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工程塑料加工技术进展

合集下载

2010至2012年高铁拉动尼龙工程塑料产业

2010至2012年高铁拉动尼龙工程塑料产业

的设 计和制造能力 。我 国作 为世界 乙烯第 三大生产 国, 由于 没有 自主核心技术 , 大型 乙烯 关键设 备 只能长期 依赖 进 口,
这为外企垄断市场 、 手抬价提供了条件 。 联 我 国引进 一套 3 5万 ta / 生产能力 的双螺 杆挤 压造粒机 组约需 12 0万 美元。按照我 国 目前 乙烯产能推算 , 0 需要 引
1 . ℃ , 对耐 热木 塑制 品很 有 意义 。 33 这
3 结 论
[ ] p l oy S i20 8 ( )4 7— 9 . J .JA p lm c,0 3,7 3 :8 4 6 P [ ] 王超 , 3 何继敏 . 塑复合材料注射成型 的研究 进展 [ ] 工程塑 木 J. 料应用 ,0 8 3 ( ) 8 20 ,6 6 :1—8 . 2 [ ] 杨绮云 , 4 冯鹏 . 木塑复合 材料生产 工艺 、 备及应用 [ ] 哈尔 设 J. 滨商业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0 82 ( )7 0— 3 . 20 ,4 6 :3 7 2
聂恒凯 , : 等 回收聚丙烯/ 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2 7
参 考 文 献
图 5 木 粉用量对复合材料维 卡软化点温度 的影 响
0e n s o a i l e s fr p l eh ln / o o r c mp sts lf s a c mp t i r o oy t y e e wo d f u o o i t bi z l e
N eH nki LuFn , uD nm i J oF qag X i, a i n i eg a, i e g X og e, i u i , uJ Y nQn g a n n mi
( eat n f t a adE gneig X zo ol eo Id s a eh o g , uh u 2 I0,C ia D p r t Mae l n nier , uh uCl g nutl Tc nl y X zo 2 14 me o i r n e f i r o hn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2.08•【文号】国标委办[2010]5号•【施行日期】2010.02.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国标委办[201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集团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标准出版社、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标准化协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了《201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二〇一〇年二月八日201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201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要求,围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继续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更加牢固地树立服务的观念、科学的观念和法制的观念,在“调结构、健全标准体系,保质量、着力提升水平,提速度、适应发展需求,增效益、讲求工作有效,强管理、建立法治机制”五个方面狠下功夫,全面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深入开展“强化管理年”活动,着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201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一、大力开展“强化管理年”活动,努力提升标准化工作管理水平1.改革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

努力提高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严明政治纪律、落实政治责任,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实发挥好标准的政策导向作用。

cjjt29-2010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29-2010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29-2010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一、工程材料要求1.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

2. 管道及附件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可再生材料。

3. 管道及其附件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

4. 管道连接件应相互匹配,便于安装、拆卸和维修。

二、管道设计要求1. 管道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管道设计应考虑排水流量、水压、温度等因素,合理确定管道的直径、长度、走向和坡度等参数。

3. 管道设计应考虑安装施工的方便性和可行性,合理确定连接方式、固定支架和伸缩装置等设计。

4. 管道设计应考虑维修保养的方便性,合理确定检查口、清扫口等设计。

三、施工工艺要求1.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案、质量要求和安全措施。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材料质量,确保管道及其附件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3. 管道的连接应牢固、密封性好,确保不渗漏、不脱扣。

4. 管道安装时应保持直线,坡度正确,支架间距合理,固定牢固。

5. 施工完毕后应进行压力试验,确保管道无渗漏、不堵塞。

四、施工质量要求1. 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和工艺要求,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3. 对于隐蔽工程,应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做好记录和验收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验收标准要求1. 验收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验收,确保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验收时应检查管道的外观质量、连接可靠性、坡度正确性等指标,确保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3. 验收时应进行压力试验,检查管道系统的密封性能和强度性能,确保无渗漏、不堵塞。

4. 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不合格部分应进行整改后重新验收。

六、维护保养要求1. 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管道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年产6万吨2丙基庚醇车间合成工段工艺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年产6万吨2丙基庚醇车间合成工段工艺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年产6万吨2-丙基庚醇车间合成工段工艺初步设计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绩2013 年 6 月日摘要本课题是年产6万吨2-丙基庚醇车间合成工段工艺的初步设计。

