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自学张老师精讲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士资格习题第十四章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第十四章第七节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一、A11、7-护士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进行患肢保暖的健康教育,下列哪项不正确A、室内温度易保持在21℃以上B、避免在寒冷环境中暴露肢体C、不可将热水袋直接放患肢处取暖D、可用50℃左右的热水泡脚E、可将热水袋放于腹部,通过血液循环来给四肢取暖2、7-某女性青年反复出现皮肤瘀点,并有鼻衄、月经过多,近年来出现贫血、脾大,错误的护理措施是A、适当限制活动B、预防各种创伤C、尽量减少肌肉注射D、保持鼻黏膜湿润,剥去鼻腔内血痴E、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二、A3/A41、7-患者女性,48岁。
因大面积烧伤2周,伴发感染性休克,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发现其皮肤上有瘀点、瘀斑。
该患者神志不清、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70/50mmHg、无尿。
立即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40×109/L,纤维蛋白原1.0g/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
<1> 、该患者出血的原因是A、血小板减少B、血管损伤C、纤维蛋白合成障碍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发生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 、该患者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A、组织完整性受损B、排尿异常C、组织灌注量改变D、有窒息的危险E、营养失凋:低于机体需要量<3> 、为了控制病情,应立即使用A、肝素B、维生素KC、糖皮质激素D、氨甲苯酸(止血芳酸)E、肝素加氨基己酸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若适当保暖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具体措施包括室内温度保持在21℃以上;在寒冷环境中避免暴露肢体;因末梢神经对热敏感性降低,不可使用热水袋直接暖脚或用热水泡脚,以免引起烫伤;若要使四肢保暖,应穿棉脚套,将热水袋放于腹部,使血流增加,反射性扩张四肢血管。
【该题针对“[新]14-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七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4555】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该患者主要的护理问题是出血倾向严重,故护理中应注意适当限制病人活动,预防各种创伤,尽量减少肌肉注射,以减少出血;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渣、易消化饮食,以保证营养。
护士资格考试自学张老师精讲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导学目录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白血病病人的护理(由肿瘤移至本单元)血友病病人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血液组成及血细胞功能小儿血液特点(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
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6岁后逐渐与成人相似。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一、小儿贫血概述(一)小儿贫血的分度(二)贫血的病因学分类补:贫血类型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小儿缺铁贫——摄入不足成人缺铁贫——慢性失血(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
注:巨幼贫红细胞下降比HB下降更明显。
2.骨髓象 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四)治疗原则祛除病因和铁剂治疗,必要时输血。
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疗程至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停药。
(五)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的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3.知识缺乏:家长及年长儿缺乏本病的防护知识4.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六)护理措施(七)健康指导向家长及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
指导正确应用铁剂。
强调贫血纠正后,仍要坚持合理安排饮食。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由于缺乏维生素B 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护士资格习题第十四章 第五节 血友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四章第五节血友病病人的护理一、A11、5-血液病病人的白细胞低于下列哪项时需进行保护性隔离A、1.0×109/LB、1.5×109/LC、2.0×109/LD、2.5×109/LE、30×109/L2、5-区别急性与慢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A、病程长短B、发病年龄、性别C、贫血程度D、骨髓幼稚白细胞的成熟程度E、血白细胞剧增的程度二、A21、5-患者,男性,突发高热,严重贫血及皮肤广泛瘀斑,以下哪项检查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的确诊A、尿化验B、血生化检查C、B超D、骨髓象E、CT三、A3/A41、5-患者女性,20岁。
感冒后持续高热、咳嗽、胸痛、鼻出血、面色苍白。
抗生素治疗无效。
体检:胸骨压痛,右中肺叩诊浊音,闻及湿啰音,肝脾肋下触及。
化验:全血细胞减少。
胸片显示右中肺片状渗出性改变。
<1> 、应高度怀疑患有A、急性白血病B、肺炎C、败血症D、再生障碍性贫血E、淋巴瘤<2> 、应首选的检查项目是A、抗核抗体B、出血时间C、骨髓穿刺D、凝血时间E、血清肌酐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血液病病人由于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易致细菌侵袭而引起继发感染。
当病人白细胞低于1×109/L、粒细胞低于0.5×109/L时,应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
【该题针对“[新]14-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五节血友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454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根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和白血病自然病程。
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骨髓及外周血中多为原始及早幼细胞,病情发展迅速,病程仅数月。
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白血病细胞多为成熟和较成熟的细胞,病情发展慢,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以上。
其中,区别的主要依据是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
