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及练习题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4.2 元素周期律》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4.2 元素周期律》教案一、1~18号元素的特点1~18号元素的特点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测定与相邻非金属元素的测定依据不同,数据不具有可比性,故不列出。
1~18号元素的特点1~18号元素的特点设疑:观察下表,思考: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学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设疑:观察下表,思考: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学价各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化合价逐渐升高。
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数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多能容纳8个电子数。
设疑: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取一小段镁条,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到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因为镁和冷水不反应。
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液体沸腾,观察现象。
与钠和水的反应相比,镁和水的反应难易程度如何?生成了什么物质?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红色反应式:Mg + 2H2O —— Mg(OH)2+ H2↑钠的金属性要比镁大得多,所以与水反应钠比镁要剧烈得多。
所谓金属性就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电子被氧化。
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向试管中加入2mL 1mol/L AlCl3溶液,然后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白色絮状Al(OH)3沉淀为止。
将沉淀分装在两只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盐酸,向另一只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
边滴加边振荡,观察现象。
Al(OH)3在酸或强碱溶液中都能溶解,表明它既能与酸发生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如下:Al(OH)3 + 3H+—— Al3+ + 3H2OAl(OH)3 + OH-—— AlO-2+ 2H2O金属元素的氢氧化物钠、镁、铝是金属元素,都能形成氢氧化物。
1.2.2《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回顾、思考交流,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通过阅读教材、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归纳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学会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
3.通过归纳总结、讨论交流,认识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位、构、性”三者的关系。
【学习重点】同周期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实质【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既表现出相似性,又表现出差异性。
如碱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ROH ,且均呈碱性,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等。
但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增强等。
卤族元素均能与氢气化合的通式为X2+H2O==2HX ,与水反应的通式为 X2+H2O==HX+HXO ( F 除外),但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还原性:HF<HCl<HBr<HI ;酸性:HF<HCl<HBr<HI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除氟外),即HClO4>HBrO4>HIO4 等均不同。
2.请列出你知道的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的方法?【温馨提示】(1)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①利用原子结构判断,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金属性越强;②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③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①利用原子结构判断,电子层数越少,最外层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②利用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③利用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反应条件及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④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
导学案:元素周期律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2.掌握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能熟练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相关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周期表和周期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序数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 VIIA组元素的单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升高;IA族单质,由上至下,随相对原子质量递增,熔、沸点下降C.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也最强D. 同主族元素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2、欲寻求新的催化剂和制造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应对元素周期表中进行研究的区域是( )A.碱金属B.第ⅡA元素C.过渡元素D.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3、核外电子数分别是16和4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4倍的是()A.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D.次外层电子数4、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A. CB. SC. FD. Ne5、有A、B两种元素,已知元素A的核电荷数为a,且A3―与B n+的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 )―n―3 +n+3 C.a+n―3 ―n+36、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B.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7、下列叙述中肯定金属A比金属B金属性强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原子的电子层数比B原子多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8、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容纳电子数最多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多10个,则对此电子层判断正确的是()A.必为第一层B.只能是第二层C.只能是第三层D.可以是任意层9、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和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 )A. LiI B.NaBr C. KCl D. CsF10、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C.最外层有3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原子,最高正价为+7价11、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6和8B.16和8 C.12和9 D.11和6 12、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有关两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原子半径A﹤B ②原子序数A﹥B 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 ④A的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一定相等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④14、某元素X最高价含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且X的氢化物的化学式是H2X,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XO4是第2周期ⅤA族元素是第3周期ⅥA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415、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 既能与盐酸反应, 又能够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是:A.元素X: 它的原子中 M 层比L 层少 2 个电子B.元素Y: 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Z: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 ⅢA 族D.元素W: 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紫色16、原子核外M层上比L层上少2个电子的原子,其元素符号是_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核外有2个电子层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微粒, 微粒符号是_________,其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新教材)《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2.认识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3.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化合价规律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07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08非金属性。
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关系的应用(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09族序数,因为□10族序数与□11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数相同。
(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12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它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13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14得到的电子数。
