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古代年龄称谓一览表
喜寿
因喜字的草体似七十七三字组成,所以这么称呼。
31
80岁
望八、杖朝之年
韩愈《司业文》:“逾七望八,年熟非翁,在君无憾,我竟不充。”80岁还称为“杖朝”。语出《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意谓八十岁可以拄杖出入朝廷。后来就把“杖朝”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32
88岁
米寿
因米字可以分为八十八三个字,所以称八十八为米寿。
16
20岁(男)
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男子20岁称“弱冠”。典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进一步注解说:“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
17
20岁(女)
桃李年华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4
8岁
童龀[chèn]、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5
9岁
九龄
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
6
10岁
9
13-15岁(男)
舞勺之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
10
14岁(女)
“二七”之年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11
15岁(女)
及笄或笄年

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

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

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本文整理了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欢迎阅读。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

2岁:孩提。

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夕之年。

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

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

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高龄、下寿、耆。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中寿、伞寿。

88岁:米寿。

90岁:上寿、鲐背。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期颐之年、上寿。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古人年龄段的称谓表示

古人年龄段的称谓表示

古人年龄段的称谓
表示古人对年龄段的称谓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至三岁的儿童。

垂髫:三至四岁至八至九岁的儿童。

总角:八至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女。

束发:十五岁左右的男子。

及笄:十五岁左右的女子。

弱冠: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而立:三十岁的男子。

不惑:四十岁的男子。

知命:五十岁的男子。

耳顺:六十岁的男子。

古稀:七十岁的老人。

杖朝之年:八十岁的老人。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的老人。

鲐背之年:九十岁的老人。

期颐之年:百岁之人。

这些称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反映了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和意义的认识。

【7A文】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7A文】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7A文】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在古代,人们的年龄称谓与现代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些称谓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寓意,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年龄称谓。

1.婴儿期:初度:婴儿出生满一年称为初度,此时要用彩色的丝线来为婴儿祈福,叫做“系五彩”。

2.儿童期:垂髫:儿童三四岁到八九岁称为垂髫,因为他们的头发是自然垂落的。

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男子和女子都是把头发扎成两个角,因此叫总角。

3.少年期: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称为豆蔻年华,这个年纪的女子正如盛开的豆蔻花,含苞待放。

束发:男子十五岁称为束发,表示此时应该告别童年,束起头发成为一个成年人。

4.青年期:志学:男子十五岁到二十岁称为志学之年,意味着应该开始专注于学问。

及笄: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了。

5.成年期:弱冠: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表示成年,行冠礼以示庆祝。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称为桃李年华,此时的女子正如同桃李盛开,美丽动人。

6.中年期:不惑:男子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意味着在这个年纪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世事有了清晰的认识。

半老徐娘:女子四十岁称为半老徐娘,这个词源于《南史•李祖冲传》中的“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表示虽然年纪稍大,但风韵犹存。

7.老年期:花甲:男子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因为此时六十甲子已过一半,比喻老人如花之甲。

古稀:女子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曲江二首》中杜甫曾写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

8.耄耋期:耄耋:耄是年纪很大的意思,耋则是指八九十岁。

男子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泛指老年人。

9.冥年:期颐:百年曰期,颐亦养也。

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饮食起居需人照料。

也就是说,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要他人的照料。

总的来说,古代的年龄称谓非常丰富且富有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解和尊重。

这些称谓不仅富有诗意,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

这些称谓的传承和保护,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古时候对年龄的称谓排序

古时候对年龄的称谓排序

古时候对年龄的称谓排序古代年岁称谓包括儿童称谓、成人称谓、老人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童年。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青少年。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舞象之年: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孩20岁。

弱冠:男孩20岁。

花信年华:女孩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而立之年:男孩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上寿:100岁。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
4、男孩8岁——龆年;
5、幼年泛称——总角;
6、10岁以下——黄口;
7、13~15岁——舞勺之年;
8、15~20岁——舞象之年;
9、12岁(女)——金钗之年;
10、13岁(女)——豆蔻年华。