【该题针对“[新]14-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五节血友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4540】二、A2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骨髓检查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护士执业资格-第14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士执业资格-第14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单选题]1.患者女性,28岁。
下肢有紫癜,无其他部位出血。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
尿常规检查,镜下血尿应首选的(江南博哥)检查项目是()。
A.抗核抗体B.出血时间C.骨髓穿刺D.凝血时间E.血清肌酐正确答案:C[单选题]2.患儿男,7个月。
因2个月来肤色苍白,食欲减退入院。
生后一直人工喂养,未加辅食。
体检:营养差,皮肤、黏膜苍白。
化验: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3.0×1012/L。
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是()。
A.感染性贫血B.生理性贫血C.营养性缺铁性贫血D.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C[单选题]3.患者女性,36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入院后告知患者禁用的药物是()。
A.泼尼松B.阿司匹林C.红霉素D.阿莫西林E.地西泮正确答案:B[单选题]4.患儿女,胎龄34周早产儿,家长来儿保门诊咨询应于何时开始给予铁剂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护士回答正确的是()。
A.生后2周B.生后1个月C.生后2个月D.生后3个月E.生后4个月正确答案:C[单选题]5.下列食物中含铁量最少的食物是()。
A.海带B.蘑菇C.动物肝D.奶类E.瘦肉正确答案:D[单选题]6.成年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
A.需铁量多而摄入不足B.胃肠功能紊乱,吸收差C.长期、少量的慢性失血D.骨髓抑制,利用铁的功能低下E.餐后即饮浓茶、咖啡正确答案:C[单选题]7.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首先考虑()。
A.查找过敏源并避免再次接触B.应用抗组胺药物C.应用环磷酰胺D.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E.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过敏性紫癜治疗的关键在于去除致病因素,即查找过敏源并避免再次接触。
[单选题]8.下列临床表现属于DIC早期常见表现的是()。
A.出血B.贫血C.低血压D.休克E.皮肤瘀点或紫斑正确答案:A[单选题]9.生理性贫血出现在小儿出生后()。
第14章 护士资格血液、造血器官与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第14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常见症状及护理1.造血系统由骨髓、肝、脾、淋巴结等造血器官构成,胎儿期肝、脾参加造血,出生后骨髓为人体主要造血器官。
5~7岁以前全身骨髓都为红骨髓,20岁左右红髓仅限于扁骨及长骨的髓端。
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停止,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下,肝、脾能够重新恢复造血,称为髓外造血。
如骨髓纤维化时,肝、脾又恢复造血能力。
血细胞是血液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后的寿命约为120天,成熟粒细胞在外周血流中半衰期6~7小时,血小板在循环血中寿命为8~11天。
2.血液病常见症状(1)贫血:贫血是血液病中最常见的症状。
血红蛋白浓度较重要,是最能反映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
临床上将贫血分为轻度(男Hb<120g/L,女Hb<llOg/L)、中度(Hb<90g/L)、重度(Hb<60/L)及极重度(Hb<30g/L)4级。
①常见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
②临床表现:轻度贫血多无症状,中、重度贫血可见甲床、口唇及眼结膜苍白,甚至面色苍白。
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常出现头晕、耳鸣、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最突出的体征。
(2)继发感染(医学教育网整理)①常见原因:多见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血液病。
②临床表现:感染部位多为呼吸系统、皮肤、泌尿系统,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和菌血症。
(3)出血或出血倾向:由止血和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易停止的一种症状。
①常见原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血管脆性增加如过敏性紫癜。
②临床表现:出血常见部位是皮肤黏膜(口腔、鼻腔、牙龈等)。
3.血液病的护理(1)出血倾向①病情观察:定时测血压、心率,注意意识状态。
观察皮肤黏膜出血部位、出血范围、出血量等。
②保持身心休息: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以防再次出血。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的一类贫血。
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减少。
一、分类1.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
2.根据起病方式和病情轻重可分为急性再障和慢性再障。
二、病因1.药物及化学物质其中最常见的药物是氯霉素、其毒性可以引起骨髓造血细胞受抑制及损害骨髓微环境。
(1)抗微生物药:氯霉素、磺胺药、四环素、链霉素、异烟肼等。
(2)解热止痛药:保泰松、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安乃近等。
(3)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等。
(4)抗甲状腺药:甲巯咪唑、卡比马唑、甲硫氧嘧啶等。
(5)其他:氯丙嗪、米帕林、氯喹、甲苯磺丁脲、乙酰唑胺,抗癌药中的氮芥类、白消安、环磷酰胺等。
(6)化学物质: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磷农药和染发剂等。
其中苯是重要的骨髓抑制毒物,长期与苯接触危害性较大。
1引起再障的药物最常见的药物A.氯霉素B.磺胺药C.保泰松D.苯巴比妥E.抗癌药2.物理因素如X线、γ 射线等可干扰DNA的复制,使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引起再障。
3.生物因素各型肝炎病毒均能损伤骨髓造血,此外EB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也可引起再障。
三、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而肝、脾、淋巴结多无肿大。
1.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早期即可出现出血、感染和进行性贫血。
内脏出血多见,可发生颅内出血,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皮肤、黏膜及肺部反复感染,多合并败血症,感染不易控制。
随病情延长出现进行性贫血,病人可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2.慢性再障:较多见,起病及进展较缓慢,贫血往往是首发和主要表现,出血症状较轻,以皮肤黏膜为主,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多见。
仅有少数病例病情恶化后演变为急性再障,预后极差。
