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结直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十页,共112页。
结、直肠(zhícháng)和肛管 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与病理(bìnglǐ) 源于肛腺感染
(五)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II~IV度内痔或发生血栓、嵌顿等并发症的痔及以
外痔为主的混合痔等。手术方法包括(bāokuò)痔单纯切除 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激光切除痔核和血栓性外痔 剥离术
第二十二页,共112页。
结、直肠(zhícháng)和肛管
吻合器痔疾上病黏病膜人的(n护iá理nmó)环 切术
第三十九页,共112页。
(二)病理(bìnglǐ) 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 肛管括约肌间型 肛管括约肌型 肛管括约肌上型 肛管括约肌外型
第四十页,共112页。
(三)临床表现 症状 瘘口 分泌物 肛门周围皮肤潮湿(cháoshī)、瘙痒、湿疹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第四十一页,共112页。
(三)临床表现 体征 外口呈红色(hóngsè)乳头状隆起,挤压可排出少 量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直肠指诊:在内口处有 轻压痛,瘘管位置表浅时可触及硬结样内口及条 索样瘘管
温水坐浴 处理(chǔlǐ)原则
第三十页,共112页。 第五十一页,共112页。 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
定期门诊随访(suí fǎnɡ) 结、直肠和肛管疾病病人(bìngrén)的护理
嘱病人每5~7天至门诊收紧药线
扩肛或提肛运动
第四十七页,共112页。
(一)病因 长期便秘、粪便干结引起排便时的机械性创伤(chuāngshāng)是肛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题库19-1-8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题库19-1-8问题:[多选]肛门直肠疾病的一般护理是()A.饮食调节B.保持大便通畅C.坚持保健活动D.保持肛门清洁E.肛门坐浴问题:[多选]肛门坐浴注意事项是()A.盆具不要大,消好毒B.沸水降温保持40~43℃C.肛门会阴浸入水中D.时间15~20分钟E.年老体弱注意安全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男性患者,63岁。
阵发性腹痛、腹胀、便秘4个月余,无便血史。
查体:轻度贫血,剑突下偏左扪及3cm×5cm肿块。
最可能的诊断为()A.A.肠套叠B.B.粘连性肠梗阻C.C.肠结核D.D.溃疡性结肠炎E.E.横结肠癌(征婚相亲网 /)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男性患者,63岁。
阵发性腹痛、腹胀、便秘4个月余,无便血史。
查体:轻度贫血,剑突下偏左扪及3cm×5cm肿块。
治疗方法为()A.A.升结肠、降结肠吻合术B.盲肠造瘘术C.横结肠切除术D.药物灌肠治疗E.抗结核治疗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患者,40岁,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年,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不伴腹泻,呕吐量较大,为隔日宿食,不含胆汁,呕吐后腹胀减轻。
曾肌内注射654-2,效果不明显。
查体发现腹部膨隆,有胃蠕动波,手拍上腹可闻及振水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
该患者所采取的术前护理措施包括胃肠减压、纠正营养失调和代谢失衡及()A.A.清洁灌肠B.局部理疗C.用温生理盐水洗胃2~3天D.用冰生理盐水洗胃2~3天E.用温蒸馏水洗胃2~3天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患者,40岁,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年,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不伴腹泻,呕吐量较大,为隔日宿食,不含胆汁,呕吐后腹胀减轻。
曾肌内注射654-2,效果不明显。
查体发现腹部膨隆,有胃蠕动波,手拍上腹可闻及振水音,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
该患者手术后第1个24小时内重点需观察的并发症是()A.A.倾倒综合征B.B.吻合口瘘C.C.切口感染D.D.吻合口梗阻E.E.出血问题:[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患者,40岁,十二指肠溃疡病史2年,3天前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不伴腹泻,呕吐量较大,为隔日宿食,不含胆汁,呕吐后腹胀减轻。
第二十四章大肠肛管疾病护理

尿潴留:诱导、针灸、导尿 控制排便:术后48小时服用减少肠蠕动药物(阿
片酊)控制排便
换药及坐浴:便后——坐浴—换药
无排便—先坐浴——换药
预防并发症:术后5~10天扩肛,每日一次,防
止狭窄。肛门松弛手术后3天做肛门收缩运动
健康教育
防止便秘 便后坐浴 如出现排便困难及时就诊,狭窄扩肛
