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对策研究
公路建设中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公路建设中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公路建设是促进交通便利、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逐渐成为紧缺资源之一。
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以及保护措施。
一、土地资源合理利用1. 综合规划与用地优化在公路建设前期,应进行科学综合规划,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尽量选择较少冲击生态环境的线路,减少对农田、森林、湿地等重要土地的占用。
同时,采取用地优化措施,如弱地改造、原有道路资源再利用等,以达到占地面积最小化的目标。
2. 推进绿色建设在公路建设中,应推广绿色建材的使用,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
例如,采用再生沥青、再生混凝土等环保建材代替传统的水泥和石料,可以大幅减少土地开挖和采石的需求。
此外,加强对建设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减少土地资源的污染与破坏。
3.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公路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公路建设中,可以鼓励农户充分利用周边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种植、养殖业等农村产业。
通过合理规划,将公路沿线土地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利用公路沿线土地资源开展可再生能源项目。
例如,在公路两侧布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风力发电设备等,充分利用路域空间,提供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为公路提供电力支持。
这样不仅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保护措施1. 强化生态补偿机制在公路建设中,需要将土地资源保护与生态补偿相结合。
当公路工程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时,应采取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进行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
例如,对破坏的农田进行补偿性耕种,对破坏的森林进行植树造林等,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加强土地资源监测和评估建设公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估。
通过监测土地的类型、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土地资源的变化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于公路路基设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

关于公路路基设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摘要:公路的增多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也会浪费的大量土地资源,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公路建设与土地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
因此,要将土地节约集约理念和路应用在公路路基设计中,提高最终设计合理性,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免发生严重土地资源浪费现象。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设计;土地节约集约;土路肩土地节约集约是公路工程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需要重点考虑的一项内容,做好该项工作,能够在改善交通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
公路是一种建造物,其占地面积大,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现代土地资源越发紧张,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应当从设计阶段入手,贯彻土地节约集约理念,提高设计合理性。
1 土地节约集约含义目前,针对土地节约集约的定义相对较为粗略,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节约土地资源任何企业在进行项目建设时都不得浪费土地资源,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尽量少用或不占用耕地,从而达到节约土地面积的目的。
(2)集约土地资源项目建设期间,要强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在同一土地上,适当增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从而使单位土地利用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1]。
(3)合理整体替换与存储通过科学方式对土地数量和质量进行规划,针对建筑工程的具体用结构进行适当优化,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也是缓解公路建设与土地资源紧张的主要措施。
2 公路路基横断面的合理设计2.1 土路肩设计通常来说,在进行公路土路肩设计期间,如果对土路肩和路侧盖板沟进行合并设置,通过对这一方式,可以大幅度减少公路横断面尺寸,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从而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2.2 硬路肩设计公路硬路肩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为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紧急停车提供便利条件,而且可以为车道提供侧向余宽,保证车辆在行驶期间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节约用地方式研究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研究不足之处 • 当前研究主要关注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节约用地措施,但尚未考虑运营期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 在研究方法上,仍需加强定量分析和数据支持的力度。 •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 进一步开展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土地利用研究,包括施工、运营和后期维护等阶段。 •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如GIS、遥感等,开展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和分析,为优化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节约用地提
土地置换
通过置换低效、不合理利用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 效益。
土地储备制度
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对闲置、低效利用的土 地进行储备,以备后续开发利用。