第一论述了二丙基庚醇合成的意义与作用、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前景,并简要介绍了二丙基庚醇的性质及合成方式,第二介绍了课题的设计背景、厂址选择和原料产品规格;通过国内外几种相关工艺的比较肯定本设计的工艺流程,对整个生产进程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Aspen plus模拟;对反映釜等主要设备进行了设备计算与选型,而且对车间设备进行了布置,对自动控制、安全和环境保护和公用工程进行了概述。

最后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利用AutoCAD绘制戊醛缩合反映釜装配图和合成工段设备平立面布置图,手绘了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而且完成了20 000字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初步设计;合成工段;2-丙基庚醇;衡算Abstract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workshop of the synthesis section of 60,000 tons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2-propyl heptanol was completed. Firstly, the significance, the function of 2-propyl heptanol,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2-propyl heptanol was stated. The nature of 2-propyl heptanol and synthetic methods were described briefly. Secondly, the design background, plant location and materials and product specification were introduced; comparion of the productive processed in the domestic and aboard, the design process was determined. Meanwhile the material balance, heat balance, and the simulation of process by Aspen plus were finished. The reactor equipment and other major equipments were calculated and selected. And the layout of the equipment for the workshop,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ublic works were outlined. Thirdly, the equipments arrangement diagram of the workshop and the pentanal condensation reactor equipment were drawn with Auto CAD, the process flow diagram with control points was drawn by hand. Finally, the design instruction of 20 thousand words was finished.Key words:Preliminary design; Synthesis section; 2 - propyl heptanol; Balance calc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总论 (1)概述 (1)项目建设意义 (1)国内外现状及进展前景 (1)设计依据 (3)厂址选择 (4)厂址肯定 (4)厂址优势分析 (4)设计规模与生产制度 (5)设计规模 (5)生产制度 (5)原料和产品规格 (6)经济核算 (6)第2章工艺设计和计算 (7)工艺线路的选择 (7)2-丙基庚醇工艺介绍 (7)2-丙基庚醇工艺的肯定 (8)工艺流程简述 (8)物料衡算 (9)反映器R101的物料衡算 (9)分离罐V103的物料衡算 (10)换热器E101的物料衡算 (11)精馏塔T101的物料衡算 (12)换热器E104的物料衡算 (12)反映器R102的物料衡算 (13)换热器E105的物料衡算 (14)闪蒸罐V105的物料衡算 (15)热量衡算 (16)反映器R101的热量衡算 (16)换热器E101的热量衡算 (17)T101冷凝器E102的热量衡算 (18)T101再沸器E103的热量衡算 (19)精馏塔T101的热量衡算 (21)换热器E104的热量衡算 (22)反映器R102的热量衡算 (24)换热器E105的热量衡算 (25)全流程模拟 (26)总工艺的模拟 (26)反映器R101的模拟 (27)精馏塔T101的模拟 (28)反映器R102的模拟 (28)第3章设备计算及选型 (30)关键设备R101计算及选型 (30)R101筒体直径和高度的计算 (30)筒体壁厚的计算 (30)夹套的计算 (31)水压实验及强度校核 (32)换热计算 (33)釜体法兰的选择 (33)搅拌器的选择 (33)搅拌传动装置和密封装置的选择 (34)容器支座的选择 (35)人孔、视镜、温度计和工艺接管的选择 (35)其他设备计算与选型 (36)反映器R102的计算 (36)精馏塔T101的计算 (37)换热器的计算与选型 (40)泵计算与选型 (43)储罐和回流罐的计算与选型 (44)紧缩机C101的计算与选型 (46)第4章设备一览表 (47)第5章车间布置 (49)反映器和塔的布置 (49)换热器的布置 (50)泵和紧缩机的布置 (50)罐的布置 (51)第6章自动控制 (52)2-丙基庚醇合成工段自动控制 (52)泵P101的控制 (52)塔顶冷凝器E102的控制 (52)反映器R101的控制 (53)精馏塔T101的控制 (53)第7章公用工程 (55)供水 (55)供热 (55)供电 (56)第8章安全环境保护 (57)结束语 (58)参考文献 (59)致谢 (61)第一章总论概述项目建设意义分子总碳数为4~13的脂肪族伯醇,其全世界近50%产量用于生产增塑剂,所以国内外俗称其为增塑剂醇[1]。