保健知识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指导病人保持肛门卫生的方法 指导病人饮食 避免久坐、久站。 对有便秘病人指导病人腹部按摩。
混合痔:兼内外痔表现
出血、脱垂、瘙痒、疼痛等
护理诊断
疼痛 与疾病和手术有关。 舒适改变:瘙痒、痔脱出、黏液刺激 便秘的危险; 潜在并发症 尿潴留、肛门失禁、肛门狭窄、
感染。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痔疮出血有关。 知识缺乏
治疗: 注射疗法:硬化剂5%鱼肝油酸钠。 冷冻治疗:适用较小出血性痔。 激光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无效、痔脱严
及较硬 索状瘘管。
护 理
舒适的改变:瘙痒、疼痛
诊 潜在并发症:伤口感染、肛门失禁。 断
治疗:方法
肛瘘切开:适用于低位性单纯性。 肛瘘切除:适用于低位性单纯性。 挂线疗法:适用于低位性单纯性。
一、肛裂
定义: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后形成的
溃疡。
部位:肛管后正中线。
病因:
便秘(主要) 少数肛窦炎
手术治疗:食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陈旧 性肛裂。
方法: 肛裂切除术 肛管内括约肌切断术
术后2~3天进流质饮食。 术后3日控制排便。 保持局部清洁:更换敷料、坐浴、扩张肛管 并发症的观察:肛门失禁保持局部清洁、干 燥、
局部用药。
四、痔
定义 直肠下段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V丛
淤血、扩张和屈曲→静脉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习题

[单选]大肠癌最常见的病理分型是()A.肿块型B.菜花型C.溃疡型D.浸润型E.弥漫型[单选]临床最多见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A.肛周皮下脓肿B.坐骨肛管间隙脓肿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D.直肠后间隙脓肿E.直肠黏膜下脓肿[单选]关于齿状线上下的解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齿状线以上的血供来自肛管动脉B.齿状线以上的静脉回流至门静脉C.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由自主神经支配D.齿状线以下的肛管皮肤对痛觉不敏感E.齿状线以下覆盖的是单层立方上皮[单选]肛裂病人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剧烈疼痛B.反复便秘C.便血D.肛门瘙痒E.反复脓肿形成[单选]混合痔是指()A.同时存在内痔和外痔B.两个以上内痔C.两个以上外痔D.齿状线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而成E.痔与肛裂同时存在[单选]肛裂“三联症”是指同时存在()A.肛裂、"前哨痔"及肛乳头肥大B.肛裂、肛瘘、痔C.肛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瘘D.肛裂、混合痔及肛乳头肥大E.肛裂、肛瘘及肛乳头肥大[单选]结肠癌病人最早出现的常见临床表现是()A.肠道刺激症及粪便性状改变B.腹痛C.肠梗阻症状D.腹部肿块E.贫血[单选]直肠癌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直肠刺激症状B.黏液血便C.肠梗阻症状D.会阴部持续性剧痛E.贫血[单选]以下可作为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初筛方法的检查是()A.内镜检查B.X线钡剂灌肠CEA测定D.直肠指检E.粪便隐血试验[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翼静脉丛位于()A.颞下窝B.眶下间隙C.嚼肌间隙D.口底E.颊间隙[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力又称()A.咀嚼力B.咀嚼肌力C.咀嚼压力D.牙周潜力E.最大潜力[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颌下腺导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开口为()A.舌系带B.伞襞C.舌下肉阜D.舌下襞E.舌盲孔[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正常人的力平均为()A.22.4~68.3kgB.12.4~58.3kgC.33.4~68.3kgD.44.4~68.3kgE.10~23kg[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翼内肌的止点是()A.颞窝及颞深筋膜深面B.喙突及下颌支前缘直至第三磨牙远中C.上下颌骨第三磨牙牙槽突的外方和翼突下颌缝D.下颌角内侧面及翼肌粗隆E.翼外板的外侧面[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属于创伤的是()A.反B.内倾性深覆C.牙列排列不齐D.平衡E.对牙周组织产生创伤的[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判断运动循环的功能阶段为()A.下颌下降B.下颌前伸C.下颌上升,切牙对刃D.切牙对刃,并滑回至正中E.下颌下降与前伸[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尖牙保护型的特点为()A.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B.