04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节约用地实践
合理规划线路
总结词
通过科学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线 路,可以有效节约用地。
详细描述
在规划线路时,应结合沿线地形 、地貌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 线位,避免大填大挖,减少工程 量和对土地的破坏。
总结词
选择合适的线位,可以最大程度地 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
优化道路断面设计
总结词
优化道路断面设计,可以减少 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详细描述
应根据交通量、地形条件和安 全要求,合理确定车道数和分 隔带宽度,避免浪费土地资源 。同时,采用高架桥或隧道等 方式,可以进一步节约用地。
总结词
优化道路断面设计,可以更加 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总结词
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详细描述
应尽量选择已有的道路和建筑物附近进行建设,减少对耕地和林地等敏感区域的占用。同时,应注重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 工作,保护生态环境。
总结词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浅析高速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有效利用

浅析高速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作者:曾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1期[摘要]在我国大规模高速公路建设,使得土地资源约束问题面临更加严峻,并带来土地资源利用矛盾问题日益突出。
高速公路建设中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是应对这一矛盾良好策略。
本文主要阐述高速公路用地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勘察设计土地资源节约中图分类号:U469.6+92 文献标识码:U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141―011.引言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迅速发展以及建设,然而,作为吃地大户,建设节约用地型高速公路成为在建设者和高速公路行业相关人士面前一项重大课题。
高速公路建设占地主要包括路基、防护设施等高速公路主体工程以及货场等临时工程等。
由于高速建设标准与要求远高于一般公路,高速公路建设用地具有单位里程占地较一般公路多、集约效应强、用地范围广泛复杂等显著特征。
2.高速公路用地存在问题高速公路用地项目论证不充分,以及规划设计不合理,发展速度过快。
高速公路发展在有些地区不顾及地方实际情况,对高速建设项目未进行深入调查勘测做严格论证而盲目上项,进行过度超前建设,或片面追求工程大而全、高标准,大搞形象工程。
结果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相反造成为地方负债,并浪费大量土地资源。
如在江浙以及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一些高速公路常处于行径车辆稀少状况。
另外高速公路审批土地不严,征地不规范,盲目降低高速公路建设成本也是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一个原因。
由于缺乏对提供相关审批资料深入审查而造成土地审批把关不严,甚至有违法违规批地现象时发生,这样直接导致高速公路建设中滥用征地权、征地成本偏低、征地拆迁费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发生。
高速公路建设临时用地不规范,未进行合理开发与复垦也是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重大隐患。
高速建设者们为减少运行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常常就近租用临时用地,其中占用相当一部分禁区的土地。
这些临时土地在施工期结束后如未能及时恢复则将造成用地费用大幅提高和土地严重浪费。
吉林省公路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

吉林省公路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近年来,吉林省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问题不容忽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对吉林省公路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促进吉林省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吉林省公路建设中存在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问题1.土地浪费严重。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往往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公路沿线土地被过度占用,同时在公路建设中大量的土地被弃置,浪费严重。
2.土地使用效率低下。
在公路建设中,土地利用率低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公路建设项目规模偏大,占地面积过大,而实际上只利用了部分土地资源,导致土地使用效率低下。
3.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地占用、挖掘等活动的进行,往往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导致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4.土地利用规划不科学。
在吉林省公路建设中,土地利用规划存在问题,规划不合理、不科学,没有考虑到土地资源的长期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公路建设的进程,也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挑战,因此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吉林省公路建设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策建议1.加强规划管理。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加强规划管理,科学规划公路建设项目,合理选择建设地点和建设规模,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长期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2.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在公路建设中,应推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加强环境保护。