2010年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在厦门召开

2010年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在厦门召开

石 粉 在 聚 丙烯 中 的应 用 ; 些 设 备 和 仪 器生 产 厂 家 也 介 绍 了各 自的 研究 成果 。 一
会 议 还 分组 进 行 了讨 论 和交 流 。 要 内容 有 以下 几 源自 面 : 主 一、
热 稳 定 剂组 :
与 会 代表 对 大 会 的有 关 报 告 进 行 了 研 讨 , 同时 针 对 本 行业 存 在 的 问题 , 贯彻 节 能减 排 政 策 , 及科 技 部 、 家 发 改 委 、 以 国 工 信 部 等 有关 部 门对 项 目申 报 的新 政 等 有 关 问 题 展 开 了热 烈 的讨 论 。同时 大 家 一 致 认 为行 业 协 会 大 有 可 为 。 议 最 后 形 成 以 会
2 1 塑 料 助 剂 生产 与 应 用 技 术 信 息 交 流 会在 厦 门召 开 0 0年
21 0 0年 塑料 助 剂 生 产 与 应 用 技术 信 息 交 流 会 于 2 1 0 0年 1 1月 1— 4 曰在 福 建 厦 门 召 开 ,来 自全 国 各 地 的 塑 料 助 剂 生 11
产 企 业 、 料 加 工企 业 、 专 院 校 、 研 院所 的 2 0多 位 代 表 参 加 了 会议 。 议期 间共 发表 了 8 塑 大 科 0 会 3篇论 文 , 自复 旦 大 学 、 南 来 江
社,0 1:— 20 4 7
韩 峰 , 志 明 , 青 峰 , 水 性 环 氧 一 丙 烯 酸 树 脂 制备 陈 何 等.
及 其 涂 膜 性 能[. 料 工 业,0 3 33:- J涂 ] 20, ( 13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截止2010年底)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截止2010年底)

国家工程中心名单(材料)
备注:通过验收再建设
国家工程中心名单(资源开发)
备注:通过验收再建设
国家工程中心名单(农业)
技大学,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
备注:通过验收再建设
国家工程中心名单(能源与交通)
备注:通过验收再建设
国家工程中心名单(制造业)
备注:通过验收再建设
国家工程中心名单(信息与通信)
备注:通过验收再建设
国家工程中心名单(轻纺、医药卫生)
国家工程中心名单(建设与环境保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开发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是在"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引下,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形成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工程中心的组建工作,由国家科技部根据国情需要,统筹规划,统一安排。

目前,已有14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布于农业、能源、制造业、信息与通信、生物技术、材料、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轻纺、医药卫生等领域,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聚甲醛学名聚氧化聚甲醛(简称POM)

聚甲醛学名聚氧化聚甲醛(简称POM)

聚甲醛聚甲醛(英文:polyformaldehyde)热塑性结晶聚合物。

被誉为“超钢”或者“赛钢”,又称聚氧亚甲基。

结构为,英文缩写为POM。

通常甲醛聚合所得之聚合物,聚合度不高,且易受热解聚。

1955年前后杜邦公司由甲醛聚合得到甲醛的均聚物。

聚甲醛很易结晶,结晶度70%以上。

均聚甲醛的熔融温度为180°C左右。

聚甲醛学名聚氧化聚甲醛(简称POM)。

聚甲醛是一种没有没有侧链,高密度,高结晶性的线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聚甲醛是一种表面光滑,有光泽的硬而致密的材料,淡黄或白色,可在-40- 100°C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

它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也比绝大多数工程塑料优越,又有良好的耐油,耐过氧化物性能。

很不耐酸,不耐强碱和不耐月光紫外线的辐射。

聚甲醛的拉伸强度达70MPa,吸水性小,尺寸稳定,有光泽,这些性能都比尼龙好,聚甲醛为高度结晶的树脂,在热塑性树脂中是最坚韧的。

具抗热强度,弯曲强度,耐疲劳性强度均高,耐磨性和电性能优良。

聚甲醛的性能:性能数值比重1.43熔点175°C伸强度(屈服)70MPa伸长率(屈服)15%(断裂)15%冲击强度(无缺口)108KJ/m2(带缺口)7.6KJ/m2均聚甲醛的合成一般以甲醛的水溶液在酸的存在下缩合聚合。