侧运动时,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C.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形成接触D.侧运动时,非工作侧只有尖牙脱离接触E.非正中时,双侧尖牙形成均匀接触[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舌前2/3的一般感觉神经为()A.舌前神经B.舌咽神经C.舌下神经D.参与舌神经的鼓索纤维E.舌神经[单选]子宫腺肌病描述错误的是A.是子宫的良性肿瘤B.又叫腺肌瘤C.子宫可均匀或球形增大D.在子宫壁中可见巧克力样液体E.异位腺体来自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多选]在缓冲液组成中,下列哪些属于弱酸及其对应的盐A.HAc-NaAcB.C.D.E.[单选]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中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遗传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较早,病变较重C.吸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D.高脂血症,特别是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E.雌激素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因此,绝经前女性比同年龄男性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低[多选]肿瘤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的肿块即为肿瘤B.肿瘤具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C.肿瘤组织具有异常的代谢和功能D.肿瘤一定形成局部肿块E.肿瘤属基因病[单选]与移植物的迟发排斥反应关系最密切的细胞是A.浆细胞B.淋巴细胞C.组织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白细胞[单选]关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无肾小球肾炎的病史B.可形成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C.蛋白尿、管型尿进行性加重D.常有贫血、持续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E.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冠心病[单选]哪项不符合Wilms瘤的特征A.多见于儿童B.是肾脏的一种恶性肿瘤C.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E.可发生转移[多选]明显的血尿可见于下列哪些肾炎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D.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单选]患者男,45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直肠肛管的淋巴引流分为两组。齿状线以上的一组淋巴引流有三个途径, 其中向上沿 直肠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引流至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的这条途径,是直肠癌的主 要转移途径,齿状线以下为一组,上、下 组淋巴网有吻合支。
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无痛觉;而齿状线以下的 肛管皮肤则由 体神经系统的阴部内神经支配,痛觉敏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直肠下端与口径较小的肛管相连,由于括约肌的收缩,其黏膜呈现8~10 个隆起的纵行皱 襞,称为肛柱。相邻两个肛柱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襞, 称为肛瓣。每一肛瓣与其相邻两肛柱 之间的直肠黏膜围成袋状小窝,开 口向上,称为肛窦,深3~5mm,底部有肛腺开口,肛窦易 因粪便堆积 而发生感染。在肛管与肛柱连接处有三角形乳头状隆起,称肛乳头。肛 瓣边缘和 肛柱下端在直肠和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形的环行线,称齿状 线。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交 界线,其上、下的组织结构、血管、神经 和淋巴来源都不同,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直肠肛管的解剖和生理】 直肠位于盆腔的后下部,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管,全长约12~15cm。
直肠上端与结肠粗细相似,下部扩大成直肠壶腹,是粪便暂存的部位。 直肠以腹膜反折为界分为上段和 下段,上段直肠的前面和两侧有腹膜覆 盖,此处为腹膜腔的最低位。下段直肠全部位于腹 膜外。直肠的肌层分 为外层纵肌和内层环肌两层,纵肌层下端与肛提肌和内、外括约肌相 连; 环肌层在直肠下端增厚成为肛管内括约肌,属不随意肌,有协助排便的 功能,但无括 约肛门的作用。直肠在壶腹部的黏膜和环形肌形成上、中、 下三个半月状横行皱襞,称直 肠瓣,有阻止粪便排出的作用。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临床表现】 因脓肿部位不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肛门周围脓肿 以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多见,位置表浅,全身症状不明显,以局部症状
