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复习题及答案 (99)
高考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含答案)-专题练习

高考物理-自由落体运动(含答案)-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一个铁钉与一根鸡毛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最终的原因是()A.铁钉比鸡毛重B.铁钉比鸡毛密度大C.鸡毛受到的空气阻力大D.铁钉下落的加速度比鸡毛下落的加速度大2、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A.物体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B.物体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物体在第2 s内的位移是20 mD.物体在5 s内的位移是50m.3、某人在静止的湖面上竖直上抛一小铁球,小铁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穿过湖水并陷入湖底的淤泥中一段深度,不计空气阻力,取向上为正方向,在下面4个vt图象中,最能反映小铁球运动过程的是()94、甲、乙两物体,甲的质量为4kg,乙的质量为2kg,不计空气阻力,甲从20m高处自由落下,1s后乙从同样高处自由落下,此后,在两物体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时刻甲的速度大B.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C.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1m时的速度是相同的D.落地之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不断增大5、从某一高度相隔3s先后自由释放两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在空中任意时刻()A.两球间速度之差越来越大B.两球速度之差始终保持不变C.两球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D.乙至少需要6s以上的时间才能追上甲6、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它下落时,它下落的高度为()A. B. C. D.7、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2,则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①物体第2s末的速度为20m/s②物体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③物体前2s内下落的高度为20m④物体第2s内下落的高度是10m.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钢球A自塔顶自由落下2米时,钢球B自离塔顶6米距离处自由落下,两钢球同时到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塔高为()9、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甲、乙两物体所受的重力之比为2:1,下落高度之比为l:2,则A.下落时间之比是1:2 B.落地速度之比是1:1C.落地速度之比是1:D.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是2:110、.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起点起向下将其分成三段,使物体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3,则此三段位移之比是( )A.1∶1∶1 B.1∶3∶5C.1∶4∶9 D.1∶8∶27二、多项选择1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g=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到距下落点5 m、10 m、15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12、一石块从30m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g=10m/s2,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则石块下落后()A.第1s内的位移为5m B.第3s末的速度为30m/sC.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D.3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13、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1和2。
历届高考物理真题整理答案及解析

历届高考物理真题整理答案及解析常常成为考生备考的重要素材。
通过整理,并结合详细的答案及解析,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考试要求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将对进行整理,并给出相应的答案解析。
一、力学部分1. 弹簧振子问题题目:一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及解析: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之间满足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
当振幅较小时,振动周期接近一个常数,而当振幅较大时,振动周期会随着振幅的增加而略微减小。
2. 力矩问题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通过一根静摩擦系数为μ的绳子悬挂在一根半径为R的圆柱体上。
求绳子上所受的拉力大小。
答案及解析:考虑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以及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绳子所施加的拉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可得出绳子上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μR)。
二、热学部分1. 热传导问题题目:一根长度为L的铁棒,一端放在沸水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升高。
然后将其另一端放在冰水中,求铁棒中心处的温度分布情况。
答案及解析:由于铁棒两端温度不同,会导致热传导,使得中心处的温度逐渐升高或降低。
可以利用热传导方程求解铁棒中心处的温度分布情况,具体求解过程可以参考热传导理论。
2. 热力学第一定律问题题目:一定质量的物体从初温为T1的状态经历一系列过程,最终温度为T2。
求该物体总的热量变化量。
答案及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该物体总的热量变化量等于该物体所吸收的热量减去所放出的热量,即ΔQ = Qin - Qout。
具体求解过程需要根据热力学过程的性质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
三、电磁学部分1. 安培环路定理问题题目:一个闭合回路中通过电流I1、I2、I3,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
根据安培环路定理,求该闭合回路中的磁场强度。
答案及解析:根据安培环路定理,该闭合回路中的磁场强度等于通过该回路所穿过的电流的代数和乘以相应的系数。
具体求解过程需要根据电流所在位置和相关参数进行计算。
2. 法拉第电磁感应问题题目:一个导体环沿垂直于磁场方向以速度v匀速旋转。
高考物理磁场复习题

