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川剧团:道路越改越宽广

合集下载

以“文创+”赋予红色文化新时尚

以“文创+”赋予红色文化新时尚

45以“文创+”赋予红色文化新时尚以“文创+”赋予红色文化新时尚,让更多的地方特色产品“活”起来,将地方特色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

近日,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文创产品营销区域,数百种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众多游客伫立选购。

将文化的创新创造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相适应,推动文创产品活化利用,拉近文创产品与大众的距离,让更多人在触摸我市悠久历史、感受文化魅力、品茗文创内涵中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围绕“遵义会议”的历史场景、历史经验、重要转折点、党的精神文化内涵,结合当下思潮热点、年轻化审美进行创新,既新增文创产品234款,极大丰富了产品种类构成,也利用“空间体验+色调冲击+文创消费”,让遵义会议纪念馆文创体验店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以“文创+”赋予红色文化新时尚。

文创产品,即“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

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吃穿用住等基本需求满足之后,对文化、心理、艺术、美学、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

遵义不断深入挖掘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打通市场前、中、后端,让文创产品与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开发更多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创产品,让文创产品与大众更亲近, 助推特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文创+”赋予红色文化新时尚,让更多的地方特色产品“活”起来。

高质量的文创产品,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地方的特色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

“文创+”经济模式就是以文创理念为核心元素的一种文化发展业态,其实质是将文化创意成果融合于经济领域,形成以文创理念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模式。

细数我市的文创产品,名扬四海的国酒茅台、远销海外的正安吉他、精致入微的赤水立体竹编、巧夺天工的通草堆画、富有诗情画意的赤水油纸伞等,让更多人加深对遵义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电影天渠观后感8篇

电影天渠观后感8篇

电影天渠观后感8篇电影天渠观后感精选8篇01一、故事里的人电影《天渠》在贵州百姓的翘首期盼中,终于在院线上映了。

XXX第一时间组织大家观看,所有人无不为故事内容动容,为主人公的执着精神深深感动。

影片根据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XXX同志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讲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民在悬崖绝壁上,仅凭铁锤、钢钎、风钻等简单工具,硬生生凿出一条横穿多座大山、全长9400米的人造“天渠”。

这个漫长的凿山引水的宏伟工程,也是一段曲折的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是以实际行动诠释的新时代愚公移山的“天渠精神”。

浏览网络,无数网友的留言都不惜溢美之词:一条生命之渠,一段人生传奇,一座时代丰碑,一尊精神雕像,一曲英雄赞歌……现实中的黄大发,个子矮小,体态瘦弱,却生就一副倔脾气,不信天,不认命。

从当村里大队长时就立下宏愿,此生一定要完成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

这位被誉为“平民英雄”的老支书,铁骨铮铮,一言九鼎,今后,一生只为一条渠。

36年,一个人的大半辈子,都在与XXX,与XXX,与贫穷斗。

他率领乡亲们并肩作战,脚踏实地,苦干实干。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炒作煽情,一句“我就是为群众办事的”,朴实得令人心痛,也豪迈得令人心生敬仰。

当代愚公,可歌可泣!二、生命中的水水是生命之源。

没有水,任何生命形式都无法存活。

可是,大山深处的草王坝村,偏偏就严重缺水,全村几百号人,仅有一口井,人畜饮水都成问题,可谓“滴水贵如油”,哪里还有富余的水用来浇地灌田?祖祖辈辈多少年多少代,从来就是守着崖畔坡边的旱地薄田,勤扒苦做,早出晚归,却难得混个肚儿圆,更别说发家致富了。

这些石头旮旯里的“望天田”,缺少水的滋润泽被,自然不会丰腴肥美,当然也就不成能出产丰厚。

因此,年成丰欠,全凭老天爷的心意:如果风调雨顺,还能勉强得个温饱;若是久旱不雨,庄稼绝收,那就只能勒紧裤腰带了。

常言道:“人勤地不懒。

”可草王坝村的村民,没有一个是懒汉,却为何常常连肚皮都喂不饱?出路何在?是努力自救还是“等靠要”?自救者他救。

重塑形象 再创辉煌——遂宁市川剧团工作思路

重塑形象   再创辉煌——遂宁市川剧团工作思路

重塑形象再创辉煌——遂宁市川剧团工作思路
肖鹏飞
【期刊名称】《四川戏剧》
【年(卷),期】1997(000)003
【摘要】重塑形象再创辉煌——遂宁市川剧团工作思路肖鹏飞唢呐吹起来,锣鼓敲起来,川剧唱起来!沉寂了两年的遂宁市川剧团以崭新的面貌向我们走来。

川剧艺术中心——镇江大厦的落成,豪华影剧场的剪彩,为振兴川剧事业提供了一次历史性机遇。

借“六中全会”东风,我团以新的产业...
【总页数】1页(P6-6)
【作者】肖鹏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6.71
【相关文献】
1.重塑形象再创辉煌--前进中的中国非金属矿工业 [J], 张湛
2.重塑形象再创辉煌 [J],
3.老字号重塑新形象——暨老城隍庙梨膏糖再创辉煌战略研讨会 [J],
4.重塑形象狠抓统计基础管理再创辉煌推进工作全面提高:吕梁地区统计系统贯彻“ [J], 邸彦明
5.重塑形象再创辉煌——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新风貌 [J], 麻立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剧艺术进校园,传统戏剧艺术得到弘扬传承