四、辅助检查1.血象:全血细胞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五节血友病病人的护理血友病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
病理机制为凝血因子基因缺陷导致其水平和功能低下,而使血液不能正常地凝固,临床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关节和组织出血,以及出血引致的畸形。
根据病人所缺乏凝血因子的种类,区分为血友病A(Ⅷ因子缺乏)、血友病B(Ⅸ因子缺乏)和遗传性FXI缺乏症,以血友病A最为常见,血友病B次之,血友病C罕见。
一、病因为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男性患病,女性是缺陷基因携带者。
1血友病B所缺乏的凝血因子是A.Ⅷ因子B.Ⅸ因子C.X因子D.Ⅺ因子E.Ⅻ因子二、临床表现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血,出血轻重与血友病类型及相关因子缺乏程度有关,且缺乏程度与出血轻重呈正相关。
1.出血:是血友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出生即有,伴随终身。
血友病A出血较重,B出血较轻。
出血部位以皮下软组织及肌肉出血最常见,关节腔反复出血(主要是负重关节)突出,最终可致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内脏出血较少见,颅内出血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肌肉及关节腔内出血是血友病病人的特征。
2.血肿压迫的表现:血肿压迫周围神经可致局部疼痛、麻木及肌肉萎缩;压迫血管可致相应供血部位缺血性坏死或淤血、水肿;口腔底部、咽后壁、喉部及颈部出血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重型病人可发生呕血、咯血等症状。
2下列不属于血友病的临床表现A.关节畸形B.肝脾肿大C.关节疼痛D.呕血、咯血E.肌肉萎缩三、辅助检查本病主要为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凝血时间和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PCT)不良及简易凝血酶生成试验(STGT)异常,而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四、治疗原则血友病目前无根治方法且需终生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替代治疗,其目的是将病人缺乏的凝血因子提高到止血水平,以预防或治疗出血;其治疗原则为尽早、足量及维持足够时间,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预防性治疗。
五、护理问题1.组织完整性受损:与凝血因子缺乏有关。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考试题库及答案-执业护士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知识点考试题库及答案-执业护士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l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不出现A进行性贫血B皮肤感染C败血症D. 肝、脾、淋巴结肿大E全血细胞减少2、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最突出的表现是A. 出血和感染B进行性贫血C进行性消瘦D. 肝、脾、淋巴结大E黄疽3、血液病患者最应警惕的情况是A皮肤黏膜血肿B. 呼吸道出血C消化道出血D泌尿生殖道出血E. 颅内出血4、小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第二次相等(第二次交叉)发生在A.4�6天B.4�6周C.4�6个月D.4�6岁E.6岁以后5、下列有关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提倡母乳喂养,早产儿4月龄开始添加富含铁的辅食B指导服用铁剂治疗的患儿可与钙片同用C采取措施增加患儿食欲,纠正偏食习惯D指导家长于餐前给孩子口服铁剂E如注射铁剂则尽晕选用同一部位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服用铁剂停药的时间应是A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时B血红蛋臼量恢复正常后1周c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2周D血红蛋臼量恢复正常后1个月E血红蛋臼量恢复正常后2个月7、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的原则是A去除病因与补充铁剂B. 输血与添加辅食C去除病因与输血D添加辅食E输血与补充铁剂8、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是A铁利用不良B铁摄入不足C铁吸收不良D慢性失血E. 缺乏叶酸9、生理性贫血出现在小儿出生后A.2个月以内B.2,..____3个月C.4,..____6个月D.6,..____8个月E.8个月以后二、A21、患者女性,30岁。
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6x1012/ L, 血红蛋臼90g IL, 臼细胞6.8x109IL, 血小板1Sx109/ L, 该患者最大的危险是A贫血B. 继发感染C颅内出血D. 心衰E牙跟出血2、患者女性。
28岁。
下肢有紫瘢,无其他部位出血。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
护士资格考试:14-1血液、造血器官、免疫疾病病人护理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出血,出生既有,伴随终生;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 肌肉血肿;负重关节反复出血
辅助检查:凝血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避免剧烈的接触性运动;不用或少用肌注和静注,注 射完毕至少压迫针刺部位5分钟。应局部制动并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禁忌 使用阿托品、双嘧达莫、阿司匹林
红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5~7岁前儿童全身骨髓都参与 造血; 在骨髓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 称为髓外造血 小儿出生后后2~3血液及造血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个月可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 l2岁达成人水平;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 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
21
考题举例
患者男,26岁,血友病16年,胃大 部分切除术后2小时出现烦躁不 安,术口敷料渗血,值班护士首 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2015
A.监测血糖变化
命体征 C.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者病历 E.查看四肢活动情况
B.监测生
D.查看患
22
2017年护士资格考试
第六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病人的护理
红细胞数(×1012/L)
4~ 3
3~ 2
2~ 1
<1
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早产儿最主要的原因是储存铁不足;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铁摄入不足是小 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成人主要的原因是铁丢失过多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以口唇甲床最明显,婴幼儿肝脾肿大 辅助检查: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 血清铁蛋白下降是最早期的诊断指标 治疗原则:常用二价铁,硫酸亚铁,治疗后网织红细胞首先上升,疗程至血红蛋 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停药 护理措施: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①在两餐之间服用,②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 服,③避免与茶、钙类、牛奶等同服,④用吸管或服药后漱口 健康教育: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对早产儿和低体重 儿自2个月左右给予铁剂。
