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新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一
、
机 电一 体化 专 业课 程体 系存 在 的问 题
容 陈 旧 、 后 , 各 门课 程 之 间 相 互 独 立 , 关 知 识 落 且 相
( ) 业 定位 模糊 一 专
未 能 有 机 地 渗 透 和 融 合 在 一 起 , 未 能 充 分 考 虑 与 也
中职 教 材 的 很 好 衔 接 。 ( ) 践 教 学 体 系有 待 加 强 三 实
层 次 结 构 ; 强 实 践 环 节 , 点 强 化 以 技 能 为 中 心 加 重 的 2 程 实 践 ,探 索 教 学 与 生 产 相 结 合 的 有 效 途 径 ; 1 2 系统 研究创 新 教育 , 养学 生创 新 意识 和 能力 。 培
( ) 程 体 系构 建 的 主 要 指 标 二 课
求 。本专 业教 学 内容在 知识 和能 力框架 方 面必 须构
培 养 具 有 多 向 思 维 , 有 创 造 性 精 神 , 有 一 富 具
定 开 发 和 组 织 能 力 的 面 向 生 产 一 线 的 高 素 质 应 用 性 技 术 人 才 ; 强 素 质 教 育 , 整 、 化 知 识 和 能 力 加 调 优
课 内共 2 0 学 时 , 2 学 时 左 右 ; 践 总 周 数 Oo 周 4 实
为 3 周 ( 中 集 中 实 践 2 周 )理 论 教 育 学 时 与 专 业 0 其 0 ; 实 践 教 育 学 时 之 比 为 05 :. ; 专 业 课 学 时 占总 学 .9041
大落后 于 当今 企业 , 践训 练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参 差不 齐 。 实
二 、 程 体 系构 建 的 目标 与 思 路 课 ( ) 程 体 系 构 建 的 目标 一 课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一、调研的缘由和概况为了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找准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特对长株潭及周边地区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的单位包括: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江河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长沙长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奥托自动化有限公司、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长沙润成机械有限公司、湖南省强生药业有限公司、长沙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加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亚华乳业有限公司、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利欧天鹅工业泵有限公司、湖南开关有限责任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深圳鑫友源橡胶有限公司、长沙长泰徕斯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达鑫电子有限公司、弗论克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唐智科技发展(长沙)有限公司、益阳益神橡胶机械有限公司、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株洲八方电气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长沙)有限公司、湘潭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莞大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长沙中轻机械有限公司、长沙超凡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
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座谈会,对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研。
调研的时间为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参与调研的人员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指导委员会课程改革师资骨干成员,同时有关机电专业学生利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也进行了相关调研。
调研的内容包括:湖南地区工业及企业发展状况;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对应的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情况;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等。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专业之一,其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机械、又懂电气的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技术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研究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竞争。
研究实践教学体系还可以促进中职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加强对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
通过对中职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概况,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式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评价教学效果,从而为提升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和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实践教学体系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作用及优势,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未来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展望提供支持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中职机电一体化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研究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机电一体化专业已成为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是劳动者求职 、 任职 、 开业 的资格凭证 , 是用人单位招聘 、录 用劳动者 的主要 依据 ,也是境外就业 、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 理 技能水平 公证 的有 效证件。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 内容及要求在国家颁布 的职业标准或
二 结合课 程特 点 采用 灵活 多样 的考 核方 法
1 注重 过 程 考 核 ,打 破 一 卷 定成 绩 的考 试 方 法 。如 机 械 .