得到聚合度为100以上的a-聚甲醛,然后将其加热分解成甲醛气体,经精制和脱水后,通常利用部分预聚合的方法纯化单体,然后通入含少量引发剂的干燥溶剂中进行聚合。

因为水的存在,使分子量显著降低。

引发剂可用路易斯酸或碱等。

但大多用叔胺进行负离子加成聚合,反应如下:聚甲醛的端基为半缩醛(一CH2OH),当温度高于100C时,端基易断裂,一般需经端基处理使之稳定化。

稳定化处理后可耐热到230 C。

多聚甲醛可在170〜200 C的温度下加工,如注射、挤出、吹塑等。

主要用作工程塑料,用于汽车、机械部件等。

POM聚甲醛的典型应用范围:POM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很好的几何稳定性,特别适合于制作齿轮和轴承。

2010年我国热固性工程塑料进展

2010年我国热固性工程塑料进展

甲醛改性松香 E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等 合 P
成 了 甲醛 改 性 松 香 E o 合 成 的 E P P环 氧 值 为 03 l( 0 .7mo 10 / g 。采 用 固化 剂 4, 一 氨 基 二 苯砜 ( D ) 甲 基 六 氢 苯 酐 ) 4二 DS和 ( H A) M HP 对产 物进 行 了 固化 。结 果 表 明 甲 醛 改 性 松 香 E / P D S固化 物 具 有 较 好 的 热 性 能 。 D 联 苯 型 E ( MB ) 北 京 石 油 化 工 学 院 等 利 用 两 步 P T P
渐 增 多的趋 势 。
关 键词 热 固性 工程 塑 料 环 氧 树 脂 酚醛 树 脂 不饱 和 聚 酯树 脂 聚 氨 酯 双 马 来 酰 亚胺 树 脂 从 国 内公 开 发 表 的文 献 看 , 国热 固性 树脂 及 塑 料方 面 我 级, 残炭 率 为 2 % 。 3
进 展
0 2 o g酸 值 < . gg . 7mm l , / 0 5m / 。
含 硅 磷 杂化 物 E 中 国科 学 院广 州 化 学 研究 所 。 成 P 合 了一 种 含 磷 低 聚 硅 氧 烷 杂 化 物 。 将 含 磷 低 聚 硅 氧 烷 引 入 到 双 酚 A型 E P制 备 了含 硅 磷 杂 化 物 E P固化 物 。这 种 含 硅 磷
工程塑料应用
21 年 , 3 0 1 第 9卷 , 4期 第
2 0 我 国 热 固性 工 程 塑 料 进 展 1 0年
张 振 赵 志鸿 张 锐
20 3 ) 50 1 ( 工程塑料应用》 《 杂志社 , 济南
摘要
根据 21 0 0年 国 内公 开 发表 的 文献 , 综述 了我 国热 固性 树 脂 及 塑料 的 开 发 研 究状 况 。2 1 我 国热 固性 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我国工程塑料加工技术进展谈桂春 吕召胜 赵志鸿( 工程塑料应用 杂志社,济南 250031)摘要 根据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有关工程塑料的文献,从加工工艺、加工设备、模具设计及二次加工等方面综述了我国工程塑料加工技术的进展。

关键词 工程塑料 加工技术 注塑 挤出 设备 模具 模拟2010年我国工程塑料在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及模具设计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基于CAE等的模拟技术的发展使得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更加合理、快捷。

笔者现根据2010年国内正式期刊发表的有关工程塑料加工技术的文献加以汇总,以飨读者。

1 成型加工工艺及研究1.1 新型成型工艺研究高光无痕注射成型流动分析 南昌大学[1]以车载蓝牙外壳为例,对高光无痕注射成型过程中的流动填充进行了模拟,并以填充时间和填充结束时压力分布进行流动分析,提高了试模一次成功率,降低了高光无痕注射成型成本。

面向跌落仿真破坏的注射成型工艺优化 西华大学[2]针对电子产品在环境测试中出现的塑料外壳破裂现象,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塑料外壳的注射成型过程和跌落冲击过程进行了模拟和仿真,结合跌落仿真得到的最大应力应变分布情况,优化出提高产品抗跌落冲击性能的成型工艺方案。