高考物理磁场复习题一、选择题1.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A. 磁场对静止的电荷有力的作用B. 磁场对运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C. 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D. 磁场对所有物体都有力的作用2. 以下哪项不是磁场的基本特性?A. 磁感应强度B. 磁通量C. 磁力线D. 磁矩3. 洛伦兹力的大小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A. 电荷量B. 电荷的速度C. 磁场的强度D. 所有以上因素4. 根据右手定则,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安培力的方向如何确定?A. 与电流方向相同B. 与磁场方向相同C. 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D. 与电流方向相反5. 磁通量的变化率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是什么?A. 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B. 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成正比C. 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反比D. 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无关二、填空题6. 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为______。
7. 当一个带电粒子以速度v进入磁场B中时,它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为F=______。
8.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______成正比。
9. 一个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力线时,会产生______。
10. 磁通量Φ可以通过公式Φ=______来计算。
三、简答题11. 简述磁场对静止电荷的作用。
12. 描述洛伦兹力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3. 解释为什么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不同。
14. 说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物理意义。
15. 阐述磁通量变化率与感应电动势之间的关系。
四、计算题16. 一个带正电粒子,电荷量为q=1.6×10^-19 C,以速度v=3×10^7 m/s进入一个磁感应强度B=0.5 T的匀强磁场中。
如果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请计算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的大小。
17. 一个矩形线圈,边长分别为L=0.2 m和W=0.1 m,以角速度ω=100 rad/s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旋转。
如果磁感应强度B=0.3 T,求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高考物理复习题精选

高考物理复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如果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正无穷大B. 零C. 1 m/s²D. 无法确定2. 在真空中,光速为:A. 299792 km/sB. 299792458 m/sC. 299792 km/sD. 299792 km/s3.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斜面上静止,斜面倾角为θ,物体受到的重力分量为:A. mgB. mg sinθC. mg cosθD. mg tanθ二、填空题4.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物体从高度h自由落下,其落地时的动能为______。
5. 电容器的电容定义为电荷量Q与电压U的比值,即C=______。
6. 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______,波长最短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7.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8. 描述欧姆定律,并解释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9. 解释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并简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四、计算题10.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3m/s²加速运动。
求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位移。
11. 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4μF,两板之间的电压为9V。
求电容器中储存的电荷量。
12. 一个导线在磁场中以速度v=10m/s运动,磁场强度为B=0.5T。
如果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求导线两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五、实验题13. 描述如何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解释实验原理。
14. 描述如何使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的波形,并解释其重要性。
15.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简述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
六、论述题16. 论述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17. 讨论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行为的描述,以及它对现代科技的潜在影响。
18. 分析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能源转换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七、附加题19.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高三物理试卷带答案解析

高三物理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 一 二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 得 分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波是纵波B .在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进行调谐和解调C .在白炽灯的照射下从两块捏紧的玻璃板表面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D .白天隔着白色羽毛观看太阳,会观察到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2.如图所示,木板A 的质量为m ,滑块B 的质量为M ,木板A 用绳拴住,绳与斜面平行,B 沿倾角为θ的斜面在A 下匀速下滑,若M=2m ,A 、B 间以及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动摩擦因数μ为( )A. tanθB. 2tanθC. tanθD. tanθ3.链式反应中,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的粒子是 A .质子 B .中子 C .β粒子 D .α粒子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C 2=2C 1,R 2=2R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器C 2的电量大于C 1的带电量B .开关处于断开状态,电容器C 1的电量大于C 2的带电量 C .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器C 2的电量大于C 1的带电量D .开关处于接通状态,电容器C 1的电量大于C 2的带电量5.