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
八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名师教案2 人教版
![八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名师教案2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3d264ba45177232f60a23d.png)
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课程标准1、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2、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3、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学要求1.通过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明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的原因,认识到人民的支持是胜利的保证。
2.了解解放战争的史实,通过分析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原因,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3.学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等内容,认识和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通过学习,了解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变,以及它对世界带来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结构分析本课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
教材精心构思的两个子目标题不但新颖,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领悟。
“两种命运的决战”──从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写起,提出国民党与共产党分别代表着中国的黑暗与光明两种命运。
接着课本以生动的描述和对比的手法回顾了抗战期间国统区和根据地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国统区的统治黑暗、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通过大生产运动,克服了经济困难,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通过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对命运的选择,从而深切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
故而第二子目的标题定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理解为人民选择了光明的命运。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介绍了“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光明是怎样战胜黑暗的。
教材先是描述了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446c65bcd126fff6050b17.png)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记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新中国成立的史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去采访从旧中国走新中国的老人,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加深对国旗、国歌的认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好!我们上学期结束了中国近代史的学习。
在你们的记忆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学生可能回答:屈辱史,血泪史,挨打史,抗争史,探索史,老师加以肯定)是的,坚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屈辱中抗争,在血泪中摸索,在奋斗中前行,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中国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情况。
2.讲授新课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做了哪些准备呢?2.思考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通过的纲领、作出的决定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https://img.taocdn.com/s3/m/4a00dd7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e.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从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等几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及意义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艰辛过程和伟大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及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及意义。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诞生》ppt课件3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新中国的诞生》ppt课件3](https://img.taocdn.com/s3/m/9824b9fd51e79b89680226b3.png)
对中国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朝鲜战争赢得了国际尊重和 认同。但是也在朝鲜半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由于朝鲜战争,苏联打消了中共会变成第二个南 斯拉夫的顾虑,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 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 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 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 国大陆打下了冶金、石油、矿山采掘、煤炭、发 电、电力装备、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糖、 航空、航天、交通铁路、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 科研生产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 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人民代表会议 区域自治
国家副源自主席刘少奇
朱德
张澜
宋庆龄
李济深
西藏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北京的广播电台宣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要解放包括西藏、 内蒙、海南、台湾在内的中国领 土。”1949年11月2日,西藏政府外交部 致函毛泽东,表示希望进行会谈。
抗美援朝战争
战争的爆发: 要不要支持金日成开战?
过渡性的“政协”
1954年,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成立,同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立法功 能过渡予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国的大事 世界的大事
政权建设
中央政府 政务院 政协《共同纲领》 地方:军管 军政委员会 人民政府
新中国的诞生
一.新政协与旧政协
“双十协定”的政协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共同纲领》相当于临时宪法。大 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会议决定以北平为首都,改名北京;以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12月 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定以 《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第一届政协会 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新中国的诞生》课件2(人教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
![《新中国的诞生》课件2(人教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54ee8bc281c758f5f61f6761.png)
八年抗战胜利后,人民最渴望得到的 是什么?
面包与和平!
美蒋阴谋发动内战: 抗战胜利前,全
国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但是,以蒋介 石为首的国民党,仍想在全国继续维持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阴谋发动反 共反人民的内战。美帝国主义为把中国 变成它的殖民地,以多种方式积极支持 国民党发动内战。
军队名称 1946年7月 1947年6月 1948年7月
人民解放军 130万
195万
280万
国民党军队 430万
375万
365万
决战!
辽沈战役
长 春
(1948.9.12--1948.11.2)
林 彪、罗荣桓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锦 州
塔山
历时52天,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东起江苏江阴、西到江西湖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国旗及其设计者--曾联松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油画《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开国大典上人民解放军陆军接受检阅
中国人民欢欣鼓舞
碾庄和双堆 集歼敌 解放徐州 陈官庄歼敌
分割包围 攻占张家口、 天津
解放东 北 全境
奠定解放 江南各省 的基础
华北全 境基本
基本 歼敌 主力, 大大 加速 了全 国的 胜利.
北平和平解放 解 放
歌曲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课时训练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课时训练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a19d8269dc5022aaea0088.png)
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轮船、火车、电报等新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开始在中国出现,是在A.19世纪70年代以后B.19世纪90年代以后C.20世纪20年代以后D.20世纪40年代以后()2、20世纪上半叶,在对别人的称谓中,将“老爷”、“大人”等改叫“先生”、“女士”等,主要反映了下面哪一思想开始为社会所接受?A.自由B.平等C.博爱D.科学()3、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在A.明朝末年B.清朝初年C.清朝末年D.民国初年()4、中国第一家电话局开办地点在A.上海B.北京C.广州D.天津()5、跨入20世纪后,悄然不觉之中,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导致这些变革的原因主要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洗礼C.科举制度的继续推行D.军阀割据和混战()6、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小华来到沈阳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
在这里,他能看到的是哪一次日本侵华事变的历史遗迹?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一二八事变”()7、江苏常熟、浙江宁波四明山等地曾是新四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新四军”的诞生是A.革命统一战线后建立的产物B.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产物C.秋收起义后三湾改编的产物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产物()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使命是A.反对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B.隆重举行抗战胜利纪念大会C.保护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文物D.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731部队”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主要是A.制造了南京大屠杀B.发动了卢沟桥事变C.进行灭绝人性的细菌实验D.在扫荡中制造了“潘家峪血案”()10、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要求蒋介石A.解散国民党政府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反对英美等帝国主义D.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11、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反侵略战争的方法,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智慧,这些方法有①破坏敌人铁路②地道战③水上游击队④地雷战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1937年12月,当时德国驻华大使馆在给国内的报告中说:“犯罪的不是这个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皇军。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56e79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5.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了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事件和政策也需要加强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和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史料教学法:运用历史史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提前熟悉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155be2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9.png)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识点汇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筹建新中国的会议: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颁布的文件:《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意义: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封、官僚资本主义;独立自主,中国人站起来;壮大世界和平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4.巩固新生政权措施:
政治---西藏和平解放,1951,阿沛·阿旺晋美,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军事—抗美援朝
经济---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4cf1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6.png)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教案】一、研究目标1. 了解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的基本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的关键人物和组织;3. 理解新中国巩固的意义和影响;4. 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的热爱和珍视。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国的诞生-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北洋政府与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中国的成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中国国民党的北伐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 新中国的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的建立- 人民解放军的成立和党在军队中的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与国土巩固- 政府机构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三、教学活动1. 利用多媒体资料展示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图片和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2. 分小组进行小研讨,让学生探讨中国的成立对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的影响;3. 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新中国诞生和巩固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4. 设计小组报告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一个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研究成果;5. 结合课堂讨论,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新中国巩固的作文,总结巩固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情况;2. 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课堂小测、作业等方式进行;3. 评价学生在辩论和报告中的表现,包括逻辑性、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