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1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11.以下不属于造血器官的是A.肝B.脾C.淋巴结D.胰腺E.骨髓答案:D2.出血性疾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应除外A.高热量B.高营养C.高蛋白质D.高维生素E.粗粮和富含纤维素答案:E3.易引起小儿骨髓外造血的原因是A.恶性贫血B.骨髓造血功能不完善C.骨髓造血器官功能活跃D.缺乏黄髓,造血代偿潜力很低E.红髓过多,造血代偿潜力过高答案:D4.贫血患儿,活动量稍大时气促、心悸,Hb40g/L,该患儿的贫血程度为A.轻度B.中度C.重度D.极重度E.特重度答案:C5.成年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需铁量多而摄入不足B.胃肠功能紊乱,吸收差C.长期、少量的慢性失血D.骨髓抑制,利用铁的功能低下E.餐后即饮浓茶、咖啡答案:C6.下列实验室指标中,最能反映贫血的是A.红细胞计数B.红细胞沉降率C.网织红细胞计数D.血细胞比容E.血红蛋白定量答案:E7.不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A.血红蛋白异常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C.海洋性贫血D.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导致的贫血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答案:D8.治疗缺铁性贫血患者,最重要的措施是A.补充铁剂B.中药治疗C.输血治疗D.应用促红细胞生长素E.病因治疗答案:E9.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的最佳时间是A.餐前B.餐后C.两餐之间D.空腹E.睡前答案:C10.患者,女性,42岁,3年前曾行“胃大部分切除术”。
近一年常觉头晕、心悸,体力下降,入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患者口服铁剂的过程中,护士向其强调的护理要点应除外A.多进食动物铁B.可与维生素C同服C.餐后不要即刻饮茶D.如有消化道反应,可与牛奶同服E.消化不良者可少食多餐答案:D11.由于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大细胞性贫血C.正常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答案:B1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是A.营养缺乏B.骨髓造血功能低下C.失血过多D.严重感染E.溶血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答案:B13.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大细胞性贫血C.正常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答案:C14.能鉴别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粒性白血病的主要检查是A.红细胞含量B.外周血有幼红细胞C.外周血有幼粒细胞D.血红蛋白含量E.骨髓象检查答案:E1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及出血的特点为A.贫血重而出血轻B.贫血轻而出血重C.有贫血而无出血D.可无贫血但有皮下出血E.贫血与出血一致答案:D16.患者,女性,21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01内科护理学【讲义】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本节考点1.病因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的减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病因按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
病人找不到明确原因而发病的,称为原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由药物和化学、物理、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较为常见。
(1)药物及化学物质:现已知有高度危险性的药物有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保太松、阿司匹林、苯妥英钠、异烟肼、氯喹等,其中以氯霉素所致最多见。
苯及其衍生物是引起再障的重要化学物质,其次杀虫剂、砷和重金属盐等也均可引起再障的发生。
(2)物理因素:各种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等可阻碍DNA的复制而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使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循环遭受损害,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病毒感染:风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以及肝炎病毒的反复感染均可引起再障。
(4)其他因素:少数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衰竭等疾病可演变成再障。
2.发病机制再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造血干细胞受损(“种子”学说):上述各种致病因素破坏骨髓,造成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引起外周血液全血细胞减少。
(2)造血微环境受损(“土壤”学说):致病因素导致造血环境严重破坏时,骨髓微环境中的造血基质细胞分泌造血因子的能力降低,使造血细胞的生长和发育失去支持和调节所致。
(3)免疫介导因素(免疫学说):研究发现再障病人骨髓或外周血液的淋巴细胞能抑制红细胞及粒细胞的生长。
(4)遗传倾向:临床资料显示具有某些HLA-Ⅱ型抗原的再障病人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较好,部分病人对氯霉素和某些病毒具有易感性,说明再障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护士资格考试真题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护士资格考试真题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患者女。
40岁。
近1个月来自觉疲乏、无力、头晕。
医嘱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为减少不良反应。
正确的给药指导是(2016)A.饭前服用B.直接喝取C.茶水送服D.牛奶送服E.服药后及时漱口2.患者女。
36岁。
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入院。
查体:四肢皮肤散在瘀斑。
口腔多处溃疡。
最大约1.0cm×1.5cm。
触痛。
牙龈渗血。
咽部轻度充血。
针对目前情况。
预防口腔感染的护理措施是(2016)A.住单人病房B.瞩患者带上口罩C.根据pH选择消毒漱口液。
每日3次D.每日刷牙3次以上E.暂时不要外出活动3.患儿男。
1岁。
近来出现厌食。
呕吐。
反下。
少哭不笑。
查体见患儿颜面虚胖。
皮肤苍白。
表情呆滞。
肢体及头部震颤。
医嘱应用维生素B12治疗。
若治疗有效。
该患儿最先出现的改变是(2016)A.网织红细胞上升B.血红蛋白上升C.精神。
食欲好转D.震颤缓解E.面色转红4.患者男。
26岁。