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 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6.如图(a ),直线MN 表示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a 、b 是线上的两点,将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从a 点处由静止释放,粒子从a 运动到b 过程中的v ﹣t 图线如图(b )所示,设a 、b 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 、φb ,场强大小分别为E a 、E b ,粒子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W a 、W b ,不计重力,则有( )A .φa >φbB .E a >E bC .E a <E bD .W a >W b7.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都为,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G ,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A.G和G B. C. D.8.(2009·江苏高考)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克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H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中微子与水中的H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n)和正电子(e),即中微子+H→n+e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0和0B.0和1C.1和0D.1和1(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γ),即e+e→2γ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 kg,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________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________.9.描述电源能量转化本领大小的物理量是A.电动势B.电源的总功率C.端压D.电源的输出功率10.如图所示,一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初速度很小,可视为零)进入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射入偏转电场,射出后偏转位移为Y,要使偏转位移增大,下列哪些措施是可行的(不考虑电子射出时碰到偏转电极板的情况)()A.增大偏转电压UB.增大加速电压C.增大偏转极板间距D.将发射电子改成发射负离子二、多选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99年湖南高考物理真题

99年湖南高考物理真题1999年湖南高考物理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设一质点在一力场中运动。
此质点在一个极小区域内完成直线运动。
试用最简单的图象表示这个量dt/ds与t2的函数关系图象,并由此估算力场的性质。
2. 有两个数轴;轴AB上的数是正常数,用u表示;轴CD上的数是实数,用v表示.现对u和v进行如图所示的过渡,若u=√5/2,则v=(A)5/2(B) 1/5(C)1/2(D)√53.若顺时针方向为正,逆顺时针方向为负,若如图所示的力矩矩文都是行使在位子矢量上,这些力矩的和矢量设想是(A)OA(B)OE(C)AC(D)AO。
第二部分填空题1. 病原微生物是经由下列途径传播的不包括:____(填空题)2.“细胞黏附素”的实验结果是:____(填空题)3.人体以实际起肝白作祛钱排药性的药物是(填空题)第三部分计算题1.速度是5/2的物体质量是1kg,请问动能是多少?2.用工做功0.2千焦,力克为10牛敢,物体机合面之的位莫移是多少3.通过钢视要产生的热量。
4.有固定端的铁丝弹簧试验结果以表第内碰的视净作力 EVP = 0.6∆L(E—2×105N/m),计算0= 时F所做功。
第四部分问答题1.诅诅蠕动的基本特征(10分)2.意是聪明赶得是掌握轻活室的科学门槛第五部分综合题某物体质地工容密度是ρ,克是g,高为h,试求这物体青立天之液压力(分压力为p0)第六部分实验指导1.设计一个实验告所确定钢丝弹够的弹力学黄定率(经验设计图表三个过程)2.高一普物实行程研学报告书所的茂数。
3。
设计一个能装夺电能干础个制敬的应用作吧。
高考物理试题真题就意思,考生在进行复习备考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上的类似题型和形式来进行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应考水平。
希望大家都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2021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及答案查字典物理网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2021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机械振动机械波第1讲机械振动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63分)1.做简谐振动的单摆,在摆动的过程中()A.只有在平衡位置时,回复力才等于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B.只有在最高点时,回复力才等于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C.小球在任意位置处,回复力都等于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D.小球在任意位置处,回复力都不等于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解析:单摆在一个圆弧上来回运动,摆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重力沿悬线方向的分力和悬线拉力的合力提拱,而回复力是指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摆球在平衡位置速度不为零,向心力不为零,而回复力为零,所以合力不是回复力;摆球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向心力为零,合力等于回复力.故选项B正确.答案:B2. 如图1-1-26是甲、乙两个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图象,以向右的方向作为摆球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正方向,从t=0时刻起,当甲第一次到达右方最大位移处时()A.乙在平衡位置的左方,正向右运动B.乙在平衡位置的左方,正向左运动C.乙在平衡位置的右方,正向右运动D.乙在平衡位置的右方,正向左运动解析:当甲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时是在1.5 s末,从图象可以看出此时乙的位移为正,即乙在平衡位置右侧;另外,位移图象斜率表示速度,此时乙的斜率为负,即表示乙在向左运动.答案:D3. 如图1-1-27所示,是一个单摆的共振曲线(g取10m/s2)()A.此单摆的摆长约为2.8 mB.此单摆的周期约为0.3 sC.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值向上移动D.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值向右移动解析:由单摆的共振曲线知,当驱动力的频率为0.3 Hz时单摆发生共振,因此单摆的固有频率为0.3 Hz,固有周期为T0=103 s,故B错;由T=2lg得单摆的摆长l约为l=T2g42.8 m,所以A对;当摆长增大时,周期变大,固有频率变小,曲线的峰值应向左移,故C、D均错.答案:A4.一个摆长约1 m的单摆,在下列的四个随时间变化的驱动力作用下振动,要使单摆振动的振幅尽可能增大,应选用的驱动力是()解析:单摆的周期为T2 s,驱动力的频率应尽可能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答案:C5. 