量 指 标 。l I j
学 课 亚 习 堂 书 时 态 学 面 度 习 作 测 出 表 业 试 勤 现 课 后作 业 期
末
测 试
社 平 皿 技 会 时 时 能 实 操 操 兴 践 作 作 趣 能 实 体 小 力 践 会 组 证 明
一
个子系统进行研究与实践 ,从高职教育培养企业生产 、建 告 、期末卷面笔试等。最后 ,按各 占 5 % 的比例计入该课程 0
设 、服务第一线高技能型实用人才 的目标定位 出发,研究建 毕业成绩 。考 核中要特 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 。对取得 立 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 的考试体系 ,才 能保证学生 能力证据 的学 生 ( 即第 三方证明 ,如学生参加社会或企业职 在 毕业时取得 “ 双证书” 。 业 活动取得 的成果、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 ,只要 构建 以职业 能力考核 为 中心 、与生产 过程系统性 相适 真实、有 效 ,相应课程 就可 以作为学生的能力证 明参与 其成
形成性 考核 l终结 性考核 I 形成性考核 l终结性考 核 l I I 成绩考核体系
理论 成绩考 核
实训成绩考核
控 制 的重要 一环 。考试 考核 直接影 响教师 的 “ 教”和学 生 的 “ ” 学 ,有什么样 的考试 内容 、方法 ,就 会产生什 么样 的 教法 和学法 ,“ 考什 么” 和 “ 怎么考 ” ,直接 关系到 考试结 果及对 教学 质量 的评价 。有 效的课 程改革 可 以衍 生 出配套 的考 核方法 ,有 效 的考核方 法使课 程改革 目标的实 现得 以 保证 。合理 的考 核评 价体 系,不仅具有 “ 评价”功 能 ,还具 有 “ 造”和 “ 塑 激励 ”功能 ,是衡量 教与学有效性 的一个质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摘要】阐述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的做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一、研究背景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改变了传统行业的生产工艺和相应的生产装备,逐渐发展为以智能仪器与仪表、可编程控制器(PLC)、工业控制计算机、数控加工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来构建柔性制造系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提升生产设备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机电职业教育龙头地位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该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已荣获自治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在特色专业项目建设进程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众多企业深度合作,依托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共管、共用实训基地,建立订单班培养,互派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培训学生、教师、员工,并引进人才评价标准,构建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给企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该校2008年起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五期“五菱班”、“联发班”订单班,目前大部分学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本文拟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如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进行研究。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坚持以广西区域经济建设为宗旨,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面向北部湾地区汽车、机械两大先进制造业和铝业、制糖造纸两大资源型产业以及现代港口物流两大新兴特色产业(以下简称“两制两资两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企业、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应用企业,倡导“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岗促学、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坚持“理实一体化、企业订单班”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进行课程整合、实行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
工工 具 , 现 电 气设 备 安 装 , 用 专 业仪 器 实 会
是 指 在 利 用 机 电 一 体 化设 备 生 产 的 企 检 查 安 装 效 果 ; 高技 能 的 机 电 一体 化 装 配
压 传 动 、 L 单 片 机 等 实 习 实 训 。 生 经 业 中对 生 产设 备 进行 定 期检 查 、 养 和故 障 工 , 能 完 成 整机 的联 调 和 项 目管 理 , 能 P c、 学 保 应 并
jb r a Ac od n t t d ma d f r kild es n e i e e p ie n r c n sta in f he o ae s. c r i g o h e n s o s le p r o n l n ntr rs a d e e t iu to o t vo aina e u a in,h p p r c to l d c to t e a e p t fr r po oas o rfr o te mpe n ain o c riulm n e r to a d ufl poe t e c i t t e r a d r cie u s o wad r p sl fr eo m n h i lme tt0 f u rc u i tg ai n,n flil rjc ta hng wih h o y n pa tc s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文章编号:2095-6835(2022)03-0030-04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王兰1,王梓楠2(1.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200;2.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1)摘要:面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人才供给与需求的深刻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如何培养服务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业需要的人才成为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从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重构、课程活动方式及考核评价方式创新等方面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升级,有助于解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的矛盾,培养适合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跨界复合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机电一体化;改革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DOI:10.15913/ki.kjycx.2022.03.010产教融合自2010年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以来,一系列举措顺势而出,全力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2020-01山东省下发了《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产教融合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解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定位的矛盾,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急需校企共建与实施科学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1.1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聚焦“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制造业的特征。