血友病16年。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小时出现烦躁不安。
术后敷料渗血。
值班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2015)A.监测血糖变化B.监测生命体征C.观察皮肤受压状况D.查看患者病历E.查看四肢活动情况5.患者女。
32岁。
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丙酸睾丸酮注射治疗一个月余。
护士每次在为患者进行肌肉注射前应首先检查 (2015)A.注射部位是否存在硬块B.面部有无痤疮C.有无毛发增多D.有无皮肤黏膜出血E.口唇。
甲床的苍白程度6.患儿男。
10个月。
今晨家长发现其眼眶周围密集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特发性(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为及早识别颅内出血的发生。
应重点监测患儿的(2015)A.骨髓象巨核细胞比例B.血小板计数C.红细胞计数D.白细胞计数E.血红蛋白含量。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习题及答案14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十四章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一、A11、1-生理性贫血出现在小儿出生后A、2个月以内B、2~3个月C、4~6个月D、6~8个月E、8个月以后2、1-小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第二次相等(第二次交叉)发生在A、4~6天B、4~6周C、4~6个月D、4~6岁E、6岁以后3、1-可使血红蛋白性质改变而导致缺氧的情况是A、休克B、心功能衰竭C、一氧化碳中毒D、安眠药中毒E、高热4、1-淋巴细胞增多,多见于A、化脓菌感染B、寄生虫病C、病毒性感染D、皮肤病E、过敏性疾病5、1-血中白蛋白/球蛋白正常比例为A、(1~2):1B、(1.5~2):1C、(1.5~3):1D、(1.5~2.5):1E、(1.5~3.5):1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
生后由于自主呼吸建立,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红细胞破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
【该题针对“[新]14-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4575】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白细胞总数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出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6岁后逐渐与成人相似。
【该题针对“[新]14-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4570】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减少,造成组织器官的缺氧。
【该题针对“[新]14-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374549】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淋巴细胞增多,在生理情况下见于出生后4~6天的婴儿至6~7岁的儿童。
张晶-护士资格-考点精讲班-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目录01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02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03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04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05血友病病人的护理0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07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0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由血液系统和造血器官及组织所组成。
血液由血细胞及血浆组成。
造血器官有骨髓、胸腺、肝、脾和淋巴结。
一、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器官血细胞主要在骨髓生成。
在胚胎期24周前,胎肝为主要造血器官。
婴儿出生后,肝、脾造血功能迅速停止,红骨髓成为主要造血器官。
在骨髓造血不能完全代偿时,肝脾可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但成年人如果出现骨髓外造血,则是造血功能紊乱的表现总结提示∶胚胎期造血首先出现在卵黄囊,胚胎24周前主要造血器官是胚胎,胚胎24周后(包括出生后),主要造血器官为骨髓。
【精选试题】1、人体最主要的造血器官是()。
A.脾脏B.肝脏C.骨髓D.淋巴结E.胸腺【答案】C二、血液组成及血细胞生理功能(一)血液组成血液又称外周血,由血浆及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3种。
(二)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及功能1.红细胞主要成分为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寿命为120天。
2.白细胞白细胞种类不同,形态与功能各异。
主要功能是参与人体对入侵异物的反应过程。
(1)粒细胞∶①中性粒细胞∶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②嗜酸性粒细胞∶主要功能是破坏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具有抗过敏、抗寄生虫作用。
③嗜碱性粒细胞∶颗粒内含组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主要与变态反应有关。
(2)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时,能吞噬、消灭细胞内的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疟原虫、病毒),清除衰老组织,识别、杀伤肿瘤细胞。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 第十四章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六节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六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内脏出血,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以40岁以下女性常见。
一、临床表现1.急性型:半数以上多见于儿童,起病前1 ~ 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出现畏寒、发热。
以自发性全身皮肤、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可有大片瘀斑,甚至血肿。
鼻、齿龈、口腔黏膜及眼结膜出血常见,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也较常见。
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急性型病程多在4 ~ 6周恢复。
2.慢性型:以青年女性多见。
起病缓慢隐匿,一般无前驱症状。
出血症状较轻,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及黏膜瘀点、瘀斑,可伴轻度脾大,女性病人常以月经过多为主要表现。
每次发作常持续数周或数月,可迁延多年。
二、辅助检查1.血象:急性型发作期血小板常<20×109/ L,失血过多者可出现贫血。
白细胞计数多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
2.骨髓象: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增多或正常,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巨核细胞呈现成熟障碍。
