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最新师资培训班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

最新师资培训班高等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

新世纪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趋势及其特 点
(一)大学生一般心理问题

学习心理问题
上大学后便失去了直接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
动机,学习的精神支柱倾倒。

环境适应问题
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助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人际关系不适应:自我中心难以转变
学习方法不适应:自主性学习难以适应 自我价值感丧失:地位的下降
2.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误区
(1)爱情至上

是指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重要的位置,认为爱情就是人生命的全 部,一切都应该以爱情为转移,服从和服务于自己的爱情。 是指并非志趣相投,身心相悦而恋爱,而是为满足某种虚荣心 或精神空虚而恋爱。 是指在还不具备恋爱的基本条件时就开始恋爱。
一般而言,总体上能保持满意的良好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不会产生消极情绪,但他们能 控制、调节、转移消极情绪,善于避免消极情绪对 自身的伤害。

意志品质健全
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是意志健 全的重要标志。 反应适度是意志品质健全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格统一完整 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协调一致,有机整合。 自我意识正确 它包括了解自我与接纳自我。 人际关系和谐 相互包容;真诚热情待人;利他性。 社会适应良好 了解现实、正视现实;对社会有责任心,爱岗敬业;遵守社会 规范和主动适应和改造环境。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三)大学生人际关系及交往障碍 的调适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①追求平等; ②情感性强; ③富于理想。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1)认知障碍。以自我为中心,常带有主观、 极端、简单化的倾向。 (2)情绪障碍。极易情绪波动。 (3)人格障碍。自卑、怯懦、偏执及性格上的 一些缺陷。

第十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十二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影响心理健
康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 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 就当前大学生的具体现状而言,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环境变迁、学业期望、自我
认知、心理冲突、生活事件、家庭环境。
(一)环境变迁
•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所处环境的巨大变迁会使个体产
五、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
• 在经历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后,大学生们又面临着一个新
的重大抉择——择业求职。在谨慎的权衡中,学生不可 避免地接受着各种矛盾的冲击和考验,如何帮助学生做 好择业前的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样是心理健 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职业指导
1.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交往对象、交往关系的含义与中学时代发生了极大 变化,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逐渐走向成熟,符合社会的
要求。
但有些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新环 境中的人际关系,在认识和评价人的过程中常有主观、 极端、简单化的倾向。与人交往过程中,一旦出现不符 合他们理想的情况,便易产生交往障碍。
• 职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源于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工作
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个人对职业的态度、对劳动的 态度、职业责任感、职业理想,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和职 业价值观。 • 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个人职业成熟的标志,
也是职业成功与生活满意的必要条件之一。
4. 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
• 求职中的面试,是成功择业的关键一步。因此掌握面试
6. 正确处理择业中的挫折
• 择业求职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主客观原因,总会
遇到一些挫折,如性别歧视、面试表现不佳等。遇到挫 折,如果丧失信心,也就失去了开始新生活的勇气。所 以,在挫折面前,首先要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败 的原因,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调整好个人目标和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精选5篇)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精选5篇)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篇1本学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继续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工作目标,在校长室的指导下,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校现代化德育报告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

学生心理调控能力,自我满意度均较理想。

现把一学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一下。

1、以理论学习为入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尤其是它很强的科学性尚未被许多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所了解,还没有被充分意识到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近几年,我们从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着手,不断增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从领导班子与研究骨干抓起,采取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逐步引起大家对这一课题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打下思想认识基础。

与此同时,还引导大家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家逐步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一系列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2、以全员培训为龙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国内才刚起步,但是发展迅速,有些地区已经推进到了一定的深度,形成了一些有效模式。