装备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带来了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更新变化,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要求。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69OCCUPATION2017 10专业建设M AJOR编辑 李 真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文/杨根莲摘 要:本文介绍了“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内涵,并就如何构建 “课岗证赛”融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以适应现代企业对“懂技术、会操作、能创新、善合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课岗证赛 机电一体化 课程体系课 题: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建设”(项目编号:2015jyxm482)、安徽省教育厅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项目编号:2016gxx142)研究成果。
《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强国战略,正引领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随着高新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企业工作生产方式、工作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等产生了诸多变化,企业对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做出相应的回应和改变。
为培养企业需要的“懂技术、会操作、能创新、善合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应从强调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向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转变。
为此,笔者学校大胆改革,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体系,构建了新的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一、“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是符合现代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课岗证赛” 融合是指“课程与岗位对接、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课程与技能竞赛融合”。
课程与岗位对接,即课程设置与将来所要从事的专业岗位对接,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课程与职业资格融通,是指将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中,学生学完课程,可参加职业资格鉴定并取得证书;课程与技能竞赛融合,是课程内容中引入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又能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岗证赛”融合的课程体系应基于工作过程构建。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养 为 主要特 征 的工作 过程 系统 化 课程体 系 , 即在充 分调 研 调 研 表 明 ,大连 地 区大 中型 制造 企业 拥 有数 控机 床 、 的基 础 上 , 合本 地 区对机 电一体 化 技术 专业 高职 毕 业 生 结 自动 化生 产 线 等机 电一体 化 设 备 的 占 9 % 以上 ,如 大连 实 际 需 求 , 各种 工 作 任 务进 行 分析 , 定 各 岗位 工 作 任 0 对 确 机 床 集 团、 华录 电子 、 汽 集 团大 连 柴油机 厂 、 营塑 钢 门 务 , 据 工 作 任 务确 定 应 具 备 的职 业 能 力 , 由职 业 能力 一 主 根 再 窗 的实德 集 团 、 制造 大 型起 重 及港 口设备 的 大 重集 团都 拥 确定 学 习领 域 ,并 结 合人 的认 识 规律和 职 业 成长 规律 , 构
将 近 4 % ,说 明企业 比较欢 迎 既懂机 械又 懂 电气 的人 才 , 2 对 数控 操作 、 数控编 程 、 AD绘 图的 需求也 较大 , 外机 电 C 另 关键词 : 高职 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 类企业 对营 销人 才的 需求也 占了一定 的 比重 ,有近 2 % , 0 高职 教 育 的 目标 是 以服 务 地 区经 济发 展 为 宗 旨 , 以就 这 几年随 着经济 的发展 ,大连 作 为国 家装备 制造业基 地和 业 为导 向 , 为社 会 培 养 高技 能应 用 型人 才 , 它与 普 通 高校 船 舶制造 业基地 , 区机 电类企业和 机 电类 产品逐 年增 加 , 地 培 养 科 学研 究型人 才 的 目标 有 着 明显 的 区别。但是 目前 在 机 电一体 化技术 专业人 才也 变得热 俏起 来。从调 查 的情 况 高职 教 育 中还存 在 许 多与 实 际需 要 不相 符 合 的地 方 , 因此 看 , 业对 技术主 管 , 企 品质 管理 知识 等职位 都 有不 同程度 的 在 我 院机 电一体 化 技术 专业 教 学 改革 中, 托 地 区装 备 制 依 需求, 随着 这些企 业在 发展过 程 中的不 断壮大 , 使机 电一体 造业发展 , 以企 业 岗位 需 要和 典 型 工作 任务 为依 据 , 足 满 化 技术人 才 的去 向呈现 多元 化 的趋 势 ,也不 断 向管理 层 发 学 生职 业 生 涯发 展 的需 求 , 适应 社 会 经济 发展 和 技术 进 步 展 。这也就 使我们 在专业定 位 时有更大 的选择 。 的需 要 , 极 开 展构 建 以任 务 引领 型课 程 为 主体 的机 电一 积 22 职 业素 质 的 要求 通 过调 查 ,我们 发 现毕 业 生 的 . 体 化 技术 课程 体 系教 育改 革 的探 索和 实践。 综 合素 质越 来 越 重要 , 用人 单位 往 往 要求 毕业 生 能够 同时 1地 区装 备 制造行 业现 状 与发 展趋 势 拥 有 多方面 的技 能 , 求基 本功 扎实 动工 业 有 了空 前 的进步 , 传 团结 协作 , 于 开拓 和 创 新精 神 , 富 要敬 业 爱 岗 , 实 肯 干 , 踏 统 的机 械加 工 制造 业 已不 适应 当前 工业 发展 的需求 。 随着 吃 苦耐 劳 , 际动手 能力强 , 合 素质 高 , 有 很强 的社 会 实 综 具 我 国加 入 V T 为 了提 高企 业 自身 的竞争 力 , v O, 促使 企 业 生 竞 争力 。 产 向着 高 科 技 高效 率 的 方向发 展 。在 工业 领 域 中 , 产 设 生 3 机 电一体 化技 术专 业新 型课 程体 系构 建 的依据 备 的 自动 化程 度 的演 变 , 工 业 控 制计 算机 技 术 、 测 技 是 检 31 高职 教 育 必须 以 能力 培养 为核 心 , 区域 经济 发 . 