11、15岁(女)——及笄之年;
12、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13、20岁(女)——桃李年华;
14、24岁(女)花信年华;
15、至出嫁——梅之年;
16、至30岁(女)——半老徐娘;
17、20岁(男)——弱冠;
18、30岁(男)——而立之年;
19、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0、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21、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22、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23、80岁——杖朝之年;
24、80~90岁——耄耋之年;
25、90岁鲐背之年;
26、100岁——期颐。

古代年龄别称

古代年龄别称

99岁 80、90岁 100岁 108岁
白寿 耄(mao)耋(die)之年 期颐之年 茶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代年龄称谓
年龄 初生 不满周岁 生齿 幼年 童年 2-3岁 7岁 9岁 <10岁 10岁 12岁 13岁 15岁 13-15岁 16岁(二八) 20岁 15-20岁 24岁 30岁 40岁 50岁 60岁 70岁 80岁 80岁寿辰 88岁 90岁 花信年华 半老徐娘 而立之年、始室 不惑之年 知命、知非、艾服、大衍之年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古稀、杖国、致事、致政之年 杖朝之年 伞寿 米寿 上寿、鲐背之年 金钗之年 豆蔻年华 及笄之年 舞勺之年 碧玉年华(破瓜年华) 桃李年华 结发(加冠、弱冠) 舞象之年 束发、志学 髫(tiao)年 九龄 黄口 幼学 女 婴儿 襁褓 童龀 总角 垂髫、始龀 孩提 韶年 男

各年龄段的古代称谓

各年龄段的古代称谓

各年龄段的古代称谓
1、孩提:2~3岁的儿童。

指代幼儿时期。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

4、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5、束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6、及笄:女子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15岁为‘及笄’,也称“既笄”。

7、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8、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9、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10、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11、花甲、耳顺: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中寿:八十岁。

14、耄耋:八九十岁。

15、期颐:一百岁。

(完整word版)古代年龄与称谓对照表

(完整word版)古代年龄与称谓对照表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qiǎng bǎo) 2~3岁-----孩提[next]
女孩7岁-----髫(tiao)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jī)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一、男性称谓1. 童男:指未成年的男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男孩。

2.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男孩称为少年。

3. 青年: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指年龄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指年龄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男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二、女性称谓1. 童女:指未成年的女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女孩。

2. 少女: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女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女孩称为少女。

3. 青年女子: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女子:指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女性:指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女性: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晚年阶段。

三、男女称谓对比1. 童男与童女:指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年龄相同。

2. 少年与少女:指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和女孩。

3. 青年男子与青年女子:指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男子与壮年女子:指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事业与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男性与中年女性:指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转折点。

6. 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指超过六十岁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通过以上的一览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古代男女的年龄称谓,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有不同的称谓,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年龄和性别的重视。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人对不同年龄段人物的不同期望和要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称呼,更代表了不同年龄段人物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未废。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男女不同年龄段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对应年龄

古代年龄称谓对应年龄

古代年龄称谓对应年龄
(行测、事业编公考必备)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

又称:总角之年
女子:
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

豆蔻年华:指女子13/14岁。

及笄之年:指女子15/16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女子16岁。

桃李年华:指女子20岁。

花信年华:指女子24岁。

男子:
幼学:10岁。

舞勺之年:男子13/15岁
束发:男子15/20岁。

舞象之年:男子15/20岁。

弱冠:指男子20岁。

又称:加冠、及冠、始冠。

而立之年:指30岁
不惑之年:指40岁
知命之年:指50岁。

又称:知天命、半百、知非、及艾。

花甲之年:指60岁。

又称:耳顺之年。

古稀之年:指70岁。

耄耋之年:指80/90岁。

白寿之年:指99岁。

“白”字比“百”少一。

期颐之年:一百岁。

2023年山东事业编统考真题:
(花甲—弱冠)×期颐=()。

A3000B4000C5000D6000。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下面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年龄称谓,希望大家喜欢!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1.初度: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2.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3.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4.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5.龆龀:儿童换齿年龄。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6.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7.幼学:十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岁日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8.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9.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10.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即指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11.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中国古代年岁和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年岁和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年岁和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络编辑制作/荷花⼩⼥⼦
1、不满周岁---襁褓;
2、⼥孩7岁---髫年;
3、男孩8岁---龆年;
4、10岁以下--黄⼝;
5、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钗之年;
6、13岁(⼥)---⾖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破⽠年华、碧⽟年华;
7、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出嫁-----梅之年;
8、/⾄30岁(⼥)--半⽼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之年;
9、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10、50岁------年逾半百、知⾮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衍之年;
11、60岁------花甲、平头甲⼦、⽿顺之年、杖乡之年;
12、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13、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我国对不同年龄的⼈给予了不同的称谓。