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减少土地资源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与土地空间复合利用—节约集约用地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与土地空间复合利用—节约集约用地发布时间:2023-06-29T06:36:11.46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3年13期作者:叶逵[导读] 高速公路是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的重要枢纽,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发展,目前面临着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的供需矛盾,所以当前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通过与土地空间复合利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管理,加强高速公路建设的稳定性和全面性,进行更加节约,更合理的建设,才能够实现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管理分公司 410000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我国当前高速公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前高速公路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当前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强与土地空间的复合利用,结合实际情况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统筹优化高速公路土地开发效果,有效解决当前高速公路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土地空间;复合利用;节约集约用地引言高速公路是社会发展和经济提升的重要枢纽,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发展,目前面临着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的供需矛盾,所以当前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通过与土地空间复合利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管理,加强高速公路建设的稳定性和全面性,进行更加节约,更合理的建设,才能够实现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1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1项目规划阶段交通作为重要基础性设施的建设,往往与当地经济情况挂钩,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基本有资金可以先修一条就开始一条,没有按县、市或省级整体规划,同时各类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走向设计均考虑经济发展作为第一指标。
而忽略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也出现了高速公路与省道、省道与乡道等重复建设的情况。
无法达到空间复合利用。
1.2工程设计阶段虽然高速公路交通系统十分重视节约土地,但是在实际项目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当前土地空间的利用率不高[1]。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浙江省商业集团浙江省杭州市 310002【摘要】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配套服务设施,对高速公路安全行车和客户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服务区建设规模和车流量增长带来的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
本文旨在研究目前高速服务区建设中集约化用地案例,提出参考方案。
【关键词】高速服务区;建筑;节约利用土地一、研究背景为全面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高质量发展,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能力,消除安全隐患,打造高品质服务区,2021年7月9日,浙江省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开展“迎亚运建窗口”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提升行动;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规范引导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建设和节约集约用地,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于2021年发布了《高速公路服务区改建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文中强调了服务区的改造建设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合理控制服务区增扩建规模,综合运用立体空间,坚持节约优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通过拓展地上、地下空间,引导潮汐车流共享服务区双侧设施,优化功能分区设计,设置大、小车转换车位等方式增加服务区停车位。
二、案例分析(一)浙江省沪杭高速公路嘉兴服务区——底层架空综合楼为了集约化利用土地满足断面流量,将综合楼底层架空供小客车停放,空间立体利用。
基本情况嘉兴服务区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于1999年5月28日投入运营。
增扩建后总用地面积约175亩,其中北区用地面积约80亩,停车位282个,南区用地面积约95亩,停车位428个;服务区综合楼双边总建筑面积约 21208平方米,其设计荣获2022年度普罗奖公共建筑和示范区金奖。
服务区开通至今车流量稳步提升,年增长率为9%。
2023年服务区所在主线断面年日均双向车流达到10万辆车次左右,入区车流双侧年日均达到1.4万辆车次。
节假日高峰期入区车流最高约为3万辆车次。
主要做法及节地效果为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高峰期车辆拥堵,嘉兴服务区将综合楼底层架空,供小客车停放(见图1)。
关于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思考

02
01
04
03
深入研究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理论基础,为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注重实践应用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案,推动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将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与生态保护、城市规划、交通工程等领域相结合,形成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体系。
部分地区存在土地利用粗放、浪费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紧张。
土地流转不畅
土地流转不畅,制约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土地权属不清
部分地区存在土地权属不清、产权纠纷等问题,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03
土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土地制度,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0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土地资源紧缺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如何合理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和环境破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管理和利用的挑战