为 术 、 动 、 压 、 械 及 电子 技 术 、 气 液 机 电机 控 制 技 术 以及 系统 展服 务 高 职 教育人 才培养 定位 ,是 为社 会培 养 高技 能应 控 制 技术 得 到越 来越 广 泛 应用 的结果 。综 合 了信 息 技术 、 用 型人 才 ,所 以在 建 设过 程 中必须 以科 学 发展 观 为 指导 , 机 械技 术 、 电子 技 术 、 微 自动控 制 技术 的 自动 生产 系统 , 数 以 就 业 为导 向 , 能力 培 养 为核 心 , 养 掌 握 一定 专 业 理 以 培 字 控 制技 术 已经渗 透到 了人 们 生 活 的方 方面 面 , 此具 有 论 知 识 , 有较 强 实践 能 力 的应 用 型人 才 , 区域 经济 发 因 具 为 综 合 技术 的新 岗位 日益 增 多 , 对从 事该 岗位 的运行 与 维 护 展服 务。 人 才 有 了更 高的要 求。 2 0 0 8年 1 1月 , —1 大连机 电产品 出 32 高职 教 育要 构 建工 作 过程 系统化 课 程体 系 高职 . 口 1 49亿 美 元 , 0. 比去 年 同期 增 长 2 .% , 35 占全 市 外 贸 出 教 育是 以能力 培养 为 核 心 , 以在 构建 课 程体 系 时 必须打 所 口比重 的 4 .% , 同期 占比 提 高 了 O2个 百 分点 , 电 破 以知 识传 授 为主 要特 征 的传 统 学科体 系 , 立 以能力 培 75 比 . 机 建
机电一体化专业“科研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机电一体化专业“科研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杜林;邱彬彬;孙茂循;景大雷【期刊名称】《南方农机》【年(卷),期】2022(53)16【摘要】机电一体化专业“科研项目”课程围绕国家工业化、农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研究内容开展,建立了理论知识与应用践习间的桥梁,提供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综合能力训练平台,其评价体系的构建及优化是满足课程设立目的的重要措施。
基于此,课题组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为背景,按照坚持创新质量、多维度评价的基本原则,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管理者评价三个方向出发,健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管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学生沉浸度为特点的综合评价系统及方法,以期为促进发展更加多元化的评价办法提供参考,为培养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农业化建设的研究型人才提供理论借鉴。
研究结果表明,新的评价体系可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长效性,形成良好循环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满足评价主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总页数】4页(P158-161)【作者】杜林;邱彬彬;孙茂循;景大雷【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相关文献】1.基于工学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例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3.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变频器应用技术》为例4.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变频器应用技术》为例5.基于工学结合的物流管理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研究是对该专业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该研究旨在制定科学、规范、系统的教学标准,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例如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2. 课程设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
考虑到行业需求和学生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内容和学时。
3. 教学方法: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等。
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培养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4. 考核评价: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制定合适的考试、实验、实训等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5. 师资支持:研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师资培训和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通过对以上方面的研究,可以制定出适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
成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
在 确定教学实习项 目时 , 首先考虑项 目应具有一定代表性 ,
对应 。 其次考虑 能够体现施工单位较高 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 最好 选择争创 国优 、 市) 省( 优的项 目。
习过程 中,只能看到个别施工工序 ,无法全面了解施工生产 过 技术含量 、 施工工艺都具有先进性 , 能够和我们理论教学 内容相
三、 总结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 学过程 中,只有把实践环节和理 论 教学密切配合起来 ,才 能取 得较好 的教学效果 。理论和实践 密
教学安排在一 章或几 章讲完后 , 组织学生 到工程现场针 对所讲 切 配 合 也 是 我 们 以 后教 学 改革 的方 向 ,随 着 教 学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内容进行现场教学 ,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 使学生在课堂 入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完 善 , 教学水平会 不断得到提高 , 学效果 教 上所学知识能够和实 际情况很好地对应起来 ,加深学生对所学 也会更加 良好 。
敏
-
年髯 8
成 人高职机 电一体化 专业建设 与课程体 系构建
俞 亚珍
( 江苏省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常州 2 3 14 1 16 )
摘
要 : 院 在“ 我 双证 融 通 . 学 合作 ” 才 培 养模 式 下 , 出 结 合 全 日制 高 职 专 业 做 好 成 人 专 科 机 电一 体 化 专业 建设 与课 程体 产 人 提
动 控 制 系 统 的 教学 和科 研 工 作 。
3 7
