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一、说教材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首先按照角的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然后介绍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边、角的特征及其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按照角的不同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边与角的特征及其关系。

2、激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测、推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

3、让学生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探究发现三角形的不同分类方法,从而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四、说教学理念

1、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经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内在联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真正感悟。

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

3、突出体现教学的16字原则:主体探究、创境激趣、合作互动、创新发展。

五、说教法

1、运用操作法,确定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什么角。

2、通过比较法,得出各个三角形的异同。

3、采用探究法,找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联系。

4、通过游戏与练习内化新知。

六、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体现这一新课标理念,本课教学,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建构新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七、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五种大小不同的角,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各是什么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发迁移转化的思想。然后把锐角、直角、钝角各用一条线段围住,就分别成为一个三角形,提出: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分类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从而揭示课题。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1、用操作法教三角形按角分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照下面方法操作:

(1)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各是多少度,确定是什么角。

(2)比一比: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白: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另外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3)分一分:根据这一特点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4)猜一猜:用一张纸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直角、钝角、锐角,让学生判断被遮住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2、用探究发现法教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其中一个三角形,对折后,学生看出两条边正好重合了,从而发现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两个角也相等;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去发现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说一说: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各部分名称以及边与角的

特征及其关系。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1、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按角的不同说出它们各是哪一类三角形。

2、出示一组判断题,巩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八、说板书设计

1、通过角的迁移,揭示课题,板书《三角形的分类》。

2、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比一比、分一分之后,板书“按角分类”。

3、利用探究法,在学生折一折之后,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边、角的特征,即板书“边和角的特征”。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都相等,即等边三角形。

九、说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认为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三角形的分类在于给学生一种数学模型,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应用三角形,进一步认识和研究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2、提出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题解决对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本节课中主要问题有:你能帮这些三角形起名字吗?在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三角形,并说出是什么三角形?等等,以问题为线,以观察、思考、小组合作等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3、在本节课中,有良好的预设,同时又有一些随时动态生成的信息。例如:在要求学生分类的环节,初始的设计是放手让学生去分类,可以按自己的标准给

三角形进行不同的分类,可又担心学生没有分类的标准,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方法也许各有不同,可能有分两类的,有分三类的。也许有的学生把角和边的不同标准放在了一次分类中。所以,我在这节课教学时就,给学生限定分类的标准,让学生按角进行分类,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等,在汇报过程中我意外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按要求进行分类。

4、练习的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既注重操作性又考虑拓展性,助于学生对三角形有关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角形的分类》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63-64页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

一、说教材及学情

首先我说说对这部分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学生们在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学好这部分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为本课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③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所以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四、教学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