我们研究考察了各地的经验,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管哪一种模式,落脚点都在教师,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不但要对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重点培训,而且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不但要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而且要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不但要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要树立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PPT课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PPT课件
丰富教育资源
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课程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完善设施建设
建设心理咨询室、放松室等设施,为学生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0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 发展
0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 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01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
心理教育课程通常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 理学基础课程等,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 等,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心理教育课程是指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向学 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 自我调节能力的过程。
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 识,提高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的 心理健康发展。
0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方式
0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方式
集体心理健康教育
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讲座、课程和团 体辅导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提升 。
集体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 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与支持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通过培训和心理辅导,增强教师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师 资保障。
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第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点整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考试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心理健康及其标准1、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1)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全面健康、全程健康、全员健康);(2)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3)以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4)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2、心理健康的涵义: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3、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先驱是法国著名精神科医生比奈(皮内尔)。

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作出直接贡献的是美国保险系统职员比尔斯,他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出版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

4、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这一阶段约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阶段:从关心身心制约的因素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一阶段从二次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

第三阶段:从努力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挖掘人的心理潜能。

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目前仍在发展之中。

5、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智力发展正常(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情绪稳定乐观(情绪稳定乐观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意志品质健全(心理健康者的意志品质具有如下特点:①行动目的明确,独立性强②善于当机立断,果敢性强③行动不屈不饶,坚毅性强④心理承受力强,自制力好);行为协调适度(心理健康者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①须与年龄特点相一致;②须与社会角色相一致③须与刺激强度相一致④行为的一贯和统一);人际关系和谐(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人格完整独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

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我们做的梦(教学设计)引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旨在通过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表达自己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

本文将就小学心理健康第十二课《我们做的梦》进行教学设计,并运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梦境的意义,培养他们对梦境的积极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梦境的概念,了解梦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2. 培养学生对梦境的积极思考,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梦境;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2. 黑板或白板,以及彩色粉笔或白板笔;3. 学生工作簿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引人入胜的梦境视频,引起学生对梦境的好奇和兴趣。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曾经做过的有趣的梦境,让他们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境。

2. 呈现(10分钟):向学生解释梦境的概念,以及梦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播放有关梦境的短视频或呈现相关的图片,以增加学生对梦境的理解和感受。

3. 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并决定一个主题。

主题可以是学习、游戏、运动或其他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画出他们希望做的梦境。

让学生思考并细化他们的梦境,例如场景、人物、情节等,并鼓励他们用文字描述。

4. 分享与展示(15分钟):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所设计的梦境,包括梦境的细节、背后的含义以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梦境。

鼓励其他学生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师可以在黑板或白板上记录学生的梦境描述,并为每个小组给予适当的评价。

5. 总结(10分钟):在学生分享梦境的过程中,教师将总结一些普遍的梦境主题,例如学习、成为超级英雄、探险等。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相似的梦境主题,以及这些梦境主题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否有关联。

2024年心理健康课课件—情绪管理

2024年心理健康课课件—情绪管理

2024年心理健康课课件—情绪管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情绪管理展开,教材选用《心理学与生活》第十二章“情绪与情感”,具体包括情绪的定义、类型、影响以及管理方法。

详细内容如下:1.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2. 情绪的类型:基本情绪(如喜、怒、哀、惧)和复合情绪(如焦虑、羞愧、内疚等)。

3. 情绪的影响:情绪对个体的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4. 情绪管理方法:认知重评、情绪调节、情绪表达和情绪释放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情绪的定义、类型和影响,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情绪管理方法,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3. 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情绪,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营造和谐氛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情绪管理方法的运用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

重点:情绪的定义、类型、影响以及情绪管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情绪卡片、情绪管理案例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情绪管理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情绪管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情绪的定义、类型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绪问题,探讨如何解决。

4. 例题讲解:讲解情绪管理方法,如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情景模拟中的情绪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情绪的定义、类型和影响。

2. 情绪管理方法:认知重评、情绪调节、情绪表达和情绪释放。

3. 情绪管理案例及分析。

七、作业设计作业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充分了解情绪管理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情绪调节能力。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 引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方法。

2. 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

学生经常面临种种压力,比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正视困难并保持积极的态度。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还能提供学习技巧和应对策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境。

3. 课程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绪管理、自我认知、人际交往和压力管理。

情绪管理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

自我认知指的是学生了解自己的强项和需求,以及如何发展自己的潜能。

人际交往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以及解决冲突的能力。

压力管理是指学生学会识别、应对和纾解压力。

4. 实施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和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堂教学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理论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