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0 6 1 ( 20 )6号) 对人才培养要求。 机电一体 程 , 课程 内容 以工程项 月为载体 , 各项 目自成 模块 , 以职业技能 化专业在我院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机电一体化专业如何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机 电一体 化 的结构 要素 很 多, 需的 是五大 要素 。 必 1动 力 。 比人体 的 内脏产 生 能量用 来维 持生命 , . 好 它为 系统 机 , 时、 及 迅速 调解 生存 战 略 , 可能 就会在 竞争 中失败 , 随之被 社 提供 动力 , 动执 行机构 运转 。 驱 会 淘汰 出局 。 2传 感 。 . 仿佛 是五 官将 感知 信息传 递 给大脑 , 由大脑 作 出 再 第 一 , 目扩 张规 模 , 盲 办学 质量 还需进 一步提 高 。 几年 , 近 高 反应 ,其 功 能是将 系 统运 行 中所 需要 的各种 参数 及状 况检测 出 职 院校 规模 超常扩 张 , 但是 办学 条件未 能跟 上 , 这将 成 为今后 提 来 , 化为 能够测 定的各 种物 理量 , 输到信 息处理 机构 , 据需 转 传 根 高教学 质量 的重 要矛 盾 。 从招 生人 数看 , 现超 常规模 扩 大 的态 要作 出“ 呈 反应 ” 。 势 。但是, 办学条件等一些基础性指标呈大幅下降态势。 3驱 动 。 . 就像 人的肌 、 、 、 筋 腱 骨骼 接受 大脑 指挥去 驱动 四肢 第二, 高职 教 育的 目标 定位 、 资机制 还需 完善 。行业 对 高 投 职 教育 的培 养 目标 定位 没有 统一 认识 。一种 认为 培养 的是化 作为一 门跨 学科 的综合边缘 学科 , 近几年广 受学 高职教 育 的投 资机 制还 需更加 完 善 。一 半 以上 的高职 院校 生和 家长 的青 睐 。因 为此 专业 包括 内容 较 多,学 生 的就业面 较 投 入来 源于 收取较 高 的学 费 , 国家 财政 支持基 本没 有 , 资金 来源 广 。 电一体 化技 术大 体 由机 械 、 机 电子 、 自动控制 、 息、 信 传感 器 、 单一 。况且职 业 院校 特别 是工科 类 院校注 重实践 性教 学 , 实验 、 微机接 口以及软件 等技 术组成 , 多种技 术在 综合成 一个完整 的系 实习配套 设施 更新换 代也较 快 , 因此 , 导致培 养成本 相对较 高 , 影 统 中, 相互 要求 、 取长 补短 , 断 向理想 化技 术发 展 。 不 响培养 质量 很重 要 的一点 就是经 费紧 张 。 所 以我们在 设置机 电一体 化专 业课程方 案 时。 既要考虑 该专 第三, 高职 院校 的师资 建设 有待加 强 。 尽管 高职教 育在 队伍 业综合 性 、 多学科 的特点 , 又要 充分照 顾学生 低起 点的实 际, 同时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 关键词] 高职 机电一体化
~
课程体 系 能力培养 备, 如实训所采用的气动机械手和工件分拣工作站 , 专门为机 电一体化 技能训 练而设计 , 其结构组成 、 检测方式 、 传动方式 、 控制方式 、 执行方 式完全和真实设备一样 , 部件 全部采用工业标准元件 , 安装和调试也符 合工业规范, 为满足实训要求 , 每个工作站配有编程电脑一部和安装工 具一套 。只有职业化的设 备, 才可能培养出职业化的人? 三、 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 机 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 系以“ 能力本位” 课程论为主导 , 主要表现 在 :1课程体系以知识应用为主线 , ()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 对课 程进行优 化 和整 合 。形成 模 块 化 、 题 化 、 专 单元 化 课 程体 系 :设 置公 共 基 础课 程 、 职业能力课程两大模块 ,并由此组成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 主体。( ) 2 按照职业基础能力、 职业技术能力的梯度及理论 与实践一体 化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 1公 共 基 础课 程 、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 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 、 就业创业指导 、 形势与政策教育 、 军事理论 、 体育 、 英语 、 数学等基础素质课 程 , 主要是国家统 一规定 的课程 , 也是大学生 素 质教 育 的 必备 环 节 。 培 养学 生 具 有 良好 的政 治 素 质 、 德 品质 、 业 道 职 道德和人文 、 心理 、 身体素质。 2、 业 能力 课 程 分 为 职业 基 础 能力 、 业 技术 能 力 两大 模 块 职 职 职 业 基 础 能 力课 程 ( 表 1涵 盖 的 大 多是 本专 业 最 基 础 的知 识 和 见 ) 能力 , 应要 求 学 生牢 牢 掌 握 。 表 1职 业 基础 能 力 课 程 课程名称 理论内容 实训名称 能力 目标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摘要:劳动教育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阐述了高职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高职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应实现的目标及注意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5项三级指标。
通过该评价体系,加强对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的利用和应用,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多元化、全方位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劳动教育;评价体系1 前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相关专业及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推动产业升级、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
劳动教育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劳动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2]。
因此,构建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地培养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视实践操作的学科,因此需要一个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来指导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及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3]。
2.1 劳动教育的核心地位劳动教育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中的核心环节,可以反映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增强工作意识、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劳动教育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劳动教育的评价尤为重要。
基金项目:202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探索”(NZJGH2021012)2.2 提高专业劳动教育的有效性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可以帮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校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从而提高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评价实践研究作者:张春红张信永张宁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2年第09期摘要:将基于项目学习理论的教学评价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之中,在这一新模式的引导下对传统评价方法进行相应的变革: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用社会评价来补充校内评价,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来替代教师独自评价等,建立多元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实验证明,这种教学评价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能课程;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158-03课堂教学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评价效益如何,直接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
