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1.4《物质密度的测量》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学会使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

3.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验方法。

2.难点: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质量、体积的概念。

(2)提问:什么是密度?它有什么物理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2.理论讲解(1)介绍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讲解密度公式: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3)讲解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kg/m³)。

3.实验探究(1)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测量物质的密度?(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a.选择待测物质,用天平测量其质量。

b.用量筒测量待测物质的体积。

c.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密度。

d.记录实验数据。

(3)进行实验操作:a.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

b.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c.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实验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质密度的计算结果。

(2)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

5.课堂小结(2)强调密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复习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验方法。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密度单位换算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理解密度概念:在理论讲解环节,我会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铅球比同体积的塑料球感觉更重吗?这就是因为铅的密度大于塑料。

物质的密度测量教案

物质的密度测量教案

物质的密度测量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

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

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

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物质的密度及其测定教案

物质的密度及其测定教案

【教案】物质的密度及其测定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物质的密度的特点和测定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密度(1)密度的定义。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密度的单位。

2.物质密度的实验测定(1)固体的密度测定法。

(2)液体的密度测定法。

3.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1)金属的密度比较。

(2)液体的密度比较。

(3)固体和液体密度比较。

三、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测定,从而感受到实践的乐趣,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和思考能力。

2.演示教学法:通过老师的演示,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密度,并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奥妙。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集体探讨有关物质密度的问题,并通过思维碰撞探寻更深刻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讲解(1)介绍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通过课件、图片等形式展示密度计算公式和单位。

(3)学生进行笔记。

2.实验测定密度(1)通过老师的演示,展示固体密度的实验测定法和液体密度的实验测定法。

(2)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自行进行固体、液体密度的测定。

(3)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

3.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1)金属的密度比较:通过老师的演示,介绍不同金属的密度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2)液体的密度比较:通过实验测定法,让学生自行测定液体的密度并进行比较。

(3)固体和液体密度比较:通过实验测定和探究,让学生进行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比较。

4.深化学习(1)提出问题:开始开放问题,让学生自由提问,并进行集体探讨。

(2)答疑解惑: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巩固前面的知识点。

(3)小结梳理:让学生进行梳理和总结,认识到物质密度的重要意义,并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己探究,感受到实验带来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加深了对物质密度的理解。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引言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在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

测量物质的密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程、化学等。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及相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目的1.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3.熟悉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原理和仪器1.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密度的定义:密度(density)是指物体的质量(m)与其体积(V)之比,即密度= 质量 / 体积。

•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 = 质量 / 体积。

单位通常为克/立方厘米(g/cm³)或克/毫升(g/mL)。

2. 实验仪器•秤:用于测量物质的质量;•定容器:用于测量物质的体积,如量筒、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取得实验所需的物质样品;2.检查实验仪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清洁实验仪器,确保无杂质。

2. 测量物质的质量1.将秤置于水平台面上,并调整至零位;2.用秤量取物质样品的质量;3.记录测量结果,并保留正确的有效数字。

3. 测量物质的体积1.将定容器放置在平板上,并调整至水平;2.将定容器充满液体,确保液面位于刻度线上;3.记录液体的体积,并保留正确的有效数字。

4. 计算密度1.使用上述步骤得到的质量和体积数据计算物质的密度;2.注意单位的转换,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磕碰和摔落;2.清洁实验仪器时要使用适当的方法,避免损坏仪器;3.测量物体质量时要注意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4.测量体积时要保证定容器的准确度和液面的水平;5.记录数据时要保留正确的有效数字和单位;6.注意密度的单位转换,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得到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物质的密度。

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到物质的密度范围和平均值。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质的密度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介绍2. 密度计算公式的讲解3. 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4. 密度测量实验的操作步骤5.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步骤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四、教学难点1. 密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使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使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导入】(部分,您可以介绍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测量物质的密度,以及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新课导入】(部分,您可以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物质的密度测量。

)【实验操作】(部分,您可以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密度测量实验,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操作步骤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您可以讲解如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得出准确的密度值。