川剧艺术进校园,传统戏剧艺术得到弘扬传承

川剧艺术扎根永乐小学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川剧艺术。

3月23日,《綦江日报》、綦江电视台记者走进被誉为“川剧学校”的东溪永乐小学,采访该校“川剧进校园”的情况。

“每周星期三下午,綦江川剧界的老师就定期来学校,指导孩子们进行川剧基本功练习。

”校长韩洪卫向记者介绍道。

自2014年永乐小学成为我区“川剧进校园”试点学校以来,学校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传统川剧逐步发展为该校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

通过两年多来的辅导,川剧表演艺术在学校得到了普及,以前对川剧一无所知的孩子现在已经可以登台亮相了,他们的表演有模有样。

目前,永乐小学在綦江地方文化中心的川剧老师辅导下,已成功打造了一批经典剧目,参加街镇、区县及市级展演达百余次,斩获区级以上大奖13个。

接下来,将进一步尝试把川剧艺术引进中小学校艺术教育,使广大中小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以“川剧艺术”为抓手形成我区素质教育办学特色,促进全区特色艺术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具有巴蜀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川剧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近年来,我区大力支持包括传统川剧在内的各个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

对中小学校的传统川剧艺术传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进一步吸引和鼓励传统川剧艺术人才授课传技,推动地方特色川剧传承的同时,还将通过组织专家编撰川剧等非遗校本教材,把传统川剧艺术更多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将川剧等传统文化进校园落到实处。

数字媒体时代戏曲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讨

数字媒体时代戏曲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讨

数字媒体时代戏曲传承与发展的路径探讨摘要:戏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但是观察我国如今的戏曲文化发展情况,人才匮乏,基本教育内容缺失,文化宣传不足。

导致青少年对戏曲的了解少之又少,这并不利于我国文化兴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也会严重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在如今的数字媒体背景下,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道路愈加宽广,这也意味着戏曲文化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传唱。

下文就数字媒体时代下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数字化;媒体;戏曲传承前言:就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而言,戏曲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而在数字化媒体背景下,我国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长此下去,必然会导致我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折损和缺失。

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戏曲文化要加强人才吸纳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实现戏曲文化与现代化体系的有效融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传播戏曲,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戏曲文化,体会戏曲的内涵。

使文化传播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一、数字媒体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正处于数字化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数字化技术手段也早已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这为文化传播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习总书记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其认为应当加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使国人都能逐渐建立文化自信。

在此背景下,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戏曲文化的传播,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艺术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在传统媒体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打发空闲时间的方式大多是报纸、电视和广播,而在数字化媒体时代,人们可以利用一切电子设备,获取信息,放松身心,各种各样的视听艺术也随之而来。

尤其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背景下,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精神支柱[1]。

数字化媒体时代为我国传统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求我国国民紧跟时代潮流,紧握机遇,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1949-1966年间悦来茶园与川剧关系初探

1949-1966年间悦来茶园与川剧关系初探

692018年·第5期1949-1966年间悦来茶园与川剧关系初探蒋小琴悦来茶园与川剧渐行渐远(1949年—1956年)1949年12月30日成都解放,军管会接管了悦来茶园。

随着全市的政治、经济工作的逐步开展,对川戏的领导与建设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1949年到1956年期间,悦来茶园被改建为锦江剧场。

配合川剧改革的戏剧体系得以建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得到贯彻,一批新川剧被创作出来,时称“人民戏剧”。

这段时间的川戏演出虽被剥离出原本的演出空间,其地方性特色被削弱,但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为川剧的发展提供了稳定平台。

时任成都市市长的李宗林在贯彻中央政策的同时强调对传统戏曲的保护。

这段时期的锦江剧场上演了很多令人叫绝的剧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川剧改革是继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文艺改造工作的延续,正如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所说:“这次文艺会师是从老解放区来的与从新解放区来的两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也是新文艺部队的代表与赞成改造的旧文艺代表的会师,又是在农村中的,在城市中的,在部队中的这三部分文艺军队的会师。

”[1]至此,一直流离于新文学外的川剧正式被纳入体制中。

川剧改革首先从所有制方面开始。

成都解放后,文艺军管会接手了悦来茶园,悦来茶园的所有制从之前的私有变成了国营。

悦来茶园到改建前依然断断续续地上演川剧,但来茶园表演与欣赏川剧的人群发生了较大变化。

1950年12月,川西行政公署合并了三庆会、启群、蜀声、蜀育这四个川剧团,组成了成都大众川剧院。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川剧剧团除了国营剧团外,还存在大量的基层民营剧团。

原三庆会的川剧演员隶属于国营剧团,享受的待遇、福利、身份、户籍政策等都比民营川剧演员要好。

这些改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原三庆会川剧艺人的演出热情,但在某些方面也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度(如选择表演场所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和悦来茶园紧密联系的三庆会川剧表演团体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分离现象,这种分离带来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压覆矿产评估中对安全深度计算的探讨

压覆矿产评估中对安全深度计算的探讨

RESOURCES WESTERN RESOURCES202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深度计算在压覆矿产评估中应用愈来愈广泛。