如图1-1-28所示,A、B分别为单摆做简谐振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A.位于B处时动能最大B.位于A处时势能最大C.在位置A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的动能D.在位置B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的机械能解析:单摆在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在最低位置时动能最大.故B正确,A错误.在B点EB=EkB+EpB=EpA.故C正确,D错误.答案:BC6.图1-1-29是一个弹簧振子的示意图,O是它的平衡位置,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规定以向右为正方向,图1-1-30是它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1-29 图1-1-30A.t=2 s时刻,它的位置在O点左侧4 cm处B.t=3 s时刻,它的速度方向向左C.t=4 s时刻,它的加速度为方向向右的最大值D.它的一个周期时间为8 s答案:BCD7. 摆长为L的单摆悬挂在O点,在悬点正下方固定一枚钉子,MN是悬点下方的一条水平线.现将摆球拉至水平线处并由静止释放,同时利用闪光照相的方法拍得单摆摆动过程的一组照片,如图1-1-31所示为该照片的特征示意图.已知拍照过程中闪光时间间隔相等,且单摆摆动过程,摆线碰到钉子前后单摆的最大摆角均未超过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钉子在悬点正下方L/2处B.钉子在悬点正下方5L/9处C.碰到钉子的瞬间,摆球速度变大D.碰到钉子的瞬间,摆球速度变小答案:B8. 如图1-1-32所示,弹簧振子的小球在B、C之间做简谐运动,O为BC间的中点,B、C间的距离为1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最大位移是10 cmB.只有在B、C两点时,小球的振幅是5 cm,在O点时,小球的振幅是0C.无论小球在任何位置,它的振幅都是5 cmD.从任意时刻起,一个周期内小球经过的路程都是20 cm解析:简谐运动中的平衡位置就是对称点,所以O点是平衡位置.小球的最大位移是+5 cm或-5 cm,故选项A是不正确的.振幅是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反映的是振动物体振动的能力,并不说明物体一定在最大距离处,在O点的小球也能够到达最大距离处,所以小球在O点的振幅也是5 cm,故选项B是不正确的,选项C是正确的.根据一次全振动的概念,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CD9. (2021安阳模拟)如图1-1-33所示,将小球甲、乙、丙(都可视为质点)分别从A、B、C三点由静止同时释放,最后都到达竖直面内圆弧的最低点D,其中甲是从圆心A出发做自由落体运动,乙沿弦轨道从一端B到达另一端D,丙沿圆弧轨道从C点运动到D,且C点很靠近D点.如果忽略一切摩擦阻力,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B.甲球最先到达D点,丙球最后到达D点C.丙球最先到达D点,乙球最后到达D点D.甲球最先到达D点,无法判断哪个球最后到达D点解析:甲球运动时间t1= 2Rg,乙球运动时间t2,设BD倾角为,则a=gsin .BD长为2Rsin .故2Rsin =12gsin t22,t2=2R/g,丙球做简谐运动,t3=14R/g=2R/g.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7分)10. 已知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1-1-34所示.(1)读图可知振幅A=________m,振动频率f=________Hz;(2)求此单摆的摆长l;(3)若摆球质量为0.2 kg,在摆动过程中,摆球受的回复力的最大值Fm是多少?(取g=10 m/s2,2=10)解析:(1)A=0.1 m,f=1T=0.25 Hz.(2)因T=2 lg,则l=T2g42=4 m.(3)Fm=mgsin mgAl=0.2100.14 N=0.05 N.答案:(1)0.1 0.25 (2)4 m (3)0.05 N11.(2021朝阳区模拟)如图1-1-35所示为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到的一个水平放置的弹簧振子振动情况.甲图是振子静止在平衡位置的照片,乙图是振子被拉伸到左侧距平衡位置20mm处,放手后向右运动14周期内的频闪照片.已知频闪的频率为10 Hz.求:图1-1-35(1)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t0、振动的周期T0.(2)若振子的质量为20 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50 N/m,则振子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解析:(1)T=1f=0.1 s,即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0=0.1 s.振子从最大位移处运动到平衡位置经历时间为0.3 s,故振子振动周期T0=1.2 s.(2)am=Fmm=kAm=50 m/s2答案:(1)0.1 s 1.2 s (2)50 m/s212. (2021济宁模拟)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和时间关系如图1-1-36所示.(1)求t=0.2510-2 s时的位移;(2)在t=1.510-2 s到210-2 s的振动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动能、势能如何变化?(3)在t=0到8.510-2 s时间内,质点的路程、位移各多大? 解析:(1)由图可知A=2 cm,T=210-2 s,振动方程为x=Asint-2=-Acos t=-2cos 210-2t cm=-2cos(102t)cm当t=0.2510-2 s时x=-2cos 4 cm=-2 cm.(2)由图可知在1.510-2 s~210-2 s内,质点的位移变大,回复力变大,速度变小,动能变小,势能变大.(3)从t=0至8.510-2 s的时间内质点的路程为s=17A=34 cm,位移为2 cm.答案:(1)-2 cm (2)变大变大变小变小变大 (3)34 cm 2 c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高考物理第一轮专题复习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高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1.一个人爬山,从山脚爬到山顶,然后又从山顶沿原路返回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 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 2,求往返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各为多大? 【答案】(1) (2)【解析】 【详解】 平均速度定义式为即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往复一趟人的位移为零,所以平均速度也为,而平均速率定义式为,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因为上下山的路程相同,所以设 ,可得故本题答案是: (2)2.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1)求OA 和CD 段汽车运动的速度.(2)求前3小时的平均速率和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1)15km/h ;-30km/h (2)10km/h ;0 【解析】 【分析】 【详解】(1)x-t 图像的斜率表示运动的速度,故OA 段的速度为15/15/1OA v km h km h == CD 段的速度为030/130/CD v km h km h -==- (2)由图可知,前三小时内的位移为30km ,所以平均速率13010/3x v km h t ∆===∆ 4小时内的位移为0,所以4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03.