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新课标4月7日在青驼镇听了刘圣银老师讲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后感触颇多。

刘老师教态亲切自然,落落大方。

她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刘老师上的课教学目标明确,言语干脆,教态自然,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主要体会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开始老师利用多媒体创设较为丰富,学生熟悉的学校环境的情景,过渡到学生已学习的图形,然后通过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发现用小正方形摆最合适,从而引出“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2、强化感知,主动参与。

小学生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说一说、摸一摸、想一想、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在教学平方厘米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充分的活动,设计猜想、验证的环节,在学生的脑海中充分建立了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突出重点,促进迁移。

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量一量等活动去理解1平方厘米,突破了难点。

在认识1平方分米时,教师提出用1平方厘米测量桌面,这一设计让学生在认知上有一冲突,自然引出比它大的单位1平方分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式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了他们的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新课标“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单位到学习面积单位,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及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提供了思维基础,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今天听了翁晓引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课,真是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翁老师的这节课同学们上得轻松,老师也听得轻松,感觉非常流畅自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从提问“这节课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到鼓掌欢迎老师,到理解掌面、比较掌面大小,再从理解“面积”概念,到用不同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单位”要统一,到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都环环紧扣,顺其自然的。

尤其在理解“面积概念”时,从初步感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到“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再概括出面积的完整概念,由具体到抽象,由实例到概念,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认知冲突,理解概念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

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

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面积与面积单位》这节课中,潘老师非常善于创设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数学学习的需要。

教师让学生摸身边学具的一些面,感觉到面的存在,并且有大小的。

这些面的大小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行不行呢?肯定不可以!学生通过认知冲突过程,理解了面积这个概念是怎么提出来的,面积单位是怎么形成的,通过这个过程来学习数学。

在学习面积单位的时候,翁老师问:“能不能用一平方分米的方块去测阶梯教室的面积?”“用刚才两个努力卡的面积可以吗?”等等这些问题,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冲突中探索学习,在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_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新课标《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对于学生而言,它是一节典型的概念类课题,又比较抽象,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亲历实践,感知面积“面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学生的思维从一维向二维过度,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理解。

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铅笔盒盖面、课桌面、黑板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体会“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直接感知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再如,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尤其是对“封闭”二字的理解。

通过一组封闭图形的涂色感受它们的大小以及一个有缺口的图形涂色时颜色迅速流出满屏来感受未封闭图形是没有大小的。

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这让学生有点到面地建立了面积这一概念,使学生对面积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更注重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关注生活中的物体。

2、矛盾激趣,强化体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充分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三组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由浅入深的将学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

教师抓介绍完1平方分米后,教师让学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让他们边摸边说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分别指的是哪里?这里在区别边与面的同时,也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进行了对比;在最后的练习中将黑板的长和黑板的面积进行对比的同时,也将“4米”和“4平方米”进行了对比,得出物体的长度要用长度单位,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另外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它们无法比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章田寺乡中心学校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展现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中,理解和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课的开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概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动手摸面,体会比较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习的长度加以区分比较。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学生在观察、,测量、重叠的基础上。

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

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

2. 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让学生看到课题,主动提出问题;想办法比较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用重叠法比较出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面积的大小,却无法用这个方法准确比较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认知矛盾的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比较面积方法的强烈愿望。

教师很好地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引导组织学生在比一比、、数一数、说一说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从而体会到用正方形测量比较方便。

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和建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共4篇)由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信甜裕”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第1篇: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

这节课内容是从线过渡到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如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来测量桌面的面积,这些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得到的,如:信封、书本、手帕、树叶等。

因此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致非常高,反馈结果多种多样:10个信封的大小、8本书的大小、6块手帕的大小、24个格子等。

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

学生不仅理解了面积单位的产生,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二、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

任务驱动的设置,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感受桌面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那么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面来测量桌面。

可是测量结果不统一,怎么办?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三、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二.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二.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一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

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这样一些特点:1、重视情境的创设。

无论是导入课题还是感知面积或者是体验面积单位都力求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

在导入时我用学生熟悉的铺地砖引入新课,感知面积时又以数学课本、练习本和课桌的面为例,体验面积单位时又让学生自己去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2、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感知面积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学具说面积大小,体验到没有统一的面积单位不便于交流,从而自然地导出面积单位。

在面积单位教学过程中通过类推、冥想、比较、测量,使学生建立了各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正确的感性认识,获得了教学的最大效益。

3、在人人参与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面积概念,体验数学化的程。

《面和面位》教学反思二由于的关系,早上匆忙地只准了一份作演示的材料,也料到堂上在“ 哪种形来比不同形状的大小”会出磕碰,也果然如此,孩子没有自手理性地自己合理的形,所以在,部分学生得来不了,而且也出了方形与正方形的上出不肯定,有批学生方形更好,但是考到堂的知量大,我把学生的种疑先放到了一。