通过对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研究,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的
有利于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的综合效益,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探索和实践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新模式,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结论与展望
05
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核心问题。
建立科学合理的高速公路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评价体系,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对策研究摘要: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土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日益加重了自然、土地资源的负担,高速公路发展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
搞好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集约利用为前提,并要建立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驱动机制。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高速公路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高速公路建设用地,是摆在高速公路建设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河南省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却很高。
2006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439公里,为全国之最。
本文在调查研究河南省高速公路建设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探讨高速公路发展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模式,以期达到促进二者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高速公路建设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分析(一)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利用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1.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区域的总体发展。
交通系统的便捷程度决定着区域的空间形态。
由于高速公路的可达性,使人们得出一个结论,即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区位、类型和数量的多少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土地是区域经济的自然物质载体,为区域发展提供区位空间,人们在其上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
人们活动的类别、强度及其在空间地域上的相互关系,共同形成了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形态相对来说是静态的,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交换必须通过交通得以实现。
在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人们往往都倾向投资于趋近公路、交通便捷的地方。
美国芝加哥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点。
对于那里的工业区而言,较高的通达性首先局限于沿河一带,之后拓展到接近铁路的地方,直至最近才部分地演变为高速公路运输。
2.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土地利用的若干因素和布局。
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主要涉及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
高速公路建设与城镇建设的关系原则是服务城镇,避开城镇,专线连接,主体交叉;与农田水利关系原则是配套建设,路渠同向,路堤结合,减少桥涵。
出行时间是决定土地价值的重要变量,在土地价值与土地利用中,通达性及快捷性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通达性及快捷性的变化源于交通系统中高速公路的出现。
3.高速公路建设对土地价格有着重要影响。
美国规划官员协会(1954)出版的《区位与土地利用》一书,提出了土地价值理论,从土地区位和租金的角度论述了交通系统与土地价格之间的密切联系。
认为土地价格取决于租金,租金取决于土地区位,而区位取决于土地可达性,也就是说地价取决于可达性。
土地的可达性与交通系统密切相关,交通条件的改善促使地块的可达性提高,提升土地价值并吸引更多的交通流,最显著的例子是圣地亚哥,从1957年到1970年,圣地亚哥的车辆登记量几乎翻了一番,而由于同期内166英里的高速公路的修建,距中心商务区20分钟通勤距离(高峰时期)内的土地价格翻了两番。
(二)土地利用决定交通分布形态和交通结构1.土地利用特征从不同角度影响交通系统。
土地利用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因素,包括人口、工作岗位和住房等土地利用规模等;二是密度因素,包括土地利用密度、人口密度等;三是布局因素,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城市结构、城市中心布局等。
2.土地利用规划决定交通结构。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使交通需求和土地利用走向良性发展。
在制定综合交通规划时,首先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特点,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形态。
一旦确定了土地利用形态,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交通需求时间、空间分布特点和需求强度特点就确定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交通结构也就确定了。
也就是说,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
3.土地利用影响着交通出行特征。
汉迪(Handy,1992)综合有关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对出行特征的影响。
他认为随着土地利用密度的提高,交通出行次数在减少,但出行速度的降低将有可能引起出行距离的增加。
美国的交通规划学者研究表明,土地混合使用可导致5%-7%的较短距离的出行。
目前,土地混合利用在国内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中心城市,形成多中心及混合的土地利用布局形态,以实现交通系统的总体协调和优化,避免资源的浪费,引导实现交通模式的合理结构。
(三)土地利用与高速公路的协调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公路在巨大的需求压力下不断扩张,而这种扩张又无时不受制于稀缺的土地资源。
实践证明,仅限于提高高速公路系统服务水平的规划方式犹如扬汤止沸,必将导致高速公路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尖锐对立。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兴起,人们开始注意土地利用与高速公路建设。