)【巩固练习】(部分,您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课堂小结】(部分,您可以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部分,您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引入密度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解释质量、体积、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密度测量实验,步骤包括:调节天平平衡、测量物体质量、测量物体体积、计算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11教学目标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完成下面的问题:(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mL= 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

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

物理实验教案物质密度的测量

测物体的密度教学目的 1、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不规则固体及液体密度的原理。

2、测定不规则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掌握矿山天平的使用方法。

重难点 重点:1、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不规则固体及液体密度的原理。

难点:2、矿山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与演示相结合。

学时 3学时。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各种物质具有确定的密度。

测量密度可以确定物质的质料和组成成分,工业上常用于原料分析和地质岩矿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不规则固体及液体密度的原理。

2、测定不规则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掌握矿山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矿山天平,玻璃烧杯,外形不规则的蜡块和铜块,乙醇,Π形支架。

三、实验原理根据密度的定义M V ρ=,物体的质量可用天平测出,对外形规则的物体,容易测出其体积,从而得到其密度。

对外形不规则的物体,其体积难以直接测量,但可以采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将物体体积的测量转化为对质量的测量,从而测出其密度。

本实验测量ρ﹤1的不规则固体及液体的密度。

1.ρ﹤1的固体设待测物在空气中的质量为2m ,体积为V ;辅助物(ρ﹥1)在空气中的质量为0m , 体积为1V ;辅助物浸没于水中的表观质量为1m ,待测物和辅助物连在一起后浸没于水 中的表观质量为3m 。

通过对水中物体的受力分析及阿基米德原理,易知:1001m g m g V g ρ=-(0ρ为水的密度) (1) 302010()m g m m g V g Vg ρρ=+-- (2)由以上二式可求得待测物体积123()/V m m m ρ=+-0,于是待测物密度 20123m m m m ρρ=+- (3)2.液体设辅助物()ρρ>液浸没于待测液体中的表观质量为4m ,则:401m g m g V g ρ=-液 (4)由(1)、(4)式可得待测液体密度 04001()m m m m ρρ-=-液 (5)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调天平底座的调平螺钉使天平底座水平。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密度概念的引入及其公式。

2. 实验原理:ρ= m/V。

3.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

4. 实验步骤:(1) 检查天平和量筒是否准确。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待测物质。

(3) 用天平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m。

(4) 将待测物质放入量筒中,测量其体积V。

(5) 根据公式ρ= m/V,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

(6) 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天平、量筒、砝码、待测物质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3. 教室环境:保持安静,座位有序排列,方便学生操作实验仪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2. 讲解密度概念及其公式:讲解密度的定义,演示密度的计算公式ρ= m/V。

3. 演示实验操作:教师示范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物质的称量和体积测量。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测量待测物质的密度。

5. 数据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并填写实验报告。

2. 回答问题:什么是密度?密度是如何计算的?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密度的概念及其公式。

11.4测量物质的密度

11.4测量物质的密度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平的使用,知道质量可以由天平来测量,体积如何得到呢?
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小组观察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
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5)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15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2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0mL或100mL的量筒。
5、练习测量水、石块、螺丝帽的体积
(二)实验探究
1、测量盐水的密度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
(2)拟定测量工具
(3)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掌握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


单独使用天平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合作




一、复习导入
1、密度的概念
2、密度的计算公式,要知道这种物质的密度,我们需要知道这种物质的和。
二、新课
(一)(我手中有个小石块,如何来知道它的密度?板书(测量物质的密度)
(4)进行测量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中
2、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
(2)需要的测量工具
(3)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
(4)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三)巩固练习
1、用实验的方法测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时,应该用到的器材有、、、、、。
2、要想一次尽可能正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kg/ m3的酒精,应使用下列量筒中的(前为量程,后为分度值)[ ]

初中物质密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质密度的测量教案

教案: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菊花石块,介绍其成分和对人体的好处。

提问:如何测量这块石头的密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推进新课1. 探究点一: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要测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学生通过讨论得出:需要测量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记录铁块的质量和量筒中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铁块的密度。

2. 探究点二: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提出问题:能否测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可以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用量筒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