不同类型的工程建设项目会按照对应工程类型的《保护条例》等法规进行,进而有效确定水平和垂直安全保护规范,对在《保护条例》中的矿产资源进行安全评估,并严格、规范地计算压覆的资源及储量,在计算过程中要重视根据岩层移动角在压覆区边缘的研究应用,对较为重要的资源进行评估分析,而且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尽可能地避开重要矿产资源地,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工程项目的概况为满足遵义城市规划布局需要,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优化地区铁路客、货运设施布局,成都铁路局向中国铁路总公司呈送了“改建铁路川黔线遵义市中心城区李家湾至阁老坝段外迁东移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请示。

2013年9月13日,获得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复,同意实施川黔线遵义城区段线路外迁工程。

为查清改建铁路川黔线遵义市中心城区李家湾至阁老坝段外迁东移工程建设用地及评估区范围内的矿产资源种类、压覆资源储量情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用安全深度计算对压覆矿产进行了评估,确定施工区域的重要矿产资源分布。

线路起于既有的川黔线李家湾,改扩建既有李家湾站货场,李家湾至高炉子段既有线维持现状,绕行线于高炉子站贵阳向东南方向进行,其穿过正在施工建设的渝黔线、在青檬高速公路后到渝黔线的左边,通过北关水库上游下穿遵绥高速公路后上并跨过S207省道,然后经过魏家桥、后山沟向南边发展,并在团山堡附近设立董公寺会让站,在出站之后沿着渝黔通道向南行进接入遵义东站。

出了遵义东站后线路沿着南边前进并跨越湘江河,穿过老木岩隧道之后线路会沿着渝黔线左边前进。

根据本线既有铁路车站、线路状况、全线重点工程分布、铺轨和架梁方案的选择情况,本项目与在建铁路渝黔线对应段同步建设,同步投入运营,总工期3年。

既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改建铁路川黔线遵义市中心城区李家湾至阁老坝段外迁东移工程线路经过区域的矿产资源,又要确保该建设项目正常进行,按照国家及铁道部颁发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等,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铁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以及我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改建铁路川黔线遵义市中心城区李家湾至阁老坝段外迁东移工程沿线开展压覆矿产资源评估工作。

改革花开遍南华

改革花开遍南华

务 等 分 支机 构 , 信 、 电 邮政 、 金 现 }= 等 十分 方 便 : 场 部 建 有 设 l兑 - 在 施 齐 全 的 高 级 联 办 中学 、 心 小 中 学 、 儿 园 、 级 甲 等 医 院 、 化 幼 一 文 宫 、 育 场 、 剧 院 、 园 等 公 众 体 影 公 服 务 场 所 。 场 建 有 卫 星 电 视 系 全 统 和调 频 广 播 。 部 还 设 有 派 出 场 所、 治安 队等 公 安保 卫 机 构 。 场 农 有 十分 方 便 的 交 通 运 输 网络 , 场 部 靠 近 2 7国道 , 徐 闻 县城 2 0 距 5
垦 最 大 的橡 胶 生 产 基 地 , 产 于 胶 10 多 吨 自建 场 年 00 以 来 . 计 为 国 家 生 产 2 0 0多 吨 干 胶 , 中 国 的 橡 胶 累 50 为
紧 围绕 经济 建 设这 个 中心 , 加 经 济结 构 调 整步 伐 . 促 进 r农 场经 济 持续 、 健康 发 展 . 济 总 量和 质量 有 了 明 经 显 提高 . 农场 经济 实力进 一 步增强 九五 ” 间 , 仅 期 农场 实现社 会 总产值 4亿元 . 年均完 成 8 0 0 0万 元 ; 实现 国 内
维普资讯
禽 妾
赢 得 r广泛 的社 会赞 誉 。 良好 的 投 赞 环 境 。 场 干 部 农 职工致力 于建设南华美好家 园 , 经 过 改革 开 放 2 0多 年 来 的建 设 ,
投 资环 境 得 到 了显 著 的改 善 。 以 场 部 为 中 心 的 社 会 服 务 型 设 施 齐 全 , 有 6家 金 融 、 政 、 信 、 设 邮 电 税
事 业作 出了重 大 的 贡献 。 碧波 荡 漾 的甘 蔗林 , 已经 成 为 生 产总值 l 6亿 元 , 年均 完 成 3 0 2 0万元 ; 实现 利 润 7 6 0 职 工 的 “ 蜜 海 洋 ” 如 今 年 产 甘 蔗 超 l 甜 。 O万 吨 . 为 企 成 万元 , 年均完 成 l 1万元 ; 缴税 金 9 3万 元 , 4 上 2 年均 上缴 业 有力 的经 济 支柱 。 场 积极 发 展生 态林 和 效 益林 , 农 大