心理咨询则是为那些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个体或小组辅导,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活动可以是团队合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强实践能力。

5. 培训导师为了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导师指导学生。

这些导师应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教育背景,并且接受过相关培训。

他们应当有足够的经验和技能,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6. 家庭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堂,家庭的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提供在线资源等方式,加强家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和支持。

家长可以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7. 评估和跟踪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需要进行评估和跟踪。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在当今社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份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案的第一部分是课程目标。

目标明确,具体和可衡量的目标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如何能够在这门课程中取得成功。

第二部分是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

第三部分是教学方法。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传统的课堂讲解和信息传递远远不够。

因此,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和实际案例分析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主动学习和实际应用。

第四部分是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需要多元化,既包括文化课程考试,也包括实际应用考核和情感态度评价。

这样能够更好地全面评价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学校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并最终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态度和行为。

这将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章 幼儿的心理健康维护及心理问题矫治

第十二章  幼儿的心理健康维护及心理问题矫治

恐惧
(一)恐惧心理在儿童中是常见的,一般情况下,恐惧情绪 是短暂的、不过分的。而有些儿童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的 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焦虑、紧张,这种状况 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 (二)恐惧的表现 以主体来分,有个体恐惧心理和群体恐惧心理,如个别 儿童怕兔子,而绝大多数儿童怕黑;从引起恐惧的事件来 划分,最常见的有动物恐惧、社交恐惧、自身损伤恐惧、 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恐惧,其中社交恐惧如儿童怕见陌生 者,现象恐惧如儿童怕影子等;以恐惧症状的程度来划分, 有怀疑、担心、害怕、恐惧、恐怖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心 理状态。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与接受自我
2、使幼儿学会觉察及表达情绪
3、帮助幼儿认识人类行为
4、帮助幼儿发展责任感
5、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
6、教幼儿学习如何“做决定”及“解决问 题” 7、帮助幼儿形成对社会职业的概略性认识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初级预防
2、次级预防
3、诊断和治疗
(一)原因:
(1)孩子的残忍行为往往是其心理上受到压抑的一种表现。 (2)自卑感和受歧视感也是使孩子产生残忍行为的原因之一。 (3)在父母娇惯下的孩子,容易形成利己主义,只知道满足 自己的愿望,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 (4)让孩子过多地听关于残酷、凶杀的故事,观看影视中的 暴力镜头,也会造成孩子的残忍行为。 (5)有些孩子的残忍行为是由于好奇心而引起的。
分离焦虑
内涵: 只有当焦虑发生在儿童早期并且对与 依恋对象离别的恐惧构成焦虑情绪的 中心内容时,才成为儿童期离别焦虑 障碍。
原 因
1.欲望得不到满足:按照弗罗依德理论,替意识中 出现理心冲突时则会表现为焦虑,是人格结构中 “自我”与“本我”斗争的结果。 2.遗传因素:焦虑症患儿父母和同胞中约15%也有焦 虑表现,单卵双生的焦虑患病率可达50%。 3.亲子关系不良:亲子关系不良时则表现为一方面 对子女态度冷淡、要求苛刻,另一方面又让子女 依附于自己,使子女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矛盾境 地。 4.生活事件:在出现离别焦虑之前,往往会有生活 事件作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有与父母分离。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二章

到高的阶梯。
1.知识 知识是指学生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 具体事实、斱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 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2.领会 领会是指学生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可以 借劣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 二是解释;三是推断。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 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应用
戒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Nhomakorabea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2.发现教学的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绉过四个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
(2)促使学生提出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戒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戒结果,在仔
绅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第三节 选择教学策略
3.发现教学的教学原则:解释清楚;配合 学生绉验适当组细教材;适当安排教材难
第二节 组织教学过程
二、教学斱法 三、教学媒体和材料
一般来说,学校中的教学媒体包括:
① 非投影规觉辅劣,如黑板、实物、模型、图形、表格、 图片以及提纲等。
② 投影规觉辅劣,如投影仪和幻灯机等。
③ 听觉辅劣,如录音机等。 ④ 规听辅劣,如电影、电规、录像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和进 距离传播系统等。各种媒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例:刘老师是一个新老师。这天他在备课时写下这课的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理 解课文的能力;(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刘老师这样写教学目标对吗?
答案:丌对。 解析:这是一个含糊觃定的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是关亍 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目标应该反映学生学习的层次性;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
例:3、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细价值观念体系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研究心理指导、智力训练、情感教育、性格教育、耐挫有力培养、人际关系指导、性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意识发展指导。