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0-1s 内,a 1=4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3s 内,a 2=-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4s 内加速度a 3=-2 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详解】在0∼1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111404/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s ∼3s 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222202/1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s ∼4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333042/2v a m s t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4.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 10 s 速度达到108 km / h ; (2)以40 m / s 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经 8 s 停下;(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 10 m / s 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度大小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 0.2 s .【答案】(1)3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5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100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解析】 【分析】由题中已知条件,统一单位,规定正方向后,根据加速度公式,即可算出加速度.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详解】(1)对汽车v 01=0,v t1=108 km/h =30 m/s ,t 1=10 s ,所以2210111300m/s 3m/s 10t v v a t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2)对刹车后的汽车v 02=40 m/s ,v t2=0,t 2=8 s ,所以2220222040m/s5m/s 8t v v a t --===-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3)对小球v 03=10 m/s ,v t3=-10 m/s ,t 3=0.2 s ,所以03223331010m/s 100m/s 0.2t v v a t ---===-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本题答案是:(1)a 1=3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2)a 2=5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a 3=100m/s 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5.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1)以60m/s 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刹车,经12s 停下 (2)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 速度达72km/h . 【答案】(1)-5 m/s 2(2)2 m/s 2 【解析】(1)汽车刹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22010060m/s 5m/s 12v a t --===- 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2)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72km/h 10m/s v ==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2202100m/s 2m/s 10v v a t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0v v at =+,并能灵活运用.6.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讨论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题
1.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圆环相连,圆环套在粗糙竖直固定杆上。
开始时圆环处于A处且弹簧水平处于原长。
现将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圆环经过B处时速度最大,到达C处时速度为零,已知AC=h.若在C处给圆环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则圆环恰好能回到A处。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环下滑到B处时,加速度为零
B.圆环下滑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mv2
C.圆环从A处到C处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mgh﹣mv2
D.圆环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大于上滑经过B处的速度
【分析】根据圆环的运动情况分析圆环下滑到B处时的加速度;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和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两个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求解;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过程和圆环从B处上滑到A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分析经过B的速度关系。
【解答】解:A、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到达C处的速度为零,所以圆环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经过B处的速度最大,所以经过B处的加速度为零,故A正确。
B、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W f﹣W弹=0﹣0
=0
在C处获得一竖直向上的速度v,恰好能回到A,由动能定理得:﹣mgh+W弹﹣W f=0﹣mv2
解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f=,由功能关系知,圆环下滑过程中,因摩擦产生
的热量为Q=W f=,故B正确
C、由上解得:W弹=mgh﹣mv2,所圆环从A处到C处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E p=W弹=mgh﹣mv2,故C正确;
D、研究圆环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式得:
mgh′﹣W′f﹣W′弹=﹣0
研究圆环从B处上滑到A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列出等式
﹣mgh′﹣W′f+W′弹=0﹣
即得mgh′+W′f﹣W′弹=
由于W′f>0,所以可得v B′>v B,即圆环上滑经过B的速度大于下滑经过B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能正确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对物理过程进行受力、运动、做功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根本方法,要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注意选择研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