中国传统文化秦腔

中国传统文化秦腔
涌现出一批当代秦腔名角儿,像四小名旦李君梅,袁丫丫, 刘颖,梁少琴,以及大家熟知旳马友仙。
同步,创作出了某些优异旳当代剧目和秦腔影视剧,像 《洪湖赤卫队》等。
旦角马友仙
马友仙,女,秦腔旦角。 1944年(农历甲申年)生,汉族, 陕西省合阳人。国家一级演员, 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艺术教 授”证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 委会副主任、秦腔团副团长;第 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 六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表演艺 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文联 常委,陕西省对外友好协会理事, 陕西省企业、艺术家联谊会常务 理事,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 会长,中国妇幼协会陕西分会理 事,国务院授予“有特殊贡献艺 术教授”证书。
鞭扫灯花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和汉调二簧净、旦 行旳表演特技。
踩跷
秦腔、汉调二簧旦角表演特技。 跷子是木制脚垫,尖而小,约三寸长, 外面套绣花小鞋。
秦腔旦角魏长生在北京表演后, “名动京师”,踩跷之技从此推广到 全国各弟兄剧种。
牙技
秦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恍恍和汉调二簧等剧种 中毛净所用旳一种特技。牙技分为“咬牙”和“耍牙”两种。
建国后,各地陆续建立了一批专业秦腔剧团, 80年代数量达300多种。同步,还建立了一批专业 学校,培养演员。
三、艺术特点及体舞台美术旳 有机构成部分,其谱绘制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整, 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并称中国三大脸谱系统,且对 国粹京剧脸谱旳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
尸吊
亦称“大上吊” ,秦 腔、同州梆子、西府秦腔、 汉调恍恍、汉调二簧、眉 户等剧种都有此特技。
三、看待老式文化旳思索
1、思索老式文化存在旳意义 2、思索怎样培养爱好 3、看待老式文化和外来文化应有旳态度 4、看待老式文化青年应有旳素质

_新瓶装新酒_川剧的现代化改革趋势_周津菁

_新瓶装新酒_川剧的现代化改革趋势_周津菁

当代艺术观察双月版“新瓶装新酒”:川剧的现代化改革趋势周津菁摘 要:文艺理论界常将传统旧形式对现代社会新内容的不适应症尊为“旧瓶装新酒”。

现代川剧艺术在改革中也遇上了这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川剧人都在努力,要为现代“新酒”打造一个“新瓶”。

他们的努力主要从“转变川剧文学叙事方式”、“解决传统川剧音乐格式带来的词曲格律固化问题”、“变‘场’为‘幕’、‘场’结合”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旧瓶”;“新瓶”;“新酒”;川剧现代化一、“旧瓶装新酒”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文艺理论家们常以“旧瓶装新酒”来指称或比喻以“文言和旧形式”来表现新的“社会内容”的文艺现象。

[1] “旧瓶装新酒”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艺评论界用于指代“形式”落后于“内容”,或“形式”与“内容”不相适应等现象的专用名词。

现代川剧文学主要是指创作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时期,以现实中国社会为主要描绘内容,或以现代精神为思想指针,创新或创作的川剧戏曲文学文本。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现代川剧艺术兴起之时,编创人员也遇上了“旧”的川剧舞台形式与“新”的现代社会内容的适应性问题。

方兴未艾的现代川剧文学在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前后,川剧“五腔共和”之时,与传统戏曲剧本创作相互交织,融汇演进,虽然已有“时事新剧”或“时装戏”的尝试,但编创者们仅将现实社会内容引入剧本,却大多套用传统戏曲剧本格式填词用韵,依葫芦画瓢;以线性的古典戏剧叙事方式,来叙写更为丰饶多姿的现代人情感生活;“万年台”以“一桌二椅”“水袖翎子”的写意形式,来描绘缤彩纷呈的现代社会。

从剧本的写作到舞台呈现,古典与传统形式患上了对现代社会内容的“不适应症”,这使得故意迎合现代而运用的“时装”与“新剧”样式显得不伦不类。

历史证明,未经打磨加工的川剧旧形式无法适应正在积极革新的现代新社会,“旧瓶”无法装“新酒”。

二、“旧瓶难装新酒”“五腔共和”之后,川剧正式得名。

但川剧的形成和繁荣期则主要存在于中国封建社会。

浅析川剧高腔与群众合唱的异同

浅析川剧高腔与群众合唱的异同

l6 0
成 宁学 院学报
和 审美 需要 决定 的 。

第 3 卷 I

曲的一唱到底 。帮腔句 的形式多样 , 有前 帮、 帮 、 后 插帮、 帮 字, 帮一音 、 多人 帮腔 、 一人 帮腔 等 , 非常 丰富 繁杂。任
何一种帮腔和唱腔都是不可分割的。帮腔和唱腔二者 只有
5 演 出场地 的不 同。川剧高腔 的演 出场地 要求不大 , . 般是封 闭的并有一个不大的舞 台的地方就可以。川剧高
其一 , 我们都不能称为川剧 高腔 。所 以说 , 、 打都是一 帮 唱、 个有机的整体 , 一不可 。群众合唱 , 缺 不管是任何一种合 唱
形式 , 起音 、 收尾 、 音准 、 节奏 、 吸、 度 、 色都 是一个统 呼 力 音
腔在茶馆或者是正式剧场演出比较多一些 。在 市场经济 的 影响下 , 多的川剧高腔演 出在茶馆甚 至是偏 远的农村 , 更 现 在偶尔能见到在正式剧场 的演 出。在学 校 , 几乎 见不到川 剧高腔的踪影。在 舞 台上 , 尔 看见 的 川 剧都 是 “ 偶 滚灯 ” “ 变脸” 等川剧特 技 的演 出, 而川 剧高腔 的演 唱难 于一见 。

管帮腔和唱腔怎 么 出现 , 听觉 效果 上 , 在 都是 一种 声音 线 条, 没有和声出现。不管哪一个川剧 曲谱 , 都是单一声 部记 谱 , 明所唱的唱段都是单一旋律组成。群众合 唱 , 了广 说 除 义上的合 唱, 如战士早上唱的晨歌 , 大家在升旗仪式的时候
唱的国歌都是一个声 部 的齐 唱。而真正 的合 唱艺术 , 是指
浅析 川剧高 腔与群众合 唱的异 同
杜 海 燕
( 宜宾 学院 音 乐 - 演 艺术 学院 , 宜宾 9表 四川 64 0 ) 40 7