3. 学生自学:量筒的使用方法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自学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三、实验操作1. 铁块密度的测量(1)用天平测量铁块的质量,记录数据;(2)用量筒测量铁块的体积,记录数据;(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铁块的密度,记录数据。

2. 石块和盐水密度的测量(1)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记录数据;(2)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记录数据;(3)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石块的密度,记录数据;(4)用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记录数据;(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盐水的密度,记录数据。

四、总结与反思通过实验测量铁块和石块的密度,巩固了物质密度的概念,学会了量筒的使用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其他物质的密度?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2. 完成课后练习,计算其他物质的密度;3. 思考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

初中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题:§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附实验报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重点:密度的测量难点:密度的测量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量筒或量杯,水,盐水和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天平及砝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习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一)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液态物质的体积应该使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物质的体积也可以使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活动:想想做做怎样使用量筒?在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量筒上的单位刻度多是以毫升(mL),也有一些是用立方厘米(cm3)来标度的。

2.与许多测量仪器(学过的电流表、电压表、天平等)一样,量筒也有它的最大测量值。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50mL、100mL、500mL、1000mL等。

3.量筒的分度值也各不相同,根据你测量精度的要求和被测物的尺度等因素来选择量筒的大小和分度值。

4.视线与液面水平,与刻度线垂直。

5.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不规则固体物质体积的测量,需用量筒或量杯。

另外,对于有余力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提出这样的问题:1.如果要测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大或无法浸入现有量筒之内,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出它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

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案: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测量物质的密度》。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及其应用,以及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密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操作。

难点: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实验误差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讲桌、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天平、量筒、烧杯、不同密度的固体和液体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金的真假,引入密度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密度是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

5. 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原因。

六、板书设计密度公式:ρ = m/V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1. 调节天平平衡,测量质量m。

2. 使用量筒测量体积V。

3. 计算密度ρ = m/V。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块铜的质量和体积,求铜的密度。

答案:根据密度公式,ρ = m/V,代入铜的质量和体积数据计算得出。

2. 题目:比较水和酒精的密度大小。

答案:根据密度公式,ρ = m/V,分别计算水和酒精的密度,比较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板书设计,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11.4 测量物质的密度

11.4、测量物质的密度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进一步熟悉天平的使用,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难点是理解测量的方法,掌握等量占据空间的替代方法。

【导学指导】一、阅读课本第18—19页,完成下面的问题和操作:1.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出它的,然后跟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该物体可能是什么物质做的了。

2.物质的密度可以测量,只要测出物质的和,通过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或来测量。

3.观察你手中的量筒,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个量筒所用的单位是什么?ml 是什么意思?L是什么意思?1ml﹦cm3 1L﹦ml(2)你的量筒最多能测多少?分度值是多少?4.课本图11.4—2甲、乙分别错在哪里?你认为量筒在读数时应注意些什么?5.课本图11.4—3给出了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一种方法,请你口头描述这种方法。

图中所示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利用你手中的量筒按照课本所给的方法测量一个塑料块(或小石块)的体积。

二、探究:1.测量盐水的密度:(1) 小组讨论:要测出盐水的密度,应该测量出那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应该怎么测量?讨论后请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2)看下面两个方案:方案一: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m2 ;3.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4.盐水的密度为ρ=(m2—m1)/V 。

方案二:1.在空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盐水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用天平测出剩下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 ;4..盐水的密度为ρ=(m1—m2)/V 。

以上两种方案和你设计的相同吗?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

测量物体密度的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学习如何使用天平和容器来测量物体密度。

3、掌握计算物体密度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

2、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步骤。

3、计算物体密度的公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实验、讨论2、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授1、引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密度,如铁、水、木头等。

2、讲授物体密度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密度的计算公式可是“密度=质量÷体积”。

3、解释密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了解密度是以图像样品的体积、材质和状态为依据的量纲,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密度和其它物质的密度关系。

4、举例子说明为何冰可以浮在水面上;为何油会漂浮;重物体比轻物体占据的空间小。

5、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步骤:(1)放满容器4/5 测水的容器放置在天平上,称量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约为100g;(2)放入待测物质,测量由原始质量变为原始质量与物质质量之和的质量。