教学评价的正确与否,既关系到教师能否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又关系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关系到教学能否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评价的概念所谓教学评价,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方法;通过评价,也可以使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了解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并改进工作,最终为学校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教学评价,学生可以表达对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教师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学校和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需要。
教学评价会使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行宏观监控的一种有效手段。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创新(一)本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我们把基于项目学习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在新模式的引导下,我们对传统评价方法进行相应的变革: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用社会评价来补充校内评价,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价来替代教师独自评价,建立多元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二)创新教学评价方法教学评价的对象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评价对象是课堂教学系统。
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评价制度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制度一.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1.面向煤矿生产企业第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金面发展,身体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和组织状况,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及基本选型设计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2.本专业培养培训电厂煤矿企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以下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①了解电厂煤矿生产的全过程,具有使用、维护和保养机电设备的能力和基本经验;②能分析和解决矿山机电设备运行中的一般技术问题;③熟悉煤矿安全法规,具有强烈的安全责任心和一定的安全生产组织能力;④热爱矿山,具有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专业基本能力①熟知机电设备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②能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维护和检修机电设备的能力;③能够编制机电设备的运行规程、操作规程和检修计划,能总结归纳一般技术问题并编写技术报告;④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测绘,并绘制一般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设计简单的机械零件;⑤能进行采区机电设备的选型计算;⑥熊够分析、判断和处理一般机电故障;⑦能够运用计算机完成本专业工作任务;⑧能借助工具二持阅读外文专业资料。
四.职业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一)、职业能力的考核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我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检查和考核。
针对实践性教学课程,我们根据岗位作业流程,选择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按照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驱使、项目导向的方法实施,在实践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工学结合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工作情境。
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满足岗位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依据。
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课程实习,教、学、做合一,实现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实训教学,在指定的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专业认证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专业认证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发布时间:2022-01-10T03:32:49.37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11期作者:浦嘉浚、杨克香[导读] 制定完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重视学生职业定位、选择、规划、能力。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江苏省昆山市。
215300【摘要】因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教学中的重点。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育领域重要问题,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建立高水平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有着积极意义。