3.其他: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回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增高。
三、治疗原则1.一般疗法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防止创伤。
避免使用降低血小板数量及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一般采用口服用药,病情急重可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用药后数日即可改善出血症状,停药后易复发。
待血小板接近正常后,可逐渐减量,常用每日5 ~ 10mg的小剂量维持3 ~ 6个月。
使用期间,应监测血糖及血压的变化,保护胃黏膜,预防感染。
3.脾切除作用机制是减少血小板破坏及抗体的产生,其使用指征为:①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②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维持量必须大于30mg / d。
执业护士第十四章 练习题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一、A1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不出现A.而色苍白B.皮肤紫癜C.肛周感染D.肝、脾、淋巴结大E.全血细胞减少2、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最突出的表现是A.出血和感染B.进行性贫血C.进行性消瘦D.肝、脾、淋巴结大E.黄疸3、血液病患者最应警惕的情况是A.皮肤黏膜血肿B.呼吸道出血C.消化道出血D.泌尿生殖道出血E.颅内出血4、小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第二次相等(第二次交叉)发生在A.4~6天B.4~6周C.4~6个月D.4~6岁E.6岁以后5、下列有关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提倡母乳喂养,早产儿4月龄开始添加富含铁的辅食B.指导服用铁剂治疗的患儿可与钙片同用C.采取措施增加患儿食欲,纠正偏食习惯D.指导家长于餐前给孩子口服铁剂E.如注射铁剂则尽量选用同一部位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服用铁剂停药的时间应是A.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时B.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1周C.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2周D.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1个月E.血红蛋白量恢复正常后2个月7、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治疗的关键是A.去除病因与补充铁剂B.输血与添加辅食C.去除病因与输血D.添加辅食E.输血与补充铁剂8、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是A.铁利用不良B.铁摄入不足C.铁吸收不良D.慢性失血E.缺乏叶酸9、生理性贫血出现在小儿出生后A.2个月以内B.2~3个月C.4~6个月D.6~8个月E.8个月以后二、A21、患者女性,30岁。
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常规显示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6.8x109/L,血小板15×109/L,该患者最大的危险是A.贫血B.继发感染C.颅内出血D.心衰E.牙龈出血2、患者女性。
28岁。
下肢有紫癜,无其他部位出血。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减少。
应首选的检查项目是A.抗核抗体B.出血时间C.骨髓穿刺D.凝血时间E.血清肌酐3、患者女性,36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入院后告知患者禁用的药物是A.泼尼松B.阿司匹林C.红霉素D.阿莫西林E.地西泮4、患者男性,50岁,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入院,最常见的出血部位为A.皮肤黏膜B.消化道C.泌尿道D.生殖道E.颅内5、患儿男,7个月。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七节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七节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黏膜出血、腹痛、便血、皮疹、关节痛及血尿,多为自限性。
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多发。
一、病因1.感染:细菌以β 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病毒如麻疹、水痘、风疹病毒以及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2.食物:如虾、鱼、蟹、蛋及乳类等。
3.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以及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异烟肼、阿托品、噻嗪类利尿药、解热镇痛药如水杨酸类、保泰松、吲哚美辛、喹宁类等。
4其他:如花粉、尘埃、昆虫咬伤、寒冷刺激及疫苗接种等。
二、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皮肤紫癜。
根据病变累计部位所出现的表现可分为五型。
1.单纯型(紫癜型):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以反复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多位于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或略高出皮肤表面,伴有皮肤水肿、荨麻疹,随病情发展紫癜逐渐由紫红色变成紫色、黄褐色、淡黄色,经7~14日消退。
严重者紫癜可融合成大血疱,中心呈出血性坏死。
2.腹型:是最具潜在危险和最易误诊的临床类型,常由于胃肠黏膜水肿、出血而致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及血便。
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发作时可因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及肠鸣音亢进而误诊为外科急腹症。
幼儿可因肠壁水肿、蠕动增强等而致肠套叠。
3.关节型:因关节部位血管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等表现。
多发生于膝、踝、腕、肘等大关节,反复发作,呈游走性,一般在数月内消退,不留后遗症或关节畸形。
4.肾型:是病情最为严重且预后相对较差的一种临床类型,是肾小球毛细管袢受累所致。
多在紫癜发生后1周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多数病人在3~4周内恢复,也可反复发作。
严重者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伴有高血压、全身浮肿,甚至发生尿毒症。
5.混合型:具备2种以上类型的特点,称混合型。
护士资格证考试重要知识点汇总-第十四章
护士资格证考试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十四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患者的护理
1.小儿贫血的分度:轻度贫血Hb为90~120g/L,中度贫血Hb为60~90g/L,重度贫血Hb为30~60g/L,极重度贫血Hb为<30g/L。
2.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次交叉的时间分别是:4~6天和4~6岁。
3.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最早反映铁剂的治疗效果的是:网织红细胞。