川剧艺术让他们永远年轻

川剧艺术让他们永远年轻

川剧艺术让他们永远年轻作者:张渝扬来源:《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3年第12期春天的潼南,因“川渝两地名家川剧发展论坛暨川剧名家专场演唱会”的举办而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潼南的春天,因川渝两地川剧家艺术家的到来而增添了欢乐的喜庆。

2013年4月26日,潼南江北新城奋进广场,在春阳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壮丽迷人。

由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故乡,素有“戏窝子”之称的潼南县举办的川渝两地川剧名家专场演唱会,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四川省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昌林,重庆市川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夏廷光,中国戏剧“梅花奖” 得主、市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黄春芳等演出的《坐帐请降》、《八郎回营》等优秀传统剧目和吐火、变脸、电钻钻肚等川剧绝活,以及潼南县戏曲协会新创编的川剧表演唱《爱我新潼南》的精采演出,吸引了四里八乡的戏迷纷纷前来观看。

而为“振兴川剧” 献计献策的川剧发展论坛和名家专场演唱会,让潼南的“川剧热”在这个春天又重新热起来。

情系川剧献余热在潼南县,有这样一群退而不休的老干部、老艺人,他们情系川剧、心系观众、打玩友、办座唱、搞演出,让人们在铿锵的川剧锣鼓中享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度过快乐晚年。

这次在潼南成功举办“川渝两地名家川剧发展论坛暨川剧名家专场演唱会”,他们功不可没。

素有“戏窝子”之称的潼南,先后孕育出一代川剧宗师匡文宇、“活曹操”唐彬如,名旦廖静秋、杨素兰以及中国戏剧第15届“梅花奖”得主蒋淑梅等一批饮誉巴蜀的新老川剧艺术家。

因排演革命现代川剧《杨闇公》、优秀传统剧《焚香记》而走红巴蜀的原潼南川剧团,曾被中央文化部誉为受群众欢迎的“担担剧团”。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历史的川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曾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种。

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原来红火的川剧逐渐冷落,曾誉满巴蜀的潼南川剧团出现了演员演戏少,观众无戏看的状况。

特别是从1952年就组建的潼南川剧团解体后,退休后的川剧艺人也随着观众队伍一起老去。

简述清末四川的戏曲改良运动的兴起

简述清末四川的戏曲改良运动的兴起

简述清末四川的戏曲改良运动的兴起阚波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68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摘要】清末新政时期,以梁启超等人发起的戏曲改良运动在周孝怀等改良者的提倡之下,在四川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关键词】清末;四川;戏曲改良清末新政时期,由梁启超等人率先提出的以“小说”“戏曲”等传统文化的“末技”来辅助改良社会风俗的思想开始普及,趋新的士人和官员纷纷认同,于是有了全国范围内的戏曲改良运动。

四川地区也在周孝怀等改良者的提倡之下参与其中,并成立“戏曲改良公会”,希图以戏曲的高台教化作用来改良社会。

其主要措施放在改良戏曲表演内容,即是对剧目剧本进行审查和再创作,禁止“淫戏”“凶戏”的上演,同时改编古典剧本,创作时装新戏。

川剧,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朝中后期,并繁盛于城乡寺庙与会馆之中。

但是随着清末以来传统社会结构的解体,宗族与会馆的力量开始被削弱,庙戏、会戏表演的经济基础也同时削弱,使其活动渐少。

同时城市兴起商业剧场,于是部分庙会戏的表演者转入了这类剧场进行演出,对川剧表演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商业剧场的诞生和增多,政府方面也逐渐插手于戏曲表演活动之中。

在新式剧院的兴起繁盛之前,戏班和民间戏曲的演出,对官方而言,是民间“藉谋生计”的一种方式,官方的规范只是限于对淫戏和凶戏的部分限制。

晚清创办警察之初,即将“正俗”纳入警署职责范围,凡有伤风化的人和事,均在查禁之列。

光绪32年(1906)四川通省警察总局发布的禁令规定:……,戏本悖逆、淫荡,有伤风俗者,应行禁止。

在演唱时变异为淫荡言辞的,由警察官兵随时禁止①。

此时的警察方面并没有对整个戏班和会馆的运作过多干涉。

①《成都市志·公安志》,第219页,查禁淫秽物品条对于戏曲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力,在学校教育不普及的民间社会,戏剧乃民众吸收历史知识、了解人情世故,甚至是识字、书写的重要管道,而戏文所敷演的观念,也很容易内化为民众日常生活准则。

宜宾市高县庆符镇的变化作文

宜宾市高县庆符镇的变化作文

宜宾市高县庆符镇的变化作文在四川的南部,有一个叫做宜宾市高县庆符镇的地方,那是我的家乡。

说起庆符镇,这些年它的变化可真是让人又惊又喜。

记得小时候,庆符镇的街道狭窄而拥挤。

那时候的路面还是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一到下雨天,路上的积水能溅起老高,要是不小心踩到那些松动的石板,准会溅得一裤腿的泥水。

街道两旁的房子大多是低矮的小平房,墙面斑驳,有的甚至还露出了里面的红砖。

当时,镇里最热闹的地方要数那个小小的农贸市场了。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透,就有农户们挑着自家种的蔬菜、水果,还有养的鸡鸭鱼鹅来到这里摆摊。