所以,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158(H、B、O、F除外)。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对化学研究的指导作用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01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如:Ba位于周期表中第6周期第ⅡA族,则可推知Ba有□026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032,其金属性比Ca□04强,比Cs□05弱,即与冷水反应时比Ca□06剧烈,但比Cs与冷水反应要□07缓慢,碱性:CsOH□08>Ba(OH)2□09>Ca(OH)2。
2.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1.什么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什么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它们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什么位置?提示:元素周期表中左下角(放射性元素除外)元素铯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而右上角(除惰性气体元素)元素氟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第三周期元素R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2R,则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什么?提示:由分子式H2R可知R的化合价为-2价,且R位于第三周期,则R 为S,S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最高化合价为+6价,故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O4。
(完整版)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能划出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2 、掌握元素化合价、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相关知识点回顾】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1、化合价的递变规律分析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____________ 在1~20号元素中,同一元素化合价有以下量的关系: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与最高正价的关系为:丨最高正价丨+ I 负价丨= _______________ 。
1、原子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层。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电子的排布,特别是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 _个)。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 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2、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核外有_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_个电子,化学反应中这种 原子容厂 (填“得”或“失”r 电子。
【学习过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电子层(n)1234567对应符号⑵ 第2层最多排 ________ 个电子⑶ 除K 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能有____ 个(K 层最多有 ______ 个)[练习]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__________ 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 _______________ 的区域运动。
2、表示方法:3、排布规律:按能量由 ____________ 到 _______ ,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
⑴ 第1层最多只能排个电子、元素周期律填写教材P14〜15表格,然后思考与交流如下问题:② 金属元素无 __________ 价(除零价外,);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 ③ O F 无正价。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课题:《元素周期律(1)》[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课前预习案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
[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变化的规律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变化的规律;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课前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①通读教材,规范、准确、简介标注出下列知识并做好必要的整理。
②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③记住最基本原理。
20分钟)【课前预习】1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非氧化性酸)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反应的程度越剧烈),表明元素的金属性,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表明元素金属性。
2、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表明元素非金属性,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表明元素非金属性。
3、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是,电子分别在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我们通常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分别用n=1,2,3,4,5,6,7或用电子层符号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4、电子层与能量的关系各电子层(由内到外)序号(n)1234567符号K L N O P Q与原子核距离由近到远能量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排起,当一层后再填充下一层。
二、我的疑问(写下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课堂探究案探究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导引问题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2,如何表示出原子或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练习】1、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2、画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Li Na和Na+ F和F- Cl和Cl- Ne Ar结合上面所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什么有何规律探究二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1 [科学探究]阅读教材14页表格1,思考并讨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原子半径和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变化(稀有气体除外)最高或最低化合价变化1--211→2-------+1→→03--1011--1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的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现的变化;2根据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我们可以用哪些实验或物质的性质来判断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及练习题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及练习题课题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学会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
学习重难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基本规律;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学习方式阅读探究讨论归纳法学习过程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独立阅读自我积累(一)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自学检测]完成表1电子层序号1234567电子层符号电子能量电子离核由到,电子能量由到探究归纳(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电子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排。
思考与交流]看表2总结每层最多可以排布的电子数目?核电荷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各电子层的电子数KLMNOP2氦He210氖Ne2818氩Ar28836氪Kr2818854氙Xe281818886氡Rn281832188归纳总结]1)、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n为电子层数)2)、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电子。
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边学边练1.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3.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好是X原子L层电子数的二倍,则X为,Y为。