但是堂的学力是不的,孩子多次在“怎么用种就不行,那个行个也行嘛⋯”的“挑逗” 言中行激烈地理性地争,在位面的也是非常到位的。

但是是有很多疑:堂要不要学生自手做一个 1 平方厘米与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四人小每人拿到一种形来比不同形状形面大小会不会效果更好,使用正方形来量更有舒服力!《面和面位》教学反思三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周的基上行的,从学度到学面,是空形式展上的一次。

学好部分知,以后的学提供思基。

本属于面概念教学。

面的概念具有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引导语: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篇1有人曾经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今天自己教《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内容,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获得一点点的成功。

兴奋中我不忘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不容易上“活”。

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参赛的学生无论怎样用力,就是吸不了一滴水,比赛当然是我赢啦。

学生心里感到纳闷,都不服输,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此时我揭开取胜之谜,把吸管一头用透明胶封起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起到阻隔作用,使水不能通过吸管。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面”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面”?他们有大小之分吗?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我在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共同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3篇引导语: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篇1 有人曾经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今天自己教《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内容,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获得一点点的成功。

兴奋中我不忘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个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点:1、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过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自己也感觉这节内容比较多而杂,不容易上“活”。

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我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在比赛中引入。

这节课的导入,我设计了一个比赛——“比比谁喝得快”。

我和学生比赛用吸管喝水。

比赛时,为了营造气氛,我故意摆出胸有成竹的样子,让学生先喝。

参赛的学生无论怎样用力,就是吸不了一滴水,比赛当然是我赢啦。

学生心里感到纳闷,都不服输,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此时我揭开取胜之谜,把吸管一头用透明胶封起来,形成一个“面”,这个“面”起到阻隔作用,使水不能通过吸管。

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此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面”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面”?他们有大小之分吗?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我在掌握学生的知识起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揭示本课学习目标,共同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

6.《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结合“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体验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让学生学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感知,主动参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面积”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学生的思维从一维向二维过度,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理解。

因此,我设计了导学案,让学生先自学教材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完成导学案中的习题。

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有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要求,这样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和发展。

(二)矛盾激趣,引导探究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因此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揭示面积的概念之后,学生已初步通过观察法感知物体、平面图形的面积都有大小之分,接着出示两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让学习猜测他们面积的大小,引导学生感知观察法和重叠法都不适用,想一想还有别的什么办法来验证。

在学生单独解决感觉困惑时,我出示探究提示,让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拼摆来比较。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并直观的感知了利用正方形拼摆比较合适。

在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初步的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也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面积单位。

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参与获得概念的过程。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这节课概念性知识点较多,需要给学生大量的体验,由于时间关系感觉给学生的体验还不够,导致知识点落实得不够扎实。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一、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1、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做反思型的教师可以提升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不断锻炼,成为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

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在办理事务和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通用12篇),欢迎大家分享。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1一、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理解程度出发:本节课的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其中的“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大小”,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教师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这节课上完之后,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和理解,也就只能浮在概念的字眼表面,泛泛而谈了,更给后面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制造了障碍。

因此,我在面积概念的教学中,分为两个层次:1、通过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物体(如:课桌、数学书、文具盒),先让学生找找这些物体的表面,再动手摸摸这些表面,发现了摸到的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从而理解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从学过或见过的平面图形出发,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观察这些平面图形的不同,进而进行分类——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接着通过课件演示给图形涂满颜色,使学生发现封闭图形才有大有小,从而揭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6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6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精选6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篇1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概念。

学生对于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极易混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相当薄弱。

纠其原因,学生没有形成准确鲜明的表象可能是根源之一,有些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定义,公式。

让学生背熟也是原因之一。

其实这远远不够,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面积学生学习了1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有意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去量课桌的表面的面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了1平方厘米这个单位太小,这时我安排了学生看书自学平方分米,学过了一平方分米并用1平方分米量了相应的表面积之后,我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量干墙面的面积,学生又发现1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我再次让学生看书学习关于平方米的知识。

二、创造单位,猜想获新在学习关于平方米时,我明显感受到学生看书的积极性不像学习关于平方分米时积极主动,回忆教学过程,我已第二次使用自学看书的方法,学生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那么这一环节可不可以进行改进呢?经过和同事的探讨,他们认为猜想的效果好。

因为学生具备的旧知识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新知的彼岸的,学生已学过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这两个单位,老师再次用看书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关于平方米,学生当然觉得索然无味,采用猜想创造就不一样了。