本文在“工学结合专班,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学院教学改革为契机,结合机电一体化专业IEET专业认证建设,通过调研同类院校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情况,融合企业、学生对于专业教学的需求,建立长期、有效、合理、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专业认证;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相关背景从整体上看,目前高职院校评价体系片面化、评价体系没有特色,只注重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对于家长、学生、企业等方面缺乏调查评价的过程,使教学质量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从专业认证基的角度,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完善,基于专业认证培养目标,以及“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制定完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重视学生职业定位、选择、规划、能力。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现状分析1.1教学质量监控范围片面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都采取教学质量监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监控范围过于片面。
比如,有的学校对学校的教学秩序进行监控,忽略对教学活动的监管;有的学校则是将教学成果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忽略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监管,有的学校则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监控。
由此可以看出,部分高职院校的质量监控范围片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作者:罗贞平来源:《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年第05期摘要:项目课程评价体系包括项目课程建设评价、项目课程教学评价、项目课程学生学业评价,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项目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育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特征上。
文章主要探索了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指标的制定。
关键词:项目课程;能力;评价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037-05“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全国职教课程改革的总方向。
项目课程的实施关键是项目课程的评价,评价对项目教学实施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项目课程评价的意义2006年11月16日,“教高”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不是简单的熟练操作工,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有迁移能力、具有一技之长并能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人才。
面对这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工学结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各高职院校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原来的专业课程从专业岗位群、任务和能力三个维度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定位,“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出一系列符合现代职教的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它是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企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岗位群的技能分析,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以项目承载的知识和技能的逻辑顺序组织课程内容,项目课程是经过教学加工且来源于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符合地方经济特色。
项目教材按照项目要求、项目理论、项目分析、项目路径和步骤、项目预案、项目设施与评价、项目作业、项目拓展等内容编写项目教材。
在教学中,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以实践问题为纽带联系知识与工作,以产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程评价是对学校课程进行的价值判断,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设计(背景)、课程条件、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结果进行定量测量和定性描述,进而做出的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课程途径的一种活动。
它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决策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
项目课程评价可监控项目课程质量,改进教学实践,给课程决策者提供信息反馈,保证课程的有效性与合理性;还能对课程的合理性做出价值判断,以便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出适当的控制与调整,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项目课程评价起着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课程评价体系构建总原则1.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突出教育的基本特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
课程目标服务于教育目标,只有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朝着要求的方向去努力,教师才能按照目标去组织教学活动。
根据目标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内容来选择评价方法,以人为本,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项目课程评价体系从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进行全面评价。
2.科学性原则每项评价指标都须经过科学论证,要能直接反映项目教学质量特性,各指标名称、概念要科学确切。
建立的评价指标要科学合理,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对项目教学环节质量进行定量评定。
每项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客观性,便于准确描述实践教学环节的客观状态,应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实行定量化评价。
评价方法要合理,应客观真实地反映教育质量的真实情况,使评估结果真实可靠,可信度高。
评价指标体系须明确评价目标,在此前提下全面系统地设计、确定评价原则和评价要素。
整个项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要自成体系,各项评价要素应有可比性。
3.综合性原则指标体系是由若干个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每个指标都从一个侧面反映项目课程建设、教学环节质量状况,各独立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补充完善,形成指标的最佳组合,综合所有指标能科学反映出项目课程的总体质量。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项目课程评价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项目课程建设评价,二是项目课程教学评价,三是项目课程学生学业评价。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