4.今有结构示意图,试指出x的可能数值及相应微粒名称和符号,并画出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X值微粒符号微粒名称结构示意图小组讨论原子的半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如何判断微粒半径的大小?随堂练习1、某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SiD.Cl2、已知aXm+和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b+m+nB.a=b-m+nC.a=b+m-nD.a=b-m-n3、()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Am+和Bn-,两种元素的质子数,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A.大于B.小于C.等于D.不能肯定5、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一组粒子是()A.Mg2+、Al3+、Cl-、NeB.Na+、F-、S2-、ArC.K+、Ca2+、S2-、ArD.Mg2+、Na+、Cl-、S2-6、一种粒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与另一种粒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于两种粒子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可能是同位素B.可能是不同分子C.可能是相同的原子D.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8、各题中的物质均由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组成,按要求填写化学式⑴只有两个原子核和两个电子组成的分子是⑵最外层分别为4个和6个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⑶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所形成的氢化物⑷由3个原子组成的电子总数为10的化合物是⑸离子化合物AB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化合物AB是课堂练习1.现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Y 原子L层的电子数为X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则X和Y分别是()A.硅原子和钠原子B.硼原子和氦原子C.氯原子和碳原子D.碳原子和铝原子2.某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的4倍,则此电子层是()A.K层B.L层C.M层D.N层3.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与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小的是()A.LiIB.NaBrC.KClD.CsF4.下列各组粒子的半径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A.I-、Br-、Cl-B.N、O、FC.Al、Mg、NaD.K、Na、Li5.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元素原子结构X原子结构示意图为Y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Z原子核内含有12个中子,且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1)写出X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元素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 1.知道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2.能够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
3.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的基础上,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知识点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学生预习区]1.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由图可得,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01周期性变化,除H、He元素外,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重复出现□02从1递增到8的变化。
2.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从3→9,11→17的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呈现□03周期性的变化。
1.C、Al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试比较两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提示:r(Al)>r(C)。
[教师点拨区]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1.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就大,如:r Na>r Li。
2.当电子层数相同时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如:r Na>r Mg。
3.当电子层数、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看电子数,电子数多的半径大,如:r Cl->r Cl。
[对点即时练]1.下列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A.Na、Mg、Al B.N、O、FC.P、Si、Al D.C、Si、P答案 C解析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B两项错误;C 项三种元素同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正确;D中Si 原子半径最大,错误。
2.下列各组粒子中粒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是()A.O、Cl、S、PB.Al3+、Mg2+、Ca2+、Ba2+C.K+、Mg2+、Al3+、H+D.Li、Na、K、Cs答案 C解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Mg2+>Al3+。
知识点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学生预习区]1.钠、镁、铝金属性强弱的比较(1)Na、Mg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11Na>M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及练习题
课题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学会利用各种图表分析、处理数据。
学习重难点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基本规律;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学习方式阅读探究讨论归纳法学习过程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独立阅读自我积累(一)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自学检测]完成表1 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电子能量电子离核由到,电子能量由到探究归纳(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排。
[思考与交流]看表2总结每层最多可以排布的电子数目?核电荷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2 氦 He 2 10 氖 Ne 2 8 18 氩 Ar 2 8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归纳总结] 1)、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n为电子层数) 2)、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倒数第三层不超过个电子。
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边学边练 1.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3. 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Y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好是X原子L层电子数的二倍,则X为,Y为。
4.今有结构示意图,试指出x的可能数值及相应微粒名称和符号,并画出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X值微粒符号微粒名称
结构示意图
小组讨论原子的半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如何判断微粒半径的大小?
随堂练习 1、某元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其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则此元素是() A.S B.C C.Si D.Cl 2、已知aXm+和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a=b+m+n B. a=b-m+n C. a=b+m-n D. a=b-m-n 3、 (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 4、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Am+和Bn-,两种元素的质子数,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
肯定 5、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一组粒子是( ) A.Mg2+、Al3+、Cl-、Ne B.Na+、F-、S2-、Ar C.K+、Ca2+、S2-、Ar D.Mg2+、Na+、Cl-、S2- 6、一种粒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与另一种粒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则下列关于两种粒子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 A.它们可能是同位素 B.可能是不同分子 C.可能是相同的原子 D.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8、各题中的物质均由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组成,按要求填写化学式⑴只有两个原子核和两个电子组成的分子是⑵最外层分别为4个和6个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⑶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所形成的氢化物⑷由3个原子组成的电子总数为10的化合物是⑸离子化合物AB中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化合物AB是
课堂练习 1. 现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Y原子L 层的电子数为X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则X和Y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氦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2. 某电子层作为原子的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的4倍,则此电子层是( ) A .K层 B.L层C.M层 D.N层 3. 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与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 A.LiI B.NaBr C.KCl D.CsF 4. 下列各组粒子的半径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A.I-、Br-、Cl- B.N、O、F C.Al、Mg、Na D.K、Na、Li 5.现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下表:元素编号元素原子结构 X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Y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
外层电子数的2倍 Z 原子核内含有12个中子,且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写出X的元素符号:_____ _______,元素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Z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
____________。
(3)X和Z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Y和Z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__。
6.有A、
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只有一个电子;B和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B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 层电子数的3倍;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1)据此推断这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