教师可以说:“平方分米不适合量墙面,那个适合量墙面的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呢?猜一猜?”这样,有意撩拨一定会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会在推断中获得数学猜想的成功与快乐。

三、思想渗透思想教育应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相对于语文来说,数学可能离思想远一些,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如这节课中,我的话虽不多,遵守纪律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却悄悄地潜入到了学生幼小的心里。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1本学期第七周周五我上了一堂小学三年级下册有关面积的教研课,课前我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上课时也注重贯彻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但上课的总体效果自我感觉只能说一般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想和反思。

(一)学习内容来自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

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所以在导入及授课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观察和感知面积。

导入时我让学生看自己数学书的封面并问学生这是不是书的表面的一部分,学生回答后我再引出这个封面的大小我们就叫面积。

但是这部分面积概念学生刚开始还是没很明白,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观察我们教室的各种面、摸学习用品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几种平面图形,比较大小,让学生明白平面图形有大小。

后面再讲面积单位时,也是结合实际,老师出示自己的大拇指,告诉学生大拇指甲面的大小大约就是1平方厘米,接着讲1平方分米时出示一个这么大小的方格面让学生形成概念,再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学习需求来自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知道的。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版新课标在“南湖之春〞数学专场上,我听了几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其中?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听好以后对我的感触最深,以下就我说下对这节课听好以后的一些想法。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老课,也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这局部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

具体可以分为:〔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课的开场胡教师就问学生自己家有多大?学生都说了自己家的面积有:180平方米、135平方米、90平方米……等。

这个教学环节我觉得非常重视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历的根底之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

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历,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构造,同时也充分表达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接下来是让学生认识什么叫面积,胡教师花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来了解物体的外表,比方:橘子的外表、讲台的外表、圆柱的外表等,认识了物体的外表以后再让学生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这些认识的过程中胡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操作,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所谓体验性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

尤其是让学生在体验1平方米有多大的时候,胡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体验。

首先是让学生用手比画1平方米有多大,其次是教师拿出了面积是1平方米的布,让学生在这块布上坐一坐,与家里的凳子比拟,在这块布上睡一睡,与家里的床比拟。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2014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人教新课标2014

在互动生成中,经历数学,感悟数学——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反思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数学也不例外。

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地让孩子们开心地去感悟数学这份“宝贵的礼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下面以桐乡沈坤华老师于2003年12月12日在蟠溪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案例:《面积和面积单位》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有没有大小?学生们开心而又惊奇地摸起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

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手背大,更多的学生说一样大。

教师没有偏袒,而是将两种观点都写在黑板上:手背手面没有大小;有大小。

这时教师进一步问,同桌同学的手背和手面谁大谁小?学生们又开心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和同桌的进行比较,当然这次的结果就一致了,是有的人大,有的人小。

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体的表面是不是有的一样大,有的不一样大呢?学生们发现了周围的物体不一样大的很多。

(物体是不一样大小的,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看见,但是我们从来都是熟视无睹,然而这其中往往有许多数学知识,科学道理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

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的正是牛顿的那种探求意识和探求精神,所以世界就少了许多发现。

这种意识和精神需要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在学生心中的东西。

)这时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已经迫在眉睫了。

于是教师就让学生选择一样喜欢的东西,把它的面描下来,用阴影部分表示。

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很快又开始描了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人高兴地举着自己的“杰作”向周围的同学展示着。

在做了交流汇报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描下来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那么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是多少呢?(作为物体,在我们的眼中,有线条,有平面,有立体,但是它们在同一个问题上的含义又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课题,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观念。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

1、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

”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一概念,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为模拟的两块大小差异较大的校园草坪涂色,巧妙地创设了矛盾冲突,这样就自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顺利地引入“面积”的教学。

在进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猜一猜”游戏,把两张画有不同数目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格纸藏起来,告诉他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

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

这样,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生会主动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动手操作,强化感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比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

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从而,得出面积的完整结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
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我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

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

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从生活中的面积——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图示中的面积——又回到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渡,很好地建立了“面积”的空间观念。

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新课标要求不仅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而且在长度和面积的教学中同样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是以往老教材中没有过的。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

当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让学生估计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结果有半数同学出现错误。

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渗透和训练面积的估算的知识,就不会出现此类的错误。

2、教学过后,发现部分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还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如: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平方米,部分学生的回答很不靠边。

如果新课后能够增加一些相应的练习,就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中某些细节的设计还是不够严谨、规范。

对课堂中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关注把握还不够到位。

比如学生在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的比较并不规范,但我没有及时关注指导。

另外还有的学生在本节课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都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是值得我注意到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