研究心理指导是根据现代研究理论,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地教育学生如何研究的过程。

它包括研究方法指导、研究动机指导、研究兴趣指导、研究惯指导和应试心理指导五个方面。

智力训练是学校智育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核心任务。

它包括使学生了解智力发展是一种动态过程、正确认识智商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男女智力差异、的研究潜能和有的放矢地参加智力训练等五个方面。

情感教育是指导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

它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概念。

性格教育是指导学生形成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特征,对个性心理的其他特征和倾向起支配作用,决定着个人活动的方向。

耐挫有力培养是指个体对挫折可忍耐、可接受程度的大小。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挫折,变得更加有力。

人际关系指导是指导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众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人们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度、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

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旨在保持和增进性健康的教育。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性心理状态。

自我意识发展指导是指导学生的内在世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引言在现代社会,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了解并应对这些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案,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并提供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1. 促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解决冲突的技巧。

4.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适应能力。

5. 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1. 情绪管理:教授学生如何识别、理解和管理不同的情绪,如愤怒、忧虑和悲伤。

2. 压力管理: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成因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3. 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4. 人际交往:教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技巧。

5.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促进互动和合作。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习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技巧。

3. 游戏和案例分析:通过游戏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4.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的方法。

5. 视频教学:利用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资源,展示真实案例以及相关的心理知识。

四、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如:1. 学生自评: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自我评估,以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1. 引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本课程设计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教育实践,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2. 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习惯,提高心理自救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价值感。

4. 提升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5. 培养学生心理辅导技能,为他人提供心理支持。

3. 课程内容1. 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及重要性。

2. 心理素质提升: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信心培养等。

3. 自我认识: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优势与不足等。

4. 人际关系:沟通技巧、同理心培养、冲突解决等。

5. 团队合作:团队精神、角色定位、团队协作技巧等。

6. 心理辅导技能:倾听、共情、心理咨询基本技巧等。

4. 课程形式1. 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主题讲座。

2. 工作坊:开展心理素质提升、人际关系处理等实践活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程相关话题,分享心得体会。

4. 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心理辅导技能。

5. 心理测试: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状况。

5. 课程实施1. 课时安排:每学期共计16课时,每周1课时。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实践报告、心理测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4. 师资保障:选拔具备心理学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

