
(3)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要注意以下内容:①作者的直接评价;②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③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结构高考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二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教案三传记怎样写人学案解析版

传记怎样写人微点突破一选材组材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还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选材特点1.真实;2.典型;3.重大事件或日常生活小事。
组材特点材料和中心、人物、主题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的安排,材料的顺序安排。
解题思路设问方式1.本传记在选材、组材上有何特色?2.本文材料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解题技巧1.选材类(1)从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考虑。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
(2)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考虑。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
(3)从材料的性质考虑。
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
2.组材类(1)从时序角度思考。
通过抓时间词语,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人物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
(2)从详略方面思考。
组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
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关系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可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答题模板特点+选材事例+效果。
典题演示(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
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
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
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
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