原始质量约为5g;(3)读取待测物质排水后的瓶子的新质量。

新质量约110g;(4)从瓶子中倒出待测物质并确定其体积。

体积约为10毫升;(5)将测得的质量除以体积,获得物体的密度。

(6)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

第二课时:实验1、放置好天平和容器后,将水量记录在漏斗的标尺上;2、剪碎实验用物,微量加入试管中,并记录质量,然后加入水,记录液面高度及瓶子内新容积;3、倒出物体后将瓶子移回天平上,记录新质量值。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体的密度;5、进行小组讨论,整理思路,给出问题和答案。

第三课时:讨论1.分组讨论实验结果,评估实验过程的好坏及所学知识的领悟度;2.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的不足;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过程,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的方式学习物体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实验方式简单易懂,让学生们参与实验,学习过程中以做为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案标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物质的密度。

2. 学会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工具来测量物质的密度。

3. 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容量瓶、天平、测量筒、试管、滴管、溶液、固体物质等。

2. 教学材料:教科书、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表、计算器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并提供一些与密度相关的实际例子,如铁块和木块的重量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设计:1. 向学生介绍两种常用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液体的测量和固体的测量。

2. 分组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选择一种方法测量给定的物质的密度。

3. 强调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包括准备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操作:1. 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例如使用手套和护目镜,注意量取和称量的准确性等。

数据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质的密度,并进行结果的比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实验设计的建议。

总结讨论: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2. 引导学生总结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复习相关计量单位。

拓展活动:1. 提供更多密度相关的实验案例,让学生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2. 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密度的应用于浮力和沉浮现象的解释等。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安全意识。

2.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报告。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评估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密度与物质的结构和组成的关系。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设计,如混合物的密度测量和密度的温度相关性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步骤和资源的使用。

密度的测量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

密度的测量教案教案标题:密度的测量教案目标:1. 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掌握常用实验设备和技巧,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密度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实验设备的使用;3. 密度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1. 确定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 进行密度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包括天平、容量瓶、量筒等实验设备;2. 不同物质的样品(如金属块、塑料块、木块等);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让学生观察各种物体,并提问:“为什么不同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密度的概念。

教学活动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 使用白板或黑板,介绍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 解释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D)等于物体的质量(m)除以体积(V),即D = m / V。

3. 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推断密度的计算结果。

教学活动2:密度的测量1. 介绍实验设备的使用,例如天平、容量瓶和量筒。

2. 指导学生用天平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并记录结果。

3. 指导学生用容量瓶或量筒测量相应物质的体积,并记录结果。

4. 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各物质的密度。

5.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比较和讨论。

教学活动3:密度的测量技巧1. 介绍一些常见的密度测量技巧,如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避免气泡等。

2.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设备的准确读数和单位使用。

小结和延伸:1. 回顾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确保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2. 总结密度的测量步骤和技巧,加强学生对实验方法的理解。

3. 给予学生密度计算的进一步练习,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评估与反馈:1. 设计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密度或解决相关问题。

2. 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意见。

拓展学习:1. 鼓励学生自行研究其他测量密度的方法和技巧,如水银柱法等。

2. 提供更复杂的密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学会用悬浮法和比重法测量物质密度;3.锻炼学生观察、测量、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密度•概念: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符号为ρ;•计算方法:ρ= m/V,其中m为物质质量,V为物质体积,密度的单位为kg/m³。

2.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悬浮法:将物体悬挂于秤盘上的绳子下方,通过在水中比重的原理,求出物体密度;•比重法:先测出水的密度,再将物质放在水中,利用物质的浮力和比重的关系来求得物质的密度。

3. 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来判断物质种类;•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质量;•可以用来制定合理配方。

三、教学过程1. 密度概念解释通过视频、图片、实验等多种形式展示物质的密度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悬浮法测量物质密度1.教师讲解悬浮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演示悬浮法的实验过程;3.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测量。

3. 比重法测量物质密度1.教师讲解比重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演示比重法的实验过程;3.学生独立操作,实验测量。