基于CAE和DOE技术的注射成型工艺优化 华南理工大学[3]以打印机上盖为例,以体积收缩率、翘曲量和沉降斑指数为考察指标,结合CAE和DOE技术研究了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考察指标的影响,用DOE软件回归拟合得到体积收缩率、翘曲量和沉降斑指数的预测模型,并运用该模型求解最佳的工艺参数,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真空辅助RT M工艺中孔隙的实时控制 中北大学[4]研究了几种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成型(RTM)实时过程控制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实时过程控制能够减少孔隙形成的几率,改善流动前沿均匀性,缩短注胶时间,是提高复合材料产品质量的重要方法。

高速铁路用TPEE发泡材料挤出成型 北京化工大学[5]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发泡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缩比为3 1的销钉式单螺杆挤出机,在转速为70r/m i n、挤出温度为205 ,并且不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TPEE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更为规整,整体性能更为理想。

基于T aguch i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优化 江苏大学[6]运用T aguch i试验结合M P I模拟技术,以带筋板类零件的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为例,以模具型腔有无短射、气指程度和气道气体穿透率为质量指标,分析模具温度、熔体注射温度、熔体预注射量、气体延迟时间、气体注射压力以及气体注射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制品质量的影响规律。

运用变量分析确定工艺参数对质量指标的影响度,并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获得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

熔体温度对水穿透行为影响的可视化研究 长江大学等[7]利用水辅助注塑可视化模具和自主研发的注水系统,以聚苯乙烯(PS)为原料,对不同熔体温度下的水辅助熔体流动充模过程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了水的穿透行为。

结果表明,熔体温度低,水前缘熔体的惯性力增大,产生 折线 水道,水在后半模腔熔体的穿透中,水前缘速度与水前缘熔体速度相近;熔体黏度高,水前缘速度大于水前缘熔体速度;熔体温度越高,射流穿透的时间越长,水在前半模腔穿透用时越少。

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的微积分思想 北京化工大学等[8]提出了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的微积分思想。

基于这一思想,在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型、挤出成型、静电纺丝、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和制品结构创新等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原理探索和方法研究,发明了一系列加工成型新方法、新装备和制品应用新技术。

通过部分工业化应用的实践检验,证明了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的微积分思想对于突破传统制造模式的束缚、发展加工成型新方法和制品应用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于神经网络集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9]以CAE数值仿真正交试验所得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经过优化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工艺参数与制品质量指标之间的神经网络集近似计算代理模型,该模型快速准确,可以利用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得到使多个质量指标综合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

通过对比验证,这种多目标优化方法可以在正交试验结果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地提高制品的多个质量指标。

挤出牵引速度对PE/Sn导电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10]采用高温挤出热拉伸-低温注射成型的加工工艺,制备了聚乙烯/金属锡(PE/Sn)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挤出造粒时不同切粒机转速(即热牵引速收稿日期:2011 04 10度)和Sn用量对其微观结构、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切粒机的转速由常规的35r/m i n提高到50r/ m i n时,Sn在PE基体中成纤更细更长,PE/Sn复合材料导电所需的Sn最低含量由常规时的9.2%(质量分数,下同)降低到6.2%,即导电逾渗值降低,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略有上升。

注射成型工艺对透明PP光学性能的影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11]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注射成型无规共聚透明聚丙烯(PP)。

得出透明PP的最佳注塑工艺为:加工温度220~230 ,模具温度40~60 。

在保证制品顺利成型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较小的注塑压力,注塑速率和注塑时间对制品的光学性能影响较小。

注射微泡成型熔体固化过程数值模拟 郑州大学[12]通过研究微孔塑料注射成型熔体固化过程,基于合理的假设并进行必要的简化,建立了熔体固化过程的数学模型。

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耦合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预测固化过程型腔内的压力分布,以帮助注射成型加工人员确定工艺参数,提高第一次试模成功率。

CAD/CA E集成注塑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南昌工程学院[13]提出一种采用有限元模型转换代替几何模型转换的方法,克服几何模型转换不足,实现有限元模型从CAD系统到CAE系统方便快捷的 零失真 转换,利用M o l dflo w软件进行模拟,获取训练样本,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注塑工艺参数值快速预测BP网络模型。