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出现重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60g/L)应卧床休息;中轻度贫血应休息、活动交替进行。
6.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脑出血。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若出现脉搏增快、视力模糊、瞳孔大小不等,提示颅内出血。
8.肝素是DIC首选的抗凝疗法。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学霸笔记14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14章: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本章重点考核重点内容为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主要考查内容为临床表现、首选治疗药、护理措施。
学霸笔记1.小儿贫血的分度:血红蛋白(g/L):轻度120~90,中度90~60,重度60~30,极重度<30。
2.缺铁性贫血:铁摄入不足是导致婴儿缺铁的主要原因。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小细胞低色素样改变。
铁剂治疗有效者首先网织红细胞数上升。
铁剂在两餐之间服用,可与维生素C、果汁等同服,促进铁吸收。
3.巨幼细胞贫血: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患儿多虚胖,面色蜡黄。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减少较血红蛋白减少明显。
4.再生障碍性贫血: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异常的一类贫血。
引起再障最常见的药物是氯霉素。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而肝、脾、淋巴结无肿大。
血象为全血细胞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显著减少。
雄激素是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
5.血友病A(Ⅷ因子缺乏)、血友病B(Ⅸ因子缺乏),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替代治疗。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以40岁以下女性常见。
急性型病程多在4~6周恢复。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为首选药物。
7.过敏性紫癜:单纯型(紫癜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腹型是最具潜在危险和最易误诊的临床类型;肾型:是病情最为严重且预后相对较差的一种临床类型。
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微血栓形成是DIC的基本和特异性病理变化。
病因中感染性疾病最多见。
按发展过程分为高凝血期、消耗性低凝血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3期。
自发性、多发性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使用肝素抗凝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造血器官及免疫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导学目录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白血病病人的护理(由肿瘤移至本单元)血友病病人的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解剖生理血液组成及血细胞功能小儿血液特点(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由于胎儿期处于相对缺氧状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较高。
生后2~3个月出现“生理性贫血”,约至12岁达成人水平。
(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白细胞总数8岁后接近成人水平;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两次交叉(比例相等),第一次交叉出现在生后4~6天;第二次交叉出现在4~6岁,6岁后逐渐与成人相似。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一、小儿贫血概述(一)小儿贫血的分度(二)贫血的病因学分类补:贫血类型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多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小儿缺铁贫——摄入不足成人缺铁贫——慢性失血(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红蛋白降低比红细胞数减少明显。
注:巨幼贫红细胞下降比HB下降更明显。
2.骨髓象 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四)治疗原则祛除病因和铁剂治疗,必要时输血。
常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疗程至血红蛋白正常后2个月左右停药。
(五)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致组织器官缺氧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的供应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或消耗增加有关3.知识缺乏:家长及年长儿缺乏本病的防护知识4.有感染的危险 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六)护理措施(七)健康指导向家长及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
指导正确应用铁剂。
强调贫血纠正后,仍要坚持合理安排饮食。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的护理由于缺乏维生素B 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四、治疗原则祛除病因、补充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是治疗的关键。
五、护理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致组织缺氧有关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有关3.生长发育改变与营养不足、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生长发育有关六、护理措施七、健康教育介绍本病的表现和预防措施,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提供营养指导。
积极治疗和祛除影响维生素B12和叶酸吸收的因素。
合理用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一、病因补:发病机制造血干祖细胞缺陷;(种子缺陷)-造血干细胞移植(<40岁患者)异常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干祖细胞;(虫子)T辅助细胞↓(CD4+),T抑制细胞↑(CD8+)Th1:Th2↑;血清/BM中INF、TNF↑ →抑制造血。
免疫抑制剂(CSA、ATG/ALG、甲泼)造血微环境支持功能缺陷;(土壤异常)-骨髓脂肪化、造血调控因子明显不同于常人安雄(慢性首选)、EPO、GSF、GM等刺激造血药物二、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续表三、治疗原则四、护理问题五、护理措施续表六、健康教育1.对长期接触有害骨髓造血物质的工作者,加强宣教,提高对工作环境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病人不可随便用药,滥用药物常是引起再障的重要原因,如氯霉素、磺胺药、保泰松、阿司匹林等,需要时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病人出院后要坚持治疗,预防出血、感染,定期门诊复查。