课程建设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之间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突显评价的改进与决策功能。
因此,我们所进行的项目课评价体系的研究,既要有课程设计意识,把课程考核纳入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之中,又要兼顾对课程设计的评价。
项目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在高职教育的专业教育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特征之上。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项目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要从客观、公正、合理,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提高的角度确立评价指标与数据。
评价的内容要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1.项目课程建设评价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课程体系。
确定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广泛征询行业专家的意见,对就业岗位做出正确分析,结合社会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分析各职业岗位的技能构成,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要围绕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项目,通过内容的增删、整合等方式,使项目贯穿在教学内容之中。
因此,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程序是:社会需求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项目课程结构体系开发→课程内容开发→项目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方案制定。
根据项目课程开发程序和项目课程建设特点,制定项目课程建设评价方案。
项目课程建设评价方案包含以下内容:课程设置评价: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否深入调查研究?所选项目是不是典型工作任务?(1)课程目标评价。
课程标准制定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是否细化成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2)课程教材编写评价。
教材是否按项目要求→项目分析→项目实施路径与步骤→项目预案→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作业→项目拓展编写?教材链接的内容是否涵盖了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学生是否能根据项目实施路径与步骤完成项目?项目预案是否具有共性?项目评价是否合理?项目拓展是否合理?(3)课程资源评价。
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是否同步?项目所需设备仪器、仪表是否齐备?教学资料和媒体是否完善?(4)课程整体评价。
课程开发者是否了解社会、学生的需求?是否了解学生知识技能与课程的关系?是否请课程专家和行业专家等人士参加开发?是否符合专业岗位的典型案例?是否从教师、学生及其他有关人员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是否制订了进一步完善项目课程的措施?是否考虑项目外在影响因素?项目课程建设评价人员组成:项目课程建设评价人员由教育行政部门、学院教学主管、行业企业专家、院校课程专家、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价认证机构人员等组成。
2.项目课程教学评价项目课程教学评价不是单一地评价问题,教学评价是由教学活动、师生发展状态和师生工作绩效三方面构成。
开展项目课程教学评价,必须具有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也就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
现在,我国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评价的主体分别为学生、同行教师、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评。
高职教育目标具有多元性,因而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是开放性的、多元化的。
借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经验,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应该采用院内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体制,特别是院校建立自我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发展提高,有利于教学质量管理保障。
项目课程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项目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较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内涵与特色。
通过工作项目整合理论与实践,其知识结构来源于职业工作结构,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
(2)项目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能更好地适应人才需要。
项目课程教学注重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项目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可大可小,有利于发挥项目课程的功能。
项目课程可以通过项目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便于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4)教师要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能力要求更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进步和能力的提升。
根据项目课程教学过程实施特点,对教学评价主要从10个方面进行考核,如表1。
总之,项目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在理论、实践各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在评价指标制定方面如何达到评价理念的要求,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形式,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1]袁丽英.课程评价,职教课改中的重要环节[J].职教论坛,2010,(12).[2]张荣胜.关于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9).[3]阎卫东,张宪立.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4).[4]刘良华,黄建平.基于工作任务的校企合作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J].科技论坛(下半月),2012,(3).[5]蓝欣.自我评价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