五、教学延伸1. 进一步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提供更多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文献;2. 组织参观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历史场所或纪念馆;3.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研究,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希望能够使学生对新中国的诞生和巩固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自己国家历史的热爱和自豪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教学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教学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e7f3deda28ea81c758f57883.png)
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二、渡江战役:
1、时间: 1949年4月21日
2、战线: 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3、目的: 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政权, 把革命进行到底. 4、结果: 国民党政权覆灭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湖 口 江 阴
南京
江阴 江阴
湖口 湖口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
国都---- 北京
纪年方法---- 公元纪年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致辞
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天安门城楼上举 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 时间: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 • 内容:一致决定接受《共同纲领》的施政方 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 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北平
代表: 14个党派、9个地区、6个军事单
位、16个团体
——会议代表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能够代表和反映全国人 民的意愿,因此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空前盛会。
临时宪法
《共同纲领》
(国家名称、国家性质)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国旗、国歌、首都、纪元法
国旗----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毛泽东的报告:
1.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2.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3.全国胜利后的总任务 4.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 年 3 月 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内容: 党的总任务 党的作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25877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4.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教材通过讲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成立仪式,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教材还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和建设成就,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成立仪式等细节内容可能了解不深。
此外,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和建设成就可能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成立仪式,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成立仪式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成立仪式。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4.史料分析: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史料中的信息,加深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理解。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新中国的诞生》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新中国的诞生》教案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13052c43323968001c9206.png)
《新中国的诞生》教案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第一课时:两种命运的决战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全面内战爆发解放军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能力培养(1)分析理解: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比较辨异:国共双方围绕重庆谈判的目的和谋略。
(3)归纳概括: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军事策略及其变化。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抗战胜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以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手法,阴谋发动内战,确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展开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斗争,为以后的解放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2)国共双方战争的性质,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来说,是反人民的不义之战;对于全国人民及其子弟兵来说,是中共领导下的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解放战争。
(3)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采取得宜的战略战术,保证了人民解放军以灵活机动的运动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胜利地转入了战略反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转战陕北难点:全面正确地理解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的不同意图;人民解放军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略战术。
导入新课师:(幻灯片展示抗战时期城市废墟、逃难人群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战争好不容易结束了。
作为老百姓,你会想过………的生活。
生:平安、安定、稳定、没有战争的生活。
师:结束战争,平安生活,这是所有人民共同的愿望,但是对于中国的命运,两个不同的党派各有打算。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本第一、二段,看一看它们各自是何打算?(生默读)生概括:1、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真诚地希望通过和平的道路,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word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新中国的诞生》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acfb3052d380eb62946dec.png)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六课新中国的诞生第一课时两种命运的决战课程标准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5-4 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作用。
6-5 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了解解放战争的史实,理解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信任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了解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变,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历史问题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
以及培养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对比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发展,了解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主要战役等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支持的史实,学习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等内容,分析革命胜利的因素,让学生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通过延安精神的大讨论,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通过新中国诞生的有关材料学习,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和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对比,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
教材线索[新课导入]想象导入放一段抗日战争中人民遭受战争苦难的录像,提问如果你是录像里的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抗战胜利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和平。
但他们有没有得到和平呢?让学生在当时人们渴望和平的情感体验中导入新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1.腐败的国民党统治区(1)让学生看阅读卡提问:“为什么说国民党提出的主张代表着中国的黑暗命运?”(因为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共产党,即准备发动内战,因此是黑暗的命运。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4f298b7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e.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上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深层次意义理解不足。
此外,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对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影响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认识新中国的诞生来之不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政治环境,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等,再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2.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用于再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d52889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e.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近代史,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等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包括解放战争胜利、政治协商会议、宣告新中国成立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889e0ea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a.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成立的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文字描述和历史事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和影响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的细节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的详细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如: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对中国人民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巩固。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34bd8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a.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以及成立的意义。
教材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详细描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人民群众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庆祝活动。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如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形势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具体过程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可能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激动情绪有共鸣,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地位的影响可能理解不足。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过程。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具体过程。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视听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理解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多媒体设备。
3.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包括国共内战、二战后的国际形势等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国内背景、国际背景、成立过程、意义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深远影响,如中国的历史变革、国际地位的提升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国内和国际意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466d138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7.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意义、国内外环境、筹备过程以及成立大会的召开等。
本课是学生学习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对于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于新中国的成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外环境、筹备过程以及成立大会的召开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以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间、地点、筹备过程以及成立大会的召开等情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外环境;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时间、地点、筹备过程以及成立大会的召开等情况;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外环境;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国内外环境;新中国成立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展示和讲解。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历史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