市场里人声鼎沸,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不过,那市场的环境可不怎么样,地上到处是烂菜叶和污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要说出行,那更是让人头疼。

公交车少得可怜,而且线路有限。

大多数时候,大家出门不是靠走路,就是骑那种老旧的自行车。

要是想去远一点的地方,就得等好久才能搭上一辆破旧的中巴车,车里的座位又硬又挤,一路上颠簸得让人骨头都快散架了。

然而,这些年,庆符镇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道路。

那些狭窄破旧的水泥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

路面干净整洁,标识清晰,路边还种上了一排排整齐的树木和花草。

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都格外舒畅。

而且,道路两旁新建了许多高楼大厦,有现代化的商场、写字楼和住宅小区。

那些楼房外观时尚,造型各异,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再说说那个农贸市场。

如今它已经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大型综合市场。

市场里分区明确,蔬菜区、水果区、肉类区、水产区等等,一目了然。

摊位也都规划得整整齐齐,摊主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声吆喝,而是文明有序地招揽生意。

市场里还配备了完善的排水和通风系统,再也没有了以往的异味和脏乱。

交通方面的变化更是让人惊喜。

公交线路增多了,车辆也换成了崭新的新能源公交车,宽敞舒适,还带有空调。

不仅如此,镇里还出现了许多出租车和网约车,出行变得方便快捷。

川剧“奇”变脸

川剧“奇”变脸

26作文与考试我为家乡代言佳作有约▲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正街校区左浩辰●文化传承:“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奇”变脸磁器口,一座古镇,青条石路,满眼的红墙绿瓦。

就在这里,有一座戏楼。

戏楼是红棕色的,中间是一个围着木栅栏的戏台,台下古色古香的桌椅,坐满了宾客。

徜徉在二胡古乐中,人们谈着天,喝着盖碗茶。

突然,一首四川方言歌曲响起,灯光亮起来,我的目光聚焦到了戏台上。

“变脸来了!”台下的观众欢呼着,我的心立刻像小鹿一样蹦了起来。

只见一位身穿黑衣红袍、手拿红色折扇、脸戴绿色脸谱的变脸演员迈着有力的步伐登上了戏台,他一手拉着戏袍,一手耍着折扇,在戏台上走着戏步。

灯光闪烁起来,他不停地摇动着折扇,突然一跺脚,一张白色带着坏笑的脸谱变了出来。

“哇,太神奇了!”正在我惊诧间,变脸演员的折扇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小学版27我为家乡代言又从脸部划过,“唰”的一下,白色脸谱瞬间被孙悟空的脸谱替换。

“他是怎么做到的?简直是天衣无缝呀!”我不由地站起身,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变脸演员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踏着沉稳的戏步,做着“齐天大圣”的经典动作来回地走动着。

嘿,又是一次折扇的掩饰,只见他一个转脸,一张黑白脸就变了出来。

难道是扇子里有“机关”?我好想看看那把扇子,一探究竟。

天哪!变脸演员竟然下台来和观众近距离接触了,台下顿时群情沸腾。

只见他和观众一一握手致谢,就在互动的时候,突然一个上下点头,白色脸谱跳了出来;一个眼神对视,一张红色脸谱闪现到脸上;再一个摇头晃脑,一张黑色脸谱呈现出来……他居然不用扇子掩饰也可以变得那么快!我不停地鼓掌,目光追着变脸演员不敢眨眼。

最激动人心的是,他居然走近我身边,选中我摸脸谱!我的心怦怦直跳,仔细端详着近在眼前的脸谱——图案是那么对称,线条是那么流畅,颜色是那么鲜亮,演员的眼神是那么坚定。

论遵义川剧艺术的历史与现状

论遵义川剧艺术的历史与现状

论遵义川剧艺术的历史与现状作者:叶竹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2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活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实现遵义川剧演唱的民族化发展,是促进中国本土音乐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下文对遵义川剧艺术的历史与现状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遵义川剧;艺术;历史;现状引言:世界上任何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发展都需要依托于民族化发展的道路来实现。

由此可见,中国遵义川剧艺术的民族化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阶段,中国的遵义川剧作为我国鲜明的川剧文化特色之一,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它作为艺术表演中广受关注的一种类型,其发展不仅要依靠对传统演唱艺术的借鉴,还要依赖于遵义川剧民族化的创新。

1、遵义川剧艺术的历史遵义川剧徘徊于本土文化与客家文化间,这里历史上属于四川,这里拥有川渝之外惟一仍在运转的川剧团,被川剧界誉为“远嫁的姑娘”。

遵义川剧在辉煌的时候,人们想看一场川剧总是一票难求,《杀狗惊妻》与《柜中缘》等小戏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但随着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文化消遣多元化,以及团里的演员年龄偏大,人才青黄不接,从1990年送出20多人到成都川剧学校办了个3年的‘遵义班’后,遵义川剧的发展道路便停滞不前。

全团严重缺乏专业导演、正规编剧、舞美设计师与灯光师。

在遵义市川剧团、京剧团、黔剧团、杂技团等四大“官办”文艺团体中,川剧团已达60余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长,前身为黔北大舞台。