6. 课程效果评估1. 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通过心理测试、课堂表现等评估。

2. 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评估。

3. 学生自我认识程度的加深:通过自我介绍、心得体会等评估。

4. 学生心理辅导技能的掌握:通过实践报告、模拟辅导等评估。

7. 课程总结与改进1. 定期召开课程总结会议,总结课程收获与不足。

2.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针对问题进行课程调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心理或行为中出现的问 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养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提高其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科学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
(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 性
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教育形 式有不同的要求。如在心理素质训练中要求做 到:
1.训练设计做到“三性”:活动性、情境性、 主体性;
Hale Waihona Puke 4.确定教育内容,选择训练或辅导 教材。选择教育内容应着重考五个方面: 一是适合学生已有的心理素质水平;二是 符合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征和接受能力; 三是考虑能够在本地本校实施(操作性); 四是教材和教参配;五是能经常性得到专 业人员的指导。一般来说,选择训练或辅 导教材应首先考虑的是科学性,其次应选 择与心理素质测试工具匹配的教材,这样 更有针对性;再次应考虑教材的可操作性。
2.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是 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起主导作用,如 何抓往这个主要场所,发挥学校在实施心理素 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呢?我们采用分步走的策 略,第一步,采用我们编制的心理索质问卷,对 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进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 素质档案,摸清学校、年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的水平和特点,掌握教育的主动权。第二步,开 展主辅明确,“退式多样的心理索质教育活动。 “主辅明确”指每所实验学校根据测试结果抓 住薄弱环节,确定主攻方向,进行规范的实验研 究,对实验班以外的其余学生可采用一些灵活 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
加强领导,落实人员。各中小学应有校领 导专门负责,根据学生数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 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有条件的学校 应设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在人力物力上,心 理健康教育在过去的教育中长期被忽视,因 此,“减负”不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加强 这项教育,不要因“减负”而取消心理健康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的
掌握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标准;了解学校心理健康的性质;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方式及途径;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及程序。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方法。

第一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

(1946 WHO)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是相对的:
•一是个体的心理与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
•二是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级,是一种相对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良好学心理功能状态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其一是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具有同一性;
•其二是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
•其三是个性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正常—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二)情绪适中
(三)意志健全
(四)人格统一完整
•(五)自我意识正确
•(六)人际关系和谐
•(七)社会适应良好
•(八)心理特定符合年龄特征
三,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分析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和升学方面的心理问题
•2、品行方面的心理问题
•3、情绪方面的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和青春期方面的问题
5、个性与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
•6、特种心理障碍问题
•7、严重心理失常问题
(三)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本体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病菌或病毒感染、脑外伤或化学中毒以及躯体或生理机能障碍等
•(2)心理活动因素: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个性因素。

•2、诱发因素
•(1)家庭因素
•(2)学校因素
•(3)社会因素
第二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1、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
•2、有利于学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有利于学校进行创新教育
•(三)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1、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社会局面的安定团结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宏观目标:提高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
•中观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身心潜能充分发挥。

•微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优化心理素质。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2、面向少数学生,开展适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全面渗透
•(二)开设课程
•(三)个别咨询
•(四)小组辅导
•(五)建立网络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学习辅导:
•学习动机的辅导、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学习计划与监控的辅导、学习行为习惯的辅导、学习能力的辅导、考试辅导。

•(二)生活辅导:生活目标与态度的辅导、社交生活辅导、情绪辅导、休闲辅导、性问题辅导、自我意识辅导。

•(三)生涯辅导: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能力的辅导、了解自我状况和澄清个人价值观的辅导、升学和就业的辅导、开发自我潜能的辅导。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全体性原则
•(三)差异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五)整体性原则
•(六)发展性原则
•(七)活动性原则
•(八)保密性原则
第三节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一、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含义
•(一)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概念:
•学生心理测评:就是运用适当的的测验、仪器和技术搜集信息,并据此描述和分析学生心理和行为状况,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趋势做出测量与评价,包括心理测量和心理评价两个紧密联系的环节。

•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是指运用心理学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出测量与评价。

•心理测量是指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将人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二)学生心理测量的模式
•1、疾病模式: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

•2、健康模式:关注的是人的潜能、价值实现的程度,人的心理素质改善程度,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理应受到高度重视。

(三)学生心理测量的种类
•1、发展性心理测量
•2、教育性心理测量
•3、治疗性心理测量
(四)学生心理测验量表简介
•1、症状自评量表
•2、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3、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4、大学生人格问卷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含义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概念:
•狭义:是指对个体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组成一个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

•广义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还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资料,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课程开设、活动安排、教研活动、研究课题及成果、效果评估及管理工作等的记录。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
•一是学生本身有关的资料
•二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资料。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的意义
•1、有利于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管理
•2、有利于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
•3、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
•5、有利于动态监测学生心理的发展
(三)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的程序
•1、整理测量资料
•2、提出教育对策
•3、撰写测评报告
•4、建立学生档案
(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使用
第一、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反映出来的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班、分组,选拔学生干部,制度教学计划,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效率。

•第二,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养建议,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第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管理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的专业化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的制度化
•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其标准是什么?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4、怎样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和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