4. 密度的应用1.通过实例演示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工业等;3.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5. 总结复习1.教师将本节课时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2.考察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提问;3.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

四、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2.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成果,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收集学生的调研报告及汇报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五、教学资源1.密度的教学视频;2.密度的实验设备和材料;3.密度的教学课件。

六、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明确物质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以及两种常用测量方法的过程和步骤。

同时,教学设计还增加了密度的应用教学环节,通过真实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探索新的探究方向。

练习测量物质密度的教案

练习测量物质密度的教案

练习测量物质密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如量筒和天平等;3、学会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和技巧;4、通过实验掌握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方法;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物质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3、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方法;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学用具1、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冰水,试样;2、实验器具:烧杯、荧光笔和计算器。

五、教学环节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教师讲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2)讲解实验的步骤,制定实验流程;(3)学生们逐一列示和了解所需实验器材的用途及功能;(4)安排实验前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5)强调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2、实验内容(1)标准操作流程:a)用天平称出试样的质量;b)倒入量筒中的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总体积;c)将试样轻轻放入水中;d)记录下试样和水的总体积;e)计算出试样的体积(2)实验步骤:a)把设有刻度的量筒放在桌子上,把读数置于眼平面高度,确保垂直向上;b)用天平称出试样质量;c)把一定体积的水倒进准确计量的量筒中,并确认总体积;d)把试样轻轻放入水中,在试样沉入水中内,轻轻晃动量筒,并等水位稳定上升,把总体积读数记下;e)准确计算出试样的体积;f)通过计算方法计算出试样的密度。

3、实验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1)教师分发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自行填写实验结果;(2)请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通过计算方法求出实验值的平均数;(3)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小组进行讨论,对实验的误差、学习过程和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4)学生整理实验报告,并进行报告的陈述。

六、安全注意事项1、禁止在实验室玩闹和打闹;2、实验器材和药品要细心处理,严防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3、天平轻轻摆放,不要造成振动。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学习主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时间】1课时【课程标准】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

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以及密度计算公式后进行,包括了量筒的使用、测不吸水不规则塑料块的密度和盐水密度这些知识与技能。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密度公式ρ=m/ν去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本节课起到了巩固上节课内容的作用,是密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也是学习力学的第一个关键实验,有助于以后浮力知识的学习,是集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于一体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学情分析】在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了天平的使用方法。

对密度概念与计算公式已有所了解;因为已经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可以直接通过观察结构得出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的方法,学生观察思考就能操作,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形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以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对于测液体的密度,同学们也能想出大致方案,但在该实验中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制定最佳测量方案学生不是很容易想到,很多学生由于受前面“用天平测液体质量实验”的影响,往往制定出不精确的方案,学生注意不到没把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有些残留在了烧杯内,使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所以这一环节要做重点处理。

【学习目标】1、尝试用密度知识鉴别生活中的物质。

2、通过实验进一步体会物质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能说出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4、进一步学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5、学会用正确的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6、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7、会设计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8、会设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9、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10、在测量物质的密度的过程中,合作交流,体验测量存在误差,找出减小误差的方法,认识科学实验中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3.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2.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物质的质量÷物质的体积。

2. 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1.直接测量法:将物质放在天平上称重,再用尺子测量物质的长、宽、高,计算出物质的体积,然后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浮力法:将物质放在水中,测量物质在水中的排水量,再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3.比重法:将物质放在已知密度的液体中,测量物质在液体中的浮力和重力,再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3.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1.实验操作:–准备实验器材和物质;–用直接测量法、浮力法和比重法分别测量物质的密度;–记录实验数据。

2.数据处理:–计算出每种方法测量的物质密度;–比较三种方法测量的物质密度是否一致;–分析实验误差。

七、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2.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3.对密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减小误差;2.在数据处理中,要注意分析误差,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科第十一章第4单元导学案
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设计者:
审查者:
日期:2012年9月5日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1、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2、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
A、50mL,5 mL B、100 mL,2 mL C、250 mL,5 mL D、400 mL,10 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课后补记
(或教学反思)
课后补记
(或教学反思)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