将网络预测结果与模拟所得验证数据进行比较和误差分析,显示出BP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矩形型腔熔体充填规律的可视化实验 北京化大大学[14]通过精密注射成型可视化实验系统,直观地研究了3种典型矩形型腔内高温熔体在型腔中的流动行为,得到矩形型腔内制品熔接痕和喷射缺陷形成机理。

通过分析模具结构设计、成型工艺参数与熔体宏观流动行为及制品宏观缺陷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解决熔接痕和喷射缺陷的具体措施。

G FRP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实验研究 威海中复西港船艇有限公司等[15]通过真空辅助成型工艺实验,对树脂黏度和凝胶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玻璃钢(GFR P)制件力学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真空度大小和充模时间对制件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真空度越大力学性能越好,充模时间长不利于力学性能的提高;在实验范围内,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复合材料铺层曲面铺设仿真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16]提出了一种平面二维复合材料纤维垫铺设到三维自由曲面的铺设模拟算法。

针对复合材料铺层在铺设过程中随剪切角变化而出现的非线性剪切力的特性,采用了一种非线性对角弹簧模型,该模型能精确描述材料在铺设过程中的剪切力学性能。

该方法可以预测出纤维垫在自由曲面上铺设时可能会产生缺陷的区域并可快速得到复合材料铺层的展开外形。

方型口模气辅挤出的数值模拟 大连海事大学等[17]以方型口模为例,建立描述其成型过程的理论模型,运用P oly flo w软件,对方型材传统口模和气辅口模挤出成型过程分别进行三维等温数值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气辅挤出过程中聚合物熔体各点的速度和压力趋于一致,能有效减小挤出过程中的挤出胀大,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形状和尺寸,提高产品精度。

基于N S GA- 和神经网络的G FR P拉挤工艺优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等[18]根据经实验验证的G FR P拉挤工艺过程数学模型,以数值模拟结果为样本数据,建立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得到拉挤工艺参数(固化温度、拉挤速度)与GFR P固化度间非线性相关关系。

采用神经网络结合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 S GA- )解决拉挤过程中固化炉温度和拉挤速度多目标优化问题,得到了拉挤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集。

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有效提高生产率,降低固化炉温度,效果显著。

1.2 塑料制品加工工艺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注塑件件重预测方法 大连理工大学[19]针对注塑件成型过程中的非线性及多因素耦合作用对注塑件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回归正交设计的质量预测方法。

以注塑件件重为质量指标,通过对注塑件成型时的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塑压力和注射速度及其耦合作用进行回归分析及方差计算,建立了注塑件件重的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注塑件件重与实验测量值最大误差仅为0.05%。

高光注射成型技术在超薄塑料件中的应用 南昌大学[20]运用M o l d flow软件对超薄花盆塑料件的高光注射成型进行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采用高光注射成型超薄塑料件解决了普通注射成型难以解决的短射问题,避免了普通注射成型需依赖高注塑压力的现象,且缩短了熔接痕的长度,改善了塑料件的表观质量。

轿车保险杠顺序注射成型C A E分析 广东工业大学[21]采用M o l d flow软件对轿车后保险杠三点进浇顺序注射成型的过程进行模拟。

发现阀浇口不同的延迟开启时间可以对熔接痕的形成施行动态控制,从而影响熔接痕形成的时间、压力及熔体前沿温度的变化,这样有利于降低注塑压力、消除熔接痕或把熔接痕控制在不影响其外观质量的位置,获得最佳制品质量。

汽车保险盒上盖注射成型的数值模拟 湘潭大学[22]利用M o l dfl ow软件对汽车保险盒上盖的注射成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通过分析填充过程中各时间段熔体的流动情况及最终的填充时间和填充效果,得出了制品的最佳填充时间和保压时间;通过分析成型过程中型腔的温度变化,预测了制品的熔接痕和气穴的分布,以及缩水、翘曲变形等成型缺陷,并通过实际注射成型对模拟进行了验证。

实验证明,模拟结果非常真实地体现了制品实际的成型过程,其对成型缺陷的预测也比较准确。

基于二次开发的汽车饰件收缩均匀性表征及其优化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基于M o l d fl ow二次开发,提出了表征制件体积收缩率均匀性的算法,采用M oldfl ow并结合正交实验设计对汽车外饰件进行体积收缩率分析,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制件收缩均匀性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到了一组最优工艺参数及其影响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