为主。肛周持 续跳动性疼痛,排便、局部受压、摩擦或咳嗽时加重。 (二)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又称坐骨直肠窝脓肿,比较常见。因坐骨肛管间隙较大,形成的脓肿也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结肠左、右侧的血液供应不同:左半结肠由肠系膜下动脉供应,分出结 肠左动脉和数 支乙状结肠动脉。右半结肠的血液由回结肠动脉、结肠右 动脉和结肠中动脉供应,这些 动脉分支均来自肠系膜上动脉;结肠的静 脉与动脉伴行,分别经肠系膜上、下静脉汇入 门静脉。
结肠的淋巴结分为结肠上淋巴结、结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和中央淋 巴结四组。 左、右半结肠的淋巴汇入中央淋巴结后,引流入腹主动脉周 围的腹腔淋巴结。
较大,全身感 染症状较重。发病初期即有全身感染性症状,如乏力、食 欲减退、恶心、寒战、高热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三)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又称骨盆直肠窝脓肿,较少见。此间隙位置较深,空间较大,因此全身 性感染症状明 显而局部症状不典型。早期即可出现持续高热、头痛、恶
心等,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
第二节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 【治疗要点】 发病初期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热水坐浴,局部理疗;口服缓泻剂或石
蜡油以减轻患 者排便时的疼痛。脓肿形成后,应及早手术切开引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检 对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有重要意义。病变位置表浅的可触及 压痛性肿块,可有波动感,深部脓肿可有患侧深压痛,有时可扪及局部 隆起。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 B超
可协助判断深部脓肿。
4. 诊断性穿刺
局部穿刺抽到脓液即可确诊。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在直肠与肛管周围有数个间隙,其内充满脂肪结缔组织,是容易发生感 染、形成肛周 脓肿的常见部位。包括骨盆直肠间隙、直肠后间隙、坐骨 肛管间隙、肛门周围间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直肠的主要功能是排便,也能吸收少量水、电解质、葡萄糖和部分药物, 并分泌黏液 以利排便。非排便时,粪便贮存于乙状结肠,直肠内基本无 粪。直肠下端是排便反射的主 要发生部位,是排便功能中的重要环节, 所以如果全部切除直肠,即便保留括约肌,也因 排便反射丧失而出现大 便失禁。肛管的主要功能是排便。
上一页
返回
第二节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一、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病因和病理】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多数由肛腺感染引起,少数可继发于外伤、肛裂或痔
疮药物注射治 疗等。肛腺开口于肛窦,肛窦呈袋状向上开口,容易被较 硬的粪便擦伤而发生感染并累 及肛腺。由于直肠肛管周围间隙为疏松的 脂肪结缔组织,肛腺感染极易蔓延扩散,向上、 下、外扩散到直肠肛管 周围间隙,形成不同部位的脓肿,如不及时处理,脓肿容易穿破间 隙扩 散或形成肛瘘。
第十八章 大肠、肛管疾病患者的护理
1 第一节 2 第二节 3 第三节
解剖生理概要 直肠肛管良性疾病 大肠癌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结肠的解剖和生理】 结肠的肠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有结肠袋、结肠带、
肠脂垂三个解 剖标志。在盲肠入口处,有黏膜和环行肌折叠成的回盲瓣, 能阻止大肠内容物反流入小 肠,并控制食物残渣进入大肠的速度,保证 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但回盲瓣的存在 也可使结肠梗阻容易发展 为闭袢性肠梗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
肛管上起齿状线,下至肛门缘,长约3~4cm。肛管括约肌分为内括约肌 和外括约肌。 内括约肌为直肠下端的环肌增厚而成,属不随意肌。外括 约肌是围绕内括约肌外下方的环 形横纹肌,属随意肌,分为皮下部、浅 部和深部。直肠周围的肛提肌与尾骨肌共同形成一 宽薄的盆膈肌层,并 分成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髂骨尾骨肌。肛管内括约肌、直肠纵 肌 纤维、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和耻骨直肠肌共同组成肛管直肠环,具有收 缩肛门的功能, 若手术不慎切断,可引起肛门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