这些称谓⼀般都是古已有之。

从这些称谓中可以知道⼤概的年龄。

年龄的别称
孩提幼⼉时期
总⾓童年时期
及笄⼥⼦15岁
弱冠男⼦20岁
花信⼥⼦24岁
⽽⽴30岁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喜寿77岁
⽶寿88岁
⽩寿99岁
耄耄80-90岁
期颐100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5(男)
束发、成童、志学
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故又叫“成童”。
13
15-20(男)
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23
50岁
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及艾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
半百即50,人人皆知,但多指岁数,如年已半百,年近半百等。50岁又称“知非”之年。《淮南子原道》:“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50岁又称“知命”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知命指认识天命,按现在的说法,应为认识自然的法则。
14
16岁(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两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称。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如唐·李群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15
18岁(女)
“二九”
女子18岁可称“二九”。《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年过二九,尚未有亲。”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8
24岁(女)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19
至婚嫁年龄(女)
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
[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9
13-15岁(男)
舞勺之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
10
14岁(女)
“二七”之年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11
15岁(女)
及笄或笄年
“笄”[jī],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喜寿
因喜字的草体似七十七三字组成,所以这么称呼。
31
80岁
望八、杖朝之年
韩愈《司业文》:“逾七望八,年熟非翁,在君无憾,我竟不充。”80岁还称为“杖朝”。语出《礼记王制》:“八十杖于朝。”意谓八十岁可以拄杖出入朝廷。后来就把“杖朝”用作八十岁的代称。
32
88岁
米寿
因米字可以分为八十八三个字,所以称八十八为米寿。
4
8岁
童龀[chèn]、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5
9岁
九龄
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语出《礼记》。
6
10岁
鎷ㄥ洖序号
年龄
古代称谓、称呼
解释及出处
备注
1
0-1岁
孩提、襁褓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
2
2-3岁
孩提
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
7岁(女)
髫(tiaoˊ)年
幼童时期。古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故称之,也称作“垂发”。
16
20岁(男)
弱冠、七尺、弱冠、始冠、及冠、冠岁、加冠、冠年
男子20岁称“弱冠”。典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孔颖达进一步注解说:“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
17
20岁(女)
桃李年华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24
51岁
“开六”
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十年为一秩,开六即第六秩的开始。况周颐所著《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近人称寿五十一岁曰开六,六十一岁曰开七。”
25
6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古时用干支纪年为六甲子。因为它以天干与地支依次循环搭配,六十周而复始,所以也称“花甲子”、或“花甲”。后来也用“花甲”或“花甲子”代称60岁。
耳顺: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杖乡:意思是六十岁可以拄行走于乡里。
26
61岁
开七、华甲
华甲的甲,即甲子的甲,华字的繁体字可分为六个十字和一个一字,所以称61岁为“华甲”。
27
64岁
破瓜
因瓜字可分为“八八”两字,取八八六十四之意,故用为64岁的代称。
28
7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黄口
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
12岁(女)
金钗之年
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8
13岁(女)
豆蔻年华
多年生草本植物,产岭南,其花很美,尚未大开的花形如怀孕之身,南方人称为含胎花。诗文中常用以喻指少女,语出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人们常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也用于比喻处女。
20
30岁(男)
而立、立年、始立、始室、壮室
30岁称“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21
30(女)
半老徐娘
称年老而尚有风韵的妇女
22
40岁(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孔颖达疏:“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
语出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人们就用“古稀”或“稀年”作为七十岁的代称。
致事、致政是一个意思,即辞去官职,也叫致仕。“悬车”也是致仕的意思。古人一般都到七十岁时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而悬车。
29
71岁
开八
白居易《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30
77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