白血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概 述二、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护理★(一)临床表现续表(二)辅助检查(三)治疗原则续表(四)护理问题(五)护理措施续表(六)健康教育1.长期接触放射核素或苯类等化学物质的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劳动保护制度,不可忽略防护措施。
2.坚持巩固治疗、建立养病生活方式,坚持每月巩固强化治疗是争取长期缓解或治愈的重要手段,树立信心。
3.出院后要安排适宜养病的生活方式,保证休息和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乐观情绪,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定期门诊复查血象,有出血、发热及骨骼疼痛要及时就诊。
向家属说明给予病人精神、物质支持是极重要的。
三、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本质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实验室检查90%以上的患者在受累细胞系中可找到Ph+及出现BcR/abl融合基因。
典型临表明显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及由于脾大自觉左上腹坠胀或疼痛。
(一)分期——2013年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二)辅助检查(三)治疗原则药物——白消安(首选)教材错误羟基脲首选放疗——脾大明显但化疗效果不佳时注意——水化碱化尿液(别嘌醇片)(四)护理问题1.有感染的危险与慢粒正常粒细胞减少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慢粒贫血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慢粒疾病知识4.潜在并发症:加速期至急变期(五)护理措施(六)健康教育1.慢性期缓解后病人的指导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争取缓解时间延长;出现贫血、出血加重、发热、脾脏增大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急性变发生。
2.饮食指导病人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尽量给予易消化吸收、易于氧化分解的糖类食物以补充消耗的热量,防止体内蛋白质过度分解。
3.定期门诊复查出现贫血加重、发热、脾大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出血性疾病导学发病机理:微血管壁异常血小板质和量的改变凝血功能的障碍三大疾病的代表作(补)续表小结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数正常或减少血管壁功能异常和(或)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凝血象正常者血友病病人的护理一、病因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主要为内源性途径凝血障碍,凝血时间和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PCT )不良及简易凝血酶生成试验(STGT )异常。
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四、治疗原则血友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且需终生治疗,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替代治疗,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预防性治疗。
替代治疗的目的是将病人缺乏的凝血因子提高到止血水平,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其原则是尽早、足量和维持足够时间。
五、护理问题1.组织完整性受损与凝血因子缺乏有关2.疼痛:肌肉、关节疼痛与深部组织血肿或关节腔积血有关3.有失用综合征的危险与反复多次关节腔出血有关4.焦虑与终身出血倾向、丧失劳动能力有关六、护理措施续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及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导学ITP与过敏性紫癜续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一、病因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因素(病毒如麻疹、水痘病毒等,细菌)、免疫因素、肝、脾因素、雌激素水平增高等有关。
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四、治疗原则小结:SEL,肾病综合征及ITP均为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首选都是激素五、护理问题1.组织完整性受损:皮肤、黏膜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血小板减少有关3.焦虑与反复发作血小板减少有关4.自我形象紊乱与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5.潜在并发症:脑出血与血小板过低<20×109/L有关六、护理措施★七、健康教育1.慢性病人适当限制活动;血小板<50×109/L,勿做较强体力活动,可适当散步,预防各种外伤。
2.避免使用损伤血小板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3.指导病人预防损伤。
4.指导病人进行自我保护,服药期间不与感染病人接触,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避免感冒以防加重病情或复发。
过敏性紫癜病人的护理(―)病因1.感染:包括细菌、病毒以及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2.食物:主要是机体对异性蛋白质过敏,如鱼、虾、蟹、蛋及乳类等。
3.药物4.其他,如花粉、尘埃、昆虫咬伤、寒冷刺激及疫苗接种等。
(二)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部分病人束臂试验阳性,毛细血管镜检查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扭曲及渗出性炎症。
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及凝血各项试验均正常。
(四)治疗原则1.可选用抗组胺药,如异丙嗪、阿司咪唑、氯苯那敏(扑尔敏)及静注钙剂等。
2.增加血管壁抵抗力,降低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的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C、芦丁。
3.糖皮质激素,对腹型和关节型疗效好,常用泼尼松,重者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疗效不佳用免疫抑制剂。
4.肾型可用免疫抑制剂。
(五)护理问题1.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有关。
2.疼痛腹痛、关节痛与过敏性紫癜累及胃肠道和关节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肾功能损害。
(六)护理措施(七)健康教育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花粉季节,过敏体质者宜减少外出,外出时应戴口罩。
2.指导病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心情轻松愉快。
3.饮食宜清淡,主食以大米、面食、玉米面为主,多食瓜果蔬菜,鸡蛋、牛奶、鱼、虾、蟹及其他海产品等应绝对禁忌。
4.不慎接触过敏原,仔细观察反应,及时就诊。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减低、3P试验阳性等。
治疗原则护理问题1.组织灌注量改变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关。
2.潜在并发症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