川剧团除了参加政府组织的一些文艺活动,以及偶尔到上海等地“串台”,表演表演“变脸”之类的绝活儿外,很多年川剧团在遵义本地几乎没有对外演出。

根据调查,如果有一个好的剧场及创作经费的保证,川剧团完全可以像成都、重庆那样,利用周末演出吸引观众。

其实,与其它剧种相比,遵义市川剧团的“底子”毫不逊色:早在1965年,即获“全国红旗剧团”称号;1991年,携《鸡蛋案》参加四川省振兴川剧10周年汇演获编导演等6项大奖;1999年,作为川渝以外惟一与会的川剧艺术团体,携现代川剧《红军妹》获中国首届川剧节银奖;2001年,重新创作的《红军妹子》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川港两地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等文化意蕴作文

川港两地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等文化意蕴作文

川港两地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等文化意蕴作文说到川港两地的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让我先从四川说起吧。

在四川的一个小镇上,我曾亲身经历过一场热热闹闹的川剧表演。

那场面,至今回想起来都让人兴奋不已。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随着人群走进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戏园子。

刚一进门,就能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戏园子不大,但布置得十分精致,朱红色的柱子,雕花的门窗,还有那散发着陈旧气息的桌椅,仿佛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找了个位置坐下,不一会儿,锣鼓声响起,好戏开场了!只见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画着五彩斑斓的脸谱,一步一摇地走上了舞台。

那步伐,那姿态,充满了韵味。

首先登场的是一位老生,他一开口,那洪亮的嗓音就像一道惊雷,在戏园子里炸开。

他唱的是,每一句唱词都饱含着情感,仿佛把诸葛亮的智谋和无奈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坐在台下,眼睛紧紧盯着舞台,耳朵里全是那动人的唱腔,不知不觉就入了迷。

接着,一位花旦登场了。

她的身姿婀娜多姿,眼神顾盼生辉。

她唱的是,那婉转的嗓音,那娇羞的神态,把一个怀春少女的心思表现得恰到好处。

我看着她在舞台上轻歌曼舞,心中不禁感叹:这川剧真是一门艺术啊!在表演的过程中,还有变脸的绝活。

只见演员一扭头,一挥手,脸谱就瞬间变换了颜色和图案,让人目不暇接。

台下的观众们纷纷鼓掌叫好,我也忍不住跟着欢呼起来。

除了川剧,四川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文化和非遗传承。

比如蜀绣,那细腻的针法,精美的图案,让人赞叹不已。

还有糖画,艺人用一勺糖浆,在石板上就能画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有飞禽走兽,有花草树木,每一个都让人爱不释手。

说完四川,咱们再把目光转向香港。

在香港的街头巷尾,我感受到了另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有一次,我在香港的一个老街区闲逛。

那里有许多老旧的店铺,其中一家专门卖传统中式糕点的店吸引了我的注意。

我走进店里,一股香甜的味道扑鼻而来。

店里的陈列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糕点,有老婆饼、鸡仔饼、蛋挞等等。

修八一路的故事

修八一路的故事

修八一路的故事(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修八一路的背景和历史2.修八一路的改造和升级3.修八一路对当地经济的影响4.修八一路的未来展望正文(篇1)修八一路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一条具有悠久历史的交通要道。

它的名字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当时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决定修建一条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的重要公路。

这条路从河北邯郸开始,途径河南、安徽等省份,最终到达上海,全长约 1600 公里。

它的修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华东、华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修八一路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我国政府在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对修八一路进行改造和升级。

这次改造工程不仅提升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还对道路沿线的城市和乡村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路的改造极大地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改造后的修八一路使得货物运输更加便捷,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者前来沿线地区投资兴业。

许多城市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还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其次,道路的改造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修八一路穿越了多个省份,沿途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道路的改造使得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前往这些景区,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

展望未来,修八一路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需求将不断增加。

目录(篇2)1.修八一路的背景和历史2.修八一路的现状和变化3.修八一路对当地居民和经济的影响4.修八一路的未来发展规划正文(篇2)修八一路,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一条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道路。

它起源于古代的官道,曾经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

随着历史的演变,修八一路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也见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近年来,修八一路沿线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道路两旁的建筑越来越高,商业活动越来越繁荣。