1994年,盖克亨蒙(Gakenheimer)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土地发展失去控制,高速公路的扩张并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美国逐渐开始注意交通与土地的关系的协调,80年代开始寻求交通运输——土地利用之间的平衡,90年代提出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后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认为在环境保护的总前提下,可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技术上实现可持续;二是实现价格、资金的可持续性;三是实现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体化。
在实践中,人们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坚持高速公路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理念,逐步建立起低占地、低能耗、低费用、高效率的集约型高速公路发展模式。
二、高速公路建设节约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一)高速公路等交通用地需求量的增加给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1.全国交通占地情况分析与预测。
从我国整个交通系统来看,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交通用地的大幅度增加。
据国家编委会1996年预测,2000年我国交通用地总数为617.33万公顷,2020年为751.33万公顷,2050年为10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04%。
按1996年数据计算,我国的人均交通用地仅有60平方米,而美国人均交通用地则高达496平方米,日本发展节地型交通,人均交通用地为90平方米。
考虑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未来我国人均交通用地至少应为日本的2倍,即180平方米。
据此,到2020年交通用地需27万平方米(270万公顷),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8%。
2.河南高速公路占地情况分析与预测(参见表1)。
高速公路和铁路、公路、农村公路是交通用地的主体。
伴随着河南省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
以商丘市任庄至小新庄段高速公路(永毫淮高速公路)为例,该路段全长45.58公里,项目路线永久占用土地5568亩,取土场临时占用土地3566亩,公路修建对区域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
据统计,2002年,河南省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418公里,占地总面积为125290亩,其中耕地面积115978亩,非耕地面积9312亩。
到2005年,高速公路通车及开工里程为3129公里,占地总面积为285828亩,其中耕地面积145532亩,非耕地面积24318亩。
预计到2007年底,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为4386公里,占地总面积为421970亩,其中耕地面积371888亩,非耕地面积50086亩。
从长远看,伴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成为河南交通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将进一步显现,这也必然带来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用地的大幅度增加。
以目前的状况分析,河南高速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虽已达 2.3%,似乎已达到1992年意大利、1994年荷兰、韩国的水平,但高速公路网密度仅为1.08公里/万平方公里。
按照国际同经济发展水平阶段高速公路的公路网密度分析,可以预测2007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河南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到4300公里、5000公里、5500公里和6000公里。
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则2007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高速公路土地占用量分别为421970亩、490662亩、539729亩、588795亩。
由表1可以看出,高速公路的占地量是十分巨大的,必然会影响到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二)征地费用急剧上升,工程建设造价上涨1.直接成本上升随着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和农民自主意识的提高,自由协商征地补偿已经成为现实征地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会产生直接的征地成本,即土地补偿、安置补助、青苗补助费及国家和地方收费的上升。
以河南省为例,2001年河南省政府颁发了《河南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征用土地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交通建设征占土地按法定范围内的低限标准进行补偿,全省公路建设的征地价格得到了有效控制。
由省委托市、县地方政府负责包干完成征地的总包干价,包含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助费及国家和地方征收的有关费用。
但在2004年国家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之后,征地补偿标准明显提高。
原《土地法》(以下简称“旧法”)规定交通建设征用土地补偿为土地年产值的3-4倍,安置补助费按土地年产值4-6倍,青苗按0.5-1倍补助,总计补偿标准为被征土地年产值的8-9倍,新法则把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为土地补偿费按6-10倍,安置补助费8-12倍,青苗补助费1倍,总计达15-23倍,最高可按30倍计算。
征地成本上升的另一因素是政府各部门的政策性收费。
主要是耕地开垦费。
旧法中规定了一些政策性收费,但对交通建设有政策倾斜,税费“能免则免,不能免则减”,征地包干价大部分用于土地补偿和对农民的安置补助,新法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设单位征占用土地,除负责土地补偿、安置补助、青苗附着物补偿外,还要求缴纳耕地开垦费。
河南省征收耕地开垦费标准为4000-8000元/亩,若占用耕地属于基本农田,再加收10000-13333元/亩,累计每亩达15000元以上;尚有基本农田占用费、林地恢复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水土保持费、文物调查保护费、粮食风险金等。
多项政策性收费相加已超过了对土地本身的补偿。
总体讲,按新法的征地综合单价(征地补偿费+耕地开垦费等政策性收费)每亩约2.0-3.8万元,比旧标准增加了约三倍,每公里高速公路征地补偿价约为200-280万元,约占工程造价6%-12%。
自2007年1月1日起,新批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倍,这无疑将直接抑制扩张用地行为,并进一步加大土地的成本。
2.运行成本上升在直接成本上升的同时,还将带动运行成本如救济成本、冲突成本、维持成本、扶贫成本等的上升。
(1)救济成本。
救济成本是指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后,在谈判、上访、诉讼等救济过程中,农民、政府和相关方所花费的成本,包括谈判成本、上访成本、诉讼成本等。
还包括调解人员的工资、农民耗工费和双方获取信息的成本等。
(2)冲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