原本安静的居民区,现在已经成为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不仅如此,修八一路还成为了当地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了多条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年 1 月 ,Ji 05 O I 剧团找到了遵 义 知名剧作家张勤 学 ,决定 编排新 剧。
内部稳定 的遵 义川剧团将精 力放 在了
产品营销 上 ,2 0 年1 月1 日, 《 06 2 1 红
目前 ,剧 团努力提高 以川剧艺术 质量为基准 ,以艺术创新 为竞争力 的 演艺水平 ,提前进入对川剧剧种非物 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 的角 色,制定切 实可行 的川剧 “ 继承 、改革 、发展 ”
并 。整合 资源 ,形成合力。 如 今 ,合并 整 合 后 的遵 义 市 川
剧 团通过贯彻 “ 改制 、改入 、改戏 ”
丢 ,发展综 艺 ,两条腿走路”的工作
思路 。
会招聘 ,对 外引进 年轻 演员 ,实行两 种体制管理 ,使 剧团人员又充实 ̄1 16 7 人 ,艺术 生产 有了生力军 ,推动了剧
打破 “ 大锅饭” 。走 出贵州
2 0 年 ,遵义市川剧团在拼力打 06
造 《 军魂 》的同时 ,积极稳妥地推 红 进人事 制度改 革 。当年2 ,剧 团人 月
流 的创作 团队 ,通 过全新 的排演方
式 ,利 用革命现 实主 义和 革命浪漫 主 义相结 合的戏 剧手法 诠释 了一段红 色
文 改 观 察
栏 主 愫 岗 部 / nny1.r 目捕  ̄ hgg@6c c ax 3 n e o
遵义儿l 剧团 : 道路越改越宽广
“ 沉舟侧 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遵义市川剧 团曾有辉煌的历史 ,也有
■ 文/ 一 三 彭
阵痛的昨天。但是发展是硬道理 .改革是唯一的 出路。今天的川剧 团,喜上眉梢 ,
2 0 年补发 3 万 ;从2 0 年起 剧 团 06 0 07
创作巡 演 的同时 ,各方面工作齐 头并 进 ,始终坚持红花 岗区 “ 文化塑魂 ” 的发展 目标 ,巩 固创新 文化 品牌 ,繁
荣文艺创作 。 20 年 5 0 9 月推出 国庆6 周年献礼 0
部部长刘云山就遵义市川剧团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一事作出批示 , 《 光明 日 报 》以 “ 小剧团闯出大市场”为题做
军魂 》剧 目生产加经纪公 司的市场模 式正式拉开帷幕 。走 出红花 岗区 、走 出遵 义市 ,再走 出贵州 , 《 红军魂 》 剧组足迹遍至贵州 、重庆 、四川 、云
南 、湖南 、上海 、福建 、江西 、江
资金 短缺 ,编排 新 剧 ,川 剧 团是在
“ 赌” ,但不 “ 赌”就 没有出路。
题材 的感人故事 ,当年即获2 0 年贵 09 州省 “ 五个一工程优秀剧 目奖”。 2 0 年8 日,为推进红花岗区 0 8 月8
事制度改 革领 导小组和考核小组 ,在 红 花岗区文广局的指导下 ,结合剧团 今后 的发 展思路 ,通过逐步完善单位 法人和职 工 的聘 用合 同关 系 ,于4 月
完成 了人事 制度 改革 ,剧团人员结构 由原 有的6 人精简为4 人 ,彻底打破 1 4
文化体 制改 革 ,红花 岗区 区委 书记王 进 江再 一次 率队就院 团改革闯新路 , 优势如何发挥等 问题 ,到 川剧 团和红
花 冈剧院进行调研 。在 了解 平 均 工 资 8 0 0 多
2 0 年7 0 5 月,红 花 岗区文广局 组 织剧团艺术骨干分头到云南丽江 、湖 南长沙等地考察学 习。
2 0 年9 ,由红花 岗区文广 局 05 月
牵 头举办 “ 义市红 色文化资源开发 遵
研讨会 ” ,邀请遵义知名专家学者和 音乐 、戏 届等 文化艺 术界朋友及各县 4 文化馆负责人齐聚 Ji I 剧团为剧团的发 展建设献计献 策。
苏 、广东 1个省市 ,总行程 十多万公 O 里 ,巡演场 次累计 近7 0 ,开创 了 0场
十二五规划 ,争取新戏项 目支持 ,通 过政府对项 目的委托 、招标 、奖励补 助等方式得到重点扶持 ,从而推动改
制后成立的遵义市长征文化艺术有限 责任公司得以发展壮大。 文化体制改革 ,不可能是平缓的
坦途 。遵义市川剧团摸着石头过河 ,
2 0 年 1 ,新 剧 《 军魂 》剧 06 月 红 本 出来 了 ,但 当时 预算 的 排练 费 只
红色剧 目走市场化运作模式 , 推介长 征颂歌 ,宣传贵州 、宣传历 史文化名
城遵义的先例 ,在全 国独一无二。
有8 万元 。没 钱就没人 ,新 剧排演 一 推 再 推 。2 0 年 4 ,红 花 岗 区 区 06 月
初尝改革成果的喜悦。

寻找出路 。 《 红军魂 》艰辛中 “ 诞生”
多 年 前 ,遵 义 川剧 团 的 一部 好 剧《 红军妹 》因著作权纠纷 ,只能半 路停演 。不演戏 ,矛盾生 ,班子不 团 结 ,成天扯皮 ,当时的领导曾想搞不 下去 ,不如把川剧团拆掉算了 。2 0 05
元 ,剧 团演出收入几乎为零 。 剧团要生存 ,必须从瘫痪 中站起 来走出困境。新班 子在遵义市红花岗 区文广局的指导下 ,确定了 “ 川剧不
的具体 情 况后 ,一锤 定 音将 院 团合
了 “ 大锅 饭”分配制度 ,建 立了多劳 多得 、能者上岗 的有效分配机制。
艺术 生产缺 人手 ,剧团大胆 向社
委 书记 王进江 得 知 《 军魂 》排练 红
激起 “ 一池 活 水 ”
遵 义 市 川剧 团在 抓 《 军 魂 》 红
有付出的辛酸 ,有收获的甜蜜 。中央
政治局委员 、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宣
的 困难 后 ,来 到剧 团调 研 ,当即拍
板 ,兑现 补 足剧 团 职工 应发 工 资 ,
团的整体工作 。 人事 制度 改革打 实了发 展基 础。
的原则 ,本着 “ 推陈出新 ,百花齐
放 ”和 “ 入 出戏 ”的 发 展 目标 , 出 弓 进新 人 ,实行 企 业化 管理 ,形成 l 有进 有 出,以戏留人 ,以剧留人,以
艺术精品留人 ,以艺术空 间发展留人 的 “ 活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